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020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读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最大深度等值线图(单位:c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季节性冻土形成的最主要条件为 A. 海拔 B. 纬度 C. 气温 D. 土壤湿度 ‎2. 下列城市中季节性冻土深度较为接近的是 A. 齐齐哈尔、绥化 B. 哈尔滨、牡丹江 C. 嫩江、牡丹江 D. 呼玛、伊春 ‎3. 有关各地冻土深度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季节性冻土深度深主要是纬度高 B. ②地季节性冻土深度较浅主要湿度高 C. ③地季节性冻土深度浅主要是地势低 D. ④地季节性冻土深度深主要气温高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冻土的成因,地温低于0℃时,土层中所含水分结冰形成冻土。地温与气温密切相关。地温常年低于0℃,形成永久性冻土。地温冬季可以低于0℃,但夏季地温较高的地区,冻土层全部融化,为季节性冻土。介于二者之间的地方,表层冻土夏季消融,底层不会消融,表层为冻土活动层。因此形成季节性冻土的原因主要是气温,故乡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断,图中季节性冻土最大深度等值线图的等值距为20cm,因此齐齐哈尔为220-240cm,绥化为200cm;哈尔滨为180-200cm,牡丹江为180-200cm;嫩江为240-260cm,呼玛为280cm、伊春为260cm,因此哈尔滨和牡丹江在180厘米至200厘米之间,最为接近,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冻土的成因。①处形成高值的原因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②、③处海拔低,气温相对较高,形成相对低值;④处位于长白山,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低,形成相对高值。只有C为正确选项。‎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个不同地区房屋院落的尺度,图中角度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 甲乙两个院落可能分别位于 A. 浙江、江苏 B. 新疆、云南 C. 广东黑龙江 D. 福建、北京 ‎5. 与甲地相比,乙地院落尺度更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热量 B. 降水 C. 光照 D. 地形 ‎【答案】4. D 5. C ‎【解析】‎ ‎【4题详解】‎ 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甲地正午太阳高角为87°,说明甲地的纬度为20.5°N或者26.5°N,浙江和新疆的纬度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3°,说明乙地的纬度大约为40.5°N,黑龙江的纬度较高,不符合题意,北京所在的纬度为40°附近,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项。‎ ‎【5题详解】‎ 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建筑物产生的影子不同,会影响院内的采光条件,乙地的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较长,因此为了避免建筑物遮挡光照,院落尺度应该更大一点,故答案选C项。‎ 随着我国交通建筑技术的进步,隧道的修建日趋普遍,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周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1月和7月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表示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此隧道 A. 15时太阳辐射量最大 B. 内部温差比外部大 C. 午后内外的温差最大 D. 具有冬暖夏凉特点 ‎8. 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A. 黑龙江省 B. 山东省 C. 陕西省 D. 内蒙古自治区 ‎【答案】6. C 7. D 8. C ‎【解析】‎ ‎【6题详解】‎ 冬季隧道内外温度都比夏季低,因此①②表示7月份隧道内外气温日变化,③④表示1月份隧道内外气温日变化。白天隧道外部气温日变化大,因此③表示1月份隧道内气温日变化。故C正确。‎ ‎【7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③表示1月份隧道内气温日变化,同理②表示7月份隧道内气温日变化,因此隧道内昼夜温差小于隧道外,且冬暖夏凉, D正确、B错误。太阳辐射量最大值出现时间应在最高温之前,故A错误。图中信息显示1月份隧道内外的温差最大至出现在6时左右,故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图示信息显示,隧道外最冷月气温在0℃附近,应靠近秦岭—淮河一线,故排除A、D项。图中最高气温在15时左右,这个“15时”是北京时间,而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地方时),说明图中学校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约晚1小时,应位于北京以西。 C正确、B错误。故选C。‎ 由于荒漠戈壁和绿洲独特的气候特征和表面性质,决定了绿洲相对于其周围荒漠环境是个冷源,即形成绿洲最显著的“冷岛效应”,但绿洲中城市的发展不断影响“冷岛效应”。‎ 表一、表二为我国新疆石河子绿洲1989~2013年相关数据变化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9. 1989~2013年石河子绿洲冷岛效应变化的总体表现为(  )‎ A. 冷岛效应先增强后减弱 B. 冷岛效应逐渐减弱 C. 冷岛效应先减弱后增强 D. 冷岛效应逐渐增强 ‎10. 造成1989~2000年石河子绿洲冷岛效应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耕地面积减少 B. 林地、草地面积增加 C. 水域面积增加 D. 建设用地面积增加 ‎11. 绿洲中城市的发展要想减弱对冷岛效应的影响,最为关键的是(  )‎ A. 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 B. 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C. 提高土地利用率 D. 保护耕地 ‎【答案】9. A 10. C 11. A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读图表获取信息能力。由图表可知,1989-2000年高温区和较高温区比例下降,冷岛效应增强,2000-2013年,高温区和较高温区增加,冷岛效应减弱。