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质量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福州市高三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共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美好生活”这一人类共同的追求,不同伦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表达,尤其体现在古典时代哲学家的研究理论中。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也是最高的善;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审慎的生活才能获得宁静、才能获得最高的善;斯多亚学派认为“按照自然生活”、按照理性生活,才能达到幸福。其共同特征是认为,幸福是与理性相一致的,理性内在于美好生活的普遍理想。 中国文化同样传递着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尚书·洪范》中有“五福”的记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表达了一种整体性的幸福观。与上述古希腊哲学家对理性强调、对求真求知的强调不同,中国文化受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生命观影响,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的整体性和完备性。 比如,强调天人一体。在中国哲学里,天是万物的生命本源,也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对此,儒家道家文献都多有论述,比如《易经》中提出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之道的作用在于“成万物”,将人与自然、人与最高道德本体的关系清楚展现出来。 - 29 - 比如,强调德福一致。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德福一致,认为道德内在于幸福之中,美好生活同时也是道德的生活,因此即便“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圣人也能“不改其乐”。同时,因为道德带有利他性,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只注重个人的幸福,个人的美好生活必然融入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之中,内圣外王的个人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由此趋于一致。 这些特征,构成了中国文化所表达的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精准地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40年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千百年来的文化表达上升为国家发展的目标,锻造成民族复兴的支点,并逐渐赋予了其更加丰富更加现代化的内涵。 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概括,对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定义,进一步彰显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体现了对“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系统性把握,对人民获得感的全面理解,由此也彰显出了中国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文化精神。 (摘编自刘文嘉《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人类有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西方不同的伦理学派表达不同且特征各异。 B. 中国文化对幸福生活有着永恒的追求,源于中国哲学“天人一体”的宇宙观。 C.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幸福整体性,就是指个人层面的幸福与社会整体性幸福。 D. 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表述,既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又注入了新的内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尚书·洪范》,是为了论证中国文化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恒久守望。 B. 文章三、四段对传统经典的引述,虽然内容不一样,但论证目的却是相同的。 C. 文章梳理了中外对美好生活的不同表达,论证重心则是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 D. 文章论据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厚重感,也体现了作者广阔的学术视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道德有利他性,所以应把个人幸福融入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中。 B. 没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文化表达的美好生活也就没有独特的民族内涵。 C. 新时代对美好生活表述,既传承传统又立足现实,更指向人的丰富和全面。 D. 中外哲学家对美好生活都有深刻认知,可见美好生活是人类哲学的重要命题。 - 29 -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西方不同的伦理学派表达不同且特征各异”错误,缩小范围。由原文“对‘美好生活’这一人类共同的追求,不同伦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表达,尤其体现在古典时代哲学家的研究理论中”可知,原文只是说“不同伦理学流”,并不是“西方”不同的伦理学派。A错误。 B项,“源于中国哲学‘天人一体’的宇宙观”错误,由原文“中国文化受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生命观影响,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的整体性和完备性”可知,中国文化对幸福生活有着永恒的追求,不只是源于“中国哲学‘天人一体’的宇宙观”,还有“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生命观影响”。B错误。 C项,“就是指个人层面的幸福与社会整体性幸福”错误,由原文“《尚书·洪范》中有“五福”的记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表达了一种整体性的幸福观”可知,“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幸福整体性,就是指个人层面的幸福,没有“社会整体性幸福”。C错误。 D项,正确。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是为了论证中国文化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恒久守望”错误,文章引用《尚书·洪范》,是为了论证中国文化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的整体性和完备性。A错误。 故选A。 - 29 -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B项,“没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文化表达的美好生活也就没有独特的民族内涵”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通俗来讲,垃圾分类,就是分好了再弃掉,目的是减轻城市生活环境污染压力,为垃圾再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垃圾分选,则是要“选”,是为了选好之后直接用做生产。