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2020届高三三诊考试数学(理科)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遂宁市2020届高三三诊考试数学(理科)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数学三诊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 ,m n R ,则“ m n ”是“ 1 12 m n    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判断出结论. 【详解】因为 10 12 m n m n m n          所以“ m n ”是“ 1 12 m n     ”的充要条件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指数函数的单调性、简易逻辑的判定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 属于基础题. 2.若复数 1 1 i ai   为纯虚数(i 为虚数单位, a 为实数),则 2a 的值为( ) A. 4 B. 9 C. 1 4 D. 1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由实部为 0 且虚部不为 0 求得 a 的值,然后可得答案. 【详解】∵       2 2 1 11 1 1 1 1 1 1 1 i aii a a iai ai ai a a           为纯虚数, ∴ 1 0 1 0 a a      ,解得 1a   . ∴ 2 1a  - 2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基础题. 3.某市举行“中学生诗词大赛”,分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进行,规定:初赛成绩大于 90 分的 具有复赛资格,某校有 1000 名学生参加了初赛,所有学生的成绩均在区间(30,150]内,其 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获得复赛资格的人数为( ). A. 650 B. 660 C. 680 D. 70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得大于 90 分的概率,进而可求解相应的人数,得到答案. 【详解】由题意,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 可得获得复赛资格的人数为  1000 1 0.0025 20 2 0.0075 20      =650 人, 故选 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应用,其中解答中熟记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 合理准确计算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运算与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4.已知α满足 1 2 3cos        ,则 cos2α=( ) A. 7 9 B. 7 18 C. 7 9  D. 7 18 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已知结合诱导公式先进行化简,然后结合二倍角余弦公式即可求解. - 3 - 【详解】因为﹣sinα 1 2 3cos         , 所以 sin 1 3   , 则 cos2α=1﹣2sin2α=1﹣2 1 7 9 9   .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诱导公式及二倍角公式在三角化简求值中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5.方程 2 2 4 2 0x y x y     表示的曲线的大致形状是(图中实线部分)(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依 题 意 可 知 , 方 程 表 示 的 曲 线 为 直 线 2 0x y   或 双 曲 线 2 2 14 4 x y  位 于 直 线 2 0x y   的下方的图象,由此得解. 【详解】依题意可知, 2 0x y   或 2 2 4 0 2 0 x y x y         , 而 2 2 4 0x y   表示双曲线 2 2 14 4 x y  ,且满足在直线 2 0x y   的下方, 结合选项可知,只有选项 B 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曲线与方程,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当 2 2 4 0x y   时必须满足 2 0x y   ,属于基础题. 6.《周髀算经》有这样一个问题:从冬至日起,依次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 4 - 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十二个节气日影长减等寸,雨水、惊蛰、春分、清明日影之 和为三丈二尺,前七个节气日影之和为七丈三尺五寸,问谷雨日影长为( ) A. 七尺五寸 B. 六尺五寸 C. 五尺五寸 D. 四尺五寸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公式列出方程组,求出首项和公差,由此能求出谷雨日 影长,得到答案. 