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海南省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海南省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海南省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段话重在强调分封制 A.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B.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 C.促进了各地区文化交流 D.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融合 ‎2.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A. 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 B. 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C. 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D. 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3.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这可以佐证 A.设置刺史有利于君主专制 B.监察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 C.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 D.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 ‎4.“宋代的相权自始至终处于兴盛状态,对相权所采取的几项措施都没有对相权产生实质性的削弱作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宋代所奉行的基本国策是‘以儒治国’,是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A.封建君主专制受到严重削弱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非常突出 C.科举制发展提高了官员素质 D.君主未采取抑制相权的措施 ‎5.《大明律》规定:禁止朝官与近侍官交结,禁止地方官员与朝官交结,禁止京官与京城家资富厚之人交结,否则即构成奸党罪。这一规定旨在 A.防治宦官专权和权臣乱政 B.消除官员结党对皇权的威胁 C.用法律形式加强中央集权 D.澄清吏治以杜绝制度的腐败 ‎6.梭伦执政时期,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帮助其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将来就不能要求儿子赡养自己。这些规定 A.直接扩大了雅典公民的权力 B.阻碍了雅典农业经济的发展 C.导致雅典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D.体现了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 ‎7.罗马进入帝国时代,法学家萨杜尔尼奴斯把犯罪分为四大类:行动、言论、文字、会商(同犯),并将其进一步解析为动机、身份、地点、时间、性质、数量和结果等要素。这样,通常受过训练的法学家即可通过运用这两个层次11个要素透彻地解剖一个犯罪现象。据此可知 A.人性本恶是西方立法依据 B.司法定罪依赖法学家解释 C.罗马法法理蕴含理性精神 D.罗马公民法注重司法程序 ‎8.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显示 A.民主自由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B.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 C.雅典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D.雅典法律没能保证苏格拉底权益 ‎9.智者学派中许多人都宣称,所谓的正义和公平仅仅是一种独断传统的表达或是独断统治者强迫人民接受的,没有什么确实是正义的。这表明智者学派 A.主张相对主义的价值标准 B.追求个人功利的思想倾向 C.注重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D.倡导理性自由的生活态度 ‎10.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上述现象 A. 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B. 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 C. 标志新的社会制度诞生 D. 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产生 ‎11.《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需要大量劳力 B.适时增加肥力 C.提倡精耕细作 D.善于积累经验 ‎12.史学家钱穆先生说:“唐代的租庸调制,最要用意在为民制产,……自可向国家完粮”。唐代前期“为民制产”的举措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编订鱼鳞图册 C.确定土地私有权 D.实行均田制 ‎13.研究表明,宋廷岁入税钱额,北宋时最高为6000万贯,相当于晚唐时的7.5倍;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达到8000万贯,仅绍兴府征收的免役钱、折帛钱等杂税就有100万贯。这一变化 A. 保证了政府收支平衡 B. 表明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C. 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 D. 说明宋朝国力强于唐朝 ‎14.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清雍正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 A.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 B.主佃之间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产生 D.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15.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这一措施 ‎ A.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 B.体现了政府的专卖政策 ‎ ‎ C.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16.《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倒)”。“风行草偃”表明儒家强调 A.个人修养 B.环境影响 C.教化作用 D.客观规律 ‎17.“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选项中体现的思想与这一主张属于同一派别的是 A.“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B.“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C.“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D.“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18.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 A.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 B.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 ‎ C.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 D.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 ‎ ‎19.西汉时期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善能,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反映了 A.