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2次阶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 2020 年秋季侨光中学高二年第 2 次阶段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材料一: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家们努 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 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 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散文如苇岸 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近年来, 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长篇小说周建新写人与海 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 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 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 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 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 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 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 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 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 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 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2020 年 4 月 3 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传 统的文学,长时间来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 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 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 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 台。因此,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 2 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 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 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自己的文化、政治、经 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时候,却 对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坏严重地忽略了,对于与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 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毁坏严重忽略了,以至发生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 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 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 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 进取的意义价值。 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 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 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 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 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 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 魅力和瑰丽的身姿。 (选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变革与革命》2020 年 4 月 2 日《文学报》) 材料三: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 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 社会责任。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 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 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 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 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 示。 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 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 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 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选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2020 年 3 月 12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 3 长, 但已经蔚为大观。 B. 生态文学作品既要赞美绿水青山,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也要鞭挞那些肆意 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 C. 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而不关乎 历史、政治等因素。 D. 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 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这引发了生态文学作家对生 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B. 生态文学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关注人类精神生态,是因为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 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 C. 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因为更具有世界普遍性,所以是更容易被全人类读 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 D. 中国生态文学只有立足于中国化的表达,才能反应中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 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相应责任。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 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抒发了对 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 陈忠实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姓和鹿姓 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C. 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原野上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扭 曲,表达了对人类应有天性的呼唤。 D. 姜戎的《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 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 (二)小说阅读 I(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4 爱器(节选) 刘庆邦 刘本省头上戴的是高粱篾子编的帽壳,身上穿的是粗布衣,脚上穿的是尖口鞋, 跟普通农民似乎没什么两样。值得注意的是他肩头扛着的一把铁锨。铁锨是用冰铁制 成的,锨的正面和背面都闪着镜子一样的光亮。这样的铁锨,仿佛对树能照见鸟,对 水能照见鱼;白天能照见太阳,夜间能照见月亮。别的下地干活儿的社员,肩上扛的 也有铁锨,他们的铁锨上面不是沾了泥,就是沾了土,铁锨的正面和背面都灰秃秃的, 一点儿光亮都没有。所谓爱器,并不是他喜欢什么器皿,他也不搞什么收藏,只是愿 意打磨他日常用的劳动工具而已。那么他与众不同的特点呢,就是在干活儿之前保持 他的工具一尘不染,一锈不生,闪闪发光。在干完活儿之后,仍要保持他的工具发光 闪闪。我不止一次听这位堂叔以炫耀的口气夸耀他的铁锨:明晃晃,亮堂堂,一摇一 摆像太阳。每当听见他以顺口溜的形式显摆自己的铁锨,把铁锨和太阳相提并论,我 都禁不住想笑,不就是一把用来在土里刨食的铁锨嘛,又不是关云长手里的青龙偃月 刀,有什么值得显摆的呢! 黄黄的秋阳普照着秋天的田野,豆茬地里还弥漫着豆子和豆叶的香味,刘本省走 进地里,开始撒粪。烂糟糟的粪肥是很脏的,里面还充满了微生物和毒素,刘本省手 中的铁锨那么干净、亮堂,他怎么舍得把铁锨插进粪堆里去呢?这个不用替刘本省发 愁,他懂得,磨刀是为了砍柴,把刀磨快,是为了砍更多的柴。他把铁锨整得如此光 亮,当然也不是为了当摆设,而是为了撒粪撒得更快、更利索、更均匀。他把铁锨贴 着地皮铲进粪堆里去了,一铲就是满满一锨。他像在场院里打豆子、扬豆子时做的那 样,把粪扬到空中,哗地扬成一个扇面,让粪均匀地落在地上。他又像用撒网在鱼塘 里撒鱼做的那样,铲在铁锨里的粪肥好比是缩在一起的渔网,长长的铁锨把好比是网 纲,他把“网纲”一抡,纲举目张,“渔网”就张圆了,罩在地面上。在没有撒粪之 前,土地是黄色的。撒过粪之后呢,地上就有了一朵一朵的黑色。这样一来,他撒粪 又像是撒花,金色的土地上很快开满了黑色的花。 这天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进一步领略到刘本省对工具的爱护。一个拖拉机手, 开着一辆手扶拖拉机,在塘边的地里犁地。他看见一棵老树的树洞旁拖着一条长长的 蛇皮,断定蜕去皮的蛇就藏在树洞子里,想把蛇从树洞子里驱赶出来。当长长的枣花 蛇脱洞而出的那一刹那,人们似乎有些害怕,不禁惊呼起来。蛇出了树洞,就蜿蜒着 向塘底逃去。 有人喊:打死它! 有人喊:斩了它! 刘本省也过来了,拳不离手地提着他的铁锨。 拖拉机手把手向刘本省一伸说:把铁锨给我! 刘本省拒绝了:不行!你用别人的铁锨吧! 就用你的铁锨,因为你的铁锨最利。拖拉机手说着,抓住了刘本省手中的铁锨的 锨把子,欲把铁锨从刘本省手中夺走。 5 刘本省态度坚决,死死地抓住锨把子不放,声明他的铁锨不能沾血! 沾血怎么了,斩长虫又不是斩人。关老爷的大刀就是用来沾血的,沾血越多越有 灵气。 谁想沾血谁沾血,反正我的铁锨不能沾血,一沾血就再也洗不干净了! 刘本省对自己工具的爱护近乎神圣,别说用他的铁锨斩蛇了,连一条泥鳅都不愿 意斩。塘泥表面是硬的,中层是软的,下面是稀的。在稀的那一层里,藏有一些泥鳅。 那些泥鳅暂时在泥巴窝里睡大觉,等雨水到来,坑塘里充满了水,它们会重新活跃起 来。刘本省在刨塘泥时,难免会刨到泥鳅。每发现泥鳅时,他决不会用铁锨把泥鳅斩 断,也不会连同塘泥把泥鳅甩到干岸上去,而是任凭泥鳅往稀泥的深处钻,继续存活。 到了冬天,大雪封地,地里没啥活儿可干了,被称为挂锄的季节。锄头用不着了, 好多农具也都被闲置起来。说是挂锄,其实好多人家并不是真的把农具挂起来,而是 随便把农具往墙角里、屋檐下,或茅房里一扔,就拉倒了。一冬过去,潮袭水浸,农 具往往锈得不成样子。刘本省的挂锄,是真正的挂锄。他在西间屋的山墙上钉了一排 木头橛子,把十八般农具都并排挂在橛子上。他不是把农具高高挂起就完了,而是经 常性地对他的农具进行检视,如果发现哪样农具有生锈的迹象,他会立即把那样农具 取下来,进行擦拭,直到擦出亮光为止。给我的感觉,他好像在举办农具展览,把西 间屋变成了农具展览馆。 2018 年秋后的一天上午,我从北京回到老家,在村口遇见了干活儿归来的刘本省。 刘本省虽然已是年近八旬的人,但他腰板挺直,步履稳健,不显任何老态。我特别注 意到他肩头所扛的一把铁锨,锨面还是锃亮锃亮,一尘不染。我热情地向本省叔问好, 称赞他的铁锨还是那么明亮,并背出了他的顺口溜:明晃晃,亮堂堂,一摇一摆像太 阳。 本省叔一听就笑了,说:你这孩子就是记性好!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的标题为“爱器”,作者把刘本省的铁锨称为“器”,庄重的称谓隐含了 对主人公的尊重,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 B.文中细致而夸张地描绘了刘本省铁锨的光亮程度,并与别的社员的铁锨进行对 比,表现了刘本省对劳动工具的爱惜。 C.刘庆邦善于写农村生活,文中撒粪的劳动情景,与《边城》端午节捉鸭子比赛 一样,都在具体场景描写中刻画人物。 D.时隔多年,“我”对刘本省夸耀铁锨像太阳的顺口溜仍印象深刻,这一结尾通 过情节突转表现了歌颂劳动者的主题。 6 5.本文在刻画刘本省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 分) 6.本文是刘庆邦“叔辈的故事”系列纪实小说中的一篇。小说的“虚构”与“真实” 的关系在文中如何体现?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小说阅读 II(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苦恼 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 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约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 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 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 一身白,也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 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 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约纳就抖动一下缰绳。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 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约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 叫声。 