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解析汇编 生物——09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师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解析汇编 生物——09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师版)

专题09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18)若某哺乳动物毛发颜色由基因De(褐色)、Df(灰色)、d(白色)控制,其中De和Df分别对d完全显性。毛发形状由基因H(卷毛)、h(直毛)控制。控制两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的雌雄个体交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De对Df共显性、H对h完全显性,则F1有6种表现型 B.若De对Df共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12种表现型 C.若De对Df不完全显性、H对h完全显性,则F1有9种表现型 D.若De对Df完全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8种表现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2、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共显性: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或叫并显性。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后,F1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的现象,即外显率为100%。‎ ‎【详解】‎ A、若De对Df共显性,H对h完全显性,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则DeDf、Ded、Dfd和dd四种,表现型4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HH、Hh和hh三种,表现型2种,则F1有4×2=8种表现型,A错误;‎ B、若De对Df共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则DeDf、 Ded、Dfd和dd四种,表现型4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HH、Hh和hh三种,表现型3种,则F1有4×3=12种表现型,B正确;‎ C、若De对Df不完全显性,H对h完全显性,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则DeDf、 Ded、Dfd和dd四种,表现型4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HH、Hh和hh三种,表现型2种,则F1有4×2=8种表现型,C错误;‎ D、若De对Df完全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则DeDf、 Ded、Dfd和dd四种,表现型3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HH、Hh和hh三种,表现型3种,则F1有3×3=9种表现型,D错误。‎ 故选B。‎ 故选B。‎ ‎2.(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23)某植物的野生型(AABBcc)有成分R,通过诱变等技术获得3个无成分R的稳定遗传突变体(甲、乙和丙)。突变体之间相互杂交,F1均无成分R。然后选其中一组杂交的F1(AaBbCc)作为亲本,分别与3个突变体进行杂交,结果见下表:‎ 杂交编号 杂交组合 子代表现型(株数)‎ Ⅰ F1×甲 有(199),无(602)‎ Ⅱ F1×乙 有(101),无(699)‎ Ⅲ F1×丙 无(795)‎ 注:“有”表示有成分R,“无”表示无成分R 用杂交Ⅰ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与杂交Ⅱ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杂交,理论上其后代中有成分R植株所占比例为( )‎ A.21/32 B.9/16 C.3/8 D.3/4‎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为有成分R,又知无成分R的纯合子甲、乙、丙之间相互杂交,其中一组杂交的F1基因型为AaBbCc且无成分R,推测同时含有A、B基因才表现为有成分R,C基因的存在可能抑制A、B基因的表达,即基因型为A_B_cc的个体表现为有成分R,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无成分R。根据F1与甲杂交,后代有成分R:无成分R≈1:3,有成分R所占比例为1/4,可以将1/4分解为1/2×1/2,则可推知甲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cc或aaBBcc;F1与乙杂交,后代有成分R:无成分R≈1:7,可以将1/4分解为1/2×1/2×1/2,则可推知乙的基因型为aabbcc;F1与丙杂交,后代均无成分R,可推知丙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 ‎【详解】‎ 杂交Ⅰ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比例为1:1,或(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比例为1:1,)杂交Ⅱ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基因型为AaBbcc,故杂交Ⅰ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与杂交Ⅱ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相互杂交,后代中有成分R所占比例为:1/2×1×3/4×1+1/2×3/4×3/4×1=21/32,A正确。‎ 故选A。‎ ‎3.(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32)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个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D/d表示,且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表现型不同的4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板叶绿叶抗病(乙)、花叶绿叶感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与甲相同;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现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3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叶色的分离比为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则植株X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板叶、紫叶、抗病 ‎ ‎(2)AABBDD AabbDd aabbdd aaBbdd ‎ ‎(3)花叶绿叶感病、花叶紫叶感病 ‎ ‎(4)AaBbdd ‎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甲板叶紫叶抗病与丙花叶绿叶感病杂交,子代表现型与甲相同,可知甲为显性纯合子AABBDD,丙为隐性纯合子aabbdd;乙板叶绿叶抗病与丁花叶紫叶感病杂交,后代出现8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1:1:1:1:1:1,可推测三对等位基因应均为测交。‎ ‎【详解】‎ ‎(1)甲板叶紫叶抗病与丙花叶绿叶感病杂交,子代表现型与甲相同,可知显性性状为板叶、紫叶、抗病,甲为显性纯合子AABBDD。‎ ‎(2)已知显性性状为板叶、紫叶、抗病,再根据甲乙丙丁的表现型和杂交结果可推知,甲、乙、丙、丁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3)若丙aabbdd和丁aaBbdd杂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为:aabbdd(花叶绿叶感病)和aaBbdd(花叶紫叶感病)。