【详解】由题意,从冬至日起,依次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十二个节气日影长减等寸,雨水、惊蛰、春分、清明日影之和为三丈二尺,前七个节气日影 之和为七丈三尺五寸, 设十二节气的日影长分别为 an,可得 5 6 7 8 7 1 32 7 67 73.52 a a a a S a d        ,即 1 1 4 22 32 7 21 73.5 a d a d      , 解得 1 27 2a  ,d=﹣1, 所以谷雨日影长为 9 27 1182 2a     5.5(尺)=5 尺 5 寸.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的实际应用问题,其中解答中正确理解题意,结合等差数 列的通项公式和性质,以及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列出方程组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 了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 7.设 ( )f x 是定义在 R 上恒不为零的函数,对任意实数 ,x y R ,都有 ( ) ( ) ( )f x f y f x y  , 若 1 1 2a  , ( )( )na f n n N   ,则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 nS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12     B. 1 ,22     C. 1[ ,2]2 D. 1[ ,1]2 【答案】A 【解析】 【分析】 - 5 - 根据 f(x)•f(y)=f(x+y),令 x=n,y=1,可得数列{an}是以 1 2 为首项,以 1 2 为等比的 等比数列,进而可以求得 Sn,进而 Sn 的取值范围. 【详解】∵对任意 x,y∈R,都有 f(x)•f(y)=f(x+y), ∴令 x=n,y=1,得 f(n)•f(1)=f(n+1), 即     1 1n n f na a f n    f(1) 1 2  , ∴数列{an}是以 1 2 为首项,以 1 2 为等比的等比数列, ∴an=f(n)=( 1 2 )n, ∴Sn 1 112 2 11 2 n       1﹣( 1 2 )n∈[ 1 2 ,1). 故选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对任意 x,y∈R,都有 f (x)•f(y)=f(x+y)得到数列{an}是等比数列,属中档题. 8.2019 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阅兵式彰显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 来的雄心壮志.阅兵式规模之大、类型之全均创历史之最,编组之新、要素之全彰显强军成 就.装备方阵堪称“强军利刃”“强国之盾”,见证着人民军队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坚定步 伐,其中空中梯队编有 12 个梯队,在领队机梯队、预警指挥机梯队、轰炸机梯队、舰载机梯 队、歼击机梯队、陆航突击梯队这 6 个梯队中,某学校为宣传的需要,要求甲同学需从中选 3 个梯队了解其组成情况,其中舰载机梯队、歼击机梯队两个梯队中至少选择一个,则不同的 选法种数为( ) A. 12 种 B. 16 种 C. 18 种 D. 20 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运用组合知识和间接法求两个梯队中至少选择一个的不同选法种数. 【详解】从 6 个梯队中任选 3 个的选法有 3 6 20C  种,若没有舰载机梯队、歼击机梯队的选法 有 3 4 4C  种,则舰载机梯队、歼击机梯队两个梯队中至少选择一个的选法有:20 4 16  种. - 6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排列组合的应用,本题运用间接法,可以避免讨论,简化计算,考查分析 和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9.设函数 3 0 3 0 x x xf x x   , >( ) , < ,若 2 1 5a f log      ,b=f(log24.2),c=f(20.7),则 a,b,c 的大小关系为( ) A. a<b<c B. b<a<c C. c<a<b D. c<b<a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得 f(x)为奇函数且在(0,+∞)上为减函数,由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可得 1 <20.7<2<log24.2<log25,结合函数的单调性分析可得答案. 【详解】当 x>0 时,﹣x<0, f(x)=3﹣x,f(﹣x)=﹣3﹣x, 所以 f(x)=﹣f(﹣x), 当 x<0 时,﹣x>0, f(x)=﹣3x,f(﹣x)=3﹣(﹣x)=3x, 所以 f(x)=﹣f(﹣x), 所以函数 f(x)是奇函数,且在(﹣∞,0),(0,+∞)上单调递减. 所以 a=﹣f(log2 1 5 )=f(﹣log2 1 5 )=f(log25), b=f(log24.2),c=f(20.7), 又 1<20.7<2<log24.2<log25, 所以 f(20.7)>f(log24.2)>f(log25), 即 a<b<c,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的综合应用,考查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关 键是分析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 10.