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期中数学试卷(理科)
2013-2014学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期中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若向量a→=(2, 3),b→=(x, −6),且a→ // b→,则实数x=( )
A.−4 B.4 C.−6 D.6
2. 设α∈{−1, 1, 2, 3},则使函数y=xα的值域为R,且为奇函数的所有α 的值为( )
A.1,3 B.−1,1 C.−1,3 D.−1,1,3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命题“若am2
0”的否定是:“∀x∈R,x2−x≤0”
D.已知x∈R,则“x>1”是“x>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4. 设全集是实数集R,M={x|x2>4},N={x|12n,则奖励宝宝一本兴趣读物,求按下一次按钮后宝宝得到一本兴趣读物的概率.
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
(1)若底面ABCD为菱形,∠DAB=60∘,PA=PD,求证:PB⊥AD;
(2)若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E为PC的中点,在DE上取点F,过AP和点F的平面与平面BDE的交线为FG,求证:AP // FG.
已知函数f(x)=12x2−lnx.
(1)求f(x)的单调区间;
(2)若g(x)=−23x3+x2,证明当x>1时,函数f(x)的图象恒在函数g(x)的图象的上方.
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轴上,椭圆C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
(1)求椭圆方程;
(2)若直线l:y=kx+m(k≠0)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M、N,且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过定点G(18,0),求k的取值范围.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3-2014学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期中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答案】
A
【考点】
平面向量共线(平行)的坐标表示
【解析】
由向量平行的坐标运算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
解:∵ 向量a→=(2, 3),b→=(x, −6),且a→ // b→,
∴ 3x−2×(−6)=0,
∴ x=−4;
故选:A.
2.
【答案】
A
【考点】
幂函数图象及其与指数的关系
【解析】
根据幂函数的性质,分别判断幂函数的值域和奇偶性是否满足条件即可.
【解答】
解:当α=−1时,y=x−1=1x,为奇函数,但值域为{y|y≠0},不满足条件;
当α=1时,y=x,为奇函数,值域为R,满足条件;
当α=2时,y=x2为偶函数,值域为{y|y≥0},不满足条件;
当α=3时,y=x3为奇函数,值域为R,满足条件.
故选A.
3.
【答案】
C
【考点】
复合命题及其真假判断
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
【解析】
写出命题的逆命题,判断真假即可;利用或命题判断真假即可;利用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写出结果判断真假即可;利用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判断即可.
【解答】
解:对于A,命题“若am20”的否定是:“∀x∈R,x2−x≤0”符合命题的否定性质,∴ C正确;
对于D,x∈R,则“x>1”不能说“x>2”,但是“x>2”可得“x>1”,∴ D不正确;
故选:C.
4.
【答案】
C
【考点】
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解析】
先求出集合M,再根据韦恩图得到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N∩(∁UM),借助数轴即可得解.
【解答】
解:M={x|x2>4}={x|x<−2或x>2},
由韦恩图知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N∩(∁UM),
又∁UM={x|−2≤x≤2},N={x|10,则a6=4.
故选D.
9.
【答案】
D
【考点】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导数的几何意义
【解析】
本题可以考虑排除法,容易看出选项D不正确,因为D的图象,在整个定义域内,不具有单调性,但y=f(x)和y=f′(x)在整个定义域内具有完全相同的走势,不具有这样的函数.
【解答】
解:检验易知A,B,C均适合,
不存在选项D的图象所对应的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不具有单调性,
但y=f(x)和y=f′(x)在整个定义域内具有完全相同的走势,不具有这样的函数.
故选D.
10.
【答案】
C
【考点】
等比数列的性质
【解析】
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q>0),由a2,12a3,a1成等差数列得到关于q的方程,解之即可.
【解答】
解:由题意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q>0),
∵ a2,12a3,a1成等差数列,
∴ a3=a2+a1,
∵ a1≠0,
∴ q2−q−1=0,
解得q=1+52或q=1−52(舍去);
∴ a2+a3+a4a3+a4+a5=1q−5−12.
