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01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01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单元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在我们看来,小说总得有比较细致的艺术描写,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但在唐以前,神话、寓言不用说了,即便是历史散文,也往往只有人物性格的一刹那的闪光,只有故事情节的某些片段富有文学意味,因而只能说是孕育着小说的因素,不能直接把它们称为小说。同样,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除了极少数有稍许细致的艺术描写之外,大都是简单粗略的“残丛小语”。即便其人物性格有一刹那的闪光,即便其故事情节的某些片段富有文艺性,也只能算小说的雏形或嚆矢,也很难直接称为小说。我们顶多可以把其中极少数故事称为“小说”,顶多只能说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有极少数“粗陈梗概”的小说,而不能把这些故事全都叫作“小说”。正如我们不能把神话、寓言、历史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一样,我们也不能把“故事”和“小说”混为一谈。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作品称为“故事”是可以的,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故事称为“小说”恐怕是不大确当的。‎ 严格说来,中国小说的正式形成是在唐代。唐以前只能算小说的萌芽阶段。唐代的传奇才是名副其实的小说。在故事情节上,它由过去那种随笔、杂记式的记录或简短零星的“残丛小语”,变得拥有了篇幅较长的细致描绘、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相当完整的艺术结构。在人物刻画上,它由过去那种不注意人物性格或只有性格的一刹那闪光,变成了比较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心灵的描写。在作品内容上,它也由记叙怪异扩大到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一句话,唐代的传奇,具有完备的短篇小说形式,无愧于“小说”称号。明代胡应麟说:“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所谓“作意好奇”,就是有意识地进行虚构和创造,不拘泥于事实的记录。鲁迅说:“小说到了唐时,却起了一个大变迁。……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文章,都很简短,而且当作记事实;及到唐时,则为有意的作小说,这在小说史上可算是一大进步。”唐人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终于正式形成了,标志着我国小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终于由萌芽成长为大树,标志着前人著作中孕育的小说因素终于形成了“小说”这样一个新型的文学体裁。‎ ‎1.作者说“笼统地把那些志人、志怪故事称为‘小说’恐怕是不大确当的”,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 A.因为这些志人、志怪故事只能称为小说的雏形或嚆矢。‎ B.因为不能把“故事”和“小说”混为一谈。‎ C.因为这些志人和志怪的故事还缺乏比较细致的艺术描写,还没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所写的人物也缺乏鲜明的性格。‎ D.因为这些志人和志怪的故事,大都是粗略的“残丛小语”,只有部分人物的性格有一刹那的闪光;从故事情节来看,除某些片段外,总体上还缺乏文艺性。‎ ‎2.根据作者的观点进行推断,下列全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的一项是 A.《柳毅传》、《三国演义》、《夸父逐日》、《子夜》‎ B.《柳毅传》、《红楼梦》、《阿Q正传》、《老残游记》‎ 9‎ C.《西游记》、《周处》、《李自成》、《百合花》‎ D.《儒林外史》、《守株待兔》、《老残游记》、《家》‎ ‎3.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说“唐代的传奇,具有完备的短篇小说形式”,这“完备”的形式,作者是从“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和“环境烘托”三方面来说明的。‎ B.