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2016-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2016-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包括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名篇名句默写、现代文阅读(第一至第六题,共90分)和作文(第七题,70分)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6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监考老师。‎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考试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并将考试证号用2B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区域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玉者,有光却抑光,别人看得见 ,看不到耀眼。这是君子的味道——既有才华,又有包 藏。此味可进可退,可朝可野,可收可放, 中和之美。中,说的是中庸, ;和,说的是和洽,凡事不勉强。朴素平静,玉质文章与中和之美,都在讲内在与外在的统一。所谓朴素,是说内在更重要。用古人的话讲,叫“质胜于文”。‎ A.温和 类似 不偏不倚B.温和 近于 不瘟不火 ‎ C.温润 类似 不瘟不火D.温润 近于 不偏不倚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日,包括霍金在内的海外数百名专家在一封公开信上联合签名,呼吁国际社会对人工智能研究进行合理监管,以确保这项最前沿的研究。‎ B.元月1日正式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可以堪称“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它为治理区域性雾霾和应对重污染大气奠定了法治基础。‎ C.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D.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赋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C.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追思先人的日子,“清明雨”不是“润物细无声”的温情脉脉之雨,而是添人愁绪的凄凄切切之雨。‎ B.“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过端午,赛龙舟,一声号令,一条条龙船犹如离弦之箭向下游飞去,恰似龙腾大海,令人叹为观止。‎ C.“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重阳时节,秋高气爽,凉风习习,仰望着湛蓝的天空,呼吸着丰收的气息,我忽然有了一中心旷神怡的感觉。‎ 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除夕夜,就这样又一次降临到我的身边,当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轰然响起,我的心潮也随之欢然澎湃。‎ ‎5.下列交际用语表达完全的体的一项是(3分)‎ A.您寄呈的大作,我已经收到,拜读再三,激动不已。‎ B.你和我只是车笠之交,现在你已身居高位,我们之间自然就略显疏远了。‎ C.我中学毕业后,得家乡父执辈王明礼引介,赴苏州投拜周小林为师。‎ D.欣闻你和小李喜结良缘,恭祝二位椿萱并茂、兰桂齐芳。‎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南陵盛此公家故不赀,先世有义声,屋以内多藏书,外多良田。十数龄,有声邑里;长,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名盛 ‎。然是时,此公但闭户读书,固不出与人见也。后,去而之秣陵,欲尽交东南士,东南士亦愿交此公。此公以为:“世且乱,吾当见天子,慷慨言当世事。彼经生何足语,会求其人于屠狗间。”于是益散金结客,遂为广陵儿所绐。‎ 是时边事急,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备公家缓急。久之,事卒不济,而金垂尽。嗒然与世无所合,退而返邑里,邑里又嗤笑之。此公益不复事事,产益落,所为文益不合有司尺度。?傺无聊,不数,病矣。‎ 岁在辛未,予自大梁来秣陵省家大人。家大人好此公诗,语亮曰:“此间有盛此公,工为诗,儿识之。”亮因以父命往交此公。