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理)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理) Word版含解析

- 1 - 长安一中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政治(理科)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 部分和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文化的有( ) ①5G 技术 ②零和思维 ③蒙古文 ④海市蜃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①③: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 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5G 技术”以及“蒙古文”均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文化,①③正确。 ②④:“零和思维”以及“海市蜃楼”均属于意识形态的文化,与题意不符,排除②④。 故本题选 A。 2. 2020 年 8 月 29 日,为期 8 天的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圆满落幕。电影节共展映 300 多部中 外佳片,市场签约金额 330.89 亿元人民币。这表明( ) A.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B.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 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D. 文化决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B:电影节共展映 300 多部中外佳片,市场签约金额 330.89 亿元人民币,表明文化与 经济相互交融,B 观点符合题意。 AC:材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不能体现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也不能体现文化是对经 济、政治的反映,AC 观点与题意无关。 D: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的发展,D 观点错误。 故本题选 B。 - 2 - 【点睛】 3. 作家梁晓声曾说,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 入泥潭倍受挫折的时候,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让你安静从容地去面对。从中可以看出( ) A. 文化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 文化修养是后天形成的 C. 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D.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发展,A 错误。 B:材料体现的是文化的作用,没有强调文化修养的形成,B 观点与题意无关。 C:读书能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让你安静从容地去面对生活挫折,说明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 神力量,C 观点符合题意。 D:材料体现的是文化的作用,没有体现文化的产生,D 观点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选 C。 【点睛】 4. 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 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 ①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②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②③: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 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 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传播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②③符合题意。 ①: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这说明经济决定文化,没有体现文化 对经济有反作用,①不合题意。 ④:大众传媒是当今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④错误。 故本题选 B。 - 3 - 5. “身体已进入 21 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一些美国政客对中国的敌意,是自私、狭隘 和偏执的混合物,暴露出错误的世界观、过时的知识结构和顽固的意识形态偏见。他们的想法 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框框内。由此可见 A. 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B.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C. 文化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D. 文化的对立体现在政治的对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B:他们的想法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框框内。由此可见文化影响着人们 的思维方式。B 符合题意。 A:中“消除”说法错误,A 不选。 C:材料未涉及文化对维护国家安全的影响,C 不选。 D:文化是政治的反映,D 不选。 故本题选 B。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等);(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 养、价值观等)。 6. 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认为,“每-种文化都植根于她自己的土壤,各有自己的家乡和故土 的观念.各有自己的风景和图象”。对此.我们要 ①兼收并蓄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形式 ②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理解个性 ③努力消除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 4 - 【详解】“每一种文化都植根于她自己的土壤,各有自己的家乡和故土的观念,各有自己的风 景和图象”。对此,我们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在民族 平等的基础上,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②④适合题意;学习借鉴其他民族 文化的优秀成分和有益成果,①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消除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说法错误, 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 C。 7. 粽子主要有甜、咸两种,其中北方以包小枣的北京枣粽为代表,南方则多用豆沙、鲜肉、 火腿、蛋黄等作馅料,以浙江嘉兴的粽子为代表。一般来说,导致这种文化差异的因素可能 有( ) ①自然环境的差异 ②共同的社会实践 ③经济发展水平 ④各地历史传统的不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①③④:材料中南北方饮食习惯上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导致 这种文化差异的因素有自然环境的差异,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各地历史传统的差异, ①③④正确。 ②:共同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具有共性的原因,而不是具有差异的原因,②排除。 故本题选 B。 8. 立法保护好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对待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必须遵循( ) A.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B.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C.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D. 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对待世界文 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A 正确。 B:在文化交流、借鉴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排除 B。 C: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排除 C。 D:继承和发展相结合是对待传统文化的做法,与题意不符,排除 D。 - 5 - 故本题选 A。 9.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曲阳定瓷技艺传承人庞永辉做客新华网说道:“做定瓷,拉坯 24 年,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一个是专注,一个是追求极致。”“工匠精神”是勤奋勤勉和创新创造 的融合,是精益求精和开明开放的融合。要弘扬“工匠精神”需要( ) ①立足实践,承袭传统,在行动中创新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传承中创新 ③平等交流,包容一切,吸收外来文化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前沿技术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①:对于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承袭”,①排除。 ②④:材料中,“工匠精神”是勤奋勤勉和创新创造的融合,是精益求精和开明开放的融合, 要弘扬“工匠精神”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传承中创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 前沿技术,②④正确。 ③:“包容一切”的表述不当,要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③排除。 故本题选 D。 10.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长期沿袭下来的约定俗成,形成特定的“剪纸语 汇”,是现代剪纸的依据,失去它,就等于失去了根,失去了中国民间剪纸的风格特色。这 说明( ) A.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B. 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 C. 文化创新要以文化的继承为基础 D. 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排除 A。 B:材料中强调的是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没有体现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排除 B。 C:材料中,长期沿袭下来的约定俗成,形成特定的“剪纸语汇”,是现代剪纸的依据,失去 它,就等于失去了根,失去了中国民间剪纸的风格特色。这说明文化创新要以文化的继承为 - 6 - 基础,C 正确。 D: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排除 D。 故本题选 C。 11. 诗词以其特殊的形式承载着最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无论哪个年代都值得我们去品读。从文 化内涵的角度,下列对古诗词的文化解读对应正确的是( ) A.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体现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B.