鲁迅说“小说到了唐时,却起了一个大变迁”,关于这个“变迁”,鲁迅和胡应麟都论及了,这个“变迁”是指有意识地写小说。‎ C.文中的“假小说以寄笔端”是说他们借小说这种形式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寄寓在文字之中。‎ D.我国小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萌芽而成长为大树的标志就是唐代的传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4~7题。‎ 谢谢你,儿子 ‎【美】汉诺奇·麦克卡迪 ‎①餐桌上方一盏孤灯,将清冷的光倾泻在我的身上,我独自坐在那里,潸然泪下。‎ ‎②我终于将两个孩子哄睡着了。作为一个单身父亲,我既做爸爸又当妈妈,我给两个小家伙洗了澡,和他们嬉笑打闹,在一起乱扔东西、疯跑、狂笑。等他们安静下来,上床以后,我又分别在两个孩子的后背轻轻地拍上五分钟。然后,我拿起吉他,拨动琴弦,低声为他们哼唱催眠的歌谣。‎ ‎③当孩子们最喜欢的那首《漂亮的小马》从我嘴里哼出来的时候,意味着这一切接近了尾声。我唱歌的声音越来越小,节奏越来越慢,终于将两个孩子送入梦乡。‎ ‎④我是一个离婚不久的男人,两个孩子归我抚养。我决心要竭尽全力为他们创造一个稳定、正常的生活环境。我对他们笑脸相迎,有求必应,让他们还像过去那样活蹦乱跳,享受着快乐的时光。晚上哄他们睡觉的做法和过去也没有两样——唯一的区别是他们的妈妈不在身边。我在孩子的卧室里做完这套规定的动作,意味着一个平安的夜晚即将过去,新的一天就要到来。‎ ‎⑤我慢慢站起身,小心翼翼地帮他们盖好被子,生怕弄出声音惊醒他们,否则又要重新为他们唱歌、讲故事。我踮着脚尖,走出他们的房间,关上门,蹑手蹑脚地下了楼。‎ ‎⑥我全身放松地坐在餐椅上,突然意识到这是我下班后第一次坐下来。进门以后我就一直不停地忙,就像个转不停的陀螺——我忙着做饭,忙着哄两个小家伙吃饭,我一边洗碗一边回答他们千奇百怪的问题。我在书房里辅导大儿子做二年级功课,在客厅里欣赏小儿子画画,对他精心搭好的积木大加赞扬。然后给他们洗澡、讲故事、拍背、哼歌……等这一切全部结束以后,我才拥有这片刻属于自己的时间。‎ ‎⑦‎ 9‎ 忽然间,忧愁、烦恼、悲哀等各种情感一股脑地涌上了我的心头。我觉得自己心力交瘁、疲惫至极。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过于沉重,有些不堪重负了。我还担心这个月的钱是否够用,孩子们的生活必需品能否得到保障,一时间烦恼、悲伤纷至沓来。‎ ‎⑧不知过了多久,几行泪水从我的眼角流了出来,我一个人坐在这儿,无声地抽泣着,任凭泪水肆意地流淌。‎ ‎⑨突然,一双小手搂住了我的腰,一张小脸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低下头,看到了5岁小儿子那同情的目光。‎ ‎⑩一个大男人独自在这儿偷偷哭泣,竟然被自己的儿子看到了,我感到很难为情。‎ ‎⑪“对不起,伊桑,我不知道你还没睡着。”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一个劲儿地道歉,“其实爸爸在这里并没有哭,只不过稍稍有点悲伤而已。”‎ ‎⑫“没关系,爸爸,你就哭吧,爸爸也是人。”儿子的声音虽然很稚嫩,但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显得那样懂事、善解人意。‎ ‎⑬我顿时感到欣慰,整个身心有一种无以名状的幸福感,这个充满着童趣的小机灵鬼竟然允许我哭!他似乎在告诉我不需要总是那么坚强,可以发泄自己真实的情感。‎ ‎⑭儿子爬到我的腿上,我紧紧地把他抱在怀里,说了一会儿话,然后,我又送他上了床,为他盖好被子。好了,这天晚上我终于可以放心地回到自己的卧室,能够安然入眠,并且做个好梦。‎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②③⑥段详细地介绍“我”为孩子所做的事情,突出了“我”的不易。‎ B.“我决心要竭尽全力为他们创造一个稳定、正常的生活环境”,这说明他们现在的生活环境不稳定、不正常。‎ C.“生怕弄出声音惊醒他们,否则又要重新为他们唱歌、讲故事”,这说明两个孩子是非常不听话的。‎ D.小儿子伊桑虽然只有5岁,但是非常善解人意,他认为爸爸也需要哭泣。这让“我”非常欣慰。‎ E.本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单身父亲被生活搞得焦头烂额的故事,意在启示我们应珍惜幸福的生活。‎ ‎5.小说开篇写孤灯及清冷的光有什么作用?‎ ‎6.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阅读本文后,你对生活的困境有怎样的认识?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9‎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8~10题。‎ 冯其庸先生:荷蕖发幽香,昭然历劫新 黄殿琴 孙维媛 很难用“某某家”来确切框定冯其庸的身份。