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易经·系辞》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按照这个说法,诗词曲赋与琴棋书画等艺术门类都可归入无形的“道”的范畴,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建筑与车舆、衣服、盆碗类似,属于有形的“器”的性质,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主要由匠人来制作,文人士大夫阶层极少直接参与。由此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界虽然巨匠辈出,巧夺天工,取得极高的成就,却一直缺乏理论总结。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相对得到主流阶层的追捧,出现了《园冶》《长物志》等理论名著,而在更广泛的建筑领域,相关学问备受冷落,虽然有宋代《营造法式》、清代《工程做法》等官书和明代《鲁班经》之类的民间著述传世,但数量远远不及西方,而且主要内容都偏于实际操作层面的记述,没有太多的理论探索,与西方古罗马《建筑十书》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建筑名著差异很大。 19世纪末叶以来,随着清朝的衰落和灭亡,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传统建筑行业走向衰微,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使得拥有千年历史的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至今日,中国的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与古代则大相径庭,广大建筑师对于传统的建筑技艺普遍感到生疏,绝大多数设计作品都近于西方建筑的翻版,失去了本土的文化基因。在此情形之下,从20世纪初开始,一些中外建筑师努力尝试扭转这一趋势,在现代建筑中刻意表现“民族形式”,将传统建筑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融入新的建筑项目,如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和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以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的先贤致力于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梁思成、刘桢等学者四处考察测绘,搜集古籍,成果斐然。经过几代人的艰难跋涉,对于中国现代“民族形式”的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尚未找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之道。而对于传统建筑的研究,长期侧重于历史本身,理论方面的论述非常有限,还不能对建筑设计进行明确的指引。 - 25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香港建筑师李允鉌先生正式出版《华复意匠》一书,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作者在《卷首语》中解释:“‘华夏’指的是古代的中国,‘意匠’可作建筑的设计意念,‘华夏意匠’意即‘中国古代的建攻设计意念’。此书得到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一时洛阳纸贵,至今仍被视为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研究最重要的一部专著。此书的撰写显然受到西方建筑理论的影响,引述了大量的前人论述和经典实例,完备性超过之前任何一部研究中国建筑的著作,恰如武侠小说中全真派的全套武功,无所不包,既有“道”层面的精神诉求,也有“器”层面的实践指导意义,故而难能可贵。建筑史学家龙庆忠先生为此书所作序言中说:“中国古建筑是古今都在东亚地区,由东亚人民产生的。它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艺术和清静环境,是古代养目、养心、养身、遂生的具体表现。它既其有几何构成,又有模式表达和逻辑构成。这是出乎西方人意料的。”中国古建筑的产生与发展由中国独特而广袤的地理气候条件所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社会、人文因索的深刻影响。《华复意匠》对此有深入剖析,从各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进脉络和多重影响因素。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建筑单体的规模往往有一定的眼度,造型上的差异也不大,更注重以群体组合的方式构成丰富的院落,“由一座变多座,小组变大组,以建筑群为基础,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空间之中,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以北京紫禁城与巴黎卢浮宫作比较,可见前者以“数”的集聚完成复杂的总体结构,而后者以“量”的叠加形成庞大而清晰的多层系统。殿亭楼台分占不同位置,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巧妙的布局,在彼此之间构成严密的呼应关系。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延续本民族、本地域的传统文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大难题。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也面临消亡的危险,幸而有诸多前辈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孜孜以求,拯危继绝传递薪火,一息不灭,功莫大焉。 (节选自十一贝子《大家·中国建筑如何免于沦为西方建筑的翻版?》,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易经·系辞》中的观点,艺术门类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中国建筑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 B. 19世纪末以来,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变化是由于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 C. 李允鉌先生出版的《华夏意匠》填补了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研究的空白,得到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 D. 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正是一些由中外建筑师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的体现。 2. 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5 - A. 文中以《易经·系辞》中“道”和“器”论述,引出了对中国古建筑缺少理论探索的论述。 B. 文中引用建筑史学家龙庆忠的话,是为了论证中国古建筑独有特色,《华夏意匠》一书难能可贵。 C. 文章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古建筑的理论、风格的不同,突出阐述了二者各自的特点。 