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南京中考化学一模试卷溧水
2017~2018年度第一次调研测试 九年级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答案请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3.解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H-1 C-12 O-16 Na-23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碘的升华 B.粮食酿酒 C.氧气液化 D.积雪融化 2.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会引起贫血的是 A.铁 B.钙 C.碘 D.锌 3.防止垃圾污染环境,分类回收是关键,下图表示可回收标志是 C. D. B. A. 4.下列有关木条或火柴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木条蘸少量浓硫酸验证浓硫酸有腐蚀性 D.用火柴梗迅速平放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5.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仪器不会使用到的是 A. B. C. D. 6.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氮气填充在灯泡中作保护气 B.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 C.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致冷剂 D.还原性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 7.截止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铕(Eu)是一种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铕属于金属元素 B.铕原子核内中子数为63 C.铕的原子序数是63 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 8.三角烯(化学式为C22H14)应用于量子计算、量子信息处理和自旋电子学等领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角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三角烯中含有氢分子 C.三角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7 D.三角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90% 9.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 10.废旧家用电器中,含有 Zn、Fe、Cu三种金属的某部件,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 过滤,剩余的金属是 A.Fe B.Zn C.Cu D.Zn、Fe 11.在含有大量OH-、Cl-、Ba2+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NO B.Ag+ C.SO42- D.H+ 12.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现象或做法 解释 A. 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自制“叶脉书签”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B. 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制品和 羊毛制品 羊毛中含有蛋白质,灼烧是有焦羽毛的气味 C. 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 铝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 D.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洗洁精能溶解油渍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与方法正确的是 A.O2 (水蒸气):通过浓硫酸洗气 B.CO2(HCl):通过饱和NaHCO3 溶液洗气 C.KCl固体(二氧化锰):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 D.MgCl2溶液(盐酸):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14.右图是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 B.可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 C.相同温度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分别将t3℃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5.下列各组物质间能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的是 X Y Z A. Fe FeCl2 Fe2O3 B. O2 CuO Cu C. AgNO3 Ba(NO3)2 BaSO4 D. Ca(OH)2 NaOH H2O 二、(本题包括1小题,共11分) 16.(11分)完成下列基础学生实验。 I.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② ▲ 。 (2)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化学方程式为 ▲ ,应该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 。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 ▲ 。 (3)如果选择KClO3与MnO2的混合物作为制备O2的药品时,则反应过程中,MnO2的质量将 ▲ (填“增加”、“减小”或“不变”等)。 (4)右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用该装置不能完成的 实验是 ▲ (填序号)。 A.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二氧化碳。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瓶内装满水,在b端接量筒,气体从a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II.对含有固体不溶物的粗盐进行初步提纯并计算纯度。 (1)实验主要步骤:称量一定质量的粗盐、 ▲ 、称量剩余粗盐、过滤、蒸发、称量精盐。蒸发操作时,待蒸发皿中出现 ▲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2)下列因素会导致获得的精盐质量偏小的是 ▲ (填序号) A.粗盐中加入过量的水 B.过滤时,滤纸破损 C.过滤后,滤纸上的泥沙未用水洗涤 D.蒸发时,液滴溅出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17. (7分) 体验化学,热爱化学。 (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见右图),位于第“⑤”层且每天不超过25g的能量物质是 ▲ (填字母)。 A.谷类 B.油脂 C.无机盐 (2)“多变的蜡烛”趣味实验。 ①实验一中燃着的蜡烛会熄灭的是 ▲ (填烧杯序号)。结合物质的性质和灭火的原理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 ②实验二中,若玻璃管太长,则不易观察到蜡蒸汽燃烧。其原因是 ▲ 。 (3)材料的发展与应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①碳晶地暖环保、节能、安全,其构造如右图所示。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挤塑板和 ▲ 。 ②吸附材料具有多孔、表面积大的特点。活性炭吸附NO2的过程中,会伴有C与NO2的反应,产物为两种常见无毒气体。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18.(10分)分析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1)右图中海水属于 ▲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 ▲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字母序号,下同)。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C.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发生了变化 (4)右图所示,在电解时,在蒸馏水中常常加入一定量的其它物质。 ①若加入的是Na2SO4或NaOH时,它们均不会参与反应,仅起增加水的导电性的作用。若在96g蒸馏水中加入2g Na2SO4进行电解时,A管中某元素的化合价会 ▲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当电解得到2g氢气时,停止实验。此时剩余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是 ▲ (直接写出结果) 。 通电 ②若在96g蒸馏水中加入的是NaCl时,则NaCl也会参与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NaCl +2 H2O 2NaOH + Cl2↑+ H2↑。 电解过程中Cl2在 ▲ 管(选填:A或B)中产生;若要电解生成16gNaOH时,则至少要加入多少质量的NaCl?(请写出计算过程)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19.(5分) “人工固氮”的新方法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1)依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 ▲ 。 (2)氨气进入大气后与雨水作用,可能形成“碱雨”。写出碱雨中的碱的化学式,并标出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 (3)氨是氮肥工业的重要原料。某化肥厂生产铵态氮肥(NH4)2SO4的工艺流程如下: ① 加入的X 应为 ▲ (填字母序号)。 A.H2SO4 B.CaSO4 C.SO2 ②生产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 20.(6分) 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化合物间的相互关系,且分别是由H、C、O、Cl、Na、Ca中几种元素组成。其中D、E属于氧化物,B、G是同一类别物质,胃液中含有少量的A,可帮助消化,F是常用的补钙剂的主要成份。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物质F的化学式 ▲ 。 (2)A和B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C → 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从微观角度分析C→E反应的本质是 ▲ 。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1分) 21.(11分)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在制作时都需使用发酵粉,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最常见的是碳酸钠、碳酸氢钠等。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制作馒头用的发酵粉(白色粉末)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猜想Ⅰ:碳酸钠 ; 猜想Ⅱ:碳酸氢钠; 猜想Ⅲ: ▲ 。 【初步探究】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测得溶液的 pH=10.5,说明溶液 呈 ▲ 性。 【查阅资料】 (1)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该反应可表示为2NaHCO3 Na2CO3+CO2↑+H2O; 而碳酸钠很稳定,受热不易分解。 (2)参照实验: NaHCO3稀溶液 Na2CO3稀溶液 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加入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浑浊 【实验探究】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三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甲同学方案:如图1,取适量发酵粉在铜片上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液滴出现,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 。甲得出结论: 猜想Ⅱ正确。 乙同学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发酵粉于加足量水后形成的无色稀溶液,再加入过量CaCl2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产生 化学方程式 ▲ 。 ②再取步骤①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该清液中含 ▲ 。 乙得出结论: 猜想Ⅲ正确。 丙同学方案:用如图2所示,锥形瓶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和发酵粉,再注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的稀硫酸,准确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 实验 编号 锥形瓶内物质 最终得到 CO2 体积/mL 名称 质量/g ① 碳酸钠 a V1 ② 碳酸氢钠 a V2 ③ 发酵粉 a V3 记录如表: 【实验结论】经同学们讨论,最终确认:该发酵粉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反思应用】 (1)同学们讨论时认为:甲同学方案不严密的原因是 ▲ 。 (2)乙同学方案中,实验①中加入CaCl2溶液要过量的目的是 ▲ 。 (3)丙同学方案也能得到正确结论应满足的条件是 ▲ 。 (4)制作馒头、面包时,将面粉发酵(产生有机酸),再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可以使馒头、面包松软。原因是 ▲ 。 (5)将12.0g该白色粉末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9g,计算该白色粉末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