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解析版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 A. 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 B. 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 C. 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 D. 不承认矛盾的存在力求回避矛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言论说明孔子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关注社会现实人事,所以本题答案选B,A、C、D与材料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的思想。‎ ‎2.《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兼爱非攻 B. 以民为本 C. 以德治国 D. 公正至上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兼爱非攻虽然是墨家的主张,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以民为本,故B项错误;材料提到了德,但是不够全面,故C项错误;本题主张以德能劳功等为依据选贤举能结合“举公义,辟私怨”,故D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墨家 ‎3.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 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 “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ACD不对,这三项体现的是伦理道德方面;B符合,体现了朱熹的认识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强调通过读书、学习、考察等方法探究理,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 ‎4.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省略处为 A. 程颢 B. 王阳明 C. 董仲舒 D. 黄宗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游心于虚无”,即体现心学范畴主张。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D所示的三个思想家均不是心学家,排除。B项,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王阳明及其思想主张 ‎5.有人称:北宋时期,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北宋时期“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程朱理学 ‎②文人画 ‎③《清明上河图》‎ ‎④宋词 ‎⑤京剧 A. ①③⑤‎ B. ②③‎ C. ①②⑤‎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的“市民文化”是指反映城市居民生活的文化,是社会底层文化的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反映的是士大夫阶层的精神生活,不符合题意,③④反映了宋代以后城市市民生活的现实,符合题意;京剧是清朝出现的,故⑤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点“北宋时期”“市民文化”;首先通过“北宋时期”这一时间点排除⑤;然后再通过“市民文化”排除①②;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6.下图是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的写意画《孤禽图》,对于该作品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追求个性和神韵意境 B. 注重对景物的逼真摹写 C. 特别讲究布局与构图 D. 具有气势雄壮的特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孤禽图》整幅画的画面,仅在中下方,绘一只水禽,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禽鸟一足立地,一足悬,缩颈,拱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群的情态。形象洗练,造型夸张,表情奇特,流露出愤世嫉俗之情,反映出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具有奇特新颖,出人意表的艺术特色这是典型的文人画特征,故选A。B是工笔画的特征,而题干中的《孤禽图》是写意画,故排除B;C不是文人画的主要特征,而是欧洲新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故排除C;‎ 写意画具有强调意趣、借物抒情的特点,不具有气势雄壮的特点,故排除D。‎ ‎7.李泽厚先生认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游记》属于了浪漫主义作品,没有对封建统治阶级“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故A项错误;《红楼梦》揭露和批判了以宁荣二府为代表的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预言了封建统治必然灭亡的趋势,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三国的发展演变,也没有批判封建统治阶级的主题,故C项错误;《封神演义》以周室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也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同时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各个文学名著的内容、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8.魏源建议清政府聘请洋人指导中国工匠制造战舰,还提出在闽粤两省的科举考试中增设水师一科,达到一定水平,授予科甲出身。对魏源以上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具有思想解放的进步作用 ‎②推动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③表达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愿望 ‎④是资产阶级探求强国御侮之策的典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增设水师一科,达到一定水平,授予科甲出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达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愿望,这在当时具有思想解放的进步作用,故①③符合题意;魏源的建议都是关于西方先进技术的,没有涉及到政治思想,更没有涉及到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排除②④;所以答案选B。‎ ‎【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用魏源给清政府提的建议作为新情境,来考查“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的理解,考生需要明确这时魏源等思想家的主张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且主张也没有跳出封建思想的藩篱,只要是把这一点把握好,这一题就好做出来了。‎ ‎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 揭露历史真相 B. 引介西方理论 C. 倡导维新变法 D. 颠覆孔孟学说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学伪经考》将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斥为伪经,其目的是摧毁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理论依据,为维新变法扫清障碍,因而遭到清政府的禁毁,故B项符合题意;《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自身对儒学的考究,主观意识较强,真实性不强,故A项错误;《新学伪经考》主要内容是考据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目的是对儒学体系加以改造,不是介绍西方思想,也不是颠覆孔孟学说,故CD项错误。‎ ‎10.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章太炎在东京《国民报》上发表《正仇满论》,指出:“夫今之人人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革命者,非仇视之谓也”,1903年又在《苏报》上发表《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认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这说明章太炎 A. 主张反清革命 B. 反对民主共和 C. 提倡保皇立宪 D. 支持君主立宪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干中的“今之人人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革命”、“载湉小丑,未辨菽麦”(“载湉”是指光绪皇帝)等信息可知,章太炎主张反清革命,故选A;题干中没有关于民主共和的信息,故排除B;由题干中的“革命”可知,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1.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最符合这一言论的派别是 A. 洋务派 B. 维新派 C. 革命派 D.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中的“革命成功将近十年”可知是辛亥革命后;材料“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可以判断出这是对人们的思想不够解放表示不满,故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的进一步的解放,故D项正确;A项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排除;B项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 ‎12.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很多史学家认为它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他们主要依据的是新文化运动 A. 是资产阶级发起的 B. 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C. 是五四运动的先导 D. 是思想领域的反封建运动 ‎【答案】D ‎【解析】‎ 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因为新文化运动继续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反封建领域的未竟事业,新文化运动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的反封建斗争。