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九年级(上)开学摸底历史试卷
2020-2021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九年级(上)开学摸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2. 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是指中国实现了( ) A.全境解放 B.社会主义 C.国家富强 D.民族独立 3.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闹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4. 如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成就。这些成就(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1955年,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B.使我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5. 如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着一张崭新的选票,满脸露出无比的喜悦.画中老人的权利逐步得到保障的依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共同纲领》 6.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于( )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58年 7. 如图为《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统计图》,从图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1966﹣﹣1968年我国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B.1966﹣﹣1968年我国经济下滑可能和“文化大革命”有关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D.“文化大革命”拉大了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8. 习近平曾经深情地赋词一首:“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他所歌颂的是( ) A.焦裕禄精神 B.铁人精神 C.雷锋精神 D.孔繁森精神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9. 1984年3月,福建省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到境外上市 B.强化国家的监督管理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取消企业的国有性质 10.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以阶级斗争为纲,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相当严峻。1991年,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而国际复杂局势使得国内一部分干部和群众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有的人对改革开放提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此段材料描述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 ) A.内容 B.结果 C.背景 D.影响 12.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决定把习近平新时代( )写入党章。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最新成果。空格处应填(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3. “中国梦”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它是整个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4.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这充分显示了( ) A.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 B.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 C.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 D.独立自主的强大力量 15. 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 ) A.实行高度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民族平等 D.加强民族团结 16.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识。这一“共识”主要是指( ) A.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B.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C.促进两岸文化合作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7.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32个装备方队以陆上作战、海上作战、防空反导、信息作战、无人作战、后装保障、战略打击7个模块按照联合作战编成,接受检阅。这说明( ) A.我国海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B.我国的空军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C.我国的军事力量已经跻身世界第一位 D.我国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18. 1949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同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瑞典、丹麦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 ) A.只注重与近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C.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9. 下表反映的史实是( ) 1972﹣1978年中国对美商品进出口总额(单位:万美元) 年份 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 进口额 1972 1288 957 331 1973 26038 3942 22066 1974 47571 10286 37285 1975 47071 12888 34183 1976 31688 15604 16064 1977 29425 17963 11462 1978 99177 27067 72110 A.中美贸易不断增长 B.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改善 C.中美建交 D.海峡两岸交流频繁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20.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这不仅增强了我国的战略防御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这项成就是( ) A.“两弹一星”的成功 B.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C.开创治疗疟疾新方法 D.杂交水稻培育技术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在这个共同基础上,亚非国家间有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的可能.因此,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时,抱着积极把会议开好的态度,而且认为应该积极地肯定和表达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而不应该陷入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 材料二:图一为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多国代表欢呼庆祝;图二为周恩来迎接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材料三: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代表团为化解“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提出了什么外交方针?这一方针对这次会议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图一内容针对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随着中国一系列外交成就的取得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对世界有何意义? 三、学以致用,探究问题.(12分) 探究问题。 材料一: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国侵略者强加给新中国的一场战争,由于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周年,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造成极大因难。经过抗美援朝战争不但有力促进了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而且全面促进了国防建设的开展。 材料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通过与苏联方面谈判,签订了用苏联贷款订购60个陆军师苏联武式器装备的协定……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除放慢海军建设步伐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最强大的陆军,人民解放军空军成为仅次于美军、苏军的第三大空军……到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就建成了包括兵器工业、航空工业、船舶工业、电子工业等一大批军工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先后仿制飞机、坦克成功。 1952年8月25日,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建设国防工事的决定》,对沿海地区防御工程作了统一计划,规定第一步以东北与华东的胶东半岛为重点。第二步则以海南岛为主,同时协助上海地区的设防工作。……为使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发展计划相适应。1952年,在国家组织编制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同时,中央军委责成总参谋部和各军兵种组织编制国防与军事建设五年计划。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齐德学《抗美援朝战争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并据材料一,指出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中国面临的不利条件。 (2)综合上述材料,探究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影响。 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哪怕坐着轮椅,也要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邓小平女儿邓榕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是邓小平唯一的心愿但就在香港回归之前,这位曾经为香港回归倾注了巨大心血的世纪伟人与世长辞,留下遗憾. 材料二: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材料三: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习近平强调,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为香港回归倾注了巨大心血”的史实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谁掳去了“妈港”?