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新时代NT教育模拟自测联考卷Ⅱ语文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它在中国的传播则不到20年。时间虽短,中国人对它的理解、态度、运用却有很大的变化,这反映了20年来中国社会状况的巨大变迁,也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把握社会思潮并用之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方向、路线、政策的改变引发了社会结构、人际关系、文化心理各方面的巨大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汹涌而来的商品潮,大大地激发了中国知识界的批判意识。终于有人领悟到了,时代的前进使人面临着一种问题转换:知识分子的使命不仅止于抨击守旧意识,为改革鼓与呼,而且要从价值层面对现代化的方向、后果或伴随现象加以监督,做社会公正的发言人,精神和文化的守护者。 中国文化传统中,批判的精神相对薄弱,要在工业化进程中从事批判,更是资源难寻。西方马克思主义不但是一个现存的武器库,而且以其深刻锐利令人倾倒。 使有些中国文化人感到惊喜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社会的揭发与批判,竟与自己对当前现实的感触相差无几。比如,他们指出,在商品丰富、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新的匮乏产生了,即精神的空虚和痛苦:人们成了商品的俘虏,他们被动地接受传媒铺天盖地的广告,这些广告制造虚假的、强迫性的需求,人们的情趣在不知不觉中完全被大厂商调度和控制,毫无理性地一味追求高档、名牌商品;在虚假的满足中,人丧失了自己的天性,甚至丧失了痛苦的感觉,这并不是说明痛苦不存在,而是说明人已被异化得失去了自我。 大众文化、商品文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文化享受(实质上是文化消费)摆脱了贵族化限制,而成为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文化工业概念,深刻而尖锐地揭露了这种庸俗文化的本质:这种大批量制造的文化商品使艺术作品的创造性、批判性和想象力萎缩乃至消失,它们不是按照艺术品的内在逻辑创造出来,而是按投资者和制造商对投入一效益的估计批量生产,它们的价格越便宜,内容就越贫乏,品质就越低劣。但大众的口味就这样被调配,以至于人们在表述内心生活和倾诉感情时,都按照文化工业提供的单一模式进行。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还指出,由于异化性的高消费、高生产,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早已不复存在,双方处于极度尖锐的对立和冲突中;贪得无厌地追求物质享受驱使人不加节制地开发自然,这实际上成了盘剥和破坏自然。他们警告说,自然界对人类的侵略并不是无动于衷的,它会进行报复,在人与自然的战斗中,最终吃亏的还是人。他们主张重建新的经济模式,限制消费,降低生产,扭转浪费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趋势。 凡此种种,在中国是别开生面。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价值的内涵是它的批判精神,它提出和发展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理论,对于我们反省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负面现象,抵制物欲的膨胀和拜金主义盛行,具有可贵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摘编自徐友渔《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注】下面试题中,“西马”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简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反思并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负面问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动因。 B. “西马”尖锐批判了工业社会物质丰富、精神贫乏的现象,中国知识分子对此深有同感。 C. 商品文化带来的异化机制固化了人们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失去了想象力和个性化表达。 D. “西马”认为高消费、高生产破坏了自然界资源,回归自然和谐的前工业文明势在必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的负面现象与西方工业文明遇到的问题相似,这是本文论述的前提。 B. 人在商品大潮中被异化并丧失了理性,是本文的核心观点,也是种种负面现象的总根源。 C. 文章始终从变革和批判的角度探讨社会问题,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鲜明的现实指向性。 D. 文章从人的异化、文化庸俗化、自然环境恶化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逐步展开,层次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必然影响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B. 西方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的时间很短,这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其借鉴的谨慎。 C. 中国农业文明传统缺少批判精神,以致我们难以找到批判工业文明弊端的素材。 D.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是我们守护精神文化、监督现代文明的锐利武器。