相比垃圾分类,垃圾分选技术要求更高,需要更精准、更细致。垃圾分类是城市垃圾治理的源头,以此为基础走向垃圾再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而垃圾分选,则可以在生产领域快速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筛选,随即投入下游生产。对于垃圾分类,我们目前做到了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分开投放,而垃圾分选,在分类上就要更加精细。将生活垃圾分选为渗滤液、有机物、无机物,金属和塑化剂垃圾五大类,是我们目前能够做到的最高级别的分选,也可以满足目前生活垃圾处理产业的基本需求。 (摘编自《垃圾分类“全民模式”启动垃圾分选又该怎么做》,《科技日报》2019年7月16日) 材料二: - 29 - 图1 受访市民家庭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 (摘编自上海统计网《2018年闵行区市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调查报告》) 材料三: 近日,支付宝推出了多款垃圾分类小程序,千余种垃圾可以一键查询分类。据了解,此次在支付宝上线的“垃圾分类指南”和“垃圾分类向导”小程序涵盖了4000余种垃圾,并将不断更新。 引入互联网技术,能推广垃圾分类知识。在线指南不仅解决了传统纸质版介绍垃圾分类知识篇幅的局限,还能实时更新。比如宠物粪便、口红等属于何种垃圾,都能在小程序里得到答案。除了“识垃圾”外,支付宝还可预约上门“收垃圾”,和快递一样方便。废旧报纸、纸箱、塑料瓶、碎玻璃等,都可在线下单,免费上门回收。据了解,目前该平台已支持155个城市,其中生活垃圾回收覆盖11个城市8000多个小区,累计有200多万人在平台下单“卖垃圾”。 (摘编自2019年7月9日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微信公众号) 材料四: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在多年的探索中,我们参考了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如今也摸索出了一些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垃圾分类方式。 而所谓特色,与各个国家的垃圾特性、产生量等息息相关。其一,由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不同,我国所谓的湿垃圾/厨余垃圾是与国际上不一样的。其二,从我们垃圾产生量来看,由于我国人口规模远大于这些国家,因此,单位面积垃圾产生量也非常大。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一些垃圾产生得非常快,其中一个典型就是由外卖、快递等产业产生的包装垃圾。种种情况决定了我们现在制定的垃圾分类方式,不能完全模仿发达国家做法,更不能模仿日本分得那么细的做法。 - 29 - 从分类角度来说,也应批判性地去看待日本模式。日本是抓小放大,抓了20%,分得特别细。这是由其国情决定,或者说也与其后端价值链有关,因为人力比较贵,后端的回收产业没那么发达,它需要前端分得特别细。 模式都是人为弄出来的,日本这么做,是由历史原因、国民素质、家庭模式等多种原因决定的,并不适合我们。垃圾分类的正确模式是,后端已有的技术、设备、处理设施需要什么样的垃圾,决定了我们前端分到什么程度。 (摘编自《别管目本模式、德国模式、垃圾分类该有中国模式》,《新京报》2019年07月18日) 4. 下列属于“垃圾分选”的一项是 A. 将生物可降解的厨余垃圾进行填埋。 B. 将生活污水经过化学处理后再饮用。 C. 把废弃纸箱与过期报纸卖给收购者。 D. 用有害垃圾废旧电池提炼锰铁合金。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依据目前的技术条件而言,相对于垃圾分类,垃圾分选的要求更高。 B. 约一半的上海市民能够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将有害垃圾单独分出。 C. 互联网技术不仅使垃圾分类查询更便捷,还使垃圾回收方式更多样。 D. 垃圾分类既要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也应该有中国特色的模式。 6. 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垃圾分类标准的制定依据。 【答案】4. D 5. B 6. ①从垃域特性上看,应依据我国的湿垃圾/厨余垃圾的内涵与国际标准不同的特点;②从产生量上看,应依据我国单位面积垃圾产生量非常大的现状;③从技术条件看,应根据垃圾处理后端的技术条件制定分类标准;④从国情来看,还应考虑我国的历史原因、国民素质、家庭模式等因素。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属于‘垃圾分选’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由原文“而垃圾分选,则是要‘选’,是为了选好之后直接用做生产”可知,垃圾分选是指垃圾选好之后可以直接用做生产。 A项,厨余垃圾进行填埋没有“直接用做生产”,所以不属于“垃圾分选”。 B项,生活污水经过化学处理后再饮用没有“直接用做生产”,所以不属于“垃圾分选”。 - 29 - C项,把废弃纸箱与过期报纸卖给收购者还没有“直接用做生产”,所以不属于“垃圾分选”。 D项,用有害垃圾废旧电池提炼锰铁合金“直接用做生产”,所以属于“垃圾分选”。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B项,“约一半的上海市民”错误,根据图1可知,能够做到垃圾分类并挑出有害垃圾的是18.40 %和13.50 %,加一起是31.90 %,到不了一半市民。B错误。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 由原文“而所谓特色,与各个国家的垃圾特性、产生量等息息相关。其一,由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不同,我国所谓的湿垃圾/厨余垃圾是与国际上不一样的”可知,我国垃圾分类标准的制定依据从垃域特性上看,应依据我国的湿垃圾/厨余垃圾的内涵与国际标准不同的特点;由原文“其二,从我们垃圾产生量来看,由于我国人口规模远大于这些国家,因此,单位面积垃圾产生量也非常大”可知,我国垃圾分类标准的制定依据从产生量上看,应依据我国单位面积垃圾产生量非常大的现状;由原文“模式都是人为弄出来的,日本这么做,是由历史原因、国民素质、家庭模式等多种原因决定的,并不适合我们”可知,从国情来看,我国垃圾分类标准的制定依据还应考虑我国的历史原因、国民素质、家庭模式等因素;由原文“垃圾分类的正确模式是,后端已有的技术、设备、处理设施需要什么样的垃圾,决定了我们前端分到什么程度”可知,我国垃圾分类标准的制定依据从技术条件看,应根据垃圾处理后端的技术条件制定分类标准。 【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 29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炮仗王谷三爷 许行 炮仗王谷三爷,以做炮仗出名。 三爷年过七旬,头发、胡子、眉毛全白了。可身板硬实,双目有神。每天早起常常踢踢腿,打打拳,也真有那么几招。有人说谷三爷还有一手好枪法,只是未见露过。 村口有个小庙台,五丈见方,半人来高。庙台上有座用石头凿的小土地庙,庙前一棵老柳树。谷三爷没事就往这一坐,便有些年轻人缠着,要听他讲武,跟他练功。 有人问他这功夫哪儿学的?他总是下巴一翘,然后喷金吐玉一般说出来“讲武堂”三个字。别人便不免在肚子里好笑,这老家伙吹牛也未掂量掂量,哪有讲武堂出身,在村里做炮仗的?其实细一究,谷三爷的话也不假,只不过在那里他是火头军,抽空子从别人身上偷点艺罢了。但不管怎样,谷三爷这点功夫,在兵荒马乱的年月,还是受人另眼看待的。许多盗匪,流贼都不敢轻易碰他。 这年,抗日义勇军要打县城,像潮水般涌过来。指挥官赵司令,怕人心不齐,请他出来督战,意在借重他这个老家伙来压压阵。甩给他一支大镜面匣子说: “这回看你谷三爷的了。” 谷三爷连忙双手把枪奉还,“这个战我督不得。” “咋?” “官未习武,兵未训练,怕是溃退下来控制不了。”谷三爷咬文嚼字地说,“我这匣枪向谁打?打敌人够不着,打自己人又于心何忍?赵司令您饶过我这做炮仗的吧!” “你这老汉,真不识抬举。”