7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约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 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 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 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约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 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 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 腰,又不动了。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 比!” 约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 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搡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做出了决定:应 该让驼子站着,因为他最矮。 “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约纳的后脑壳喷气。 约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 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 的骂人话。约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 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 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 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约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 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约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他又孤身一人了, 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 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约纳的眼睛不 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 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 8 这种苦恼竟包藏在这么一个渺小的躯壳里,就连白天打着火把也看不见。……约纳瞧 见一个扫院子的仆人拿着一个小蒲包,就决定跟他攀谈一下。 “老哥,现在几点钟了?”他问。 “九点多钟。……你停在这儿干什么?把你的雪橇赶开!” 姚纳把雪橇赶到几步以外去,伛下腰,听凭苦恼来折磨他。……他觉得向别人诉 说也没有用了。……可是五分钟还没过完,他就挺直身子,摇着头,仿佛感到一阵剧 烈的疼痛似的;他拉了拉缰绳。……他受不住了。 他受不住了。“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 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约纳已经在 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墙角上有一 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约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 约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 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 老人就叹气,搔他的身子。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要是能 跟娘儿们谈一谈,那就更好。她们虽然都是蠢货,可是听不上两句就会哭起来。 “去看一看马吧,”约纳想。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你 在吃草吗?”约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 “好,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经太老,不 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 了……”约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我的小母马……约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 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忽然,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苦恼无处诉说是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和《苦恼》中的约纳共同的处境,他 们在遭遇不幸时渴望倾诉,可周围都是无情的看客,他们没有得到任何安慰、同情。 B.约纳向扫院子的仆人问时间的目的是为了找个地方歇歇。因为已经九点多钟了, 约纳的确累得够呛。被扫院子的仆人赶走后,约纳决定回大车店去。 C.与穷车夫处于同一阶层的青年车夫也对约纳无动于衷,这就更深刻地提示了当 9 时社会人与人关系中的冷漠无情已到了何等地步。 D.车夫在人群里找不到听他诉说的人,他心中积压的苦恼已经到了令人绝望的难 以忍受的地步,最后只得向小母马诉说。 8. 小说多次写到给约纳驾车的“小母马”,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9. 契诃夫的这篇小说有哪些艺术特色,请选择你认为比较突出的两个方面进行概括并 作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 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谕从盗者使反业,既而 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谕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 10 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 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 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 窥伺之意。” 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 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 莫若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 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①,刚言:“礼 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 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 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 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有删改) 注:①渊圣,即宋钦宗赵桓。其弟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遥尊赵桓为“孝慈渊圣皇 帝”,宋人因以“渊圣皇帝”或“渊圣”称钦宗。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B. 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C. 