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5
单元综合测评(三)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陶诗的自然美 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五柳先生传》说:“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这表明了他的创作态度。他写诗只是自娱而非娱人,更不是为了迁就人。他的诗都是示志之作,不为时论所拘,没有得失的考虑。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 陶渊明的诗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正如宋代施德操所说:“渊明随其所见,指点成诗,见花即道花,遇竹即说竹,更无一毫作为。”他似乎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一点道理,产生了一种感情,蕴含在心灵深处,一旦受到外力的诱发,便采取了诗的形式,像泉水一样流溢出来。 陶诗纯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秋菊有佳色”“日暮天无云”,全都明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另有一种使人赏心悦目的韵味。然而,如果仅仅是朴素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豪华,平淡中有瑰奇。“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陶诗完美地统一了朴素与豪华、平淡与瑰奇这些对立的审美范畴,达到了自然化的境地,陶诗独特的艺术成就即在于此。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这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例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和郭主簿二首》)写夏日闲居的恬适心情,“贮”字用得多么有趣,好像凉爽都贮存在林下,随时可以汲取一样。南风也体贴人意,为人撩开衣襟送来凉意。 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琢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例如《杂诗》十二首屡次写时光的流逝,一曰“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二曰“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三曰“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四曰“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五曰“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六曰“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七曰“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句表达,都锤炼得十分精粹。掷人而去的日月,不肯待人的岁月,催人老的四时,都被赋予了生命。那“待”字、“掷”字、“催”字下得何等有力!“去去转欲速”,是说越到老年时间过得越快;“前途渐就窄”,是说越到老年人生的道路越窄,都是体验深、容量大、言简意赅的诗句。“壑舟”二句用《庄子· - 11 - 大宗师》的典故,也极其自然。如果没有高度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怎么能将诗写到这样纯熟自然的地步! 陶诗富有哲理,但不是抽象枯燥的哲学说教。他的诗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些朴素自然的诗句,都像格言一样,言浅意深,发人深思。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是很中肯的评论。 在中国古代的诗人里,陶渊明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思想和为人确有令人不能不钦佩的地方。他的自然、朴素和淳真所带来的艺术魅力,绝非那些“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的时髦作品所能比拟的。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陶渊明的诗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他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道理,产生感情,受外力诱发便写出了诗。 B.陶诗纯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他的诗里并没有什么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 C.陶诗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故清人潘德舆评价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 D.陶诗的自然美,在语言上表现为不露痕迹,自然精粹,这更见其对语言锤炼和雕琢的高深之功。 D [A项,“他无意写诗”绝对化,原文说“他似乎无意写诗”。