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第28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第28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 2017备考·最新考纲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Ⅱ)。 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4.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考点一 生长素的发现及生长素的产生、分布与运输(5年11考) [自主梳理]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以下是四位科学家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所做的实验: (1)甲、乙、丙、丁四个实验中达尔文所做的实验是丙,证明了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2)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的是实验甲。这就是著名的鲍森·詹森实验。 (3)能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是实验乙,这就是拜尔实验。 (4)能证明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的是实验丁,该实验是由温特完成的,他将该化学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2.植物激素的概念 3.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1)产生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分布部位: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1.高考重组 判断正误 (1)下图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两重性(2015·广东卷·6B)(×) (2)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2014·海南卷,8B)(√) (3)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2014·海南卷,8C)(×) (4)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2012·江苏,15D)(×)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版必修3 P46~47,侧重考查生长素的发现、胚芽鞘向光性、感光部位、生长素极性运输等,把握相关经典实验原理、方法及相应结论是解题关键。 2.(必修3 P49技能训练改编)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图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位于形态学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作为其对照组,最合适的是( ) 解析 为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具极性运输的特点,除图中所示的形态学上端置含生长素琼脂块、下端置空白琼脂块的设置外,宜再设置形态学上下端倒立,且于其形态学下端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上端置空白琼脂块作为对照组,如D图所示。 答案 D 1.请诠释植物的向光性 (1)原因分析: (2)结论 2.请诠释植物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重力性 重力→→ [跟进题组] 题组一 生长素的发现及相关拓展实验 1.(2014·全国卷,5)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 ) 解析 A项、D项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由于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尖端的阻挡作用,生长素均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无法使其在琼脂块中分布不均匀。C项胚芽鞘尖端未完全分隔开,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可发生横向运输,但琼脂块未分隔开,收集到的是生长素总量,不能确定单侧光照射下琼脂块两侧的生长素含量。B项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先发生横向运输,然后纵向运输到尖端以下的不同的琼脂块中,再通过测定不同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大小,即可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故选B。 答案 B 2.(2013·上海卷)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光照侧和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解析 图中显示实验组未遮光,则背光侧生长最快,对应图示①号线;向光侧生长最慢,对应图示③号线;②号线应为对照组伸长长度。 答案 B 1.巧记生长素发现实验的5个结论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2)发挥作用部位(靶细胞)——尖端下面的一段。 (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4)生长素作用——促进伸长生长。 (5)胚芽鞘弯曲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 2.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简单方法——“两看法” 注:尖端下部伸长区相当于生长素作用的“靶细胞”部位。 题组二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与运输 3.(2015·全国卷Ⅰ,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解析 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比较迟钝,C错误。 答案 C 4.图一表示对植物的根和茎进行单侧光照射处理,图二表示将图一根部置于琼脂块上,数小时后将琼脂块放于去尖端的胚芽鞘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中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别在根和茎中进行极性运输 B.图二中生长素从C、D处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琼脂块X、Y中 C.图一中茎和根的生长均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D.图二中的胚芽鞘将向右弯曲生长 解析 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在根和茎中横向运输,即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A错误;生长素从根进入琼脂块属于扩散,B错误;单侧光照射下,A、B 两侧的生长素均能促进细胞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胚芽鞘相当于茎,茎中的生长素最适浓度要远远大于根中的,因此X和Y中对应浓度的生长素都是促进其生长,由于X中生长素浓度与C处对应,C中生长素浓度较大,促进作用较强,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弯向右侧生长,D正确。 答案 D (1)重力、光照等因素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和分布,但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无关。 (2)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分布不均匀的因素有:单侧光、重力、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的位置,以及用云母片等材料阻断胚芽鞘一侧生长素的向下运输等。 注:太空环境中虽然丧失了“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但“单侧光”的影响仍存在,且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性不变。 [自主梳理]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性 (1)生理作用 (2)生长素的作用特性——两重性 表现 2.顶端优势 (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发育受到抑制。 (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到侧芽,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高,发育受到抑制。 解除方法:去除顶芽。 3.生长素类似物 (1)概念: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2)种类:α萘乙酸、2,4D等。 (3)应用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曲线解读 (1)图1解读 ①图1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不同,该图是否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②图中A、E点浓度下植物生长状况如何? ③图中属于“促进生长”和“抑制生长”的浓度范围如何界定? ④图中B、D两点生长状况表明什么? ⑤若设置蒸馏水对照组,则图示A~F段对应浓度下,生长状况与对照组相同,好于对照组,差于对照组的分别是哪些范围? (2)图2曲线变动趋势表明了什么? (3)图3曲线变动趋势表明了什么?由此可推测若制备稻田除草剂其浓度应控制在何处最适宜? 提示 (1)①该图体现出“两重性”特点。 ②A、E点浓度下,“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③图中A~E段(不含A、E点)可促进植物生长,E~F段,则抑制植物生长。 ④图中B、D两点显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生长的效应可能相同。 ⑤生长状况好于对照组的为A~E段(不含A、E点),与对照组生长状况相同的为A、E点对应的浓度,大于E点(如F点)的浓度时,植物生长状况应差于对照组。 (2)图2曲线变动趋势表明: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依次为根>芽>茎。 (3)图3曲线变动趋势表明: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性强。依据图示判断,若制备单子叶作物除草剂,其浓度最好控制在单子叶植物生长最适浓度处,因此浓度既能杀死双子叶植物,又能最好地促进作物生长。 [跟进题组] 题组一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2015·安徽卷,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解析 在同一植株,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的顺序是根>芽>茎,A错误。 答案 A 2.(2014·浙江理综,2)下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解析 参照第三幅图中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向,若除去部分芽和幼叶,则地上向根部运输的IAA量会减少,此时运输到根部的IAA将会低于第二幅图的对照组,由此图可知,当施用IAA浓度低于0时对于侧根的诱导呈下降趋势,即导致侧根数目减少,C错误。 答案 C (1)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原理为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从而使体积变大,而不是促进细胞数目的增多。如右图中背光侧之所以长得快,就是因为其背光侧细胞比向光侧“更伸长”。 (2)利用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来促进生根、除草、生产无子果实时,“生长素”字眼前面不要忘记加上“适宜浓度”“一定浓度”等字眼,因为生长素浓度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题组二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辨析 3.(浙江理综卷)下图中甲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乙表示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的生长起促进作用,故芽的长度较无生长素时要长。 答案 D 4.(2015·厦门质检)研究2,4D对海州常山枝条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 ) 组别 1 2 3 4 5 6 2,4D质量浓度/(mg·L-1) 0 50 100 200 400 800 生根数量/条 3.5 4.2 4.5 4.8 5.3 5.1 A.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B.生根数量随着2,4D浓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C.2,4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未经2,4D溶液处理的海州常山枝条无法生根 解析 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实验组比对照组生根数量均多,表明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A正确;这里只做了几组实验,不能知道2,4D浓度大于 800(mg·L-1)时是否仍呈上升趋势,B错误;所做几组实验, 实验组比对照组生根数量均多,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能表明2,4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错误;当2,4D浓度为0时,生根数量为3.5,D错误。 答案 A 5.为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取若干相同长度、去除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切段,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并培养相同时间,然后逐一 测量其长度,实验先后进行了两次(实验一、实验二),结果如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浓度为0.1 mg/L时两组数据偏差较大,对推导实验结论有干扰,应该舍弃 B.两次实验结果有明显差异,原因是生长素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当浓度大于10 mg/L时,生长素会抑制燕麦胚芽鞘的生长且抑制越来越强 D.要确定促进燕麦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应在0.1~10 mg/L之间减小浓度梯度继续分组实验 解析 生长素浓度为0.1 mg/L时两组数据偏差较大,但应如实记录;两次实验结果有明显差异,可能是实验材料等造成的,不是生长素对燕麦胚芽鞘生长具有两重性造成的;当浓度大于10 mg/L时,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减弱,但仍是促进作用而不是抑制作用。要确定促进燕麦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应在0.1~10 mg/L之间减小浓度梯度继续分组实验。 答案 D “三看”法确认生长素作用是否体现“两重性” [自主梳理] 1.五类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及作用 2.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 3.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4.植物生长调节剂 (1)概念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优点 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3)应用实例(连线) 植物激素 调节剂 a.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 ①生长素 A.乙烯利 或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 即产α-淀粉酶 ②赤霉素 B.赤霉素 b.培育无子番茄 ③细胞分裂素 C.2,4-D c.保持蔬菜鲜绿 ④脱落酸 D.青鲜素 d.抑制生长,抗倒伏 ⑤乙烯 E.矮壮素 e.催熟未成熟果实 提示 ①—C—b ②—B—a ③—D—c ④—E—d ⑤—A—e 1.