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6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含解析苏教版
课时规范练26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9河北邢台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A.进行焰色反应时,用铜丝蘸取某碱金属盐溶液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B.用标准盐酸来滴定氨水测定其浓度时,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C.蒸发结晶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液体至大部分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D.测定溶液pH时,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干燥pH试纸上,然后比色 答案:A 解析:因为铜丝灼烧火焰有颜色,可能会覆盖碱金属火焰的颜色,所以做焰色反应时,用铂丝或铁丝蘸取某碱金属盐溶液灼烧,观察火焰颜色,故A错误;用标准盐酸来滴定氨水所得的溶液为强酸弱碱盐,终点时溶液显酸性,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所以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是正确的,故B正确;蒸发结晶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液体至大部分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符合操作原理,故C正确;测定溶液pH时,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干燥pH试纸上,然后比色符合操作,故D正确。 2.实验报告中,以下数据合理的是( )。 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3 mL H2SO4溶液 B.用50 mL量筒量取21.48 mL稀硫酸 C.用托盘天平称取11.7 g NaCl D.用pH试纸测定HNO3溶液的pH=3.7 答案:C 解析:H2SO4溶液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A错误;量筒一般精确到0.1mL,B错误;pH试纸的读数只能是整数,D错误。 3.下列实验操作及其先后顺序均正确的是( )。 A.先装好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先用双手焐紧试管,再将导管插入水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先通一段时间的氢气,检验氢气已纯后再加热 D.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里倒入浓硫酸,再小心倒入水并不断搅拌 答案:C 解析:制备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放药品,A项错误;检查气密性时,要先把导管浸入水中再用手去焐热容器外壁,若先用手焐容器外壁,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会逸出,导致将导管放入水中后看不到导管口处冒气泡,B项错误;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一段时间氢气排走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C项正确;浓硫酸的密度比水的大,溶于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放出的热量及时散失,D项错误。 8 4.(2019天津)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混合浓硫酸和乙醇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C D 收集NO2气体 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答案:B 解析:应将浓硫酸缓慢倒入乙醇中,并不断搅拌,防止迸溅,A项错误;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定容时用胶头滴管滴加,视线与刻度线相平,B项正确;N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收集时应“长进短出”,C项错误;电石中往往含有CaS,在生成乙炔的同时会生成H2S,H2S也能使溴水褪色,D项错误。 5.(2019广西河池高三月考)下列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收集气体多少测量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需要秒表、针筒等仪器,故A项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HCl不是C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且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干扰碳酸与硅酸的酸性比较实验,该实验不能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B项错误;碱液只能盛放在碱式滴 8 定管中,如果使用了酸式滴定管,NaOH能和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黏性物质硅酸钠导致活塞打不开,故C项错误;中和热测定中需要用环形玻璃棒搅拌,否则混合溶液温度不均匀,导致测定温度不准确,故D项错误。 6.(2018全国Ⅱ)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配制0.400 0 mol·L-1的NaOH溶液 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制取并纯化氢气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 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答案:B 解析:转移溶液后应用适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后再定容,A项错误;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与Fe3+反应,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B项正确;用盐酸和Zn粒反应制取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先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氢,然后用KMnO4溶液检验氯化氢是否除尽,最后用浓硫酸干燥,若先用浓硫酸干燥,最后用KMnO4溶液检验氯化氢是否除尽,又会重新带入水蒸气,达不到干燥的目的,C项错误;亚硫酸氢钠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硫酸氢钠和水,无明显现象,D项错误。 7.(2019全国Ⅰ)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答案:D 8 解析:如果不先打开K,分液漏斗内的液体无法顺利滴入,A项正确;溴易挥发,挥发出的溴被四氯化碳吸收,因此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B项正确;碳酸钠溶液可以与挥发出的溴化氢反应,C项正确;通常情况下溴苯是液体物质,不能用结晶的方法得到,D项错误。 8.(2019全国Ⅱ)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向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 答案:A 解析: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CO2,反应后气体逸出,静置后溶液不分层,A项错误;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镁条在CO2中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反应产生大量浓烟,集气瓶内壁上有黑色固体生成,B项正确;硫代硫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2HCl2NaCl+H2O+SO2↑+S↓,SO2有刺激性气味,S不溶于水,使溶液变浑浊,C项正确;FeCl3与过量铁粉反应生成Fe2+,加KSCN后溶液不变色,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9.(16分)熟悉和使用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及用品,是化学学习的基本要求。