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练习 专题3 地球上的水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练习 专题3 地球上的水

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 命题角度1水循环原理及应用 ‎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9全国Ⅲ·8)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第1题。‎ ‎1.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答案D 解析考查水循环及影响。影响水体更新的因素有:降水量、水流速度、水量等。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泊水量巨大,故更新缓慢。‎ ‎(2019全国Ⅰ·6~7)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第2~3题。‎ ‎2.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3.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答案2.C 3.A 解析第2题,由于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整个流域的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差不多,故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为210毫米。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坚硬,地表水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地表水极少,因此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2019全国Ⅲ·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第4~6题。‎ ‎4.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5.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4.B 5.C 6.D 解析第4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类似于水库的调节作用。植被遭破坏后,涵养水源功能变差,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降低。降水变率大小和植被状况关系不大。河道淤积不会造成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第5题,降水量增加与否与植被变化关系不大,主要和大范围的大气运动有关;植被恢复后,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加强,降水下渗比例增加,坡面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由于植被增多和地下水增多,蒸发(腾)量增加。第6题,由于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在植被恢复后,坡面下渗量增加,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地下水后,通过地下水的形式补给河流。从图中透水岩层和不透水岩层的岩层倾斜情况来看,更多的坡面降水通过地下水补给到乙河流,所以乙河流流量增加;由于植被恢复,降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增加,而地下水并不是都补给河流,所以甲、乙两河流的流量总体减少。‎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2019东北三校联考)2019年,长春市首个“海绵公园”——劳谦公园建设完成,整个公园将“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雨水通过强大的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下渗,再经过地下的过滤装置过滤,将雨污分开,干净的水被收集储存,用于植物的灌溉养护。下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以下关于“海绵公园”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雨水花园可降低雨水地表流速、缩短汇流时间 ②生态植草沟可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 ③渗、滞、蓄、净、用、排各系统单独运行,与其他系统没有衔接 ④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海绵公园”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 (  )‎ A.调节a B.调节c C.增加f D.增加d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可知,雨水花园可降低雨水地表流速、延长汇流时间;生态植草沟可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渗、滞、蓄、净、用、排等各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第2题,由材料可知,“海绵公园”可调节地表径流,将雨水收集、储存于地下。图中a为地表径流,c为将雨水暂时储存于地下,f为水汽输送,d为大气降水。‎ ‎(2019安徽宿州质检)下图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市雨水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墨尔本市采用这种雨水处理系统后,水循环各环节的变化表现在(  )‎ A.地表径流增加 B.大气降水减少 C.水分蒸发减少 D.地表水下渗增加 ‎4.图中雨水处理系统中,对雨水净化效果最好的是 (  )‎ A.雨水花园 B.