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考生填报好高考志愿的科学方法与技巧
1、考生应怎样选择报考学校的范围 在进行一系列的调查了解和准备工作后,考生进入具体选报志愿的阶段。 选报志愿过程中有很多变数,如果对这些变数同时考虑,将变得无从下手、无所适从。有效的作法是先确定一个变数,然后再定其他变数。 (1)先选地区,再选院校 我国高等学校分布在全国各地,又较集中地分布在几个地区,如京津地区、东北长春哈尔滨地区、沈阳大连地区、华东上海南京杭州地区、青岛济南郑州地区、华北石家庄太原地区、中南武汉长沙地区、西北西安兰州地区、西南成都重庆地区,考生选报志愿时,可以先选定地区,再选高校,可以在一个地区选几所高校,也可以在几个地区各选一、二所高校,然后将所选高校再分析排队,确定第一、二、三志愿。比如有的考生就认准了北京的高校,他们认为北京是首都,高校林立、信息灵通、学习环境好,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入学后各方面的条件好,于是三个志愿全部报考北京的院校。这是一种选报志愿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并不好,因为太集中在北京地区的院校,本来北京地区的院校就热,大家都往北京挤,竞争的代价就会太大。最好的选报办法是将选报北京院校与选报外地院校结合起来,这一地区院校与那一地区院校结合起来。外地院校虽然冷一点,但冷的程度不同,考生应从这程度不同中选好能拉开档次的志愿。 (2)先选定院校类别或专业方向,再选院校 有些考生对某几类院校或专业方向有着特殊的爱好,他们很早就看中了这几类院校和专业方向,决定向这些院校冲击。这些考生可以从看中的几类院校或专业中选出最喜爱的一个或几个院校类别或专业方向,然后再在各地区的院校中选择。比如有的人就喜欢航空类院校,其他院校一律不予考虑,第一批中选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第二批中选报了南京航空学院,结果被南京航空学院录取,还有的人喜欢化工类院校、会计类专业,这些人在确定了院校类别和专业后,再在全国各地区的院校中进行选择、分析、排队,然后选好第一志愿,按照拉开档次的原则选好其他志愿。 (3)先选定相中的几所院校,再从中选定专业 有的考生(包括家长)对某几所高校具有良好的印象和特殊的感情,他们把进入这些高校学习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些被考生喜爱的高校可能在一个地区,也可能分布在几个地区,这几所院校可能是同一类别的同一专业方向的院校,也可能是不同类别的不同专业的院校。地区和专业都无所谓,最主要的是考生看中了这儿所院校。这样的考生可以在自己看好的几所院校中经过分析比较选出三所作为志愿院校,再从这三所院校选定合适的专业。要注意,为了确保进入这几所院校,专业志愿要从高到低,还要报专业服从分配,万一志愿专业录取有困难时,还有专业服从分配志愿保底。 (4)先选大范围,再逐步筛选缩小到小范围 有的考生,对选报志愿无特殊要求,唯一的目标就是能录取就行,这样,学生选择面就比较宽泛,他们可以在本省区市或外省院校中先选出一个大范围的院校,大约10所左右,经过重点咨询了解和筛选,淘汰几所,经过第二次分析排队筛选再淘汰几所,最后剩下了3所作为自己的志愿院校。 2、考生填报志愿时如何扬长避短、量体裁衣 考生选报志愿,首先要对自己的德、智、体的全面情况有一个正确客观的估价,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填报志愿前考生大体上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要了解普通高等院校对学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核的有关规定及各招生院校对考生政审的具体要求,如空军招收飞行学员政审条件极为严格,直系五代不得有海外关系,否则政审不合格,而一般院校(也包括军队一些院校)在招收华侨子女时照顾分数,优惠录取。 (2)要正确客观地估计统考成绩。目前,有一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是在高考结束后,未公布分数之前填报志愿,估分对填报志愿显得尤为重要。考生只有对自己的统考成绩做过客观、准确地估价,才能使高考志愿填报的恰当、无误、防止偏高偏低现象。某年河北某县一名文科考生高考结束后,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估计自己高考总成绩在460左右。填报志愿时提前录取、重点和一般本科院校都未填写,只报了专科。实际上该生高考总成绩为496分,达到全省文科重点分数线。该生叫苦不迭,再三请示重报志愿,但为时已晚,所以在高考结束后,任课教师应立即组织考生回忆各科考试情况,对照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逐科逐题估算分数,考生估计出成绩后,再研究一下考生在本校以及考生所在学校在全区或全省的相对水平,以便考生根据自己的估分实事求是地选报适当的院校和专业。