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人教版五年级-篮球:跨步接球,迈步传球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体育与健康人教版五年级-篮球:跨步接球,迈步传球教案

体育课教学设计 单元/模块课题: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 总体目标: 1、掌握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基本技术和方法,并能在 2 人以上的配合中运用。 2、发展灵敏、速度、力量等体能,增强上下肢协调能力。 3、主动参与,善于思考,积极探究,体验和享受篮球运动的乐趣。 4、学会合作,善于交往,逐步养成公平竞争的意志品质和健身习惯。 课 时 内容 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手段、 方法 预计练 习密度 与强度 1 1.复习原 地双手胸 前传接球 2.横向移 动换位传 接球 1、重点:传 球、接球动作 正确,熟练 2、难点:传 球路线、落点 的合理 1、改进原地双胸前传 接球技术,体验行进 间传接球的动作要领 2、发展速度、力量和 协调性 3、体验篮球运动乐 趣,激发学生主动性 学习 4、培养互帮互助合作 学习的精神 熟悉球性 两人一组相距 4 米 练习(两人一球,两 人两球)各种形式传 接球 教师以提问方式引 出行进间双手胸前 传接球并示范讲解 学生徒手模仿练习 学生分组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 进行探究学习 强度 135 密度 50% 2 1、跨步接 球与迈步 传球的练 习 1、重点:侧 身跑中跨步 接球与迈步 传球动作正 确 2、难点:跨 步接球后,即 迈步传球的 衔接 1、对行进间双手胸 前传接球有初步的了 解,吸引和激励学生 积极参与,提高学习 的兴趣。2、通过学习 可以提升传接球的能 力。3、发展学生上下 肢协调能力以及控球 能力,提高学生的灵 敏素质。4、培养学生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提高同伴间的合作能 力。 熟悉球性 学生分组练习体验, 小组交流,友伴型组 合练习。 教师总结、归纳并以 口诀的形式讲解,学 生再次学练。 强度 135 密度 50% 3 1、两人直 线行进间 胸前传球 1、重点:在 跑 动 中 正 确 传接球 1、较熟练地掌握行进 间 传 接 球 的 动 作 技 术,体高传球的准确 熟悉球性 按学生水平分组,4 —5 米范围内学练 强度 135 密度 2、移动中 多向传接 球 2、难点:根 据 根 据 跑 动 速 度 把 握 传 球方向 性 2、形成善于观察,积 极思考的习惯。 3、建立团结协作相互 帮助的和谐人际关系 分成 4 个小组,进行 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演示,学生点 评,教师总结 选择菜单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50% 4 1、二人行 进间直线 传接球 2、两人以 上传接球 练习 3、传接球 比赛 1、重点:传 球路线方向 的准确性 2、难点:传 接运球的结 合 1、能把行进间胸前传 接球运用与二人以上 的配合中 2、发展学生力量速度 等体能 3、善于合作,善于交 往,发扬团队协作精 神 教师图解演示,邀请 学生共同示范 学生分组学练 小组展示,师生评价 学生边练边议,适时 递进 教师讲解比赛方法 和规则 学生分组比赛,教师 指导、参与 强度 135 密度 50% 5 1、传接球 综合练习 2、规则介 绍 3、三对三 比赛 1、重点:传 接球的运用 2、难点:对 带球走和非 法运球的理 解和判别 1、较熟练的掌握传接 球技术,并能在简单 配合中运用 2、了解简单规则,激 发学生运动情趣 熟悉球性 教师提问:传接球在 比赛中运用有哪 些? 学生自主自练 教师集中示范讲解 通过学生演示到简 单的规则 三对三进行半场教 学比赛 强度 135 密度 50% 安全 保障 1.伤病假学生的安排 2.课前检查场地器材 3.课中准备充分 4.及时提醒、互帮互 助 评 价 与 方 法 优秀:动作流畅、连贯、协调,无走不违例,传 接球方法正确,能把握传球提前量,雪莲主动, 乐于帮助,勤于思考 良好:动作较流畅、连贯,无走不违例,传接球 方法正确,无明显失误,学练主动,善于合作 及格:能完成完整动作,传接球方法基本正确, 但动作不流畅,有停顿,学练较努力 有待提高:不能完成动作,传接球方法不正确, 学练被动 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评、互评) 体育课教案设计 教师: 班级:5 年级 1 班 课题 篮球运球 教材 内容 1、篮球:各种方式的运球 2、游戏:猴子过河 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全员参与其中,并且对行进 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有初步的了解,吸引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 学习的兴趣。 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80%的同学 能了解和运用正确的传接球姿势进行练习,20%的同学能够良好掌 握双手胸前传接球,并且可以较为准确的传球接球。 3、身体健康目标: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上下肢协调 能力以及控球能力,提高学生的灵敏素质。 4、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顽强 拼搏,坚持到底的品质;提高同伴间的合作能力,发展心理素质。 