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沈阳二中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说明: 1.测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商王朝的国家结构,是商代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以往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 为,夏商西周是与秦汉以后差不多一样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也有学者提出另一种观点, 认为夏商西周属于邦国联盟。这两种说法都有其局限性。针对这二者的局限性,我提出“夏 商西周三代王朝乃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结构”说。 以商代而论,这一观点是建立在甲骨文和金文资料基础上的。在甲骨文中,有一位“小 臣醜”,是商王朝的官员。考古发现,山东青州一座诸侯墓葬内出土铸有“亚醜”族徽铭文 的大铜钺。我认为,二者原本属同一诸侯邦国,联系《尚书·酒诰》“内服”和“外服”的 划分,“小臣醜”是从外服诸侯系统的“亚醜”诸侯邦国派往朝廷担任官职者,成为内服百 官系统的一员。这种外服系统的诸侯邦国的人之所以能够在朝为官,就在于商王朝是由内、 外服构成的复合制国家结构的缘故;来自外服的在朝为官者,既是联结内服和外服的纽带, 也是商王对诸侯邦国的一种统治方式。 《尚书·酒诰》记载商王朝国家由内服和外服组成,其内服为百僚、庶尹、亚服、宗工、 百姓、里君等,属于百官系统;其外服为侯、甸、男、卫、邦伯等,属于诸侯邦国系统。《酒 诰》的记载恰可以与《大盂鼎》铭文“惟殷边侯田(外服)粤殷正百辟(内服)”对应起来。 这种用地下出土的《大盂鼎》和甲骨文等文字资料与地上传世的《尚书·酒诰》等文献资料 相互印证的方法,即王国维所说的“二重证据法”。 “复合制国家结构”说,借用了复合函数中函数套函数的概念,把位于中央的王国(即 王邦)视为王朝内的“国上之国”,把外服的诸侯邦国视为王朝内的“国中之国”,二者都 以王为“天下共主”,受王权的支配。这样,夏商西周时期,一方面,包括各个隶属于王的 诸侯邦国在内的整个王朝国家,具有一体性,它们都以王为“天下共主”,也都愿意接受夏 王、商王和周王支配,并形成了华夏礼制的正统观念。这一点,用“邦国联盟”说是无法解 释的。另一方面,无论是中央王国还是诸侯邦国,都是世卿世禄,各个诸侯邦国都具有不完 - 2 - 整的主权,有的与王的关系还处于时服时叛状态。在社会特征上,夏商西周乃至春秋属于宗 主贵族社会,它与战国秦汉以后的地主官僚社会是完全不同的;在国家结构上,王朝内世袭 的诸侯邦国与秦汉以来被任免的地方郡县行政,并不相同。这一点,用“统一的中央集权国 家”说是无法解释的。 夏商西周三代“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结构”还可以解释战国时期“大一统”思想观念 的历史渊源问题。在这种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结构中,其王朝国家的构成是多元的,但整个王 朝国家又是一体的。这种一体性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大一统观念。所以,战国时期,当人 们苦于列国纷争时,盼望统一,既是现实愿望,也有历史渊源。 总之,“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结构”说,揭示了夏商西周三代国家形态和结构的历史特点, 这一特点既不同于“三代”之前和“三代”之后,也不同于西欧希腊罗马时的古典社会和西 欧的封建社会。 (摘编自王震中《商王朝的多元一体复合制结构特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资料的研究,提出“夏商西周三代王朝乃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国家 结构”说。 B. 因为商王朝是由内、外服构成的复合制国家结构,所以外服系统的诸侯邦国的人能够在朝 为官。 C. “邦国联盟”说忽视了诸侯邦国接受“共主”支配、整个王朝国家具有一体性的特点。 D. “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说,忽视了当时各个诸侯邦国都是世卿世禄,都具有不完整的主 权,与王之间的关系不总是服从的状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用地下出土的《大盂鼎》和甲骨文等文字资料与地上传世的《尚书·酒诰》等文献资 料这二重证据来论证观点。 B. 文章借用了复合函数中函数套函数的概念,从正反两方面阐释了“复合制国家结构”说。 C. 末段说明了夏商西周三代的国家形态和结构方面的独特性,总结了全文观点。 D.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结构上属于“总—分—总”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来自外服的在朝为官者,不仅可以联结内服与外服,更重要的是商王实行对诸侯邦国统治 的方式。 B. “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结构”说所揭示的夏商西周三代国家形态和结构的历史特点与“三 - 3 - 代”前后和希腊罗马时的古典社会以及西欧的封建社会都不相同。 C. 夏商西周乃至春秋属于宗主贵族社会,它与战国秦汉以后的地主官僚社会是完全不同的, 从而导致王朝内世袭的诸侯邦国与秦汉以来被任免的地方郡县行政也并不相同。 D. 战国时期“大一统”思想观念应该源于夏商西周三代国家结构的多元性和一体性的特点。 【答案】1. A 2. B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 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 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 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 等等。 A 项,“作者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资料的研究,提出……”扩大范围,原文只是“以商代而 论”。缺少条件,作者是运用“二重证据法”针对以前学说的局限性提出观点的。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 项,“正反两个方面”分析错误。原文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论述的是“函数套函 数”的概念,即从“国上之国”与“国中之国”两个角度论述“复合制国家结构”。 故选 B。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 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 项,“不仅可以联结内服与外服,更重要的是商王实行对诸侯邦国统治的方式”分析错误, 原文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 C 项,“从而导致王朝内世袭的诸侯邦国与秦汉以来被任免的地方郡县行政也并不相同”分析 错误,原文是从社会特征和国家结构两个方面看,不存在因果关系。 - 4 - D 项,“源于夏商西周三代国家结构的多元性和一体性的特点”分析错误,原文是“一体性就 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大一统观念”,不包括“多元性”。 故选 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 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年轻时,张富清备尝艰辛。十五六岁,他到地主家做长工,后来家中唯一壮劳力二哥被 国民党抓壮丁,为了全家维持生计,他用自己将二哥换了出来。