试回答以下问题: (1)在仪器:a.分液漏斗 b.试剂瓶 c.集气瓶 d.滴定管 e.容量瓶 f.量筒 g.托盘天平中,标有“0”刻度的是 (填字母)。 (2)蒸发皿的使用: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再把蒸发皿放到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 。当蒸发皿里的液体较少时,则应 ,利用余热,使剩余溶剂挥发。 (3)用装置甲、乙、丙和乳胶管组成一套装置(气密性已检查),可用于制取并收集NH3或HCl气体。可供选择的液体试剂(固体试剂任选)有:浓硫酸、浓盐酸、浓氨水,丙中试剂为紫色石蕊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8 ①若制取某气体的过程中,丙中的石蕊溶液变红,且烧瓶中的试剂A与分液漏斗中的试剂B均为无色液体,则试剂A为 ,制取该气体利用了B的性质有 、 。 ②通过丙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变蓝,说明乙中气体已集满。若石蕊溶液变蓝,则烧瓶甲中应加入的固体试剂A为 ;若在乙中收集氨气,气体流经装置的顺序是a→ → →d(填接口代号)。 答案:(1)dg (2)液体飞溅 停止加热 (3)①浓盐酸 吸水性 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②NaOH(或CaO或碱石灰) c b 解析:(1)滴定管、容量瓶、量筒、托盘天平为有刻度的仪器,其中滴定管和托盘天平标有“0”刻度。 (2)在给蒸发皿加热的过程中,不及时用玻璃棒搅拌,易造成局部过热,液体飞溅。当蒸发皿里的液体较少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 (3)①丙中的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制取的是氯化氢,可将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浓硫酸因溶解于水放热和吸水作用使氯化氢挥发出来。②若石蕊溶液变蓝说明制取的是氨气,可用浓氨水和固体NaOH(或CaO或碱石灰等)作用。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故在收集时应c口进气,b口出气。 10.(18分)欲测定含少量氯化钠的小苏打固态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可用以下四种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8 方法四:不使用化学试剂,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一:加入足量的试剂A是 (填写A的化学式),可将HCO3-转化为沉淀并称重。操作1、2、3、4的名称依次是溶解、 、洗涤和干燥(烘干); (2)方法二:在操作1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了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到的是 ,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3)在方法二中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用流程图中的数据m、V(盐酸)填写有关的表达式]; (4)在方法三中,根据所用的实验装置,除了称量样品质量外,还需测定的实验数据是 ; (5)仔细分析方法三中的实验装置,若由此测得的数据来计算实验结果,则有可能偏高也有可能偏低,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均文字简述); (6)方法四的实验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Ca(OH)2或Ba(OH)2 过滤 (2)100 mL容量瓶 (3)42V(盐酸)1000m×100% (4)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在实验前后的质量 (5)碱石灰可能还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气体 装置内会留存部分CO2气体 (6)2NaHCO3Na2CO3+H2O+CO2↑ 解析:(1)将HCO3-转化为沉淀应为碳酸盐沉淀,故应加入Ca(OH)2或Ba(OH)2,从方法一的流程图中不难看出操作2是过滤。 (2)方法二中的操作1是配制溶液,由于此溶液还要用于滴定实验,故应为精确体积的溶液的配制,所缺仪器应为100mL容量瓶。 (3)根据NaHCO3+HClNaCl+CO2↑+H2O,n(NaHCO3)=n(HCl)=0.100mol·L-1×V(盐酸)1000L×5=0.500V(盐酸)1000mol,w(NaHCO3)=84g·mol-1×n(NaHCO3)m×100%=42V(盐酸)1000m×100%。 8 (4)方法三是通过测量NaHCO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O2的量来计算NaHCO3的质量,进而求得NaHCO3的质量分数,故还需测定的数据是反应前后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即反应后干燥管的增重量)。 (5)从造成干燥管增重量偏多或偏少的因素考虑。 (6)方法四不使用化学试剂,则只能利用NaHCO3受热分解的性质去设计实验。 11.(18分)碳酸镁晶须是一种新型吸波隐形材料中的增强剂。 Ⅰ.合成碳酸镁晶须的步骤:①配制一定浓度的MgSO4溶液和NH4HCO3溶液;②量取一定量的NH4HCO3溶液于容器中,搅拌并逐滴加入MgSO4溶液,控制温度50 ℃,反应一段时间;③用氨水调节溶液pH至9.5,放置1 h后,过滤、洗涤、干燥得碳酸镁晶须产品。 Ⅱ.测定产品MgCO3·nH2O中的n值(仪器和药品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 mL 0.1 mol·L-1 MgSO4溶液,所需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和量筒外,还有 。 (2)检验碳酸镁晶须是否洗干净的方法是 。 (3)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按气流方向,用接口字母表示),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 ,C装置的作用是 。 (4)加热前先通入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称取C、D的初始质量后,边加热边通入N2的作用是 等。 (5)若B装置中无残留物,要准确测定n值,则至少需要下列所给数据中的 (填选项字母),写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n= 。 a.装置A反应前后质量差m1 b.装置C反应前后质量差m2 c.装置D反应前后质量差m3 答案:(1)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酸化,再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若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沉淀已洗干净(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a→e→d→b 冷却 吸收CO2 (4)将分解生成的气体全部带入装置C和D中,使其完全吸收,并防止倒吸 (5)a、b(或a、c或b、c) 22(m1-m2)9m2[或22m39(m1-m3)或22m39m2] 8 解析:(1)配制250mL0.1mol·L-1的MgSO4溶液,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药匙、250mL的容量瓶。 (2)制备的碳酸镁晶须中可能含有(NH4)2SO4,可以通过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SO42-来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 (3)MgCO3·nH2O受热分解为MgO、CO2和水蒸气,B的作用是冷凝水蒸气,C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CO2,D的作用是干燥,应先干燥,再吸收CO2,故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e→d→b。 (4)边加热边通入N2的目的是将分解生成的气体全部带入装置C和D中,使其完全吸收,并防止倒吸。 (5)MgCO3·nH2OMgO+CO2↑+nH2O Δm 84+18n 4044 18n44+18n m2 m3 m1 根据MgCO3·nH2O受热分解的产物测定结晶水的n值有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程式为44∶18n=m2∶m3,解得n=22m39m2,因为有m1=m2+m3,将其代入上式,可以得到其他形式的解。故m1、m2、m3中,只要知道任意两个数据即可列出n的数学表达式。 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