‎ ‎(4)已知杂合子自交分离比为3:1,测交比为1:1,故,X与乙杂交,叶形分离比为3:1,则为Aa×Aa杂交,叶色分离比为1:1,则为Bb×bb杂交,能否抗病分离比为1:1,则为Dd×dd杂交,由于乙的基因型为AabbDd,可知X的基因型为AaBbdd。‎ ‎【点睛】‎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相关分离比,并能灵活运用解题。‎ ‎4.(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23)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 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 ‎(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______________,实验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__________ (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 ‎(2)选取实验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1∶1。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_____________ (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若将F2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3)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_____________ (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 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F1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F2‎ 抗螟矮株中ts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种植F2抗螟矮株使其随机受粉,并仅在雌株上收获籽粒,籽粒种植后发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答案】(1)甲 雌雄同株 ‎ ‎(2)是 AAtsts 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1∶1 ‎ ‎(3)不位于 抗螟性状与性别性状间是自由组合的,因此A基因不位于Ts、ts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上 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 1/2 1/6 ‎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基因Ts存在时表现为雌雄同株,当基因突变为ts后表现为雌株,玉米雌雄同株M的基因型为TsTs,则实验中品系M作为父本,品系甲和乙的基因型为tsts,则作为母本。由于基因A只有一个插入到玉米植株中,因此该玉米相当于杂合子,可以看做为AO,没有插入基因A的植株基因型看做为OO,则分析实验如下:‎ 实验一:品系M(OOTsTs)×甲(AOtsts)→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1:O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1;让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自交,若基因A插入到ts所在的一条染色体上,则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产生的配子为Ats、OTs,那么后代为1AAtsts抗螟雌株:2AOTsts抗螟雌雄同株:1O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该假设与题意相符合,因此说明实验一中基因A与基因ts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 实验二:品系M(OOTsTs)×乙(AOtsts)→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矮株1:O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正常株高1,选取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矮株自交,后代中出现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非抗螟雌株=3:1:3:1,其中雌雄同株:雌株=3:1,抗螟:非抗螟=1:1,说明抗螟性状与性别之间发生了自由组合现象,说明基因A与基因ts没有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基因A与基因ts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其中雌雄同株:雌株=3:1,但是抗螟:非抗螟=1:1不符合理论结果3:1,说明有致死情况出现。‎ ‎【详解】‎ ‎(1)根据题意和实验结果可知,实验一中玉米雌雄同株M的基因型为TsTs,为雌雄同株,而甲品系的基因型为tsts,为雌株,只能做母本,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二中F1的OOTsts非抗螟植株基因型为OOTsts,因此为雌雄同株。‎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一的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自交,后代F2‎ 为1AAtsts抗螟雌株:2AOTsts抗螟雌雄同株:1O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结果,说明实验一中基因A与基因ts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后代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为AAtsts,将F2中AAtsts抗螟雌株与AOTsts抗螟雌雄同株进行杂交,AAtsts抗螟雌株只产生一种配子Ats,AOTsts抗螟雌雄同株作为父本产生两种配子,即Ats、OTs,则后代为AAtsts抗螟雌株:AOTsts抗螟雌雄同株=1:1。‎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二中选取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矮株自交,后代中出现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非抗螟雌株=3:1:3:1,其中雌雄同株:雌株=1:1,抗螟:非抗螟=1:1,说明抗螟性状与性别之间发生了自由组合现象,故乙中基因A不位于基因ts的2号染色体上,且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小于理论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影响了F1的繁殖,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实验二的F1中,后代AOTsts抗螟雌雄同株矮株:O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正常株高=1:1,则说明含A基因的卵细胞发育正常,而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小于理论值,故推测最可能是F1产生的含基因A的雄配子不育导致后代中雄配子只产生了OTs 和Ots两种,才导致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小于理论值的现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二的F2中雌雄同株:雌株=3:1,故F2中抗螟矮植株中ts的基因频率不变,仍然为1/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2中抗螟矮株的基因型雌雄同株为1/3AOTsTs、2/3AOTsts,雌株基因型为AOtsts,由于F1含基因A的雄配子不育,则1/3AOTsTs、2/3AOTsts产生的雄配子为2/3OTs、1/3Ots,AOtsts产生的雌配子为1/2Ats、1/2Ots,故雌株上收获的籽粒发育成的后代中抗螟矮植株雌株AOtsts所占比例为1/2×1/3=1/6。