透水性人行道 C.绿地 D.屋面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该雨水处理系统增加了透水性人行道、绿地,会使地表水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对大气降水无影响,会使水分蒸发增加。第4题,净化是湿地的基本功能,图中雨水处理系统中,对雨水净化效果最好的是雨水花园,透水性人行道及屋面只是汇集雨水增加下渗,相比雨水花园,绿地的净化功能弱些。‎ ‎(2019湖北黄冈期末)下图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某城市局部微规划示意图。图中砂层和砾石层由上部砂层和下部砾石层两层组成。该地区一次降水过程中,土层含水量一般未达到饱和。入渗率是指一次降水过程中从地表渗入土层的水量占本次降水总量的百分比。据此完成第5~7题。‎ ‎5.图示区域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大小的排序正确的是(  )‎ A.坡地>浅凹绿地>停车场 B.停车场>浅凹绿地>坡地 C.浅凹绿地>停车场>坡地 D.浅凹绿地>坡地>停车场 ‎6.若其他条件相同,下列关于图中坡地入渗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强度越大,入渗率越大 B.降水时间越长,入渗率越大 C.土壤湿度越大,入渗率越大 D.土壤黏度越大,入渗率越大 ‎7.下列关于该城市微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布置浅凹绿地主要是为了绿化城市环境 B.布置浅凹绿地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 C.砂层和砾石层对下渗雨水净化作用明显 D.土层和砂层对下渗雨水净化作用较明显 答案5.D 6.B 7.D 解析第5题,图示区域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大小与土壤入渗率有关,绿地的入渗率最高,可蒸发水分充足。坡地其次,停车场是水泥地,入渗率最低,可蒸发水分最少。所以实际蒸发量是浅凹绿地>坡地>停车场。第6题,若其他条件相同,降水强度越大,径流越快,入渗率越小;降水时间越长,入渗率越大;土壤湿度越大,入渗率越小;土壤黏度越大,水越不易下渗,入渗率越小。第7题,该城市微规划布置浅凹绿地主要是为了增加下渗,减少城市内涝;城市地表硬化,水土流失问题少;砾石层对下渗雨水净化作用差;土层和砂层对下渗雨水净化作用较明显。‎ ‎(2019福建龙岩质检)植被对降雨具有截留作用。植被的枝叶及地表枯落物可以拦截雨水。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小流域灌丛生物量和截留量随高度变化。读下图,完成第8~9题。‎ ‎8.图示范围内降雨量大致(  )‎ A.随着地势升高而增加 B.随生物量增加而增加 C.随生物量增加而减少 D.随着地势升高而减少 ‎9.影响灌丛带截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和地势 B.流域面积和降雨量 C.地势和生物量 D.生物量和降雨量 答案8.A 9.D 解析第8题,生物量越大,对降水截留能力越强。图示范围内,随着海拔升高,生物量减少,截留量反而增加,说明降水量大致随着地势升高而增加。第9题,在低海拔地区,生物量与截留量基本一致,说明影响灌丛带截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生物量。在高海拔地区,生物量减少,截留量增大,说明降雨量增大,则截留量受降水量影响大。‎ ‎(2019山东威海一模)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园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  )‎ A.物质迁移功能 B.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功能 C.能量交换功能 D.联系地球外部圈层功能 ‎11.“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  )‎ A.降水环节 B.蒸发环节 C.径流环节 D.下渗环节 答案10.A 11.C 解析第10题,“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物质迁移功能,不仅是水体的迁移,还有水中所含的养分、饵料等的迁移。第11题,“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径流环节,使水流沿设定的方向循环运动。‎ 命题角度2河流补给类型及其特征 ‎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9全国Ⅱ·9~11)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9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H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 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 750 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1.B 2.B 3.D 解析第1题,考查植被的作用。由材料可知,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所以无法减小降水变率,故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大幅度增加,植物根系增多,保持水土能力增加,地表径流含沙量减少,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获取由于植被增加导致该地降水量增大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 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大,地表径流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故D项错误。第2题,考查河流洪峰产生的原因。