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前工业文明势在必然”错,源于第六段,“前工业文明”是推论式理解,而作者只是主张“重建新的经济模式,限制消费,降低生产,扭转浪费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趋势”,这种主张并不是“前工业文明”,推论不成立。故选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人在商品大潮中被异化并丧失了理性,是本文的核心观点”错,本文的核心内容是介绍“西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社会的揭发与批判,以及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启发和借鉴作用。第四段批判人的异化只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它说成是“核心观点”“总根源”于文无据。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必然影响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错,因果倒置,社会巨变是方针、政策改变的结果。B项,“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其借鉴的谨慎”有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时间短,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并不能因此得出“谨慎”之说。C项,推论正确,从第三段演绎而出。D项,从文章结尾“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价值的内涵是它的批判精神……具有可贵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可以看出,D项夸大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作用。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24日,华为北京研究所,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一华为天罡正式发布。秉承“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的理念,华为在5日领域积板投入、持续创新。华为可提供活涵盖终端、网络、数据中心的端到端5G自研芯片,支持“全制式、全频谱”网络,并将最好的无线技术和微波技术带给客户。 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高集成,首次在极低的天面尺寸规格下,支持大规模集成有源功放和无源阵子;极强算力,实现2.5倍运算能力的提升,搭载最新的算法及波束赋形,单芯片可拉制高达业界最高64路通道:极宽频谱,支持200M运营商频谱带宽,一步到位满足未来网络的部署需求。同时,该芯片为AAU带来了革命性的提升,实现基站尺寸缩小超50%,重量减轻23%,功耗节省达21%,安装时间比标准的4G基站,节省一半时间,有效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问题。 2018年,华为秦响5G规模部署的序章,首先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率先全球规模外场验证,率先开始全球规模商用。截至2018年底,华为已完成中国全部预商用测试验证,推动了5G进入规模商用快车道,目前,华为已经获得30个5G商用合同,25000个5G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 2019年1月9日,华为“5G刀片式基站”凭借创新性采用统一模块化设计等技术突破,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基站实现所有单元刀片化、不同模块间任意拼装,使5G基站的安装像拼装积木一样简单便捷。华为56产品线总裁杨超域表示:“华为全系列全场景极简5G解决方案,在兑现5G极致性能和体验的同时,能够大幅提升部署和运维效率,使5G部署比4G更简单。” 此外,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0余承东还发布了全球最快5G多模终璃芯片——Balong 5000(巴龙5000这顺全新的50芯片,体积更小、集成度更高,这是先进技术和设计的体现,用户也不担心网络问题,它能够在单芯片内实现2G、3G、4G和5G多种同络制式,可以有效降低多模间数据交换产生的时延和功耗,显著提升5G商用初期的用户体验,在5G领域无疑是一次很大的突破和成功。 摘自《华为天罡莫基极简50》 材料二 美国彭博新闻社2019年1月24日 发布题为“美国恐惧华为的另一个原困:物美价廉”的报道:在美国俄勒网州东部的偏远地区,华为远非美国官员口中的来自中国的“大坏狼”,而是通往21世纪的生命线。 东俄勒冈电信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约瑟夫·弗兰内尔说,这家中国最大的技术公司生产高质量网络设备,卖给农村电信运营商的价格比其竞争对手少20%到30%。华为的设备还帮助二十多家美国电信公司向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高速数据。事实上,包括弗兰内尔的公司在内的一些电信企业并没有联邦政府补贴,它们在向偏远贫困地区提供服务时成本较高。但华为能让奇迹发生。华为在网络设备制造方面已成为世界领先者,它正在努力主导被称为“下一代无线技术”的5G。 “他们(华为)的设备非常非常好,”同时担任俄勒冈州议会宽带咨询委员会主席的弗兰内尔说,“我们还没有在市场上找到类似的设备。”正是因为物美价廉,并且其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华为令美国政府担忧起来,并试图破坏这个“奇迹”。 摘自《美媒:美国害怕华为的另一个原因》 材料三: 互联网数据中心公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全世界的智能手机排名前五的出货量(以百万为单位)、市场占有率和年增长数据。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5G领域,除华为外,全球没有企业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全球规模外场验证,开始全球规模商用,华为2018可谓奏响了5G规模部署的序章。 