故选C.
11.
【答案】
B
【考点】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解析】
通过令f(x)=0,将方程的解转化为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从而判断函数的零点个数.
【解答】
解:函数f(x)=2x|log0.5x|−1,
令f(x)=0,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y=(12)x与y=|log0.5x|的图像,
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零点的个数为2.
故选B.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12.
【答案】
B
【考点】
函数的周期性
【解析】
利用函数的周期性可得f(2014)=f(3×671+1)=f(1),代入x∈(0, 3)时,f(x)的解析式进行求解即可.
【解答】
解:由于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其最小正周期为3,
所以f(2014)=f(3×671+1)=f(1),
而1∈(0, 3),且x∈(0, 3)时,f(x)=log2(3x+1),
所以f(1)=log2(3×1+1)=2,
所以f(2014)=f(1)=2.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答案须填在题中横线上.
【答案】
0
【考点】
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
【解析】
由于直线y=3x+1与曲线y=x3+mx+n相切于点(1, 4),将切点的坐标代入曲线方程,得到关于m,n 的方程,再求出在点(1, 4)处的切线的斜率的值,即利用导数求出在x=1处的导函数值,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出切线的斜率,再列出一个等式,最后解方程组即可得.从而问题解决.
【解答】
解:∵ 直线y=3x+1与曲线y=x3+mx+n相切于点(1, 4),
将切点的坐标代入曲线方程得:
1+m+n=3,…①
∵ y=x3+mx+n,
∴ y′=3x2+m,当x=1时,y′=3+m得切线的斜率为3+m,
所以k=3+m=3;
∴ m=0.
故答案为:0.
【答案】
1
【考点】
数列的函数特性
【解析】
数列{xn}满足x0=5,且对任意自然数n均有xn+1=f(xn),利用表格可得:
可得x1=f(x0)=f(5)=2,x2=f(x1)=f(2)=1,x3=f(x2)=f(1)=4,x4=f(x3)=f(4)=5,x5=f(x4)=f(5)=2,…,于是得到xn+4=xn,进而得出答案.
【解答】
解:∵ 数列{xn}满足x0=5,且对任意自然数n均有xn+1=f(xn),利用表格可得:
∴ x1=f(x0)=f(5)=2,x2=f(x1)=f(2)=1,x3=f(x2)=f(1)=4,x4=f(x3)=f(4)=5,x5=f(x4)=f(5)=2,…,
∴ xn+4=xn,
∴ x2014=x503×4+2=x2=1.
故答案为:1.
【答案】
−1,1
【考点】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关于点、直线对称的圆的方程
斜率的计算公式
【解析】
可求得点P(1, 4)关于直线x+y−3=0对称点的坐标,将两点的坐标代入圆C的方程,通过解关于a,b的方程组即可求得a,b.
【解答】
解:设点P(1, 4)关于直线x+y−3=0对称点是P′(x0, y0),
则直线PP′的斜率k=y0−4x0−1=1,①
又线段PP′的中点M(x0+12, y0+42)在直线x+y−3=0上,
∴ x0+12+y0+42−3=0,②
由①②解得x0=−1,y0=2,
∴ P′(−1, 2);
∴ 将两点的坐标代入圆C方程x2+y2+2ax−4y+b=0上得:
1+16+2a−16+b=01+4−2a−8+b=0,
解得a=−1b=1.
故答案为:−1;1.
【答案】
2
【考点】
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
【解析】
首先,求解函数的定义域,然后,借助于f(−x)和f(x)之间的关系,判断奇偶性;然后,借助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函数的值域问题;最后,借助于函数的单调性判断丙的说法正误.