如果说他是画家,那他的书法作品严谨而豪放;如果说书画不分家,那他在诗词上也颇有建树;如果说诗书画本是一体,那他还是优秀的摄影家、戏曲评论家。他属于这些集合的交集,有人称他“国学大师”,他却拜托媒体不要再用这样的称呼,并幽默地说,要是将“大师”理解为“大学教师”,自己倒很符合。‎ 而作为红学家的冯其庸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他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漱石集》等专著。近30年来,中国红学界几乎所有的重大活动都有他的功劳,比如中国红学会的创立。就学术研究本身而言,冯其庸对曹雪芹的生平、家事、祖籍的研究,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对《红楼梦》思想内容的研究,也都卓有成就。‎ 冯老回忆说:“中学时读《红楼梦》,读了一半就读不下去了,觉得婆婆妈妈。我喜欢《三国演义》《水浒传》。”那时候冯其庸19岁,年少的他热爱读书,却和《红楼梦》擦肩而过。1954年,冯其庸到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正好赶上批判新红学派胡适唯心主义思想的运动。作为古典文学研究的专家,冯其庸不得不重读《红楼梦》。这一看,就没有再放下。一本书如同一个人,认识、了解一个人并不难,而走进一个人的内心却是不易之事。但如果你和他有相似的经历,彼此之间就有了默契。‎ 冯其庸对曹雪芹的“一把辛酸泪”真正产生共鸣,是在抄写《红楼梦》以后。“文革”开始,冯其庸被打倒。他怕红卫兵抄家把书抄走,就偷偷抄了一本保留下来。这项抄书工程是秘密进行的,每天夜深人静后,冯其庸就挑灯夜战,一笔一笔地抄,抄不动了就睡觉,第二天再去挨批。整整一年,冯其庸按照《红楼梦》的原行原页,用朱墨两色抄写,一共16本,终于在1970年下放前赶完。在那个雨夜,冯其庸在写下最后一个句号时赋诗一首:“红楼抄罢雨丝丝,正是春归花落时。千古文章多血泪,伤心最此断肠辞。”他说:“《红楼梦》实际上是写一个人的人生,实在是辛酸得很。等到经历了这一场‘浩劫’以后再看《红楼梦》,觉得《红楼梦》写了多少曹雪芹个人的辛酸,尤其他隐蔽写的,当初看不出来。”‎ 冯老研究《红楼梦》从研究曹雪芹家世入手,基本方法是查看古文献和实地调查。他对《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和考证,找到了大批有关曹家的早期信史,从而对曹雪芹的祖籍得出了确凿无疑的以信史和实物为根据的崭新的结论,即辽宁的辽阳。对《石头记》抄本的研究是另一个重点,他深入研究,发现己卯本避“祥”“晓”‎ 9‎ 两字的讳,从而考证出了它是怡亲王允祥和弘晓家的抄本。由于怡亲王府抄本由曹雪芹原稿直接抄录,己卯本等于保存了《石头记》的原貌。而冯其庸在研究中发现了庚辰本照抄己卯本,在己卯本早已散失一半的遗憾下,庚辰本的珍贵价值得以揭示。由此,冯其庸写成《论庚辰本》。‎ 冯其庸,涉足领域之广、造诣之深,后学难以望其项背。没有肝胆人生,哪有血泪文章?只有把今天铸成青铜才无愧那一沓厚厚的历史,冯老就是这样做的。‎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冯其庸,1924年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因家贫多次失学,但于放羊种地之余不忘读书。后来由中学教师奉调中国人民大学任教,这也得益于他喜欢读书的习惯。‎ ‎(摘自“百度百科”)‎ ‎②冯其庸曾说,曹家飞黄腾达,宾客盈门,固然是对曹雪芹的培养,而曹家衰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一种“培养”。同理,冯其庸遭受的苦难,何尝不是造物主按照特定的意志在对他精雕细镂?‎ ‎(摘自卞毓方《京东“瓜饭楼”》)‎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冯其庸涉足领域广泛,于绘画、书法、诗词、摄影、戏曲评论等诸多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且为人谦逊,曾拜托媒体不要称他为“国学大师”。‎ B.作为红学大家,冯其庸在曹雪芹祖籍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最为显著,他以信史和实物为根据,得出了曹雪芹的祖籍在辽阳这一崭新的结论。‎ C.己卯本直接抄录《石头记》原稿,保存了《石头记》的原貌,而庚辰本照抄己卯本,在己卯本早已散失一半的情形下,庚辰本无疑是珍贵的。‎ D.文本选材详略得当,详写冯其庸对《红楼梦》的研究及其成就,略写冯其庸在其他方面的造诣,为读者展现了一位既专又博的大师形象。‎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到人民大学任教时,为了帮助身陷批判新红学派唯心主义思想运动的胡适,冯其庸不得不重新对《红楼梦》进行研读。‎ B.冯其庸不仅在理论学术方面造诣很深,而且还积极参与红学界的重大活动,比如中国红学会就是他一手创办的。‎ C.