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练习解析: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解析: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题组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018全国Ⅱ)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下图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1-2题. ‎ ‎1.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2.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狭窄 B.曲折 C.坡大 D.路面凹凸 ‎1.C 根据材料,澳门半岛地形以低矮的丘陵为主,其道路应该是不平直的,而填海造陆地区地势较平坦,道路比较平直。读图可知,图中东南侧平直的道路较多,且半岛东南侧的海边马路部分路段距海远,填海造陆后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2.C 地势比较平坦的地区选择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比较多。澳门老城区以低矮的丘陵为主,坡较大,人们骑自行车比较费力,因此老城区少见自行车,C选项正确;街道狭窄对骑自行车的限制作用较小,A选项错误;曲折的街道对骑自行车影响较小,B选项错误;澳门经济水平较高,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路面凹凸的可能性较小,D选项错误。‎ ‎(2017全国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3—5题。 ‎3.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4.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5.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解析:3.D “刀耕火种”是一种热带地区的原始农业,是将一个区域的原有植被燃烧,使土地裸露,然后在裸露的土地上种植的一种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种方式。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古埃及人只能在没有植被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4.A 据题中信息可知,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为河流上游地区,泛滥沉积物具有季节性,故降水具有季节性;尼罗河为世界最长河流之一,河流泛滥说明水量大,故年降水量大。‎ ‎5.B 据材料可知,6—10月尼罗河洪水泛滥,此时期不能进行农业生产活动,11月到次年5月为枯水期,淤泥裸露,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不是“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的周边地区;热带草原气候区6—10月为湿季,为农业生产期;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和多雨,可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2017天津文综卷)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下题。‎ 图1 盘山景观图 图2 天津部分“沽”村落旧址示意图 ‎6.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1中受“三盘暮雨”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  )‎ A.a B.b C.c D.d 解析:C奇松的形成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关系较小;怪石的形成与岩石类型及外力的长期作用有关,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关系较小;对于某一瀑布而言,水量大小与瀑布的壮观程度紧密相关,而下盘飞瀑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因此下盘飞瀑景观深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的影响,选项C正确;“中秋挂月”景观的形成与月相的变化及观赏角度有关。‎ ‎(2016北京文综卷)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②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8.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A.地物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解析:7.D 据图可知,①处冰川和图中湖泊属于不同的流域,故①处冰川融化不影响湖泊面积;②处有陡崖,河流的落差大,流速快;③处地形平坦,但水库宜建在有落差的地方,平原上不适合修建水库;④处位于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好。‎ ‎8.C 图中比例尺基于现有信息无法确定;我国的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的高山山顶附近,故图中冰川不一定位于新疆;该河流为外流河,我国的外流河大部分处于季风区,主要为降水补给,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患;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港口数量多。‎ ‎(2016浙江文综卷)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9—10题。‎ ‎9.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10.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解析:9.B 由图可知,上海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小于江苏,说明了其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故选B;山西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小于湖北,说明了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湖北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小于江苏,说明了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广西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大于江苏,说明了其经济发展速度高于江苏,故其经济发展速度不可能低于全国各省市。‎ ‎10.A 从万元产值能耗看,山西为1.76,在五省市中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广西万元产值能耗为0.80,能耗较高,不宜承接高耗能产业。上海万元产值能耗为0.62,江苏为0.60,均较低,均不宜大力发展重型工业。五省市中湖北万元产值能耗较高,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将增大能源消耗。‎ ‎(2016海南地理卷)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A.降水多 B.风力大C.日照强D.气温高 ‎12.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 ‎13.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牧业 解析:11.B 由材料“风沙满地跑”可知,该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风力大,选项B正确。‎ ‎12.D 该岛风力大,为避免大风损毁房屋,房屋一般建得较低矮,排除选项A、C;该岛距台湾岛近,夏季位于台湾岛的雨影区,且地势低平,对水汽的抬升作用不明显,因此该岛的降水量要少于周边地区(通过材料“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亦可知),屋顶的坡度较缓(与周边地区相比,若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结果又不同);为避免风沙进入室内,该岛传统民居的窗户较小(碉堡为军事上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除射击孔外,一般不留窗户,由此亦可说明该岛传统民居的窗户较小)。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 ‎13.A 由材料“光长石头不长草”可知该岛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和牧业,而该岛四面临海,可知当地居民主要从事渔业,选项A正确。‎ ‎(2016北京文综卷)读图,回答14~15题。‎ ‎14.芬兰 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15.