D. 文章分析了中国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的现状,意在寻求扭转这一趋势的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中国现代建筑“民族形式”的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尚未找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之道,故而不能对建筑设计进行明确指引。 B.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建筑单体造型上的差异不大,但却在数的集聚完成复杂的总体结构,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突出代表就是北京的紫禁城。. C. 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面临消亡的危险,我们也要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孜孜以求,传递诸多前辈先贤之薪火,才能让中国建筑一息不灭。 D. 中国古代不缺少园林艺术的理论名著,也有建筑领域的民间著述,但是与西方古代的建筑名著相比,数量不足,且差异很大。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本题, A项,“根据《易经•系辞》中的观点”错,原文是“按照这个说法”,所以“艺术门类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中国建筑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这一观点是后人根据《易经•系辞》中的观点推断的。 B项,19世纪末以来,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变化原因较多,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传统建筑行业走向衰微”等原因。 D项,从原文看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是“将传统建筑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融入新的建筑项目”。 故选C。 【2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C项,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没有将“文章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古建筑的理论、风格的不同,突出阐述了二者各自的特点”。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本题, D项,“中国古代不缺少园林艺术的理论名著,也有建筑领域的民间著述”说法错误,原文“中国古代建筑界虽然巨匠辈出,巧夺天工,取得极高的成就,却一直缺乏理论总结。”“而且主要内容都偏于实际操作层面的记述,没有太多的理论探索”。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0年中国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中国的航天专家达成共识: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的月球探测活动不会重复别人做过的工作。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起点要高,要有特色,要科学地选择我国进行月球探测的目标,既要填补我国月球探测的空白,也要为人类建立月球基地增添新的科学依据。在探月方面,2020年前将实现“回”的任务,即飞行器不仅能在月球上落下来,还能取一些东西带回地球,并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现航天员登月。 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正常工作,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的图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学载荷工作正常,探测数据有效。1月15日,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月面长出第一株嫩芽。 - 25 - 美国是最早登上月球的国家,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的登月计划就是阿波罗计划,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阿波罗计划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2018年9月,美国航天局向国会提交报告,计划最早2023年实现载人绕月飞行,2030年前实现再次登月,对月表展开科学考察,并寻找水等太空中的稀缺资源。 (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二: 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从火箭到卫星,从个人计算机到深空网络,再到我们对地球和人类自身的认知,都与登月息息相关。 建造火箭:1969年7月,德国科学家沃纳·冯·布劳恩领导设计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火箭“土星5号”,第一次把人送上了月球。火箭帮助卫星、宇航员离开地球表面,并从其他世界带回信息,拓展了人类的视野。 发射卫星:将人类送上月球的初心,促使科学家建造出了足够强大的运载火箭,可以将卫星有效载荷发射到地球表面以上34100-36440千米的高度。截至2019年初,有4987颗卫星在地球轨道上运行。 计算机微型化:20世纪60年代,为了更好地执行太空任务,让计算机小型化的需求促使整个行业设计出更小、更快、更节能的计算机,几乎影响了当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通信到健康,从制造到运输。 深空网络:1969年与登月有关的一个重要突破是全球地面站网络----深空网络的建立,该网络能让地球上的控制设备与位于高椭圆形地球轨道或更远地方的航天器即时通信。目前,有数十个任务使用深空网络来探索太阳系以及更遥远的宇宙。 改变对地球的认知:进入太空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并了解地球。人们一直在从太空拍摄地球,这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比如,“陆地卫星”拍摄的图像被用于确定农作物的健康状况、识别藻类繁殖和找到潜在的石油沉积物。 (摘编自刘霞《五大登月创新改变人类生活》) 材料三: 阿波罗计划是人类在20世纪最具挑战性的技术成就之一。这一计划除了掀起太空竞赛和宇宙探索热潮之外,还衍生出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技术创新,包括水净化设备、呼吸面罩、聚合物织物以及无绳设备。 当然,人类太空飞行的重要意义并不总是通过物质发明来衡量,也应该通过它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来评估。但不管怎样,科技创新的终极目标都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关好。 (摘编自《科技日报》) 4. 