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D. 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宣和、绍兴,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多选用吉祥的字眼,首创于 汉武帝。 B. 服阕,按古代丧礼制度,父母去世须穿丧服守丧三年,刚穿上丧服开始守丧被 称为服阕。 C. 朔望,古代把每月的初一叫朔,每月十五叫望,古人常在这两天向尊者行朝谒 11 之礼。 D. 致仕,古代指官员交还官职退休,一般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又 称致事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廖刚正直不阿,不畏权贵。他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掌权,论奏并不避忌;后 来因郑亿年之事,又得罪权臣秦桧。 B. 廖刚仁厚爱民,颇有信义。邻郡出现盗贼,官吏都逃走,百姓都听命于廖刚; 盗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听从他们的规劝散去。 C. 廖刚深谋远虑,胸有大略。他认为皇帝应该挑选建立自己的亲兵,并提醒皇帝 会稽非久驻之地,应该建设好建康,以防后患。 D. 廖刚坚持原则,敢于直谏高宗带领群臣遥拜钦宗,廖刚劝谏说不但要向兄长行 君礼,更要行兄长之礼、家人之礼才合礼仪。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刚谕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5 分) (2)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5 分) 12 14. 从全文来看,廖刚在对抗金人方面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说明。(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钟鼎”代指官场,“山林”代指民间,上阕首句表现作者对自己仕途有顺有逆 产生梦幻般的感觉。 B.上阕后两句作者是在规劝好友祐之即使仕途遇到了挫折,如果有了好心态,生活 依然可以充满诗意。 C.下阕前两句是回忆二人当年风雨夜对床无拘无束知音畅谈的快乐时光,温馨中含 有几多惬意自在。 D.下阕最后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偶修辞格,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和秋水的清澈明 净,生动传神。 16. 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没有传统送别诗的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5 分) 13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7.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 利 , 需 “ 就 砺 ” ; 人 要 改 造 成 为 “ _________________ ” 的 君 子 , 就 要 “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8.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 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 因 为 它 依 然 有 所 待 的 句 子 是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带着谴责语气的问句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 财 富 的 行 为 提 出 批 评 的 句 子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应用(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9 分) 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众多遗址,如果仅仅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寻找是不 够的。即使发现了一些遗址,也大多_______________,难以从整体上和空间上了解古 人的社会生活。( )特别是自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航空航天的发展则为空间遥 感提供了基础。随着数据获取越来越便捷,多源影像被综合应用于考古研究。地球物 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的物体,还能穿透至地 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我国遥感考古技术应用较晚,开始主要服务于重大工程建设。 比如,上世纪 60 年代修建三门峡水库时,考古工作人员利用航空照片对库区古代遗址、 墓葬的分布进行分析。2006 年,我国启动京杭大运河申请世界遗产名录工作,但这项 14 工作并非______________。困难之一是目前运河的不少踪迹已经从地面上消失了,只 留下保存在地下的遗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证明大运河的存在、走向?这时,遥感 技术便可以_______________。科学家根据遥感数据,_______________地制定了大运 河遗址的生态保护措施。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谣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穿透至 地下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B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扩展到 地下深层次空间。 C.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扩展至地下 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探测。 D.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遥感的结合,使得探测不仅仅局限于地面上,还能穿透至地下 深层次空间目标。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之所以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B. 之所以如此,国内外科学家过去数十年中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C. 正因为如此,国内外科学家过去数十年中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D. 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支离破碎 轻而易举 大显身手 有的放矢 B.分崩离析 驾轻就熟 小试牛刀 有条不紊 C.方便联系 轻而易举 大显身手 有条不紊 15 D.支离破碎 驾轻就熟 小试牛刀 有的放矢 2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蹴鞠作为足球运动的前身,最早诞生在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是作为身体对抗性和训练目的较强的军事体育项目,还是花样繁多的休闲游戏, 均要求不得用手,场地有限,人数固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东 汉铭文《鞠城铭》中“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的说法看来,当 时的比赛既有队长,也有裁判,仍可看出对规则的要求。但蹴鞠作为军事训练项目是 否可以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中国军队越来越强调骑兵的 作用,蹴鞠作为军事体育项目的地位逐渐为马球取代。 