赵司令未料谷三爷做出这么一篇文章来,很感面上无光,心里甚为不满。临去时还悻悻地甩下了一句话:“终究是个火头军,上不了阵的!” 谷三爷摇摇头,叹口气,再未言语。 不到一个时辰,义勇军果然溃退下来。赵司令路过时,却被谷三爷拦住了,要他把那支大镜匣子再给他。 “做啥?”赵司令不解。 “给你退敌!“谷三爷答得非常响亮。 - 29 - 赵司令看了谷三爷好一阵子,心想这老家伙好大个口气。让他督督战都不敢上阵,还能一人抵挡鬼子?!不过,又一想,鬼子在后边追得挺紧,若有人能打两枪,也会缓冲一下。就把那支匣枪又甩给了他,同时带有点鼓励而又掺杂奚落的成分,不冷不热地说了一句:“谷三爷,这回可看你的了!” 谷三爷一身血都涌了上来。他麻利地做了一番安排,然后躲在小庙台的老柳树后。鬼子们气势汹汹地杀过来,刚一接近村口,他举起匣枪,一枪一个,两枪就把鬼子震住啦!鬼子马上停下来卧倒,用机枪猛扫一阵,见没有动静才又往前冲。这时他又一枪一个,打得鬼子吱吱乱叫,他们又停下来扫射……直到他一梭子子弹都打光了,便把枪藏在庙台的石头缝里,随即安然坐在了柳树下。 鬼子们冲到跟前一看,竟是一个一碰就要掉渣的老家伙,像尊佛似地在那坐着呢,不由有点发愣。逼他举手站起来搜了身,又不见枪。 “你的枪呢?” “没有……”谷三爷摆摆手。 “咦!打枪的人,你的不是?”鬼子往前冲时未看清打枪的人,这时只能用怀疑的口吻问。 “跑啦,跑啦!”谷三爷用手往山里指指。 “你的在这干啥?” “我陪土地爷说话呢?”谷三爷笑了笑,指着土地庙慢条斯理地说。 鬼子不大明白,又无什么把柄,便让他带路去追义勇军。反正这个到了手的老家伙,什么时候收拾都由他们了。 “这得问问土地爷。”谷三爷依然平平静静地回答。 “啊!问什么土地爷?土地爷干什么的?”鬼子们都信神,不过,对这个回答还是叫了起来。 “守护一方土地,保佑一方人民。” 鬼子们听了很不舒服,一个军官过去看看土地庙这,只见茶几大的小红庙门紧关着。他上去一指挥刀便把庙门捅开了,还未等看着土地爷呢,就见火光一闪,随即惊天动地地轰然一声巨响,整个小庙台都被一小庙炮仗药炸飞啦! 谷三爷与十多名鬼子同归于尽。鬼子们收了尸,就未敢再往前追。 后来重修小庙台,小庙里的土地爷就是按谷三爷的模样捏巴的。 赵司令再回来,隆重祭奠了谷三爷。他冲着土地庙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选自《中国小小说许行卷·白雪雕像》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善用伏笔,开头“有人说谷三爷还有一手好枪法”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情节做铺垫。 - 29 - B. 小说叙述客观冷静,作者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倾向全都隐藏于看似平静的语言描写中。 C. 谷三爷抗战的故事虽然历时不长,场景也不大,但情节尺水生波,曲折有致,颇具审美价值。 D. 作者善于通过设置不同的场景塑造谷三爷这个形象,使人物显得丰富饱满,更具艺术魅力。 8. “赵司令”这个人物出场不多,但不可或缺,请简要分析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9. 金圣叹在《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回目中,对作者设置“山神庙”的用心颇为赞赏,以为“妙绝,奇绝”。本文的“土地庙”亦有此“妙”“奇”之“绝”请加以赏析。 【答案】7. B 8. ①侧面烘托,使谷三爷这个人物形象更丰富饱满鲜明;②推进情节,赵司令每一次出现,都推动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使小说曲折起伏,更具可读性;③深化主题,赵司令最后的祭奠,表达了作者对谷三爷民族气节的颂扬,以及对各种力量众志成城、共担民族命运的赞美。 9. ①“土地庙”既是一个空间场所,也是一种精神力量象征:战争前,它是谷三爷和村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战争中,它是村民们抵抗外敌的庇护;战争后,它是村民纪念谷三爷的精神寄托。②“土地庙”对情节发展必不可少,它的每一次出现,都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做铺垫、准备。③使小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满神秘感,增加传奇色彩。④“土地庙”这个“空间场所”完成了人物从安逸到被动参战的谨慎再到战争前沿的果敢的形象蜕变,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丰富,富有感染。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平静的语言描写中”错误,由原文“临去时还悻悻地甩下了一句话”和“同时带有点鼓励而又掺杂奚落的成分,不冷不热地说了一句”等可知,不是“平静的语言描写”。B错误。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能力。从“自身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衬托主要人物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从“情节作用”考虑,考虑是否起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主题作用”考虑主题,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 29 - 义勇军溃退下来,赵司令路过时,谷三爷向他要大镜匣子来退敌,侧面烘托了谷三爷的勇敢,使谷三爷这个人物形象更丰富饱满鲜明;没有赵司令的出现,就不会有谷三爷的要枪打鬼子,所以赵司令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使小说曲折起伏,更具可读性;由原文“后来重修小庙台,小庙里的土地爷就是按谷三爷的模样捏巴的。赵司令再回来,隆重祭奠了谷三爷。他冲着土地庙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可知,赵司令最后的祭奠,表达了作者对谷三爷民族气节的颂扬,以及对各种力量众志成城、共担民族命运的赞美,深化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物象作用的能力。分析物象作用五方面: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环境作用,物象衬托了环境,看其对时代特点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看其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人物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情节作用,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点题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由原文“村口有个小庙台,五丈见方,半人来高。庙台上有座用石头凿的小土地庙,庙前一棵老柳树。谷三爷没事就往这一坐,便有些年轻人缠着,要听他讲武,跟他练功”可知,战争前,它是谷三爷和村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由原文“他上去一指挥刀便把庙门捅开了,还未等看着土地爷呢,就见火光一闪,随即惊天动地地轰然一声巨响,整个小庙台都被一小庙炮仗药炸飞啦!后来重修小庙台,小庙里的土地爷就是按谷三爷的模样捏巴的”可知,战争中,它是村民们抵抗外敌的庇护;由原文“赵司令再回来,隆重祭奠了谷三爷。他冲着土地庙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可知,战争后,它是村民纪念谷三爷的精神寄托。由此可知,“土地庙”既是一个空间场所,也是一种精神力量象征。从情节方面考虑,“土地庙”对情节发展必不可少,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由原文“‘我陪土地爷说话呢?’谷三爷笑了笑,指着土地庙慢条斯理地说”和“‘守护一方土地,保佑一方人民’鬼子们听了很不舒服,一个军官过去看看土地庙这,只见茶几大的小红庙门紧关着”可知,“土地庙”使小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满神秘感,增加传奇色彩。从人物作用方面考虑,“土地庙”这个“空间场所”完成了谷三爷这个人物形象的蜕变,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丰富,富有感染。 - 29 - 【点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法正字孝直,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郑度说璋曰: “左将军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彼至,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璋果如正言,黜度,不用其计。十九年,进围成都,璋稽服。先主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或谓诸葛亮回:“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法孝直为之辅翼,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邰屯守,身遽北还,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举众往讨,则必可克。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往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法正传》) 10.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B. 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 29 - C. 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D. 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稽服,拜服,敬服。古有“稽首”之说,跪拜礼,行礼时先拱手胸前而拜,后叩头至地。文中指的是刘璋向法正投降。 B. 都畿,京都及其周围地区。“都”指国都,“畿”原指天子直接管辖的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泛指国都周围的地区。 C. 尚书令,官名。秦始置,汉沿置,本为少府属官,掌章奏文书。到东汉,政务皆归尚书,尚书令成为总揽政令的长官。 D. 尊号,尊崇皇帝、皇后或其先王及宗庙等的称号;自唐代起又在帝、后称号之上再加称号。文中指的是刘备登上帝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法正久不得志,渴望投靠明主。他早年依附刘璋,一直未得到重用,遇到雄才大略的刘备后,就和好友张松商议一同拥戴刘备,并且暗地向其献策夺取益州。 B. 法正恩怨分明,然而胸襟不广。他任蜀郡太守后,对以前别人一餐饭的恩德,又或是极小的怨恨,没有不偿还报复的,有人认为他过于骄纵蛮横,对其不满。 C. 法正多谋善断,能够预见成败。他看到汉中空虚,就建言刘备机不可失,相机夺取;定军山一战,也是因为法正的计策,黄忠才得以大破曹军,斩杀了夏侯渊。 D. 法正智术甚奇,无奈英年早逝。诸葛亮与法正所崇尚的理念不一,对他的谋略也不以为然;刘备自立为王之后,法正担任尚书令,可惜他四十五岁就去世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 (2)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刘备听说后很忌讳此事,向法正询问对策。法正说:“刘璋最终不会采纳郑度的计策,您不必为此忧虑。”(2)法正如果在世的话,就能制止主上,使他不向东进军;即使东征,也一定不会大败而回啊! 【解析】 - 29 -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懦弱”是一个词语,意思是“胆小,懦弱”,中间不能断开,所以“弱”后断句,排除选项BD,“殷富”是一个词语,意思是“富饶”,中间不能断开,所以“富”后断句,排除选项A。 故选C。 句子翻译:凭着将军的英才,应当利用刘璋的懦弱,迅速出兵;张松,是益州的重臣,可以让他在成都作为内应;然后将军便可以依托益州的富饶,凭借天府之国的险要地势,来成就复兴汉室的大业,实在是易如反掌。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文中指的是刘璋向法正投降”错误,由原文“十九年,进围成都,璋稽服”可知,建安十九年,刘备进兵包围成都,刘璋投降。所以刘璋是向刘备投降,而不是向“法正”投降。A错误。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D项,“对他的谋略也不以为然”错误,由原文“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可知,诸葛亮与法正虽然喜好和崇尚不同,但都能从国家利益出发,彼此取长补短,诸葛亮常常对法正的智慧和谋略感到惊奇。由此可知,诸葛亮与法正彼此取长补短,诸葛亮常常对法正的智慧和谋略感到惊奇,并不是“对他的谋略也不以为然”。 故选D。 【13题详解】 - 29 -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恶:忌讳。终不能用:省略句,省略主语“刘璋”。忧:忧虑。(2)若:如果。则:就。制:制止。东:名词做状语,向东。行:进军。就:即使。倾危:大败。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法正字孝直,建安初年,天下发生饥荒,法正与同郡人孟达一同来到蜀地,投靠刘璋,过了很久,法正才被任命为新都县令。他既不受重用,感到很不得志。 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相好,张松到荆州拜见曹操后返回益州,劝说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去结交刘备。刘璋问:“谁可以当使者?”张松就举荐了法正。法正回来后,对张松称说刘备有雄才大略,他们秘密谋划,想一起拥戴事奉刘备,却一直没有机会。张松于是劝说刘璋应该迎接刘备入蜀,让刘备讨伐张鲁。刘璋又下令让法正受命出使荆州。法正向刘备转告刘璋的意图后,又私下向刘备献计说:“凭着将军的英才,应当利用刘璋的懦弱,迅速出兵;张松,是益州的重臣,可以让他在成都作为内应;然后将军便可以依托益州的富饶,凭借天府之国的险要地势,来成就复兴汉室的大业,实在是易如反掌。”刘备认为他说的很对,于是率军逆长江西上,与刘璋在涪城相会。随后刘备先北上到葭萌去讨伐张鲁,后来回军向南攻打刘璋。 - 29 - 郑度劝刘璋说:“左将军刘备孤军深入来袭击我们,部下士兵不到一万人,军民还没有归附他,他只能用田野中的庄稼作为军粮,军队缺少必要的物资。对付他的最好办法是把百姓全部驱赶到涪水以西,将仓库中的粮食和田野的庄稼全都烧掉。他们到这里,熬不过一百天,就一定会自行逃离。逃跑的时候我们追击,就一定能抓获刘备。”刘备听说后很忌讳此事,向法正询问对策。法正说:“刘璋最终不会采纳郑度的计策,你不必忧虑。”刘璋果然像法正所说的那样,罢免了郑度,不采用他的计谋。建安十九年,刘备进兵包围成都,刘璋投降。刘备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在外统领都城及附近地区,在内则是刘备的主要谋臣。法正对别人一顿饭的恩德也要报答,小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在蜀郡太骄横,您应该禀告主公,抑制约束他作威作福的行为。”诸葛亮答道:“主公从前在公安,法正辅佐帮助主公,现在怎么能抑制法正,使他不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呢!” 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劝刘备说:“曹操平定了汉中,他没有乘这一有利形势攻取巴、蜀,却留下夏侯渊、张郃镇守汉中,自己匆忙率军北还,一定是由于内部忧患逼迫他这样做的,假如我们发兵讨伐,一定会取得成功。这大概是上天把良机赐给我们,时机不能错过啊。”刘备赞同法正的计策,于是就率众将领进军汉中,法正也随同前往。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从阳平关向南渡过沔水,沿着山势逐渐向前推进,在定军山一带扎营。夏侯渊率兵来争夺此地。法正说:“可以攻击他了。”刘备命令黄忠率兵居高临下,擂鼓呐喊着向夏侯渊发出攻击,大败夏侯渊军队,并将夏侯渊等人斩首。刘备被拥立为汉中王,任命法正做了尚书令、护军将军。第二年法正去世,死时年仅四十五岁。刘备为法正的死一连几日痛哭流泪。诸葛亮与法正虽然喜好和崇尚不同,但都能从国家利益出发,彼此取长补短。诸葛亮常常对法正的智慧和谋略感到惊奇。刘备称帝后,准备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雪耻。