下列对“登月”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5 - 在人类登月竞赛中,各国登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学实力,目前美国的实力位居世界首位,无人能敌。 B. 美国阿波罗计划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这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也是人类的荣耀。 C. 火箭作为登月的运输工具,可以将人类带离地球,进而让人们带回其他世界的信息,对于人类探月具有巨大作用。 D. 微型化计算机是登月工程的产物,它是根据当时的需求设计出来的,沿用至今,影响了我们今天生活的很多方面。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探月计划起步较晚,但起点要高,特色要鲜明,所定目标既要填补我国月球探测的空白,也要为人类建立月球基地增添新依据。 B.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现航天员登月,美国计划最早2023年实现载人绕月飞行,这说明人类从未停止探月的脚步。 C. 与登月有关的深空网络的建立对我们今天的通信技术来说意义重大,时至今日,它仍然在帮助人类探索茫茫宇宙。 D.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明确指出中国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以月球探测为主,由此可见月球是最重要的太空探测星球。 6. 结合材料,概括人类登上月球的意义。 【答案】4. A 5. D 6. ①可以在月球上进行科学考察和科学实验,为人类认识并开发月球做准备。 ②可以促使人类为探索月球进行发明创造,衍生技术创新。③可以拓展人们对地球和人类自身的认知,改变人们的思维。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 25 - A项,“目前美国的实力位居世界首位,无人能敌”于文无据,材料一第三段“美国是最早登上月球的国家,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的登月计划就是阿波罗计划,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阿波罗计划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可知,原文只交代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踏上过月球,但目前美国登月实力如何,文中并没有交代。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看手法概括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合理、人物是否错位、时间地点是否颠倒等。 D项,“由此可见月球是最重要的太空探测星球”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一段“2000年中国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可知,由“中国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以月球探测为主”推不出“月球是最重要的太空探测星球”的结论。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概括人类登上月球的意义”,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的意义、作用等,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 本题题干要求“结合材料,概括人类登上月球的意义”,它是针对整个文本而言的,文本由三则材料组成,作答时要对三则材料的内容进行梳理,抓住每则材料的侧重点和关键语句,从人类登上月球对人类自身、对月球等的意义的角度进行概括。 如材料一第二段“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第三段“实现再次登月,对月表展开科学考察”,可概括出要点①; 依据材料二第二段“并从其他世界带回信息,拓展了人类的视野”,材料三第一段“除了掀起太空竞赛和宇宙探索热潮之外,还衍生出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技术创新”,可概括出要点②; 依据材料二第六段“进入太空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并了解地球”,材料三第二段在“人类太空飞行的重要意义并不总是通过物质发明来衡量,也应该通过它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来评估”,可概括出要点③。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 25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节选) 这一年除夕的前一天的下午,觉慧和觉民一起到觉新的事物所去,他们买了几本新杂志,还买了一本翻译小说《前夜》。 刚走到觉新的办公室门口,就听见里面算盘珠子的响声,他们掀起门帘进去。 “你出来了?”觉新看见觉慧进来,抬头看了他一腿,吃惊地问道。 我这几天都在外面,你还不晓得?”觉慧笑着回答。 “那么,爷爷晓得了怎么办?”觉新现出了为难的样子,但他仍旧埋下头去拨算盘珠子。我管不了这许多,他晓得,我也不怕。”觉慧冷淡地说。觉新抬头看了觉慧一眼,把眉头皱了皱,继续拨算盘珠子。 “不要紧,爷爷哪儿记得着许多事情?我想他一定早忘记了。”觉民在旁边解释道,他在窗前的藤椅上坐下来。觉慧也拿着《前夜》坐在一把椅子上,随意翻着书页,口里念着: “爱情是个伟大的字,伟大的感觉……但是你所说的是什么样的爱情呢?照我的意思看来,所有的爱情,没有什么区别,若是你爱恋,一心去爱恋。” 觉新和觉民都抬起头带着惊疑的眼光看了他两眼,但是他并不觉得,依旧用同样的调子念下去: “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一股股热气在他的身体内直往上冲,他激动得连手也颤抖起来,他不能够再念下去,便把书阖上,端起茶碗大大地喝了几口。 陈剑云从外面走了进来:“我在读书,宇宙里有生有死,爱情里也有死有生……” “这是什么意?”剑云低声说。没人回答他,一种莫名的恐怖在这小小的房间里飞翔,渐渐地压下来。 “这样的社会,才有这样的人生!”觉慧觉得沉闷难受,愤愤不平地说,“这种生活简直是在浪费青春,浪费生命!” 这种思想近来不断地折磨他,可他无意间遇见了觉新的茫然的眼光,连忙掉过头去,又看见剑云的忧郁的、忍受的表情。他转眼去看觉民,觉民埋着头在看书。屋子里是死一般的静寂。他觉得什么东西在咬他的心。他不能忍受地叫起来: “为什么你们都不说话?……你们,你们都该受诅咒!”众人惊讶地望着他,不知道他为什么大叫。 - 25 - “为什么要诅咒我们?”觉民阖了书温和地问,“我们跟你一样,都在这个大家庭里面讨生活。”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觉慧依旧愤恨地说,你们总是忍受,你们一点也不反抗。你们口里说反对旧家庭,实际上你们却拥护旧家庭。你们的思想是新的,行为却是旧的。你们没有胆量……你们是矛盾的,都是矛盾的!”这时侯他忘记了他自己也是矛盾的。” “三弟,平静点,你这样吵又有什么好处?做事情总要幔慢地来,”觉民依旧温和地说,“你个人又能够做什么?我们的痛苦不见得就比你的小。” 觉慧掉过头,又遇见觉新忧郁的眼光,好像在责备他似的。他埋下头去,过了一会儿,他的声音又响了。 “我们不是奢侈家,不是贵族,也不是命运和自然的爱子,我们只是劳动者。穿起我们自己的皮制的围裙,在自已的黑暗的工厂里,做自己的工作。在我们这黯淡的生活里,也有我们自己的骄傲,自己的幸福!” “三弟,请你不要念了。”觉新痛苦地哀求道。 “为什么?难道你没有幸福,就连别人说把福争过来的话也不敢听吗?”觉慧对他的大哥不客气地说,他很不满意大哥那种日趋妥协的生活方式。 “唉,你不了解我,你的环境跟我的不同,”觉新推开算盘,叹口气说,“你说得对,我的确怕听见人提起幸福,因为我已经没有得到幸福的希望了,我也做过美妙的梦,可是我的幸福早就给人剥夺了,我并不怪別人,我是自愿地把担子从爹的肩膀上接过来的。我的痛苦你们不会了解……我还记得爹病中告诉我的一段话:‘我的病恐怕不会好了,我把继母同弟妹交给你,你好好地替我看顾他们。你的性情我是知道的,你不会使我失望。’从此以后,我每想到爹的话,就不住要流泪,同时我也觉得除了牺牲外,再也没有别的路。我愿意做一个牺牲者。然而就是这样我也对不起爹,因为我又把你们大姐失掉了……”觉新愈说下去,心里愈难过,眼泪落下来。觉慧的眼泪快要流出来了,但是他极力忍住,他看见剑云拿着手帕在揩眼睛,觉民用杂志遮住了脸。 觉新继续又说: “妈嫁到我们家,一直到死,并没有享过福。她那样爱我,期望我,我究竟拿什么来报答她呢?为了妈我就是牺牲一切,我也甘愿。只要使弟妹们长大,替爹妈争口气,我一生的志愿也就实现了……”觉新说到这里便摸出手帕揩脸上的泪痕。 觉慧让眼泪流了下来,但他马上又止住了泪。他心里想:“过去的事就让它埋葬了罢!为什么还要挖开过去的坟墓?”但是他却不能不为他的亡故的父母悲伤。 - 25 - “三弟,你刚才念的话很不错。我不是奢侈家,不是命运和自然的爱子。我只是一个劳动者。”觉新漸渐地安靜下来,他望着觉慧凄凉地笑了笑说,“然而我却是一个没有自已的幸福的劳动者,我——”他刚说了一个“我”字,忽然听见窗外的咳嗽声,便现出惊惶的神情,改变了语调低声对觉慧说:“爷爷来了,怎么办?” 觉慧稍微现出吃惊的样子,但是马上又安静了。他淡淡地说:“有什么要紧?他又不会吃人。”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就“出场”的翻译小说《前夜》,是文中重要的道具,觉慧朗读该作品的举动不仅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也自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 动作描写能传神,本文觉慧“端起茶碗大大地喝”与《祝福》中四叔“踱出门外”寻找祥林嫂的动作反映出人物内心一“动”一“静”。 C. 本文善于运用人物对话来展开故事,如面对觉慧的责问,觉新的自我表述透露了他日趋妥协的原因,主要是来自父母的压力。 D. 本文描述了旧时代高家几个兄弟的家庭生活画面,谴责了旧势力对新生生命的压制,歌颂青年一代的初步觉醒,有很强的时代感。 8. 小说中觉新、觉民与觉慧三兄弟的性格各不相同,请概括出三人的不同形象特征。 9. 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之一是“真”,请分析本文“真”的特征。 【答案】7. C 8. ①觉新是旧家庭中为家庭不惜牺牲自己梦想和幸福的有责任心的善良又软弱的大哥形象。②觉民是既同情大哥又理解兄弟,内心有矛盾而又态度温和的青年学生形象。③觉慧渴望幸福生活,敢于反对旧家庭束缚,是坚定勇敢的青年革命者形象。 9. ①人物形象塑造真实可感,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觉新既勇敢担起家庭重担又害怕祖父,有胆小懦弱的一面。②时代环境、日常生活描绘真实可信,再现了封建大家庭中受过教育又身份地位不同的青年人的生活情境。③从情节发展的真实性来看,在新旧时代剧烈变迁的背景下,年轻人自然会呈现或激进、或保守、或徘徊的不同样态。④作者传达出对旧时代青年的真实感受,既预示了封建大家庭必将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又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 【解析】 【7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结构、内容、人物、主题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注意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C项,由原文“爷爷晓得了怎么办?” “不要紧,爷爷哪儿记得着许多事情?” “忽然听见窗外的咳嗽声,便现出惊惶的神情,改变了语调低声对觉慧说:‘爷爷来了,怎么办?’ ” “有什么要紧?他又不会吃人。”可知,“日趋妥协的原因主要是来自父母的压力”错,主要是来自“爷爷”为代表的封建专制势力。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分析事件,理清情节,然后从文中找出有关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 由原文“那么,爷爷晓得了怎么办?”“然而我却是一个没有自已的幸福的劳动者,我——”“他刚说了一个‘我’字,忽然听见窗外的咳嗽声,便现出惊惶的神情,改变了语调低声对觉慧说:‘爷爷来了,怎么办?’”可知,觉新是旧家庭中为家庭不惜牺牲自己梦想和幸福的有责任心的善良又软弱的大哥形象。 由原文“不要紧,爷爷哪儿记得着许多事情?我想他一定早忘记了。”“三弟,平静点,你这样吵又有什么好处?做事情总要幔慢地来,”觉民依旧温和地说,“你个人又能够做什么?我们的痛苦不见得就比你的小。”“为什么要诅咒我们?觉民阖了书温和地问。”可知,觉民是既同情大哥又理解兄弟,内心有矛盾而又态度温和的青年学生形象。 由原文“这种生活简直是在浪费青春,浪费生命!”“觉慧让眼泪流了下来,但他马上又止住了泪。”可知,觉慧渴望幸福生活,敢于反对旧家庭束缚,是坚定勇敢的青年革命者形象。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由原文“觉新现出了为难的样子”“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一股股热气在他的身体内直往上冲,他激动得连手也颤抖起来”通过觉新既勇敢担起家庭重担又害怕祖父,有胆小懦弱的一面,可知,人物形象塑造真实可感,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由原文“这一年除夕的前一天的下午,觉慧和觉民一起到觉新的事物所去,他们买了几本新杂志,还买了一本翻译小说《前夜》。”再现了封建大家庭中受过教育又身份地位不同的青年人的生活情境,可知,时代环境、日常生活描绘真实可信。 - 25 - 由原文“觉新现出了为难的样子。”“我每想到爹的话,就不住要流泪,同时我也觉得除了牺牲外,再也没有别的路。我愿意做一个牺牲者。”“觉慧让眼泪流了下来,但他马上又止住了泪。”可知从情节发展的真实性来看,在新旧时代剧烈变迁的背景下,年轻人自然会呈现或激进、或保守、或徘徊的不同样态。 由原文“我每想到爹的话,就不住要流泪,同时我也觉得除了牺牲外,再也没有别的路。我愿意做一个牺牲者。”“觉慧稍微现出吃惊的样子,但是马上又安静了。他淡淡地说:‘有什么要紧?他又不会吃人。’”可知,作者传达出对旧时代青年的真实感受,既预示了封建大家庭必将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又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中允。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历左谕德少詹事。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历城、高苑牛产犊,皆两首两鼻,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召还内臣,又因灾异言貂珰敛怨,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皆不报。寻请追谥建文朝忠臣。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土鲁番贡玉,道南亦请勿纳。辽东议开科试士,道南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而不允,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织造中官刘成死,遣其党吕贵往护,贵嗾奸民留己督造。中旨许之,命草敕。道南偕从哲争,且询疏所从进,请永杜内降,弗听。鄱阳故无商税,中官为税使,置关湖口征课。