B项,“他的诗里并没有什么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错,原文为“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C项,“故”强加因果,潘德舆的评价是为了说明“陶诗富有哲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文章首先提出论点,论述了陶诗的美在于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 B.文章从陶诗的朴素美、语言美和哲理美三方面论述和论证了陶诗的自然美,重点阐释了陶诗的哲理美。 C.本文引用论证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生动具体地认识陶诗自然美的艺术。 D.文章最后用时髦作品与陶渊明自然、朴素的艺术魅力作对比,肯定了陶渊明在诗坛的地位。 B [文章重点阐释了陶诗的朴素美和语言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陶诗的自然美既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完全一致,也是英国诗人济慈“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艺术观的生动体现。 - 11 - B.元好问在《论诗》中“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评价是对陶渊明自然精粹的语言特点的很好诠释。 C.陶渊明《杂诗》中的“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等诗句,体现了其作品哲理性的特点。 D.本文从美学、哲学、宗教、文论等方面对陶诗自然美的精微处进行解读,引用诗句、诗论议理,深以披露,晓以众人。 D [“宗教”无中生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刘勰所谓词外之情即言外之意,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诗的语言的本质。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为了要含蓄不露,暗示较大的未说出的东西的空间,诗中的言辞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的语言的这一特征:“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两联:‘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李白的诗,清新得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像鲍照的诗一样。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甜蜜的友谊的回忆来。这个意思不是很清楚吗?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中国古典诗中有以单个的语词为象征的,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也有以全诗为象征的,如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七)》:“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遏,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这就是以丹橘及其经冬不谢的具体形象,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从而使读者理解诗人的内心生活。中国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共同的传统背景,生活于一个古今一体的“共同体”中,所以即使是今人也能理解丹橘的品质,从而使古人张九龄的个体性的东西得到今人的理解和同情。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七)》,可以说全诗都是用象征性语言暗示更深远的意境或情意。又如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全诗写的是实情实景,然而这些富有象征性和暗喻性的语言却指向一个没有说出的物我两忘的境界,让读者能心领神会,恍若身历其境。 - 11 - 中国古典诗中有不少描写景物注重形似的好诗,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却更加崇尚画意与深远的境界相结合的诗,崇尚有神韵的诗,而不是崇尚单纯形似的诗。王维的《终南别业》,就既是诗中有画,而又在画的背后隐蔽着一种悠然、空寂的境界。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上是一首描写田园山水的单纯写景的诗,但仅仅这样来看待这首诗,则显然未能真正领略其诗意。这几句诗在描写“人境”的现实田园景物时,却隐蔽着语言文字所未说出的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应是此意。 (摘编自张世英《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 4.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刘勰所说的“情在词外曰‘隐’”,其实是指诗的语言具有暗示性,字里行间隐含着言外之意,需要读者在阅读时思考、感悟。 B.