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某季节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该季节甲地 A. 温暖湿润 B. 炎热干燥 C. 寒冷干燥 D. 低温湿润 ‎2. 影响甲地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的主要因素有 ‎①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季节移动  ‎ ‎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③海陆轮廓及洋流性质  ‎ ‎④地势起伏状况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 B 2. A ‎【解析】‎ 考查澳大利亚西北部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1题详解】‎ 读图,甲地位于20°S附近,为热带地区,全年气温较高,C选项“寒冷”、D选项“低温”说法错误;甲地此时盛行东南风,东南风从澳大利亚内陆吹向甲地,水汽少,且由低纬吹向高纬地区,水汽不易冷却形成降雨,即此季节降水少、气候干燥,故A错B对。‎ ‎【2题详解】‎ ‎1月份(甲为夏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后,地转偏向力变为向左偏转,东北信风因此偏转为西北风,形成了甲地夏季的西南季风,①对;7月份(甲为冬季),冬季陆地降温较海洋快,此时陆地气温较海洋低,陆地形成高压中心,甲地位于内陆高压中心的北部,故盛行东南季风,②对;海陆轮廓、洋流性质、地势起伏状况并不会随季节改变,因此甲地风向随季节改变而改变的情况与之无关,③④错,故选A。‎ 读世界地中海气候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3. 由上图可知,与世界其他地中海气候区相比,在地中海北岸地区,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远超过北纬40°,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阿尔卑斯山 B. 地中海 C. 北大西洋暖流 D. 盛行西风 ‎4. 冬雨率是冬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下列地中海气候区三座城市:罗马(42°N)、突尼斯(37°N)、的黎波里(33°N),它们的冬雨率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 罗马  突尼斯  的黎波里 B. 突尼斯  的黎波里  罗马 C. 的黎波里  突尼斯  罗马 D. 罗马  的黎波里  突尼斯 ‎【答案】3. B 4. C ‎【解析】‎ 考查地中海气候分布的影响因素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 ‎【3题详解】‎ 阿尔卑斯山位于地中海北岸地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西南)控制多雨,高大的山脉阻挡了西风的北上,不利于地中海气候向北延伸,A错;地中海为陆间海,使亚欧大陆西南部受地中海影响大,尤其是欧洲南部地区多半岛,三面环海,冬季时利于西风深入,因此地中海气候在欧洲南部地区分布的纬度高于其他大洲,B对;北大西洋暖流主要是影响欧洲西部沿海地区,使其形成了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C错;盛行西风影响的主要是中纬地区,在各个大陆的分布的纬度范围相同,D错。‎ ‎【4题详解】‎ 三座城市均为地中海气候,而地中海气候的降水主要是由暖湿的西风带来的。在30°-60°区域都能受西风带影响,在30°-60°之间,纬度越低受西风控制的时间越短(如30°附近主要受副高控制,只有气压带风带南移到最南部位置时,西风带才会控制这一地区),降水量越少且雨季越短、越集中分布于冬季,而纬度越高地区受西风控制时间越长,降水量越大且雨季越长、降水季节分布越均匀。由题干可知降水越集中分布于冬季则冬雨率越大,因此三座城市冬雨率最大的是纬度最低的的黎波里,冬雨率最小的是纬度最高的罗马,突尼斯冬雨率居于二者之间,故选C,A、B、D错。‎ 雾霾天是指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形象。下左图为我国某地雾霾天气前后对比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 ‎5.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 ① B. ③ C. ④ D. ⑤‎ ‎6. 雾霾天气时, 右图中的 A. ①减弱 B. ②减弱 C. ③增强 D. ⑤增强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图中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表示地面辐射、⑤表示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C正确。‎ ‎【6题详解】‎ 图中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③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表示地面辐射、⑤表示大气逆辐射;雾霾天气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大气逆辐射增强,右图中的①不变、②增强、③减弱、‎ ‎ ⑤增强,D正确。‎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可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B. 减弱了地面辐射 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8. 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答案】7. B 8. A ‎【解析】‎ ‎【分析】‎ 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及其应用。‎ ‎【7题详解】‎ 读图,将地膜覆盖在土壤上,太阳辐射波长短,能穿透地膜到达地面,地面吸热后升温向外发出地面辐射,但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地面辐射难以穿透地膜,使地面辐射减弱从而减少了地面热量的散失,导致地膜内土壤温度高于地膜外部,B对;地面辐射减弱则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减弱,A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纬度、太阳高度角、天气等因素相关,覆盖地膜不能增强太阳辐射的总量,C错;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与不覆盖地膜相比并没有增加或减少,D错。