已知正三棱柱 ABC﹣A1B1C1 的底面边长为 6 ,且该三棱柱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14π,若 P 为 底面 A1B1C1 的中心,则 PA 与平面 ABC 所成角的大小为( ) - 7 - A. 3  B.  4  C.  6  D. 5 12 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取 BC 中点 D,过 P 作 PE⊥平面 ABC,垂足为 E,则 E 在 AD 在上且为底面 ABC 的中心,则 PE 的中点 O 是该三棱柱外接球的球心,由 PE⊥平面 ABC,得∠PAE 是 PA 与平面 ABC 所成角,由 此能求出结果. 【详解】取 BC 中点 D,过 P 作 PE⊥平面 ABC,垂足为 E,则 E 在 AD 在上且为底面 ABC 的中心, 则 PE 的中点 O 是该三棱柱外接球的球心, ∵正三棱柱 ABC﹣A1B1C1 的底面边长为 6 , ∴AE 2 22 2 6( 6) ( ) 23 3 2AD    , ∵该三棱柱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14π,∴该三棱柱外接球的半径 R 14 7 4 2    , ∴PE=2 2 2R AE  2 7 2 62   , ∵PE⊥平面 ABC,∴∠PAE 是 PA 与平面 ABC 所成角, tan∠PAE 6 3 2 PE AE    . ∴∠PAE 3  . 故选:A. - 8 - 【点睛】本题考查线面角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 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 11.已知 F1,F2 是双曲线  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 的左、右焦点,若双曲线上存在点 P 满足 2 2 1 2PF PF a    ,则双曲线离心率的最小值为( ) A. 6 B. 5 C.   3 D.   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 P 的坐标,代入双曲线的方程,求出数量并利用双曲线的范围求出 2 1 2 2 cPF PF a    x2﹣c2﹣ b2 2 2 c a  •a2﹣c2﹣b2=﹣b2,再由双曲线可得 a,b 的关系,进而求出离心率的最小值. 【详解】设 P(x,y),则|x|≥a,所以  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 , 由题意可得 F1(﹣c,0),F2(c,0), 所以 1 2PF PF   (x+c,y)(x﹣c,y)=x2﹣c2+y2=x2﹣c2+( 2 2 x a  1)b2 2 2 c a  x2﹣c2﹣b2 2 2 c a  •a2 ﹣c2﹣b2=﹣b2, 所以﹣2a2≥﹣b2,即 2a2≤b2,所以离心率 e 2 2 2 3c a b a a   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性质及数量积的运算,解题时注意双曲线中点的坐标的取值范围, 属于中档题. 12.已知函数 f(x,y)=xln(2ax)+y﹣xlny,若存在 x,y∈(0,+∞)使得 f(x,y)=0,则实数 a 的最大值为( ) A. 1 e B. 1 2e C. 1 3e D. 2 e 【答案】B 【解析】 - 9 - 【分析】 存在 x,y∈(0,+∞)使得 f(x,y)=0,由 xln(2ax)+y﹣xlny=0,化为:ln2a=ln y y x x  , 令 t y x  >0,g(t)=lnt﹣t,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即可得出. 【详解】∵存在 x,y∈(0,+∞)使得 f(x,y)=0, ∴xln(2ax)+y﹣xlny=0,化为:ln2a=ln y y x x  , 令 t y x   0,g(t)=lnt﹣t, 则 ( )g t 1 t   1 1 t t  , (0,1), ( ) 0, ( )t g t g t   单调递增, (1, ), ( ) 0, ( )t g t g t    单调递减, 所以当 t=1 时,函数 g(t)取得极大值即最大值, (1) 1g   . ∴ln2 1a   ,解得 0<a 1 2e  . ∴实数 a 的最大值为 1 2e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等价转 化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曲线 2 2 ln 2y x x x    在点 1,1 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_____. 【答案】 3 4  【解析】 【分析】 求得 2 2 ln 2y x x x    的导数,将 1x  代入,可得切线的斜率,再由直线的斜率公式, 计算可得所求倾斜角. 【详解】函数 2 2 ln 2y x x x    的导数为 12 2y x x     , 可得曲线 2 2 ln 2y x x x    在点 1,1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1k   , 则切线的倾斜角 满足 tan 1   , 0   Q ,解得 3 4   . - 10 - 故答案为: 3 4  . 【点睛】本题考查导数的运用:求切线的斜率,考查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考查运算 能力,属于基础题. 14.已知两个单位向量 1e  、 2e  的夹角为 60 ,向量 1 23 2m e e    ,则| m  _____. 【答案】 7 【解析】 【分析】 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和定义计算出 2 m  的值,进而可求得 m ur 的值. 