‎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常见的分离比,能够根据题意和实验结果分析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充分利用题干中的条件和比例推导导致后代比例异常的原因,这是该题考查的难点,能够利用配子法计算相关个体的比例,这是突破该题的重点。‎ ‎5.(2020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检)已知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G(g)和F(f)控制,花色有紫花(G_ff)、红花(G_Ff)、白花(G_FF、_gg_ _)三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小组成员中有人认为G、g和F、f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G、g和F、f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让红花植株(GgFf)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花色及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的花色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3∶6∶7,则G、g和F、f基因______________;‎ ‎②若子代的花色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1∶2∶1,则G、g和F、f基因______________;‎ ‎③若子代的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则G、g和F、f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G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g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2)若实验证实G、g和F、f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小组成员发现在红花植株(GgFf)自交后代的紫花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紫花,这部分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这样的个体在紫花植株中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答案】(1)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 ‎②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G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g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③红花:白花=1:1 ‎ ‎(2)GGff 1/3 ‎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所在位置不同,亲本产生的后代不同。‎ ‎【详解】‎ ‎(1)红花植株(GgFf)自交,可根据题目所给结论,逆推实验结果。若G、g和F、f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出现9种基因型,3种表现型,其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3∶6:7;若G、g和F、f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G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g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1/4GGff、1/2GgFf、1/4ggFF,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1∶2∶1;若G、g和F、f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G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g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1/4GGFF、1/2GgFf、1/4ggff,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1∶1。‎ ‎(2)红花植株(GgFf)自交后代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GGff∶Ggff=1∶2,其中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仍为紫花的植株基因型是GGff,其在紫花植株中所占比例为1/3。‎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位置的判断,学生需准确理解!‎ ‎6.(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全国高三第二次联考)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裂翅与直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D、d表示)。现有两只果蝇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数量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推断,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果蝇眼色中的__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 ‎(2)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子代红眼裂翅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 ‎(3)现有三个纯合果蝇品系:①红眼裂翅、②白眼裂翅、③红眼直翅。请从上述品系选取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一只红眼裂翅雌果蝇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答案】(1)常 红眼 ‎ ‎(2)DdXBXb、DdXBY 2/9 ‎ ‎(3)实验思路:选取品系③的雄果蝇与该果蝇杂交,观察、统计子代果蝇的表现型 结果和结论:若子代果蝇翅型只有裂翅,眼色只有红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BXB;若子代果蝇翅型只有裂翅,眼色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BXb;若子代果蝇翅型既有裂翅也有直翅,眼色只有红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BXB;若子代果蝇翅型既有裂翅也有直翅,眼色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BXb ‎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红眼,直翅:裂翅=1:3,雄果蝇中白眼:红眼=1:1,直翅:裂翅=1:3,可推知控制果蝇眼色的B/b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翅型的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详解】‎ ‎(1)由题中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无论子代雌、雄果蝇中均表现为裂翅:直翅=3:1,由此推断,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雌果蝇只有红眼,可推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 ‎(2)结合(1)中的推断可知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DdXBXb和DdXBY。