道南极言傍湖舟无所泊,多覆没,请罢关勿征,亦不纳。 - 25 -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而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榜发,同和与鸣阳皆中式,都下为之大哗。道南等亟检举,乃诏令复试。同和竟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谩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帝雅重道南,谪文炳外任,夺嵩等俸。御史韩浚、朱堦救文炳,复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天启初以覃恩即家进太子太保居二年卒。 (选自《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B. 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C. 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D. 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及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以及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一甲叫进士及第。 B. 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专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C. 授、进、历、擢、署、拜在文中都是和官职有关的词语,其中进、擢指提升官职,署是代理官职。 D.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南东宫给太子讲学时,太子有时不专心,他就设法让太子集中精神听讲。 B. 道南乘着历城、高苑发生怪异的事情,建议召回宦官,并乞求皇帝降下罪已诏,和天下人一起除旧布新。 C. 道南敢于直谏,但他在朝廷任职,却只被皇上召见一次,一生都没有得到重用。 - 25 - D. 道南因为揭发汤宾尹科场事,受到了御史李嵩、周师旦等人的攻击,但依旧得到皇帝的鼓励和挽留。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 (2)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谩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答案】10. B 11. B 12. C 13. (1)吴道南遇事有操守和主张,对政治体制有明确而透彻的认识,朝鲜入贡的使臣请求购买火药,道南坚持不卖给他们。(2)台谏弹劾内阁臣子,是职责,但没有任意张口辱骂的。已经使国家遭受极其严重的侮辱,请立刻罢黜。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类选择题往往可用排除法,本身难度不大,比较选项异同,往往只有两三处断句不同,依据上下句的字词、结构搭配和句间逻辑关系,容易判定。 画波浪线句子的句意是:吴道南更加要求离去。闭门不出一年多,上疏二十七次,皇帝依旧鼓励和挽留他。正逢上他的继母的讣告到来,于是赏赐路程费,派遣行人护送回去。闲居二年后死去。 考生要抓住动词,“去(离开)”是“求”的内容,故“求去”之间不能断开,故排除C; “逾年(一年多)”是时间词,是“杜门(闭门)”的时间状语,故“杜门逾年”中间不能断句,故排除A; “至”的主语是“继母讣”,且“会(恰逢)”的是事件“继母讣至”,故“会继母讣至”之间不能断开,故排除C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 B项,“后专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说法不准确,“东宫”的意思:①太子所居之宫,也代指太子。②太后所居之宫,也代指太后。汉朝太后居长乐宫,长乐宫在未央宫东,故又称东宫。③妾媵所居之宫,代指嫔妃。 故选B。 【12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 C项,“却只被皇上召见一次,一生都没有得到重用”错误,依据第二段“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等到皇帝因“梃击”的变故,在慈宁宫召见群臣,吴道南才得到机会面谢,从此就没有机会第二次见到皇上。可知,“只被皇上召见一次”并不能推断出“他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的结论。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倒装句式要调整,典故和比喻处通常意译。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操执”,操守和主张;“明达”,明确而透彻;“市”,购买;“执”,坚持。 (2)“台谏劾阁臣,职也”,判断句;“肆”,任意;“辱”,使动用法,使……遭受侮辱。 【点睛】翻译句子之前,应先明确翻译的要求,即信达雅。然后把句子代入文中,做如下分析:有无特殊句式,有无专有名词(尤其要注意人的名字,因只有名没有姓,易被当做实词翻译),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通假等现象,理解大意,最后逐字进行对译。 参考译文: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考上进士。受任编修,升为左中允。在东宫轮值讲读。太子偶尔看往别处,吴道南就停住不讲拱手等待,太子因此而严肃认真起来。曾任左谕德少詹事,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代理部里事务。历城、高苑牛生产的小牛犊,都是两个头两个鼻,吴道南建议全部免除山东的各种税,召回宦官;又乘着灾祸和怪异事物出现而说宦官招惹怨恨,乞求皇帝降下罪已诏,和天下人一起除旧布新。都没有批复。不久建议追谥建文朝代的忠臣。 - 25 - 吴道南遇事有操守和主张,对政治体制有明确而透彻的认识,朝鲜入贡的使臣请求购买火药,道南坚持不卖给他们。吐鲁番进贡宝玉,道南建议不收纳。辽东讨论开始科举考试读书人,他就认为险要边疆应当注重武备,就阻止不予实行。他被拜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和方从哲同时被任命。他多次辞谢却不被允许,过了很久才入朝。按旧例,朝廷臣子接受官职,先面谢皇帝然后到任。当时皇帝很久没有上朝,官员们就都先到任了。吴道南到任,见不到皇帝,不敢入阁值班。同僚方从哲跟他说,皇帝命先就职,吴道南上疏谢恩。等到皇帝因“梃击”的变故,在慈宁宫召见群臣,吴道南才得到机会面谢,从此就没有机会第二次见到皇上。 织造宦官刘成死去,派遣他的同伙吕贵前往护送灵柩,吕贵指使坏人留住自己任督造。宫中下旨意同意了,命令起草赦命。道南和方从哲据理力争,并且询问奏疏是从哪来的,请求永远杜绝内部指定,不听。鄱阳本来没有商业税,宦官当了税使,宦官就在湖口设置关卡征收。吴道南尽力说明沿湖船舶没有地方停泊,大多翻沉了,建议撤除关卡不要征税,也不采纳。 吴道南辅助大政不盲从,在当时很有声望。丙辰年,和礼部尚书刘楚先在一起主持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是副都御使沈季文的儿子,目不知书,却贿赂礼部的官吏,跟同乡赵鸣阳的号舍相连。他的首场七篇文章,除抄自书坊刻印的以外,都出自赵鸣阳的手笔。发榜了,沈同和和赵鸣阳都考上了,京城里因此大闹起来。吴道南等多次检举,皇帝下命令复试。沈同和一整天才写一个字。交到司法部门治罪,流放到极边远有瘴气的地区,赵鸣阳也被除名。 在这之前,汤宝尹科场案件,实际上是吴道南揭发的,因此他们一伙嫉视吴道南。御史李嵩、周师旦就联合上奏章弹劾他,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击尤其出力。