“妈港”是在哪一年回到“母亲”怀抱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习近平同马英九的这次会面有何深远的意义? (4)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五、学以致用、回答问题。(24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前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材料二:图一为农民领取土地承包合同书图二为1980年中央在福建和广东四个城市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材料三:中国入世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艰难的过程,……从1986年申请加入世贸组织,一直谈到1992年没有任何进展,为什么?人家就问你一句话:你究竟是搞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在当时情况下没有人能、也没有人敢回答这个问题.一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入世谈判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与WT0接轨. 材料四: (1)材料一中“这次会议”于哪一年召开?它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图一、图二反映的内容分别与改革开放过程中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分别概括这些事件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推动中国入世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图三、图四数据,分别概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九年级(上)开学摸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答案】 A 【考点】 中国人民政协会议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解答】 据“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可知,这里的“工作”是指创建新中国。为了筹建新中国,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故选A。 2. 【答案】 D 【考点】 新中国成立 【解析】 本题以毛泽东的一句话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 【解答】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故选D。 3. 【答案】 A 【考点】 土地改革 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 本题以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答】 依据课本知识,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其内容主要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了,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A选项符合题意。 4. 【答案】 C 【考点】 “一五”计划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意义。 【解答】 由“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第一个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符合题意。 5. 【答案】 B 【考点】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解析】 本题考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答】 由“1954年,一张崭新的选票,老人的权利逐步得到保障”结合所学,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知,B符合题意. 6. 【答案】 C 【考点】 三大改造 【解析】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答】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符合题意。 7. 【答案】 B 【考点】 “文化大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大批工矿企业处于长期停产、半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 【解答】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严重阻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基本没有提高,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拉大,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被严重摧残,造成严重的思想混乱.图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下滑可能和“文化大革命”有关. 8. 【答案】 A 【考点】 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 【解析】 本题考查了焦裕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解答】 习近平曾经深情地赋词一首:“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他所歌颂的是焦裕禄精神。焦裕禄在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9. 【答案】 C 【考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 本题考查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解答】 由“1984年”可知,福建省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发生在国有企业改革前。国有企业改革前,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企业经营困难,发展缓慢,因此题干中“松绑”主要是指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10. 【答案】 D 【考点】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和国家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政治保证。 【解答】 依据教材知识和党的十九精神可知,党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是正确的选项。 11. 【答案】 C 【考点】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相关史实。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解答】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场调节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在工业生产方面,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产品品种由1984年123种减少到1988年的50种;在流通领域,到1990年国家定价的产品约占25%,其余为国家指导价和市场价。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逐步深入,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引起激烈的争论,改革进入关键时期。邓小平通过南方谈话,提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加快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所以材料描述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 12. 【答案】 A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决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选项A符合题意。 13. 【答案】 D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解析】 本题以“中国梦”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为切入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14. 【答案】 A 【考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解析】 本题主要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答】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这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 故选A。 15. 【答案】 B 【考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 【解答】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针对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故选B。 16. 【答案】 D 【考点】 祖国统一大业 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九二共识和汪辜会谈的相关史实。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解答】 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问题进行商谈,两会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表达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史称“九二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识。这一“共识”主要是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选项D符合题意。 17. 【答案】 D 【考点】 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 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 本题考查了现代国防建设。现代国防建设是一个以科技为龙头、以经济为骨干,通过总体性的战略运筹,谋求综合国防效益的有机系统。 【解答】 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内蒙古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进行。在阅兵仪式上,陆上作战、信息作战、特种作战、防空反导、海上作战、空中作战、综合保障、反恐维稳、战略打击9个作战群按作战编组接受检阅。这次阅兵反映了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题干材料强调了“在阅兵仪式上,陆上作战、信息作战、特种作战、防空反导、海上作战、空中作战、综合保障、反恐维稳、战略打击9个作战群按作战编组接受检阅”,这体现了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18. 【答案】 B 【考点】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对我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结盟,不对立。1949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同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瑞典、丹麦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19. 【答案】 A 【考点】 中美建交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美贸易,注意要结合时间和材料数据来考虑此题。 【解答】 通过表格内容中的数据可知,中国对美商品进出口总额从1972年开始逐步增长,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能从材料中的数据中反映出来。 20. 【答案】 A 【考点】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两弹一星”的相关史实。 