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新课标通用版思想文化模块测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新课标通用版思想文化模块测试

思想文化模块检测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山东潍坊一模)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  )‎ 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 答案 D 解析 从孔子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在平常的时候说鲁国的语言,在诵读经典和周礼的时候用雅言,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语言虽有异,但天下一家,故选D项。材料只体现出孔子一个人的态度,不能体现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故A项错误;孔子平日里都用鲁国语言来传道,只有诵《诗》、读《书》、执礼时使用雅言,故B项错误;这时候周天子权威已不复存在,C项错误。‎ ‎2.(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由孔子到孟子,“孝”的内涵由家庭、道德伦理慢慢走向政治、道德二重化。孝道与治道开始慢慢地融合,并成为历代帝王和圣贤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孝”由家庭推向社会,把个人的伦理道德升华为治国平天下。这体现了(  )‎ A.儒家理想化的治国追求 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追求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D.统治者追求个人修养 答案 A 解析 材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儒家思想把加强自身的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相结合的理想化的治国追求,A项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是在汉代,B项错误;材料强调“治国、平天下”,C项不符;材料是针对民众或知识分子而言,不是对统治者的要求,D项错误。‎ ‎3.(2018·辽宁庄河期中)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庙园灾对》中,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遭到主父偃的告发,董仲舒差点被杀。据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  )‎ A.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阐述君权神授思想 D.借助天来限制君权 答案 D 解析 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借助上天来限制君权,当然会受到皇帝的压制,故D项正确。董仲舒提出灾异观念,并不是为了巩固儒家正统地位,而是为现实政治统治服务,排除A项;董仲舒不是要反对君主专制,而是要制约君主权力,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君权神授的主张,而是强调天人感应的思想,排除C项。‎ ‎4.(2018·江西月考)《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  )‎ A.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B.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 C.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 D.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理想 答案 B 解析 A项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大力打压儒家思想,故排除;秦始皇所强调的礼、等级和伦理关系等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这表明秦始皇在统治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废弃儒家思想,故B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焚书坑儒”,儒家学派和思想受到沉重打击,因此秦始皇不可能以传播儒家尊卑等级思想和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终目的,故C、D两项排除。‎ ‎5.(2018·福建永春一中期中)明代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以姜子牙的口吻表达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号召诸侯“吊民伐罪”,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强调了“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这从侧面反映了(  )‎ A.理学失去了社会约束力 B.士人对平等自由的渴望 C.市民阶层追求自由生活 D.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答案 B 解析 材料涉及的是明清时期的早期民主思想,没有体现出理学和商品经济,故A、D两项错误。《封神演义》是士大夫所写,因此体现出的是士大夫阶层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态度,而不是市民阶层的观点,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和材料中体现的反抗精神,可以看出士人对平等自由的渴望,故B项正确。‎ ‎6.(2019·贵州遵义月考)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这一思想(  )‎ A.不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 B.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 C.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D.是汉代儒学发展的产物 答案 C 解析 材料“(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说明中医强调要顺应自然,故C项正确,A、B两项错误;《黄帝内经》开始于战国,故D项错误。‎ ‎7.(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史记》载: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被后世奉为“火祖”;西方也有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传说。二者的共通之处(  )‎ A.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都有无神论的思想主张 C.都引发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D.都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 答案 D 解析 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是人类支配自然的开端;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是英雄人物与神的斗争,二者都是以人为主,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色彩,故D项正确。中国古代神话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故A项错误;二者都是有神论的体现,故B项错误;神话传说不可能引发社会制度的变革,故C项排除。‎ ‎8.(2019·内蒙古调研)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对莎士比亚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为主题的创作并不加以阻扰,反而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 支持莎士比亚剧院。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文化环境相对宽松 B.封建专制根深蒂固 C.君主立宪已经确立 D.