明,此公目病,或不能视。予窃忧之,讽其勿读书饮酒。此公曰:“如是,不如其遂盲也!”‎ 此公以目久不愈,愈愤激,家益窘乏,无从得医药,于是遂长盲矣。尝以书寄予大梁,至数千言。言“子当不长贫贱。他日拥节江上,取道南陵,魁湖之北,桃源之南,予墓在焉。子当为我书石曰‘盛此公埋骨处’,予愿足矣!他则子之事也,予何言。”予得其书,忽忽如失者数日,知此公将不永矣。‎ 不数日,凶问至,予为位哭之。会予官山东,不能即至秣陵;比至,欲省盛母,会乱甚,又不果行。乃使掾往慰盛母。掾归,为予言盛母且八十,妻倍孝谨。一老仆,樵以供两孀妇,糠豆不赡,褐不完,败屋数楹,不蔽风雨。嗟夫天乎!孰使此公而至此极耶!予解橐金,复促掾往,赎其田之易人者,佐盛母?粥。市石,檄南陵令碑其墓,予自书“盛此公埋骨处”,从其生时请也。‎ ‎(节选自清·周亮工《南陵盛此公遗稿序》,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不出与人见也 固:本来 B.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 讽:劝说 ‎ C.他日拥节江上 拥:执持 D.比至,欲省盛母 比:等到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盛此公出生富贵之家,祖上特别富有,并有德义的名声,家中藏有很多书,拥有很多良田,后因种种原因,终致家道衰落。‎ B.盛此公关心国事,富于担当精神。当他认为这个世道已经乱了后,他表示要面见皇帝,正义凛然地发表对当今形势的看法。‎ C.盛此公宁可双目失明,也要读书饮酒。在我遵父命与他结交后,他曾给我谢了一封信,语言我的前途并恳请我为他书写墓碑。‎ D.盛此公去世后,我在山东为他设置了灵牌位来哭祭他,先后两次派下属去秣陵盛家看望,并出资为盛家赎回卖给他人的田地。‎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长,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名盛。(3分)‎ ‎(2)久之,事卒不济,而金垂尽。(2分)‎ ‎(3)一老仆,樵以供两孀妇,糠豆不赡,褐不完。(3分)‎ ‎9.文章结尾说“嗟夫天乎!孰使此公而至此极耶!”,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导致盛此公人生结局悲惨的原因。(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由上片哪些具体景象可见主人公愁绪?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4分)‎ ‎(2)请简要分析“乱洒衰荷”句中“乱”字的表达效果。(2分)‎ ‎(3)《金栗闲话》云:“柳耆卿‘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 《花间》之丽句也。”试赏析词中这两句的妙处。(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后生可畏, ?”(《论语·子罕第九》)‎ ‎(2)孟子曰:“ ,善道也。”(《孟子·尽心下》)‎ ‎(3)怒而飞, 。(《庄子·逍遥游》)‎ ‎(4)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5)期间千二百里, ,不以疾也年(郦道元《三峡》)‎ ‎(6) ,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7)斯是陋室, 。(周敦颐《陋室铭》)‎ ‎(8)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晚饭花 汪曾祺 ‎(1)在油坊堆栈和夏家之间,是王玉英的家。‎ ‎(2)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王玉英的父亲在县政府当录事,每天一早便提着一个蓝布笔袋,一个铜墨盒去上班。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学。王玉英整天一个人在家。她老是在她家的门道里做针线。‎ ‎(3)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三面是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南墙尽头有一个小房门,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进太阳。夏天很凉快,上面是高高的蓝天,正面的山墙脚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面做针线。‎ ‎(4)李小龙每天放学,都经过王玉英家的门外。他都看见王玉英(他看了陈家的石榴,又看了“双窨香油,照庄发客”,还会看看夏家的花木)。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 ‎(5)这是李小龙的黄昏。