依据表中数据可知,第5次降水只有2天,历时时间较短,故①错误;2天时间内降水量达到90.7毫米,相对比降水强度大,故②正确;由于该月降雨天数较多,且连续性较强,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使下渗量减少,且该次降水强度大,历时短,地表径流增加,形成河流洪峰,故③正确;由于植被覆盖率没有变化,植被截流量不变,故④错误。因此该题正确答案为B项。第3题,考查滑坡、泥石流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该地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由于该月降水频率高,降水量大,在植被覆盖坡面,因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使土壤摩擦力减小,坡度较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从而导致该次降水后含沙量极高,故D项正确;河流对河床侵蚀一直都存在,不可能导致河流含沙量突然增加,故A项错误;由于该次降水量为54.4毫米,相对较少,对沟谷侵蚀相对较弱,也不可能导致泥沙大量增加,故B项错误;因历次降水都对裸露坡面侵蚀作用较强,故由其导致泥沙含量不可能产生极高现象,故C项错误。‎ ‎(2019全国Ⅱ·9~11)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第4~6题。‎ a b ‎4.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5.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6.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4.C 5.B 6.C 解析第4题,根据蒙特利尔气候资料可以看出,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的月份从12月到次年3月,可以得出蒙特利尔河段结冰期为4个月。第5题,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冬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第6题,分段拦冰,可以避免浮冰过度聚集而抬高水位;通过拓宽河道,可以降低水位,以减少凌汛的发生,减少对沿岸地区造成危害。‎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2019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顿河因作家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而被世人所熟悉。读顿河流域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下图所示河流流量曲线与沃罗涅日水文站测得的河流流量变化相似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与“静静的顿河”密切相关的水文特征是(  )‎ ‎①流量较小且较稳定 ②流经平原,流速较缓 ③结冰期长,结冰后河面平静 ④含沙量小,水质洁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顿河主要补给水源为积雪融水,因此春季径流量大。第2题,“静静的顿河”主要指顿河水流动时声音小,这主要是因为顿河主要流经平原地区,地势起伏小,流速平缓;顿河流经地区降水较少,且全年降水较为均匀,流量较少且稳定。‎ ‎(2019河北衡水中学一模)克兰河发源于新疆阿尔泰山南坡,河流全长265千米,由北向南穿过阿勒泰市区,经苛苛苏湖流入额尔齐斯河,属额尔齐斯河的支流。读克兰河1959—1960年和2019—2019年年内径流过程变化图,完成第3~4题。‎ ‎3.从材料中信息推断,克兰河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A.雨水、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C.冰川融水、地下水 D.雨水、地下水 ‎4.21世纪初与20世纪50年代末相比,该区域(  )‎ A.冬季降水更丰富,区域气候变暖 B.冬季降水更丰富,区域气候变冷 C.夏季降水更丰富,区域气候变暖 D.春季降水更丰富,区域气候变冷 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河流量偏小,春季河流流量开始增大,流量最高峰出现在春末夏初,夏季流量减少,因此主要的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较少;该地位于阿尔泰山南坡,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被强烈抬升,形成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稳定,不是主要类型。第4题,与1959—1960年流量均值相比,2019—2019年汛期提前,且流量更大。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说明季节性融水量大。所以与20世纪50年代末相比,21世纪初冬季降水更丰富,春季气温回升快。‎ ‎(2019湖南邵阳联考)水文地质剖面图是反映某一地段在一定垂直深度内水文地质条件的图件。它主要反映含水层的埋藏与分布,地下水位及地下水的补给、排泄等情况,地下水化学类型及其垂向变化等。下图是四川黄龙自然风景区水文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被人们称为“人间瑶池”的黄龙,以其奇幻美丽的钙化池闻名于世,如“迎宾池”“争艳池”和“五彩池”,钙化池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  )‎ A.雨水和地下水 B.雨水和河流 C.冰雪融水和河流 D.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6.黄龙是一个比较脆弱的水文地质景观。有研究表明黄龙景区钙化池目前正处在衰变退化阶段,导致其衰退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旱加剧 B.景区开发超载 C.地下水位上升 D.泉水溢出量减小 答案5.A 6.D 解析第5题,四川黄龙自然风景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水文地质剖面图显示,山体地下贮存着丰富的地下水,地下水沿着断裂带上升溢出地表形成泉水,并以地表径流形式沿沟直下,逐级注入“五彩池”“争艳池”和“迎宾池”。