【解答】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两弹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少数国家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掌握,直接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使我国走上了科技强军之路。故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这不仅增强了我国的战略防御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这项成就是“两弹一星”的成功。 故选A。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答案】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成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分析图一可知,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多国代表欢呼庆祝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图二是周恩来迎接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20多年代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故答案为: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20多年代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考点】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建交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亚非万隆会议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解答】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成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分析图一可知,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多国代表欢呼庆祝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图二是周恩来迎接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20多年代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故答案为: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20多年代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学以致用,探究问题.(12分) 【答案】 由材料一“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国侵略者强加给新中国的一场战争,由于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周年,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造成极大因难。经过抗美援朝战争不但有力促进了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而且全面促进了国防建设的开展”可知,中国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是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中国面临的不利条件是武器装备落后。 由材料“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通过与苏联方面谈判,签订了用苏联贷款订购60个陆军师苏联武式器装备的协定……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除放慢海军建设步伐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最强大的陆军,人民解放军空军成为仅次于美军、苏军的第三大空军……到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就建成了包括兵器工业、航空工业、船舶工业、电子工业等一大批军工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先后仿制飞机、坦克成功”并结合所学知,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影响表现在促进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增强了人民解放军战斗力;改变了有边无防、有海无防的状态;推动对国防建设的全面规划;促进了国防工业的发展,形成了国防工业体系;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1)保家卫国;武器装备落后。(2)促进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增强了人民解放军战斗力;改变了有边无防、有海无防的状态;推动对国防建设的全面规划;促进了国防工业的发展,形成了国防工业体系;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 【考点】 抗美援朝 “一五”计划 【解析】 本题以两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抗美援朝的目的及其影响,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 【解答】 由材料一“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国侵略者强加给新中国的一场战争,由于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周年,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造成极大因难。经过抗美援朝战争不但有力促进了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而且全面促进了国防建设的开展”可知,中国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是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中国面临的不利条件是武器装备落后。 由材料“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通过与苏联方面谈判,签订了用苏联贷款订购60个陆军师苏联武式器装备的协定……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除放慢海军建设步伐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最强大的陆军,人民解放军空军成为仅次于美军、苏军的第三大空军……到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就建成了包括兵器工业、航空工业、船舶工业、电子工业等一大批军工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先后仿制飞机、坦克成功”并结合所学知,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影响表现在促进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增强了人民解放军战斗力;改变了有边无防、有海无防的状态;推动对国防建设的全面规划;促进了国防工业的发展,形成了国防工业体系;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1)保家卫国;武器装备落后。(2)促进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增强了人民解放军战斗力;改变了有边无防、有海无防的状态;推动对国防建设的全面规划;促进了国防工业的发展,形成了国防工业体系;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 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为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是葡萄牙掳去“妈港”.“妈港”又是在1999年回到“母亲”的怀抱.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我国正式从葡萄牙殖民者手中收回澳门主权. 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祖国统一. 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1)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2)祖国统一. 【考点】 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影响 【解析】 (1)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识记邓小平为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2)本题主要考查澳门问题.掌握回归的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两岸关系.理解习近平同马英九的这次会面的意义.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为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是葡萄牙掳去“妈港”.“妈港”又是在1999年回到“母亲”的怀抱.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我国正式从葡萄牙殖民者手中收回澳门主权. 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祖国统一. 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1)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2)祖国统一. 五、学以致用、回答问题。(24分) 【答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这次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图二反映的内容分别与改革开放过程中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图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图二:建立经济特区.图一: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图二: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根据材料四图三、图四数据,概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1978.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答其中两点即可)(1)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成就: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考点】 加入世贸组织 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WTO的建立 【解析】 本题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前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建立经济特区以及意义、推动中国入世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这次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图二反映的内容分别与改革开放过程中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图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图二:建立经济特区.图一: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图二: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根据材料四图三、图四数据,概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1978.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答其中两点即可)(1)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成就: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