评判一首古曲诗歌艺术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其直接表达出来的内容,还要看已经说出的言辞对其隐含着的意思是否有所启发。 C.在日常口语表达和进行严密的科学论证时可以长篇大论,反复铺陈;而诗的语言则讲究“言约旨远”,用词越少,其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 D.“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两句可以理解为“李白的诗像庾信的诗一样清新,像鲍照的诗一样俊逸”,正好体现了诗的语言“言约”的特点。 C [“用词越少,其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有误。]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文章从“言”与“意”的关系切题,立足单个词语的象征和崇尚画意与深远的境界相结合这两个维度进行阐述。 B.文章将暗示性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特性,并以此为前提立论,指出用最少的语言来表达最多的内涵。 C.文章大量引用中国古典诗歌进行论证,目的是全部采用唐代这一中国诗歌高峰期作品论述语言暗示的空间。 D.以王维的《终南别业》作为论据,既能论证中国古典诗歌以单个语词为象征,也能论证其崇尚有神韵。 C [“全部采用唐代”错误,陶渊明为东晋诗人。]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语言的诗性有多种表现,即便有些日常普通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读者和听众也能从中感悟到未直接表达出的潜在内容。 B.诗的语言往往在已经直接表达出的内容中,还隐含着很多未说出的内容,这一点是诗的语言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重要区别。 C.并非所有的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都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但象征性和隐喻性语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却很常见,是其显著的艺术特色。 - 11 - D.陶渊明的《饮酒》通过组合意象来表达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因此,“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眼前的景象进行反复铺陈。 D [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理解为“诗人对眼前的景象进行反复铺陈”欠妥。]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20分) 雪猴子 陈 毓 小雪这天无雪,有霾。微信朋友圈里一片雾霾爆表声。 舞阳想起十年前接母亲从陕南老家到西安小住。汽车翻越秦岭,临近城市的时候,会有一条蓝灰分明的天际线,呈圆形笼罩在城市上空,让舞阳的母亲吃惊。她惊叹平原上的那片暗沉为锅盖,她说这城就像在锅盖下盖着。后来舞阳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想起头顶的天空,觉得自己是在锅盖底下。但这几年,再从秦岭山区进入城市的时候,被母亲形容为锅盖的那片灰和蓝没分界了。天气特别恶劣的时候,她向南开车穿越十几个隧道,才能把那片灰色抛在身后。 今天就是这样的天气,雾霾天。高速路封了,航班不能正点起落,私家车限行一半,中小学校停课,但这些并没使眼前这场霾消散。 停课,小学三年级的喜洲简直要欢庆,他冲到眉头紧锁的舞阳跟前说,我想放炮。 但第二天喜洲就不欢乐了,“停课不停学”,比霾重的是桌上的作业,作业比平时多出几倍。他几乎一天都埋头在桌前,写作业,写作业。 第三天当然继续停课,周末嘛!喜洲呆呆的。舞阳心里不安,她顺着喜洲的目光看,看见黑沉沉的天空,对面脏脏的屋檐,灰蒙蒙的窗子一律紧闭,死寂寂的。舞阳有点难过,她小声对喜洲说,作业可以稍后做,先过来和妈妈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 喜洲忽然说,扑鸽没来。三天了,扑鸽都没来。 舞阳喜欢在阳台空调板上放米放菜叶放馒头粒,所以有对扑鸽几乎每天都来。现在不见扑鸽的踪影,是因为霾的缘故吗? 喜洲站在窗前,自言自语,下雪后扑鸽就能回来了。 是的,雪一下就好了。舞阳说。 舞阳想把喜洲从窗边喊过来,她说,喜洲过来,我给你讲个故事。 这一说舞阳惊了一下,她有多久没给喜洲讲过故事了? 喜洲欢喜地走过来,舞阳就讲雪猴子的故事。 说有个镇子,镇子后面的山上有汪温泉,温泉附近的林子里住着一群猴子。冬天寒冷的时候,猴子就去温泉里待着。猴子待在温泉中,个个脸通红,它们红着脸,热腾腾地彼此嬉闹,捉虱子。猴子舍不得离开温泉,于是它们就会越来越热越来越热。热又使猴子们口渴,于是猴王率领众猴上到后山。猴王倒挂树枝,其余猴子一个牵着一个,倒挂半空,逮住一朵一朵浮在半空含着雪气的云朵,一朵一朵吃掉。 - 11 - 这样,那些含雪的云就不能飘到山下的小镇,小镇不下雪,镇上的人就不能看到雪花。 霾是不是因为不下雪才有?喜洲问。 要是能下雪就好了。今天节气是小雪,却没有一片雪,只有漫天霾。舞阳有气无力地回答。 喜洲又回到摊开的作业前,却很难集中注意力。他不安地扭动,回头喊舞阳,说头疼。舞阳走到喜洲跟前,摸摸喜洲的额头,不发烧,看看喜洲的眼睛,黑白分明,再看看窗外,觉得自己也头疼。舞阳走进厨房,榨一杯柚子汁给喜洲喝。 舞阳努力平定自己,她再不能把坏情绪带给喜洲。当初离婚的时候,舞阳得到喜洲的抚养权,就是因为喜洲的爸爸那暴烈的脾气让陪审团以为他会虐待孩子。 舞阳背对窗子跏趺而坐,调息稳定情绪,她想要画一幅画。离婚两年来,画画成为舞阳唯一的自修方法。 