子代红眼裂翅果蝇中,看翅型,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看眼色,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3,因此子代红眼裂翅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9;‎ ‎(3)三个纯合果蝇品系①红眼裂翅、②白眼裂翅、③红眼直翅,只有品系③可用来与判定红眼裂翅雌果蝇的基因型。选取品系③的雄果蝇与该果蝇杂交,观察、统计子代果蝇的表现型。结果和结论:若子代果蝇翅型只有裂翅,眼色只有红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BXB;若子代果蝇翅型只有裂翅,眼色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BXb;若子代果蝇翅型既有裂翅也有直翅,眼色只有红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BXB;若子代果蝇翅型既有裂翅也有直翅,眼色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BXb。‎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将图形数据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分离定律比例来判断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然后考查遗传相关的计算,同时也考查学生设计实验判断基因型的能力。‎ ‎7.(2020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模拟)斑翅果蝇翅的黄色和白色、有斑点和无斑点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用纯合的黄色有斑点果蝇与白色无斑点果蝇进行杂交,F1全是黄色有斑点果蝇。让F1雌、雄果蝇交配得F2,F2表现型的比例为7∶3∶1∶1。请分析回答:‎ ‎(1)斑翅果蝇翅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F2表现型的比例为7∶3∶1∶1”这一结果,研究小组尝试作出解释: ‎ ‎①研究小组认为:控制斑翅果蝇翅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且存在雄配子不育的现象。据此推断,不育雄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F2的基因型共有____种,F2中纯合子的比率为______________。‎ ‎②为验证上述解释的正确性,可重复上述实验,获得F1代后,选择F1中_________(填“雌”或“雄”)果蝇进行测交。若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则研究小组的解释是正确的。‎ ‎【答案】(1)黄色、有斑点 ‎ ‎(2)①Ab或aB 8 1/4 ‎ ‎②雄 1∶1∶1 ‎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由用纯合的黄色有斑点果蝇与白色无斑点果蝇进行杂交,F1全是黄色有斑点果蝇可知,黄色对白色为显性,有斑点对无斑点为显性;由F2表现型的比例为7:3:1:1可知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题目中并未显示性状表现与性别的关系,可认为无关联,即相关基因为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F1基因型为AaBb,让F1雌、雄果蝇交配得F2,F2的基因型如下:‎ AB aB Ab a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由F2表现型应该为9∶3∶3∶1,而现在的比例为7∶3∶1∶1,对照发现是黄色有斑点类型和某种单显类型各减少了两份导致的,结合上述分析,可能是第二列或第三列的基因型致死导致,因为第二列和第三列中包含了两份双显类型和两份某种单显类型,这样得到的正好是F2表现型的比例,因此可确定出现上述比例的原因是基因型为aB或Ab配子致死。‎ ‎【详解】‎ ‎(1)F1表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因此可知,斑翅果蝇翅的显性性状为黄色、有斑点。‎ ‎(2)①由分析可知,不育雄配子的基因型为Ab或aB,结合分析可知,若去掉第二列,即aB配子致死,则缺少的基因型就是aaBB,即F2的基因型共有8种,F2中纯合子的比率为3/12=1/4。‎ ‎②为验证上述解释的正确性,可采用测交进行验证,因为测交可以检测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因此选择F1中雄果蝇进行测交,即F1中雄果蝇与白色无斑点雌果蝇进行杂交。若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1,则说明是基因型为Ab或aB的雄配子致死引起的。‎ ‎【点睛】‎ 熟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会用基本的方法—棋盘法加上科学思维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8.(2020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5月联考)‎ 番茄的花粉在花瓣开放前就已成熟,花开前两天就有授粉能力,这种开花习性决定了番茄属自花授粉的作物。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另一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利用番茄植株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 甲组:紫茎缺刻叶与绿茎缺刻叶杂交,子一代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 乙组:紫茎缺刻叶与绿茎缺刻叶杂交,子一代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甲、乙两组的亲本中表现型为___________的番茄植株的基因型相同。‎ ‎(2)根据第___________组的杂交结果,可说明其满足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请设计最简便的方案予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只从番茄茎颜色的角度考虑,乙组的子一代在自然条件下再获得子二代,上下代进行比较,绿茎的比例将___________。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行分析,上下代是否___________(填“是”或“否”)发生了进化。‎ ‎【答案】(1)绿茎缺刻 ‎ ‎(2)乙 选择乙组亲本的紫茎缺刻叶植株进行自交,若后代(子一代)出现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9:3:3:1,说明满足 ‎ ‎(3)上升(增加、提高) 否 ‎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番茄的紫茎和绿茎、缺刻叶和马铃薯叶分别由两对基因控制,且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设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代替,实验一中紫茎和绿茎植株杂交,子代均是紫茎,故显性性状为紫茎;缺刻叶和缺刻叶植株杂交,子代缺刻叶:马铃薯叶=3:1,则显性性状为缺刻叶。‎ ‎3.分析实验二:紫茎缺刻叶(A_B_)×绿茎缺刻叶(aaB-)→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1:1)×(3:1),可判断紫茎缺刻叶的基因型为AaBb,绿茎缺刻叶的基因型为aaBb。‎ ‎【详解】‎ 设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代替,则:‎ ‎(1)甲组紫茎缺刻叶与绿茎缺刻叶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乙组紫茎缺刻叶与绿茎缺刻叶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所以两组的亲本中表现型为绿茎缺刻叶的番茄植株的基因型相同。