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宝鸡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2020届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理综生物试题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细胞器都含有磷脂 B. 核膜上的核孔允许蛋白质和RNA自由出入 C. 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D. 线粒体外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载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2、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含磷脂,A错误; B、核膜上的核孔也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允许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B错误; C、细胞膜上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时tRNA,C错误; D、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且氧气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因此线粒体外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载体,D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 B. 酶的高效性体现在同无机催化剂比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C.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 D. 人的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酶,但可以合成ATP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详解】A、酶在细胞内合成是耗能过程,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ATP的合成与ATP的水解反应都是酶促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A正确; B、酶的高效性体现在同无机催化剂比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B正确; C、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C错误; D、人成熟的红细胞无核糖体,不能合成酶,但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细胞内生理过程需要的酶,在核糖体消失前(红细胞未成熟前)形成,D正确。 故选C。 3.下图表示在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当在电表左侧给予适当刺激时,电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该过程正确的顺序为(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②→③→④ D. ④→③→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是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相同,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详解】 神经未兴奋时,膜内外电位是外正内负即④;当神经左侧的相应位置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左电极先兴奋,此时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为自右向左,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所以向左偏转,符合图②;当兴奋传至两电极之间时,两电极处恢复静息电位,电流表指针指向0电位;当兴奋传至右电极时,膜外局部电流的分析为自左向右,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符合图③;兴奋通过右电极后,电流表指针指向0电位,符合图④。 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1964年我国科学家实现亚洲首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移植手术。医生从患者的妹妹的骨髓中获取造血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成功救治了该患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上述资料表明造血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B. 造血干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生多种血细胞 C. 该造血干细胞在患者体内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D. 患者体内红细胞、白细胞的正常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干细胞的概念: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少量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2、干细胞的分类: 1)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 2)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 3)专能干细胞:只能向一种或两种密切相关的细胞类型分化。如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各类神经细胞,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等各类血细胞。 【详解】A、上述资料中造血干细胞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生物体,因此不能表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A错误; B、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多种血细胞,B错误; C、该造血干细胞在患者体内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免疫排斥反应,C错误; D、红细胞、白细胞的正常死亡是受到基因的控制,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D。 5.下列有关实验或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过程,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B.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 C. 探究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可将染色体染色 D. 制备纯净细胞膜时,可选择去掉细胞壁的成熟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成两个子细胞.实验步骤是:固定(卡诺氏液)→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漂洗→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制片→观察。 【详解】A、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过程,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错误;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根据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则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B正确; C、探究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卡诺氏液用于材料的固定,C错误; D、去掉细胞壁的成熟叶肉细胞仍具有液泡、叶绿体等具膜细胞器,不能用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D错误。 