‎ ‎【8题详解】‎ 夏季太阳光照强,苹果朝上的部分获得了充足的光照,但苹果朝地面部分获得的太阳光较少,在苹果树下覆盖浅色的地膜,有利于反射太阳光,增强苹果朝地面部分的太阳光效,使苹果上下部分着色均匀,提高品质,A对;覆盖地膜会使地面温度升高,B错;山东夏季气温高,地面温度高,保持地温不是此季节的主要目的,C错;覆盖地膜并不利于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尤其是浅色的地膜,反射率较高,D错。‎ ‎【点睛】注意地膜覆盖对提高地温的作用其原理与温室大棚相同: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过地膜(玻璃)到达地面,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后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过地膜(玻璃),所以又被反射回地面(热量只进不出,即减弱了地面辐射);封闭的空间,阻隔了外界冷空气。‎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 图示区域位于 A. 北美洲西海岸 B. 亚欧大陆东海岸 C. 北美洲东海岸 D. 南美洲西海岸 ‎10. 甲城市属于 A. 温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高山高原气候 ‎11. 甲城市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终年受极地东风控制 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D. 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答案】9. A 10. C 11. C ‎【解析】‎ 考查北美洲西海岸的位置特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9题详解】‎ 读图,图示地区纬度约为48°-49°N,有123°W经线穿过,属西半球;48°-49°N亚欧大陆东海岸地区属东半球(经过48°-49°N亚欧大陆东海岸地区的经线约为140°E附近),B错;而南美洲纬度范围约为10°N-0°-60°S,该区域不可能位于南美洲,D错;北美大陆的经度范围主要是60°-120°W,其中120°W位于大陆的西部地区,因此该地应为北美大陆的西海岸,A对C错。‎ ‎【10题详解】‎ 结合图和小题1可判断出甲地位于48.5°附近的北美大陆西海岸,根据世界气候分布规律(40°-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可知,甲地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对;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A错;地中海气候分布在30°-40°的大陆西岸,B错;高山高原气候分布在高原、高大的山脉地区,读图,山脉位于甲地北部,而甲位于沿海地势低平地区,D错。‎ ‎【11题详解】‎ 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是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湿润,C对;极地东风控制的地区纬度多在60°-90°之间,该地纬度较低,不会受极地东风影响,A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季风气候多分布在大陆东岸,B错;副高影响的地区主要是20°-40°,该地纬度在40°以北,不受副高控制,D错。‎ 下图中阴影示意非洲某种气候类型分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 阴影示意的气候类型为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13. 图中①~④地中,气候成因明显与其他3地不同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图中⑤地沿岸多雾,日出后,雾气会逐渐漂向内陆,主要原因是 A. 盛行西风吹拂 B. 对流运动旺盛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近地面产生逆温 ‎【答案】12. B 13. B 14. C ‎【解析】‎ 考查非洲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和形成原因、海陆风的形成及其影响。‎ ‎【12题详解】‎ 图示阴影部分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20°,按照世界气候分布规律(10°-20°为热带草原气候)可知阴影代表的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B对;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在非洲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赤道附近的非洲大陆西部),A错;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20°-30°的大陆西岸如图示北回归线附近,C错;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D错。‎ ‎【13题详解】‎ ‎①③④三地的热带草原气候形成原因相同,都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但②位于赤道附近,本应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由于②处地形为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导致对流弱,降水偏少因而形成了非地带性的热带草原气候,故成因与其他三地不同的选B。‎ ‎【14题详解】‎ ‎“日出后,雾气会逐渐漂向内陆”,原因是日出后,气温开始上升,而陆地比海洋升温速度快,陆地气温渐渐高于海洋,在陆地的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而海洋近地面则形成高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即日出后慢慢变为海风,海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将海洋的大雾吹到陆地,C对;⑤地处于南回归线附近,纬度低,不会受西风带影响,A错;对流运动是近地面气温高导致气流上升的现象,气流上升应该是将海洋近地面的雾带到高空而不是带到陆地,B错;若近地面产生逆温现象,即高空空气温度高、近地面空气温度高,则空气对流弱、风力小,风力小不利于雾向陆地移动,D错。