人文主义已成潮流 答案 A 解析 材料“伊丽莎白女王对莎士比亚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为主题的创作并不加以阻扰”说明伊丽莎白女王对文学艺术的宽容和支持,具有宽松的文化环境,故选A项;材料表明伊丽莎白女王并非实行文化专制,说明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封建专制受到冲击,排除B项;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开始,君主立宪尚未确立,排除C项;材料只是表明伊丽莎白女王的人文主义宽容态度,不能说明整个社会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排除D项。‎ ‎9.(2018·河南郑州模拟)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  )‎ A.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 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 C.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的“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可知宗教改革会推动城市社会秩序的重建,故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城市社会秩序而不是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从题干看宗教改革是有利于城市社会秩序重建而不是阻碍,故D项错误。‎ ‎10.(2019·福建三明一中月考)法国启蒙学者博马舍在剧作中为老贵族巴尔多洛安排了这样一段台词:“我们这个时代产生过什么东西值得赞扬?尽是些胡说八道的东西。地心引力、电气、种牛痘、‘百科全书’、信教自由、思想自由。”这反映出在当时的法国(  )‎ A.启蒙运动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B.启蒙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 C.出现了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 D.新旧思想之间存在激烈的斗争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启蒙学者塑造愚昧反动的老贵族形象,旨在嘲讽批判现实社会中的封建旧势力,反映出新旧势力的尖锐对立,D项正确。启蒙运动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启蒙思想与自然科学的相互关系,排除B项;不满现实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出现反映了浪漫主义风格文学的特征,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11.(2019·四川成都摸底)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 A.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 B.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潮流的理性发展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牛顿的科学成就,促进思想解放,为启蒙运动奠定思想基础,启蒙运动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故A项正确;B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包含在选项A中,排除B项;《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C项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2.(2018·重庆西南大学附中月考)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17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在18世纪,瓦特的发明也有赖于新的温度测设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并且他和当时的主要科学家们有着经常的联系,并于1785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这说明(  )‎ A.科学家通过仪器实验的方式了解世界 B.英国政府重视科技创新活动 C.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D.科研技术成果能及时地应用于生产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17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瓦特的发明也有赖于新的温度测设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可知,科学发现成为工业革命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C项正确。‎ A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反映了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未体现英国政府的作用,故B项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3.(2018·福建永春一中期中)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据材料可知(  )‎ A.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B.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东学西渐”历程开启 D.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依据表格内容可知,中国的科技成就都是古典科技的技术经验的总结,而西方趋向近代科学,造成东西方发展趋势不同,中国处于封建制度衰落时期,西方跨入近代,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正确。依据表格内容可知,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差异,不能说明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A项错误;“‘东学西渐’历程开启”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4.(2018·江苏沭阳期中)著名学者李时岳认为,他们“认识了在当时世界潮流下改革的主要方向:向西方学习”,但其“人单力薄在权贵的压抑下不能有所作为,主张只不过成为一种珍贵的思想资料在历史文库里闪闪发光”。下列人物属于材料中“他们”中一员的是(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在当时世界潮流下改革的主要方向:向西方学习”“在权贵的压抑下不能有所作为”可知是指早期地主阶级抵抗派,A项符合;李鸿章进行了洋务运动,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康有为推动了戊戌变法,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15.(2018·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学者马勇认为:“甲午战后,朝野上下很快重建了维新共识,着力克服先前三十多年洋务新政埋头经济不问政治的偏向,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地方自治、民间经济、政府管控之外的社会逐渐发育和成熟,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级即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就在政府和外国资本的夹缝中艰难成长。”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C.救亡运动成为时代主流 D.君主立宪进入改革议程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的叙述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人们把目光转向了政治制度改革。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后维新变法开始,因此君主立宪逐渐进入了改革议程,选D项。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B项错误。‎ ‎16.(2018·河南郑州一中期中)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内容 B.