【 详 解 】 根 据 题 意 , 两 个 单 位 向 量 1e  、 2e  的 夹 角 为 60 , 则 1 2 1 2 1 1cos60 1 1 2 2e e e e          , 1 23 2m e e     ,则  22 2 2 2 1 2 1 1 2 2 13 2 9 12 4 13 12 72m m e e e e e e                  , 因此, 7m  . 故答案为: 7 . 【点睛】本题考查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涉及向量模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15.已知点  0,2M ,过抛物线 2 4y x 的焦点 F 的直线 AB 交抛物线于 ,A B 两点,若 0AM FM   ,则点 B 的纵坐标为_____. 【答案】 1 【解析】 【分析】 求出直线 FM 的斜率,通过向量的数量积为 0 ,得到直线 AM 的斜率,进而求出直线 AM 的 方程,求出点 A 的坐标,然后求解直线 AF 的方程,与抛物线联立求解即可. 【详解】因为点  0,2M ,抛物线 2 4y x 的焦点  1,0F , 所以 2 0 20 1MFk    , 由 0AM FM   可得 AM FM , - 11 - 所以直线 AM 的斜率 1 2AMk  , 所以直线 AM 的方程为 12 2y x  即 1 22y x  , 由 2 1 22 4 y x y x      化简得 2 8 16 0x x   ,解得 4x  ,可得点  4,4A , 所以直线 AF 的斜率 4 4 4 1 3AFk   ,所以直线 AF 的方程为:  4 13y x  , 联立   2 4 4 13 y x y x     ,消去 x 可得: 2 3 4 0y y   ,解得 1y   或 4y  , 所以点 B 的纵坐标为 1 . 故答案为: 1 .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的综合应用,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16.如图,平行六面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 5AB  , 3AD  , 1 7AA  , 3BAD   , 1 1 4BAA DAA     ,则 1AC 的长为_____. 【答案】 98 56 2 【解析】 【分析】 由已知结合 1 1AC AB BC CC      ,求 2 1AC  的值,开方得答案. 【详解】平行六面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 5AB  , 3AD  , 1 7AA  , 3BAD   , 1 1 4BAA DAA     , 1 1AC AB BC CC       , 则 - 12 -  2 1 1 2 2 1AC AC AB BC CC        2 2 2 1 1 12 cos 2 cos 2 cos3 4 4AB BC CC AB BC BC CC AB CC                    1 2 225 9 49 2 5 3 2 3 7 2 5 7 98 56 22 2 2                  . 1 1 98 56 2AC AC    . 故答案为: 98 56 2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空间向量法求线段长,解答的关键就是选择合适的基底表示向量,考 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函数     sin 0, 0,0f x A x A         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又函数   8g x f x      . (1)求函数  g x 的单调增区间; (2)设 ABC 的内角 A 、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 c ,又 3c  ,且锐角C 满足   1g C   ,若sin 2sinB A , M 为 AC 边的中点,求 BMC△ 的周长. 【答案】(1)  ,2k k k      Z ;(2)3 . 【解析】 【分析】 (1)利用函数图象求得 A 、 的值,再由函数  y f x 的图象过点 ,28      求得 的值,进 - 13 - 而 可 得 出   2sin 2 4xf x      , 由 此 可 得 出   2cos2g x x , 然 后 解 不 等 式  2 2 2k x k k Z      ,即可得出函数  y g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2)由   1g C   可求得角C 的值,利用正弦定理边角互化思想得出 2b a ,结合余弦定 理可求得 a 、b ,进而可判断出 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角 B 为直角.可计算出 BM 的长, 进而可求得 BMC△ 的周长. 【详解】(1)由函数     sin 0, 0,0f x A x A          的部分图象可得 2A  , 5 2 8 8 T    ,即T  ,则 2 2T    , 又函数  y f x 的图象过点 28      , ,则  2 28 2k k Z       ,即  2 4k k Z    , 又 0    , 4   , 即   2sin 2 4xf x      ,则   2sin 2 2cos28 8 4g x f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由  2 2 2k x k k Z      ,得  2k x k k Z     , 所以函数  y g x 的单调增区间为  ,2k k k      Z ; (2)由   1g C   ,得 1cos2 2C   , 因为 0 2C   ,所以 0 2C   ,所以 22 3C  ,得 3C  , 又sin 2sinB A ,由正弦定理得 2b a  ,① 由余弦定理,得 2 2 2 2 cos 3c a b ab    ,即 2 2 3a b ab   ,② 由①②解得 1a  , 2b  . 