故选B。 6.关于DNA分子复制机制,科学家用荧光染料给Rep(DNA解旋酶中作为引擎的那部分结构,驱动复制又的移动)加上了绿色荧光蛋白从而获知被标记的分子相对于DNA分子的运动轨迹,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Rep可以破坏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B. DNA结合蛋白可能具有防止DNA单链重新形成双链的作用 C. 根据材料推断Rep推动复制又移动是通过水解ATP提供能量 D. 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详解】A、根据rep蛋白的功能可推断出,rep蛋白应为解旋酶,该酶能破坏氢键,A错误; B、DNA结合蛋白缠绕在DNA单链上,可防止单链之间重新螺旋化,B正确; C、根据材料推断Rep推动复制又移动是通过水解ATP提供能量,C正确; D、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据农业部消息从今年8月至今我国山西、湖南、云南等三省各爆发一起非洲猪瘟疫情,形势颇为严峻。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感染后,体温升高至41 度,持续若干天,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为尽快控制疫情,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ASFV感染健康猪后,ASFV表面的特殊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该过程中T淋巴细胞可产生_______,受到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细胞可在该物质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ASFV感染健康猪后,血液中_______和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发热。 (2)经研究发现ASFV致病机理有些特性类似痘病毒,为检测注射过痘病毒疫苗的猪是否对ASFV具有免疫能力,选取60日龄的雌雄猪仔若干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60日的猪仔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其中甲、丙两组为雌性组乙、丁两组为雄性组。 第二步:给甲、丙两组每头注射3ml痘病毒疫苗制剂,乙、丁两组每头注射等量的清水。 第三步:相同饲养条件下9日后分别取甲、乙、丙、丁实验动物的血清进行梯度稀释,然后进行体外抗原-抗体杂交实验。观察并记录抗原-抗体杂交反应的强度。 实验处理和现象如图所示: ①四组实验中,实验组是_______组,乙组可以排除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步骤中有2处操作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淋巴因子 (2). 甲状腺激素 (3). 甲 (4). 无关抗体(血清中其它抗体) (5). 注射过痘病毒疫苗的猪对ASFV具有免疫能力 (6). 第一步:甲、乙、丙、丁四组中每一组猪的数量相等生理状态相同,且雌雄比例相等 (7). 第二步:乙、丁两组每头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解析】 【分析】 1、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一部分造血干细胞的子细胞在骨髓内直接发育成B淋巴细胞,另一部分子细胞随血液流入胸腺并在胸腺内发育成T淋巴细胞。因此,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是骨髓。 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详解】(1)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加强B细胞的功能;受到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细胞可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ASFV感染健康猪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发热。 (2)①乙组是用健康猪的血清与ASFV病毒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目的是排除无关抗体(血清中其它抗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丙组是用曾注射痘病毒疫苗猪血清与痘病毒做的抗原-抗体杂交实验,因曾注射痘病毒疫苗猪血清中存在于痘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所以丙组可以作为抗原-抗体阳性反应结果的参照。故四组实验中,实验组是甲组,乙组可以排除无关抗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图示可知,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实验组甲抗原-抗体阳性反应明显高于乙组,与丙组接近,由此可得出:注射过痘病毒疫苗的猪对ASFV具有免疫能力。 ②第一步:将60日的猪仔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其中甲、乙、丙、丁四组中每一组猪的数量相等,且雌雄比例相等生理状态相同,这样做是为了使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 第二步:给甲、丙两组每头注射3ml痘病毒疫苗制剂,乙、丁两组每头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点睛】 本题以“非洲猪瘟与痘病毒的关系”为载体,主要考查了体液免疫相关知识,探究注射过痘病毒疫苗的猪是否对ASFV具有免疫能力,实验的处理是解题关键。 8.图甲是番茄叶肉细胞中进行的某些代谢过程简图,图乙是在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30℃、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番茄叶片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X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能产生ATP的过程有________(填序号);在过程②中[H]的作用是________。 (2)若对此番茄进行遮光处理,短时间内X物质会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3)在图乙中B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C点时,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为________mg·dm-2叶·h-1(用CO2吸收量表示)。 (4)此实验中番茄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果将实验中的温度30℃改为25℃,图乙中的A点将________(填“上移”或“下移”),B点将________(填“左移”或“右移”)。 (5)为提高大田农作物的产量,应合理密植,该措施主要考虑了________等外界因素对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答案】 (1). C3 (2). ①③④ (3). 三碳化合物还原 (4). 增加 (5).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6). 20 (7). 上移 (8). 左移 (9). 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表示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①表示水的光解,②表示碳三的还原,③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④表示细胞呼吸第二阶段,⑤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Y是丙酮酸;X是三碳化合物。