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 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 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 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解析:14.D 芬兰南部受西风带影响强烈,终年温和湿润,北部和山区受西风带影响小,气候寒冷;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较大,森林资源丰富,水土流失较轻,木材加工业发达;气候湿润,草场质量好,且欧洲人口和城市众多,市场广阔,故芬兰乳畜业发达。 ‎ ‎15.B 由图可知,芬兰燕麦种植北界在西部向北弯曲,反映了该国西部热量条件较好,由图中河流流向可知西部为平原,且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故热量条件好。‎ ‎(2015江苏地理卷)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6题。‎ ‎16.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解析:B 南海的雨季出现在6月之前;6月至8月阿拉伯海盛行西南季风,洋流方向由西 向东;红海沿岸属于荒漠地带,森林少见;6月至8月地中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和日丽,炎热干燥,所以选B。‎ ‎(2015四川文综卷)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O,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O43-。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NO3-和PO43-的浓度数据。读表回答17~18题。‎ 河流 NO3-(μmol/dm3)‎ PO43-(μmol/dm3)‎ ‎①‎ ‎32.9‎ ‎0.6‎ ‎②‎ ‎78.5‎ ‎1.6‎ ‎③‎ ‎17.5‎ ‎0.2‎ ‎④‎ ‎121.0‎ ‎0.4‎ ‎17.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O3-和PO43-的浓度(  )‎ A.均显著增加 B.均不会增加 C.NO3-减少PO43-增加 D.NO3-增加PO43-减少 解析:17.C 考查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流域均为人口较为密集、人类活动影响深刻的地方,因此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排放出的水污染物质均较多,而亚马孙河流域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极小,因此水污染物质浓度也应最低。故C项正确。‎ ‎18.B 考查黄河下游河流补给的特点。黄河下游由于进入平原地带,从中游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于河床,久而久之形成“地上河”,河床高于两岸的地面,河流水位高于两岸的地下水位。因此,黄河下游没有支流汇入干流,黄河水也只能单向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不会补给河流水,由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物以及由工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污染物均不能进入河流,污染物浓度均不会增加。故B项正确。‎ ‎(2014浙江文综卷)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19~20题。‎ 人均GDP 与全国平 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平(%)‎ 人口对水 资源压力 指数 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19.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20.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解析:19.C 仔细读表可知,人均GDP水平自高到低依次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自高到低依次是河南、黑龙江、浙江、青海,可以看出人均GDP水平越高,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说法错误,A项错。城市化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浙江、河南、青海、黑龙江,因此城市化水平越低,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说法错误,B项错。人均GDP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一致,从高到低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C项正确。城市化水平和人口对水资源压力的排序也不一致,D项错误。‎ ‎20.D 青海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科技水平低,不宜发展高科技产业,A项错。河南人口众多,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高,不宜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B项错。浙江人口稠密,平原面积小,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高,不宜发展用耕地较多的产业,C项错。黑龙江耕地广阔,人均耕地多、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低,适宜发展商品农业,D项正确。‎ ‎ ‎ ‎(2014四川文综卷)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 mm。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地         B.②地 ‎ C.③地 D.④地 ‎22.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 A.草地>荒地>林地 B.耕地>林地>荒地 ‎ C.荒地>草地>耕地 D.林地>耕地>草地 解析:21.C 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大致位于我国新疆伊犁谷地附近地区,由图示等高线信息可知伊犁谷地受两侧山脉夹峙,形成西部宽、东部窄,西低东高,向西敞开的喇叭口状地形,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气流容易深入,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山地降水,图中③地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故年降水量最多。‎ ‎22.C 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山地面积广,且降水少,因此荒地面积广;在山地降水较丰富的地区和河谷地区有大面积的草地分布,在灌溉水源较丰富的伊犁谷地有耕地分布,因此图示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为:荒地>草地>耕地。‎ ‎23.[2018北京文综卷,40(1),10分]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中国原创歌剧《运之河》在意大利罗马、米兰等地演出,引起当地民众广泛关注。‎ 京杭运河简图 为进一步向意大利民众介绍京杭运河,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据上图简述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23.【解析】 京杭运河沿线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和植被等方面分析。‎ ‎【答案】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位于北纬30°—40°之间,季风气候显著,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湖南多北少,水量季节变化大;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0分)‎ ‎24.[2018天津文综卷,13(1)(2),14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  图甲               图乙 ‎  我国的攀枝花市与俄罗斯的新库兹涅茨克市都是本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 ‎(1)两市发展钢铁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是靠近煤、铁矿产和水源,不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请各举一例。(6分)‎ ‎(2)新库兹涅茨克市所在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攀枝花市所在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这种现象体现了    地带性规律。攀枝花市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说明其自然原因。(8分) ‎ ‎24.【解析】 第(1)问,读图并从地形、气候、河流和矿产资源等方面综合分析、对比,找出两市各自适合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条件。