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
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第二次考试化学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应用与盐类的水解无关的是 ( ) A. 明矾净水 B. 配制CuCl2溶液时加入适量盐酸 C. NaCl可用作防腐剂和调味剂 D. 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明矾净水是因为其电离出的铝离子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A不符合题意; B. 配制CuCl2溶液时加入适量盐酸,可以抑制铜离子的水解,B不符合题意; C. NaCl可用作防腐剂和调味剂与水解无关,C符合题意; D.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是铝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2.下列各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 HCO3-+H2OH3O++CO32- B. NH4++H2ONH3·H2O+H+ C. S2-+2H2OH2S+2OH- D. H2O+H2OH3O++OH-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表示的是碳酸氢根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并水合形成水合氢离子的过程,A错误; B. 表示的是铵根离子的水解反应,B正确; C. 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水解应分步水解,C错误; D. 表示的是水的自耦电离,D错误; 故答案选B。 3.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A)=0.5mol/(L·min) B. v(D)=1mol/(L·min) C. v(C)=0.8mol/(L·min) D. v(B)=0.3mol/(L·min)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详解】A. v(A)=0.5mol/(L·min)转化为v(B)=0.25mol/(L·min); B. v(D)=1mol/(L·min)转化为v(B)=0.25mol/(L·min); C. v(C)=0.8mol/(L·min)转化为v(B)=0.27mol/(L·min); D. v(B)=0.3mol/(L·min) 对比数值,0.3mol/(L·min)反应最快,答案为D。 【点睛】对比化学反应速率,需要转化为同一物质的相同单位,再进行数值比较。 4.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CH3—CH3和CH3—CH2—CH3 B. 12C和14C C. CH3—CH2—CH2—CH3和(CH3)2CHCH3 D. 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具有相同的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据此解答。 【详解】A. 两者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A项错误; B. 12C和14C,两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位素,B项错误; C. CH3—CH2—CH2—CH3和(CH3)2CHCH3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C项正确; D. 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其二氯取代物无同分异构体,故二者属于同种物质,D项错误;答案选C。 【点睛】D 项为学生们的易错点,由于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则其二氯取代物无同分异构体,故二者属于同种物质。若甲烷为平面结构,则和 为同分异构体,因此可以通过甲烷的二氯取代物无同分异构体,说明甲烷为正四面体构型,而不是平面结构。 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 合成氨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 C.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D. 对于2HI(g)H2(g)+I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答案】D 【解析】 A项,啤酒瓶中存在平衡H2O+CO2H2CO3,打开啤酒瓶时,泛起大量泡沫,是因为压强降低,平衡向生成二氧化碳方向移动,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正确;B项,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氨的产率,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正确;C项,工业上生产硫酸存在平衡2SO2+O22SO3,使用过量的空气,增大氧气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正确;D项,因为反应2HI(g)H2(g)+I2(g)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缩小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颜色变深是由体积变小使I2浓度增大引起的,不能用勒夏特利原理解释,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条件,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又称勒夏特列原理,使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问题的前提必须是可逆反应且存在平衡移动,否则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例如题中A、B、C三项都涉及改变条件时可逆反应的平衡移动问题,而D项改变条件平衡不移动。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气体的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B. 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C. 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D.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A、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气体的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A说法正确;B、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只能增大活化分子数,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故B说法错误;C、升温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C说法正确;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D说法正确。 7.反应C(s)+CO2(g)=2CO(g)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可以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①增加少量C(s) ②升高温度 ③体积不变,再通入CO2 ④缩小体积增大压强 ⑤体积不变,再通入He ⑥压强不变,再通入He.