他因身体瘦弱,被指派做打 扫、洗衣、做饭、喂马等杂役,饱受欺凌,稍有不慎就遭到抽打,苦不堪言。 国民党部队被剿灭后,在领 3 块大洋回家和参加革命队伍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成为西 北野战军的一员。自此,瘦弱的张富清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在壶梯山、东马村、永丰城等战 斗中他担当为大部队清障开路的突击队员,先后炸掉敌人四个碉堡,立下赫赫战功。 这样一位战斗英雄,在退役转业后却将过去的功绩深埋心底。漫长的岁月里,除了向组 织如实填报个人情况外,他从未说起过这些战功。英雄褪去光环,回归平凡,有苦自己咽, 有难自己扛,再苦再难,他也绝不躺在功劳簿上。 若非国家开展的退役军人信息登记发现老人的事迹,这一切或许将永远尘封,不为外界 所知晓。英雄无言,是何等崇高的境界;英雄无名,该是多么大的遗憾。去年底,他的子女 们终于知道,原来父亲是一位战斗英雄。此时,他的大儿子张建国已经退休,这是多么漫长 的岁月! 当我们跟随张富清的小儿子张健全来到老人居住了 30 多年的家中时,昏暗的灯光、斑驳 的墙壁、褪色的家具……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老人的人生故事。 在老人家中静默地逗留寻觅,我们看到阳台上一排像战士一样整装待发的绿植,看到写 字台上做了很多记号的书和字迹黝黑而略显凌乱的笔记,看到角落里用了几十年的旧搪瓷缸。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是湖北省最偏远的一个县。1955 年,退役转业时,组织告 - 5 - 诉已升为连职干部的张富清,恩施地区条件艰苦,急需干部支援。山水迢迢,他深知这一去 只怕再也回不了大城市。虽然心里惦记着部队,又想离家近些,他还是服从组织安排,带着 爱人来到了恩施。到恩施后,他再次响应组织号召,奔赴来凤县。从此,两人扎根异乡山区, 一过便是一生。 他艰苦朴素,对生活毫无所求。房子,左邻右舍都装修一新,他家还是 30 年前的老样子。 衣服的袖口都烂了,他还在穿,儿子买的新衣服被他叠得整整齐齐放在箱子里。做眼部手术 可以全额报销他却选择最便宜的晶体。 他说:“没法再在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做贡献了,能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 一个宁静的下午,我们开始了和老人面对面的交流。 “64 年来,你立功的事情,你不对单位讲,甚至也不对家人讲,孩子们也是刚刚知道, 这是为什么?” “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 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比起他们我有什么功劳啊……” 讲到这里,老人哽咽难言,泪水溢满了眼眶。他的老伴儿掏出纸巾给他擦拭眼角的泪水。 他又想起了那些死去的战友啊!此时,记者也忍不住流泪…… (摘编自新华社记者谭元斌《有一种信仰,让我们忍不住流泪》) 材料二: 对张富清的儿女来说,“父亲的秘密”终于在 60 多年之后被公开了,这让他们既喜且惊。 喜的是父亲确实是真正的战斗英雄,他们为父亲感到自豪。惊的是几十年来,与他们朝夕相 处、为人低调的父亲和英雄的身份相称吗?为此,他们着力还原父亲的英雄气质,甚至以期 消除从前对父亲的某些误会或不解。结果他们发现,原来父亲自参加革命工作以来一直不改 英雄本色,一直在用一言一行诠释着人民英雄的内涵,并对晚辈言传身教,在点滴间讲述着 为人处世的道理。对子女来说,一辈子生活简朴的父亲并不能留下多少物质财富,但留下了 更加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几十年来如同春风化雨,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晚辈的血液中,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摘编自吴道毅《走进张富清的精神世界——读<父亲原本是英雄>》) 材料三: 10 月 10 日,张富清先进事迹报告会走进武汉高校,感染了众多师生。 上午 10 时整,武昌首义学院礼堂座无虚席。近一个小时的报告会,该校新闻与法学学院 编导专业的大二女生黄琳感动的泪水几乎没有停过。“张富清老英雄的事迹太感人了!”她 - 6 - 两眼通红地对记者说。她本来是抱着打个卡的心态来的,没想到一下子就被张富清的故事所 吸引,然后被深深感动。“我现在还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将来也要像张富清爷爷那样, 把中国共产党作为人生的信仰。”黄琳说。 该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蔡红娟说:“今天的报告,更加升华了我对张富清老英 雄那份初心使命的理解。他坚守贫困山区几十年不觉得苦,这就是一种信仰。作为教育工作 者,我们就是要发扬这种精神,迎难而上,带头干。” (摘编自《张富清先进事迹报告会走进武汉高校》)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选择领 3 块大洋回家的张富清成为西北野战军的一员,在许多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 B. 张富清从未说起过自己的战功,以至于大儿子张建国知道父亲是一位战斗英雄时已经退 休。 C. 1955 年,退役转业时,张富清放弃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安排,带着爱人来到了条件艰苦、 急需干部支援的恩施。 D. 家里还是 30 年前的老样子、用了几十年的旧搪瓷缸、衣服的袖口都烂了等都是张富清老 人对“能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的践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与死去的战友相比,认为自己没有功劳是促使张富清褪去光环、深埋功名、回归平凡的原 因之一。 B. 做眼部手术可以全额报销却选择最便宜的晶体表现出张富清一心为国,艰苦朴素的形象特 点。 C. 张富清的子女在“父亲的秘密”被公开后的既喜且惊,既体现出他们为有这样一位父亲的 自豪,又体现出他们之前对父亲不解、误会的悔恨。 D. 武汉高校众多师生被老英雄的事迹感染从侧面表现张富清老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于 信仰的形象。 6. 以上三则材料表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C 6. 材料一侧重于从正面表述张富清从不平凡走向平凡,然后又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业 绩的精彩人生,突出了他不计名利、默默奉献、艰苦朴素的形象特点。材料二材料三分别从 儿女和听报告的武汉高校师生角度侧面展现对张富清的精神财富的传承与发扬。 【解析】 - 7 - 【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 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 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 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 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B 项,“从未说起过自己的战功”扩大了范围,原文中有一个排除项“除了向组织如实填报个 人情况外”没有加进去。“以至于大儿子张建国知道父亲是一位战斗英雄时已经退休”强加 因果,张建国的退休与老人隐瞒战功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 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C 项,“又体现出他们之前对父亲不解、误会的悔恨”分析错误,“父亲的秘密”被公开之前, 子女对父亲即便有某些误会或不解,也只是觉得父亲的平凡与默默无闻,对于这些,无须悔 恨。