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案

‎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 考纲考点 命题思路 考情分析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2014·课标全国Ⅱ,34)经济大危机和影视艺术 ‎1.从考查方式看,近几年全国卷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力度较大,选择题居多,仅在2016年全国课标Ⅰ卷以第40题形式出现。‎ ‎2.从材料形式看,以文字材料和创设历史情境为主,如2014年全国课标Ⅱ卷第34题创设影视艺术等历史场景考查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3.从考查知识看,关注民生和制度创新成为近几年命题的核心地带。如2016年全国课标Ⅲ卷第40题和2015年全国课标Ⅰ卷第34题都考查中外救济福利制度。“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近五年未直接命题,复习时需注意。‎ 罗斯福新政 ‎1.(2015·课标全国Ⅰ,34)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保障 ‎2.(2013·课标全国Ⅰ,31)罗斯福新政对胡佛干预经济的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6·课标全国Ⅲ,40)中外福利救济政策的对比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2014·课标全国Ⅰ,34)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特点 ‎2.(2013·课标全国Ⅰ,35)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80年代改革的比较 ‎“斯大林模式”‎ ‎1.(2016·课标全国Ⅱ,34)斯大林模式的工业化成就 ‎2.(2015·课标全国Ⅱ,34)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3.(2013·课标全国Ⅰ,33)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 ‎4.(2013·课标全国Ⅱ,35)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形成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第25讲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 罗斯福新政 考纲要求 1.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 课标提示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考点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考点二 罗斯福新政策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资本主义制度 ②贫富差距 ③分期付款 ④1929 ⑤社会危机 ⑥殖民地半殖民地 ⑦“自由放任” ⑧直接 考点二 ①“自由放任” ②财政金融 ③美元 ④《全国工业复兴法》 ⑤农业调整署 ⑥“以工代赈” ⑦《全国劳工关系法》 ⑧资本主义制度 ⑨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⑩法西斯 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巧学妙用]‎ 思维导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概念阐释——“国家干预”‎ ‎“国家干预”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亦指校正、补充市场缺陷的活动的总称。‎ 易错易误——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改变,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即“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深化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三“新”‎ 思维导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 考法1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考题1】 (2017·广东深圳调研)下图是某著作第一部的目录,根据前后章节的内容判断,第四章的标题可能是(  )‎ A.迈向工业世界   B.第三世界与革命 C.黄金年代 D.自由主义的衰落 答案 D ‎『』 本题属于图片史料型选择题,根据“经济大恐慌”“1914~1945年的艺术”能够判断该书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按照时间顺序书写20世纪前半叶的世界史,迈向工业世界在19世纪,A项错误。“经济大恐慌”‎ 引发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思想由自由主义阶段向凯恩斯主义转变,第四章应为自由主义的衰落。‎ ‎『』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深远影响 ‎(1)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一切矛盾空前激化,结束了20年代出现的相对稳定局面。劳动人民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情绪高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掀起了反对转嫁危机的斗争,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内迅速蔓延。‎ ‎(2)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分化。资源自给率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日、意逐渐相互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英、美、法也调节了三国之间的经济矛盾。两种不同类型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分化对立和重新组合,为以后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铺垫了道路。‎ 考法2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特点 ‎【考题2】 (2016·湖北武汉高三五月模拟)罗斯福在某次《就职演说》中曾说:“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训练有素而又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这里他主要是强调(  )‎ A.企业应该公平经营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对经济进行控制调节 D.权力的制衡原则 答案 C ‎『』 “企业应该公平经营”体现了材料“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但它只是其中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不能整体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和特点,A项错误;强调纪律实际是意味着要对“自由”的经济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调节。‎ ‎『』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2)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3)新的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考法3 多角度认识罗斯福新政 史料一 罗斯福在1933年的就职演说中把“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与“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并列为“四大自由”,这是资本主义政治理念的重大发展。