中学时的冯其庸,缺乏人生阅历,没能走进曹雪芹的内心世界,看不出他书中隐含的个人辛酸,与《红楼梦》擦肩而过。‎ D.人们称冯其庸为“国学大师”,是因为他在众多领域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很难用“某一领域的大家”来框定他的身份。‎ E.“文革”‎ 9‎ 期间,冯其庸因怕书被抄走而秘密抄写《红楼梦》,在抄写《红楼梦》后他对《红楼梦》产生了共鸣,真正读懂了《红楼梦》。‎ ‎10.“冯其庸遭受的苦难,何尝不是造物主按照特定的意志在对他精雕细镂?”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语言文字运用 ‎11.下列对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进贾府当日没有见到两个舅舅。贾赦推托身体有恙,不方便见黛玉;而贾政则由于公务繁忙,所以也未见黛玉。‎ B.“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是“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的贾惜春的判词,她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年龄最小的女性。‎ C.宝玉生日,大家做“占花名”游戏。宝钗掣出一支牡丹花签,题着“艳冠群芳”,诗句“任是无情也动人”;黛玉掣出一支芙蓉花签,题着“风露清愁”,诗句“莫怨东风当自嗟”。‎ D.尤三姐容貌出众,性格刚烈,爱慕柳湘莲。贾琏为媒,湘莲赠“鸳鸯剑”为信物。后来,湘莲索剑退亲,尤三姐当着湘莲面横剑自刎以表清白,湘莲后悔不迭,他也抽出宝剑自刎殉情。‎ ‎12.下列语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王熙凤一出场就与众不同:未见其人时先闻其声,见其人时衣着美轮美奂,恍若神仙妃子。‎ B.贾宝玉作为贾府中娇生惯养的公子,具有得天独厚的地位,因此言行无忌,表现得“疯疯傻傻”。‎ C.有些老女人对祥林嫂的悲惨故事假惺惺地感同身受,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 D.面对鲨鱼的围攻,老渔夫桑地亚哥有时后悔自己得鱼忘筌,有时甚至幻想“这是一场梦”。‎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作者由于写了太多太感动人心的故事,所以能跨越时空,经历几个世纪而不衰。‎ B.祥林嫂的反抗,并不是因为在读书人家里做过事,而是她的自发行为,她要摆脱任人宰割的命运。‎ C.海明威的作品,有一系列"硬汉子"形象,斗牛士、拳击家、战士、渔夫、猎人和一些勇敢的人。‎ D.鲁迅关注知识分子问题,他把知识分子的命运与社会改革联系起来,他们被看作思想启蒙的主体。‎ ‎1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9‎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宰”一般人都知道,其义为屠杀牲畜、家禽。那么“宰相”怎么会用这个具有屠夫色彩的“宰”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早期原始祭典中的主祭权集中体现于主宰权 ‎②由于这种仪式有着极为重要的宗教意义 ‎③因此,在我国原始社会更高发展阶段出现的许多重要官职的名称,便均与“宰”字有关,如“太宰”“少宰”等 ‎④原来,杀牲祭神这种仪式,起源于原始社会阶段 ‎⑤也就是在仪式中主持杀牲、割牲和分肉 ‎⑥所以,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往往同时又是这个部落最高祭典中的主祭者 A.②③④①⑤⑥ B.④②⑥①⑤③ C.④①②⑤⑥③ D.①②⑥④⑤③‎ ‎16.下面语句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要求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的句子相同。‎ 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 文学家的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革命家的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其原因有两个要点,D项准确地表述了这两个要点;A、B两项说得太笼统;C项说法不准确。‎ ‎2.B ‎【解析】A项,《夸父逐日》是神话;C项,《周处》是志人故事;D项,《守株待兔》是寓言。‎ ‎3.A ‎【解析】应是“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和“作品内容”三个方面。‎ ‎4.AD ‎5.小说开篇以孤灯和清冷的光烘托家中冷清的氛围,衬托出“我”被生活折磨得焦头烂额的痛苦心境,并且引出下文对“我”的生活的具体描绘。