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 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先看材料一,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完整地记叙了张富强的人生经历,年轻时,用自己换回被 国民党抓壮丁的二哥,国民党部队被剿灭之后,他参加了共产党的西北野战军,立下赫赫战 功,并在以后的生活中隐瞒战功,在平凡的岗位上生活了几十年。文章着重表现了张富强不 计名利、默默奉献、艰苦朴素的形象特定。 再看材料二,材料二着重叙述张富清子女对他的评价。张富清对外隐瞒战功 60 多年,包括对 自己的子女。表现了他参加革命工作以来一直不改英雄本色,一直在用一言一行诠释着人民 英雄的内涵,并对晚辈言传身教,在点滴间讲述着为人处世的道理。 最后看材料三,材料三侧重叙述张富清的英雄事迹在高校年轻人的心中产生的影响。张富清 的不计名利、默默奉献、艰苦朴素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代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 - 8 - 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 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 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 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 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 文本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柴达木的诗意(节选) 徐迅 在柴达木,最具大气磅礴诗意的,当是昆仑山。 驱车去昆仑山口,从车窗向外瞭望昆仑山,昆仑山在我们面前逶迤而来,又逶迤而去。 仿佛天边,又恍惚眼前,显得神圣而高邈。时近时远,雪之皑皑,或冰之消融,昆仑山幽峭 的峰影,就这样总在我的眼里叠印着。诗人们坐在车上,一路看,一路兴奋不已。 昆仑山有着无数的经典神话和故事。在我接受的教育里,《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白 娘子盗仙草》等等,都是在这里产生的。这些神话和故事,不仅赋予我童年和少年岁月一种 浪漫、丰富的遐想,还使我成年后的记忆常常发生错觉。比如,因为白娘子为许仙盗仙草, 我以为昆仑山是一座灵山……在我开始有“山”的印象后,昆仑山似乎就是一座遥不可及的 山,一个斑驳陆离的梦。 洋溢无限诗意的昆仑山,首先是一座诗歌的高峰。从屈原的“登昆仑今四望,心飞杨兮 浩荡”(《九歌•河伯》),到岑参的“杨旗拂昆仑,伐鼓震蒲昌”(《武威送刘单》)……古代 的诗人从没上过昆仑山,奇怪的是,他们却一直把昆仑山当成他们歌之咏之的对象。走在昆 仑山,车上的诗人七嘴八舌,各自搜索各自的记忆,或摇头晃脑,吟诵出古人写昆仑的一首 首诗;或故作惊叹,诧异古代诗人未到昆仑,竟给昆仑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说着 说着,他们便有些自豪,觉得古人还没有他们幸运,不像他们双脚能踩上昆仑坚实的土地。 在他们的心里,昆仑山是诗歌的山,是中国诗歌的圣地,是他们要崇拜的圣山。 仿佛是一种印证与神示,海拔的高度让诗人们就有异样的感觉,心里很快也有了朝圣者 不敢怠慢与轻侮的一种意识——觉得朝拜昆仑,一定得有某种庄严的仪式。 从柴达木到昆仑山口海拔 3700 米的昆仑河的北岸,就有一座名叫纳赤台的神泉。这里, “纳赤台”系藏语译名,有“沼泽中的平台”的意思,当地人称“佛台”。这里的泉水即便 - 9 - 在隆冬时节也奔涌若流,从不封冻。这里也是昆仑山的一大奇观。据说,前来洗涤及朝拜可 福运绵长。到了这里,诗人们便下车,纷纷围着神泉,虔诚地捧起神泉水或饮,或净着手…… 仿佛在洗涤某种“不洁”,一如当地前来此地洗涤及朝拜的藏民,一脸郑重其事与真诚。 我们终于抵达昆仑山口。一下车,站在昆仑山口,我心里忽然就隐隐地出现了一丝失 望——这里,既没有昆仑六月飞雪的奇观,也没有想象中昆仑山的巍峨与雄浑。我看到的只 是一个山脉的狭口。狭口的浅山坡上,尽管也有哈达与写满梵文的彩幡在风中舞蹈,但更多 的是标示海拔,或位置,或地理指示的各式各样的石碑。有那么一刻,我脑海里多年积攒的 关于昆仑山浩浩荡荡、苍苍茫茫、挺拔高峻、雄奇壮美、磅礴奇峭等词语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唯有一种头疼欲裂的激烈的高原反应。伫立在山口,我像是踩进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梦里,突 然一时无语。把头缓缓抬起,我巡视着面前矗立的一块块石碑,目光最后投向嵌着索南达杰 的照片的那一座白色的石碑上,心里更有说不出的苍凉。我知道,索南达杰这位年轻的县委 书记,为了保护藏羚羊,被偷猎者残忍地杀害,但直到死,他还保持着端枪的英雄的姿势。 我的眼睛有些湿润。 风过耳,天地间顿时有一种巨大的、神秘的静谧。这下,我突然明白,我一时无语。面 对巍巍昆仑,人的所有尘世的想法陡然就失去了力量,都被消融得一干二净。 这自是另一种词语抵达的诗意,也是柴达木最为深刻的地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紧扣标题,突出了昆仑山在柴达木的与众不同的特点,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B. 古代诗人从没上过昆仑山,却把它作为歌咏对象,写出了不朽诗篇,这说明昆仑山在诗人 们心中的分量很重。 C. 虽然见到的昆仑山与作者想象中的不同,但索南达杰的石碑使其眼睛有些湿润,其中有感 动,更有敬佩之情。 D. “我像是踩进了一个虚无缥渺的梦里,突然一时无语”写出了“我”为昆仑山所震撼而失 语的心理。 8. 文中写了许多与昆仑山相关的传说、诗歌,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 作者为什么说“在柴达木,最具大气磅礴诗意的,当是昆仑山”? 【答案】7. D 8. ①文中引用了《女蜗炼石补天》等传说及古人所写的诗句,丰富了文章 的内容,使得昆仑山充满了神秘感,突出了昆仑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②增强了文章的趣 味性、可读性,从而吸引读者。 9. ①远望昆仑山,昆仑山大气磅礴,巍峨幽峭,显得神圣而高邈,富有诗的意蕴。②昆仑山 - 10 - 有数不清的传说与诗歌,赋予人一种浪漫、丰富的遐想,是一个斑驳陆离的梦,洋溢无限诗 意。③昆仑山人们的英勇献身精神让人在尘世中的想法全部消失,心灵澄静,得到升华。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D 项,结合文本内容“我心 里忽然就隐隐地出现了一丝失望”分析可知,是失望,再加上高原反应,是一种生理上的反 应,而不是为昆仑山所震撼而失语的心理。 点睛: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 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 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 特色概括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 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 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安排的作用分析。文中写了许多与昆仑山相关的传说、诗 歌的作用,需要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白娘子盗仙草》 等等,都是在这里产生……昆仑山似乎就是一座遥不可及的山,一个斑驳陆离的梦”“洋溢 无限诗意的昆仑山”,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得昆仑山充满了神秘感。