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表明疑问是获得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 C. 朝采莲,暮采莲,莲花艳冶莲叶鲜--说明文化源于社会实践 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体现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意思指想要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 川;想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体现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不体现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排除 A。 B: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 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疑问不是获得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排除 B。 C:“朝采莲,暮采莲,莲花艳冶莲叶鲜”意思指早上和晚上采的莲,莲花美丽妖艳莲叶才鲜, 说明了说明文化源于社会实践,C 正确。 D: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排除 D。 故本题选 C。 12. 阅读史即是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阅读优秀作品能够( ) ①提升人的审美水平 ②提高人的道德素养 ③解决人的各种困难 ④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①②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通过阅读优秀作品能够提升人的审美水平,提高人的道德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 - 7 - 的精神力量,①②④正确。 ③:该选项过于夸大了阅读优秀文化作品的作用,排除③。 故本题选 B。 13. 下图漫画《改变》主要反映了 A. 互联网具有双向互动的特点 B.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的反映 D. 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 手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漫画型选择题利用生动形象的漫画对某些思想、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 或赞扬,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漫画型选择题总体设计新颖别致、构思精巧,全面考查考 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漫画《改变》中“这 就是互联网的魅力”体现了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 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D 适合题意; 其它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D。 14. “远古之光--马家窑文化彩陶珍品展”在北京市东城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举办,集中展 出 70 余件距今 5800 年至 4050 年的史前彩陶珍品。这些彩陶珍品( ) A. 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B. 是凝固艺术的风格标志 C. 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D.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材料中,在此次彩陶珍品展上,展出了 70 余件距今 5800 年至 4050 年的史前彩 - 8 - 陶珍品。这些彩陶珍品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A 正确。 B: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B 排除。 C:该选项阐述的是传统文学艺术的特点,排除 C。 D: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排除 D。 故本题选 A。 15. 今天的中国,早已变得更加从容自信,国家的强大无需再用金牌的多少来证明。然而,为 国争光的爱国主义,敢于争先的拼搏精神,永远是振奋民族自信心的强大力量。当今女排精 神已超越体育层面,成为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女排精神 A. 助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 需通过夺冠表现出来 C. 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D. 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敢于争先的拼搏精神, 永远是振奋民族自信心的强大力量。当今女排精神已超越体育层面,成为鼓舞全国各族人民 的精神力量,这表明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 正确且符合题意;B 说法错误;爱国主 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C 错误;D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A。 16. 2013 年 12 月 23 日,“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活动在北京开幕。展览设“剪 刻绘画”、“文学史诗”、“纸张印刷”、“制茶工艺”、“木作编扎”等多个主题展区,涉及 20 个省 区的 433 项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一活动 A. 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B. 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 C. 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D. 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趋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中的展览涉及“剪刻绘画”、“文学史 诗”、“纸张印刷”、“制茶工艺”、“木作编扎”等多个主题,这些主题展示了中华文化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A 说法正确。 - 9 - BC:材料强调动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BC 与题意不符。 D: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融合,但不是趋同,D 错误。 故本题选 A。 【点睛】 17. 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74 周年之际,人们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 观展览,铭记历史,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4 周年。从文化生活角 度看,人们的自觉行为( ) ①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传递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捍卫和平的正能量 ③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④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①说法错误,排除。 ②:人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4 周年,传递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 捍卫和平的正能量,②正确。 ③:纪念行为并没有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 ,③说法错误,排除。 ④:铭记历史,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4 周年,有利于弘扬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④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 18.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评价中国古代文明时说,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其他三大文 明都已经中断或衰落,唯有中华文明傲立世界五千载而绵延不绝。这说明( ) 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B.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C. 中华文化能够借鉴其他文明的长处 D.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材料中,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其他三大文明都已经中断或衰落,唯有中华文明傲 立世界五千载而绵延不绝。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A 正确。 - 10 - B:世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排除 B。 C:该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题目中没有体现,排除 C。 D:材料中体现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体现博大精深,排除 D。 故本题选 A。 19. 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胜利的基本保 证。下列诗句表达伟大团结精神的是( ) A.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 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 C.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D.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该选项的意思是指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 它的陪伴,不体现团结精神,排除 A。 B:“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强调了团结一致的重要性,体现了伟大团结精神, B 正确。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体现了爱国主义的中华民族精神,与题意不符,排 除 C。 D:该选项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 能获得的,不体现团结精神,排除 D。 故本题选 B。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 中华文明五千年灿烂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这句话表明( ) A.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B.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C. 哲学为社会变革提供物质力量 D. 哲学反映时代要求,把握时代的脉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材料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 社会发展的实际、中华文明五千年灿烂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这说明了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 - 11 - 结和升华,A 正确。 B: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 排除。 C:哲学为社会变革提供精神力量,C 错误。 