许多大臣都劝谏阻止,刘备一概不听。章武二年,蜀军战败,后退驻扎在白帝城。诸葛亮感叹说:“法孝直如果在世,一定能够劝阻主上,使他不匆忙向东吴进兵;即使向东吴进兵,也不会遭到如此惨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人日①两首(其二) 杜甫 此日此时人共得,谈一笑俗相看。 樽前柏叶②休随酒,胜里金花③巧耐寒。 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水自须弹。 早春重引江湖兴,直道无忧行路难。 [注]①人日:旧时节日,即农历正月初七。杜甫当时正要离开夔州,赴江陵。②柏叶:古时习俗,将柏叶浸酒,元旦饮用。③胜里金花:指当时妇女头上的花形金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世同庆人日,诗人随习俗和大家谈笑度过初七,开篇“一谈一笑”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B. 颈联运用夸张手法,写诗人剑气冲天,琴声如流水一般动听,以此表现自己的抱负和才能。 - 29 - C. “无忧”是这首诗的主旋律,诗人因早春到来尽情欢娱,但其间也流露出人生艰难的感慨。 D. 诗中“看”寒”“弹”“难”押韵,朗朗上口,使诗句富有音乐美,也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 15. 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的最后两句与李白的《行路难》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答案】14. B 15. 相同之处∶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的执着追求和对前途的乐观精神。不同之处:李诗更强调自己坚信总有一天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杜诗更强调坚持自己的正直理念,走人生正道。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写诗人剑气冲天”错误,颈联“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水自须弹”的意思是:腰间的佩剑暂且不用拔出来,来欣赏如流水一般动听的琴声吧。所以此处没有“剑气冲天”。B错误。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比较鉴赏诗歌基调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其次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还要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 早春重引江湖兴,直道无忧行路难。 李诗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体现作者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写出作者坚信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体现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杜诗的“早春重引江湖兴,直道无忧行路难”,表达了诗人因早春到来尽情欢娱,但其间也流露出人生艰难的感慨,更强调坚持自己的正直理念,走人生正道。 由此可知,两首诗的相同之处都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的执着追求和对前途的乐观精神。 - 29 -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如果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就要内有“______________”,外有“______________”。 (2)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只要天下寒士得到庇护,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的博大情怀。 (3)《赤壁赋》中写苏轼夜游赤壁,在如诗如画的景色中,忘记自己是凡夫俗子,仿佛进入仙境一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法家拂士 (2). 敌国外患 (3).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4).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 羽化而登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拂”“兀”“遗”。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29 - “中国女排,世界第一!中国女排,世界第一!”天安门广场上瞬间响起了_______的口号。在“祖国万岁”彩车上,站着一排特殊的中华儿女,她们就是中国女排的成员们!郎平、赖亚文、朱婷、张常宁、袁心玥等教练和女排队员在彩车上一字排开,向大家挥手_______。她们是刚刚从在日本举行的女排世界杯_______的英雄,她们用十一连胜夺取第十冠,用“升国旗,奏国歌”来向祖国献礼。她们穿着红色半袖,黑色长裤,手持鲜花,向祖国敬礼。中国女排是一支伟大而光荣的团体,她们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曾经用世界大赛五连冠_______了一个神话,也凝聚了一股力量叫“女排精神”。郎平主教练表示:穿上代表中国的比赛服,每一场比赛都要全力争胜,就是要“升国旗,奏国歌”。这一次,中国女排超额完成了任务,用最完美的战绩向祖国献礼。据统计数据显示,9月29日,在结束的日本2019女排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已第十次获得“世界三大赛”冠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震耳欲聋 示意 衣锦还乡 缔造 B. 震聋发聩 致意 衣锦还乡 缔结 C. 震耳欲聋 致意 载誉归来 缔造 D. 震聋发聩 示意 载誉归来 缔结 18.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女排精神”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保障数据安全,应首先给数据的掌控者套上“紧箍咒”。 B. 各级共青团组织大力开展“希望工程”等帮困助学活动。。 C. 他们“聪明”得失去了人们交往中最可宝贵的友爱精神。 D. 为了提高运动成绩,他说每次体能训练都“练到腿软”。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据统计数据显示,9月29日,在日本结束的2019女排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已第十次获得“世界三大赛”冠军。 B. 据统计数据,9月29日,在结束的日本2019女排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已获得第十次“世界三大赛”冠军。 C. 统计数据显示,9月29日,在结束的日本2019女排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已第十次获得“世界三大赛”冠军。 D. 统计数据显示,9月29日,在日本结束的2019女排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已第十次获得“世界三大赛”冠军。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 29 -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振聋发聩: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此处的语境是指天安门广场上瞬间响起了声音很大的口号,应该用“震耳欲聋”比较合适。 第二处,示意:用表情、动作、含蓄的话或图形表示意思。致意:向人表达真实的心意;表示问候之意。此处的语境是指向大家挥手表示问候之意,所以应该用“致意”比较合适。 