“昆仑山是诗歌的山, 是中国诗歌的圣地,是他们要崇拜的圣山”,突出了昆仑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增强了文 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说“在柴达木,最具大气磅礴诗意的,当是昆仑山” 的原因,主要从昆仑山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角度分析。“昆仑山在我们面前逶迤而来,又逶迤 而去。仿佛天边,又恍惚眼前,显得神圣而高邈。时近时远,雪之皑皑,或冰之消融,昆仑 山幽峭的峰影,就这样总在我的眼里叠印着”,昆仑山大气磅礴,巍峨幽峭,显得神圣而高 邈。“昆仑山有着无数的经典神话和故事”,昆仑山有数不清的传说与诗歌。“面对巍巍昆 仑,人的所有尘世的想法陡然就失去了力量,都被消融得一干二净。这自是另一种词语抵达 的诗意,也是柴达木最为深刻的地方”,昆仑山人们的英勇献身精神让人在尘世中的想法全 部消失,心灵得到升华。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 11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万卷楼记 【元】郝 经 万卷楼,顺天贾侯藏书之所也。曰“万卷”,殆不啻万焉,不啻万而曰万者,举成数也。 金源氏末,天造草昧,豪杰哄起。于是拥兵者万焉,建侯者万焉,积粟帛、金具、子女以为 己有者,断阡陌、占屋宅、跨连州郡以为己业者,又各万焉。侯则独不然,息民保境,礼贤 聚书,劝学事师而已。于是取众人之所弃以为己有,河朔..之书尽往归之,故侯之万者独书焉。 乃作楼藏之。楼既成,尽以卷帙置其上,别而为九。六经则居上上,尊经也。传注则居上中, 后传也。诸子则居上下,经之余也。历代史居中上,亚六经也。杂传记居中中,次史也。诸 儒史论居中下,史之余也。先正文集及诸著述居下上,经史之余也。百家众流、阴阳图籍、 山经地志、方伎..术数,则居下中,皆书之支流余裔也。其法书名画,则居下下,艺成而下也。 栉比鳞次,高切星汉。人之文与天文际,私家之藏,几逾秘监。故贾侯之书甲天下。方干戈 坏乱,经籍委地,侯独力为捆拾,吾道赖以不亡,虽孔氏之壁、河间之府,不是过也。彼富 贵者之楼,管弦樽俎..,肴核几席,登览燕集之具充焉。侯之楼,则古圣今贤,大经格言,修 身治世之典积焉。时顺天之治,尝最诸道,推为钜公伟人,而又乐贤下士,切切于收览遗书 为志,故天下之人益以此贤侯。 侯既贮书于楼,谓其将佐曰:“昔蔡中郎书籍畀之王粲,而粲卒名世。今吾之书若是, 不有所畀,适足以为蠹鱼..之食,不免堕檐之讥矣。吾闻郝氏子经,嗜书力学,吾将畀之。鞅 掌之隙,亦得窃听焉。”时,经寓居铁佛寺之南堂,坐彻明者五年矣,以书币邀致其府,于 楼之侧筑堂,曰“中和”,尽以楼之书见付,使肆其观览。侯则时令讲解一编,辄曰:“吾 之书有归矣,吾不为书肆矣。向吾之书贮于楼中,今则贮子之腹中。向者大圣人之道布于方 策,今则布诸子之心矣。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 则亦蠹鱼之穴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经再拜谢,其不克负荷,每为流涕感刻曰:“经举家 之盎缶不能购一经,故每区区晨夜叩人之门,藉书以为学。今侯以数十年之勤,数万卷之多, 尽以见畀。虽侯之盛意,岂非天邪?如怠忽自弃,以多书而不能如无书之初心,业不能勤而 卒无有成,则非负侯,是负天也。复何以立于世哉!”故书侯聚书起楼及畀经为学之义以为 记,以明侯之德,且以自警,庶几终不负侯云。 (节选自《陵川集》) 【注】金源:金朝女真族发祥兴王之地,代指金朝政权。 - 12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 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B. 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 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C. 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 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D. 子其摛光揭耀/俾吾之书用于世/以济斯民/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不然/则亦蠹鱼之穴/ 堕檐之楼尔/子其勉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朔:地区名,初为汉武帝在阴山、贺兰山脚下黄河草原所设的朔方郡,常为兵家必争之 地,后泛指黄河以北地区。 B. 方伎:也作方技。古代指医病、占卜、星象之类的技艺,也指医药之书。 C. 樽俎:酒杯和礼器,泛指盛酒食的器具,后来常作为宴席的代称。古代酒器有很多种,如 卮、角、爵、觥、筹、簋等。 D. 蠹鱼:一种蛀蚀衣物、书籍的小虫。白居易有诗云:今日开箧看,蠹鱼损文字。说的也是 这种小虫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卷楼,因藏书多而名之。其实它的藏书不只万卷,只是取其整数罢了,而且书籍涉及门 类繁多,贾侯将之分为九类。 B. 万卷楼的拥有者贾侯,在四处豪杰峰起的金朝末年,在别人囤积谷粟、布帛、金银财宝, 甚至吞并土地的时候,他却收集书籍,劝人尊师学习。 C. 贾侯搜集河朔地区的书籍,并建楼以藏之,同时他又将书籍按类别等次摆放在不同的位置。 他最尊重经书,所以把六经放在了最上面的地方,而其他书法及名画则放在了最下面。 D. 贾侯仰慕蔡中郎的雅行,希望藏书免为蠹鱼之食,自己和子孙都能听到郝经的精辟讲解, 更希望藏书能用世济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栉比鳞次,高切星汉。人之文与天文际,私家之藏,几逾秘监。 (2)经举家之盎缶不能购一经,故每区区晨夜叩人之门,藉书以为学。今侯以数十年之勤, 数万卷之多,尽以见畀。 - 13 - 【答案】10. D 11. C 12. D 13. (1)(书)整齐排列,高得(几乎)贴近银河。人间的藏书与天空交汇,私人的藏书,几 乎超过了秘书监(的藏书)。 (2)我(即使)用全家的财产(也)不能换购一本经书,因此我时常日夜击别人的门,借书 来学习。如今贾侯用数十年的努力,(把)数万卷这么多的书籍,全部赠送给我。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 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 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用于世”的主语是“吾之书”,“吾之书用于世”作“俾”的宾语,此句为典型的兼语结 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C。“则子之腹乃万世之府也”是判断句,“子之腹”是后文主语,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 译文:你一定要将他们发扬光大,让我的书能实用于社会,来有益于百姓,那么你的肚子也 就成了万代的府库了,不这样做,则也仅仅成为书虫的巢穴,坍塌了屋檐的楼房罢了,你一 定要努力呀!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 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 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 本注释相关的内容。 C 项,“如卮、角、爵、觥、筹、簋等”错误,“筹、簋”不是酒具。“筹”是计数目或用作 领取物品凭证的用具;“簋”是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两耳。