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练习解析: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解析: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

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 题组1 中国地理概况 ‎[2018北京文综卷,1—3,12分]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图,回答1—3题。‎ ‎ 川藏铁路沿线区域简图 ‎1.与成都相比,拉萨(  )‎ A.日出早,白昼长 B.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C.海拔高,日照强 D.大气逆辐射强 ‎2.图示区域(  )‎ ‎                  ‎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 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 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3.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 ‎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 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 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 C 由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拉萨位于成都西侧,且两地纬度差异较小,因此拉萨的日出较成都晚;成都纬度高于拉萨,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成都昼长长于拉萨,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拉萨昼长长于成都;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故拉萨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成都;由图中高程可知,拉萨的海拔明显高于成都,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晴天多,日照强。综上可知,选项C正确。 ‎ ‎ 2. D 图示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该板块边界属于消亡边界;读图可知,图示地区的河流以自西北向东南流的居多;图示地区以青藏高原为主,自然景观以高寒草甸为主;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 ‎ ‎ 3. B 目前,青藏高原地区对外的客货运输对青藏铁路的依赖程度较高,青藏铁路承担的交通运输压力较大,而川藏铁路开通后,可缓解青藏铁路的运输压力;川藏铁路开通后,可提高青藏高原地区的交通通达度,有利于青藏高原地区过剩物资的外运,也有利于青藏高原地区短缺物资的输入;图示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川藏铁路的开通有利于灾后应急和救援,但不可能消除灾害的影响;川藏铁路的开通有利于加强青藏高原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 ‎(2017全国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 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4—6题。‎ ‎4.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5.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6.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解析:4.D 剪纸中出现了小桥、流水等景观,这些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故选D。‎ ‎5.B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降水丰沛,河流密布,交织成网,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故本题B正确。‎ ‎6.D 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等我国南方地区,故本题选择D。川剧主要流行于四川一带;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一带;豫剧主要流行于黄河、淮河流域。故A、B、C错误。 ‎(2017北京文综卷)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第7—9题。 ‎7.据图可知,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8.该区域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9.芒种至小暑期间,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 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解析:7.B 由图可知,进入5月份,图中30°N以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之前有所增加,B对;清明节之前,32°N以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小于10毫米,A错;秋分前后,35°N以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大于10毫米,有些地方甚至高于50毫米,C错;7、8月份,35°N以北许多地区降水量超过10毫米,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伏旱现象。‎ ‎8.A 根据雨带的移动规律,可以判定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地势二、三级阶梯上,河流多东流入海,为外流区,A对,B错;我国东部降水及雨带移动受夏季风影响明显,C错;由图示信息无法比较该区域南北部的人口密度,D错。‎ ‎9.C 芒种至小暑期间,即从6月初到7月初,该区域气温普遍较高, A错;芒种至小暑期间,塔里木河流域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量较大,故塔里木河出现断流的概率较小,B错;该时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故北京比上海白昼时间长,C对;该时期南极大陆进入严冬,气候严寒,不是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D错。‎ ‎(2017江苏地理卷)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京→冀 ‎ B.闽→川 ‎ C.桂→黔 ‎ D.粤→湘  ‎1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 A.要素综合性 ‎ B.环境复杂性  C.空间邻近性 ‎ D.条件相似性 解析:10.D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读图时注意抓住图中箭头“方向表示红包流向”“粗细表示红包流量”这一关键信息。读图可知,图中最粗的箭头是从广东省指向湖南省,即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方向是“粤→湘”。‎ ‎11.C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红包单向 流量前五位省份中,除了广东与四川不相邻外,其余红包单向流量都发生在相邻省份之间,反映了地理空间的邻近性。此图为单个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图,因而其不能反映地理要素综合性或地理环境复杂性。红包收发体现的是经济现象中的资金流动,广东与广西、广东与湖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这样的资金流动并不能反映地理条件相似性。‎ ‎(2014北京文综卷)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读图,回答第12题。‎ ‎12.甲、乙、丙分别是(  )‎ A.贵阳、西安、长春 B.昆明、海口、哈尔滨 C.兰州、上海、沈阳 D.南宁、武汉、石家庄 解析:B 从图中可看出甲城市一年中气候舒适时间长,因为昆明四季如春,故甲城市可能为昆明;乙城市冬季气候舒适,夏季气候不舒适,故乙城市可能为海口;丙城市秋末、冬季和初春气候不舒适,说明低温持续时间长,可能为哈尔滨。‎ 题组2 中国地理分区 ‎(2017北京文综卷)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14.内蒙古(  )‎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解析:13.A 14.B 13.甲省级行政区的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大于60%,远远超过内蒙古和贵州,可排除川、滇两省级行政区,B、C错;西藏的牧草地面积远多于居民点和工矿用地,D错。14.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河流稀少,水能资源贫乏,A错;受降水由东向西递减的影响,内蒙古植被从东到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东部森林覆盖率大于西部,B正确;应根据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确定城市建设用地比例,而不是因为地势平坦就大幅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加之内蒙古地理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C错;内蒙古 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虽然比黔少,但其土地面积远大于黔,因而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不比黔少,D错。‎ ‎(2017全国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15—17题。 ‎15.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16.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ZK)] ‎17.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解析:15.C 16.D 17.D 15.秦岭—淮河线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界线。淮河流入洪泽湖之后,没有继续向东流入海洋,而是向南流入长江,故在洪泽湖以东地区虽然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但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地理实体作为区域划分界线的标志,所以A项错误、C项正确;据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无自然河道,故B项错误;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16.据材料可知,苏南、苏北的划分是以长江为界的,显然长江是造成苏南、苏北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导因素,故长江对苏南、苏北两个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起到阻隔作用。17.据题中信息可知,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交通促进了苏南、苏北两个经济区的联系,减弱了长江的阻隔作用。‎ ‎18.(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 km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 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一方面与二者相差较大的纬度位置、海拔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青藏高原自身的气温年变化小有关。青藏高原海拔高,纬度低,太阳辐射强,但大气保温作用弱,加之不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气温年较差小,导致其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第(2)题,由图可看出,甲地年均温高于五道梁地区,且更接近0 ℃等温线,因而使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第(3)题,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能够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至地表大气中,从而起到“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作用。‎ 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 ℃,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 ℃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3)冬季。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 ‎19.(2014安徽文综卷)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 ‎(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 ‎(3)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题,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时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经济位置和交通位置等方面入手,应特别注意甘肃省地理位置的过渡性特征。第(2)题,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优势区位条件可结合材料中有关中草药的生长习性,从自然环境的过渡性和多样性(特别注间图中等温线和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种植历史及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劳动力条件、交通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第(3)题,甘肃省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不仅有利于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对弘扬传统医药文化也具有积极意义。‎ 答案:(1)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要道),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蒙(原卷如此。应为“蒙古”——编者注)、维(原卷如此。应为“维吾尔”——编者注)、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产品质量好,中药材用途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地处西北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3)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促进中药材专业化种植,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中药材附加值,带动贸易、物流、科技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弘扬传统医药文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20.(2014福建文综卷)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的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 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 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 简述该省发展海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 解析: 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交通、资源等方面分析。‎ 答案: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滨海平原面积较大;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大陆架宽阔,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