‎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位于北半球 B. 最冷月为1月 C. 甲地夏季炎热干燥 D. 影响图中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洋流 ‎16. 若甲地的对面海域驶来一艘轮船,其桅杆上的旗帜飘向 A. 东南 B. 东北 C. 西南 D. 西北 ‎【答案】15. C 16. A ‎【解析】‎ ‎【分析】‎ 考查等温线的判断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 ‎【15题详解】‎ 注意图中图例“最冷月等温线”,纬度是30°附近,最冷月出现在冬季,冬季海洋降温比陆地慢,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应高于陆地。假设该地位于北半球,则南部纬度低于30°,此时海洋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陆地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等温线向高纬凸说明气温偏高,向低纬凸则说明气温偏低),说明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则代表的季节为夏季,与图示“最冷月”要求不符,A错;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则南部纬度大于30°,此时海洋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陆地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说明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则代表的季节为冬季,南半球最冷月为7月(海洋为8月),B错;该地位于南半球则甲地处于30-40度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C对;影响图中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错。‎ ‎【16题详解】‎ 甲地为地中海气候,此时为“最冷月”即冬季,冬季受西风控制,南半球西风带风向为西北风,甲地的对面海域驶来一艘轮船在西北风的吹拂下,桅杆上的旗帜飘向东南方向,A对B、C、D错。‎ ‎【点睛】根据等温线的弯曲判断气温的高低,规律为:高高低低,即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度高;若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度低。如下图中,若左侧阴影表示海洋,右侧表示陆地,首先通过等温线的变化规律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气温北高南低,说明北部纬度低,南部纬度高),再观察同一条等温线的弯曲方向,此时陆地等温线向北(低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南(高纬)弯曲,说明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的海洋,推出此时为南半球的冬季(7月份)。‎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城市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7. 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分别可能是 A. 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C. 极地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18. 给甲、乙两地带来降水的盛行风分别是 A. 盛行西风、东北信风 B. 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C. 东南季风、极地东风 D. 西南季风、盛行西风 ‎【答案】17. D 18. B ‎【解析】‎ 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和不同季风气候夏季风的风向。‎ ‎【17题详解】‎ 读图,甲地最热月平均气温高于25°C、最冷月平均低温低于0°C,说明夏季高温、冬季寒冷为温带气候,且年降水量较多,应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C、极地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5°以下,B、C错;乙地全年平均气温高于20°C,为热带地区,年降水量远大于800mm,降水量大但最湿月降水量超过500mm,说明降水的季节差别大,应为热带季风气候,而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各月分布较均匀,A错;丙地夏季高温、冬季温和,为亚热带气候,年降水量小于8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高于800mm),因此是地中海气候;丁地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20°C、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C,全年温和且年降水量较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D。‎ ‎【18题详解】‎ 甲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东南风从低纬、海洋吹来,空气湿度大,给甲地带来了大量降水,冬季盛行西北风,从高纬、内陆吹来,降水少;乙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西南风从海洋吹来,带来大量降水,而冬季盛行东北季风,东北季风从内陆吹来,干燥少雨,故选B;两地均为季风气候,不受极地东风影响,受盛行西风、东北信风影响小,A、C、D错。‎ 某考察团6月份在非洲考察时发现(下左图)甲地生长着高大的猴面包树(下右图),其粗大的树干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命活动。‎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19. 猴面包树适应了当地怎样的环境变化 A. 全年干旱少雨 B.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 C. 干湿季节明显 D. 全年高温多雨 ‎20. 在考察时发现德班气温明显高于约翰内斯堡,是因为德班 A. 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B. 白昼较长,太阳辐射量大 C. 海拔较低,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D. 