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 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 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 - 14 - 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 项,“自己和子孙都能听到郝经的精辟讲解”错误,没有“子孙”。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赋分点: (1)栉比鳞次,整齐排列;补充主语“书”;切,靠近、贴近;逾,超过。 (2)举,全;每,常常;区区,谦辞、我;藉,借;见畀,赠送给我,见,代指我。 【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 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 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 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 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 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 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 事半功倍。 参考译文: 万卷楼,顺天(北京)贾侯(贾辅)藏书的地方,称为“万卷”,恐怕不止几万卷,不止 万卷却称为万卷楼,是说成整数。金朝政权的末年,世间都很混乱,四处豪杰蜂拥而起。于 是有兵马的人有很多,立诸侯的人有很多,囤积谷粟与布帘、金银财宝,美女,把这些当做 自己的所属品,切断道路,霸占屋宅,横跨一州又一州吞并土地,把这些当作自己的家业, 又有很多人。唯独贾侯不这样做,他让平民休养生息,保护边境,礼遇贤者,收集书籍,劝 诚别人学习,尊奉老师罢了。于是取众人所抛弃的东西当作自己的东西,河朔的书他都全都 收集家中,所以贾侯拥有很多的只有书。于是建了一座楼来收藏。楼已经建成,把书籍全都 - 15 - 收藏在里面,分为九类。六经放在最上面最重要的地方,这是尊重经书的表现。传注放在上 面,排在经书的后面,诸子(指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放在传注的下面,这是经 书的残留部分。历代的史书放在诸子的下面,这是次于六经的书。杂传放在中间,这是次于 史书的书。诸儒史论放在杂传的下面,这是史书的残留部分。前代贤人的文集及诸著述放在 诸儒史论的下面,这是经史的残留部分。百家众多流派、阴阳风水的图书、山经及地志、医、 卜、星、相以及数学相关的书籍,把他们放在先正文集及诸著述的下面,这些书都是书籍中 的支流末流。其他书法及名画作品,则放在最最下面,学艺的书是最下的。书整齐排列,高 得(几乎)贴近银河。人间书籍(高得)与天文象(或日月星辰)交接,私人的藏书,几乎超 过了秘书监(的藏书),所以贾侯的藏书为天下第一。当时战争使天下大乱,书籍被扔在地上 (无人问津),贾侯独自将书籍收藏起来,道义因此而不消亡,即使孔氏(孔安国)的藏书壁, 河间府的书,也不超过这里。那些富贵之人的楼子,充满了管弦乐器和酒器。菜肴瓜果堆满 几案,登高揽胜,满是宴饮聚会的器具。而贾侯的楼宇内,则堆满了古今圣贤的经书格言, 修身治世的典籍。那时顺天府(贾侯)的治理,曾经在各个省排行最上等,贾侯被举荐为伟 人,同时(他)又乐于礼贤下士,急切地以收藏古代的藏书为志,所以天下人更加因此认为 贾侯贤能。 贾侯将书籍贮藏在万卷楼之后,对辅佐他的人说:“当初蔡中郎将书送给王粲,王粲最 终显名于世。如今我的书也像这样(多),不用来给予别人,只会作为蛀书虫的食物,难免成 为他人屋檐下的(谈论讥讽)。我听说郝家有子名经,喜爱读书,勤奋学习,我要将书给他。 我繁忙的间隙,也能偶尔偷偷地听一听。”当时,我寄居在铁佛寺的南堂,因为彻夜(学习) 已有五年,(贾侯)用信札邀请我到他的府邸,在万卷楼的一侧砌了房子,叫做“中和”,把 楼中的书都交给我,使我能纵情观看阅览。贾侯有时会让我讲解一遍,他总说:“我的书有 归宿了,我不再是个开书铺的了,从前我的书收藏在楼上,现在驻藏在你的腹中了,从前大 圣人的学说留在书册上,如今留在你的心中,你一定要将他们发扬光大,让我的书能实用于 社会,来有益于百姓,那么你的肚子也就成了万代的府库了,不这样做,则也仅仅成为书虫 的巢穴,坍塌了屋檐的楼房罢了,你一定要努力呀!”我两次拜谢,不能承受盛意,总是为 此流泪,心怀感激地说:“我(即使)用全家的财产(也)不能换购一本经书,因此我时常 日夜击别人的门,借书来学习。如今贾侯用数十年的努力,(把)数万卷这么多的书籍,全部 赠送给我。虽然是贾侯的盛意,难道不是上天眷顾我吗?如果我怠惰玩忽放弃自己,因为书 多而不能像没有书读时的初心,学业不勤奋而最终学无所成,那么我不仅是辜负了贾侯,更 是辜负了天意。又凭什么在世上立足呢?”所以写下贾侯收集书籍、建起藏书楼,以及给予 - 16 - 我经书作学问的义行,(来)作为楼记,以此来彰显贾侯的盛德,并且用来警醒自己,望最终 不辜负贾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观书有感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诗中“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地描绘出诗 人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 B. 于诗写诗人春日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形象地说明开卷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 爱之情。尾联运用衬托手法,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 生志趣。 C. 朱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借助具体的客观事物“江边春水”滚滚滔滔,“蒙冲 巨舰”如羽毛般浮起,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 D. 朱诗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 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从而突出春水的重要,进而揭示读书的意义。 15. 于诗认为读书的作用有哪些?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慰藉陪伴:读书可使人如与故友朝夕相随,忧乐与共;②净化心灵: 读书可使人沉醉书中,涤荡心胸,感觉清明纯净,心无杂念;③增长(更新)知识:读书就 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可使人不断得到新的营养,获取新的知识;④获取生活的快乐:读 书可使人享受书斋生活的美好与高雅,自得其乐。 【解析】 - 17 -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 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 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B 项,“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错误,且不一定是“春日”,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 发喜爱读书之情,盛赞读书的作用,并非“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诗人情感态度的能力。理解诗歌的内容可从关键词语入手,联系诗 人的经历及创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 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表明读书可以让人得到慰藉陪伴,使人如与故友朝夕 相随,忧乐与共。