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 ‎(6)李小龙很喜欢看王玉英,因为王玉英好看。王玉英长得很黑,但是两只眼睛很亮,牙很白。王玉英有一个很好看的身子。‎ ‎(7)红花、绿叶、黑黑的脸、明亮的眼睛、白的牙,这是李小龙天天看的一张画。‎ ‎(8)王玉英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她的父亲。她已经焖好饭了,等父亲一进门就好炒菜。‎ ‎(9)王玉英已经许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钱老五。大家都叫他钱老五。不叫他的名字,而叫钱老五,有轻视之意。老人们说他“不学好”。人很聪明,会画两笔画,也能刻刻图章,但做事没有长性。教两天小学,又到报馆里当两天记者。他手头并不宽裕,却打扮得像个阔少爷,穿着细毛料子的衣裳,梳着油光光的分头,还戴了一副金丝眼镜。他交了许多“三朋四友”,风流浪荡,不务正业。都传说他和一个寡妇相好,有时就住在那个寡妇家里,还花寡妇的钱。‎ ‎(10)这些事也传到了王玉英的耳朵里,连李小龙也都听说了嘛,王玉英还能不知道?不过王玉英倒不怎么难过,她有点半信半疑。而且她相信她嫁过去,他就会改好的。她看见过钱老五,她很喜欢他的人才。‎ ‎(11)钱老五不跟他的哥哥住。他有一所小房,在臭河边。他成天不在家,门老是锁着。‎ ‎(12)李小龙知道钱老五在哪里住。他放学每天经过。他有时扒在门缝上往里看:里面有三间房,一个小院子,有几棵树。‎ ‎(13)王玉英也知道钱老五的住处。她路过时,看看两边没有人,也曾经扒在门缝上往里看过。‎ 有一天,一顶花轿把王玉英抬走了。‎ ‎(14)从此,这条巷子里就看不见王玉英了。‎ ‎(15)晚饭花还在开着。‎ ‎(16)李小龙放学回家,路过臭河边,看见王玉英在钱老五家门前的河边淘米。只看见一个背影。她头上戴着红花。‎ ‎(17)李小龙觉得王玉英不该出嫁,不该嫁给钱老五。他很气愤。‎ ‎(18)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选自《汪曾祺短篇小说选》)‎ ‎【注】晚饭花即野茉莉。因其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名晚饭花。处处有之,极易繁衍。‎ ‎12.王玉英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 ‎13.请简要分析第四段画线句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6分)‎ ‎14.请简要说明第五段、最后一段两个画线句在文中的含意。‎ ‎(1)这是李小龙的黄昏。‎ ‎(2)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15.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作者在这个故事中所寄寓的丰富情感。(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从简朴到简约 冯骥才 ‎①在北欧,尤其是奥斯陆的大街上,你会感到城市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整体性。它没有历史与现代的断裂与分离,而是和谐地浑然一体。这不仅是建筑外部,连建筑内部乃至家具风格也是一样。‎ ‎②今天的他们依旧喜欢用原木把屋顶装饰得像昔时的农舍,喜欢没有花纹雕饰的桌椅,喜欢用光洁的木板组合起来的衣柜与书架;他们已经成功地将自己即北欧传统审美的简朴转化为现代审美的简约,经完成了自己的现代文化。‎ ‎③北欧人这种审美转型,是有历史文化优势的。北欧历史较为单纯,地处较远,距离几个重要的欧洲文化中心如佛罗伦萨、巴黎、法兰克福等都较远,源自这些中心的一些重大的文化思潮,如同发生地震的震中,到了北欧影响就大大减弱。比如崛起于17世纪意大利的巴洛克文化,那种跃动的曲线、华丽的图案以及流光溢彩,在巴黎和维也纳几乎沉迷了二百年,但对北欧的文化及其审美影响却甚微。‎ ‎④比较起来,中国就麻烦多了。自汉唐以来,中原汉文化的审美似乎一贯而下。明代的审美雍容大气、敦厚沉静,还可以清晰看到汉之博大与唐之沉雄。然而到了清代,满族皇帝们奢华的欲求,驱使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变异。清中期之后,国力的衰败便使这种追求无法企及而日渐粗鄙,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遭到破坏。此后则是外来文化的冲击,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已不被提倡。当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农耕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时,我们已经无所依据和无所凭借。