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对立统一与创新思维(3)知识专题突破
本学案复习要以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为主线。重点理解一个规律:矛盾的规律;一个根本要求:创新;一大对立: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两个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个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主次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同时联系其他知识注意把握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矛盾与辩证否定观的关系,矛盾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 命题探究(七)——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角度命题 命题角度 1.文化生活考查点 (1)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外来文化。 (2)如何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2.生活与哲学考查点 (1)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2)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分析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3)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分析中美、中韩关系。 典型例题 (2013·全国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 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 000人次,最多时约7 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 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1)结合材料一,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3)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 答案 (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进的。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探索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 (2)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科技创新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3)在国外举办敦煌莫高窟艺术展览和主题艺术节;扩大含有敦煌莫高窟文化元素的商品出口;开展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合作。(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第(1)问以“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对立统一”相关哲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给定哲理,对立统一观点,即矛盾的观点,从材料可知,由于保护不当,导致文化遗产的破坏,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因此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保护为主,限制游客数量;注意利用与保护的相互结合。第(2)问,考查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作用,难度不大,基本属教材知识的简单运用。首先定位科技创新是主体,其次分析文化传承,即传播与继承,发展的实质是创新,因此本问可以简单理解为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播与交流、科技创新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科技创新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根据这三点作答即可,本问基本属于理论层面,对教材较为熟悉的学生不难答出。第(3)问,就文化交流与传播设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也有一定的限定,即增强其国际影响力。可从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等)入手,也可从做文化交流的使者入手,一方面要强调文化的走出即传播与交流,另一方面要从如何增强影响力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语言 教材术语 (1)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和××的关系 答题要素:原理内容+具体关系+如何做 ①原理内容(对立统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②具体关系(具体表述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③如何做(两者并重,既要……又要……)。 (2)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②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③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从矛盾的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⑤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⑥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⑦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时政语言 (1)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2)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专题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全面放开二孩,将给大量家庭带来现实与精神上更加自由多元的选择,但养老、社保、老龄化等诸多问题也浮出水面。“二孩”能否成为社会活力的新来源,有待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检验。这说明(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③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④获得真理需经过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二孩”能否给社会带来新的活力有待实践检验,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①入选;二孩政策给家庭带来更加自由多元的选择,同时也有诸多问题出现,说明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二孩政策的影响,故②入选;任何事物都有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一定都有优点和缺点,故③错误;获得真理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过程,故④错误。本题答案选A。 2.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出现坏结果。“君子以思患而豫(预)防之”,有备才能无患。这就是底线思维,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有( )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对立面转化 ②忧患意识是人们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③应根据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提高活动的预见性 ④要把握事物质变的节点,防止质变的发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有关知识。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出现坏结果,说明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对立面转化,①符合题意;“君子以思患而豫(预)防之”,有备才能无患,强调了应根据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提高活动的预见性,③符合题意;②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排除;质变具有双重性,既可能出现前进的、上升的质变,也可能出现落后的、腐朽的质变,④说法欠妥。故答案选B。 3 .对消费者而言,选择商家除了简单的有实力可信赖、价格低服务好等共性品牌要素外,一个能够提供差异化个性需求、满足消费者个性口味、提供更多购物附加情感体验的感性品牌,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B.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C.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答案 A 解析 共性品牌要素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差异化个性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应选A。 4.中国在哪里?我想,中国在屈夫子的峨冠中,在太史公的竹简中,在李太白的潇洒诗篇中,在文天祥的浩然正气里,在黄土高原的秦腔怒吼中,在江南小桥的吴侬软语中,在谭嗣同的琴里,在梅兰芳的戏里……这说明( ) ①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②个性决定共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④共性起主导和支配作用,个性依赖共性 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上述材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个性又离不开共性,故①③是正确的;②④是对二者关系的错误理解,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5.工业1.0是机械制造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描绘了一个通过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与有效沟通,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从工业1.0到工业4.0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实践是推动认识变化发展的唯一途径 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 ④事物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从工业1.0到工业4.0的发展历程表明,不同阶段体现的特点不同,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②③正确;①说法错误,实践是推动认识变化发展的动力;④材料未体现。故本题答案选A。 6.当今中国正处于大转型时期,财富的持续增长、社会的不断变动,激发出空前活跃的思想,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利益诉求更趋多元。此时,只有共同的社会认知、道德理念、行为规则,才能保证思想的交锋、价值的角力、利益的博弈不至于沦为撕裂社会秩序的负资产,而成为推进社会前行的正能量。从哲学角度看,寻找我们社会的正能量就是( ) A.要抓主要矛盾 B.要统筹兼顾 C.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D.不要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答案 C 解析 能量的正负之分属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而不属于主次矛盾的关系,故选C,不选A、D;材料强调的是抓主流,而不是强调全面地看问题,B不选。 7.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主要在供给侧。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蕴含的哲理是( )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应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③改革始终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法 ④创造条件改变事物固有联系方能实现质的飞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和矛盾的知识。通过供给侧改革推进结构调整,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思想方法,①可选;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因此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处理了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②可选;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法,③说法不准确;事物的固有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改变事物固有联系的说法错误,④不选。