图乙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A表示呼吸速率,B表示光补偿点,C表示光饱和点,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通过分析可知,图甲中X代表的物质是三碳化合物,能产生ATP的过程有①表示光反应,③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④表示细胞呼吸第二阶段;过程②暗反应碳三的还原,故[H]的作用是将三碳化合物还原。 (2)若对番茄植株进行遮光处理,短时间内,光反应减弱,暗反应照常进行,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ATP的含量会减少,C3化合物含量会增加。 (3)图乙B点时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此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类囊体薄膜。C点为光饱和点,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为15+5=20mg·dm-2叶·h-1。 (4)将环境温度调节到25℃,温度降低,A表示呼吸作用强度,A将降低,位置上移,光合作用强度增加,光补偿点将减小,B点左移。 (5)为提高大田农作物的产量,应合理密植,该措施主要考虑了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外界因素对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物质和能力变化间的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和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及利用题图信息解题的能力,和运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 9.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后,某兴趣小组选择玉米子粒黄色与白色(由基因A、a控制)这对相对性状进行遗传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相对性状中________色为显性性状,由过程①②能否判断玉米子粒颜色的显隐性关系?________。 (2)F1中黄色与白色比例为1:1,其主要原因是亲本中黄色子粒玉米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________。 (3)F2中黄色子粒玉米的基因型为_______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____。 (4)若选取F2中黄色子粒玉米随机交配,则所产生的子代中,白色子粒占________。 (5)若选取F2中黄色子粒玉米自交,则所产生的子代中,白色子粒占________。 【答案】 (1). 黄色 (2). 不能 (3). A:a=1:1 (4). Aa、AA (5). 1/3 (6). 1/9 (7). 1/16 【解析】 【分析】 通过图示分析:F1黄色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黄色是显性,白色隐性。亲本的基因型是:黄色Aa;白色aa。 【详解】(1)通过分析可知,该相对性状中黄色为显性性状,后代中同时产生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因此由过程①②不能判断玉米子粒颜色的显隐性关系。 (2)由分析可知,亲本黄色玉米的基因型是Aa,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A:a=1:1,因此F1中黄色与白色比例为1:1。 (3、4)黄色玉米的基因型是AA和Aa,比例是1:2,因此能稳定遗传的比例是1/3;若黄色玉米植株之间随机交配,所获得的子代中白色玉米占2/3×2/3×1/4=1/9。 (5)F2中黄色子粒玉米AA占1/8,Aa占1/4自交,则所产生的子代中,白色子粒占 白色子粒占1/4×1/4=1/16。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及能从图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10.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宝鸡地势错综、依山傍水形成了独有的湿地春城,大小湿地生态系统比比皆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作用,宝鸡很多地方建立了诸如千阳湖、渭河湿地等生态公园供人们休闲,这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湿地改为公园说明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 (2)在渭河湿地生态系统的一个生长季节,生产者未被利用的能量为a,生产者通过呼吸散失的能量为b,则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a+b;鸭等鸟类的粪便可作为肥料被土壤中的分解者分解后为湿地中的植物提供________。 (3)改造后的湿地中,有一条食物链:甲(E1)→乙(E2)→丙(E3)(注:括号里的字母为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则乙到丙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填“E1或“E2”)中的能量。丙每增加2千克,至少需要甲________千克。 (4)大气中的碳通过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部碳以________的形式沿食物链传递。 【答案】 (1). 间接和直接 (2). 速度和方向 (3). 大于 (4). 无机盐和CO2 (5). E3/ E2×100% (6). E1 (7). 50 (8). 光合 (9). 化能合成 (10). 含碳有机物 【解析】 【分析】 1、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1)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流向下一个营养级;(3)被分解者分解利用;(4)未被利用。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3、群落演替的类型: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 经历时间漫长 经历时间较短 影响 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森林砍伐地、弃耕地上的演替 【详解】(1)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湿地生态公园可供人们休闲,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湿地改为公园说明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因此,在湿地生态系统的一个生长季节中,生产者未被利用的能量为a,生产者通过细胞呼吸散失的能量为b,则这些生产者在整个生长季节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大于a+b;分解者能将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为植物提供无机盐和CO2。 (3)根据食物链:甲(E1)→乙(E2)→丙(E3)可以计算,乙到丙的传递效率是E3/ E2×100%。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甲E1中的能量。丙每增加2千克,至少需要甲2÷20%÷20%=50千克。 (4)碳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传递。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功能、群落演替,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价值及保持措施;识记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为解决塑料袋(化学成分为聚乙烯)造成的白色污染,某研究小组试图从土壤中寻找一种能加速塑料袋自然降解过程的目的菌,以下为该研究小组从土壤中寻找并筛选目的菌的流程,请回答问题: (1)对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在接种前需要检测使用的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方法是________。 (2)图中①表示对土壤悬浮液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_,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Ⅰ号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在实验中,研究者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并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________。 (3)Ⅰ号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按功能分),其作用是使目的菌能“脱颖而出”,如图采用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 (4)假设该同学发现Ⅰ号培养基上菌落数目过多连成一片,说出一种可能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 原因________________;措施: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高压蒸汽灭菌法 (2).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倒置培养一段时间(或1~2 d),观察是否有菌落生成 (3). 梯度稀释 (4). 因培养时间不足导致遗漏细菌数目 (5). 选择 (6). 稀释涂布平板法 (7). 菌液浓度过高(或稀释倍数不够) (8). 可以通过增大稀释倍数解决 【解析】 【分析】 1、无菌操作技术有消毒和灭菌,消毒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和化学药剂消毒法,灭菌有灼烧灭菌法适用于接种工具、干热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和金属工具、高压蒸汽灭菌法适用于培养基及容器的灭菌。 2、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分离法:由接种环以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稀释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 【详解】(1)培养基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在接种前需要检测使用的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以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菌落生成,若有菌落生成,则已经被污染,否则没有被污染。 (2)图中①表示对土壤悬浮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Ⅰ号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在实验中,研究者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并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导致遗漏细菌数目。 (3)要筛选能降解聚乙烯塑料的微生物,应选择以聚乙烯塑料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图Ⅰ号培养基上采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 (4)如果培养基上细菌数目过多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菌液浓度过高或操作过程不是无菌操作,还可能是接种时没有把细菌分散开,采取的措施有:可以通过增大稀释倍数解决(或培养过程中被杂菌污染;严格无菌操作程序。或利用接种针划线时,划下一个区域前没有对接种针灭菌处理;每划一个新的区域都要对接种针进行灭菌处理)。 点睛】微生物这部分内容是高考试题的一个热点,一般体现在对生物工程中的应用,考察的知识点有微生物的无菌操作、微生物的分离以及产品的提取,注意总结。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某种小麦具有极强的耐盐性,其耐盐性与小麦液泡膜Na+/K+逆向转运蛋白基因(耐盐基因)有关。科学家将该基因转移到水稻细胞中,获得了转基因耐盐水稻新品种。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________基因;而cDNA文库含有生物________的基因。 (2)若要从该种小麦中获得Na+/K+ 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可首先建立该种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________出所需基因。 (3)将Na+/K+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导入水稻细胞中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 (4)为保证Na+/K+逆向转运蛋白基因(耐盐基因)在水稻细胞中能够表达,运载体上应含有特定的________(填“复制原点”或“启动子”或“标记基因”) (5)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水稻细胞,经过________过程,培养出愈伤组织,再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水稻幼苗。将转基因幼苗转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进行耐盐试验,用非转基因幼苗做对照,培养一个月后观察现象,若________则说明转基因植株获得了耐盐特性。 (6)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盐植株自交,子代中耐盐与不耐盐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则可推测该耐盐基因整合到了________(填“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答案】 (1). 全部 (2). 部分 (3). 筛选 (4). 基因枪法 (5). 启动子 (6). 脱分化 (7). 转基因植株存活率高于非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叶片不变黄,非转基因植株叶片变黄) (8). 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 【解析】 分析】 1、基因文库是指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到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部分基因文库包含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如:cDNA文库。 2、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3、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基因组文库含有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cDNA文库中只含有该种生物的部分基因。 (2)若要从该种小麦中获得Na+/K+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可首先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筛选中出所需的耐旱基因。 (3)水稻是单子叶植物,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水稻体细胞常用基因枪法。 (4)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因此为保证目的基因在水稻细胞中能够表达,运载体上应含有特定的启动子。 (5)愈伤组织是水稻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的。将转基因幼苗转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培养,进行耐盐试验,用非转基因幼苗作为对照。培养30天后观察现象,若转基因植株获得了耐盐特性,则转基因植株存活率高于非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叶片不变黄,非转基因植株叶片变黄)。 (6)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盐植株自交,子代中耐盐与不耐盐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该比例符合杂合子(Aa)自交后代的结果,则可推测该耐盐基因(A)整合到了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文库的种类,掌握两种基因文库的区别;识记基因工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及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