第三处,衣锦还乡:指富贵以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载誉归来:带着得到的荣誉回到自己的家或者什么地方。表达了高兴的心情和光荣的象征。此处的语境是指中国女排带着她们得到的荣誉刚刚从在日本举行的女排世界杯回到祖国的英雄,所以应该用词语“载誉归来”。 第四处,缔造:意思是造业、建造、创立、建立(多指伟大的事业)。经营创建。缔结:订立;建立(条约、同盟、邦交等);缠结,结交。此处的语境是指中国女排带着世界大赛五连冠的荣誉回到祖国,创造了一个神话,所以应该用词语“缔造”。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常考考点,复习中要注意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了解高考常考题型,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 原文中“女排精神”的引号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 A项,“紧箍咒”的引号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 B项,“希望工程”的引号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 C项,“聪明”的引号作用是“表示讽刺”。 D项,“练到腿软”的引号作用是“引用原话”。 故选B。 【19题详解】 - 29 -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划线句子有两处错误,一是“据统计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去掉“据”或“显示”;二是“在结束的日本”语序不当,“在结束的日本”应改为“在日本结束的”。综合以上两点,只有D项修改正确。 故选D。 【点睛】标点符号分为标号和点号。点号的用法如下:逗号:用于句子中需强调的部分、异动的部分。问号:用于有疑问语气的句子末尾。冒号:句子内部标点,用在句子内提示性话语后的停顿。下列几种情况使用分号:①用在复句中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等)的多重复句,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②分条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每一条里,不管是词、词组、单句,还是复句,都作为一个分句,各条末尾用分号,最后一条完了用句号。③句子中有余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面也要用分号。提示:并列的几个分句,不论其结构是否一致,并列分句间均用分号,不能有的用分号有的用逗号。间接引用某人的话,不用加引号。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们应如何尽快去除甲醛,安全住进新居呢?首先,我们一定要在装修之前做好攻略,选择环保的装饰材料,从根本上①__。其次,最简单、最有效的除甲醛方法就是开窗通风。室内甲醛含量较高,开窗通风可以让新鲜的空气流通起来使甲醛扩散。若是刮风,暴雨等天气,则不宜开窗通风,②__,让室内甲醛扩散到室外。新风系统可以把室内的空气和室外过滤的空气进行交换,和开窗的效果一样。虽然新风系统本身不会除甲醛,但通过交换新鲜空气,③__。此外,现在市场上还有一些专门去除甲醛的公司,他们所使用的是光触媒技术。光触媒好像一个催化剂,能促使空气中的甲醛持续挥发,并缩短挥发所需时间。 【答案】 (1). 减少甲醛的释放 (2). 可以考虑安装家庭新风系统 (3). 就可以把室内的甲醛进行稀释 【解析】 【详解】本题查考生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语段的话题,全面理解语段的整体意思;二是仔细分析判断各句的语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三是权衡上下文内容的逻辑关系与语意衔接。 - 29 - 由上句“首先,我们一定要在装修之前做好攻略,选择环保的装饰材料”可知,选择环保的装饰材料能减少甲醛的释放,所以①处应该填“减少甲醛的释放”;由上句“开窗通风可以让新鲜的空气流通起来使甲醛扩散。若是刮风,暴雨等天气,则不宜开窗通风”可知,通风可以让新鲜的空气流通起来,但是当遇到天气不好,不宜开窗通风时,则应该考虑使用什么辅助方法使空气流通起来,结合下句“让室内甲醛扩散到室外”可知,②处是使室内甲醛扩散到室外的方法,所以应该填“可以考虑安装家庭新风系统”;由上句“虽然新风系统本身不会除甲醛,但通过交换新鲜空气”可知,③处是交换新鲜空气的结果,应该填“就可以把室内的甲醛进行稀释”。 【点睛】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同时有字数限制。补写的语句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来说,所补写的语句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的语句与上下文的关系为: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拆字法是一种制用汉字可以分析拆拼的特点,对谜面或谜底的文字形状、笔画、部首、偏旁进行增损变化或离合归纳,使原来的字形发生变化的字形分拆或增损离合的方法。 这类谜往往虚实结合,须仔细推敲斟酌,才能求出谜底。用拆字法来阐释字义,常常会产生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哲理。比如“功”,只有出“力”下“工”夫,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1)把文段中划横线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2)请仿照“功”字拆字法示例,仿写一句,可适当增删字数。 比如“功”,只有出“力”下“工”夫,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答案】(1)①拆字法是一种字形分拆或增损离合的方法。②拆字法利用汉字可以分析拆拼的特点,对谜面或谜底的文字形状、笔画、部首、偏旁进行增损变化或离合归纳。③拆字法使原来的字形发生变化。(2)示例∶比如“智”,只有每“日”都学习新的“知”识,才可能更有“智”慧。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了长句变短句能力。长句变短句,首先要认清长句的特点。长句的特点一般有三:一是修饰语(定语、状语)多,二是并列成分多,三是某一成分的结构比较复杂。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办法:先抓出句子的主干,明确句子的中心意思,然后抽出附加成分,将它们变成按时间先后排列的短句。 - 29 - 先抽出句子主干“拆字法是一种字形分拆或增损离合的方法”,再将附加成分“一种制用汉字可以分析拆拼的特点,对谜面或谜底的文字形状、笔画、部首、偏旁进行增损变化或离合归纳,使原来的字形发生变化”抽出来,再将它变成两个短句子“拆字法利用汉字可以分析拆拼的特点,对谜面或谜底的文字形状、笔画、部首、偏旁进行增损变化或离合归纳”和“拆字法使原来的字形发生变化”。 (2)此题考查仿写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致;(2)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应与原文保持协调,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3)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要符合语境;(4)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5)修辞格的类型也要与示例句一致。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仿照句子续写,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此题在结构上应该是“比如……,只有……,才可能……”,内容上要有一定的哲理。 【点睛】长句和短句是相对而言的,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就是长句;词语较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就是短句。