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进行分析; 【详解】①C为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因此该反应中加入C,反应速率无变化,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②符合题意; ③体积不变,再通入CO2,反应物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③符合题意; ④缩小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④符合题意; ⑤体积不变,说明容器为恒容状态,再通入He,组分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⑤不符合题意; ⑥压强不变,再通入He,体积增大,组分浓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故⑥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示,选项D符合题意。 【点睛】易错点为为⑤,易认为再通入He,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实际上组分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应不变。 8.在任何温度下,下列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A. 2O3(g) =3O2(g) ΔH<0 B. 2CO(g) =2C(s)+O2(g) ΔH>0 C N2(g)+3H2(g) =2NH3(g) ΔH<0 D. CaCO3(s) =CaO(s)+CO2(g) ΔH>0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G=△H-T•△S,当△G=△H-T•△S<0时,反应可自发进行,否则不能,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2O3(g) =3O2(g) △H<0,△S>0,根据△G=△H-T•△S可知,任何温度下都能满足△H-T•△S<0,反应可自发进行,故A不选;B.2CO(g) =2C(s)+O2(g) △H>0,△S<0,任何温度下都满足△G=△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故B选;C.N2(g)+3H2(g) =2NH3(g) △H<0,△S<0,在较低温度下,可满足△H-T•△S<0,反应可自发进行,故C不选;D.CaCO3(s) =CaO(s)+CO2(g) △H>0,△S>0,在较高温度下,可满足△H-T•△S<0,反应可自发进行,故D不选;故选B。 9.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 2Z(g) ΔH<0。改变条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 B. 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Z的浓度不变 C.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Y的浓度不变 D.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X的体积分数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增大,A错误; B.如缩小体积,气体的压强增大,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Z的浓度增大,B错误; 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变,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Y的浓度不变,C正确;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相当于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X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0.用水稀释1mol/L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是 A. c(H+)和c(OH-)的乘积 B. C. OH-的物质的量浓度 D. H+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c(H+)和c(OH-)的乘积等于水的离子积常数,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不变,A错误; B.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NH4++OH-,=,加水稀释,平衡正向移动, n(NH3·H2O)减小,n(OH-)增多,所以减小,B错误; C.加水稀释,c(OH-)减小,C错误; D.加水稀释,c(OH-)减小,由于水的离子积不变,所以c(H+)增大,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1.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A(g)+B(g) 2C(g)(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正确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与图像不符,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的百分含量增大,与图像不符,故B错误; C.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比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多,与图像不符,故C错误; D.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与图像吻合,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区别,不要混淆。 12.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正确的( ) A B C D 强电解质 Fe NaCl CaCO3 HNO3 弱电解质 CH3COOH NH3 H2CO3 Fe(OH)3 非电解质 蔗糖 BaSO4 C2H5OH H2O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强电解质是指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弱电解质是指在水中不完全电离,只有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详解】A、Fe是单质,不是化合物,铁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NH3是非电解质,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BaSO4是盐属于强电解质,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故B错误; C、碳酸钙是盐属于强电解质,碳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乙醇是非电解质,故C正确; D、水能够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弱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B. 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仍呈中性 C. 向水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固体,溶液的c(H+) 增大,KW不变 D. 向0.1mol·L-1醋酸溶液中加水,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将减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Kw=c(H+)×c(OH-),c(H+)=,说明c(H+)=c(OH-),所以溶液一定呈中性,A项正确; B、水的电离为吸热反应,加热促进电离,KW增大,c(H+)增大,则pH减小,但仍呈中性,B项错误; C、Kw只与温度有关,C项错误; D、酸电离出来的氢离子能抑制水电离,向0.1 molL-1醋酸溶液中加水,酸的浓度减小,则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 将增大,D项错误; 答案选A。 