24.教师节时,有人为各科教师撰写对联。请你参照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的对联,在语 文老师和地理老师中任选一个完成对联。(3 分) 英语:喜怒哀乐,舍弃过去时;酸甜苦辣,把握将来时。 数学:手执粉笔解世代数学;胸怀壮志问人生几何。 语文:品明月,叙情怀,吟诗作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地 理 : 上 通 天 文 , 与 日 月 星 辰 作 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近日,深圳老牌名校深圳中学公布了一份“超豪华”的教师招转名单,该名单中 16 的 35 位教师均为硕士或博士学历,且清一色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 伦敦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名校,其中,仅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就有 20 名。此事引发社会 的广泛争论。顶尖名校硕士或博士学历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是否是大材小用?当这一 道辩题摆在你面前,你会支持哪一方? 请根据以上文字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 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2020 年秋季侨光中学高二年第 2 次阶段考语文参考答案 1. B 2. C 3. D (每题 3 分)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A 项,“但已经蔚为大观”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 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选项的说法夸大其词。 C 项,“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生态文学同传统 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 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可见,文中只是说生态文学 和传统文学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不同,而并没有说“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 选项的说法于文无据。 D 项,“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 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 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 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 17 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可见,生态文学是有关人的文学。 选项的说法曲解文意。故选 B。 2.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中相关内容的能力。 C 项,“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 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不等于生态文学比传统文 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文中没有作这样的比较。故选 C。 3.本题考查分析文中相关论据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具体地阐 释,生态文学“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 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是关乎 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传统文学“是人的文学”“是 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 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 A 项,“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抒发 了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这是以人物探析表达人的存在和命运的文学,属于“人 的文学”,不是“生态文学”。 B 项,“陈忠实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姓和 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 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属于“人的文学”,不是“生态文学”。 C 项,“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原野上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 的扭曲,表达了对人类应有天性的呼唤”,重点在于表现“人性”,属于“人的文学”, 不是“生态文学”。 D 项,“姜戎的《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 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符合生态文学的特点“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 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 谐发展目标”,属于“生态文学”,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故选 D。 4.(3 分)D 【解析】结尾无“情节突转”。 18 5.(4 分)(1)认真细致。他干活前后始终保持铁锨一尘不染,保养闲置农具也 是如此。(2)热爱劳动。他是劳动能手,把劳动变成艺术;年近八旬依然坚持劳作。 (3)朴实善良。他始终保持着淳朴的农民作风;爱护自然界的生灵,坚持不让自己的 铁锨沾血。(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得 2 分,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得 4 分。) 6.(6 分)(1)小说对源于真实农村生活的人、事进行艺术加工,塑造了刘本省 这个典型形象,表达了对劳动者以及劳动的赞美。(2)因为作者对农民和农村生活的 深厚感情,小说超越了真实的生活经验,把辛苦的农村生活和劳动场景写得富有诗情 画意。(3)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和抒情性,引发读者的共鸣, 实现小说真实和虚构的有机统一。(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得 3 分,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得 6 分。) 【解析】5.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全文入手,找出有关形象 的故事情节和描写内容,从肖像、神态、心理、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还要注意 文中作者的评价性的语句和其他人物的衬托作用等。从“刘本省头上戴的是高粱篾子 编的帽壳,身上穿的是粗布衣,脚上穿的是尖口鞋”可知他的纯朴,从“值得注意的 是他肩头扛着的一把铁锨。铁锨是用冰铁制成的,锨的正面和背面都闪着镜子一样的 光亮”“那么他与众不同的特点呢,就是在干活儿之前保持他的工具一尘不染,一锈 不生,闪闪发光。