如果是高考前填报志愿,也可以把平时成绩和模拟考试成绩作为依据。 (3)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条件。考生的健康状况,既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也是高校录取新生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考生很有必要到当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发现疾病能及时治疗。在填报志愿时避开限报的院校和专业。 (4)要对有关招生规定和政策有详尽的了解。如哪些院校在本省招生,招生人数、专业设置、招生对象、招生范围、是否双项选择,优惠照顾对象的范围,委培、定向、自费生的招收办法等等。 3、考生填报志愿要全面考虑、合理布局 在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中,考生的高考志愿是招生管理部门向招生院校提供档案的重要依据之一。恰当地选报志愿能增加录取机会,志愿选报的不好,就会失去应有的录取机会。为了减少失误,考生必须掌握选报志愿的方法。 不少省份实行大学、中专“一条龙”招生办法,志愿表共分七栏:第一栏为提前单独录取院校(含军事、公安、武警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体育、艺术类高等学校和参加提前单独录取的师范院校);第二栏为第一批录取院校(含重点院校和参加第一批录取的本科院校);第三栏为第二批录取院校(一般本科院校),第四栏为专科提前录取院校(含军事、公安院校、北京电力专科学校);第五栏为专科录取院校(一般专科);第六栏力电大、联大、高校函授普通班、自费生;第七栏为中专(含部、省属中专和市、地属中专)。每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有些考生不敢报提前单独录取院校,怕录取不了影响重点院校志愿的录取;有的考生不敢报重点大学志愿,怕重点大学落选影响一般院校志愿的录取等等。实际高考志愿分七栏,也就是录取工作分七批进行。从招生管理和录取办法上划分,第一栏为提前单独录取院校;第二、三、四、五、六栏为分批录取院校;第七栏为中专录取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实行分批管理,这就决定了考生填报上一批录取院校志愿未被录取,不影响下一批院校志愿的录取。因此,考生应将各栏志愿填满,这样可以提高档案的周转率,增加录取机会。正象有的考生说的那样,“高考志愿不报自不报”。但是,每年都有一批考生由于某种原因志愿填报不满。在这些考生中,有被第二批院校录取的考生,由于胆怯,未敢填报重点院校志愿,发榜后才发现比他分数低的考生反而被录取到他所向往的重点院校,为此追悔莫及;也有的考生自恃学习成绩好,填报志愿时,认为一定能考上重点院校,最低也能升入一般本科,对专科院校根本不报,或只报一所热门学校、专业,结果考试失误,高考成绩虽进入专科最低控制线,由于志愿偏高而落选;还有的考生对自己填报的比较高的志愿并未抱有多大希望,结果却被录取了。这种现象并不奇怪,高考志愿的整体布局合理,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志愿布局不合理,就会事与愿违。高考志愿虽然分若干栏填写,各个栏目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但从录取管理体制上讲,各栏志愿还保持着连续性。所谓连续性是指:在分批录取院校中,上一批与下一批具有承接关系。即:第一批录取院校执行重点院校最低控制分数线(农、林、水、地、矿、油、师范院校执行本科最低控制分数线,除外),录取分数必然高于第二批录取院校。进入重点院校控制线的考生,在第一批录取时落选,那么通常情况下第二批院校就应该录取;进入本科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在第二批录取时落选,在专科学校录取时就能被录取到相应学校。我们强调高考志愿的整体布局的原因是:第一,考生在统考前填报志愿,对统考的实际成绩无法做出准确估计。如果在统考中能超常发挥,就可能比预想的成绩要好,考试失常,也可能比顶想的成绩差。第二,每年报考各院校第一志愿及二、三志愿的考生人数,在填报志愿时也无法估计。第三,由于上述原因,引起录取时档案调配情况的变化,都无法预测。因此,在宏观上要保证分批录取院校志愿的“梯度”,然后保证每批录取院校志愿之间的“梯度”。 做到高考志愿整体布局合理,应注意三点: 一是在志愿中突出重点。根据考生的实际能力,估计可能被哪批院校录取,这个可能就是重点,也是搞好其它各栏志愿的基点。如:某考生是每年升入重点院校较多中学的上等生,就应把志愿的重点放在第一批录取院校栏。 二是志愿要有主有从,互相照应。如:某考生是每年有少量升入重点院校,部分升入一般院校中学的上等生,应把重点放在第二批录取院校志愿栏,可按高考时最佳发挥的成绩选报重点院校志愿,专科学校志愿也不易偏高,使全部志愿做到,统考最佳发挥可进入重点院校,正常发挥进入一般院校,稍有失误可进入专科院校,提高每个志愿在录取中的作用。 