又 3c  ,所以 2 2 2a c b  ,所以 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角 B 为直角. 故 1 1 12 2BM AC b   ,所以 ABC 的周长为 1 1 1 3BM MC CB      . - 14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运用.考查了学生对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的综 合运用.考查运算能力,属于综合性题. 18.如图,在长方体 ABCD﹣HKLE 中,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3 的正方形,对角线 AC 与 BD 相交于 点 O,点 F 在线段 AH 上,且 2 0AF HF    ,BE 与底面 ABCD 所成角为 3  . (1)求证:AC⊥BE; (2)求二面角 F﹣BE﹣D 的余弦值; (3)设点 M 在线段 BD 上,且 AM//平面 BEF,求 DM 的长. 【答案】(1)详见解析;(2) 13 13 ;(3) 2 2 .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可得 DE⊥AC,AC⊥BD,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可得 AC⊥平面 BDE,由线面垂直的性 质即可得证; (2)由 DA,DC,DE 两两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求出平面 BEF 的一个法向量 n 、 平面 BDE 的一个法向量CA  ,由 cos n CAn CA n CA    , 即可得解; (3)设 M(t,t,0),则 AM  (t﹣3,t,0),由 AM//平面 BEF 可得 0AM n   ,求得 t 后即可 得解. 【详解】(1)证明:因为在长方体 ABCD﹣HKLE 中, DE⊥平面 ABCD,所以 DE⊥AC, 因为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所以 AC⊥BD, 又 BD∩DE=D,所以 AC⊥平面 BDE, 而 BE⊂平面 BDE,所以 AC⊥BE; - 15 - (2)因为在长方体 ABCD﹣HKLE 中,DA,DC,DE 两两垂直, 所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 如图所示: 由 DE⊥平面 ABCD 可知∠DBE 为直线 BE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 又因为 BE 与平面 ABCD 所成角为 3  ,所以 3DBE   , 所以 tan 3EDDBE DB    ,由 AD=3,可知 3 2DB  ,DE=3 6 , 所以 AH=3 6 , 又 2 AF HF   0,即 AF 1 3 AH ,故 AF 6 , 则 A(3,0,0),F(3,0, 6 ),E(0,0,3 6 ),B(3,3,0),C(0,3,0), 所以 BF  (0,﹣3, 6 ), EF  (3,0,﹣2 6 ), 设平面 BEF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x,y,z), 则 0 0 n BF n EF         ,即 3 6 0 3 2 6 0 y z x z      ,令 6z  ,则 n  (4,2, 6 ), 因为 AC⊥平面 BDE,所以CA  为平面 BDE 的一个法向量,CA  (3,﹣3,0), 所以 6 13cos 1326 3 2 n CAn CA n CA      , , 因为二面角为锐角,所以二面角 F﹣BE﹣D 的余弦值为 13 13 ; (3)因为点 M 是线段 BD 上一个动点,设 M(t,t,0),则 AM  (t﹣3,t,0), - 16 - 因为 AM//平面 BEF,所以 0AM n   , 即 4(t﹣3)+2t=0,解得 t=2. 此时,点 M 坐标为(2,2,0), 4 4 2 2DM    ,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几何特征的应用与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考查了空间向量的应 用与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9.某中学举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闭卷考试比赛,总分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代 表队人数情况如表,其中一等奖代表队比三等奖代表队多 10 人.该校政教处为使颁奖仪式有 序进行,气氛活跃,在颁奖过程中穿插抽奖活动.并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三个代表队中共抽 取 16 人在前排就坐,其中二等奖代表队有 5 人(同队内男女生仍采用分层抽样) 名次 性别 一等奖 代表队 二等奖 代表队 三等奖 代表队 男生 ? 30 ◎ 女生 30 20 30 (1)从前排就坐的一等奖代表队中随机抽取 3 人上台领奖,用 X 表示女生上台领奖的人数, 求 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E(X). (2)抽奖活动中,代表队员通过操作按键,使电脑自动产生[﹣2,2]内的两个均匀随机数 x, y,随后电脑自动运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的相应程序.