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中“主要依据”的要求,排除A、B、C项。‎ ‎13. 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其主张的意图是 A. 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B. 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 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 D. 联合苏联推动社会革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表明孙中山的意图是消除资本主义两级分化所造成的贫富悬殊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防止将来再次革命,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故A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罗斯福新政开创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材料“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与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表明私人垄断资本的产生,因此不是防止私人垄断资本,而是防止私人垄断资本的膨胀,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 ‎14.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 A. 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 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 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 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答案】D ‎【解析】‎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走向井冈山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材料“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说明中共独立探索革命的意识,故D正确;材料中没有说明三民主义思想的局限性,故A、B错误;领导权之争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故C错误。‎ 点睛:新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革命目标上基本相同,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中国共产党除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外,还有最高纲领,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新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内容。‎ ‎15.《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 A.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B. 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 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D.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所学,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符合题意的是D项,AB项是指其政治上鲜明性,在南方谈话中没有涉及到祖国统一问题,排除C项。‎ ‎16.1957年,我国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的平均消费水平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取得这些成就的指导思想 A. 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B. 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C.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新中国成立后初期的建设成就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不懈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故答案为A项。B、C项是指邓小平理论,D项是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均排除。‎ ‎17.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 “百花齐放”的主张 B. “百家争鸣”的方针 C. “拨乱反正”的观点 D.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答案】B ‎【解析】‎ 从题干中“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信息可知,毛泽东主张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故答案为B项。A项是文学艺术方面的主张,C、D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点睛:“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双百”方针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提倡在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提倡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学术论争;同时,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作为我们各项事业,包括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指导。‎ ‎18.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当时中国政府 A. 加紧核武器、人造卫星技术的研制 B. 实施“211工程”计划 C. 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D.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60年代”,联系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加快了核武器和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并且在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均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B、C、D项。‎ 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60年代”,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其他三项均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四个选项中只有“加紧核武器、人造卫星技术的研制”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据此确定答案。‎ ‎19.阿尔及利亚《人民报》曾这样评论我国的一项科技成就:“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从1949年就开始向社会主义奋勇前进,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这项科技成就是:‎ A.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C.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可以看出本题想考查1970年“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所以本题选C,A、B、D与题干不符。‎ 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20.《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答案】B ‎【解析】‎ 注意题目限定“改革开放以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故A项错误;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在2003年,故B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C项错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故D项错误。‎ ‎21.某一时期的艺术“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突破了宗教对人体的禁忌,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见这一时期的艺术 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 披着宗教的外衣反专制 C. 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 D. 摆脱了宗教和专制束缚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 ‎ “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不是人文精神的起源时期,A项错误,排除;文艺复兴主要反对宗教神权,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B项错误,排除;根据“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知,文艺复兴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C项正确;D项表述“摆脱了”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 ‎【名师点睛】‎ 解答本题抓住关键信息“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即可。‎ ‎22.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却是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 A. 启蒙运动更强调个人力量 B. 启蒙运动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 C. 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 D. 