其思想体系体现了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意识形态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第一次提出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变革的方案 答案 A 解析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体现民族革命,“国体民生,尚当变更”体现社会革命,“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国民革命”体现政治革命,故A项正确。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故B、‎ C两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第一次提出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变革的方案”,D项错误。‎ ‎17.(2018·四川眉山一中期中)“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以上言论出自(  )‎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 B 解析 依据“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等关键词可知,这段话论述的是中国革命必须坚持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必须用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基本思想。在选项中只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体现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项正确。《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新民主主义论》深入论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A、C、D三项均不符合,排除。‎ ‎18.(2019·河北邯郸摸底)1958年的教育革命强调扩大劳动人民的教育机会,大力发展全日制中学和各类职业的民办中学以及半耕半读中学;而1961年后强调教育质量,大规模减少农村学校和学生数。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教育方针的调整和改革 B.政治运动造成教育的剧烈动荡 C.人民公社需大量青年劳动力 D.国家实行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 答案 A 解析 1958年创办职业教育和半耕半读中学,而不到三年就开始“大规模减少农村学校和学生数”,显然是当时中央教育方针调整导致的,‎ 故A项正确;政治运动导致教育变革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是教育政策的变化,不是人民公社需大量青年劳动力,故C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此时国家出台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故D项错误。‎ ‎19.(2018·河南安阳月考)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东方民族,初遇西方文化时,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后,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材料意在强调(  )‎ A.回归是东方文化比西方文化优越的表现 B.文化离异从根本上促进了东方社会的近代化 C.回归是东方文化发展的必然,离异是暂时的 D.文化离异是东方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一开始是抵制的,然后又“暂时”学习西方文化一段时间,(即离异是暂时的)最后又必然回归到东方自身的文化,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从材料的主旨来看回归并不是东方文化比西方文化优越的表现,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材料的主旨来看从根本上促进了东方社会的近代化不是“暂时”的文化离异而是长时间的文化回归,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材料的主旨来看文化回归才是东方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的基础,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0.(2018·中原名校模拟)20世纪60、70年代风靡西方的“嬉皮士”运动的精神核心是“干你自己的事,逃离社会去幻游”。这实质上反映出西方社会(  )‎ A.个人自由出现畸形发展趋势 B.福利制度助长社会享乐之风 C.突破传统成为青年追求目标 D.精神危机成为社会典型症候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干你自己的事,逃离社会去幻游”可以说明个人自由出现畸形发展趋势但不是该现象的实质,故A项错误;据材料“逃离社会去幻游”可知不是社会享乐之风,故B项错误;据材料“风靡西方”说明不仅仅是青年,‎ 故C项错误;材料“干你自己的事,逃离社会去幻游”说明人们的思想出现危机,由材料“风靡西方”可知精神危机成为社会典型症候,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6分,第22题22分,第23题12分,共60分。‎ ‎21.(2019·湖南长郡中学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刊印的书籍,从存世情况来看,其数量远超宋元本,而且大多数的宋元本都有明代的翻刻、重刻本;许多清代书籍也都是以明本书为底本重刻的。明代发明了便于刊刻而又不失美观的宋体字,发展演变为今天最常用的印刷体汉字。明代的线装书和宋体字影响到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在日本和韩国,宋体字至今仍被称为“明朝体”。明刻本在欧美也有广泛收藏,如意大利学者利玛窦在明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在中国学者徐光启的帮助下将《几何原本》翻译为汉文,并刊行于世。此明刻本后又流传到意大利,今罗马中央图书馆有藏。甚至19世纪欧洲出版的书籍中使用的汉字也是宋体字。‎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欧洲在15、16世纪进入印刷时代之后,大规模印刷的廉价书籍特别是《圣经》刺激了大众教育,识字人口大量增加。许多出身卑微的人通过阅读和教育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正是这些草根大众成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其时,许多人文主义者聚集在一起,审视、修订大量的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的手稿。经过他们整理的古代经典很快成为印刷商的盛筵。这些印刷书不再是古登堡圣经那样大开本的豪华藏品,而是每个人都买得起的小开本口袋书,因而得到最广泛阶层的欢迎。在16世纪上半叶,医生的平均藏书量从26本增加到62本,律师从25本增加到55本,商人从4本增加到10本,纺织工匠从过去的1本书变成了4本书。印刷技术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书市场,同时也催生了职业作家群体;在传统时代以个人身份资助作家的贵族不再是写作的必需前提,资本化的印刷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作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典型形态,书籍印刷出版业从肇兴伊始,就是“在富有的资本家控制下的伟大产业”。‎ ‎——据曹顺仙《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书籍刊印业较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印刷业所体现出的新特点,‎ 并谈谈上述中外书籍刊印发展史对我国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14分)‎ 答案 (1)原因: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刊印技术进步;市民阶层等阅读群体的增多;宋元文化的积淀。(6分,任答三点即可)‎ 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保存和传承了传统文化;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6分,任答三点即可)‎ ‎(2)新特点:与思想解放运动相生相伴;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影响巨大;文化传播的阶层广泛;新书市场和职业作家群体出现;资本化的印刷商出现并壮大。