吴道南不能忍受,进言:“台谏弹劾内阁臣子,是职责,但没有任意辱骂的。臣使国家遭受侮辱极其严重,请立刻罢黜。”御史韩浚、硃堦也诋毁吴道南。吴道南更加要求离去。闭门不出一年多,上疏二十七次,皇帝依旧鼓励和挽留他。正逢上他的继母的讣告到来,于是赏赐路程费,派遣行人护送回去。闲居二年后死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外舅郭大夫【注】 陈师道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由朝请郎转任提点成都府路刑狱。陈因家贫,无力赡私,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在长安。此诗是分别后所作。 - 25 - 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情真意切,通俗易懂,首联语调高昂,颔联沉抑,颈联呈淡淡的欢快,尾联归于平静起伏跌宕,尽真情之妙。 B. 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联起来,说明消息终于传来。 C. “妻孥且旧居”是写妻子儿女仍在外舅家居住,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体现了诗人既迫切又犹疑、惊喜交加的心情。 D. 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将诗人想知道家人消息但又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15. 有人对诗的尾联甚为称道,试从情感与主题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14. A 15. 尾联顾影自怜,以老病之躯为功名所欺,未能顾及妻室儿女。面对家书,回信时洒下了伤心之泪。情感与主题: 既表达对远居异地妻儿的关怀问候,抒发家庭不能团聚的悲哀;又由家庭的悲欢离合上升到对身世的感慨,对社会不平的怨愤抗议,提升了全诗的思想。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 A项,“首联语调高昂”“尾联归于平静”错误,应是“首联语调平静”“尾联归于深沉感慨”。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句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和诗歌主题的人象、物象、景象加以揣摩,准确解题。具体答题格式是“通过什么+抒发(寄寓)什么感情+表达了主题”。 - 25 - 尾联“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可叹我年龄既老又多病,功名未立;流着凄伤的眼泪,写下了这几行回书。本联,作者情不自禁,悲从中来。顾影自怜,年已老大,愁病交攻,连自己的妻儿都养活不了,想到这些,提笔回信之时,他便洒下了伤心之泪。全诗的思想深度也在此深入一步,由家庭的悲欢离合上升到对身世感慨的直接抒发,对社会不平的怨愤抗议也就意在其中了。 【点睛】分析诗歌情感的题,首先要找到探究诗歌情感的突破口,主要是标题、作者、注释、典故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理解诗句内容后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常见的诗歌情感有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思乡怀人、寄情山水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庄子 逍遥游》中,作者认为“_________,________ ”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须有所待。 (3)在《醉翁亭记》中,太守欧阳修在醉翁亭上所饮之酒是“ ________”,所食之蔬菜是“________”。 (4)杜牧《阿房宫赋》中说明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十分宏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卫风•氓》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6)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运用浪漫夸张的手法,以“_______,_______。”描写了沙漠上寒冰纵横、彤云密布的景象。 【答案】 (1). 肉食者鄙 (2). 未能远谋 (3). 若夫乘天地之正 (4). 而御六气之辩 (5). 酿泉为酒 (6). 山肴野蔌 (7). 骊山北构而西折 (8). 直走咸阳 (9). 于嗟鸠兮 (10). 无食桑葚 (11). 瀚海阑干百丈冰 (12). 愁云惨淡万里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的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1)依据“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容易推知答案;(2)依据“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须有所待”,容易推知答案;(3)依据“太守欧阳修在醉翁亭上所饮之酒”“所食之蔬菜是”,容易推知答案;(4)依据“杜牧《阿房宫赋》中说明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十分宏伟的句子”,容易推知答案;(5)依据“《卫风•氓》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容易推知答案;(6)依据“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运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沙漠上寒冰纵横、彤云密布的景象”,容易推知答案。本题易错字:御、辩、蔌、骊、嗟、葚、瀚。 - 25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为什么要考虑探索其他宜居星球?一个原因是,对我们来说,地球变得太小了。在过去两百年中,地球人口呈____增长的态势,每四十年世界人口就会翻一番。到2600年,世界将拥挤得“ ”,电力消耗将让地球变成炽热的火球,形势岌岌可危。然而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我们可以避免这样的世界末日,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民到太空,探索人类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但是理由足够充分吗?留在地球上不是更好?在某种程度上,今天的情况就如同1492年前的欧洲。当时的人们很可能坚信,哥伦布的探险注定是徒劳无功。然而,新世界的发现,给旧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会注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甚至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它不会解决地球上任何迫在眉睫的问题,但它将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全新视角,让我们着眼于更广的空间,而不是拘泥于眼下。希望这能够让我们团结起来,面对共同的挑战。当我们进入太空时,会有怎样的发现呢?是会找到外星生命,还是发现我们终将在宇宙中踽踽独行?我们相信,生命在地球上是自然而生的,是在漫长的 后,实现了与地球资源的高度 。因此,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星球上,生命的存在也是可能的。