第6题,由上题可知,钙化池的补给水源为雨水和地下水。黄龙的兴衰取决于地下水的溢出状态,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景区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溢出量减小,钙化池景观呈衰退之势。‎ ‎(2019广东惠州第三次调研)班公错是青藏高原西部最大的内流湖,图2为2019年8月至2019年8月该湖泊东部地区水温数据。研究发现该区域湖泊水体在垂直方向上的交换季节差异明显。据此完成第7~9题。‎ 图1‎ 图2‎ ‎7.推测班公错(  )‎ A.流域降水丰富 B.结冰期达半年 C.湖水东淡西咸 D.水位终年稳定 ‎8.班公错东部湖水分层现象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推测班公错东部湖泊水体的分层可能导致(  )‎ A.垂直方向水体交换活跃 B.下层水体氧气含量充足 C.上层水体水温明显下降 D.下层水体水质趋于恶化 答案7.C 8.B 9.D 解析第7题,班公错位于青藏高原西部,该地属高原山地气候,流域内降水少;11月到次年4月为结冰期;湖泊东西狭长,河流多从东部入湖,东段因湖面开阔,河水补给量大,湖水东淡西咸;夏季有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位高,湖泊水位并不稳定。第8题,夏季由于太阳辐射强,表层湖水大量吸收太阳辐射而温度增高,因此湖水上部密度小;深层湖水盐度高、密度大,接受太阳辐射少,温度低,湖水出现分层;进入冬季,湖水表层开始结冰,冰的阻隔使湖水不受风的影响,分层现象减弱;春季冰雪消融,表层湖水增温,与深层湖水温度相差不大,加之风力作用,湖水层次被打乱;秋季随着太阳辐射减弱,气温和上层水温下降,湖水密度增大,深层湖水变化不大,分层现象不明显。第9题,班公错东部湖泊水体的分层,使得湖水上下交换减弱,下层水体水质趋于恶化。‎ ‎(2019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第二次联考)“泾渭分明”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诗经》中有“泾以渭浊”,故有人认为在春秋时代是“泾清渭浊”。唐诗中杜甫有“浊泾清渭何当分”(渭清泾浊)。历代至今,都有人实地考察,然而泾渭变迁,清浊难辨。但根据科学测定:泾河年均泥沙含量高达196千克/立方米。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年均泥沙含量只有27千克/立方米,泾河的年均含沙量竟是渭河的7倍之多。读下图,完成第10~12题。‎ 渭河流域图 ‎10.某季节“泾浊渭清”,泾河的含沙量远大于渭河,该季节应是每年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据图文材料判断下列不是认为“泾清渭浊”的依据是 (  )‎ A.泾河流水作用强,河道下切到黄土下的基岩 B.泾河主要流经地区地表植被覆盖条件较好 C.泾河的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 D.渭河径流量比泾河大,泥沙含量大 ‎12.“泾清渭浊”演变成“泾渭变迁,清浊难辨”的结论依据是(  )‎ A.泾河流域植被恢复,流域内降水增加 B.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侵蚀力强 C.泾河上游河道附近不合理开发 D.受沙尘暴影响,泾河含沙量增加 答案10.B 11.D 12.C 解析第10题,该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泾河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夏季河流泥沙含量最大。第11题,泾河流水作用强,河道下切到黄土下的基岩,泥沙含量减少,河水较清澈;泾河主要流经地区地表植被覆盖条件较好,河水清澈;泾河的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其他季节含沙量小,水清澈;泾河的年均含沙量是渭河的7倍之多,渭河径流量比泾河大,泥沙含量小,“泾浊渭清”,故D项正确。第12题,“泾清渭浊”演变成“泾渭变迁,清浊难辨”的结论依据是泾河上游河道附近不合理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增多,使泾河变混浊。‎ ‎(2019四川内江三诊)山东半岛某入海河流的流域内在1952—2009年期间修建了大量水库,实施大面积坡耕地改梯田和拦河闸坝修建,大规模林地、园地建设等,‎ 但该河流输入海洋的泥沙受其影响不大。下图示意1952—2009年间该河入海年径流量、输沙量累积折线(图中数据为河口水文站监测资料)。据此完成第13~15题。‎ ‎13.下列人类活动可能对该河年输沙量造成影响较大的是(  )‎ A.坡地改梯田 B.种植苹果树 C.种植夏玉米 D.上游修水库 ‎14.图中某项人类活动对该河流输沙量影响极小,其原因可能是(  )‎ A.腾库容为了防灾 B.涵养水源为主 C.水库拦截粗沙为主 D.建设的规模较小 ‎15.该河在1952—2009年间,年入海泥沙量(  )‎ A.先增大后减小 B.持续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持续减小 答案13.A 14.C 15.D 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水库修建后,累积径流量和累积输沙量变化趋势差异不大;坡地改梯田和拦河闸坝修建以后,累积径流量和累积输沙量的累积折线斜率明显减小,且减少幅度明显大于园地、林地建设后减少的幅度。结合选项可知,坡地改梯田对该河年输沙量造成影响较大。第14题,读图可知,水库修建对该河流输沙量影响极小,其原因可能是水库主要拦截粗沙,细沙悬浮于水中流向下游,粗沙若没有水库拦截,在流向下游的过程中,地势变得缓和,水流速度减缓时,仍然会沉积下来。故水库拦截粗沙后,对入海泥沙量影响不大。第15题,结合材料可知,该地采取了多项措施减少河流年输沙量,且读图可知,1952—2009年该河累积输沙量增长趋势逐渐变缓,故年输沙量持续减少。‎ 命题角度3洋流分布及其影响 ‎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9全国Ⅲ·7~9)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第1~3题。