“君权神授”主张 B. “天人感应”学说 C. “大一统”的主张 D. “三纲五常”学说 ‎20.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 A.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 ‎ B.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 ‎ C.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 D.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 我国幅员辽阔,边疆地区地域十分广袤。边疆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集地,由于地理、人文原因,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与内地有着一定的差距,容易引发多种多样的边疆问题。因此历朝统治者在规划行政区划的过程中一般都重视边疆政策的制定,积极经略边疆。譬如秦朝设立辽东郡,以便中央管辖;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使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唐玄宗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做都督。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元朝设立云南、四川行省进行管辖,并实行少数民族贵族头领担任地方官的土司制度;明朝在西藏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当各级官吏,赐给印信;清朝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在台湾建省,并直属中央政府管辖。‎ ‎ ——摘编自朱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概括古代管理边疆地区的主要措施。(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古代管理边疆地区的积极意义。(8分)‎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 中国古代的棉花品种主要是亚洲棉,来自印度。秦汉时期,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到达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在古代先民的辛勤培育下,亚洲棉逐渐适应中国环境,棉花产量和品质逐渐提高。南宋时期,棉布虽未撼动桑麻织品在衣被市场的重要地位,但棉花种植已深入到长江流域。元朝统一后,随着南方棉纺织技术向北方迅速推广,棉花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江南地区“夏税则输以木绵布绢丝绵等物”。明清时期,“松江织造之精,誉满全国,产布之盛,衣被天下”。 ‎ ‎——摘编自宋鑫秀《元代植棉研究》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概括中国古代棉花广泛种植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分析中国古代棉花广泛种植的影响。(9分)‎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信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多表述为“诚信”。在中国古代,作为伦理准则的诚信,适用于封闭的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熟人社会”。诚信的实现要依靠“上行下效”,依靠榜样的力量。诚信是由社会舆论和个体内心信念保障实施的,如果不履行道德义务(如对君尽忠、对父母尽孝、对朋友诚信等)就会失去面子,不仅会受到他人谴责,而且会被人群疏远从而失去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对于背信之人的惩罚,无需借助法律手段。诚信作为立身之本,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甚至成为治国之道,是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 ‎ ‎——摘编自王玉花、宋桂红《谈中、西方文化中信用的观念》 ‎ 材料二 西方传统信用文化认为个人自由是缔结契约的前提。“信”是适用于“陌生人”之间的原则,是体现社会正义的重要方面,人们普遍认同诚信观念的经济价值。罗马法中已建立了相应的诚信契约制度。在诚信契约中,债务人不仅要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而且必须承担诚实、善意的补充义务。建立在契约关系之上的西方信用文化带有法律和秩序的属性,能够起到协调人际关系、净化经济活动运行环境的作用。 ‎ 一一摘编自李新庚《信用理论与制度建设研究》 ‎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与西方在传统“信用”文化上的不同之处。(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传统“信用”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 (9分)‎ ‎24、[人物评价](15分)‎ 材料 景祐五年(1038)十月,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大夏国。此后,宋夏血战数年,宋军每战必败。康定元年(1040)五月,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八月,延州(今陕西延安)北面全被西夏荡平。范仲淹自请兼知延州。他淘汰老弱,分部训练士兵;修复城寨,招还流民垦荒,募商贾贸易。同时上书朝廷,主张坚壁清野,进行持久防御战。但未被朝廷采纳。康定二年、三年,好水川(今宁夏隆德东)之战、定川寨(今固原西北)之战,宋军皆败,折兵万余。庆历二年(1042)十一月,仁宗采纳范仲淹建议,复置陕西路安抚、经略、招讨使,范仲淹等人一方面筑寨,加固边城:另一方面选将练兵,招募善于骑射的当地百姓以补充军队,又招还流民兴垦营田。范仲淹还以朝廷名义犒赏羌族各部,与之签订条约,严明赏罚,蕃部纷纷归附宋朝。庆历四年(1044)五月,庆历和议成,元昊削去帝号对宋称臣。‎ ‎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仲淹戍边西北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范仲淹的戍边策略。(9分)‎ 参考答案 ‎1—5 ABBCB 6—10 DCBAB 11—15 CDCBD 16—20 CACAB ‎ ‎21.(1)措施:建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任用少数民族贵族头领管理地方行政;建立军事管理机构和以武力平定分裂势力;实行羁縻与怀柔政策;通过屯垦戍边,开发经济等。(7分)‎ ‎(2)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扩大了国家版图;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8分)‎ ‎22.(1)原因:古代丝绸之路发展的推动;古代先民的勤奋与智慧;棉花种植技术的提高;棉纺织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国家统一,政府政策的影响。(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答出四点得7分)‎ ‎(2)影响:推动了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棉布逐渐取代桑麻,成为中国人的衣被原料;推动了国家税收政策的转型。(8分) ‎ ‎23.(1)不同之处: ‎ 中国 ‎ 西方 ‎ 适用于以血缘为纽带的“熟人社会” ‎ 适用于“陌生人”之间 ‎ 是立身之本,治国之道 ‎ 是社会正义的体现 ‎ 侧重于社会理论道德义务 ‎ 侧重于社会经济活动 ‎ 以榜样、社会舆论和道德约束进行保障 ‎ 以制度和法律进行保障 ‎ ‎(任意3点,9分) ‎ (2) 背景:中国:农业经济为主导;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主流。西方:商品经济的发达;罗马法的影响;契约精神影响广泛。(6分)‎ ‎24.(1)宋重文轻武,军备废弛;周边少数民族强势;宋夏矛盾尖锐;宋战略失误,屡战屡败。(6分)‎ ‎(2)述:策略:坚持持久防御战,营田固城、选将练兵;怀柔周边少数民族,对夏和议。(4分)‎ 评:加强了宋朝的防御力量,减少战争伤亡和物资消耗;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宋朝的统治。(5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