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教学案:第2编日习计划第2天——荆轲刺秦王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日习计划第2天——荆轲刺秦王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掠夺,夺取)地,至燕南界。 ②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即使没有)太子言,臣愿得谒(拜会,前往)之。今行而无信(信物,凭信之物),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重金征求)之金(当时以铜为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通“悦”,高兴)见臣,臣乃得有以(有所以,有用来……的条件(方法))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愿足下更虑之!” ③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对待)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被)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眼泪)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这样,那么)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被)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古义是有心意,此处引申为同意、愿意)乎?”樊於期偏袒(古义是袒露一只臂膀)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④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封之。 ⑤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⑥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正眼看。忤,逆。意思是迎着目光看)。乃令秦武阳为副。 ⑦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远方)未来,而为留待。 ⑧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太子嫌荆轲动身迟缓),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 以(通“已”,已经)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通“返”,回来)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⑨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们送行)。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名词作动词,上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名词作状语,向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⑩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礼品)物,厚遗(赠送)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⑪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通“震”,惊恐)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并,列)诸侯之列,给(供)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派使者来让大王知道)。唯大王命之。” ⑫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⑬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惊异,感到奇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谢罪)曰:“北蛮夷之鄙人(见识浅陋的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古义是宽容,原谅)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⑭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趁机)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省略主语“秦王”)拔剑,剑长,操其室(剑鞘)。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⑮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通“猝”,突然)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⑯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音dǐ,掷击)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举起)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遭受)八创。 ⑰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生擒你,强迫你签定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⑱左右既(已经,表示一种动作已完成)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发 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动词,出发) ②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动词,打开) ③东窗事发(动词,暴露) ④发尽上指冠(名词,头发) 2.兵 ①不得持尺兵(名词,兵器) ②不及召下兵(名词,士兵)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军队) 3.顾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动词,回头看)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拜访) ③顾计不知所出耳(连词,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 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却) 4.还 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②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环绕) ③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通“旋”,掉转身) 5.之 ①工以药淬之(第三人称代词,代匕首) ②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结构助词,的) 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顷之未发(助词,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6.而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连词,表转折,却) ②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连词,表并列,和) ③伏尸而哭(连词,表修饰) ④图穷而匕首见(连词,表承接) ⑤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连词,表递进,并且) 7.以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 ②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介词,用) ③以次进(介词,按照) ④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 ⑤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连词,表目的,来) 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常用于对平辈或是朋友之间的敬称。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 B.太子: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也可称为皇太子,燕太子丹即为此意。 C.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是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设宴送行的礼仪。 D.将军: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战国以后转为武官之称,多用以尊称对方。 答案 B 解析 秦始皇统一之前的太子,不能称皇太子,仅帝制时代的太子,才可称皇太子。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B.郡县: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 C.宗庙:供奉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古代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只要有条件,任何人都可以设宗庙。 D.筑:中国古代传统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起源于楚地,其声悲亢而激越,在先秦时广为流传。 答案 C 解析 “只要有条件,任何人都可以设宗庙”不当,庶人不准设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