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答案】19. C 20. D ‎【解析】‎ 试题分析:‎ ‎【19题详解】‎ 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空气对流弱,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节的变化,故C项正确,A、D项错误;夏季多雨,冬季干燥,故B项错误。‎ ‎【20题详解】‎ 德班位于沿海地区,沿岸有暖流经过,对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故D项正确;德班纬度高于约翰内斯堡,故A项错误;德班冬季时白昼时间短,故B项错误;德班所在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大,不受季风影响,故C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考查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知识拓展】影响气温的因素 影响因素 ‎ 分布规律 ‎ 等温线特点 ‎ 纬度位置 ‎ 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 与纬线平行 ‎ 海陆位置 ‎ 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 ‎ 与海岸线平行 ‎ 海拔高度 ‎ 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 000m气温下降60℃) ‎ 大体与等高线平行 ‎ 洋流 ‎ 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 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 ‎ 人类活动 ‎ 同一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 ‎ ‎ 下图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平方千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该岛屿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 ‎②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丰富 ‎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2. 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土壤 B. 交通 C. 日照时数与地形 D. 人口分布 ‎【答案】21. B 22. C ‎【解析】‎ 考查新西兰地形、气候、河流和农业生产特征及成因。‎ ‎【21题详解】‎ 通过图中170°E、44°S及岛屿轮廓可判断该岛位于太平洋南部海域、为新西兰南岛。图示山地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且河流主要是向北、向东、向南流入海洋,说明南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较小,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①对;该岛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但南半球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北风,而不是西南风,②错;该岛面积较小且呈南北狭长分布,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较多,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③对,故选B。‎ ‎【22题详解】‎ 读图,图示山脉偏向于岛屿的西部,西部多山区、地形起伏大,山区适合发展畜牧业,而东部地区平原面积较大,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该岛终年受西风带控制,西部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地带,多地形雨,年降水量大,阴雨天气多、光照弱,不适合发展种植业,而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岛屿东部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光照较强,适合种植小麦等,故选C;该岛东西两侧的土壤并没有明显差异,A错;该岛东部地区交通条件更好、人口密度更大,但这不是造成东西两侧农业生产差异的主要原因,该岛畜牧业(乳畜业)的发展对交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依赖度也很高,B、D错。‎ 图示为北半球某地高空500百帕等压面分布剖面,a、b、c为剖面上3500米海拔上三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与a、c两点相对应的地面上的a、c两点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 两地皆为晴朗天气 B. 两地皆为阴雨天气 C. a地晴朗,c地阴雨 D. a地阴雨,c地晴朗 ‎24. 此时,b点风向 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东风 D. 西风 ‎【答案】23. C 24. C ‎【解析】‎ ‎【分析】‎ 考查等压面的判读和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 ‎【23题详解】‎ a、c同位于高空且两地海拔相同,但a处等压面向低空(海拔低)弯曲、c处等压面向高空(海拔高)弯曲,说明a地为低压、c地为高压;高空气压低是因为空气下沉使高空空气密度减下,而受下沉气流控制的地区,水汽难以冷却成云致雨,多晴朗天气,因此a地地面为晴朗天气,D错;高空气压高则是因为空气上升运动使高空空气密度增大,气流上升过程中、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使水汽冷却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因此c地地面为阴雨天气,故选C,AB错。‎ ‎【24题详解】‎ b点位于高空,高空中的风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其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图中c地为高压,a地为低压,风由c吹往a地,该地为北半球,风向由北风不断向右偏转最终形成东风(注意图中方向,右边为北),故选C。