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 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说明读书可以净化 心灵。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 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会让人不 断地增长、更新知识,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 句也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 令人心旷神怡 。 结尾一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陪衬,写出书斋之乐。“勒”为马笼头。“金鞍玉勒” 者是富贵公子,再缀以“寻芳客”三字,直是富家浪子。这些人日以寻花问柳为能是,他们 和作者是两个不同世界之人,故而他们自然不会相信书斋之中别有一个烂漫的春天。以贵公 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说明读书可使人享受书斋生活的美好与高雅,获 取生活的快乐。 【点睛】古诗词鉴赏常见考查角度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 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 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 能有偏废。无论考查什么都离不开句意及情感主旨等信息,至少占一半分数,所以要做好鉴 - 18 - 赏题,能疏通文字障碍,即准确翻译是前提条件,会翻译才能更准确地解读情感,把握观点 态度。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一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努力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让人民住有所居,是党和政府的追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类似的美好愿望。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炼字炼句极见 功夫,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 的艺术鼓舞力量。 (3)晚唐诗人许浑在《金陵怀古》一诗中以“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作结,感 叹英雄逝去,功业不再,而北宋的苏轼也曾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相似的感慨。 【答案】 (1). 安得广厦千万间 (2).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 海日生残夜 (4). 江春入旧年 (5). 固一世之雄也 (6). 而今安在哉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 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 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厦、庇、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经常用“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来强调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但“操千 曲”“观千剑”只是限于某一生活领域,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还远远不够。老舍曾说,“我 以为写小说最保险的方法是知道了全海.....,再写一岛....。.”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不是孤岛行为, ( ),学识首先来源于火热的人民生活。“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 激情”,道听途说或闭门造车.........,作品必然是隔靴搔痒....。只有走进生活深处,体悟生活本质, 吃透生活底蕴,才能把真实的生活变成感人的故事、丰满的人物、优美的旋律,作品也才能 打动人心。学识的获得还需要艺术工作者多读书识理,多向其他知识领域扩展、突围。陆游 说:“诗岂易言哉!一书之不见,一物之不识,一理之不穷,皆有憾焉。”但凡艺术莫不如此....。 艺术工作要“专”,“专”可以让我们在某一领域站稳脚跟,但要使作品产生质的飞跃,艺 术家见识要广,学问要博。如鲁迅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 19 - 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会非常有限”。 17. 依次替换文中加点处的成语或俗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B. 捕风捉影或向壁虚构 C. 劳而无功 D. 概莫能外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即要修炼学识,必须先对与小岛相连的整片大海全面了解 B. 必须先对与小岛相连的整片大海全面了解,即要修炼学识 C. 即要修炼学识,必须先全面了解与小岛相连的整片大海 D. 必须先全面了解与小岛相连的整片大海,即要修炼学识 19. 正如陆游所说“一书之不见,一物之不识,一理之不穷,皆有憾焉”,结合你的体悟, 对下列诗句中划线的意象进行品鉴,选出内涵或寄托的情感相同的一项() A.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C.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D.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①正确理解词语的 含义,掌握词语用法;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 ④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A 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弱水(河流名)有三千里,水虽多,但我只舀其中一瓢来 喝。寓意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 现也比喻对爱情的忠贞、专一。而“知道了全海,再写一岛”是指写作要有广泛的积累,然 后瞄准其中的一个点来写。这两个词语的对象不同,含义也有差别,故不能相互替换。 B 项,“道听途说”意思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而“捕风捉影”, - 20 - 比喻说话或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依据。两者的落脚点都是“没有根据”,所以可以替 换。“闭门造车”多比喻不问客观实际,不进行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想象处理问题。“向壁 虚构”比喻不根据事实而凭空捏造,所以这两个词语也可替换。 C 项,“隔靴搔痒”比喻说话或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所以在语段中此处可替 换。 D 项,“莫不如此”的意思:没有不这样的,比喻都差不多一样。“概莫能外”一概不能超出 这个范围;一概不能例外。两者也可以替换。 故选 A。