‎ 9‎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文章开篇描写孤灯及清冷的光,以此烘托出此时家中的气氛。又根据下文的记叙可知,这样的环境描写也正反映“我”内心的情感。从结构上看,又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6.“我”是一个离过婚的、需要抚养两个孩子的单身父亲。有责任心,能够尽心尽力去抚养照顾孩子;深爱孩子,尽力给孩子营造稳定、正常的生活环境;坚强,一个人扛起生活的重担;也有脆弱的时候,一个人会偷偷流泪。‎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的特点主要是通过文章中对人物的记叙、描写体现出来的。可以先概括出其身份特征,然后再结合他的表现,把其性格特点逐一概括出来,如他的责任心,他爱孩子,他的坚强等。‎ ‎7.困境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无法逃避,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以怎样的态度与精神去面对。勇敢地接受困难的挑战,坚强地承担起生活中的责任,努力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总能渡过难关。当然,除了给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还要懂得给自己释放压力的空间。一味地坚持,常常让人疲惫不堪。学会调整与放松自己,以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终会战胜困难。‎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探究题的答案不唯一,但要言之有理。这类试题的开放性较强,但要注意联系文本并结合生活实际作答。‎ ‎8.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最为显著”的说法于文无据,文中介绍了冯其庸红学研究多方面的成就,但并没有说哪一方面是“最为显著”的。‎ ‎9.AB ‎10.①这句话的意思是:冯其庸遭受的苦难是造物主给他的考验,是为了让他变得更优秀。②冯其庸年少时因家贫而多次失学,他却养成了读书的习惯。③冯其庸“文革”时经历劫难,却真正读懂了《红楼梦》,潜心于《红楼梦》研究,终成红学大家。‎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结合这句话的语境理解句子的含意。这句话出现在相关链接②中,是卞毓方对冯其庸的评价,而前句则是冯其庸对曹雪芹的经历的评价,称“曹家衰败”对曹雪芹也是一种“培养”。从“同理”一词可知,这句话是说苦难“培养”了冯其庸,“精雕细镂”喻指苦难使冯其庸更加优秀。然后,从材料中找出冯其庸经历的苦难,并分析这些苦难怎样“培养”了冯其庸。如冯其庸年少时遭受的苦难使他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文革”时经历的劫难使冯其庸真正读懂了《红楼梦》。‎ 9‎ ‎11.C ‎【解析】A项,贾政是斋戒去了。B项,正册中年龄最小的是巧姐。D项,柳湘莲没有自刎殉情,而是出家当道士去了。‎ ‎12.B ‎13.B ‎【解析】A项,成分残缺,第二句应补充主语《红楼梦》;C项,概念交叉,把“猎人和一些勇敢的人”句中的“和”改为“等”;D项,句式杂糅,“他们被”改为“把他们”。‎ ‎14.B ‎【解析】B项,“敝校”不当,称自己可以用“敝”,但从情感上来说,不能说自己的学校是“敝”;另外,“躬临”是敬辞,用于别人,不能用于自己。‎ ‎15.B ‎【解析】句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根据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④应是开头,承接前面的“屠杀牲畜、家禽”,接下来承接“仪式”应是②,②以“由于”开头,接下来承接的应是⑥或③,显然③应是结束句,所以应是⑥,⑤是对①的解释。由此可得到答案。‎ ‎16.(示例)(文学家的鲁迅,)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雁鸣成为现代文学的第一声呐喊(革命家的鲁迅,)是血雨腥风中的一柄利剑,剑峰直指黑暗时代的魑魅魍魉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首先要找出所给例句的句式特征,所写句子一定要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然后要看例句使用的修辞,所给例句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所写句子也要保持一致。另外,还要注意语言流畅、有文采,能体现出鲁迅作为文学家和革命家的本色。‎ ‎ ‎ 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