‎ ‎【点睛】风即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还会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而不改变风速,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不偏转;运动的风还会受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近地面的风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共同作用,风向始终于等压线成一夹角;高空中的风因空气密度小、物体阻挡作用小,通常忽略摩擦力,风在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两个力的作用下,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等物候线是指同一日期出现同一物候(如桃花始开)的地点连成的线。到了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绿色褪去,而呈黄色。下图示意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分布。‎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5. 福州城区银杏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5天左右,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纬度 C. 地形 D. 人类活动 ‎26. 广西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向南发生弯曲的原因 A. 纬度低 B. 地势高 C. 地处内陆 D. 降水多 ‎27. 11月10日银杏叶已全部变色的城市是 A. 台北 B. 海口 C. 南宁 D. 武汉 ‎【答案】25. D 26. B 27. D ‎【解析】‎ 考查气温的影响因素和我国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 ‎【25题详解】‎ 秋季银杏叶变色,全部变色的具体日期与当地的气温密切相关,当地降温越快、气温越低则银杏叶全部变色的日期越早。城区银杏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晚5天,说明城区气温较郊区略高,而导致城市气温比郊区气温略高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城市人口多,生产生活排放了大量热量,形成热岛效应,故选D;城区与郊区相比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差别极小,也没有材料信息显示城区与郊区地形差别大,A、B、C错。‎ ‎【26题详解】‎ 广西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向南发生弯曲,说明与同纬度的广东、福建地区相比,广西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的日期偏早,反映了广西气温低于广东、福建等地,主要原因是西北部为高原、山地,地势较高导致气温偏低,故选B;纬度越低,则气温越高,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应较晚,则等物候线向北发生弯曲而不是向南弯曲,A错;广西省南部临海,不是内陆地区,C错;广西降水量大但小于广东、福建,D错。‎ ‎【27题详解】‎ 读图,台湾岛和海南岛均位于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11月28日)的南部,说明台湾岛和海南岛的银杏叶全部变色的日期晚于11月28日,海口位于海南岛、台北位于台湾岛,AB错;南宁位于广西北回归线以南地区,读图,广西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也在11月28日以后,C错;武汉市位于湖北,在图示等物候线的北部,气温较南部低,银杏叶全部变色的日期早于11月28日,D对。‎ 下图示意M、N两点间两个不同时刻的热力环流情况,M、N两点均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8. 当陆风出现时,图中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是 A. MNQP B. MNPQ C. QPMN D. QPNM ‎29. 从夏季到冬季的期间,海陆风风力的变化趋势是 A. 两者均加强 B. 两者均减弱 C. 海风加强,陆风减弱 D. 陆风加强,海风减弱 ‎【答案】28. A 29. D ‎【解析】‎ ‎【分析】‎ 考查海陆风(热力环流)及其气压高低的判断。‎ ‎【28题详解】‎ 当陆风出现时,即为右图所示,此时陆地气温低,近地面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而高空由于气流下沉使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海洋气温较高,空气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而高空空气由于气流上升使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即M、Q为高压、N、P为低压,相同海拔处高压气压值大于低压(M>N,Q>P),但不同海拔气压分布的规律是海拔越高气压越低(M、N都大于P、Q),因此四地气压由高到低是MNQP,故选A。‎ ‎29题详解】‎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由海洋吹向陆地(如左图所示),夏季主要盛行海风;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由陆地吹向海洋(如右图所示),冬季主要盛行陆风;因此从夏季到冬季的期间,由海风逐渐转变为陆风,说明海风逐渐减弱、陆风加强,D对A、B、C错。‎ ‎【点睛】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本题气压高低的判断学生容易判断出M、Q为高压、N、P为低压,但在排序时,往往误认为M、Q的气压都高于N、P,解题时要注意高压、低压是指相对于同一水平面上(同一海拔高度上),将气压值大的地方称为高压、气压值小的地方称为低压;而在同一地点的不同高度上,始终是海拔越低的地方,空气密度越大,所对应的空气柱的重量大,气压值大,海拔越高则气压越低。因此在排序时应先考虑近地面的M、N两地,两地气压值都大于高空的Q、P;在同一高度上,M为高压,M大于N;在高空Q为高压,Q大于P,最后得出结论。‎ 伊塞克湖水面海拔高度1600 余米,湖水终年不冻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0. 某科考队通过考察发现伊塞克湖 A. 东西长约300km B. 水量季节变化小 C. 东部高山终年积雪 D. 