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8年9月30日 每周一测-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推荐】2018年9月30日 每周一测-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一)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1.下列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A B C D 强电解质 Fe NaCl CaCO3‎ HNO3‎ 弱电解质 CH3COOH NH3‎ H3PO4‎ Fe(OH)3‎ 非电解质 蔗糖 BaSO4‎ 乙醇 H2O ‎2.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A.熔融时不导电 B.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 C.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共价化合物 D.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下,放热反应一般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 ΔH=+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4.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4+Na2CO3:‎ Cu2+++H2O===Cu(OH)2↓+CO2↑(主要)‎ Cu2++===CuCO3↓(次要)‎ ‎(2)CuSO4+Na2S:‎ Cu2++S2-===CuS↓(主要)‎ Cu2++S2-+2H2O===Cu(OH)2↓+H2S↑(次要)‎ 则下列对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Cu(OH)2>CuCO3>CuS B.Cu(OH)2<CuCO3<CuS C.CuS>Cu(OH)2>CuCO3‎ D.CuS<Cu(OH)2<CuCO3‎ ‎5.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高温及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加快 B.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D.H2、I2、HI平衡时的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6.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如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 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 ‎7.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 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1·s-1,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1.6 mol B.2.8 mol C.2.4 mol D.1.2 mol ‎8.在恒温、恒压下,a mol A 和 b mol B 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反应:A(g)+2B(g)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 n mol 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1∶2‎ B.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之比为(a+b) ∶(a+b-0.5n)‎ C.当 2v正(A)=v逆(B)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D.充入惰性气体(如Ar),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9.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15.0‎ ‎20.0‎ ‎25.0‎ ‎30.0‎ ‎35.0‎ 平衡总压强/kPa ‎5.7‎ ‎8.3‎ ‎12.0‎ ‎17.1‎ ‎24.0‎ 平衡气体总浓度/10-3 mol·L-1‎ ‎2.4‎ ‎3.4‎ ‎4.8‎ ‎6.8‎ ‎9.4‎ A.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之一是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因该反应熵变(ΔS)大于0,焓变(ΔH)大于0,所以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C.根据表中数据,计算15.0 ℃时的分解平衡常数约为2.0×10-9‎ D.达到平衡后,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减小 ‎10.现有以下物质:‎ a.NaCl晶体 b.SO2 c.冰醋酸 d.汞 e.固体BaSO4‎ f.稀硫酸 g.酒精(C2H5OH) h.熔融的KNO3 i.NH4Cl晶体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应物质的序号。‎ ‎(1)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    ,只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是    ;‎ ‎(2)以上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3)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4)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11.已知,一个可逆反应,若正反应为自发过程,则其逆反应为非自发过程,反之,亦然。‎ ‎(1)已知2CO(g)CO2(g)+C(s),T=980 K时ΔH-TΔS=0。当体系温度低于980 K时,估计ΔH-TΔS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当体系温度高于980 K时,估计ΔH-TΔS____0。‎ ‎(2)电子工业中清洗硅片上的SiO2(s)的反应为SiO2(s)+4HF(g)===SiF4(g)+2H2O(g) ΔH(298.15 K)=-94.0 kJ·mol-1 ΔS(298.15 K)=-75.8 J·mol-1·K-1,设ΔH和ΔS不随温度而变化,则此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CO2和CH4是两种重要的温室气体。‎ ‎(1)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反应为CO2(g)+4H2(g)CH4(g)+2H2O(g)。向一容积为 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2和H2,在300 ℃时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O2 0.2 mol·L−1,H2 0.8 mol·L−1,CH4 0.8 mol·L−1,H2O 1.6 mol·L−1。则CO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二氧化钛表面覆盖Cu2Al2O4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直接转化成乙酸:CO2+CH4CH3COOH。为了提高该反应中CH4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在煤炭中加氢,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s)+2H2(g)CH4(g)。在密闭容器中投入碳和H2,控制条件使其发生上述反应,实验测得碳的平衡转化率随压强及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 ‎①上述正反应的ΔH__________0(填“>”“<”或“=”)。‎ ‎②在4 MPa、1 200 K时,图中X点v正(H2)_________v逆(H2)(填“>”“<”或“=”)。‎ ‎③某化学兴趣小组提供下列四个条件进行上述反应,比较分析后,你选择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3 Mpa 800 K B.6 Mpa 1 000 K C.10 Mpa 1 000 K D.10 Mpa 1 100 K ‎1.【答案】C ‎【解析】A项,Fe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项,NH3是非电解质,BaSO4是强电解质;D项,H2O是弱电解质。‎ ‎2.【答案】D ‎【解析】判断强、弱电解质的关键,是在水溶液里能否完全电离,是否存在电离平衡。‎ ‎3.【答案】B ‎ 4.【答案】D ‎【解析】主要反应方向也就是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也就是溶解度减小的过程。故溶解度CuS<Cu(OH)2<CuCO3。‎ ‎5.【答案】B ‎【解析】勒夏特列原理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主要是浓度、压强、温度等,这些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都可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催化剂不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勒夏特列原理不包括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 ‎6.【答案】C ‎【解析】根据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情况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ΔH<0该反应发生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ΔS<0。‎ ‎7.【答案】B ‎【解析】前10秒钟,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 mol·L-1·s-1,则消耗的B的物质的量为0.06 mol·L-1·s-1× 10 s×‎2 L=1.2 mol,B剩余的物质的量为4 mol-1.2 mol=2.8 mol。‎ ‎8.【答案】C ‎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A错误,根据题给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是2∶1,所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故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B错误,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温度升高,气体的总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反应中固体变为气体,混乱度增大,ΔS>0,根据ΔG=ΔH-TΔS可知反应在高温下自发进行;C正确,反应中生成的氨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之比为2∶1,总浓度为2.4×10−3 mol·L-1,所以氨的浓度为1.6×10−3 mol·L-1,二氧化碳的浓度为8.0×10−4 mol·L-1,所以平衡常数K=(1.6×10−3)2×8.0×10−4=2.0×10−9;D错误,压缩容器体积,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向移动,氨基甲酸铵质量增加。‎ ‎10.【答案】(1)dfh c (2)acehi bg (3)aehi (4)c ‎【解析】f、h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d中存在自由电子,能导电。可发生电离的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电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依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而对化合物进行的分类,混合物和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可根据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来判断。‎ ‎11.【答案】(1)小于 大于 ‎(2)小于1 197 K ‎【解析】(1)C(s)+CO2(g)2CO(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则2CO(g) CO2(g)+C(s)为放热反应,ΔH<0,且该反应ΔS<0,则当T<980 K时,ΔH-TΔS<0,T>980 K时,ΔH-TΔS>0。‎ ‎(2)由题给信息,要使反应能自发进行,须有ΔH-TΔS<0,即-94.0 kJ·mol-1-T×[-75.8 J/(mol·K)]×10−3 kJ/J<0则T<=1.197×103 K。‎ ‎12.【答案】(1)80%‎ ‎(2)增大压强(或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或分离出乙酸)‎ ‎(3)①> ②> ③B ‎ 你正走在学霸的路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