‎ ‎——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 资本主义的开端》‎ 史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 ‎ ‎(1)史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对资本主义政治理念的发展。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中注入了什么新的元素?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自由与平等”的平衡?‎ 提示 元素:关注社会公正与公平问题、关注民众的社会保障问题。措施: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规定工人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2)史料二论述了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发展趋向。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有何相似之处?并从中对运用比较方法得到什么认识?‎ 提示 相似:从背景看,都是在单一的经济手段造成严峻的经济、社会问题后进行改革;从特点看,都把市场和计划作为经济手段并有机结合起来;从结果看,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社会进步;从实质看,都是原有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认识:运用比较方法有助于探讨重大事件的经验教训;运用比较方法时应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等。‎ ‎『』 史料一把“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当成是“资本主义政治理念的重大发展”‎ ‎,可见其更加注重保障下层民众利益,顾及社会公平与公正。中美两次经济改革的相似性可从背景、特点、结果、实质及影响等角度进行比较;对运用比较法的认识属于开放性题型,围绕比较方法的作用回答即可。‎ ‎『』 多元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考法4 应对经济大危机的经验及教训 史料 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国家计划署、国家资源管理署等研究机构,对罗斯福的执政方针产生影响。在工业政策方面,规定该行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信贷条件、销售定额和雇用工人的条件。并规定工人有权参加工会,挑选自己的代表与资方签订集体合同,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在财政方面,政府增加公共事业支出。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拨出5亿美元作为直接救济金。1935年提出《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1946年颁布《就业法》,该法令责成联邦政府负责最大程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在财政方面美国的政府采购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其中大部分为军事订货。‎ ‎『』 ‎ 史料论述了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具体措施。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以“挑战与应对——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为主题,对材料进行解读。‎ 提示 (1)从背景上,1929年的经济危机极大的破坏了生产力,动摇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自由主义政策无法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吸取二战惨痛的教训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威胁资本主义制度。‎ ‎(2)从应对措施上,调整生产规模,减少盲目生产;调整劳资关系,缓解社会矛盾;扩大政府支出,拉动内需;通过立法的形式,从法律上确定了政府对经济的责任。‎ ‎(3)从评价上,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经济政策的调整要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 ‎『』 同其它史料内容为经济大危机时期至二战结束初期美国干预国家经济的措施,可从背景、措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解读。从背景上解读,可从经济大危机、经济思想的效力、二战破坏力着手;从措施上来看,可从政府干预生产、调节劳资关系、拉动内需和立法等方面归纳;从评价上来看,点出国家干预经济的实质,经济政策是发展变化的。‎ ‎『』 世界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 ‎(1)应对策略 ‎①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②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2)经验教训 首先,它告诉人们,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至关重要。‎ 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不同制度的国家要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并不断协调好国际关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第三,经济和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和各国组织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从而有效地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扩展和延续。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要从根本上摒弃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和转嫁手段,在区域经济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显重要。‎ ‎1.(2015·课标全国Ⅰ,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解析 分析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实行养老金保障制度,解决民生问题,以缓和社会矛盾,这与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一致性,故B项正确。A、D两项属于《工业复兴法》的内容,排除;提高农副产品补贴是调整农业的措施,排除C项。‎ 答案 B ‎2.(2014·课标全国Ⅱ,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解析 找出题干信息中的关键词“20世纪30年代”“幻想型”“感化富人”等,就不难得出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整个社会经济处于萧条的背景下,人民幻想逃避现实,并幻想通过感化富人希求富人施舍来慰藉受伤的心灵,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能从材料中体现。‎ 答案 C ‎3.(2013·课标全国Ⅰ,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解析 A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故排除;B 项中提高关税并不具有借鉴性,故排除;C项“自愿”一词说明此政策并非干预的政策,故排除;D项,政府向公共工程贷款,为后来罗斯福推行以工代赈提供了借鉴,故选择D项。‎ 答案 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