周围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广布 ‎31. 伊塞克湖冬季表层水温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A. 受西风和暖流影响,气温较高 B. 地势高,获得太阳光热多 C. 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侵入 D. 山高谷深,气流下沉增温 ‎【答案】30. C 31. C ‎【解析】‎ 考查伊塞克湖(中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气温的影响因素。‎ ‎【30题详解】‎ 读图,伊塞克湖位于75°E和80°E两条经度之间,伊塞克湖的经度跨度约为2.5°,赤道地区经度为相差一度距离相差111km,而伊塞克湖的纬度约为42.5°N,东西长度应小于278km(2.5*111km*cos42.5°),A错;根据图中哈萨克斯坦等信息可知伊塞克湖位于中亚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达到,年降水量小,湖水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夏季冰雪融水量大湖泊水位高,冬季没有冰雪融水湖泊水位低,B错;东部山地海拔高(7443m),山顶全年气温低,有终年积雪,C对;温带大陆性气候,周围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D错。‎ ‎31题详解】‎ 伊塞克湖深居内陆,洋流只能影响沿岸地区,A错;伊塞克湖水面海拔高度1600余米,海拔较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湖水越容易结冰,B错;伊塞克湖西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被高山阻挡,受冷空气影响越小则湖水温度越高、越不易结冰,C对;伊塞克湖湖面海拔较高,并没有位于地势低的深谷中,D错。‎ 第18届亚运会于北京时间2018年8月18日至9月2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雅加达和万隆有雅万高铁相通,位于印尼人口最多的爪哇岛上。下图为雅万高铁沿线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2. 第18届亚运会期间,雅加达 A. 昼夜等长 B. 正午太阳方向在正南 C. 田径场旗杆正午日影逐渐变长 D. 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33. 雅万高铁全长约为 A. 110千米 B. 150千米 C. 250千米 D. 300千米 ‎34. 万隆位于雅加达的 A. 东南 B. 东北 C. 西南 D. 西北 ‎【答案】32. D 33. B 34. A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运动和经纬网图中距离的计算及方向的判断。‎ ‎【32题详解】‎ 读图,雅加达位于6°S附近,8月18日至9月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时位于南半球的雅加达昼短夜长,A错;太阳直射北半球,雅加达位于南半球,则正午太阳位于雅加达的正北方向,B错;8月18日至9月2日期间,虽然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正在不断向南移动,随着直射点的南移雅加达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大,太阳高度角越大则影子越短,C错;太阳直射北半球,雅加达日出东北、日落西北,D对。‎ ‎【33题详解】‎ 读图,可将雅万高铁与6°S纬线的长度对比,雅万高铁在6°S纬线上对应的经度跨度约为1.5°(图中每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1°),赤道上每差经度每相差一度距离相差111km,纬度越高纬线的昼长越短,而6°S纬度稍高,实际长度稍短,因此雅万高铁长度应略小于165km(1.5*111km等于165km),故选B,A、C、D错。‎ ‎【34题详解】‎ 读图,雅加达纬度为6°S,万隆纬度约为7°S,因此万隆位于雅加达的南部,B、D错;雅加达位于107°E以西,万隆位于107°E以东,且两者的经度差远小于180°,因此万隆位于雅加达的东部,即为东南方向,A对C错。‎ ‎【点睛】确定某地正午太阳方向的方法:正午时太阳直射该地所在的经线,相当于太阳与该地所在的经线重合,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因此首先要清楚正午时太阳的方向只有三种,分别是正北、正南、或正上方;当某地所在的纬度位于这一天太阳直射纬度的北边时,则正午太阳的方向为正南;当某地所在的纬度位于这一天太阳直射纬度的南边时,则正午太阳的方向为正北;当某地所在的纬度与这一天太阳直射纬度的纬度相同时,则正午太阳的方向为正上方。例如某地纬度为10°N,则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其正午太阳方向为正南;夏至日太阳直射23.5°N,其正午太阳方向为正北。‎ 下表为哈尔滨市某日发布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情况。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35. 该日可能是 A. 3月21日 B. 4月7日 C. 9月23日 D. 10月7日 ‎36. 该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随后几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A. 北半球 向北移 B. 南半球 向北移 C. 北半球 向南移 D. 南半球 向南移 ‎【答案】35. D 36. C ‎【解析】‎ ‎【35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是昼大于夜,且昼渐长,夜渐短。所以在3月21日到6月22日之间。选择B项。‎ ‎【36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是昼大于夜,且昼渐长,夜渐短。所以在3月21日到6月22日之间。所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选择A项。‎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小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60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7. 关于瀑布的说法最可信的是 A. 冬季比夏季壮观 B. 位于湖泊上游 C. 冬季形成“冰瀑” D.‎ ‎ 湖泊对瀑布水量的季节变化有调节作用 ‎38. 