(8分,任答四点即可)‎ 启示:加快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技术和经营方式;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注意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构建社会效益为先并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运行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6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第(1)问,“原因”根据“明代刊印的书籍”分析得出刊印技术进步;联系所学,从经济发展、阅读群体增多、宋元文化的积淀等角度分析总结。“影响”根据“明代刊印的书籍,从存世情况来看,其数量远超宋元本”“明代的线装书和宋体字影响到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明刻本在欧美也有广泛收藏”提炼概括。第(2)问,“新特点”根据“大规模印刷的廉价书籍特别是《圣经》刺激了大众教育”概括得出与思想解放运动相生相伴;依据“正是这些草根大众成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得出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影响巨大,文化传播的阶层广泛;依据“印刷技术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书市场,同时也催生了职业作家群体”得出新书市场和职业作家群体出现;根据“资本化的印刷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概括得出资本化的印刷商出现并壮大。“启示”综合材料,可从创新文化产业技术和经营方式、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注重社会效益、丰富群众性文化等角度分析解答。‎ ‎22.(2019·百校联盟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源于三个基本前提:宇宙由自然而不是超自然力量支配,可以认识;严格应用“科学方法”以认识每一个问题;人类可以被“教化”而进步。前两条来自科学革命,后一条则出于洛克的思想。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在1733年出版的《人论》中写道,“人文科学(也许)和其他科学一样可以归纳出明确的几点”,启蒙思想家就想揭示这“明确的几点”。‎ 孟德斯鸠用自然界的机制来模拟社会运行机制,这一分析各种社会条件,得出人类精神深层地影响政治体系运行的要素。在共和制中左右民主制度运行的是“美德”,左右贵族制度运行的是“节制”,在君主制中是“荣誉”,而在专制体系中则是“恐惧”。孟德斯鸠关于立法、执法和司法权力分配和平衡的理论被称为世界奇迹之一。‎ ‎——摘编自吕乃基《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等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这不仅体现在它以民主与科学作为自己的旗帜上,也体现在它对民主与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所认识和理解的科学,不仅仅是科学技术或科学思想,而更是一种广义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种与迷信、盲从、愚昧相对立的崇尚实证的理性精神。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写道:“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向来不认识中国的学问有应受科学洗礼的必要。我们要改去从前的错误,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 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关系,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其与启蒙运动的内在联系。(12分)‎ 答案 (1)关系:近代科学是启蒙思想产生的前提条件;启蒙运动进一步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4分)‎ 影响:启迪了群众的觉悟;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为资产阶级构建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和国家建构。(6分)‎ ‎(2)背景: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真正实现民主共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中国,中国政治更加黑暗(或北洋军阀政府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等。(6分,任答三点即可)‎ 内在联系:在反对专制问题上一脉相承;都提倡民主、自由、人权、科学;都坚持启蒙和文化批评。(6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源于三个基本前提……前两条来自科学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启蒙思想的前提条件、近代科学的发展等方面指出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关系。再从思想觉悟、资产阶级革命、政治构想等方面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第(2)问,根据材料二“五四新文化运动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不仅仅是科学技术或科学思想,而更是一种……理性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启蒙思想影响等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再从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自由、思想启蒙和文化批评等方面说明其与启蒙运动的内在联系。‎ ‎23.(2019·福建三明一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欣赏材料中的三幅美术作品,试就不同时代不同人笔下《蒙娜丽莎》呈现不同的艺术形象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12分)‎ 答案 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2分)‎ 图片一: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压抑人性,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以及资产阶级的兴起,在思想领域掀起了反对宗教神学统治的文艺复兴运动。达·芬奇笔下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解放,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图片二:19世纪末,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否定“上帝创世说”,引起教会和保守势力的反对。图片二展示的19世纪末的《蒙娜丽莎》形象,反映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产生的巨大影响。‎ 图片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图片三展示的网络时代的《蒙娜丽莎》形象正是网络时代高度互动、信息双向传受的反映,是网络时代人们宣泄个人情感、自娱自乐的表现。(10分)‎ 解析 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本题对三幅美术作品的看法要从各个时代作品产生的原因或背景(或时代特征),对作品本身价值的思考等层面上予以说明。图一,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笔下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解放,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否定“上帝创世说”,起到思想解放作用,图片二展示的19世纪末的《蒙娜丽莎》形象反映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产生的巨大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极大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方式。图片三展示的网络时代的《蒙娜丽莎》是网络时代人们宣泄个人情感、自娱自乐的表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