‎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1.D 2.C 3.A 解析第1题,考查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结合图例可以判断,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西部低东部高,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故选D项。第2题,考查影响浮游植物密度的因素。夏季,长江径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河口处浑浊度较大,海水透明度差,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河口处浮游植物密度小;距河口越远,海水受较浑浊的河水影响越小,海水透明度较高,浮游植物密度越大。如果考虑河流带来的水体营养盐,则意味着河口处浮游植物密度较外海大。第3‎ 题,冬季,河流水温较夏季偏低,浮游植物总量减少;冬季长江径流量减小,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河口处海水的透明度增加,光合作用较夏季相对增强,所以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2019安徽合肥质检)下图示意非洲南部周边海域冬季表层水温分布。据此完成第1~2题。‎ ‎1.造成甲地等温线弯曲的洋流是(  )‎ A.南极环流 B.西风漂流 C.本格拉寒流 D.厄加勒斯暖流 ‎2.丙地比乙地水温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海陆分布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根据等温线数值和弯曲方向可知,甲地洋流是暖流,来自大陆东岸,故应是厄加勒斯暖流。第2题,丙地位于东南信风带,东南信风是离岸风,导致底层冷海水上泛,使水温降低,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 ‎(2019北京昌平期末)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  )‎ A.①洋流因盛行西风吹拂形成 B.②属中低纬逆时针洋流系统 C.③洋流是东北季风吹拂形成 D.为北半球冬季洋流分布状况 ‎4.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 B.Q地因受寒流影响,沿岸降水较多 C.M以南海域多风,不利于航运发展 D.N海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著名渔场 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由图中极点附近为海域可知,该图为北半球洋流系统。①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因盛行西风吹拂形成;②属中低纬顺时针洋流系统;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北印度洋环流为顺时针,故此图为北半球夏季洋流分布状况。第4题,P地因受千岛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Q地因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沿岸降水较多;M以南海域沿岸有寒流经过,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N海域处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形成了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2019湖南十四校联考)2019年7月4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理的时候,双方正式提出了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读图,完成第5~7题。‎ 中远集团“永盛”号货轮成功首航北极东北航道 ‎5.选择9月份首航北极航道的原因是(  )‎ A.9月份,极地东风最强,有利于借助风力航行 B.9月份北冰洋海冰最少,航行最安全 C.9月份千岛寒流势力较弱,利于航行 D.9月份最有利于北斗系统对航船导航 ‎6.图示北极航道进入白令海峡明显往西北航行,但航道却称为“北极东北航道”,往北美洲去的航线称为“北极西北航道”这种“背反”的解释,合理的是(  )‎ A.俄罗斯称为东北航道,中国尊重俄罗斯 B.欧洲航海家探险北极,为寻找东方,向东北航行,站在欧洲北大西洋的视角 C.和海上丝绸之路对应起来看,海上丝绸之路在印度洋的视角 D.和陆上丝绸之路对应起来看,站在陆上丝绸之路的视角 ‎7.开辟北极东北航道的主要目的最合理的是(  )‎ A.缩短中国到欧洲的航程,节约时间和燃油 B.减少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C.新时期,开发北极地区的需要 D.促进北冰洋沿岸地区经济发展 答案5.B 6.B 7.A 解析第5题,9月份北冰洋海冰最少,航行最安全,故选择在该时间进行北极航道的首航。第6题,欧洲航海家为寻找东方探险北极,向东北航行,站在欧洲北大西洋的视角,称北极东北航道,而寻找北美洲则是向西北航行。第7题,开辟北极东北航道的主要目的最合理的是缩短中国到欧洲的航程,节约时间和燃油;减少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开发北极地区的需要,促进北冰洋沿岸地区经济发展不是主要目的。‎ ‎(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海底盐池是近些年海洋科学家的一项重要发现,分布在世界多处埋有盐层的海域,池面与普通海水之间有着清晰可见的分界。以墨西哥湾的盐池为例,图1中从图a到图b示意海底盐池的形成过程。图2为盐池内外水体盐度和微生物细胞数量图。据此完成第8~10题。‎ 图1‎ 图2‎ ‎8.结合图1推测下列选项中哪个可能与海底盐池的形成无关?(  )‎ A.海底深部存在有盐岩层 B.盐池水密度大,易沉于洼地 C.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岩浆通道 D.海底深部发育超压流体 ‎9.盐池水高盐、无氧、有毒,没有动物敢踏入池中,却有异常丰富的贝类、鱼虾环绕盐池四周,其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盐池周围水温较高 B.盐池周围饵料丰富 C.盐池周围盐度较高 D.盐池周围水质更好 ‎10.