图中湖泊水位与山峰相对高度最接近 A. 240米 B. 290米 C. 320米 D. 350米 ‎【答案】37. D 38. A ‎【解析】‎ 考查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37题详解】‎ 我国南方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河流夏季水量大于冬季,则瀑布夏季比冬季壮观,A错;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读图,图示东北部地区等高线向北弯曲,推出河流向南流,瀑布位于湖泊南部,说明瀑布位于湖泊的下游,B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最冷月均温气温高于0°C,河水无结冰期,不会形成冰瀑,C错;湖泊位于瀑布的上游,能有效调节下游瀑布的水量,D对。‎ ‎【38题详解】‎ 读图,山峰的海拔为620米,等高距为100米,山峰外部的第一条等高线海拔为600米,依次推出河流东西两侧的等高线为400米,因此湖泊、瀑布的海拔在300-400米之间;“瀑布的落差为60米”,湖泊位于瀑布上游,因此湖泊的最低海拔应大于360米(300+60),即山顶海拔为620米,湖泊的海拔在360-400米之间,两者的相对高度在220-260米之间,故选A,290、320、350都大于260米,B、C、D错。‎ 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9. 图示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A. 热带草原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40. 下列与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无关的是 A. 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 B. 沿岸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C. 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 D.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答案】39. B 40. D ‎【解析】‎ 考查南美洲西部沿海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39题详解】‎ 该地位于14°S附近,纬度低,为热带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说明年降水量极少,为干旱地区,故为热带沙漠气候,B对D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远高于50mm,A、C错。‎ ‎【40题详解】‎ 读图,该地位于太平洋西部的大陆上,太平洋西部的大洲为北美洲和南美洲,且该地纬度为14°S附近,北美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因此该地是南美洲西海岸。这里形成干旱气候的原因有:受东部安第斯山和高原的阻挡,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A对;西部沿海地区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B对;地处低纬热带地区,全年高温,蒸发旺盛,C对。副热带高压主要在30°附近、影响范围为20°-40°,该地纬度低不受副高控制,D错,故无关的是D。‎ 二.综合题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甲为世界某地区域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沿10°E经线地形剖面及A、B两地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油橄榄畏严寒,对气温要求严格,4~5月花期和6~9月坐果期的大风和暴雨,会对橄榄树造成损害,直接影响当年橄榄油产量。‎ ‎(1)据图比较A、B两地气温的异同点。‎ ‎(2)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比较A、B两地降水季节差异并分析原因。‎ ‎(3)A地区是世界重要的油橄榄种植基地,说出油橄榄所属的植被类型?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A地种植油橄榄的有利气候条件。‎ ‎【答案】(1)相同点:两地最冷月气温都在0摄氏度以上,冬季温暖。‎ 不同点:A地最热月气温高于B地,夏季A地炎热,B地凉爽; A地气温年较差大于B地。‎ ‎(2)A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少雨,冬季多雨;B地全年降水均匀; ‎ 原因:A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多。B地常年受西风控制,全年降水均匀。‎ ‎(3)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有利气候条件:冬季温和,冻害少,有利于油橄榄越冬;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少大风、暴雨,有利于油橄榄的开花结果;夏季降水少,多晴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料作物积累,品质优。‎ ‎【解析】‎ ‎【分析】‎ 考查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差异和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图文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动知识的能力。‎ ‎【详解】(1)分析气温的异同点,注意做答应完整,应找出两地气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从气温的季节分布和年温差方面思考。读图,A地最冷月平均气温约为7.5°C,B地最冷月平均气温约为1°C,两地冬季气温都大于0°C,说明冬季温和;A地最热月平均气温约为30°C,夏季高温,B地最热月平均气温约为17°C,夏季凉爽,即A地最热月气温高于B地;A地的年温差约大于20°C,B地的年温差小于20°C,A地气温年较差大于B地。‎ ‎(2)读图,A地冬季各月降水量为100mm左右,降水量大,夏季降水少,尤其是7月份降水量小于25mm;B地各月降水量的差别小,各月降水均在50mm左右,月降水量较大。因此两地的降水季节差异为:A地夏季少雨冬季多雨,降水季节差异大,B地降水季节差异小(季节分配均匀)。