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复习 古诗阅读专项练习
古诗阅读专项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卷 )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18.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15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辽宁省大连市第十一中学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7.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 “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 15 ,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E.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8.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三、阅读下面这首寒诗,完成下面题目。( 江西省南昌二中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 ) 苏秀道中①(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 15 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9.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潆”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颈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颈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20.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 除夜二首(其一)① 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15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②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南渡,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②殊方:异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题为“除夜”,诗中多处与题目照应,如“城中爆竹”是除夜习俗,“随节换”“比量旧岁”“ 看春生 ”则暗示时节变换,新旧交替。 B.诗歌颔联对仗公整,“多事”“ 尽情”两个词语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含蓄却又强烈的表达出诗人年岁将近时内心的复杂况味。 C.诗歌前两联作者由室外的爆竹声和江水转到室内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诗歌后两联作者又让自己的思绪跃出窗外,设想明月登楼远眺的情景。 D.本诗不用华丽辞藻,也不用典故,语言平淡自然,通篇语句朗朗上口,富有口语色彩,但读起来让人有韵味醇厚之感。 15.本诗表述了诗人哪些情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河北石家庄辛集中学月考语文试卷 ) 15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15 20.本诗与杜甫的《蜀相》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2017届湖南怀化市高三期中语文试卷 )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阕范侍御 李白 我觉秋兴选,谁云秋兴悲? 山苷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对。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17.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标题交代了时间“秋日’’、地点“鲁郡尧祠亭”、人物“杜补阙”“范侍御”及事件“宴别”。 B.诗开头两句“我觉”、“谁云”前后对照,以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体现李白的艺术个性,一“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 C.三、四两句交代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抓住群山、落日、水流、睛空等景物与后文“ 15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共同营造了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 D.送别宴会上大家开怀畅饮,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作者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别宴上的热烈场面。 E.此诗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18.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2017届湖北荆州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 ) 野泊对月有感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7.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15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E.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18.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2017届贵州省安顺市高三高考模拟语文卷 ) 野 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15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跨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形象的生动刻画。 B.“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远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近景,远眺和近看相互结合,扣住了诗题中的“望”字。 C.颈联写出了诗人虽然年老多病,却依然念念不忘李唐王朝,实在是一种愚忠。 D.尾联诗人“跨马出郊”“极目”本是要排遣郁闷,却不料触动了对国家和个人际遇的种种感慨。 E全诗忧国伤己,沉郁悲凉,使诗作散发出浓烈的艺术感染力。 17.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2017届广西省陆川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 )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15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7.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的两项是( )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茎;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C.“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典故,都出典为《庄子.秋水》。其中,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E.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18.本诗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2017届张家口一中高三周考语文试卷) 15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释:①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 15.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 B.颔联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同,都是正衬。 C.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远近结合。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 D.尾联抒怀,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喜爱无羁绊的自然生活,与世无争的情怀。 16.有人说本诗是以“望”组织题材,请你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望”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并分析诗人描绘画面时运用的表达技巧。 15 十一、诗歌鉴赏阅读,完成各题。( 2017届张家口一中高三上学期周考四语文试卷) 送王汶宰江阴 包何 郡北乘流去,花间竟日行。 海鱼朝满市,江鸟夜喧城。 止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 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 13.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首先点明了送别的地点:郡北,河边。其次又点明了时间:正是阳春三月。 B.运用了虚实结合(想象、虚写)的手法。作者送王汶去江阴做官,目送小船顺流而下,从而联想到友人将整日行于夹岸繁花似锦的碧流中,并通过想象描述了友人即将到达的江阴市景。 C.作者在描绘富庶、宁静的江阴城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进行描写,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 D.颔联虽然有个“喧” 15 字,其实是写静的。入夜的小城寂静安谧,只一两声江鸟的鸣叫,打破了晚上的宁静。正因为太安静,所以才觉得即使是几声鸟鸣,也是一种喧哗,正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对比手法。 14.本诗一反送别诗的伤感惆怅,语带调侃却愈显情真意切。请结合诗的后两联简析这种特色。 十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2017届陕西西安市铁一中学高三上学期三模语文试卷) 木棉花歌 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 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17.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开篇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粤江木棉花开的繁盛景象。 B.诗人以“尧时十日”的传说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写出了木棉花红艳热烈的特征。 15 C.“浓须大面”“壮气高冠”是将军的风仪雄姿,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显示了木棉花的勃勃英气。 D.诗的前十二句由近及远,虚实相生,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画,意象鲜明,声情激越。 E.这首诗描写木棉花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在的精神品格。 18.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 1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