两个浮士德都处于中世纪的蒙昧中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中“文艺复兴时期……在魔鬼的引导下……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强调的是魔鬼,意指文艺复兴借助宗教外衣,没有完全脱离宗教,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突出了单个人的力量,故A项正确;启蒙运动时期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而“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表述不合史实,故B项排除;启蒙运动上升到反对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故C项排除;材料不是两个浮士德本身的阐释,而是借助浮士德来说明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故D项排除。‎ ‎23.“随着对峙的加剧,激进派领袖对这场运动的思想成果加以利用,并将其转化为革命口号: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这场运动 A. 唤醒了人性的复苏 B. 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C. 诠释了理性的内涵 D. 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文艺复兴运动唤醒了人性的复苏,但文艺复兴没有涉及人权,社会契约的内容,故A项错误;否定罗马教皇权威是宗教改革的作用,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从“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可知这场运动是启蒙运动,其核心是理性,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打破神学束缚,促进近代科学诞生,故D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影响 ‎24.20世纪最深刻的科学革命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建立。这两个理论的共同之处有 ‎①突破了经典物理理论 ‎②否定了传统狭隘观念 ‎③论证了质能转换关系 ‎④扩大了人类认识领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建立是近代物理学的革命,突破了经典物理理论,故①正确;同时也否定了传统狭隘观念,故②正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论证了质能转换关系,而量子力学没有,故③错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建立都将认识领域由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故④正确。故C项正确。‎ ‎25.“什么是生命的法则?他开始思考所有生命为求生而奋斗的背后动力:物种要想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兴盛就得进化,否则就得灭亡。”他的这一理论 A. 使人类认识开始进入微观世界 B. 阐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C. 开创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D. 开始猛烈冲击基督教神学 ‎【答案】C ‎【解析】‎ 材料主要涉及生命的演进问题,没有涉及微观世界问题,排除A;材料讨论生命的法则,而非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排除B;进化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是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使生物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排除C ‎;早在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猛烈冲击基督教神学,排除D。‎ ‎26.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 A. 拜伦 B. 巴尔扎克 C. 薄伽丘 D. 莎士比亚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忠实地描述他们”可知该作家主要揭露社会现实,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巴尔扎克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故B正确;拜伦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故A错误;薄伽丘和莎士比亚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时间不符合“19世纪”,故排除CD。‎ ‎27.“在欧洲(最早在法国)唯美主义与自然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主要表现在绘画上,反对学院派的保守,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以作艺术表现……也是人类将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一种全新的成果。”此评论适用于 A. 表达情感的浪漫主义绘画 B. 反传统的“现代主义”艺术 C. 穿透历史的“印象派”艺术 D. 描写自然风光的现实主义美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的美术。解答此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将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等可知是针对印象派绘画的评价。所以应选C。‎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美术的辉煌·印象画派 ‎28.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 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 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战争不断,政治黑暗不平等,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开始寻求新精神寄托,于是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故答案选C。AD是现代主义文学出现的背景;B是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背景。‎ 考点: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浪漫主义文学 ‎29.文学作品中以张扬个性和自我为己任,在艺术上致力于探索新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和表现手法。它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的表现,而志在表现意识以下的深沉情感,以冷峻严肃的笔调达到心理深处的客观真实。这一流派属于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古典主义在艺术上主要是指对包含希腊及古罗马的古典时代文化的高度认同。浪漫主义产生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力图真实表现现实生活,深入剖析揭示社会矛盾,对现存社会秩序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现代主义文学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以张扬个性和自我为己任”、“新奇别致”“深沉情感”“冷峻严肃的笔调”,可知是现代主义风格。故答案选C。‎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现代主义 ‎【名师点睛】本考点在复习备考中应特别注意的角度有:‎ ‎(1)知识角度:掌握各文学流派出现的背景、艺术特色、代表人物及典型作品。‎ ‎(2)能力角度:借助新史料或新情境考查文学作品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3)史论角度: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密切,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侧重于对文学发展变化背后的社会变革的考查,尤其是工业革命前后社会变革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史论意识,是值得密切关注的考试趋向。‎ ‎30.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三个文学流派的共同点是 ‎①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②在创作形式上追求完美和谐 ‎③都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 ‎④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文学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①③正确;②④与现代主义无关。故D正确。‎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经孔子整理编订,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故本题答案为:错误。‎ ‎3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中提出的,故本题答案为:错误。‎ ‎33.作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的三民主义,一开始就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指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张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故答案为错误。‎ ‎34.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并由此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成功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题目认为开始形成的标志是遵义会议的召开,故错误。‎ ‎【点睛】毛泽东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形成于井冈山时期,完善于延安时期,发展于建国前后,只有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才能正确答题。‎ ‎35.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的智者运动以来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是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的一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自智者运动以来的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故题目表述正确。