‎ ‎(2)甲组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不论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后代都为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而乙组的两对基因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后代不会出现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故根据第乙组的杂交结果,可说明其满足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乙组亲本的紫茎缺刻叶植株进行自交,若后代(子一代)出现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9:3:3:1,说明满足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3)乙组的后代紫茎(Aa)和绿茎(aa)各占一半,其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1/4和3/4。在自然条件下自交获得下一代,1/2Aa后代有1/8AA、1/4Aa、1/8aa,1/2aa后代仍为1/2的aa,汇总得到下一代为1/8AA、2/8Aa、5/8aa,aa绿茎的比例上升(增加、提高);计算得到A=1/4,a=3/4,其上下代之间A和a的基因频率不变,故上、下代之间没有进化。‎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广西玉林市2020学年高三质量检测)果蝇(2N=8)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下图表示某种果蝇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1355只F2代的个体,体色由基因A/a控制、眼色由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均属于细胞核基因。‎ ‎(1)果蝇眼色遗传中___________为显性现状。‎ ‎(2)有性生殖过程中,两对等位基因间发生自由组合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数据能不能证明眼色和体色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4)果蝇易饲养、繁殖快,生物学家常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果蝇的基因组计划应研究果蝇的__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答案】(1)红眼 ‎ ‎(2)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 ‎(3)不能,图中数据是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的结果,不能表明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 ‎ ‎(4)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5 ‎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 ‎(1)题干中提出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1355只F2代的个体,从图表中红眼:白眼=3:1,故果蝇眼色遗传中红眼为显性现状。‎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故前提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图中的数据是分开分析,故不能说明这两对等位不在两对等位基因上,所以不能证明眼色和体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4)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果蝇的基因组计划应研究果蝇的3条常染色体+X+Y=5条染色体上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点睛】‎ 本题旨在考查孟德尔的两个遗传定律,要求考生对遗传定律的实质理解要清晰。‎ ‎10.(贵州省贵阳市2020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水稻花粉粒中淀粉的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非糯性的花粉粒遇碘呈蓝黑色,糯性的花粉粒遇碘呈橙红色。花粉粒长形(T)对花粉粒圆形(t)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的糯性水稻杂交得F1,F1再自交获F2,取F2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橙红色比例为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以纯种的非糯性长形水稻和纯种的糯性圆形水稻杂交后代F1的花粉粒为研究对象,探究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 ‎【答案】(1)1︰1 F2 形成配 子时,控制非糯性淀粉基因与糯性淀粉基因彼此分离,且为 1︰1 ‎ ‎(2)实验思路:取 F 1 花粉粒滴加碘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 预测结果:①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2 种花粉粒,且蓝黑色长形花粉粒︰橙红色圆形花粉粒比例为 1︰1,则说明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②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4 种花粉粒,且蓝黑色长形花粉粒︰橙红色长形花粉粒︰蓝黑色圆形花粉粒︰橙红色圆形花粉粒=1︰1︰1︰1 ,则说明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分离,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方法,利用配子的比例证明基因分离定律最直接;用自交或测交子代也可以证明基因分离定律,但不是最直接的证据。‎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花粉粒鉴定法、自交法、测交法和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详解】(1)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的糯性水稻杂交得F1,F1再自交获F2,根据基因分离定律,F2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取F2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正常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橙红色比例为1︰1。‎ ‎(2)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纯种的非糯性长形水稻和纯种的糯性圆形水稻杂交获得F 1,基因型为BbTt,若两对等位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配子为BT︰bt=1︰1,取F1花粉粒滴加碘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到2种花粉粒,蓝黑色长形花粉粒∶橙红色圆形花粉粒比例为1︰1,则说明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若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配子为BT︰Bt︰bT︰bt=1︰1︰1︰1,取F1花粉粒滴加碘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到4种花粉粒,蓝黑色长形花粉粒︰橙红色长形花粉粒︰蓝黑色圆形花粉粒︰橙红色圆形花粉粒=1︰1︰1︰1。‎ ‎【点睛】‎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把握验证分离定律和组织的方法以及过程,能够根据题意结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验证方法设计实验,运用所学的知识点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