若电脑显示“中奖”,则代表队员获 相应奖品;若电脑显示“谢谢”,则不中奖.求代表队队员获得奖品的概率. - 17 - 【答案】(1)分布列详见解析,数学期望 E(X) 3 2  ;(2) 19 32 . 【解析】 【分析】 (1)设代表队共有 n 人,则 5 50 16 n  ,所以 n=160,再设一等奖代表队男生人数为 x,可根 据表格中的数据列出关于 x 的方程,解之可得 x=30,因此三个代表队中前排就坐的比例是按 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6:5:5,故前排就坐的 16 人中一等奖代表队共 6 人,有 3 男 3 女,所以 X 的可能取值为 0,1,2,3,然后根据超几何分布计算概率的方式逐一求出每个 X 的取值所对应的概率即可得分布列,进而求得数学期望; (2)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为Ω={(x,y)|﹣2≤x≤2,﹣2≤y≤2},事件 A 表示 代表队队员获得奖品,所构成的区域为   2 2 2 2{ | }1 2 x yA x y x y x y              , ,然后依次求出两个区域 的面积,根据几何概型即可得解. 【详解】(1)设代表队共有 n 人,则 5 50 16 n  ,所以 n=160, 设一等奖代表队男生人数为 x,则 x+30+20+30+(x﹣10)+30=160,解得 x=30, 所以一等奖代表队的男生人数为 30, 所以三个代表队中前排就坐的比例是按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60:50:50=6:5:5, 故前排就坐的 16 人中一等奖代表队有 3 男 3 女,共 6 人. 于是 X 的可能取值为 0,1,2,3. 则 P(X=0) 0 3 3 3 3 6 1 20 C C C   ,P(X=1) 1 2 3 3 3 6 9 20 C C C   ,P(X=2) 2 1 3 3 3 6 9 20 C C C   ,P(X=3) 3 0 3 3 3 6 1 20 C C C   , 所以 X 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P 1 20 9 20 9 20 1 20 - 18 - ∴数学期望 E(X) 1 9 9 1 30 1 2 320 20 20 20 2          . (2)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为Ω={(x,y)|﹣2≤x≤2,﹣2≤y≤2},面积为 SΩ= 4×4=16, 事件 A 表示代表队队员获得奖品,所构成的区域为   2 2 2 2| 1 2 x yA x y x y x 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1 1 194 4 2 2 3 32 2 2AS          , 这是一个几何概型,所以 19 192 16 32 ASP A S   ( ) ,即代表队队员获得奖品的概率为 19 32 . 【点睛】本题考查分层抽样的特点、几何概型、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考查 学生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属于中档题. 20.已知函数   sin cosf x x x x  . (1)判断函数  f x 在区间 (0,2 ) 上零点的个数,并说明理由. (2)当 0 πx  时, ①比较 1x  与 ln x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证明:    cosln[ ] 1 cosxf x e f x x    . 【答案】(1)有唯一一个零点,理由详见解析;(2)① 1 lnx x  ,证明详见解析;②证明 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先对函数求导,然后结合导数可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函数的性质可求函数的零点个 - 19 - 数; (2)①令   1 lng x x x   ,然后对其求导,结合导数可研究函数的单调性,进而由函数的 取值范围可比较大小; ②结合①的结论,利用分析法分析结论成立的条件,然后利用导数可求. 【详解】(1)因为   sin cosf x x x x  ,所以   sinf x x x  . 当 (0, )x  时,  sin 0, 0x f x  ,函数  f x 在 (0, ) 上单调递增, 所以    0 0f x f  ,且   0f    ,故  f x 在 (0, ) 上无零点; 当 ( ,2 )x   时,  sin 0, 0x f x  ,函数  f x 在 ( ,2 )  上单调递减, 又由 ( ) 0, (2 ) 2 0f f        , 故  f x 在区间 ( ,2 )  上有唯一零点; 综上,函数  f x 在区间 (0,2 ) 上有唯一一个零点. (2)① 1 lnx x  ,证明过程如下: 设函数   1 lng x x x   ,则   1,(0 )xg x xx     , 令   0g x  ,即 1 0x x   ,解得 0 1x  ; 令   0g x  ,即 1 0x x   ,解得1 x   , 所以函数  y g x 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在区间(1,π)上单调递增. 