‎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不断碰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史都是从中国肇始,而且长期遥遥领先。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通过对中国思想和政治的赞美,表示了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而把一个具有崇高理性、合于道德的政治制度作为理想目标。‎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 ‎ 革命与改良两派都取法于西方,向西方学习。卢梭、孟德斯鸠等英雄形象,成为两派人汲取思想和战斗激情的共同来源。自维新运动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怀忧国忧时之思,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而后革命派以一往直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产生了中华民国。‎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入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此后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主旋律则是要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 ‎——李翔海《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伏尔泰认为“中国科技遥遥领先”,试举两例科技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推崇中国文明对欧洲思想和政治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革命与改良两派”所汲取的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主要政治学说。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运动在思想领域“承担时代使命”发挥的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利用西方现代文化”的主要思想。分析新文化运动“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学与西学碰撞的认识。‎ ‎【答案】(1)科技成就: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 影响:启蒙运动的发生,促进欧洲思想解放;欧洲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2)学说: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 作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觉醒。‎ ‎(3)思想:民主、科学。影响: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4)认识:中学西学碰撞交流,相互借鉴,推动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 ‎【解析】‎ ‎(1)“中国科技遥遥领先”的科技成就可以以四大发明为例。由材料“表示了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而把一个具有崇高理性、合于道德的政治制度作为理想目标”, ,可以作答为:启蒙运动的发生,促进欧洲思想解放;欧洲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2)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主要政治学说是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结合所学,维新运动在思想领域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觉醒。‎ ‎(3)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这两面大旗,猛烈批判封建正统思想,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4)本问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以答为:中学西学碰撞交流,相互借鉴,推动社会进步。‎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 叙事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是英国诗人拜伦的代表作,使拜伦“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他塑造的“拜伦式英雄”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孤傲、倔强、狂热、浪漫……‎ ‎——论拜伦和他的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材料三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精神文化条件下产生的,它的形成是社会对文学的必然要求的结果。‎ 材料四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文人求之不得的事情,然而奇怪的是,当戏剧作家贝克特风闻自己获得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时,竟做了一个“荒诞”的举止,马上躲到乡村的一个小山庄里去了。最后在政界人物的劝导下同意接受此项奖,又以健康的缘故,不亲自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 ‎——《怕出名的“隐士——1969年获奖者:撒姆尔·贝克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指的是什么?写出两位具有“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的代表人物。‎ ‎(2)材料二中的作品属于哪种风格流派?写出体现该流派风格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符合材料三中“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精神文化条件下”法国出现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剧作家贝克特的代表作品及其所属的流派。‎ ‎【答案】(1)启蒙思想。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2)浪漫主义。文学:《巴黎圣母院》;艺术:《自由引导人民》。‎ ‎(3)文学:《人间喜剧》。艺术:《播种者》或《拾穗者》。‎ ‎(4)作品:《等待戈多》。流派:现代主义。‎ ‎【解析】‎ 本题考查法国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法国杰出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艺术作品,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根据材料中的“(法国)大革命……‎ 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可知,这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指的是启蒙思想。联系所学可知,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2)联系所学可知,英国诗人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是浪漫主义作品。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精神文化条件下”出现的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联系所学可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和米勒的《播种者》《拾穗者》均是现实主义作品。‎ ‎(4)联系所学可知,剧作家贝克特的代表作是《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作品。‎ 四、问答题;本大题1题,共10分。‎ ‎38.习近平总书记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 ‎(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他的核心思想主张是什么?孟子对此有何新发展?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2)魏晋南北朝以后,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新的挑战。两宋时期的思想家们是如何应对的?由此,南宋以后儒学居怎样的地位?‎ ‎(3)明末清初,出现了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请分别列举三位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4)纵观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推动其不断完善的主导因素有哪些?‎ ‎【答案】(1)主张:“仁”与“礼”。新发展:“仁政”。背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2)应对:吸收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地位:官方哲学。‎ ‎(3)观点: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思想;顾炎武: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王夫之:唯物论及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4)因素:统治者的需要、时代的发展、思想家的创新。‎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主张是“仁”与“礼”。孟子提出“仁政”,发展了儒家思想。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背景是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2)结合所学可知,两宋时期的思想家吸收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南宋以后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3)观点: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和工商皆本;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王夫之提出唯物论及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4)纵观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可知推动其不断完善的主导因素主要有统治者的需要、时代的发展、思想家的创新等。‎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