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 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 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所要填写的句子,由前面的“知道了全海,再写一岛”一句阐释生发而来。由“知道了全海, 再写一岛”可知,所要填的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写好一个内容,必须要掌握相关的知识、 内容或背景作衬托或铺垫,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加上括号后,为“学识”故排除 AC 两项,D 项表述比 B 项更简洁,排除 B 项。 故选 D。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形象和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找出诗中所写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和人物形象。结合诗歌的主旨,明确形象特点,体会诗歌塑造形象所使用的方法技巧。然后 考察每一选项,进行比对斟酌,找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来。 A 项,前者以长江水的奔流不息表达光阴一去不复返的感慨;后者以长江的茫茫无际表达离别 的愁绪。 B 项,都以“菊”表达高洁品格的追求。 C 项,前者以浮云象征变幻莫测的人间世事;后者以浮云比喻奸佞小人、邪恶势力。 D 项,前者以水中鸥表达闲适之情;后者以孤零零的沙鸥表达漂泊无依的愁思。 故选 B。 【点睛】补写句子的方法: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 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 - 21 - 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 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 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 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 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0.将材料一概括成一个五字短语,然后与材料二所给短语组合,写出下联。材料二中所给短 语作答时只写序号即可。 材料一 国内首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总长约 55 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于 2018 年 10 月 24 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面对欧美公司的漫天要价,我们的技术团队决定自 己攻坚克难。历时 9 年,造出了世界上里程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沉管隧道最 长、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让“中国造”桥梁大步迈向世界, 遍及亚洲、美洲、欧洲,正在成为一张响亮的“中国名片”。 材料二 ①潜龙入地 ②无分睛阴 ③审潮涌 ④顶超众岑 ⑤终年盐雾侵侵 ⑥蜿蜒千寻 ⑦ 观台风 上联:桥接港珠澳横贯南雉彩凤凌波迤逦百里迎日出伴星斗尽日车流滚滚不舍彼此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技惊亚美欧④①⑥③⑦⑤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拟写对联、选句排序的能力。答题前,先审题,本题要求 考生先用一个 5 字短语概括材料一主要内容,然后结合材料二的短语组成下联,材料已提供 了上联。结合上联提供的短语,可组织部分内容。“不舍彼此”对下联“无分睛阴”;“尽 日车流滚滚”对下联的“终年盐雾侵侵”;根据平仄互对的原则,下联的“审潮涌”对上联 的“迎日出”,“观台风”对“伴星斗”;结合“港珠澳大桥于 2018 年 10 月 24 日正式通 车”“我们的技术团队决定自己攻坚克难”“历时 9 年,造出了世界上里程最长、钢结构最 大、施工难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长、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让 ‘中国造’桥梁大步迈向世界,遍及亚洲、美洲、欧洲,正在成为一张响亮的‘中国名片’”, - 22 - 提炼关键信息可知,材料一主要说港珠澳大桥的技术已经追赶上了亚洲、美洲、欧洲,结合 上联对应位置的“桥接港珠澳”,可知下联该位置的句子结构,动词+三个名词,然后可概括 为“技惊亚美欧”。最后排序为:技惊亚美欧④①⑥③⑦⑤②。 【点睛】对联的考查,属于语言表达部分,考查点比较全面,包括修辞手法,句式仿写,语 言表达准确、简明,因此对联对学生的要求极高。要想把对联补充好,需要了解对联的知识: 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字。 研究表明,人类火星定居点需要五种主要消耗性资源,包括能源、水、氧气、建筑材料和食 物。①____:太阳能,再加上核裂变反应堆,可以帮未来的“火星人”提供能源;火星上的冰 和水合矿物是水的来源;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氧气;火星土壤可以很容易制成建筑材料砖。 但食物的取得肯定就比较麻烦了: ②____,也没有简单的方法能将它上面的任何原料转化为 食物。③____?一项新的研究给出了答案:实验室培育肉类,管道培育农作物,建立蟋蜱农 场。 【答案】 (1). ①前四种火星上可能容易取得(非常丰富) (2). ②火星上没有天然 食物 (3). ③“火星人”的食物怎么办(火星居民的食物从何处来)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此类试题一 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 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要求所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语句通顺。第①处,语段第一句说火星定居点需要五种主要消耗性资源,在根据后面已经分 别说了后四种资源如何取得,所以第①处填写的内容应是总说“前四种资源火星上可能容易 取得(或非常丰富) ”;第②处,“但”表示转折,是说第五种资源一食物。 结合下一句“也 没有简单的方法用以上的任何原料来制造食物”,第②处是说“火星上没有天然食物”;第 ③处承上句食物问题提出问题,这是一个设问句,答案就在其下一句“一项新的研究给出了 答案:实验室培育肉类,管道培育农作物,建立蟋蟀农场”,由此可以在第③处填写的问题 是“‘火星人’的食物怎么办(火星居民的食物从何处来)”。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万事万物,一动一静,动静适宜,新陈代谢,生生不息。“动”,展现出冲锋的锐气; - 23 - “静”,积蓄着坚守的力量。动,是行动,是创造,是奋斗;静,是宁静,是思考,是方向。 其实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在关键的时刻,我们都需要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方能静水深流。 对于动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从动静的关系出发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 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动静人生 世间万物,亦动亦静。