三是搞好各栏志愿的衔接。有些一般院校的热门专业,录取分数高于某些重点大学的冷门专业;专科院校的热门专业,录取分高于一般院校的冷门专业。通常情况下,上一批院校的最后一个志愿层高于下批院校的第一志愿录取线。如果考生比较注重对专业的选择,可通过选择录取分数较低院校中的热门专业的办法解决,注重对院校选择而不考虑专业的考生,可采取选择院校中录取分数低的专业进行调节。 4、考生要特别慎重地选择第一志愿 在高校录取中,有不少考生是第一志愿录取的,因此,历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除了提前录取院校以外,选择第一志愿非常重要。因为录取方法都是先开第一志愿考生的档案,从高分到低分开档,如果在控制分数线以上,第一志愿考生数达到了该校计划招生录取数,并有选择余地,报考该校的第二志愿的考生,考分再高,也无法被该校录取,在这种录取办法中,报考同一个学校的考生,第一志愿的低分被录取,第二志愿的高分落梯,是正常现象。因此,填好第一志愿很重要,填好第一志愿还要考虑自己的志向,各科学习的长、短处,总的文化学习成绩,身体健康状况等,综合平衡才能恰到好处填好第一志愿。而各批院校之间在录取上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有的考生不敢填写第一批录取院校的志愿,担心影响第二批院校对自己的录取,这完全是误解,不填第一批院校的志愿,就失去了被第一批院校录取的机会。只有根本不愿被第一批院校录取的学生,才不填第一批录取的志愿。 也有的考生在同一批录取院校志愿栏中反复填一个学院,这,并不能增加录取的机会,只会白白失去许多机会。 5、从投档录取过程看第一志愿的重要性 (1)第一志愿先投档先录取,其他志愿后投档后录取,造成第一志愿很重要。 (2)有些名牌重点大学,其第一志愿上线人数很多,且分数分布又很高,仅第一志愿就可以录取满额,没有必要再录取第二志 愿。 (3)高等学校在第二志愿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大都愿意录取第一志愿。高校拿到第一志愿档案后,不知道第二志愿报考者有多少,更不知道其分数分布,如过多地等待第二志愿心中无底,担心等到后来第二志愿考生情况不理想甚至还不如第一志愿考生。故这类高校往往在第一志愿生源充分的情况下全部采取第一志愿或绝大部分录敢第一志愿考生。 (4)按志愿顺序投档,时间差的影响造成第一志愿相当重要。在考生第一志愿未录取而向第二志愿投档时,可能第二志愿的高校已将第一志愿录取满额而投不进去,如此等等,这样就造成档案无法投出。 投档时间差的影响如下图: 以上几种情况造成第一志愿非常重要,有实力的考生应将档次最高的名牌高校作为第了志愿,实力不太强的考生要将中上等档次的高校选为第一志愿,实力较弱的考生应将外地院校作为第一志愿。 6、为什么说考生报好第一志愿等于增加了几十分 每个批次的第一志愿院校和第一专业都处在投档录取之首,十分重要。随着高校招生录取体制与方法的进一步改革,不仅使考生的志愿得到了尊重,院校录取的自主权也在逐步扩大。因此,第一志愿的重要性也就更加突出。根据录取原则,招生院校首先拿到的是第一志愿考生档案,如果第一志愿考生是招生人数的几倍乃至十几倍。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院校的招生要求就可以得到满足。一般不再调阅第二志愿或参考志愿考生的档案。新生录取工作是分批进行的。每一批都有几十所甚至百余所院校同时进行录取,如果第一志愿落选,档案转给第二志愿学校时第二志愿学校可能已全部按第一志愿录取满额,这一现象在提前和重点录取批次内尤为突出,就报考同一所学校而言,报第一志愿的低分考生可能被录取,而报第二志愿的高分考生却可能落榜,这属于正常现象。因此有人说:“报好第一志愿,等于增加几十分”,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有的省规定,在提前、重点和一般本科院校录取第二志愿生时,要比第一志愿考生的投档分数高出一、二十分。这种录取方法,非常尊重第一志愿的考生。事实上,所有招生院校都希望能够录取第一志愿考生,认为第一志愿考生专业思想牢固,便于教学管理,有利于人才的培养。鉴于上述情况,第一志愿选报是否恰当,对录取结果至关重要,考生要精心选择,争取一锤定音。 7、考生也要不轻视第二、第三志愿的选报 选择好第一志愿固然重要,但考生也不应轻视填报好第二、第三志愿。因为每一批次的录取院校很多。大部分考生对录取情势估计不可能很准确,第一志愿选报不当是难免的。有些考生希望能上个较理想的学校或专业,甚至认为会在高考时能超水平发挥,因此第一志愿填报得高一些。一旦第一志愿落选,第二、第三志愿的作用就突出出来。考生在选报第二、第三志愿时亦应慎重考虑,对学校所在地区、学校或专业的选择上要有所降低,拉开与第一志愿的档次,使其更有利于第二、第三志愿的录取。 在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高校所拥有第一志愿考生档案材料都超出其招生计划,过去如农业、林业、石油、水利、地质、矿业、师范类院校(专业)以及一些外省份的院校、由于人们对它们缺乏了解,第一志愿报考者不多,这样第二志愿甚至第三志愿就起了大作用。