她在宣纸上画,笔尖落纸,一滴墨汁沁入纸中,她从那一滴墨生发,一路旖旎,一路葳蕤。不知不觉中,一尊尊菩萨像在舞阳的笔底浮现,最后舞阳在一尊菩萨的裙子边写下小小的一行字:等风来。 此时喜洲已做完数学作业,写完了一篇名为《桥》的作文。眼下他在画一幅画,画画从来都难不住他,今天他更有感觉,他的画就叫《雪猴子》。画面上,一群雪猴子被赶开,眼巴巴地望着温泉,温泉的两面各站着一个人,矮的分明是喜洲,另一个高大男人像是喜洲爸爸。温泉的上方,饱满的、饱含雪气的云一朵跟一朵,接踵向下面的镇子飘。 后来,舞阳和喜洲都看到了对方的画。他们嘻嘻哈哈,很快乐的样子,画画的乐趣使他们暂时忽略了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这天夜里,在舞阳和喜洲的睡梦中,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来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小说第二段铺叙了舞阳的回忆,不仅交代了城市空气污浊、天色越来越暗沉的环境特点,也暗示了主人公焦躁、压抑的内心感受。 B.小说善于巧妙地表现人物,推进情节,如喜洲忽然说“三天了,扑鸽都没来”,不仅体现了喜洲的细心敏感,也引出了下文对雪的盼望和舞阳讲故事的情节。 C.离婚后独自抚养儿子喜洲,自修克制不良情绪,用心体察儿子身心状况,用积极的方式与之沟通,这些说明舞阳是一位坚强、尽职的母亲。 D.漫天的雾霾导致了生活不便、学校停课、人心烦躁,可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小说借普通人家发生的平凡故事,旨在表达这一主题。 D [从小说内容看,影响人心的不仅有自然界的雾霾,还有生活和情感的阴霾,因此小说的主题并不仅仅是“环境保护”。] 8.小说中设置了雪猴子的故事和喜洲画《雪猴子》这两个情节,颇有艺术匠心, - 11 - 请谈谈你的理解。(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内容上看,雪猴子的故事以艺术的方式揭示了雾霾的成因,雪猴子象征贪婪的人类,正是人类无休止地追求物质享受,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才破坏了自然的平衡;喜洲画的《雪猴子》,表达出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消除雾霾的朴素愿望。从结构的角度看,雪猴子的故事为喜洲画《雪猴子》做了铺垫。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看,丰富了小说情节,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答案] ①雪猴子的故事以艺术的方式揭示了雾霾的成因,雪猴子象征贪婪的人类,正是人类无休止地追求物质享受,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才破坏了自然的平衡。喜洲画的《雪猴子》,表达出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消除雾霾的朴素愿望(或答“画中出现喜洲爸爸,说明喜洲渴望得到父爱”)。②雪猴子的故事为喜洲画《雪猴子》做了铺垫。③丰富了小说情节,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9.小说以舞阳母子的梦结尾,这样安排有怎样的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内容看,梦中雪落,象征对降雪的渴望,表明内心获得安宁;从结构的角度看,梦中雪落与小说开头“小雪这天无雪”呼应,使文章结构圆合;从手法的角度看,梦中雪落,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与前文雾霾笼罩下的暗沉、压抑形成对比,给生活增加了一抹亮色。 [答案] ①梦中雪落,象征对降雪的渴望。雪能驱走雾霾,引来扑鸽,让人们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所以母子俩衷心期盼雪的降临。②梦中雪落,表明内心获得安宁。单亲生活的阴霾中,母子俩沟通心灵,作画自修,战胜了焦躁不安,获得了内心平静。③梦中雪落与小说开头“小雪这天无雪”呼应,使文章结构圆合。④梦中雪落(雪景),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与前文雾霾笼罩下的暗沉、压抑形成对比,给生活增加了一抹亮色。 二、语言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古人在写诗作词时讲究锤炼字词,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的字,便成为所谓的“诗眼”“词眼”。古代诗人词家( )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时,曾经换过“到”“过”“入”“满”,都不合意,最后才选定“绿”字。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清风草香, - 11 - ________。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中写了三物四景,“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词少意丰,一语三折,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宋祁在“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以拟人手法妙用一个“闹”字,不仅写出了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把大好春光描绘得________。 