D: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 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D 错误。 故本题选 A。 21. 北京市开展特种设备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公共场所等系列宣传活动,发放各 类宣传材料 7000 余份,宣传活动涉及 5800 人次。从哲学角度看,开展这一活动是基于( )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方法论对世界观具有反作用 C. 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 D. 世界观与方法论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材料中,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北京市开展特种设备安全进 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公共场所等系列宣传活动,并发放相关宣传资料,从哲学角度看, 开展这一活动是基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 正确。 B:方法论体现世界观,该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B。 C:该选项阐述的是世界观的特点,不是题目中的哲学依据,排除 C。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两者是 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不可能分离,更不可能相互转化,故排除 D。 故本题选 A。 22. 哲学家库恩说:“特别在公认的危机时期,科学家们必须转向哲学分析,作为揭开他们领 域中的谜的工具。”这一观点强调的是( ) A. 哲学预见和指明了社会的前进方向 B.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C.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答案】D 【解析】 【分析】 - 12 - 【详解】A:真正的哲学预见和指明了社会前进方向,A 观点错误。 B:材料没有涉及到“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升华”,B 与题意无关。 C:材料没有涉及到“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C 观点与题意无关。 D:“科学家们必须转向哲学分析,作为揭开他们领域中的谜的工具”,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研 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 观点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点睛】 23. 道家崇尚自然相处之道,以天为道并顺天而行事,就可消灾解祸。这体现了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道家的观点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项符合题意;ACD 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 选项为 B。 【点睛】 24. 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 A. 心外无物 B.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 理在气先 D. 存在就是被感知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唯物主义。AD:“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 AD 不符合题意。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唯物主义,B 符合题意。 C:“理在气先”是客观唯心主义,C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 13 - 25.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B.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C.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 思维与存在何为本原问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与存在何为本原问题,D 项符合题意;思 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是划分可行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A 项与题意不符;B 项与题意不符;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 项与 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D。 【点睛】 26.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说明( ) ①意识与物质同时产生 ②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④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①: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同时产生”的表述错误, 排除①。 ②③④:材料中,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说明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②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 A。 27. 清代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下列诗句中与此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A.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B.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C.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D.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答案】B - 14 - 【解析】 【分析】 【详解】B:“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意思指不要抱怨春天来 得太早,花都开出了几点红色,只要是把根留住,只要等待来年的春风,就会重新勃发,揭 示了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草木本无意, 荣枯自有时”意思是说,草木枯荣都有自 己的时令,有规律可循,这与题意蕴含哲理一致,B 观点符合题意。 A:“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 与题意蕴 含哲理不一致。 C:“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C 与题意蕴含哲理不一 致。 D:“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与题意蕴含哲理不一致。 故本题选 B。 【点睛】 28. 为加快完善规则统一的债券市场基础性制度,2020 年 7 月 2 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发改 委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处置有关事宜的通知》。可见( ) A. 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B. 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C.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D. 意识能调节生理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A 错误。 B:正确的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B 错误。 C:为加快完善规则统一的债券市场基础性制度,2020 年 7 月 2 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发改委 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处置有关事宜的通知》,可见意识活动具有目的 性,C 符合题意。 D:材料没有体现意识能调节生理活动,D 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选 C。 【点睛】 29. 所谓人生,并不是与他人的斗争,而是与自己的斗争。为了在这场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 - 15 - 要的是内心必须坚定,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和欲望。韩国总统朴槿惠这一观点体现了 A. 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 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D.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 展起阻碍作用。“最重要的是内心必须坚定,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和欲望”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 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选 D;A 和 B 与材料无关;C 错误,意识的作用再巨大也要受到物 质的决定作用的制约。故本题选 D。 30. “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对此理解正 确的是( ) A.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B. 真理面前一律平等 C.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有多种正确的认识 D. 真理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该观点表述不严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排除 A。 B:材料中,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说明了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 正确。 C: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C 错误。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 错误。 故本题选 B。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31. 2019 年 7 月,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个中华文明存世 5000 余年的 重要例证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地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园区按照“保护第一、最小干预、真实可 逆”的原则,在充分尊重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有效性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大型遗址 - 16 - 展示的成功经验,运用绿植标识、模拟复原、小品雕塑、数字演示、场馆展示等手段,开展 遗址保护展示,科学、立体、全面地展示良渚古城遗址的文明特征、价值内涵,让文化遗产 保护成果为全民所共享。此外,园区内引入 5G 技术,让古城更加智慧化,增强游览的体验性, 让这座刚刚获选世界遗产的历史景区更具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良渚古城是如何创新遗址体验的。 