社会审美像没头苍蝇乱撞。如何在审美上从传统向现代过渡,成了当代文化的大难题之一。‎ ‎⑤北欧人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过渡,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经过知识界长期的创造性的努力与探索。瑞典是崇尚发明和设计的国家。他们在使用自己的传统元素时,要做认真的考察和研究。另一方面是公众的认可。没有公众认可,就不会成为集体审美。只有成为集体审美,才是一种时代的文化特质。‎ ‎⑥然而,这公众的认可需要整个社会具有较高的审美素质与文化水准,这就必须要有美育教育,可是我们至今还没有把美育列入素质教育。知识界的努力是重要的关键。如果我们只去克隆舶来的“现代”,或者在传统中找卖点,我们自己的现代审美则无法建立起来。奥运会中的中国印、祥云和开幕式中“画卷”的设计,是一种积极和精心的努力。但还只是在设计范畴的个别成功的范例,更大的文化问题是我们的现代审美。而这种时代审美是不会自动转换与完成的。如果现代文化建立不起来,留下的空白一定会被商业文化所占据,就像当前充斥我们社会的粗鄙又浮躁的“暴发户审美”。‎ ‎⑦在这一点上,北欧人会不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呢?‎ ‎(有删改)‎ ‎1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7.文中列举“巴洛克文化”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社会审美像没头苍蝇乱撞”、当代充斥我们社会的是“暴发户审美”?(6分)‎ 根据全文,北欧人从传统审美到现代审美的成功转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18.文末说“北欧人会不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呢”,请结合全文,概括北欧人从传统审美到现代审美的成功转型给我们的启示。(6分)‎ 七、作文(70分0‎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是个除外。‎ 你没有理由沮丧/为了你是秋日/彷徨/你也没有理由骄矜/为了你是春天/把头仰/秋色不如春光美/春光也不比秋色强 ‎2017届高三年级第二次学情检测 语文II(附加题)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40分,考试用时30分钟,由选考历史方向的考生完成。‎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卡。‎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又曰:见过于师,又曰: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也。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先须熟读楚辞,朝夕风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虽学之不至亦不失正路。此乃是从顶?上做来,谓之向上一路,谓之直截根源,谓之顿门,谓之单刀直入也。‎ ‎(选自《沧浪诗话·诗辨》) ‎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1.《沧浪诗话》作者是谁?钱钟书曾写过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著作,其书名是什么?(2分)‎ ‎22.根据上文内容,概括作者对学习写诗的几点建议。(3分)‎ 二、名著阅读题(30分)‎ ‎23.(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黛玉在古史中择出五位有才色的女子作成七言绝句,被宝玉在无意中发现。黛玉担心他将其传给别人看去,宝钗也认同她的担心,认为诗词不过闺中游戏,可会亦可不会。‎ B.单四嫂子遭遇丧子之痛,王九妈及咸亨酒店掌柜热心帮着她料理宝儿的后事,这种不计回报的关怀透露着一份邻里人情的温暖,由此可见,单四嫂子的明天并非毫无希望。‎ C.雷欧提斯从国外回来,为给父亲和妹妹报仇,煽动民众攻打王宫。老奸巨猾的克劳狄斯把责任全都推到哈姆莱特身上,并与雷欧提斯合谋借助英国国王之手除掉哈姆莱特。‎ D.《边城》的故事发展史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特别是关于端午节风俗的描写,既展示了边城的自然、人文环境,也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 E.《茶馆》采用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将一个个人物展览进去,把一个个情节镶嵌进去。