形成原因是:A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B地位于55°N附近的亚欧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 ‎(3)A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形成的植被为耐旱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油橄榄生长在地中海气候条件下,所属的植被类型也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气候条件包括热量、降水、光照等,材料“油橄榄畏严寒”,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受冷空气影响小,冬季冻害少,利于作物过冬;“4~5月花期和6~9月坐果期的大风和暴雨,会对橄榄树造成损害,直接影响当年橄榄油产量”,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微弱、降水少,利于油橄榄开花、结果;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光热充足,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利于油橄榄油料的积累,有利于提高油橄榄的品质和产量。‎ ‎【点睛】描述气候(气温、降水)特征是常考知识点,学生应掌握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并通过练习巩固。描述气候特征就是把图形语言或数字语言转化成文字语言,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气候概念和气候术语的把握程度,气温特征的描述包括气温高低、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气温年较差等方面,降水特征的描述包括降水总量、季节分配、年际分布等方面。‎ ‎42.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该岛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2)据图判断斯里兰卡的气候类型,描述其气候特征,并分析成因。‎ ‎(3)该国东西两侧降水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推测其差异并说明原因。‎ ‎【答案】(1)该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理由:该岛河流由中间流向四周。‎ ‎(2)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年降水量丰富,早、雨季分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东侧冬季降水多,西侧夏季降水多; ‎ 原因:东侧受冬季东北季风的影响,东北季风从海上带来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西侧位于夏季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解析】‎ ‎【分析】‎ 考查地势特征的判断和南亚(斯里兰卡)气候类型、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详解】(1)读图,图中没有等高线但有河流,河流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可利用河流流向判断地势的高低。图中河流流向为由岛屿的中部向四周流向印度洋,呈放射状,因此可以推测该岛地势特征为中部高、四周低。‎ ‎(2)斯里兰卡纬度在6°-10°N,为低纬热带地区,该岛位于南亚地区,且图中显示该岛盛行风向为东北、西南,应为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6-9月盛行西南季风,暖湿的西南风带来了大量降水,形成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东北季风从内陆地区吹来,水汽少,降水少,形成旱季,即年降水量丰富,分为明显的旱雨季节。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冬季亚欧大陆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由北向南吹右偏为东北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读图,该岛四面环海,且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此时岛屿的西部位于西南风的迎风坡,西南风从海洋吹来水汽充足,再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丰富的地形雨,东部位于西南风的背风坡,降水量较小;而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岛屿的东部位于东北风的迎风坡,东北风吹过海洋获得了大量的水汽,再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丰富的地形雨,西部位于东北风的背风坡,降水量较小;因此两侧的差异为夏季西部降水多于东部,冬季东部降水多于西部。‎ ‎43.读世界某区域局部图,回答下题 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在不同季节会呈现离合变化的现象,请结合R区域的地势特点及气候予以说明。‎ ‎【答案】两片沼泽之间地势较高;沼泽的补给水源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湿(雨)季时,水源补给量大,使沼泽水位上涨而聚合;干(旱)季时,水源补给量小且蒸发量大,导致沼泽水位下降而分离。(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考查南非高原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沼泽面积变化的原因,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注意审题,要求从地势特点和气候两个方面说明:地势特点上,两片沼泽存在离合变化现象,说明两片沼泽之间地势较高,当沼泽水位低时,沼泽之间的高地出露水面成为干地,使沼泽分离为两片(若两片沼泽之间地势较低,则水位低时会导致沼泽面积萎缩,但不会分离成两片);气候方面:结合图示经纬度和轮廓判断,R地位于非洲大陆南部(南非高原)20°S附近,沼泽的水源补给主要是依靠西部河流注入,河流流经地区为10°-20°S,该流域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多雨的湿季,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流入沼泽的多,使沼泽水位上涨,淹没两片沼泽中部的高地而聚合为一片;(冬季)受东南信风带控制,形成少雨的干季,降水少,河流流量小,流入沼泽的水少,使沼泽水位下降,两片沼泽中部的出露使沼泽分离成两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