再则,填报第一、第二、第三志愿不能选择同一水平的学校,相互要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个从高到低的梯度,这样就会增加被录取的机会。所以说,考生不但要选报好第一志愿,而且也要善于选择第二、第三志愿。 8、填报高校和专业时要注意“梯度”和“冷热” 考生在填报高校时要注意高校之间的“梯度”,不宜集中填报一个高校,更不宜将有名望的高校填在不大有名望的高校后面,一般来讲要分清主次,排列好次序,填报专业时也要坚持这个原则,即报考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要有“梯度”,要拉开档次。录取的各高校,能够录取多少分以上的考生,不是录取前主观划定的。但是,哪些学校录取分数高些,哪些低些,也是相对稳定的。例如,众所周知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历年录取分数很高。就是同一个学校各专业录取分数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国际金融专业在该校文科的各专业中历年来是取分最高的,但相对而言考古学系、心理学系录取分数要低些,理科中的生物学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等录取分数较高,地质学系、概率统计系等录取分数相对要低些。 由此可见,考生填报志愿要特别注意学校之间、专业之间的梯度,不要盲目追逐“热门”,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好各个学校的志愿及专业,才能增加录取的机会。 9、考生怎样才能处理好“档次”和“冷热”搭配 选报好第一志愿固然重要,但第二、三及参考志愿也不能说无关紧要。由于各招生学校自身条件、专业设置及特点,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毕业分配去向,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等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加之每年招生人数的变化,考生、家长、教师对招生院校了解程度的深浅等因素,院校的报考人数就会出现“贫富”不均,投档控制分数线也高低不一的现象。反应在考生报考志愿中就是所谓的“档次”、“冷热”。这一现象是在不断变化的,但也有其一般规律,概括如下: 从院校所处地理位置来看:报考京、津、沪等省会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学校人数居多。 从交通、气候饮食等方面看:铁路沿线和离家近的地区的一些学校报考人数多,京、律、沪等大城市相当一部分考生就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入”。 从院校看:报考“名牌”、”重点”和与市场经济联系密切的大学的人数多。 从专业看:理工类的计算机、生物工程、建筑工程、无线电、自动控制、邮电、通讯等专业和文史外语类的财会、国际贸易、金融、法律、外语、经管、旅游、商务等专业报考人数较多。 考生在了解上述情况后,填报志愿时如何拉开“档次”,形成“梯度”、“冷热”搭配呢? (1)要认真了解历年来各院校之间、专业之间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的比例,使自己所报志愿也自然形成一个从高到底的差距。 (2)要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放开眼界,展望未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人们对社会价值观念认识的改变来调整原已形成的“梯度”。 (3)要在第一志愿作为“基调”确定后,其他志愿应由高到低,降幂排列。既不能把志愿填成“波浪式”,也不能把志愿填成“平行式”,如第一志愿报清华大学、第二志愿报北京大学,参考志愿报南开大学。更不能填写成“升幂式”,如:第一志愿报南京大学,第二志愿报东南大学,参考志愿报北京大学。如按上述方式填报志愿,真正起作用的只有第一志愿,而第二志愿和参考志愿发挥不了作用。如某理科考生高考分数线已达到重点控制分数线,本人在选报志愿时,第一志愿报考西北轻工学院,第二志愿报考中国医科大学,参考志愿报南开大学,结果被西北轻工学院录取,事实上第一志愿报考南开大学,也是满有把握的。该生后来非常后悔。吉林省有一考生因志愿没有报好被辽宁某市冶金专科学校录取,他的成绩如果报好,可以进入北京大学几个分数较低的专业。上述事例举不胜举。 要提高“命中率”,不但填报学校志愿时要有“梯度”,填报同一所学校的不同专业也要“冷热”搭配,拉开“档次”。 (4)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即高考总分与相关科目的关系;填报京、津、沪和沿海开放城市院校与填报落后地区院校的关系;填报省属院校与部委属及外省院校之间的关系;“名牌”大学与一般大学的关系。 10、考生应怎样填写“愿意”或“服从”录取到其它院校专业栏目 志愿表上每批录取的院校和专业都是有限的,为弥补不足,在每批录取院校下面部设一栏“是否愿意录取到其他院校”,填报专业后面,也设一栏“是否愿意录取到其他专业”,或者在《志愿信息卡》里设“服从调配”栏。这给了考生以广泛的选择机会。每年有不少考生不愿意填写这一栏,这样常常会失去不少机会。 这一栏的填法有三种。 (1 )“愿意”。如果考生填报的所有志愿都没录取,录取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考生的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体检、文化考试情况,参照所填志愿,分配到其他符合条件的院校。好处是增大了被录取的机会。 (2)“不愿意”或不填写。这样填写的含义是:除了志愿所填报的学校和专业外,不去其他院校。好处是有实力的考生能如愿以偿,但不利的是考生的这种填法,如果是实力不够的,就增加了落榜的可能性。一个考生如果只希望去填报的那些院校、专业学习,此外宁肯落榜也不去别的院校才这样填写,否则是不应该这样填写的。 (3)“除……院校外愿意”。这种填法的含义是,除外的那些院校不去,不除外的那些院校可以录取。这种填报虽可避免被不喜欢的那些院校录取,但同样也增加了落榜的可能性。特别是低分段的考生,落榜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录取院校由于考生对某些专业报的多少不一,就自然形成有些专业之间分数差异。如果在专业后不填愿意,也同样增加落榜的可能性。常有这样的事情:两个考生报同一个院校,分数体检也差不多,但录取一个,落榜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报的专业并不一样。有的专业分数高些,有的较低些。 在信息卡里,只有两种选择:服从调配和不服从调配,也须慎重选择。 有的考生对填写“是否服从到其他院校、专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空着不填;有的填写“不服从分配”;有的填“只服从××院校或××专业”,减少和失去了被录取的机会。如果第一、二、参考志愿(或专业)没有被录取,那么填有“不服从分配”或不填的考生就意味着在这一批录取中落选了,甚至就与升学无缘了。前几年某省的录取资料表明,省部委属专科院校录取结束后,有2000多名考生因没填“服从分配”而退回各地、市档案室,而另有填写“服从分配”的2000多名考生分别被志愿不足的院校录取。这种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11、为什么说“不报白不报”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 录取新生工作大体分三批进行:第一批录取院校为全国重点大学(含经国家教委批准的部分非重点本科院校);第二批录取院校为本科一般院校;第三批录取院校为专科学校(含本科院校的专科)。每个考生在每批录取院校志愿栏可按顺序填写两个志愿学校,再填二至三个(各地要求不一)平行的参考志愿。每个院校可填两个专业。每一批录取工作结束后,所有未被录取的考生档案全部退回招生办公室,重新整理,从高分到低分排队,参加下一批录取。这就是说,报考了第一批录取院校的志愿,虽未被录取,不会影响第二批院校的录取;同样,若未被第二批院校录取时,也不会影响第三批院校的录取,所以人们常说:“不报白不报”。因此,每个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都应全面考虑三批录取院校的所有志愿,以增加自己的录取机遇。录取工作的确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它涉及的因素很多,从宏观的角质看,一些主要因素,招生部门可以控制,人们也可以预料;但从微观角度看,每年的录取工作又变化无常,这是任何部门都无法控制,也是人们无法准确预测的。如每年报考各院校第一志愿的人数,是无法准确估计的,在填报志愿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每年各地都有一些被第二批院校录取的考生,由于胆怯,未认真考虑第一批院校的志愿,发榜后却发现比他条件差的考生录取到了他所向往的第一批院校,为此而追悔莫及;也有的考生,对自己填报的比较高的志愿井未抱太大希望,结果却被录取了,从而感到喜出望外。因此,凡有一定竞争能力的考生,都应全面地认真地考虑三个层次院校的志愿,将所有志愿栏填满,争取有更多的录取机会。第二、三个层次的院校有不同的调档控制线。要考虑好它们之间合理的梯度。第三,有些一般院校的热门专业,录取分数高于某些重点大学的冷门专业,因此,上一批院校的最后一个志愿应高于下一批院校的第一志愿的录取线,否则,就会出现浪费志愿的情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