长句和短句各有特点,表达效果也各有不同:长句能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使条理贯通,气势畅达,适宜于政论性的文章和文学作品中描写自然景色和心理活动的内容;短句节奏短促,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适宜于叙述性的文章,尤其适宜于表现紧张的气氛、激越的情绪、坚定的语气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1935,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材料二: 1956年11月12日,新中国成立才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说:“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七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他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 29 - ①方志敏在率部北上抗日途中不幸被捕,在狱中写下了遗著《可爱的中国》。请结合材料一,写一篇读后感,在学校举办的“阅读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读书会上交流。 ②今天,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人类作贡献。请结合材料二,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组织的“我为祖国献份力”演讲活动中,面对全体同学发表演说。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场合;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① 亲爱的祖国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问我:世界上最亲近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妈妈。妈妈用乳汁把我养大,妈妈时刻关心着我的冷热,妈妈把我挂到了心尖上。我想:你的妈妈也是这样的吧!但你想过没有,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妈妈——亲爱的祖国。 革命烈士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的《可爱的中国》,用最美好的语言描绘我们的祖国: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身体魁伟、胸宽背阔的妇女。中国有许多有名的崇山峻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中国地底下蕴藏着无限的宝藏。我们的母亲有雄巍的峨嵋,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一本薄薄的《可爱的中国》深深地吸引着我,打动着我,激励着我。 方志敏烈士生长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为了拯救祖国,参加了革命,不幸被捕。他在狱中宁死不屈,并且写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起来保护母亲。朋友,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的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千万个方志敏一样的烈士为国捐躯了。他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 我愤怒、我羞愧、我震撼。不过我也很感动,我看到有很多像方志敏一样的革命志士在用各种方式与敌人斗争着,我还看到无数像方志敏一样仍深深爱着处于危难之中的祖国母亲的人们!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说:“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我无法想象,他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是如何忍受着疼痛坚持创作出这些的,但我深深地感受到他是一位多么伟大的爱国志士啊! 六十年过去了,祖国有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方志敏同志梦寐以求的愿望:到处是活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代替了悲伤,富裕代替了贫穷,健康代替了疾苦,智慧代替了愚昧,友爱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代替了死之悲伤,明媚的花园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 29 - 朋友,我想你我都一样,都像方志敏一样深爱着祖国母亲。而我们做的就是今天好好学习,明天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现在用功读书,背好每一篇课文,记好每一个单词,做好每一道题,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就是爱国。 ② 以青年奋斗,兴科技强国 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百岁之前,青年无悔,揭竿而起,爱国壮举洒遍九州大地;百年之后,青年担当,科学强国,爱国热情滋润海内之土。如今,国际形势变化莫测,国内机遇挑战并存,正是青年人摩拳擦掌的大好时机。吾等青年,当以青年奋斗,兴科技强国。 时代在召唤,青年应立鸿鹄之志,做奋斗强者。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已然成为国际舞台竞争不可或缺的部分,想强国富国就需注重科技研发。令人捶胸顿足,受制于人的中国芯事件、中兴事件,引发国内企业哗然。这些都是我国的短板痛处,如若不补齐,后果将不堪设想。而青年一代,正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奋斗强国正是急不可待也。 回首成就,皆可寻觅青年身影。忆当初,长征7号与天宫2号对接的科研团队,随处可见青年大展身手;想当时,核聚变装置小太阳的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不过而立之年;念当时,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的研发队伍多由青年组成。不胜枚举的青年,正不遗余力的为祖国添砖加瓦,谱写富强辉煌的赞歌。“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正是描绘青年如朝日,如猛虎之不凡力量。青年是祖国新鲜的血液,不计其数的中国成就有青年的贡献。过去和未来,正如催化剂一般,加速着科学的发展,国家的繁荣。 细看进步,都可发现年轻名册。改革开放以来,尽有青年彪炳史册。昔有陈独秀等青年,致力祖国。创办《新青年》,以科学民主先进的思想救国救民;今有林鸣等青年,用奋斗与汗水建成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推动了三地的沟通与发展。许许多多的青年人都怀有一腔热血:尽一腹才智,强一方中国。正如梁树莫先生所言:“一个人一生都有他的英雄时代,此即吾人的青年期”。是的,在这豪情满怀的青年的英雄时代,吾等应加倍努力。扬科学旗帜,强崛起祖国。 于行为,青年须克服万阻,用奋斗,以科学强国。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不免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来无数诱惑。网络原住民,草莓族,垮掉的一代等等标签也被贴于青年一代身上。然而我们要做的,便是克服诱惑,不断完善自我。匡正自我。以奋斗,以行动说话,以创新精神推动科学进步,国家发展。 - 29 - 青年正与祖国繁荣联系在一起,以传承与弘扬五四精神,来让我们共同兴科学强国与青年人共勉! 【解析】 【详解】本题重点考查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 ①材料一讲述了方志敏作为一位充满理想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革命献身时,年仅36岁。