【解答】
∵ 函数f(x)的定义域为R,且f(−x)=−x1+|x|=−f(x),∴ ,函数f(x)为奇函数,所以,甲的说法是错误的;
f(x)=x1+x,x≥0x1−x,x<0 ,
当x≥0时,f(x)=x1+x=x+1−1x+1=1−11+x,
∴ 0≤f(x)<1,
当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x<0时,f(x)=−xx−1=−x−1+1x−1=−1−1x−1,
∴ −12n,所占区域的面积为12×4×2=4
∴ 按下一次按钮后宝宝得到一本兴趣读物的概率为P2=425.
【考点】
几何概型计算(与长度、角度、面积、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
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解析】
(1)是古典概型,求得所有取值基本事件总数、满足x+1=2y的(x, y)基本事件总数,即可求得概率;
(2)是几何概型,根据m,n∈[1, 6],求出(m, n)所有取值组成正方形的面积,(m, n)满足不等式m>2n,求出其面积,从而可得结论.
【解答】
解:(1)由题意,宝宝所得点数记为x,家长所得点数记为y,所有取值基本事件总数为36
∵ 满足x+1=2y的(x, y)有(1, 1),(3, 2),(5, 3)共3组
∴ 抛掷一次后宝宝得到一朵小红花的概率为P1=336=112;
(2)由题意,m,n∈[1, 6],则(m, n)所有取值组成一个边长为5的正方形,其面积为25
(m, n)满足不等式m>2n,所占区域的面积为12×4×2=4
∴ 按下一次按钮后宝宝得到一本兴趣读物的概率为P2=425.
【答案】
证明:(1)取AD的中点为H,连接BH,PH
∵ PA=PD,∴ PH⊥AD
在菱形ABCD中,∠DAB=60∘,得BH⊥AD
∵ PH⊂面PBH,BH⊂面PBH,PH∩BH=H,
∴ AD⊥面PBH
∵ PB⊂面PBH,∴ PB⊥AD;
(2)连AC,设AC与BD交点为O,连OE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是AC的中点,点E是PC的中点,所以OE // AP
因为AP⊄面BDE,OE⊂面BDE,所以AP // 面BDE
因为AP⊂面APFG,面APFG∩面BDE=FG
所以AP // FG
【考点】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解析】
(1)证明线线垂直,只需证明线面垂直,即证AD⊥面PBH;
(2)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证明线面平行,再利用线面平行证明线线平行.
【解答】
证明:(1)取AD的中点为H,连接BH,PH
∵ PA=PD,∴ PH⊥AD
在菱形ABCD中,∠DAB=60∘,得BH⊥AD
∵ PH⊂面PBH,BH⊂面PBH,PH∩BH=H,
∴ AD⊥面PBH
∵ PB⊂面PBH,∴ PB⊥AD;
(2)连AC,设AC与BD交点为O,连OE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是AC的中点,点E是PC的中点,所以OE // AP
因为AP⊄面BDE,OE⊂面BDE,所以AP // 面BDE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因为AP⊂面APFG,面APFG∩面BDE=FG
所以AP // FG
【答案】
解:(1)∵ f(x)=12x2−lnx的定义域为(0,+∞),
又f(x)可得:f′(x)=x−1x=x2−1x
令f′(x)=0,则x=1
当x变化时,f′(x),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0, 1)
1
(1, +∞)
f′(x)
-
0
+
f(x)
递减
极小值
递增
故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0, 1),单调递增区间是(1, +∞)
(2)令h(x)=f(x)−g(x)=23x3−12x2−lnx
则h′(x)=2x2−x−1x=2x3−x2−1x=(x−1)(2x2+x+1)x
∵ x>1
∴ h′(x)>0
∴ h(x)在(1, +∞)上单调递增
又h(1)=16>0∴f(x)>g(x)
当x>1时,f(x)的图象恒在g(x)图象的上方.
【考点】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导数在最大值、最小值问题中的应用
【解析】
(1)求出函数的定义域,求出导函数,求出导函数的根,列出x,f′(x),f(x)的变化情况表,求出单调区间.