高考重组 判断正误 (1)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2014·海南,8A)(√) (2)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2014·海南,8D)(√) (3)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2013·海南,7D)(×) (4)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其中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2012·山东,1D)(×) (5)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2012·江苏,7A)(√)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版必修3 P54,准确记忆五类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及各激素作用是解题关键。 2.(必修3 P54图39改编)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尖部位产生,可促进细胞分裂 B.乙烯属气体激素,它只能产自成熟的果实,可促进果实发育成熟 C.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D.赤霉素在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果实发育等方面与生长素具协同作用 解析 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可产生,它可促进果实“成熟”而不是“发育”。 答案 B [跟进题组] 题组一 其他植物激素及其相互作用 1.如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A、B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激素A、B分别表示乙烯和赤霉素 B.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高于b浓度 C.在图示的过程中激素A和B属于拮抗关系 D.由图可知幼苗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解析 激素A应为赤霉素,激素B应为乙烯,A错误;由题图可知,a浓度抑制生长,b浓度促进生长,根据生长素两重性的作用特点可知,a浓度高于b浓度,B正确;激素A和B的作用效果是相反的,属于拮抗关系,C正确;由图可知幼苗的正常生长需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D正确。 答案 A 2.(2015·广东潮州质检)某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1~2个月后能提早萌发。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种子内的激素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 A.抑制种子萌发的是赤霉素 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保藏 C.种子萌发时脱落酸含量升高 D.喷洒赤霉素,可代替低温促进种子萌发 解析 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可知,低温处理能促进种子提早萌发,随着种子低温处理的时间延长,脱落酸的含量降低,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升高,说明抑制种子萌发的激素是脱落酸,促进种子萌发的激素是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A、B、C错误;据此可判断,喷洒赤霉素可代替低温促进种子萌发,D正确。 答案 D (1)果实与激素 (2)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 ①促进生长的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②延缓叶片衰老的激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3)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 ①器官脱落 ②种子萌发 ③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叶片衰老,脱落酸促进叶片衰老。 题组二 植物激素的应用 3.(2015·山东理综,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应用。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脱落,A错误。赤霉素可以解除马铃薯块茎休眠,而不是促进其休眠,B错误。乙烯利释放的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C正确。要得到多倍体番茄可用秋水仙素处理番茄幼苗,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植物的生长,D错误。 答案 C 4.(2015·重庆卷,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 D.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解析 A项与生长素有关,A不符合题意;豆科植物根上有根瘤菌,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 即固氮作用,肥田最佳,小豆、芝麻次之,与植物激素无关,B符合题意;C项说明水稻的生长发育成熟与植物激素有关,C不符合题意;D项与乙烯有关,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实例 (1)用GA(赤霉素类)打破莴苣、马铃薯种子的休眠;促进芹菜等的营养生长,增加产量。 (2)用NAA促进黄杨、葡萄的生根;对棉花进行保花保果,防止脱落。 (3)用乙烯利促进黄瓜的雌花分化;促进香蕉、柿、番茄的果实成熟。 (4)施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 (5)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补救因花粉发育不良或暴风雨袭击影响受粉而导致的瓜果类作物产量下降。(注:此措施不可用于挽救以收获种子为目的的各种粮食作物或油料作物的减产问题。) 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 [易错清零] 易错点1 误认为“抑制生长”就是“不生长” 点拨 抑制生长≠不生长,所谓“抑制”或“促进”均是相对于“对照组”(即自然生长或加蒸馏水处理的组别)而言的——凡生长状况差于对照组者可谓生长受抑制,生长状况好于对照组者可谓“促进生长”,如在相同时间内加蒸馏水处理组生长状况为2 cm→4 cm,“抑制”组别生长状况为2 cm→3cm,“促进”组别生长状况为2 cm→6 cm,由此可见,抑制生长并非不生长,只是生长慢于对照组。 易错点2 不能准确界定生长素作用是否体现出“两重性” 点拨 确认能否体现两重性的关键在于“浓度与生长状况”。 ①若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可体现两重性,如根背地生长、顶端优势等,前者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生长慢于远地侧,后者侧芽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生长慢于顶芽,故能体现“两重性”。 ②若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不能体现两重性,只能表明“低浓度促进生长”。如茎的向光性和茎背地生长,向光面或远地侧生长较慢均是由于其生长素浓度低于另一侧。 易错点3 误将下图中大于H点的浓度(包括HC段)看作“抑制浓度” 点拨 生长素的双重作用曲线分析 ①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成为“高浓度”。②曲线中OH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③曲线中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④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宜浓度为g。⑤C点表示促进生长的“阈值”,即大于C所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使生长受抑制,此即所谓的“高浓度”。 易错点4 混淆促进果实“发育”与促进果实“成熟” 点拨 促进果实“发育”的植物激素为生长素、赤霉素,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为乙烯。 [纠错小练] 1.(2015·宿州、亳州一检,10)将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结果如图。