剧中所有人物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截面,随剧情发展逐步展开。‎ ‎(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宝玉、贾兰出门赴考,贾环又气又恨,伙同贾芸、王仁要将巧姐卖给外藩。关键时候,刘姥姥急中生智,让其女婿将巧姐偷偷用车送到乡下藏起来,平儿也趁机上车去了。‎ B.因为“调戏”吴妈,阿Q被未庄人视为流氓,酒店也不再肯赊账与他,甚至连短工也没有人叫他去做,阿Q的生计出现了问题,求食无路的他不得不去静修庵偷萝卜充饥。‎ C.曾经的国会议员崔久峰,有学问也有能力,但面对冰冷的社会现实他选择了逃避,在所谓的修持与忏悔中明哲保身,沦为一个认为“中国非亡不可”的彻头彻尾的悲观者。‎ D.在国王对哈姆雷特表示假意关心并说到“我的孩子——”时,哈姆雷特以旁白“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关的路人”,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他与克劳狄斯的关系及对他的态度。‎ E.两年前的端午,在码头等爷爷的翠翠第一次遇到傩送。她误会了傩送的好意,毫不客气地骂了他,全然不顾及二老的身份。傩送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让家里伙计送翠翠回去。‎ ‎24.简答题。(20分) ‎ ‎(1)《红楼梦》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降云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中写道:“宝玉见了这般景况,不觉痴了,这才领悟了划‘蔷’深意。”‎ ‎“这般景况”指的是什么?“划‘蔷’深意”又是指什么?自此,宝玉领悟了什么?(5分)‎ ‎(2)《哈姆莱特》的情节发展与国王克劳狄斯的阴谋密不可分,请简述国王克劳狄斯的三个阴谋。(5分)‎ ‎(3)关于《边城》,沈从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充满了善,充满了完美高尚的希望,然而到处是不凑巧。”‎ 请根据小说内容,举出三个“不凑巧”的例子。(5分)‎ ‎(4)《呐喊》的语言描写极具个性特征。下列的语言描写文字分别反映了哪一个人物的个性?(5分)‎ ‎①“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 ‎②“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③“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 ‎④“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 ‎⑤“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D ‎2.C ‎3.A ‎4.B ‎5.C ‎6.A ‎7.B ‎(2)过了很久,事情最终不成功,但是钱财却快花完了。 ‎ ‎(3)(家中有)一个老仆人,砍柴米供养这两个寡妇,(她们)连糠皮杂粮(粗陋的食物)都吃不起,粗布作成的短衣(粗陋的衣服)都穿不上。‎ ‎9.①交友不慎,家产被骗;②于世不合,处境孤单;③不得赏识,失意无聊;④疾病缠身,目疾致盲 ‎【参考译文】‎ 南陵盛此公家特别富有,祖上有德义的名声,家中藏有很多书,拥有很多良田。盛此公十几岁的时候,在乡里就有名声,长大之后,努力写作具有古风的文章,虽然其文章不合于(一些)官吏的标准,但他的名气却很大。但这个时候,盛此公只是闭门读书,坚决不出门与人交往。后离开南陵到了秣陵,想与所有的东南名士结交,东南的名士们也愿意与盛此公结交。盛此公认为:“世道将乱,我应该面见皇帝,正义凛然地发表对现在形势的看法。那些专学一经的书生哪里值得跟他们交流,我一定会从下层社会中寻到豪杰人物。”因此盛此公越发散发钱财,交接豪侠之人,竟然被一个广陵人欺骗。‎ 当时边界军情紧急,那个广陵人就劝说盛此公拿出家产,预备着国家发生危急时有急用。过了很久,事情最终不成功,但是钱财却快花完。盛此公非常沮丧,因为与世俗不合,于是就退回乡里,乡里的人又嗤笑他。盛此公更加不再做事,家道越来越没落,所写的文章更加跟官吏的标准不相合。失意无聊,没过多少年,盛此公就生了重病。‎ 辛未年,我从大梁来到秣陵探望父亲大人,父亲大人喜欢盛此公的诗,对我说:“这个地方的盛此公诗写得很好,你去结识他。”我于是因父亲的话去与盛此公结交。第二年,盛此公患上眼疾,有可能失明。我暗地里为此感到担忧,劝他不要读书喝酒。盛此公说:“如果不读书喝酒,不如就让眼睛瞎了。”恰恰盛此公这时候眼疾很严重,又惦记他的老母亲,于是告别我回南陵去,神情凄惨,好像不再与我相见的样子。我自以为我应该会再次见到盛此公,谁想到最后竟然真的不能再见啊!‎ 盛此公因为眼睛一直不好,越发愤激,家境越发困窘,没钱请医生买药,于是就瞎了。他曾经给在大梁的我寄信,信长达几千个字。