新库兹涅茨克市海拔在1 000米以下,地形平坦开阔;攀枝花市地处横断山区,河流落差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流量大,水能丰富,附近还有丰富的钛矿。第(2)问,读图可知,新库兹涅茨克市纬度在50°N以北,攀枝花市纬度约为27°N,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性规律明显。除了亚热带作物外,攀枝花市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这与当地地势起伏大、北面高原和山地对冷空气的阻挡有密切关系。‎ ‎【答案】 (1)攀枝花市:附近河流水能丰富(靠近钛矿)。(3分)‎ 新库兹涅茨克市:地表相对平坦开阔。(3分)‎ ‎(2)纬度(2分) 地表高差大,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山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6分)‎ ‎25.(2016全国卷乙卷(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 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解析:第(1)问,读图可知,堪察加半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且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或南北走向);堪察加半岛属于季风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山脉东西部的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在山区,由于地形高差大,气候的垂直分异较为明显。第(2)问,影响某区域生物种类或生物数量多少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和人为因素(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类型、居民的环保意识、生物保护政策等)两方面。第(3)问,甲地靠近河流,河流中有熊的重要食物——鲑鱼,熊出没的概率大;甲地位于该半岛南部,且海拔较高,森林广布,易于拍摄者隐蔽;甲地位于山脉西侧,地处夏季风的背风一侧,降水较少,晴天较多,便于拍摄。‎ 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机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26.(2016北京文综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 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解析:结合所登山地的位置及白雪、山花等信息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为春季,再分析该季节山地南北景色差异与坡向的关系。‎ 答案:春季。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27.(2015山东文综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图1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 ‎(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 ‎(4)指出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后的开发利用方向。‎ 解析:第(1)题,地形特征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地势特点。根据该地等高线的数值可以看出该地的主要地形,根据东西部的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地势状况。第(2)题,形成雨、雾的条件包括:充足的水汽、使水汽凝结的气温条件等。由图可知,该地位于西风带(39°~42°,大陆的西岸),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地形的抬升作用,加上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形成较多的雨雾。第(3)题,评价类题目要从有利、不利两方面说明。从气候条件看,杭州与阿克塔相比,气温年较差大,这是不利条件;从降水看,杭州夏季降水量大于阿克塔,这是有利条件。第(4)题,从题干材料“活化石”“材质优良”“最有价值”“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等可以得出开发利用的方向,既有经济价值,也有观赏价值、研究价值和环保价值。‎ 答案:(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2)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3)有利条件:夏季降水较多。不利条件: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4)提供工业原料;发展旅游;开展科学研究;改善环境。‎ ‎28.(2014上海文综卷)中南半岛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勤劳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发展。读图,回答问题。‎ 阐述中南半岛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该区域水稻主产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有利影响。‎ 解析:根据中南半岛所处纬度与海陆位置,判读该地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根据图示山脉,可推知地形、土壤特征。在气候暖湿的大河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大量发展水稻种植业,这里也成为人口和城市的集中分布区。‎ 答案: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10度到20度之间,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温较高,有明显旱、雨季之分。该区的高山均由北向南延伸,大河由北向南流动,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格局。沿河分布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由于热量充足、雨热同期的气候,平坦的平原三角洲地形,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水稻种植,使得中南半岛成为世界著名的水稻产区,且水稻主要分布于各大河流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由于沿河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丰富,适合发展农业生产,人口多聚居于此,城市也多沿河分布,且主要分布于河口三角洲地区。‎ ‎29.(2014上海文综卷)地貌影响城市布局,制约其空间拓展方向。读杭州湾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杭州湾(澉浦以东)为喇叭状的三角湾,长期以来,北岸受到冲刺侵蚀,南岸不断淤涨……‎ ‎(1)描述杭州湾北岸、南岸岸线的凹凸性状特征。‎ ‎(2)分析杭州湾北岸容易遭受侵蚀的主要原因。‎ ‎(3)比较杭州湾北岸和南岸的城镇、公路距岸线的远近差异,并阐述杭州湾北、南两岸城镇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南北海岸线的特征。第(2)‎ 题,北岸易受侵蚀的原因从地偏偏向力和主导风向上分析。第(3)题,由图中交通线的分布可知,北岸交通线离海岸较近,南岸较远,并由此分析在建设过程中分别注意的问题。‎ 答案:(1)北岸岸线向陆地凹,南岸岸线向海湾凸。(2)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海浪向北偏折,使北岸易于遭受侵蚀;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北岸成为迎风岸,也易遭受海浪的冲刷。(3)距离远近差异:杭州湾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很近,甚至紧贴岸线;而杭州湾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相对较远。北岸建设需要注意问题:由于杭州湾北岸易于遭受海浪冲刷,岸线向后退缩,城镇与公路建设应该向背离岸线的方向拓展,采取措施,防治海岸崩塌、后退。南岸建设需要注意问题:由于南岸快速淤涨,滩涂面积较大,城镇建设中可以适当利用滩涂荒地;注意保护滩涂湿地生态环境。(任答一点即可)‎ 题组2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2018江苏地理卷,17—18,4分]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下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回答30—31题。‎ ‎30.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31.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 A.人类活动较多 B.位于沿海地区 C.森林覆盖率高 D.