选A。 8.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变为偏重供给侧调控。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 )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同一事物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实现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观。矛盾具有特殊性,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国家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实际情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强调供给侧改革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抓主要矛盾的观点,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事物性质的评价,①与题意无关;虽然供给和需求是一对矛盾,但材料不是从二者关系角度立意,而是需求和供给是不同时期的调控重点,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C。 9.当前我国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确保如期脱贫、杜绝返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做到“精准扶贫”需要( ) ①根据人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切忌空喊口号 ②注重“靶向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切实加强社会合力,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④实现精神脱贫,发挥精神力量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根据人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①错误;注重“靶向性”就是要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正确;加强社会合力,就是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发挥各方面的作用,③应选;④夸大了意识的作用,错误。故答案选B。 10.把氢加入到植物油里,就会生成反式脂肪酸,它经常被用来提高食品的外观、保质期或风味。但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反式脂肪酸摄入与更高的体重、更强的攻击性和心脏病有关。反式脂肪酸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却会缩短人类的“保质期”。这说明( ) ①辩证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反式脂肪酸对人类“保质期”有否定作用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贯通、相互渗透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①说法错误;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要依据不同的条件正确看待反式脂肪酸的作用,②正确;③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反式脂肪酸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11.要治理漫画中的“城市病”,应当( ) ①尊重规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树立创新意识,做到客观服从主观 ③统筹兼顾,进行综合治理 ④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平衡看待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面对“城市病”的诸多问题,要求人类要尊重客观规律,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要统筹兼顾,进行综合治理,故①③符合题意;②主观要符合客观,认为“客观服从主观”是唯心主义;④“平衡看待矛盾”是均衡论观点,没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④均错误。因此,答案选B。 12.2017年4月,中国科协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报请中央批准共同设立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是因为( ) ①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②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③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④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②表述太绝对。④不选,材料没有体现认识具有反复性。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材料一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材料二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评选并表彰文明家庭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的方法论依据。 (3)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文化转型的方式”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事实依据,逻辑清楚) 答案 (1)①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塑造典型人物,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评选并表彰文明家庭,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有利于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风尚。 ③家庭教育联系着孩子、国家和民族,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重视家庭文明建设,有利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有利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②重视量的积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③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3)例如:遵德守礼——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②构建和谐社会。 敬业诚信——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解析 第(1)问属于意义类设问,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解答时注意将相关知识和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有机结合。第(2)问考查“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可以从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以及矛盾的观点分析。第(3)问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陈列、教育四项职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社会机构。作为以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为使命的社会教育机构,是人类文明记忆与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收藏实物资料,成为信息和文化交流中心,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场所,担负起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的重任,被誉为社会教育的第二课堂和人类教育的终身学校。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重视程度不够,出现了一些问题:教育形式单一,仅仅局限于讲解,且多数讲解比较枯燥;公众的教育活动表面化,不擅于深入发掘主题,很多活动陷于低幼化;互联网利用形式化,多数博物馆官网处于瘫痪状态。 从以藏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是全世界博物馆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博物馆要树立公共意识与服务意识,无论是展览或公众活动,都要从博物馆和公众两个维度来考量,尤其要首先考虑公众的诉求。如何配合和适应社会教育并形成互动,走出一条管社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之路,如何让观众从“看客”,转变为讲座的“听众”和网站的“用户”,这是我国的博物馆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功能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知识,说明如何更好地实现我国博物馆的转型。 (3)假如你是博物馆的馆长,针对博物馆存在的问题,提出两条具体的解决措施。 答案 (1)①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功能,有利于发挥博物馆的人类文明记忆与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的作用,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学生只要从教育的选择、传递及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角度分析即可) ②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功能,有利于发挥其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的作用,(学生只要从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角度分析即可)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四有”公民。(学生只要答出“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或“培育‘四有’公民”之一即可) ③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功能,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同时公民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学生只要答出“推动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或“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之一即可) (2)①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②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破除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面对全世界博物馆发展的趋势和潮流,重视博物馆在服务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转变以藏品为中心的旧观点。 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考虑公众的诉求,探索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发展新思路,开拓公共服务的新境界。 (3)参考示例:①建设官网,设立“教育频道”,运用图文、视频、背景资料详细介绍博物馆展品。②为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公众,设计课程或活动,提供详细的教案、演示文稿和活动指南。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第(1)问属于意义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做到思路清晰,要紧扣材料,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本问学生可以从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的作用以及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答题知识范围明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知识。设问指向是实现我国博物馆的转型。首先明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破除与实际不相符的成规陈说;注意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根据这两点然后结合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即可。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比如,建设官网,设立“教育频道”,运用图文、视频、背景资料详细介绍博物馆展品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