则函数  y g x 在 1x  处取得极小值,亦即最小值  1 0g  , 即 ln 1 0x x   , 综上可得, 1 lnx x  成立; ②要证:ln[f(x)]+1  ecosxf(x)﹣cosx 成立, 即证明 ln(sinx﹣xcosx)  (sinx﹣xcosx)ecosx﹣cosx﹣1 成立, 因为 f(x)在(0,π)上单调递增,    0 0f x f  , 即 sinx﹣xcosx>0,所以(sinx﹣xcosx)ecosx>0, 由①知 1 lnx x  ,即有 1 lnx x  , 有(sinx﹣xcosx)ecosx≥1+ln[(sinx﹣xcosx)ecosx]成立, - 20 - 当 1 2x  时, 1 1cos2 21 1 1 1 1 1(sin cos ) 1 ln[sin cos ]2 2 2 2 2 2e e             成立, 由 1 1cos2 21 1 1 1 1 1(sin cos ) 1 ln[sin cos ]2 2 2 2 2 2e e             成立, 此时能取等号,即有 cos(sin cos ) 1 ln[(sin cos ) cos ]xx x x e x x x x      成立, 即    cosln[ ] 1 cosxf x e f x x    成立. 【点睛】本题主要运用导数研究考查了函数的零点个数,比较函数式的大小及证明不等式, 其中解答中合理构造新函数,利用导数求得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 构造思想,以及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难题. 21.如图,定义:以椭圆中心为圆心,长轴为直径的圆叫做椭圆的“辅助圆”.过椭圆第四象 限内一点 M 作 x 轴的垂线交其“辅助圆”于点 N,当点 N 在点 M 的下方时,称点 N 为点 M 的“下 辅助点”.已知椭圆   2 2 2 2 1 0x yE a ba b  : > > 上的点 21 2      , 的下辅助点为(1,﹣1). (1)求椭圆 E 的方程; (2)若△OMN的面积等于 2 3 6 8  ,求下辅助点 N 的坐标; (3)已知直线 l:x﹣my﹣t=0 与椭圆 E 交于不同的 A,B 两点,若椭圆 E 上存在点 P,使得 四边形 OAPB 是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求直线 l 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小时的 m2+t2 的值. 【答案】(1) 2 2 x  y2=1;(2)( 2 2 , 6 2  ) 或( 6 2 , 2 2  );(3)3. 【解析】 【分析】 (1)由椭圆过的点的坐标和辅助圆 x2+y2=a2 过的坐标,代入可得 a,b 的值,进而求出椭圆 - 21 - 的方程; (2)设 N 的坐标和 M 的坐标,代入椭圆和辅助圆求出 N,M 的坐标的关系,进而求出△OMN 的 面积 S△OMN 1 2  x0(y1﹣y0) 2 3 6 8  ,则 x0y1 6 4   和, 2 0 2 x  y1 2=1,联立求出下辅助点 N 的坐标; (3)设 A,B 的坐标将直线 AB 的方程与椭圆联立求出两根之和及两根之积,求出 AB 的中点 坐标,因为四边形 OAPB 是对边平行且相等,即四边形 OAPB 恰好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OP OA OB    .所以三角形 OAB 面积为 21 1 2 1 2 1 22 22 8 8 8 4 t mS t mm m m              ,当且仅当 m2=2,t2=1 时取等号, 进而可得 m2+t2 的值为 3. 【详解】(1)因为椭圆 E: 2 2 2 2 x y a b   1,过点(1, 2 2  ),辅助圆 x2+y2=a2 过(1,1),所 以可得 a2=12+(﹣1)2=2, 所以椭圆的实半轴长的平方 a2=2, 所以 2 1 2 2 4b   1,解得:b2=1, ∴椭圆 E 的方程为: 2 2 x  y2=1; (2)设点 N(x0,y0),(y0<0),则由题意可得点 M(x0,y1),(y1<0),将两点坐标分别代入 辅助圆方程和椭圆方程可得,x0 2+y0 2=2, 2 0 2 x  y1 2=1, 故 y0 2=2y1 2,即 y0 12y , 又 S△OMN 1 2  x0(y1﹣y0) 2 3 6 8  ,则 x0y1 6 4   联立 0 1 2 20 1 6 4 12 x y x y       ,可解得 0 0 2 2 6 2 x y      或 0 0 6 2 2 2 x y      ,∴下辅助点 N 的坐标为( 2 2 , - 22 - 6 2  ) 或( 6 2 , 2 2  ); (3)由题意可设 A(x1,y1),B(x2,y2). 联立 2 2 12 x y x my t       整理得(m2+2)y2+2mty+t2﹣2=0, 则△=8(m2+2﹣t2)>0. 根据韦达定理得 1 2 2 2 1 2 2 2 2 2 2 mty y m ty y m        , 因为四边形 OAPB 是对边平行且相等,即四边形 OAPB 恰好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OP OA OB    .所以 1 2 2 2 2P mty y y m     ,  1 2 1 2 1 2 2 42 2P tx x x my t my t m y y t m            因为点 P 在椭圆 E 上,所以     2 2 2 2 22 2 16 4 1 2 2 2 t m t m m     , 整理得     2 2 22 4 2 1 2 m t m    ,即 4t2=m2+2, 在直线 l:x﹣my﹣t=0 中,由于直线 l 与坐标轴围成三角形,则 t≠0,m≠0. 令 x=0,得 ty m   ,令 y=0,得 x=t. 所以三角形 OAB 面积为 21 1 2 1 2 1 22 22 8 8 8 4 t mS t mm m m              , 当且仅当 m2=2,t2=1 时,取等号,此时△=24>0.且有 m2+t2=3, 故所求 m2+t2 的值为 3. 【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的方程及直线与椭圆的综合和面积公式,均值不等式的应用,属于中 档题. 