在狱中,他用炽热的情感写下《可爱的中国》,号召国人为了可爱的中国,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把个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他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时刻,仍然坚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他是热爱我的祖国的,作为当代的青年应该传承革命精神,热爱我们的祖国,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努力奋斗、贡献力量。 ②材料二由毛主席的讲话我们可知中国要在未来的四十五年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且“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要做到这些,必须通过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才能实现。今天,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人类作贡献,这就更需要我们肩负起责任,所以作为青年的我们应该“为祖国献份力”。 立意: ① (1)热爱我们的祖国母亲 (2)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奉献自己的力量 (3)我的中国心 ② (1)以青年奋斗,兴科技强国 (2)肩负责任,砥砺前行 (3)我为祖国献份力 素材: ① (1)“升旗,敬礼”当你听到这句话时会怎么做呢?是懒洋洋地站在队伍中,闭目养神;还是直接装做没听见,仍旧和同伴窃窃私语?如果你和他们一样,那么你,真的爱国吗? (2 - 29 - )我们的课本上,常有一些革命先辈的插图,你是如何对待这些插图的呢?是饶有趣味地给男性加上了辫子,给他们化妆,开启万圣节派对模式;还是给他们加上了各种无厘头的场景对白,演绎各种古今中外名场面呢?你有没有干过类似的事呢?这,真的是爱国吗? (3)当祖国弱小时,爱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爱国是舍生忘死,同舟共济。革命先烈说爱国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有志青年说爱国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对国旗不敬,改动革命先辈的形象,这是对他们的侮辱,更是对历史的遗忘和背叛,如果没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救国家于危亡,那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从何而来?喝水不忘掘井人,我们不能做忘恩负义的接班人! (3)祖国强盛了,爱国是万众一心,砥砺前行。爱国是送神舟飞船升空,爱国是让高铁飞奔,从此天堑变通途。爱国是建鸟巢,办奥运,是运动健儿领奖台上等待五星红旗升起时骄傲的泪光。爱国是科考队员在南极科考站坚守的日日夜夜,爱国边防战士在国防线上的寸土必争。 (4)爱国是以天下为己任,爱国更是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爱国是认真做好每一份作业,上好每一堂课,是放学路上捡起的一个小塑料袋,是拧紧水龙头节约下的每一滴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们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从我做起,让我们一起把爱国进行到底!爱国,你学会了吗? ② (1)作为青年的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负责,活得积极,活得健康,学会主动,而不要总是期待别人。学会对父母负责,我们都清楚,今天我们之所以无忧无虑的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用想,那是因为父母在身后为我们打拼,所以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当你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父母就是你坚持下去的理由。学会对社会、对国家负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千千万万的小事汇聚在一起也是一份大能量!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使命,只有努力过,奋斗过才不枉费如此正值青年好时光,勿让今日之青年失去了它本来的含义。 (2)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平凡的,没有哪一次成功轻而易举。回望历史硝烟四起的岁月,进步青年的抗争,让敬畏和感动油然而生,展望未来,雄伟壮丽的蓝图。中流击水的渴望,令你我心潮澎湃久不能平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从坚定的信念、扎实的行动融入奔涌的时代浪潮,青年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青春是美好的,没有使命感的青春便是贫血的青春。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在学习中创新,善于实践,不断成才,勇于承担责任,绽放青春年华。 (3 - 29 -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伴随着春夏的交替,吹来了“五四”的轻风。我忽然就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贡献自己的热血。应该懂得珍惜易逝年华,应该学会努力奋斗,因为我们是青年,因为我们有责任。 梁启超先生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谆谆教导仿佛还回荡于耳畔,而我早已由当初开玩笑的孩子成长为有责任的青年,在这样的一个过程里,学习着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对自己的梦想负责,即使会迷茫,会难过,会害怕,但无论何时,初心不忘。 (4)青春,是责任的标志,这份责任是对自己的,也是对家庭的,更是对民族的,国家的,社会的,人类的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有的只是岩石般的冷峻。责任作为一份成年礼物真真切切地落在了我们身上,它是一个你不得不给予细心呵护的孩子,而他给予你的,是心灵的指引和行事的标准。心中怀揣梦想,无论前方是狂风骤雨,还是鸟语花香,我们都心想着一个目标:实现理想,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因为我们有别样的青春,有自我的责任! 今天,我们朝气蓬勃,努力学习;明天我们学识渊博,走向世界,是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学校各项规则;是朋友,忠诚互助我们义不容辞;是社会一员,我们维护正义,保护环境;是国人,我们扬帆起航,共筑伟梦! 结构层次: ①文章开篇指出,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妈妈——亲爱的祖国。文章接下来讲述了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深深地吸引着我,打动着我,激励着我;千万个方志敏一样的烈士为国捐躯,他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六十年过去了,祖国有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方志敏同志梦寐以求的愿望。文章结尾阐述了我们都像方志敏一样深爱着祖国母亲。 ②文章开篇提出观点:吾等青年,当以青年奋斗,兴科技强国。文章接下来阐述了时代在召唤,青年应立鸿鹄之志,做奋斗强者;青年是祖国新鲜的血液,不计其数的中国成就有青年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尽有青年彪炳史册;文章结尾呼吁并点题:来让我们共同兴科学强国,与青年人共勉! - 29 - - 2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