所以总体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图表获取信息能力。结合图表进行分析,1989~2000水域面积由35.48增加至42.28,面积增多,导致绿洲冷岛效应增强,C正确。耕地面积减少对绿洲冷岛效应影响小,A项错误。1989-2000年石河子林地、草地均下降,B错误。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降低冷岛效应,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择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结合表格分析可知,绿地、湿地都可以影响到冷岛效应,因此,城市建设中要注意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对各功能区合理布局。故本题选择A。‎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宗格鲁水电站横跨在尼日利亚北部的卡杜纳河(是尼日尔河主要支流;源出乔斯高原;该河流经开阔的热带草原)上,距离首都阿布贾200多千米,这里曾经是荒无人烟的丘陵地带。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水电)的建设者们来到这里安营扎寨。宗格鲁水电站大坝设计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碾压混凝土量高达200多万立方米,高峰施工强度预计为13.5万立方米/月。碾压混凝土采用自卸汽车直接入仓,平仓机摊铺,振动碾振动密实等方式施工,施工简单,减少胶凝材料用量。据介绍,水电站将在2020年9月发电,并入尼日利亚国家电网,发电量为750兆瓦,可以满足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这样规模的两座城市用电。下图示意宗格鲁水电站的位置。‎ ‎(1)说明该地干湿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对工程进度的影响。‎ ‎(2)说明宗格鲁水电站建设的有利条件。‎ ‎(3)分析说明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益处。‎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水电站中获得的利益。‎ ‎【答案】(1)干季工程进度快,湿季进度慢。‎ ‎(2)卡杜纳河源出乔斯高原,夏半年受赤道低压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该地区是荒无人烟的丘陵地带,人口比较稀少,开发水能建设大坝淹没的耕地少,移民数量少,可以节约建设资金;距离首都阿布贾较近,输电成本低。‎ ‎(3)碾压混凝土采用自卸汽车直接入仓,平仓机摊铺,振动碾振动密实等方式施工,施工简单,减少施工时间;降低施工难度;胶凝材料用量少,降低工程造价;可适用大型通用施工机械设备,提高混凝土运输和填筑工作效率。‎ ‎(4)大量资金的投入,对该地的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该工程是大型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训,促进就业,增加收入;促进该地的电力网和输电网的形成,促进该地基础设施的建设。‎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能源资源的开发。注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详解】(1‎ ‎)本题考查气候对工程建设进度的影响,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压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天气恶劣,施工条件差,会减慢施工的进度。干季受东北信风影响,降水少,降水少,晴天多,施工条件较好,有利于施工,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 ‎(2)本题从水能资源开发的条件进行作答,从图中海拔高度看,宗格鲁水电站位于高原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落差大;从图中纬度位置分析,该地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季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同时,该水电站距离首都阿布贾200多千米,距离市场近,输电成本低;这里曾经是荒无人烟的丘陵地带,说明人口稀少,水电站修建导致的移民数量少,节约建设成本等。‎ ‎(3)碾压混凝土采用自卸汽车直接入仓平仓机摊铺,振动碾振动密实等方式施工,施工简单,减少胶凝材料用量, 减少施工时间,降低工程造价,降低施工难度;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碾压混凝土量高达200多万立方米,可适用大型通用施工机械设备,高峰施工强度预计为13.5万立方米/月,提高混凝士运输和填筑工作效率。‎ ‎(4)大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的产业结构、增加收入和基础设施建没都有积极的影响。中国公司兴建水电站,投入大量资金对该地的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该工程是大型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训,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并入尼日利亚国家电网发电量为750兆瓦,可以满足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这样规模的两座城市用电,促进该地的电力网和输电网的形成,促进该地基础设施的建设。‎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坦桑尼亚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旅游业和采矿业为主,工业生产落后,科技水平低,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依赖进口。下图示意坦桑尼亚概况。‎ ‎(1)简述坦桑尼亚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2)简析制约坦桑尼亚工业发展的因素。‎ ‎(3)有观点认为“工业化是坦桑尼亚实现经济发展,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也有观点认为“坦桑尼亚应保护环境,拒绝工业化”。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能源与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土地租金低;海运、铁路等交通运输条件较好。