下列关于图2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盐池中的水体盐度随深度增加而持续增大 B.微生物数量与海水盐度大小呈正相关 C.盐池中的微生物数量比相邻的普通海水高出约一百倍 D.图中所示取样范围为盐跃层上下各100米左右 答案8.C 9.B 10.C 解析第8题,结合图1推测,海底盐池的形成是因为海底深部存在有盐岩层,提供盐分;盐池水密度大,易沉于洼地,形成盐池;海底深部发育超压流体,利用盐池形成;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岩浆通道,与海底盐池形成无关。第9题,由图2可以看出,盐池周围微生物细胞数量多,说明饵料丰富,吸引鱼虾、贝类到来。第10题,根据图2曲线数值变化,盐池中的水体盐度随深度增加变化不大;微生物数量与海水盐度大小没有明显相关性;盐池中的微生物数量比相邻的普通海水高出约一百倍;图中所示取样范围为盐跃层上下各100厘米左右。‎ ‎(2019天津部分区二模)南非拟沙丁鱼喜欢生活在14~20 ℃的海水中,每年南极冰冷的洋流会沿着非洲海岸线北上,与南下的温暖海水交汇搅动深海营养物质,浮游生物繁盛,‎ 进而召唤大波的(总数可以数十亿计)南非拟沙丁鱼自南向北出发形成地球上的一大奇观。结合非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 ‎11.南非拟沙丁鱼自南向北出发的时间可能是(  )‎ A.5—7月 B.3—5月 C.8—10月 D.12月至次年2月 ‎12.结合材料分析南非拟沙丁鱼最终到达的海域应为 (  )‎ A.a B.b C.c D.d 答案11.A 12.A 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南非南部处于厄加勒斯暖流与西风漂流的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根据材料,拟沙丁鱼喜欢生活在14 ~20 ℃的海水中,它们每年会随南极冰冷的洋流北上。洋流冰冷季节为南半球每年的冬季,此时拟沙丁鱼由南往北,沿着东部海岸开始一年一度浩浩荡荡的大迁徙。因此引起拟沙丁鱼大举迁徙的主要原因是冬季寒冷洋流的影响,此时该地受盛行西风影响,西风漂流增强,寒流势力增强,鱼群由南向北迁徙,据此选A项。第12题,南非拟沙丁鱼最终到达的海域应为能满足拟沙丁鱼生存条件的海域。根据材料信息,拟沙丁鱼喜欢生活在14~20 ℃的海水中,c在赤道附近,水温太高;b处有寒流流经,水温太低;d与a相比,d为拟沙丁鱼早期到达水域,随着洋流的向北推进,拟沙丁鱼自南向北行进到达a地,因此a为其最终到达地,选A项。‎ ‎(2019河北衡水金卷模拟三)海水中的悬浮物的粒径一般在几至几百微米之间,其数量取决于海水的运动、人类活动的强度以及入海河流的水文特征等因素。我国黄海及东海北部大陆架海区是世界上悬浮物浓度最高的区域,显现出悬浮物数量多、质量浓度高、物源丰富多样、季节性变化明显等特点。下图是该海区春季表层海水悬浮物质量浓度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3~15题。‎ ‎13.图中海域悬浮物质量浓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洋流状况复杂 B.季节水温变化大 C.入海河流较多 D.人类活动强度较小 ‎14.该季节近岸悬浮物浓度总体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距河流入海口的远近 B.洋流的流向 C.离岸风较强 D.海底地形复杂 ‎15.关于洋流对悬浮物浓度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洋流流向与浓度等值线弯曲方向完全一致 B.洋流④增加悬浮物浓度 C.洋流②对悬浮物浓度增加影响明显 D.洋流的性质和流向对悬浮物浓度均有影响 答案13.C 14.A 15.D 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图示海域悬浮物浓度河流入海口处最大,向外递减,故图中海域悬浮物质量浓度高的主要原因是入海河流较多。第14题,根据上题分析,河流入海口处悬浮物浓度大,故该季节近岸悬浮物浓度总体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距河流入海口的远近。第15题,读图可知,并不是所有区域洋流流向与浓度等值线弯曲方向都一致,A项错;洋流④流经的海域悬浮物浓度较低,B项错;洋流②流经的海域悬浮物浓度并没有明显增加,C项错。故选D项。‎ 命题角度4河流特征分析及水循环应用 ‎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9全国Ⅲ·36(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答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解析该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原因,可抓住文字材料中“两岸植被繁茂”,图片材料中的纬度、等高线等信息,从流域内的气候、地形、外力作用等方面回答。‎ ‎2.〔2019全国Ⅱ·36(2)〕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读图,完成下题。‎ 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答案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解析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流速快,侵蚀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主要表现为流水沉积作用,含沙量小。‎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1.(2019安徽蚌埠模拟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汉江谷地是我国重要的柑橘生产区,也是我国柑橘分布北界。当地为了改善橘园的生态效益,在橘园中种草作为绿肥(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雨季生长,旱季除草并将其覆盖于橘园地表。‎ 比较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答案汉江流量较大,流量季节变化比渭河小;汉江进入汛期比渭河早,且汛期更长;汉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渭河含沙量大,且有结冰期。