14.2SO2(g)+O2(g)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 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 D. 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t2内,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v= 【答案】D 【解析】 【详解】A.催化剂V2O5使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A错误;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度不一定增大,如在恒容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由于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B错误 C.降低温度,反应速率都降低,故C错误。 D.化学反应速率指单位时间内浓度的该变量,v=,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 B. 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 C. 该温度下,通入HCl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 D. 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升高温度,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会变大,水的离子积常数会变大,变化后不会还在曲线上,故A错误; B.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计算公式,结合b点的数据可得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4,故B错误; C.通入HCl,氢离子浓度变大,水的离子积不变,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故C正确; D.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稀释不会改变水的离子积常数,应在曲线上进行移动,故D错误; 答案选D。 1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 水电离的=1×10-13mol/L的溶液:K+、Na+、AlO2—、CO32— B. =1×10-12mol/L的溶液中:Cu2+、NH4+、Cl-、NO3- C. 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Cu2+、NO3—、K+、SO42— D. 无色溶液中:Cr2O72—、Na+、H+、SO42— 【答案】B 【解析】 A.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酸性条件下AlO2-、CO32-不能大量存在,故A错误;B.=1×10-12mol•L-1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正确;C.与Al反应能放出H2 的溶液可能为强碱性或非氧化性酸溶液,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与铝反应不放出氢气,故C错误;D. Cr2O72—有颜色,与无色不符,故D错误;故选B。 17.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A(s)+B(g)2C(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④B物质的量浓度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全部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质量改变,而容器的容积不变的反应,所以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②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改变,而容器的容积不变的反应,所以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③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改变,而容器的容积不变的反应,所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④由于容器的容积不变,若B物质的量不变,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故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全部,选项D正确。 18.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2A(g)+B(g) xC(g),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mol/L,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容器中的容积扩大到原来2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x=3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B的转化率降低 D. C的体积分数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若不考虑平衡移动,只考虑体积变化,A的浓度应变化为0.25mol/L,题干中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0mol/L,说明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逆向进行 【详解】A、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化学平衡逆向进行,逆向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x+y>z,故A错误; B、平衡逆向进行,故B错误; C、平衡逆向进行,B的转化率减小,故C正确; D、平衡逆向进行,C的体积分数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9.在t℃时,Ag2CrO4(橘红色)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又知AgCl的Ksp=1.8×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时,Y点和Z点时Ag2CrO4的Ksp相等 B. 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 C. t℃时,Ag2CrO4的Ksp为1×10-8 D. t℃时,将0.01mol·L-1AgNO3溶液滴入20mL0.01mol·L-1KCl和0.01mol·L-1K2CrO4的混合溶液中,Cl-先沉淀 【答案】C 【解析】 A、一定温度下溶度积是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变化,所以t℃时,Y点和Z点时Ag2CrO4的Ksp相等,故A正确;B、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仍为饱和溶液,点仍在曲线上,所以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故B正确;C、依据 图像曲线上的数据结合溶度积常数概念计算得到;曲线上的点是沉淀溶解平衡,Ag2CrO4的沉淀溶剂平衡为:Ag2CrO4(s)⇌2Ag+CrO42-;Ksp=c2(Ag+)c(CrO42-)=(10-3)2•10-5=10-11;故C错误;D、依据溶度积常数计算Ksp(CrO42-)=c2(Ag+)c(CrO42-)=1×10-9;Ksp(AgCl)=c(Ag+)c(Cl-)=1.8×10-10,以0.01mol/L AgNO3溶液滴定20mL0.01mol/L,KCl和0.01mol/L的K2CrO4的混合溶液,c(CrO42-)=0.01mol/L,得到c(Ag+)= =×10-4mol/L,0.01mol/L KCl溶液中,c(Cl-)=0.01mol/L;依据溶度积计算得到:c(Ag+)==1.8×10-8mol/L,所以先析出氯化银沉淀,故D 正确;故选C。 20.下列各表述与图所示一致的是( ) A. 图用于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 B. 