(2)构造新函数h(x)=f(x)−g(x),求出h(x)的导函数,判断出h′(x)>0在(1, +∞)上恒成立,判断出h(x)递增,求出h(x)的最小值,判断出最小值大于0,判断出h(x)>0,判断出f(x)>g(x),得证.
【解答】
解:(1)∵ f(x)=12x2−lnx的定义域为(0,+∞),
又f(x)可得:f′(x)=x−1x=x2−1x
令f′(x)=0,则x=1
当x变化时,f′(x),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0, 1)
1
(1, +∞)
f′(x)
-
0
+
f(x)
递减
极小值
递增
故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0, 1),单调递增区间是(1, +∞)
(2)令h(x)=f(x)−g(x)=23x3−12x2−lnx
则h′(x)=2x2−x−1x=2x3−x2−1x=(x−1)(2x2+x+1)x
∵ x>1
∴ h′(x)>0
∴ h(x)在(1, +∞)上单调递增
又h(1)=16>0∴f(x)>g(x)
当x>1时,f(x)的图象恒在g(x)图象的上方.
【答案】
解:(1)由题意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a2+y2b2=1(a>b>0)
∵ 椭圆C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
∴ a+c=3,a−c=1,
∴ a=2,c=1,
∴ b2=3,
∴ 椭圆方程为x24+y23=1.…
(2)设M(x1, y1),N(x2, y2)
由x24+y23=1y=kx+m,消去y并整理得(3+4k2)x2+8kmx+4m2−12=0…
∵ 直线y=kx+m与椭圆有两个交点△=(8km)2−4(3+4k2)(4m2−12)>0,即m2<4k2+3…
又x1+x2=−8km3+4k2,
∴ MN中点P的坐标为(−4km3+4k2,3m3+4k2)…
设MN的垂直平分线l′方程:y=−1k(x−18).
∵ p在l′上,
∴ 3m3+4k2=−1k(−4km3+4k2−18)
即4k2+8km+3=0,
∴ m=−18k(4k2+3)…
将上式代入得(4k2+3)264k2<4k2+3,
∴ k2>120,即k>510或k<−510,
∴ k的取值范围为(−∞,−510)∪(510,+∞)…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考点】
直线与椭圆结合的最值问题
【解析】
(1)由椭圆C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可得a+c=3,a−c=1,求出a,c,可求b,由此能导出椭圆的方程.
(2)设M(x1, y1),N(x2, y2),由x24+y23=1y=kx+m,消去y并整理得(3+4k2)x2+8kmx+4m2−12=0,由直线y=kx+m与椭圆有两个交点,知m2<4k2+3.又x1+x2=−8km3+4k2,知MN中点P的坐标,由此能求出k的范围.
【解答】
解:(1)由题意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a2+y2b2=1(a>b>0)
∵ 椭圆C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
∴ a+c=3,a−c=1,
∴ a=2,c=1,
∴ b2=3,
∴ 椭圆方程为x24+y23=1.…
(2)设M(x1, y1),N(x2, y2)
由x24+y23=1y=kx+m,消去y并整理得(3+4k2)x2+8kmx+4m2−12=0…
∵ 直线y=kx+m与椭圆有两个交点△=(8km)2−4(3+4k2)(4m2−12)>0,即m2<4k2+3…
又x1+x2=−8km3+4k2,
∴ MN中点P的坐标为(−4km3+4k2,3m3+4k2)…
设MN的垂直平分线l′方程:y=−1k(x−18).
∵ p在l′上,
∴ 3m3+4k2=−1k(−4km3+4k2−18)
即4k2+8km+3=0,
∴ m=−18k(4k2+3)…
将上式代入得(4k2+3)264k2<4k2+3,
∴ k2>120,即k>510或k<−510,
∴ k的取值范围为(−∞,−510)∪(510,+∞)…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