借用妙词来表达绝佳的意境,是写作的至高要求。即便是________的才子,也非常重视对词语的锤炼;但倘若一味________,忽略字词和意境的巧妙融合,也会使文章呆板僵化,索然无味。让我们在写作中,弘扬和学习前人这种锤炼语言的方法,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是如何进行锤词炼字的呢? B.进行锤词炼字有什么意义呢? C.不仅阅读时字字推敲,而且在写作时更是字斟句酌。 D.不仅在写作时字斟句酌,而且阅读时更是字字推敲。 C [注意和后面的内容关联照应。后文主要列举了写作时的炼字的事例,强调了在写作方面炼字的重要意义。]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回肠荡气 生机盎然 汗牛充栋 吹毛求疵 B.沁人肺腑 生机盎然 学富五车 咬文嚼字 C.沁人肺腑 活灵活现 汗牛充栋 吹毛求疵 D.回肠荡气 活灵活现 学富五车 咬文嚼字 B [沁人肺腑:吸了清香、新鲜空气或喝了可口的饮料,使人感到非常舒服;也用来形容美好的诗文、乐曲等极为动人。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生机盎然:充满生气和活力,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吹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在写作中,要弘扬和学习前人这种锤炼语言的精神,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B.我们在写作中,要学习和弘扬前人这种锤炼语言的方法,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C.我们在写作中,要弘扬和学习前人这种锤炼语言的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D.我们在写作中,要学习和弘扬前人这种锤炼语言的精神,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 11 - D [原句语病:“弘扬和学习”顺序颠倒,“弘扬……方法”搭配不当,“完善……表达能力”搭配不当。] 13.大学毕业生王明想到一所中学应聘,得知这所学校的校长曾是父亲的学生,于是就写了封求职信寄给校长。下面是求职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欣闻您是家父的学生,故冒昧打扰,请您在日理万机中抽点时间看完我这封求职信以及随信惠寄的个人简历。到敝校求职,是我长久以来的夙愿。我想我能胜任教学工作并将在工作中回报您惊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作答此题,考生要清楚这是一封求职信,语言表达要得体,说他人时要用敬辞,介绍自己时要用谦辞。校长虽然是自己父亲的学生,但他是校长,而现在自己是求职者,应将“学生”改为“高足”。“日理万机”形容工作勤奋之极,原指皇帝每天处理繁忙的政务,现多用以形容工作繁重,此处形容校长属于大词小用,应改为“百忙”。“惠”是敬辞,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此处写自己寄送信件,应将“惠寄”改为“寄送”。“敝校”为谦辞,不合语境,应改为敬辞“贵校”。“夙愿”意为一向怀着的愿望,语境中有“长久以来”,二者语意重复,应将其改为“愿望”,或删去“长久以来”。 [答案] ①“学生”改为“高足”;②“日理万机”改为“百忙”;③“惠寄”改为“寄送”;④“敝校”改为“贵校”;⑤“夙愿”改为“愿望”或删去“长久以来”。(每处1分) 14.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6分) 科学界普遍认为,地球上植物所吸收的氮都来自大气。但一项最新研究指出,自然生态系统中高达26%的氮来源于岩石,其余的则来自大气。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他们分析了在加州北部采集的古岩石样本,发现那里的岩石和周围的树木含有大量的氮。在这一发现基础上,他们用全新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地球的氮平衡,认为岩石风化释放氮是全球生态系统中氮的一种重要来源,自然生态系统中高达26%的氮来源于岩石。新研究成果打破了大气是植物所吸收氮的唯一来源这一传统理论,将重写教科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的新闻报道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表明科学界的普遍看法;第二句介绍最新研究指出, - 11 - 自然生态系统中26%的氮来源于岩石;第三、四句概述美国一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岩石风化释放氮是全球生态系统中氮的一种重要来源”的经过;第五句概括这一新研究成果的价值。综合以上概括可知,压缩语段时应舍去第一句,留下第五句;第二句和第三、四句意思相近,取任意一句即可。 [答案] 关键信息:①美国一大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②自然生态系统中26%的氮来源于岩石;③打破了大气是植物所吸收氮的唯一来源这一传统理论。 三、写作(5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直以来,各大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内容多是劲歌热舞、耍宝搞笑、游戏闯关之类的。但近两年,有这么几档文化综艺类节目亮相荧屏,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和喜爱。