在干完活儿之后,仍要保持他的工具发光闪闪”等内容可看出他是 一个认真仔细的人,而且对自己使用的工具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喜爱。从“他把铁锨整 得如此光亮,当然也不是为了当摆设,而是为了撒粪撒得更快、更利索、更均匀。他 把铁锨贴着地皮铲进粪堆里去了,一铲就是满满一锨”“把粪扬到空中,哗地扬成一 个扇面,……上就有了一朵一朵的黑色。这样一来,他撒粪又像是撒花”中可看出他 热爱劳动,而且是一个劳动能手。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即可。 6.本题考查对小说创作特点的鉴赏能力。现代小说兼顾虚构性与真实性的方式,第一, 是将单纯地模拟真实世界转变为夸张地描摹真实世界;第二,是通过将故事范围缩小 到单一主体,无限接近“真实”,直至真假难辨。《爱器是》刘庆邦“叔辈的故事” 系列纪实小说其中的一篇,既然是纪实小说,他所写的对象都是自己的亲人,是生活 中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与亲人们的交往是留在他心中最真切的记忆,显然这些真切的 记忆是他写小说的基本资源。“刘本省”就是小说中塑造的典型形象,是真实农村生 活的人,而这个人生活的地方和劳动场景也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因为作者对农民和农 村生活的深厚感情,小说超越了真实的生活经验,把辛苦的农村生活和劳动场景写得 富有诗情画意。这就体现了其“虚构”与“真实”的关系。小说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 用第一人称叙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 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因此此处也实现小说真实和虚构的有机统一。 19 7.(3 分)B 【解析】约纳向向扫院子的仆人问时间的目的是找一个攀谈的理由,便于 同他说出心中想说的话。 8. (4 分)①用小母马“一动不动”“呆呆不动的姿势”“瘦骨嶙峋的身架”等,营 造寒冷死寂的环境;②衬托在雪天“动也不动,身身子往前伛着”的约纳呆滞的形象 以及孤独“苦恼”的心情。③描写小母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睁着发亮的眼睛” “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表现约纳无处倾诉的深重的“苦恼”, 反衬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得 2 分,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得 4 分。) 9.(6 分) ①语言简练。小说用词简洁精炼、短句多,而寓意丰富,达到言简意赅的 效果。②环境烘托,用昏暗的暮色和大片的雪来烘托约纳所处的社会环境之冷漠。③ 讽刺手法,约纳渴望诉说失子之痛,却无人愿意倾听,只好对马进行诉说。(答对其 中任意一点得 3 分,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得 6 分。) 【解析】8.本题考查鉴赏次要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的能力。 答题时主要从三方面入 手:人物、主题、情节结构。次要形象即陪衬形象或线索形象,其作用一般有:①对 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 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 动情节发展。 解答本题,①次要形象是为了烘托主要形象;“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 也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 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与约纳“在赶车座位上坐着, 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的形象相互映 衬,②营造出约纳因儿子去世而呆滞的姿态,烘托出他内心的苦恼;③“那匹瘦马仿 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从头到尾只有小母马仿佛理解他,而人们都对他漠不关心,小母马的形象塑造反衬出 社会的冷漠无情,让约纳的苦恼更深了。 9.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 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艺术手法。小说的艺术特色一般从表达方式(记叙、描 写、抒情、说明、议论),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 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 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和语言特色等方面来分析。解答本题,①用语上来 说,小说语言简洁,如“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赶你的车吧, 赶你的车吧”“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约纳试图说话时的语言断 20 断续续,传达出他内心的苦恼与急于倾诉的心情;而乘客们总是简短地回答他“赶车 吧”,透露出丰富的意蕴;②文中选择了“雪”这个环境,既写出寒冷的外部环境, 也借此来表达约纳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冷漠无情;③约纳遍寻倾听者不得,最终只能给 小母马倾诉,运用讽刺手法,写出不如马的冷酷人心。 10. C 11. B 12. D (每题 3 分) 【解析】10.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 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 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 要重视内容,断完 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句子的大意是:将校有能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每耕田一顷,给他 升一级武阶;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粮种,用租赋偿还。“射耕”是动词,作谓 语,与“有能”不能断开,排除 AD;“一顷”作“耕田”的补语,中间不能断开,排 除 B。故选 C。 11.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 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 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 的积累。B 项,“刚穿上丧服开始守丧被称为服阕”错误,服阕,意思是指守丧期满除 服。故选 B。 12.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 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 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 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D 项,“廖刚劝谏说不但要向兄长行君礼,更要行兄长之礼、家人之礼才合礼仪” 理解错误,原文“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 时行家人礼于内庭”意思是,礼有厚薄,哥哥为君就用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君就用兄 长之礼对待他,希望您抑制内心的感情,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以了。