动静结合,生生不息。自然如此,社会亦然。人乃自然之子,万 物灵长,所以,美好的人生,亦当亦动亦静,动静相融。 对人生而言,动,是行动,是进取,是创造。我们应当用“动”创造人生的辉煌。 蛹脱壳而出,化成了翩翩飞舞的蝴蝶;幼苗在土壤中扎根,生长成参天大树;鹱鸟飞越 千山万水,觅得心爱的伴侣……正是一个“动”字,创造了欣欣向荣的美好世界。没有行动, 人生便好似停摆的时钟;没有进取,人生便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没有创造,人便成了坐吃 山空的废物,只能随光阴流逝化为尘土……人若失去“动”的欲望和勇气,只流连于过去的 美景,就永远无法到达彼岸的天堂。 但是,在我们的生命中,除了“动”这种积极向上、波澜壮阔的大境界之外,还有一种 同样至善至美的大境界,那就是“静”。“静”,蕴藏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把最明净、最澄 澈的精神阳光送达我们的灵魂深处。“静”,是心灵发出的深呼吸,是喧嚣风暴退却后的一 片宁静的蓝天,是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 “动”可以助我们更快地到达成功的殿堂,“静”可以帮我们寻找到真实的自己;“动” 有利于社会发展,“静”有利于人心清澈。如同旅行,在快速找到目的地的同时,不妨静下 心来欣赏一路风景,也许惊喜就在其中。 人生一味求“动”并不可取。“动”,就像不停加速的车辆,长久运转必然不堪其重。 一味求“动”,是对生命资源的浪费,会让生命倦怠,让心灵疲惫。“静”,是安抚心灵的 良药,让人身心愉悦,淡定从容。在《丰富的安静》中,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 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 宝藏。”在这个喧嚣和浮躁的世界中,我们更需要坚守心灵的静、精神的静、生命的静,如 采菊东篱下的陶潜,如兀坐听雪溜竟日的徐霞客,如垂钓瓦尔登湖的梭罗…… “动”与“静”,是人生的两端:一端是激情和活力,一端是宁静与安闲。如果没有 “动”,就没有人生的峰峦,没有人生的高潮;如果没有“静”,就不会有人生的淡定与沉 着,不会有生命的从容与睿智。我们“动”要“动”得精彩,“静”要“静”得安适,以“动” - 24 - 去书写人生的豪迈,以“静”去感悟生命的柔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 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 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 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 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这道作文题,主要在“动”和“静”二字上作文章。材料可分三个层次解读:第一 个层次,指出世间万物动静相衬、动静相生的道理,告诉人们,动静适宜,方可新陈代谢, 生生不息:第二个层次,从人们对待动静的态度出发,阐述了喜静或喜动的原因,表现出人 生追求的差异:第三个层次,具体分析动和静的含义与意义,交代了动和静在人类生活中的 表现和价值,指出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动静结合才能打造和谐社会。 题目要求根据“对于动静你有怎样的思考”来构思,写作时,考生可以以某一层次的含义为 主题来写,亦可以整段话的主旨为主题:可以根据自身的偏好,重点阐述静或动的意义和价 值,亦可辩证分析静与动相衬相生的道理。 参考立意: 1.动静相融; 2.动静人生; 3.动与静的哲思。 参考素材: 1.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急急地查看短信,仍是没有,心里焦虑万分。 2.我发现自己最近总是陷于浮躁和焦虑中:考试来临,心急火燎地看书,等放下书却发现自 己竟然丝毫没有看进去。把文章发给编辑,又是心急火燎地等,等来编辑说不能用的结果, 一时急了,不断问编辑,真的不能用么? 3.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快餐式的文化。人们愿意看解读名著的书籍, 却不愿静下心来仔细看原著,用自己平静的心给自己一个真实的境界;人们喜欢看电视,将 自己的理想、激情依附在虚假的剧情上,而不愿在生活中以脚印证明自己。快餐式的生活, 已经将我们心中关于静的部分包围。 4.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像一次没有过程没有乐趣只剩光秃秃的目的地的旅行。却了足印的 旅行,没有真实的触感;缺了风景的旅行,没有真实的乐趣;缺了这一路的好心情,又何以 - 25 - 成为旅行? 5.这个时代以及我们心中的欲望迫使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这过程。 我们本应该在这过程中学会很多东西,用自己一步步的努力去争取成功。那么,可以说,这 结果只不过是一枚勋章,而真正的收获其实是你在其间积累的经验,磨练的能力和体现出来 的品格。 6.一方是高效社会的急功近利,另一方是静思中的淡泊以致远;一个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另 一个是智者的选择;一边代表利益,另一边代表情致。 7.现代社会是要求高效率的,这从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的世界中可以看出。高效率,意味着 我们无法享受这个过程,无暇顾及心灵对于静的渴望。不得不说,过分注重结果导致了我们 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 8.身处浮躁是因为结果尚未到来,而浮躁也往往导致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自以为是南辕北 辙而致使苦心的付出没有收获。 9.动可以助我们更快地到达成功的殿堂,静可以帮我们寻找到真实的自己;动有利于社会发 展,静有利于人心清澈。如同旅行,在快速找到目的地的同时,不妨静下心来欣赏一路风景, 也许惊喜就在其中。 行文结构: 理解材料,确定立意,给文章拟写标题,例文的标题是“动静人生”。文章开头,从材料引 出论题,提出中心论点:美好的人生,亦当亦动亦静,动静相融。论证部分分别从“动”的 积极作用,“静”的必要性,一味求“动”并不可取,动静结合,动静相融,才是正确的人 生态度。文章结尾:“我们‘动’要‘动’得精彩,‘静’要‘静’得安适,以‘动’去书 写人生的豪迈,以‘静’去感悟生命的柔曼!”总结全文,强化论点。 【点睛】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 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 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 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 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 26 -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 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 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 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 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 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 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 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