比如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以弘扬和传承中国古典诗歌为内容,已经播出了三季,热度依然不减。还有央视的《朗读者》和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前者将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的朗读相结合,后者将古今名人书信的朗读与背景分析相结合,都是为了实现用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此外,北京卫视推出的以寻访国宝级文化与技艺为内容,旨在推动文化和技艺传承的《非凡匠心》,也有着很高的认可度。 请就时下文化综艺类节目广受好评、备受欢迎这一现象,谈谈你的思考和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从内部层次看,材料分为两层,第一层总说这两年有几档文化综艺类节目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和喜爱,第二层举例说明。材料暗含着两重对比:一是观众反映的对比,即观众是否高度认可和喜爱的对比;二是内容上的对比,即劲歌热舞、耍宝搞笑、游戏闯关与《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非凡匠心》的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节目的内容是能否获得观众高度认可和喜爱的根本原因。而在内容上,劲歌热舞、耍宝搞笑、游戏闯关等节目是娱乐化的、浅俗的;而《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或“以弘扬和传承中国古典诗歌为内容”,或“是为了实现用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或“旨在推动文化和技艺传承”。由此可见,抵制浅俗文化腐蚀,传承传统文化,重铸国民灵魂,是命题的出发点,也是立意的基本方向。 立意引导:①当前社会依然需要高尚、高洁和高雅,需要用传统文化重铸国民的灵魂;②要坚定文化自信,守护民族精神之源;③重拾书本,重视阅读,在忙碌中感受宁静,接受真善美对精神的陶冶。 【范文示例】 用传统文化救治人心 新年伊始,文化类综艺节目火爆荧屏,《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档档节目都获得好口碑。这是荧屏文化的一次拨乱反正,是对人心深处那个“纯真年代”的呼唤,它让我们看到了浮躁社会的希望和出路,这就是在用传统文化救治人心, - 11 - 用文化的“真善美”重铸国民的灵魂。 我们生在一个人心沙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助人为乐惹麻烦,拾金不昧成被告等各类负面新闻频频见诸媒体,诚信危机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一位老人实名举报某官员的违法行为,百姓拍手叫好,却遭到正在高中读书的孙子的批评:“60多岁的人,当什么英雄,一点不成熟!”堂堂中学生,正是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时候,竟也如此低俗,时下国人的精神风貌可见一斑。 人心何以如此堕落?时下的文化导向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市场经济大潮铺天盖地而来的背景下,一些文艺工作者一味地迎合市场,俯就低俗,诸如电视节目单纯追求收视率,报刊书籍盲目追求发行量,学术研究企求速成,名著改编沦为“戏说”,这些不良现象必然会导致文化品质急剧下降,文化形势日趋诡异,使文化逐渐丧失养心的功能和效用,而沦落为心灵的毒药和精神的杀手。 人心何以救治呢?解铃还须系铃人,“文化”犯下的过错还应由文化来纠正。文化类综艺节目备受欢迎,说明了人们对低俗文化的厌弃,希望在忙碌烦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中国是一个具有“文以载道”传统的国家,文化类综艺节目正是以文化为载体给观众传达深层次的感动和思考,将以往浅层次的娱乐享受和单纯的视听欣赏上升到审美的层次。这无疑是人心救治工程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 其实,对于人心救治而言,不只是诗词歌赋,整个中国文化都是一剂疗效极高的良药。南怀瑾先生在谈到中国传统文化时,曾经做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儒、道、佛三家,分别开不同的店,儒家开的是粮食店,解决人的精神饥饿问题;道家开的是药店,治疗心灵疾病;而佛家开的是百货商店,商品琳琅满目,有钱没钱都可以进去逛逛。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一个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是不幸的,而一个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却不知发扬的民族是悲哀的,我们要用传统文化的“真善美”来重铸国民的灵魂,救治那些迷失的人心! 【名师点评】 文章先从文化类综艺节目火爆荧屏起笔,提出“用传统文化救治人心,用文化的‘真善美’重铸国民的灵魂”的中心论点。然后,概述当代人的精神风貌,探讨不良的文化导向对人心堕落的影响。最后,阐述利用传统文化救治人心的原因以及必要性。全文站在时代高度,关注社会现实,紧扣“救治人心”展开论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论述充分。 - 1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