‎ ‎(2)教育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国家贫困,资金短缺;生产落后,科技水平低;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3)支持工业化:工业化能够减弱工业品的对外依赖,实现经济独立;延长矿产与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矿产品的附加值;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改善人们生活条件,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摆脱贫困。‎ 拒绝工业化:坦桑尼亚工业生产技术低,环保技术落后;工业化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废弃物,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恶化会直接影响旅游业和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以非洲的坦桑尼亚为背景区域考查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以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方向。‎ ‎(1)读图分析可知,坦桑尼亚位于非洲的中东部,结合图例分析可知坦桑尼亚有宝石、黄金、煤炭、铁等资源分布,因此能源与矿产资源丰富;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因此该地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并且廉价;该地经济落后,土地租金低;东部临海,海运、铁路等交通运输条件较好。‎ ‎(2)坦桑尼亚经济落后,教育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国家贫困,工业发展资金短缺;生产落后,科技水平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成为了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答赞同也可以答不赞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果赞同工业化,就从该地工业化的有利条件和工业化的有利影响来分析。该地矿产资源与能源丰富,发展工业条件好,而且加快该地工业化的发展,能够减弱工业品的对外依赖,实现经济独立;能够延长矿产与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矿产品的附加值;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居民经济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改善人们生活条件,从而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摆脱贫困;如果不赞同就从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来分析。坦桑尼亚工业生产技术低,环保技术落后;工业化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废弃物,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恶化会直接影响旅游业和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4.【地理一选修: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横断山区梅里雪山中部狭长河谷地带的雨崩村(分为上雨崩和下雨崩),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藏族民族文化,不少驴友选择9~10月间徒步进雨崩村。下图示意德钦县雨崩村位置图。‎ ‎(1)分析雨崩村旅游资源开发可能面临的困难。‎ ‎【答案】①雨崩村未通公路,只有土路,交通不便;②地处偏远地区,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客源市场远;③旅游配套设施落后,地区接待能力差;④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⑤地区经济落后,思想保守(旅游人才缺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详解】结合旅游业发展条件分析,主要从交通、市场距离、接待能力等角度作答。首先交通方面:目前达到雨崩村仍是土路(需要骑行或徒步),未通公路,交通不便,游客难以到达;其次旅游市场方面:雨崩村位于横断山区梅里雪山中部狭长河谷地带,该区域经济落后,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市场远;再次接待能力方面,该区域经济落后,村落较小,基础设施不足,地区接待能力差。最后,该区域位于高原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脆弱,遭到破坏后很难恢复,环境承载力低。‎ ‎15.【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永久冻土是指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它已经被冰封数千年、甚至几十万年,里面充满着死亡植物等有机物质。青藏高原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拥有面积广袤的永久冻土层。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上主要河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炕)的排放通量处于世界的中高水平,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分析青藏高原上主要河流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大的原因及其影响。‎ ‎【答案】全球变暖使青臧高永久冻土融化。土中的有机物通过水循环迁移到河流,有机质在河水运动过程中加速分解,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河流释放温室气体同时也促使气温上升从血引起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之间不断强化的恶性循环现象。‎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用科学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详解】青藏高原上主要河流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大的原因,可以从气温变化等方面回答,带来的影响可以从有机质分解、促使气温上升等方面回答。气候变暖使永久冻土融化,土中的有机物通过水循环加速分解,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同时河流释放温室气体也促使气温上升引起恶性循环。‎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