故 选 D。 13. (1)(5 分)廖刚告知跟随盗贼(或者“做盗贼”)的人回来就业,接着其 它盗贼进入顺昌,部使者用檄文征召廖刚安抚平定。(谕,告知;檄,用檄文征召; 两字各 1 分,其余一句 1 分。) 21 (2)(5 分)郑亿年因与秦桧有关系而得到位高禄厚之官,廖刚公开上奏章揭发 他的恶行,秦桧恨廖刚。(连,关系;疏,上奏章揭发;两字各 1 分,其余一句 1 分。) 14. (1)劝谏高宗应该重点建设好建康。(2)劝谏高宗屯田积粮。(3)请求起 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临近的边防去守备。(答对一点给 2 分,答对任意两点给 4 分。)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 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 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谕,告知;檄,用檄文征召;抚定,安抚平定。 (2)连,关系;显,公开;疏,上奏章揭发;衔,怀恨。 14. 本题考查理解、归纳文言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通读全 文,梳理文章大意,对文章的内容要有正确的翻译;其次是要把握住传主的行为轨迹, 即是说传主在文中参与了哪些事件,对应题目的问题,大致圈定与之有关的内容,确 定答题区域。最后是分析、整理事件的前因后果,找出与问题密切相关的信息进行概 括、整理。 从全文看,廖刚在对抗金人方面提出的建议有:根据“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 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概括出劝谏高宗应该重点建设好建康;根据“今诸将 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 若屯田”概括出劝谏高宗屯田积粮;根据“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 近藩”概括出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临近的边防去守备。 参考译文: 廖刚字用中,是南剑州顺昌人。宜和初年,从漳州司录被任命为国子录,提升为 监察御史。当时蔡京掌权,廖刚论奏无所顾忌。父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授工部员 外郞,因母亲有病推辞不受。 绍兴元年,邻州出现了盗贼,官吏全都逃走,顺昌人都听廖刚的命令。廖刚告知 跟随盗贼的人回来就业,接着其它盗贼进入顺昌,部使者用檄文征召廖刚安抚平定。 廖刚派长子廖迟规劝盗贼,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散去。不久召入任吏部员外 郞,进谏说:“古代天子一定有亲兵自己率领,用来防备意外并加强君主的威势,希 22 望考核旧制,挑选精锐为亲兵,平常作为防御,行动时作为中军,这是强干弱枝之法。” 又进谏说:“国家艰难已达到顶点,现在正要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不是 可以长久停留的。请重点建设建康(南京),亲率六军前往作为固守的计策,以杜绝金 人有攻占的想法。” 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又被任命为给事中。廖刚进谏说:“国家不能一天没 有军队,军队不能一天没有粮食。现在众将的军队防守江、淮,不知几万人,开始没 有储蓄,每天等待东南运来的粮饷开饭,浙民已经贫乏,想除去这个忧患不如屯田。” 于是献上三条建议,将校有能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每耕田一顷,给他 升一级武阶;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粮种,用租赋偿还。皇上命令都督府安排这 件事。当时徽宗已经去世,皇上遇到初一、十五还率领群臣遥拜渊圣(宋钦宗),廖 刚进谏说:“礼有厚薄,哥哥为君就用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君就用兄长之礼对待他, 希望您抑制内心的感情,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以了。” 郑亿年因与秦桧有关系而得到位高禄厚之官,廖刚公开上奏章揭发他的恶行,秦 桧恨廖刚。金人背叛盟约,廖刚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临近边防去守备, 秦桧知道后说:“这是想把我放到什么地方呢?”改授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御史 中丞。当初,边境地区向朝廷汇报情况的文书到时,属官聚集在都堂,廖刚对郑亿年 说:“你(当初)用百口保证金人(不侵犯我们),现在金人已经背叛盟约,有什么 面目还待在朝廷呢?”郑亿年为祠禄官而离朝。廖刚第二年退休,绍兴十三年去世。 15.(3 分)A (A.上阕首句并不是表现作者对自己仕途有顺有逆产生出梦幻般的 感觉,而是劝慰朋友看淡仕途中的顺与逆,生活中的荣与辱,这些都如梦一样的虚幻, 没有必要为此伤脑筋费心思。) 16.(5 分)①上阕劝慰祐之要看淡仕途顺逆,名利荣辱,而能秋饮美酒,夜吟佳 句,人生态度淡泊旷达,不因失意而哀伤。②下阕前两句回忆往事,往日小窗风雨、 对床夜谈的温馨和深情冲淡了今日的离愁,感情真挚却又不流于感伤,洒脱自然。③最 后三句写祐之虽独自上路,但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不会因旅途孤独寂寞而哀伤。(答 对一点给 2 分,答对任意两点给 5 分。) 【解析】15.A 上阕首句并不是表现作者对自己仕途有顺有逆产生出梦幻般的感觉, 而是劝慰朋友看淡仕途中的顺与逆,生活中的荣与辱,这些都如梦一样的虚幻,没有 必要为此伤脑筋费心思。 16. 上阕以议论为主,是对朋友的劝解,希望朋友能直面得失,有好的心境。有两层 23 意思:仕途中的顺与逆,生活中荣与辱,不过如同梦一样的虚幻,没有必要为此伤脑 筋费心思;就算是遇到了坎儿,有了好心情,生活依然可以充满诗意。词人的送别不 同于一般的送别:不做悲戚忧伤之态,不抒哀怨缠绵之情;是男儿的送别,有从容有 豪爽,有豁达有寄托。下阕写送别,均为虚写:其一,没有描写送别的场面,反而截 取了往昔相聚的画面(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志同者相聚,满心欢喜;知 音者畅谈,无拘无束温馨中含有几多的惬意自在);其二,用一设问,想象朋友离别 之后的情景(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秀美的山水陪伴着友人,可以消解旅途的孤 独寂寞,更为重要的是,还包含着词人的美好祝愿,前程美好,就像这陪伴着的秀美 山水)。作答时围绕“送别”“却没有传统送别诗的哀伤之感”来组织答案即可。 译文: 不管是锦衣玉食的官宦生活;还是啸吟山林的隐居生涯;想开了,看淡了,其实 不过虚无的梦幻;人世间的这些得失荣辱,浮云般飘忽,不需心惊,不要在意;只要 清静闲适,自由在在度过一生,秋来饮美酒,冬到吟佳句,有了好心情,触处皆画境。 你该不会忘记,当年,风雨之夜,我们窗前相聚,油灯之前,我们闲坐畅谈,如 今,你要远去浮梁,这慢慢长途有谁伴你而行。好在还有一路的好风景:傍晚,山峦 秀美青翠,宛如佳人的双眉,秋水澄澈透明,好像晶莹的明镜。 赏析: 上阕以议论为主,是对朋友的劝解,希望朋友能直面得失,有好的心境。有两层 意思:仕途中的顺与逆,生活中萼荣与辱,不过如同梦一样的虚幻,没有必要为此伤 脑筋费心思;就算是遇到了坎儿,有了好心情,生活依然可以充满诗意。 本是送别,却来了这么一番议论,似乎有些离题。其实,这正是这首诗的特别之 处,词人的送别不同于一般的送别:不做悲戚忧伤之态,不抒哀怨缠绵之情。男儿的 送别,有从容有豪爽,有豁达有寄托。 下阕写送别,均为虚写:其一,没有记写送别的场面,反而截取了往昔相聚的画 面:“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志同者相聚,满心欢喜;知音者畅谈,无 拘无束--温馨中含有几多的惬意自在。其二,用一设问,想象朋友离别之后的情景: “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秀美的山水陪伴着友人,可以消解旅途的孤独寂寞, 更为重要的是,还包含着词人的美好祝愿:前程美好,就像这陪伴着的秀美山水。 17. 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首句有“则”“矣”不得分,次句有“君子” 不得分) 18.