图表示25时,用0.1mol·L-1盐酸滴定20mL0.1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C. 图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00 mL D. 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图表示KOH溶液滴定CH3COOH溶液时溶液的电导率变化曲线示意图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氢氧化钠溶液应该装在碱式滴定管里,这个装置是酸式滴定管,故A错误; B选项,酸碱中和在接近终点时,pH会发生突变,曲线的斜率会很大,故B错误; C选项,滴定管数据是上小下大,准确读数应该为11.85mL,故C错误; D选项,CH3COOH是弱电解质,与KOH溶液反应生成强电解质CH3COONa,离子浓度增大,电导率变大,待反应完后,继续加KOH溶液,电导率继续增大,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滴定管上面是0刻度,下面是最大刻度; 酸碱中和滴定图像会突变。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11分) 21.烃是一类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1)天然气属于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组成以__________为主。该分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其空间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烷烃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沸点逐渐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碳原子数≤________的烷烃呈气态,它们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2,2,3-三甲基丁烷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一氯代物有_______种,该烷烃与正庚烷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同系物”或“同分异构体”)。 【答案】 (1). 混合物 (2). CH4 (3). (4). 正四面体 (5). 升高 (6). 4 (7). 光照 (8). (CH3)3CCH(CH3)2 (9). 3 (10). 同分异构体 【解析】 【详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混合物,甲烷分子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为正四面体结构,故答案为:混合物;CH4;;正四面体; (2)烷烃的通式为CnH2n+2,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沸点逐渐升高;当n≤4时,烷烃呈气态;在光照条件下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烃,故答案为:升高;4;光照; (3)2,2,3-三甲基丁烷的分子式为C7H16,含有7个碳原子,主链含有4个碳原子,侧链为3个甲基,结构简式为(CH3)3CCH(CH3)2,分子中含有3种氢原子,一氯代物有3种,与正庚烷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CH3)3CCH(CH3)2;3;同分异构体。 【点睛】本题考查烷烃的结构和性质,注意甲烷的结构特点,烷烃的组成及递变规律,掌握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是解答关键。 三、综合题(共49分,22题 14分,23题15分,24题20分) 22.100℃时,在1 L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0.1mol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 ΔH=+57.0kJ·mol-1,NO2和N2O4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Ⅰ.(1)在0~60 s内,以N2O4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mol·L-1·s-1。 (2)根据图中有关数据,计算1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____。若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至120℃,达到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是K2,则K1_____K2(填“>”、“<”或“=”)。 (3)反应进行到100s时,若只有一项条件发生变化,则变化的条件可能是____。 A.降低温度 B.通入氦气 C.又往容器中充入N2O4 D.增大容器容积 (4)已知:N2(g)+2O2(g)2NO2(g) ΔH=+67.2kJ·mol-1 N2H4(g)+O2(g)N2(g)+2H2O(g) ΔH=-534.7kJ·mol-1 N2O4(g)2NO2(g) ΔH=+57.0kJ·mol-1 则2N2H4(g)+N2O4(g)3N2(g)+4H2O(g) ΔH=____kJ·mol-1。 Ⅱ.向容积为2 L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H2(g)+CO2(g)。 (5)下列说法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容器内CO、H2O、CO2、H2的浓度之比为1∶1∶1∶1 B.CO的消耗速率与H2的消耗速率相等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6)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①若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g),平衡将___(填“向右”、“向左”或“不”)移动,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后,H2O(g)的体积分数将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在VL密闭容器中通入10molCO和10molH2O(g)发生上述反应,在T℃达到平衡,然后急速除去水蒸气(除水蒸气时其他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不变),将混合气体燃烧,测得放出的热量为2842kJ(已知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1,H2的燃烧热为286kJ·mol-1),则T℃平衡常数K=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 (1). 1×10-3 (2). 0.36 (3). < (4). A (5). -1079.6 (6). B (7). 向右 (8). 变大 (9). 0.44 【解析】 【详解】Ⅰ. 由图可知,起始时c( N2O4)=0.1mol/L,60秒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c′( N2O4)=0.04mol/L,c′( NO2)=0.12mol/L, (1)根据,以N2O4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10−3mol/(L⋅s), 故答案为为:1×10−3。 (2)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写表达式K==0.36,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根据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可知,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所以K值变大,K1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
- 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