现将相同长度的茎段浸没在某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生长量为a cm,从图中可知其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4/(μmol·L-1)和16/(μmol·L-1)。为进一步确定其浓度,将待测溶液稀释为原浓度的一半,再取相同切段浸入其中,测得其生长量为b cm。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16/(μmol·L-1) B.若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4/(μmol·L-1) C.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来促进幼苗切段的生长 D.若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大于18/(μmol·L-1)时,离体的茎段生长量可能小于d cm 解析 若待测溶液的浓度为16/(μmol·L-1)时,稀释为原浓度的一半后则为8(μmol·L-1),则离体的茎段生长量b>a;若待测溶液的浓度为4(μmol·L-1)时,稀释为原浓度的一半后则为2(μmol·L-1),则离体的茎段生长量b<a,故A、B均错误。生长素通过促 进细胞的伸长来促进幼苗切段的生长,C错误。由图中曲线变化趋势可推知,当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大于18(μmol·L-1)时可能起抑制作用,离体的茎段生长量可能小于d cm,D项正确。 答案 D 2.关于下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 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 C.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h的状态下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应该大于h 解析 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从幼苗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因此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的f。再从促进作用大小方面来分析,由于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说明生长素对背光侧的促进作用大于向光侧。因为向光侧的促进作用为m(B点处),则背光侧的促进作用应位于B点与D点之间,即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2f。综合来看,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小于2f,故A选项说法不严谨。同理,由于横放的植物幼苗表现出茎的背地性,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且近地侧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大于远地侧。除草剂是通过抑制植物生长而起作用的。顶端优势现象中,侧芽处的生长素对其起抑制作用,因此浓度应该大于h。 答案 A 演练真题 领悟考向 1.(2015·浙江卷,3)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处理 结果 完整植株 雌、雄株各占一半 去部分根 雄株占多数 去部分根+施用细胞分裂素 雌株占多数 去部分叶 雌株占多数 去部分叶+施用赤霉素 雄株占多数 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 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 C.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不相互对抗的 解析 由实验中去部分根,雄株占多数,去部分根+施用细胞分裂素,雌株占多数的现象,可以说明根产生的细胞分裂素能促进雌株的形成,A错误;由去部分叶,雌株占多数,去部分叶+施用赤霉素,雄株占多数,可以说明叶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雄株的形成,B错误;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使植株赤霉素含量减少,雌株数量增多,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该植物性别分化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D错误。 答案 C 2.(2015·海南卷,8)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 ) A.脱落酸 B.乙烯 C.细胞分裂素 D.IAA 解析 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生长素IAA,D正确,A、B、C错误。 答案 D 3.(2015·江苏卷,8)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下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 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 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D.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 解析 据图分析,只有清水时,鲜重累积增加率最早开始减小,即最早出现衰败,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在第5天时应比其他组高,D项错误。由另三条曲线可看出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两者一起添加时,抗衰败作用最明显,A项和C 项正确。蔗糖作为有机物为插条有氧呼吸提供更多的底物,B项正确。 答案 D 4.(2012·课标卷)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解析 胚芽鞘尖端可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反向运输,故a′组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胚芽鞘基部运输,而b′组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D正确。 答案 D 5.(2015·全国卷Ⅱ,29)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为研究番茄中的X基因和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实验,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 组别 乙烯释放量/(μL·kg-1·h-1) 20 d 35 d 40 d 45 d A 0 27 17 15 B 0 9 5 2 C 0 0 0 0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推测,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 。 (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 组,其原因是 。如果在35 d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 组。 解析 (1)B组果实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乙烯释放量比对照组在相应天数要少,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C组乙烯释放量为零,说明反义X或反义Y基因抑制X基因或Y基因表达后,就影响了乙烯的合成,因此,对照组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X、Y;B组除X、Y基因以外还有反义X基因与乙烯含量有关。 (2)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A组在相同天数释放的乙烯最多,因此三组果实中A组成熟最早;在35 d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该是成熟程度较轻的B组,因为A组35 d后释放较多的乙烯,B组释放乙烯量少。 答案 (1)X基因和Y基因 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 (2)A 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果实乙烯含量(或释放量)高于其他组 B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