(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现象级 摩肩接踵 衍化 融合 B. 指数级 摩肩接踵 进化 契合 C. 指数级 重足而立 进化 融合 D. 现象级 重足而立 衍化 契合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甚至会注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 B. 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甚至会决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 C. 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会决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甚至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 D. 人类向太空的拓展,甚至决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这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 19.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还是可以假设,生命会在某处存在,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但是宇宙是无限的 B. 由于宇宙是无限的,我们还是可以假设,生命会在某处存在,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 C. 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但宇宙是无限的,我们还是可以假设,生命会在某处存在 D. 因为宇宙是无限的,所以尽管生命在某处存在的可能性极小,但我们还是可以假设 - 25 - 【答案】17. B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现象级”,指超级天才的意思;“指数级”指某人或物以极快的速度增长;根据上下文,这里没有强调天才,而是强调增长速度之快,因此用“指数级”。 第二处,“摩肩接踵”,指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重足而立”指两脚叠起,不敢迈步,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根据上下文,这里形容人多,不是恐惧,因此用“摩肩接踵”。 第三处,“进化”指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白低级到高级、种类由少到多的逐渐发展变化;“衍化”指事物的发展变化;根据语境,这里说的是“生命”的逐渐发展,应用“进化”。 第四处,“契合”,指符合的意思;“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根据语境,文中是说“生命”与地球资源的关系,这里用“契合”。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会注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甚至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第一个问题是“注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不合逻辑或搭配不当,第二个问题“注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甚至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语序不当。 A项,“注定”与“是否有未来”不能搭配,因此A项排除。 C项,语序不当,“甚至”代表的递进关系,“将会决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和“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颠倒。 D项,“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和“决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之间不存在递进关系,因此不能用“甚至”,另外“这”指代前者也不正确。 - 25 -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C项,“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与前文“生命的存在也是可能的”最为衔接。另外从整体含义上强调宇宙中的某处(地球外)会存在生命。 A项,“但是宇宙是无限的”放在最后强调,不合语境。 B项,“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放在最后,强调可能性极小,不合语境。 D项,强调我们还是可以假设也与语境不符。 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①_____________。汉乐府诗《孔崔东南飞》中“自可断来信”中的“信”,就是说媒的使者。书信在长期写作的过程中,②________________。如上下款的称呼怎么写,开头结尾的致故祝颂之辞辞怎么写,如何写抬头,哪里有空格等。上款写受书人,下款写作书人,为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但汉魏六朝的书札,③_______________。《报任安书》的开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就是这样。 【答案】 (1). ①“信”指使者 (2). ②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格式 (3). ③却先写作书人,后列受书人(或:却在开头就写明作书人和受书人 【解析】 - 25 - 试题分析:本题所给语段主要讲是古代“书”“信”的区别、书信的格式、明清以来书信和汉魏六朝书信的区别。通读语段,可知第①处的句子和前一句是并列关系,前一句解释了“书”,此处肯定解释“信”,根据后面举的例子,可以确定“信”的古代含义应该指“使者”。第②处后面有“如”,说明该处是总括句,下一句是解释句,解释的是书信的格式。由此可以确定第②处当是说书信有固定的格式。第③处和后面的例子与分号前的句子形成对立关系,说明汉魏魏六朝的书札格式和明清以来的格式是不同的,具体的不同之处就在“先写作书人,后列受书人”或“开头就写明作书人和受书人”。 2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中国教育报北京3月23日讯记者从文化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5月1日起,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要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票。 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出的通知强调,公共文化设施在向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的同时,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将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入其中。