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4 19.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20. D 21. A 22. C(每题 3 分。) 【解析】20. “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获得”搭配不当,“获得”应改为“寻找”, 排除 AB;“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遗址”介词使用不当,应改为“留下的”,排 除 C。 21. 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 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为了与下文“整体性”相照应,宜用“支离破 碎”。便捷:方便而迅速。快捷:快速,敏捷。这里强调“数据获取”不仅快而且方 便,所以用“便捷”。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驾轻就熟:比喻 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大显身手: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小试牛刀: 比喻有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此处强调遥感技术正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故用“大显身手”。排除 ABC。 22. 上文说的是“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的原因,故用“正 因为如此”,排除 B 和 D;下句将时间状语提前并用逗号隔开,为与下文句式保持一致, 故选 C 项。 23. (6 分)(1). 这项运动很早就有严格明确的规则 (2). 虽然蹴鞠规则的细节不 可考 (3). 要看它对军队作战能力是否重要 【解析】这个文段的主题是关于古代蹴鞠的形式的介绍,先看空缺①,①的后面说的 是“不得用手”“场地有限”“人数固定”,可知前面是一句总括句,说的是对蹴鞠 比赛条件的限制,故可以填写“蹴鞠很早就有严格明确的规则”。再看空缺②,②后 面在具体举例汉代军队蹴鞠比赛的具体形式,从介绍的细致程度可以推出,需要补写 的语句应该是关于后句的主题,因此这一句应该补写成“虽然蹴鞠规则的细节不可考”。 最后看空缺③,这句话后紧跟“作为军事项目是否发展”后面,应填与之对应的发展 的根据“要看它对军队作战能力是否重要”。 24. (3 分) 沐清风,讲人生,谈古论今。 下知地理,喜同江河湖海为朋 【解析】本题注意语文地理老师的专业特征,结合上联的提示,不能有重复的字,还 25 应该注意平仄。如“品明月”动宾结构,下联可以对“沐清风”,以此类推。高考对 联题因特殊的情境,要求比较宽泛:内容符合要求、词性和结构相同、仄起平收;文 辞雅丽,不粗俗;语言通顺不拗口;思想性较高,避免消极、阴暗甚至反动。上联出 “英雄宝刀未老”,下联对“老娘风韵犹存”就不行。 25. 作文 【作文分析】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 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 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联想,写一篇文章与 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人的价值,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等。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 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 本题材料比较简单,主要讲深圳老牌名校深圳中学公布了一份“超豪华”的教师 招转名单引发人们热议。顶尖名校硕士或博士学历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 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当今时代,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其中的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在现代化建设 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可以认为不是“大材小用”,可以从职业取向、 个人价值实现的方式、重视基础教育等方面分析立意;也可以认为是“大材小用”, 需要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此角度不建议)。 【参考立意】 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百年大计,教育为 本,要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基础教育;大材在小岗位上也会有大用;基础教育是 国民素质提升和国家发展的根基,硕士博士到中学任教大有可为;让高层次人才当教 师有利于人才培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平凡的岗位也能造就不平凡的人 生。 【优秀标题】 1.教育需要人才 26 2.以“大材”育“大才” 3.大材施教,未必小用 4.民族发展,教育先行 5.投身基础教育,岂能言“屈才”? 6.平凡铸就不凡 7.借大材之力,促教育提质 【范文导写】 大材也可“小用” 文/江文琴 一份深圳中学的“超豪华”教师招聘名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面对顶尖人才去中 小学教书,人们颇有争议。而于我看来,这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非大材小 用,而应值得推倡并加以正确引导。 不是每一只鸟都应该搏击长空,它也可以停驻枝头,婉转啼鸣。我们总是习惯性 地认为,名校毕业,顶尖人才,就应该进入政商高层,赚得百万年薪,立下辉煌功绩。 但是,人各有志,何求同归?不是高官富贾才叫实现了人生价值,每一个人都有自己 的人生追求;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一个方向都有明珠璀璨。杨绛先生说:“走好选择 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清北毕业尚有人以卖猪肉致富,以电竞游戏成名,又更何 况三尺讲台,播撒智慧呢?谁说名校毕业就不能投身教育,如果真的热爱,不管哪一 个行业,哪一份岗位,都值得选择。这样的“小用”,对于大材来说,我想,才是真 正的适合自己走的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的兴亡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如果说 顶尖人才流向教育领域是大材小用的话,那这个“小用”想必才是用到了刀刃上,也 许是因为教师工资的普遍不高,又或者是教育工作的劳身劳心。今天的人们,把教育 工作竟然当作了迫不得已的末流之选,可是没有名师的指引,即使修行在个人,也难 以真正入门,把祖国未来的栋梁交给水平或品性不足的人,那又怎能不担忧大厦将倾 27 呢。教育这个领域是理应引入而又缺失顶级人才的。对于高薪招聘名校精英进入中小 学教学,是对国家基础教育的充分重视,是对伟大复兴历史责任的自觉担当。对于这 一做法的质疑,才是不明智的,是未理解人才与教育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而盲目判断 下的结果。 可是,不容忽视的是,这些高薪聘请的人才,竟然全部是名校高材生,却缺失了 没有学历光环却有真才实料的人才。诚然,高学历往往意味着高素质,但是学历从来 不是评价一个人的惟一标准。韩寒只有高中学历,但谁能不承认他的文学才华。学历 固然重要,可唯学历论却是不可取的。 歌德说:“才能不是天生的,可以任其自便的,而要钻研艺术请教良师,才会成 材。”我们当然应该认可人才自我选择道路,更应该为人才流向教育领域点赞。 大材亦可“小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