‎ 解析可从流量大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比较两河流水文特征。‎ ‎2.(2019江苏南京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9年11月6—11日第二十五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越南召开。下图为中南半岛地形图。‎ 中南半岛地形图 材料二 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年径流量4 750亿立方米。洞里萨湖是该河下游最大的湖泊,对调节径流、减轻河口三角洲泛滥具有重要作用。下图为洞里萨湖含沙量及体积变化曲线图。‎ ‎(1)简述中南半岛地形特点。‎ ‎(2)根据湖泊的体积变化,简述洞里萨湖对湄公河径流调节的季节变化特点。‎ ‎(3)洞里萨湖含沙量最高出现的月份及其原因。‎ 答案(1)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2)5—10月(雨季),河水补给湖泊水,促使湖泊水位上升;10月至次年4月(旱季),湖泊水补给河水,湖泊水位下降。‎ ‎(3)4—5月。湖泊水位最低;旱季植被对土壤的保护能力差;风力较大,扰动湖水,使湖水变得浑浊。‎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山脉、河流分布,可知中南半岛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第(2)题,每年5—10月是雨季,降水多,河流水位高,河水补给湖泊水,促使湖泊水位上升。每年10‎ 月至次年4月是旱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下降快,水位低于湖泊,湖泊水补给河水,湖泊水位下降。第(3)题,根据图示曲线,洞里萨湖含沙量最高出现在4—5月。原因是此季节湖泊水位最低,旱季植被对土壤的保护能力差。湖泊水很浅,风力较大,扰动湖水,使湖底泥沙浮起,湖水变得浑浊。‎ ‎3.(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羊卓雍湖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地质时期曾为外流湖,湖水流入雅鲁藏布江,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湖水退缩,成为内流咸水湖。然而,长期从事青藏高原湖泊考察研究的中科院专家发现,2019年之前羊卓雍湖还在萎缩,然而,自2019年起,湖水快速扩张。这一现象遍及高原众多湖泊,考察队首次在藏南观测到湖泊水面扩张,接着,在藏东、藏西、藏东北均发现湖面扩大现象。‎ 材料二 下图为羊卓雍湖流域地理位置图。‎ 材料三 羊卓雍湖流域(1961—2019年)每10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率表。‎ 时间 平均气温(℃/10年)‎ 平均降水量(mm/10年)‎ ‎1961—2019‎ ‎0.25‎ ‎3.5‎ ‎(1)羊卓雍湖水位具有周期性涨落现象。指出其水位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分析成因。‎ ‎(2)结合地质作用原理和水循环原理,分析羊卓雍湖后来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分析2019年后湖泊快速扩张的主要原因。‎ 答案(1)规律:夏季湖水水位高,冬季水位低。夏季白天水位高,夜间水位低。原因:河流水是羊卓雍湖湖水主要来源,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冬季气温低于0 ℃,冰雪融水量很少。夏季白天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夜间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小。‎ ‎(2)山地抬升,湖泊水外流通道被堵,羊卓雍湖流域成为内流区;气候变干,陆地内循环过程中降水补给湖泊的水量减少,湖泊萎缩;土壤和岩层中盐分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输入湖中;经长期的湖面蒸发,湖水中的盐分不断累积,湖泊逐渐成为咸水湖。‎ ‎(3)2019年后湖泊快速扩张原因:全球升温加快,冰雪融水补给增多;降水量增多,降水补给增多;阴天和云量多,遮蔽太阳,湖泊蒸发减少(支出少),补给量远大于湖泊蒸发水量(收大于支),湖面迅速扩大。‎ 解析第(1)题,影响水位涨落的因素,主要从水的来源分析。该地河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小。夏季白天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夜间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小。周期性涨落规律是夏季湖水水位高,冬季水位低;夏季白天水位高,夜间水位低。第(2)题,湖泊变咸,主要是没有外泄水道。其次是蒸发量大,盐分积累。由于山地抬升,湖泊水外流通道被堵,羊卓雍湖流域成为内流区。气候变干,降水补给湖泊的水量减少,湖泊萎缩。土壤和岩层中盐分通过径流输入湖中。湖面水分蒸发,盐分不断累积,湖泊逐渐成为咸水湖。第(3)题,2019年后湖泊快速扩张的原因,即水量增大的原因。因为全球升温加快,冰川融水补给增多。降水量增多,降水补给增多,湖泊水量增大。阴天和云量多,遮蔽太阳,湖泊蒸发减少。补给量远大于湖泊蒸发水量,湖面迅速扩大。‎ ‎4.(2019河南安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朱巴河是索马里主要河流,全长1 659千米,流域面积76.6万平方千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卢格以下河段出现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现象。从河口向内地延伸480千米的狭长低地,以生产棉花、花生等作物为主。下图是朱巴河流域示意图。‎ ‎(1)描述朱巴河的水系特征。‎ ‎(2)分析朱巴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 ‎(3)说明朱巴河卢格以下河段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原因。‎ 答案(1)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河流上游落差大等。