地处荒漠边缘 ‎30.D 由材料可知,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但遥感技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不能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也不能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31.D 突尼斯中南部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不在沿海地区,人类活动较少,森林覆盖率低。 ‎ ‎(2016江苏地理卷)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32~33题。‎ ‎32.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33.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解析:32. A 遥感一般指运用传感器对物体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进行探测。居民点、水系和地形等主要分布在地表,因而其信息容易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土壤、岩层和地下水一般位于地下,其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较弱。‎ ‎33. C 农业生产受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是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时必须考虑的因素。除了地形和土壤图层外,与水源密切相关的水系、地下水图层也应组合在图层中。‎ ‎(2016浙江文综卷)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l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下题。‎ ‎34.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解析:D 要获得云杉主要分布区图,首先要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其次要进行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最后要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2015江苏地理卷)图1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2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读图回答35~36题。‎ 图1       图2‎ ‎35.图1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 A.山谷 B.山脊 C.冲积扇 D.盆地 ‎36.图2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 A.减少了1 800平方米 B.增加了1 800平方米 C.增加了2 700平方米 D.减少了2 700平方米 解析:35.A 本题考查对遥感影像图的判读。图中甲点所在地形颜色深,该地形又在冰川冰舌的延伸方向上,应为山谷。‎ ‎36.D 图2中数字2表示冰川。1973年冰川面积为18×900平方米,到2009年冰川面积为15×900平方米,减少了3×900=2 700平方米。 ‎ ‎(2014福建文综卷)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下题。‎ ‎37.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解析:A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编辑与更新、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空间决策支持、数据显示与输出。因此地理信息系统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分析、管理空间信息。跟踪动态定位信息要依靠全球定位系统。整合、集成网络信息,获取实时通讯信息主要依靠移动互联网技术。‎ ‎(2014重庆文综卷)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读图,完成下题。‎ ‎38.若该图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  )‎ A.① B.② ‎ C.③ D.④‎ 解析:D 据图可以看出,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内容为喷水池,其建筑面积最小,对比可知④为喷水池,而①为食堂,②为教学楼,③为学生宿舍。‎ ‎(2014山东文综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下题。‎ ‎39.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解析:D 在城市交通中,应用GPS技术可进行定位和导航,因此应用GPS技术可以确定待救援车辆的位置。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主要应用RS技术,解译积雪遥感影像属于遥感影像的判读,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需要应用GIS技术。‎ ‎40.(2014广东文综卷)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 A.公路 B.菜园 C.鱼塘 D.果园 解析:A 题干中说明了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与地物表面温度的关系:温度高→亮度大。因此晴天正午时刻,选项所列温度最高的地物最亮。公路的热容量最小,升温最快,故选A。‎ ‎(2014江苏地理卷)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41~42题。‎ ‎41.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A.遥感( RS) B.地理信息系统( GIS)‎ C.全球定位系统( 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4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 解析:41.B 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需要对影像图进行分析,需要模拟堰塞湖决口可能会淹没的范围。遥感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地理信息;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导航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定位和导航;只有地理信息系统能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42.D 图中乙处位于堰塞体滑坡的源头处,其海拔应最高;丙在堰塞体上,海拔高于湖面上的甲,丁在堰塞湖下游河道上,海拔最低。‎ ‎43.(2017江苏地理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图甲为“2012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甲 材料二区域粮食供需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图乙为“2005—2013年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图”。  ‎ 图乙 ‎(1)与全国高余粮区相比,简述高缺粮省市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形成原因。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有。 ‎(2)据图乙,简述江苏省人口变化—粮食增产关系的主要区域差异。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粮食的品质。江苏不少农业示范区推广种植有机大米,试分析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条件、人口变化—粮食增产关系的区域差异、解决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从图甲中可以直接看出高缺粮省市主要分布在京津地区及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其缺粮原因可以从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分析,解决措施主要有粮食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等。第(2)问,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苏南和苏北人口变化及粮食增产变化。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而粮食增产快。第(3)问,江苏农业示范区推广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市场、技术、生存环境、政策等方面分析。 答案:(1)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粮食的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2)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 (3)市场需求大;技术水平高;生态环境好;政策支持(任答三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