信中说到:“您应该不会一直贫贱下去,有朝一日持节江上,从南陵路过,在魁湖的北方,桃源的南边,我的坟墓就在那里。你要替我在墓碑上写‘盛此公埋骨处’。我的心愿就满足了!其他的就是您的事了,我还说什么呢。”我得到他的信,一连几天都精神恍惚,好像失去了什么,知道盛此公将不久于人世了。‎ 没过多久,盛此公的死讯就传到我这里,我为他制作了灵牌,为他的去世痛哭流涕。恰好当时我正在山东做官,不能够立刻赶到秣陵。等到我赶到秣陵,想去拜见盛此公的母亲,刚好碰上时局动荡不安,又最终没有去成。于是派遣下属去看望盛此公的母亲。下属回来后,对我说,盛此公的母亲要满八十岁了,他的妻子非常孝顺。有一个老仆人,靠砍柴来供养这两个寡妇,吃穿都不充足,几间破房子,还不能够遮风挡雨。唉!苍天啊!是谁让盛此公落到这步田地呢!我拿出自己的钱财,又催促下属去看望盛家,把他们卖给其他人的田地赎回来,帮衬盛家的衣食。又买石头,写信给南陵令让他为盛此公墓立碑,我自己写了“盛此公埋骨处”几个字,遵从他生前的请求。‎ ‎10.(1)秋暮、衰荷、乱雨、冷月 “无侣”(或“单栖”)‎ ‎(2)“乱”字下得极好,将秋雨拟人化,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象,间接地,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其心绪也恰可着一个“乱”字。‎ ‎(3)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1)景象:秋暮、衰荷、乱雨、冷月、 “无侣”或“单栖”‎ ‎(2)“乱”字既写出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教鹦鹉学念粉郎言语来表现。‎ ‎(3)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是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我安慰和排遣。‎ 五、现代文阅读(一)‎ ‎12.王玉英是一个恬静美丽、勤劳质朴、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但又只能听天由命的普通人家的姑娘。(答到“孤独寂寞”亦可得分)‎ ‎13.①比拟:用“使劲”“发疯”等词语,赋予晚饭花人的情态,表现晚饭花旺盛、蓬勃的生命力。②对比:以“绿叶”“红花”的对比,表现晚饭花的鲜艳明丽;以“热闹”“凄清”对比,表现晚饭花无人欣赏的落寞。(如答“比喻”“通感”且作出对应的合理简析,酌情给分)③衬托:以恣意开放而又无人欣赏的晚饭花烘托王玉英内心向往着自由却只能留守家中的孤独忧伤的形象。‎ ‎14.(1)李小龙在黄昏十分可以看到意中人王玉英,这是他一天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2)在李小龙看来,嫁给了浪荡子钱老五之后的王玉英曾经恬静美好的形象不复存在,流露出内心的失望与惋惜之情。‎ ‎15.(1)王玉英最终走出了那个家,那条小巷,却仍然改变不了自己孤独卑微的命运,寄寓这作者对乡下女子无法摆脱悲凉命运的同情(2)李小龙对王玉英有着隐隐的爱慕相思之情,最终却落得一场空,寄寓着作者对质朴纯洁而又美好的感情的赞美,对这种感情不能善终的叹惋、遗憾。(3)李小龙不敢勇敢表达、王玉英甘愿接受命运的摆布,体现了传统观念的深入人心与根深蒂固,故事以小见大,反映了作者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和不满。‎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16.首先,从北欧城市建筑风格的转变,得出北欧文化已经从传统审美的简朴转化为现代审美的简约;然后,将北欧与中国审美的传承作比较,阐述了北欧文化转型成功的原因;最后,指出中国现代审美存在的问题,并希望从北欧审美转型中得到启示。‎ ‎17.(1)以此证明北欧文化受欧洲文化中心的重大文化思潮影响甚微,具有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转型的历史文化优势。(2)中国社会审美标准、审美品格等被破坏后,社会审美陷入了无所依据和无所凭借的窘境。(3)尚未建立融合传统与现代审美的现代文化,粗鄙浮躁的商业文化占据主题。‎ ‎18.(1)合理发掘传统文化的积极元素,使之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体元素(2)在保持本国审美文化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合理吸纳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3)开展全民美育教育,提高国民审美素质和文化水准(4)鼓励知识界在提升国民审美素养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七、作文(70分)‎ ‎19.参照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