重难点 重点:跨步接球,迈步将球传出。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掌控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教师准备 50 个篮球 体操垫若干个 教 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练习队形 练习负荷 组 数 时 间 强 度 开 始 部 分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 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 容及要求。 4、安全教育 5、安排见习同 学。 1、教师到位观 察情况。 2、宣布本课的 学习内容。 3、提出学习目 标和要求。 4、口令指挥学 生练习。 1、知道本课的学习 内容。 2、明白本课的学习 要求。 3、听口令完成动 作。 4、集合快、静、齐。 精神饱满 。 组织如图一 ○○○○○ ○○○○○ ○○○○○ ○○○○○ △ 1 2 小 准备 部分 (1)、游戏协 助运球: 两名同学相互 配合,迎面站 立双手搭着对 方肩膀处,并 将篮球用上肢 夹住,两人同 时向前跑动。 (2)、准备活 动: 1.教师提示跑 的 方 法 与 要 求,强调规则。 2.教师口令引 导学生。 1.教师讲解要 领。 2.教师口令引 导 学 生 并 领 做。 1.听口令,按游戏规 则进行游戏。 2、遵守游戏规则。 1、听口令,随老师 一起做。 2、动作标准,按老 师要求完成练习。 组织如图二 ○○ ○○ ○ ○ ○ ○ ○○ ○○ ○○ ○○ 组织如图三 ○○○○○○ ○○○○○○ ○○○○○○ ○○○○ ○○ △ 1 6 小 基 本 部 分 一、学习行进 间双手胸前传 接球 (1)复习迎面 传接球练习及 辅助练习。 (2)行进间 双手胸前传、 接球往返练 习。 (3)两人行 进间双手胸前 传接球练习并 进行小组展 示。 1、教师组织并 提出练习要 求。 2、巡视、指导 传接球手法。 1、示范讲解动 作及练习方 法。 2、提示要点 3、教师鼓励动 作优秀同学展 示自我。 1、示范讲解动 作及练习方 法。 2、组织指导学 生练习。 3、巡回指导, 纠错。 1、分组 4 组练习原 地双手胸前快速传 接球方法 2、间距 3~4m 传 接球。 3、翻腕快速传球 保持练习队形 1、分 4 组,练习行 进间双手胸前传接 球方法。 2、跑动间距保持 3~4m 传接球 3、注意传球与接球 时机。 组织如图四 * * * * ** 组织如图五 * * *** * 组织如图六 * ** ** * 2 组 2 组 4 组 5 5 1 2 中 大 大 游戏 部分 游戏 猴子过河 1、教师提示方 法与要求,强 调规则。 2.教师口令引 导学生。 1.听口令,按游戏 规则进行游戏。 2、遵守游戏规则。 组织如图七 ○○ ○○ ○ ○ ○ ○ ○○ ○○ ○○ ○○ 1 次 7 中 结 束 部 分 1.伸展放松运 动 2.小结 ①学生自评 ②教师小结本 课 3.宣布下节课 任务 4.回收器材 5.宣布下课 1.教师组织学 生做放松运 动。 2.学生小组评 价之后,教师 对本节课进行 前面小结。 3.总结提示,布 置下节课任 务。 1.认真做放松运动, 尽 量 做 到 彻 底 放 松。 2.学生们对自己及 他人学习情况做一 具体小结。 3.认真听教师安排 下节课内容及任 务。 4、集合快、静、齐。 组织: ○○○○○ ○○○○○ ○○○○○ ○○○○○ △ 1 次 3 小 安全 措施 着运动装,无尖锐物;做好热身准备活动;不相互推打 预计 生理 负荷 预计密度 45 % 预计心率 150 —170 次/分 课后 反思 本次课程在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圆满完成,同学们在本次教学中严肃认真,尽力 完成本次课程任务,课上学生们在原有掌握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上进行 了阶段性的提升,从而也使学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同时也发展了学生基本的运 动能力和各方面素质,所以,通过此次授课中,在同学们积极配合下课程的教学目标 基本达到。下面我针对课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首先,从复习效果上来看,80%的同学动作基本符合了动作要求,但其余同学问 题出现在一、动作不协调。二、没有节奏感。三、传球的发力不均匀。四、个别同学 接球能力较差。经过我的反复纠正指导,大部分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其次,从教案的 编排上说,内容过于复杂、以及教学侧重点不够明确,原地传接球练习时练习的时间 不够,后又紧接着行进间的练习,因次课程在编排上较紧因而超出了规定的时间。加 之过于匆忙一些环节上不能很好的衔接,以至于形成了时间上的拖延。还有就是讲解 的时候不到位,比如动作的要求方面说得较少,以及应针对于本次教学内容(上步传 球,迈步接球),衔接两者动作进行练习说明的要求不清晰不够紧密,总体说此次课 最值得说明的就是针对性练习不够,而其他的各种练习又过于复杂和过多,考虑到五 年级学生接受程度还比较有限,应该设计的再简单一些。还有的就是针对性的纠错较 少,口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不够。还有一点要说的是,有名力量不够的学生,在此 次课上显得学得很吃力,加上自己性格很内向很少和同学交流,上课也经常开小差, 练习时不善于思考这些种种原因他很无助,我在课堂上也关注到了他,我在纠正和巡 视期间,经常走到他那里,一边进行询问一边进行指导,并找了一个动作较好的学生 帮助他。最后,希望自己今后发扬优点多思考弥补不足,谢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