‎ ‎(2)下游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逐渐减少;蒸发旺盛,下渗增加;下游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现象,无支流汇入。‎ ‎(3)上游山区落差较大,水蚀作用强,河流携带大量沙石;卢格以下部分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升;在人为筑堤束水情况下导致河床高出两岸地面。‎ 解析第(1)题,河流水系特征包括流程、流向、水系状况、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形态及密度、河流落差或峡谷分布、河道状况等。据此结合朱巴河的地形地势、流域面积、干支流状况等作具体分析。第(2)题,河流水量的减少源于河流补给的减少、支出的增多等。朱巴河干流下游河段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逐渐减少;随着区域气候逐渐变干,区域蒸发旺盛,河流下渗增加,蒸发、下渗损耗了大量河水;同时,根据材料,下游出现地上河现象,无支流汇入,这都导致该河段水量的减少。第(3)题,卢格以下河段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上游水蚀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大;而卢格以下部分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缓慢,导致此河段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升;人为原因是防御洪涝灾害,人为筑堤束水,导致河床不断抬升,从而高出两岸地面。‎ ‎5.(2019广西桂林十八中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罗讷河是欧洲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瑞士伯尔尼山的罗讷冰川,先由东向西流经日内瓦湖,后进入法国境内,索恩河是其北部的一条支流。每年注入地中海的水量占注入地中海河水总量的1/6以上,但是全流域性的大洪水并不多见。在瑞士日内瓦湖附近,罗讷河与阿尔沃河交汇,两河交汇形成非常明显的界线,成为“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 ‎(1)指出两河交汇处形成“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出现的季节,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2)分析罗讷河难以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的原因。‎ 答案(1)夏季。原因:罗讷河上游河流搬运来的泥沙在日内瓦湖中沉积,河流出湖时泥沙含量大大减少,河水清澈;阿尔沃河源自阿尔卑斯山区,夏季冰雪融化量大,径流量大,由于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冲刷强烈,导致该河的含沙量大,河水浑浊。‎ ‎(2)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大,上游河段流量大;中上游的水库、日内瓦湖和沼泽调蓄作用明显;罗讷河下游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北部支流索恩河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由于罗讷河不同河段出现汛期时间不同,所以罗讷河难以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河流的补给类型。第(1)题,根据示意图判断河流流经日内瓦湖,挟带的泥沙会在湖中沉积,因此出湖后河水清澈;结合示意图判断阿尔沃河发源于高山,河水冲刷作用强,含沙量大。第(2)题,罗讷河不同河段流经的气候区不同,水源补给的时间不同,再加上湖泊、沼泽的调蓄作用,因此难以发生全流域大洪水。‎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奥兰治河是非洲南部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莱索托高地(东距印度洋不足200千米),向西注入大西洋。奥兰治河流域人口稀少,源头的高山谷地无人居住,中下游沿岸附近分布有一些农庄,但没有大型城镇。下图为奥兰治河流域等高线和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 ‎(1)概括奥兰治河流域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成因。‎ ‎(2)简述奥兰治河水量的时空变化特点。‎ ‎(3)供水是奥兰治河开发的首要任务,航运和发电并不被重视,简要分析原因。‎ 答案(1)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水汽主要来自东南信风,水汽自东向西递减;东部地势高,形成地形雨,同时对湿润气流有阻挡作用,向西水汽大幅度减少。‎ ‎(2)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或夏季水量大、冬季水量小);上游水量大,中下游水量小。‎ ‎(3)人口和农业主要分布在中下游沿岸,但中下游地区降水少,水资源不足,所以供水成为奥兰治河开发的首要任务;流域人口稀少,电力和航运需求量小,奥兰治河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不利于水电和航运的开发;落差较大也制约了航运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降水的时空特点、原因、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河流的综合开发。第(1)题,降水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要根据水汽来源和流域地形分析。第(2)题,根据图中等降水量线、河流流向、季节性河流等分析河流水量的时空变化。第(3)题,主要从人口和农业分布、径流量的变化角度分析奥兰治河供水的重要性。发电和航运不是其开发重点的原因主要从电力开发条件、电力需求、航运发展条件等角度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