请考生在第 22、23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将曲线方程    2 22 2 116 4 x y   ,先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再 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得到曲线 C. - 23 - (1)点 M(x,y)为曲线 C 上任意一点,写出曲线 C 的参数方程,并求出 1 32 x y 的最大 值; (2)设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2 2 x t y t     ,(t 为参数),又直线 l 与曲线 C 的交点为 E,F,以 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求过线段 EF 的中点且与 l 垂直的直线的 极坐标方程. 【答案】(1) 4 2 x cos y sin      (θ为参数);4;(2) 2 cos sin 3 0      【解析】 【分析】 (1)直接利用转换关系,把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和直角坐标方程之间进行转换,进一步利用 三角函数关系式的变换和余弦型函数性质的应用求出结果. (2)利用中点坐标公式的应用和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的应用求出结果. 【详解】解:(1)将曲线方程    2 22 2 116 4 x y   ,先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得到曲线 C 的方程为    2 22 2 2 2 116 4 x y     , 即 2 2 116 4 x y  , 故曲线 C 的参数方程为 4 2 x cos y sin      (θ为参数); 又点 M(x,y)为曲线 C 上任意一点, 所以 1 32 x y  2cos 2 3sin   4cos( 3   ). 所以 1 32 x y 的最大值为 4; (2)由(1)知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2 2 116 4 x y  , 又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2 2 x t y t     ,(t 为参数), 所以直线 l 的普通方程为 x+2y﹣4=0, - 24 - 所以有 2 2 2 4 0 116 4 x y x y      , 解得 4 0 x y    或 0 2 x y    . 所以线段 EF 的中点坐标为( 4 0 2 0 2 2  , ), 即线段 EF 的中点坐标为(2,1), 直线 l 的斜率为 1 2  , 则与直线 l 垂直的直线的斜率为 2, 故所求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y﹣1=2(x﹣2), 即 2x﹣y﹣3=0, 将 x=ρcosθ,y=ρsinθ代入, 得其极坐标方程为 2ρcosθ﹣ρsinθ﹣3=0.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和直角坐标方程之间的转换,中点坐标 公式,直线与曲线位置关系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转换能力及思维能力,属于 基础题型. 23.已知函数 f(x)  |2x﹣3|,g(x)  |2x+a+b|. (1)解不等式 f(x) x2; (2)当 a 0,b 0 时,若 F(x) f(x)+g(x)的值域为[5,+∞),求证: 1 1 2 2 2 3a b    . 【答案】(1){ | 1x x  或 3}x   ;(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可得|2x﹣3| x2,由绝对值的意义,去绝对值,解不等式,求并集,可得所求解 集; (2)由 a 0,b 0,根据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化简可得 F(x)的最小值,可得 a+b 的值,再 由乘 1 法和基本不等式,即可得证. 【详解】(1)解:不等式 f(x)x2 化为|2x﹣3| x2,等价于 2 3 2 2 3 x x x      或 2 3 2 3 2 x x x      , - 25 - 即为 3 2x x R     或 3 2 1 3 x x x       或 , 解得 x 3 2  或 x ﹣3 或 1 x 3 2  , 所以不等式 f(x)x2 的解集为{x|x 1 或 x﹣3}; (2)证明:由 a 0,b 0, 根据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可知 F(x)  f(x)+g(x)  |2x﹣3|+|2x+a+b|  |3﹣2x|+|2x+a+b| ≥|3﹣2x+2x+a+b|  |a+b+3|  a+b+3, 又 F(x)  f(x)+g(x)的值域为[5,+∞), 可得 a+b+3  5, 即 a+b  2, 即(a+2)+(b+2)  6, 故 1 1 1 2 2 6a b    [(a+2)+(b+2)]( 1 1 2 2a b   ) 1 6  (2 2 2 2 2 b a a b     ) 1 6  (2+2 2 2 2 2 b a a b    ) 2 3  , 当且仅当 2 2 2 2 b a a b    ,即 a  b  1 时取等号时, 故 2 2 2 2 2 3 b a a b     . 【点睛】本题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的运用,考查均值不等式的运 用:证明不等式,主要考查分类讨论思想和转化思想、化简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属于中档 题.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