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小石潭记苏教八上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小石潭记苏教八上

‎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小石潭记》‎ ‎【重庆市B卷】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15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⑵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⑶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 ‎【注】[1]鄂版教材为句号。[2][3]鄂版教材为逗号。‎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⑴卷石底以出 ( ) ⑵佁然不动 ( )‎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 ⑷乃记之而去(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 ‎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4分)‎ ‎ ‎ ‎ ‎ ‎【答案】9.(4分)⑴弯曲(或翻卷)⑵呆呆的样子 ⑶像狗的牙齿一样⑷离开 ‎10.(4分)⑴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⑵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11.(3分)C(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 ‎12.(4分)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2分)。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2分)。‎ ‎【广西柳州市】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题,每题2分,第13小题6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影布石上(发布) B.以其境过清(凄清)‎ C.往来而不绝者(断绝)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11.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乃记之而去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何陋之有(《陋室铭》)‎ ‎12.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B.【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 C.【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 D.【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 ‎13.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段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分)‎ ‎ ‎ ‎⑵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3分)‎ ‎ ‎ ‎【答案】10.A(布:映照);11.C(“之”代词)12.A(甲文第二段应为“正面写鱼,侧面写水”);13.⑴‎ ‎(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逗乐。(“往来”“翕忽”“乐”翻译各1分)‎ ‎⑵(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宴会。(每个短语翻译个1分)‎ ‎【湖北省鄂州市】二、(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lì):屋的正梁。④堡坞(bǎo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1.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 ‎ ‎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⑶益奇而坚 ‎ ‎⑷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 ‎⑵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 ‎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投以小石 先帝不以臣卑鄙 B.是固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 D.是二者,余未信之 是日更定矣 ‎1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 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 的不平之气。(2分)‎ ‎【答案】11.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划对一处1分)‎ ‎12.⑴像狗牙那样⑵凄清⑶更加⑷有的人(每小题1分)‎ ‎13.⑴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⑵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每小题2分)‎ ‎14.D(2分)‎ ‎15.凄苦孤寂;有才能却无法施展。(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 ‎【江苏省淮安市】(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1题。(20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①,溪上大声漎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③。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④宛首而顾其侣。援⑤石而登,俯视溶云⑥,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⑦”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⑧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⑨,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⑩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释】①霁:天放晴。 ②漎:流水声。 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 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 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 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 ⑦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 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薑(jiāng)坞先生”指姚范。 ⑨就:完成。 ⑩卒:同“猝”,突然。‎ ‎ (姚鼐《游媚笔泉记》)‎ ‎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 ‎ 大 石 出 潭 中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水尤清洌 ②乃记之而去 ‎ ‎③被而名之 ④要客九人饮于是 ‎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译文: ‎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 ‎③翼乎临于溪右。‎ 译文: ‎ ‎10.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浏览小石潭的感受。(4分)‎ 答: ‎ ‎11.【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4分)‎ 答: ‎ ‎【答案】7.大石/出潭中 ‎8.清洌:清澈寒冷。去:离开。名:命名。要:同“邀”,邀请。‎ ‎9.①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②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③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10.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11.两处画线的句子,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的对象是鱼,将鱼在水比成在空中,表现了溪水的“清洌”。“俯视溶云,鸟飞若坠”描写的对象是鸟,因人在高处,所以看鸟儿飞,如从高处坠落一样,以此表现作者“向上爬”时已到达很高处。‎ ‎【参考译文】去年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连续下了较长时间的雨,天气刚刚转晴,溪流发出很大的哗哗声。走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蕙草、松树、枞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听到山鸟的叫声。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扒着石头向上爬,俯视云彩,飞鸟看起来就像要坠落的样子。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层叠的石头好像高楼,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有人说:“这是宋代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泮啊。”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记载的地方,没有找到,(所以后人)就用“垂云沜”来命名。”石头的缝隙间长出一棵大树,树阴能容下几十个人,树前有平地,可以铺上席子坐下。树南边有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书(刻在峭壁上的字)刻在上边,泉水叫做“媚笔泉”。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上边的溪水流落进去。‎ 左丈学冲(左世容,字学冲)在水池边的平地上建造房子,还没建成,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傍晚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猛烈地吹打悬崖峭壁,树木草丛、许多泉水、碎石乱响。游玩的人感到有点害怕,于是回去了。这一天,我的伯父姜坞先生(姚范)也去了,我(姚鼐)跟随他,他让我记下来这件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⑴水尤清冽 ( ) ⑵卷石底以出( ) ⑶崔氏二小生( )‎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心乐之 当余之从师也 ‎ B.全石以为底 不足为外人道也 C.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D.乃记之而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 ‎ ‎ ‎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 ‎ ‎ ‎15.文中第一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3分)‎ ‎ ‎ ‎ ‎ ‎【答案】12.(3分)⑴清凉⑵弯曲⑶年轻人 ‎13.(2分)C ‎14.(4分)⑴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树枝和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⑵(我)向小石潭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5.(3分)不能删去,因为与“隔篁竹”中“隔”相对应;为了亲眼看看清脆悦耳的水声产生的原因,不惜伐竹开辟出道路,传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在贬官后为了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探山玩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