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举办多种陈列和展览,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答案】公共文化设施要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一句话新闻的能力。拟写一句话新闻,是“压缩语段”考点中常见的一种题型,意在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简明扼要的一句话,把新闻中的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原因、何影响等主要信息概括出来,准确答题。 本题的基本解题思路为:什么人——干什么事;什么事——有什么特点。同时也可以先找到导语,然后再根据上面的答题思路解答。如本题导语为“从5月1日起,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要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票”,可以找到:什么人:公共文化设施,什么事: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票,所以本题的答案为:公共文化设施要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开放。 【点睛】对于一句话新闻或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题,一般格式是: “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或作用或影响”,有的题还有字数限制,考生要看清题干要求,组织答案要简明,又不遗漏信息。最好比较原文,验证概括提炼的内容是否准确。 - 25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暑假里,爸妈准备出国游学,可是对家中的儿子总是不太放心。临行前,爸爸特别交代儿子:“家里的藏獒可以随便逗,但千万别惹鹦鹉。”爸妈走后,儿子没事就逗藏獒玩,藏獒从不咬人。于是他想:凶猛的藏獒也不过如此,鹦鹉不过就是一只破鸟,又能把我怎么样?于是,他就大胆地逗鹦鹉。不料,鹦鹉开口大叫:“咬他!咬他!”藏獒闪电般地扑上去,儿子措手不及,被咬得血肉模糊。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学会尊重 凶猛的藏獒也不过如此,鹦鹉不过就是一只破鸟,又能把我怎么样?于是,他就大胆地逗鹦鹉。结果,他被鹦鹉使唤藏獒咬得血肉模糊。这是他轻视鹦鹉,对鹦鹉缺少一定的尊重结果。 尊重,是脸上一抹真诚的微笑;尊重,是在他人发表不同意见时的倾听;尊重,是为别人付出的努力而鼓掌。尊重看上去,好像只是奉献给身边的人。 我们从小都受到过“孔融让梨”的教育,也都知道要在公车上给老人让座,不能嘲笑讽刺残疾人。这样的理论有时候粗看上去是很不近情理的,为什么年纪小便要吃小的梨呢?为什么一定要让座如果我也已经很累了?为什么不可以直接说出心中所想到的一切? 其实真正的道理在这儿: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有句话叫“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意思是说别人送我木桃,我便用琼瑶做为回报。所谓礼尚往来,在人类的社会中,你付出一分便会有一分的回报,不会多不会少,总有一天一定实现。这是规则。规则在大多数时候对大多数人都是平等的,所以你对他人的尊重礼貌会在他人心中留下美好印象,随后他们亦会如你所做般对待你。 不是没有这样的反例吧,试问哪见过一个愤世嫉俗目中无人的狂小子会赢得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呢?最多是用自身的“叛逆”及“与众不同”来吸引大众好奇的目光罢了。 - 25 - 尊重是一种大智慧,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尊重旁人与自己的相同之处不难,得遇知音的兴奋雀跃足够掩住“尊重”那平实些微的光芒。难的是尊重旁人与自己的相异之处。比如:你认为吸烟有害健康而且污染环境,他却将其视作一种调剂,他说人生就是要积极进取、鲜活浓烈,而你只求平淡、安详、恰然、舒适的过一辈子。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尽相同的差异何止千千万?尊重便是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并从客观的角度和欣赏的目光去看对方,并不苛求相同,只求正视相异。 因此,懂得尊重旁人的人都感悟明了了人生的大智慧。所以姿态优雅、举止从容,因为有足够的自信支撑自己,也有足够的宽容去审视旁人。所以会被旁人所尊重,只是因为其身上所散发出的高贵又平和的气息实在是让人向往和吸引。 尊重会让人心情愉悦、呼吸平顺,尊重可以改变陌生或尖锐的关系,若是有对彼此足够的尊重,战争都是可以避免。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重人者人恒重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就属于叙事类作文,讲述的是有关“儿子”“鹦鹉”与“藏獒”的故事,写作时,辨清人与物之间的利害关系,选取最佳立意角度。 【审题】这则材料中,叙述对象主要有爸爸、儿子、藏獒和鹦鹉。细心揣摩材料可知,四个叙述对象中,儿子和鹦鹉是主要人、物,是立意的最佳切入点;爸爸和藏獒只是次要人、物,是“配角”。所以,解读这则材料,可重点从儿子和鹦鹉两个角度入手。从儿子的角度思考,儿子没有听取爸爸特别交代,轻视鹦鹉,以貌取人,最终害了自己。从鹦鹉的角度思考,它借助藏獒教训“儿子”,表现出它的智慧,可见当今社会,最厉害的人不是最凶的人,而是能调动“资源”的人。 【立意】1. 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2. 以貌取人终害己; 3. 正视弱小; 4. 学会尊重; 5. 善于调动资源; 6. 善假于物,因人成事。 【素材】1. 庞统是三国时期有名的人物,几乎和诸葛亮齐名,是司马徽向刘备推荐的,伏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的凤雏,就是因他其貌不扬,投奔孙权,孙权不用。投奔刘备,刘备碍于面子勉强收了他,却将他发放到一个不起眼的百里小县耒阳。多亏了张飞识才及诸葛亮的举荐信,才成了刘备的座上客,为取西川立了大功。 2. 美丽的白天鹅是从丑小鸭变来的,一个人现在很贫贱,不一定证明他以后就不能富贵,反之,一个人现在很风光,不能证明他以后就不会窘迫。 - 25 - 3.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 美国关系学大师卡耐基说过:“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说:‘你错了’。”叔本华曾说过:“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多么的卑微和可笑。” 5. 康延说:尊严是山,尊严是水。我总叫嚣着要得到尊重,要有尊严,却没有发现只有尊重才能换来尊重;只有自己不笑别人,别人也不笑自己才叫做有尊严。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学会尊重”这一中心论点从“学会尊重的必要性”“如何去尊重”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材料作文的常见审题方法有:提炼中心法,抓关键句法,由果溯因法,由物及人法,分析关系法,明确褒贬法,多向辐射法,舍次求主法,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寻互补法。提炼中心法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抓关键句法也是常用方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 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