【答案】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实践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和 现代文明有机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国外大型遗址展示的成功经 验;利用现代科技,创新良渚文化的保护、展示、体验和传播方式,扩大良渚文化的影响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理念,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由人民共享。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良渚古城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调动 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范围是“文化生活”,设问是“说明良渚古城是 如何创新遗址体验的”。其次分析该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 具体可结合材料“在充分尊重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有效性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 大型遗址展示的成功经验”、“园区内引入5G技术,让古城更加智慧化,增强游览的体验性”、 “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为全民所共享”,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利 用现代科技,推动传播方式的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理念,让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的角度回答即可。 32. 启动 2019 年全球“欢乐春节”活动,着力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和文 化精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炼精神标识需要号准当今世界的复杂脉象。目前,全 球发展失衡现象严重,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数字鸿沟、公平赤字问题凸显。 对此,中国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 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同 世界各国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讲仁爱、重民本、守 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丰厚的思想养分。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说明提炼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的原因。 【答案】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髓,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 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的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 - 17 - 之魂; ②创造、奋斗、梦想和团结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的重要体 现,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世界价值; 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的奋斗、创造、梦想和团结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为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丰厚的思想养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 力。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范围是“民族精神”,设问是“分析说明提炼展 示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的原因”。其次分析该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 根据材料“欢乐春节活动着力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升中华文 化国际影响力”可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 族之魂的角度分析作答。 根据材料“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祟正义、尚和合 求大同,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丰厚的思想养分。”可知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的重要体现,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世界价值。 根据材料“全球发展失衡现象严重”“中国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 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可知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的创造、 奋斗、梦想和团结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 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 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 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 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 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 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84 周年,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铸就了以坚定革命 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为核心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 - 18 - 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精神力量。继承和弘 扬长征精神,就要深入开展革命文化宣传教育,唱响时代主旋律,引导激励广大党员闯新路、 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用改革发展新成就续写时代的光荣与梦想;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 要切实加强革命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满足和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们能够了 解本地历史,形成文化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带动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弘扬长征精神。 【答案】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唱响时代主旋律,引导和激励广大 党员开拓进取。②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思想意 识。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使人们走好新的长征路,续写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求保持高昂向上的精神。弘扬长征精神, 有利于引导激励广大党员闯新路、攻难关,也有利于人们形成文化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弘扬长征精神为话题设置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 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第一步:明确设问指向。本题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弘扬 长征精神,属于原因类主观题。 第二步: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教材知识,逐层展开。 信息①:长征精神是保证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精神力量 可联系意识活动具 有目的性。 信息②:用改革发展新成就续写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可联系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 有指导作用。 信息③:形成文化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带动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 可联系意识对于人 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点睛】原因类主观题一般分三步走: 第一步,分析主体的必要性,往往是指此主体的性质、地位或职责所在。如果有多个主体, 则应分别分析不同主体的必要性。 第二步,分析对象的必要性,往往是指现状、性质、地位、作用、时代要求、客观规律等因 素。 - 19 - 第三步,将主体与对象结合起来,分析做好这件事情或解决好某问题的意义。可以从对主体 的意义、对对象的意义引申出对社会、对国家等的意义,作答时要遵循从小到大、由近及远、 从国内到国际的原则。有时还应根据材料信息,分析不这样做的弊端。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建设和 社会生活有了规范和引导。实践探索永无止境,各地也结合实际不断对方案进行完善。同时, 只有把“纸面上的方案”落实到行动中去,才能切实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建设进程。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探索是无止境的,推动了各地结合实际对方案进行 完善。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必须把“纸面上的方案”落实到行动中去,体现了实践是认识 的目的和归宿。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实践无止境,对方案的完善也是无止境的。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长三角发展规划为背景材料,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属于体现类 主观试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过程的特征等知识,描述和阐 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属体现类题型,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中蕴含的哲学 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 导”,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探索永无止境,各地也结合实际不 断对方案进行完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把纸面上的法落实为“行 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解答这类题要特别留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 句子,从材料中找答案,做到材料观点相一致,准确对接,作答案时分层次书写。答案序列 化、要点化。 【点睛】实践是人们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实践决定认识 (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要重视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要重视认识 的作用(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