B. 华“5G刀片式基站”:采用统一模块化设计,所有单元刀片化、不同模块间任意拼装。这类创新性技术,2018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C. 华为向美国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高速数据,因此,被人誉为“通往21世纪的生命线”。 D. 材料三显示,三星18年二季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出现萎缩,其余品牌均有不同幅度提升,表明全球市场日益增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国既害怕华为主导5G技术,未来成为全球5G的盟主,阻止其进入市场;又害怕华为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品。 B. 华为长期致力于基础科技和技术投入,全球率先突破5G规模商用的关键技术,实现5G的极简网络和极简运维,推动5G大规模商业应用。 C. 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极高集成,极强算力,极宽频谱它们能够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问题。 D. 华为18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巨大,仅次于韩国三星公司,领先于美国苹果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6.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华为通信的优势,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C 6. 创新研发有优势:不断创新,技术研发强大,5G技术领先于世界。技术设备有优势:设备可靠,技术领先,产品价格有优势:物美价廉,很难找到替代。产品竞争有优势:开启5G规模部署。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A项,“除华为外,全球没有企业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全球规模外场验证”,文中无依据; C项,强加因果, 文中只说,“华为远非美国官员口中的来自中国的‘大坏狼’,而是通往21世纪的生命线”,后文提到“华为的设备还帮助二十多家美国电信公司向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高速数据”,但前后内容没有关联性,强加因果。 D项,“三星18年二季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出现萎缩,其余品牌均有不同幅度提升”并不能表明“全球市场日益增大”;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C项,“能够有效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问题”的并不是“极高集成、极高算力、极宽频谱”,而是“该芯片为AAU带来了革命性提升:实现基站尺寸缩小、重量减轻、功耗节省等”。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据“华为在5G领域积极投入、持续创新”“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华为已经获得 30 个 5G 商用合同,25000 多个 5G 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可总结出“创新研发有优势:不断创新,技术研发强大,5G技术领先于世界”; 据“华为在网络设备制造方面已成为世界领先者,它正在努力主导被称为‘下一代无线技术’的5G”,可总结出“技术设备有优势:设备可靠技术领先”; 据“担任俄勒冈州议会宽带咨询委员会主席的弗兰内尔说,‘我们还没有在市场上找到类似的设备。’正是因为物美价廉,并且其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华为令美国政府担忧起来”,可总结出“产品价格有优势:物美价廉,很难找到替代”。 据“2018年,华为奏响5G规模部署的序章,率先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率先全球规模外场验证,率先开始全球规模商用”,可总结出“产品竞争有优势:开启5G规模部署”。 根据上述内容,考生可以组织答案。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罨①画池听雨 汪建中 罨画池,作为一处极为精致的园林,其名字取得实在美妙而贴切。就是没有去过罨画池的人,一听这名字,眼前浮现的也应该是一幅幅高古的图画,精雅的丹青。今春三月踏青的时候,我就是在“罨画池”这个美名的一再诱惑下而去崇州的。 去的时候,一路上愉悦的心情实在难以述说。因为,在罨画池儒雅的牵引中,我一路上步着杜甫的后尘、裴迪的后尘、赵卞的后尘、范成大的后尘,以及那个长吟过“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的大诗人陆游的后尘。步着这样一些人的后尘,而又是去罨画池作一番文化意义上的畅游,所以,即便是一路风尘仆仆,其心情也愉快如彩蝶、逍遥似春燕了。 罨画池浓缩了江南园林精华中的精华,她小得可人,雅得大度,幽得深厚。进得园来,简直是一步一景,更是一步一惊。琴鹤堂带来的愉悦都还没有收场,问梅山馆的惊喜又向我扑来;湖心亭的美景才刚刚开始欣赏,望月楼的画卷又为我次第展开了。在罨画池里,脚下的曲径引我又诱我,两旁的奇花拥我更醉我,举目处是老树横空,回眸处是新绿拥娇红,是小桥接了短亭,是涟漪揉着楼影,是游鱼栖于鸟巢,是绿水浣着白云。左看似画,右看似画,前后左右看了,居然就是画了。 正当我陶醉在罨画池的美景中时,天空忽然下起了雨。先是点点滴滴,继而是窸窸窣窣,接着是噼里啪啦,好在我正在望月楼里,否则,这一场春雨将逼我于狼狈中四处躲雨。 此刻,雨点紧一阵慢一阵地敲打着望月楼上的瓦片,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疑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一声声,抒发着一个梦境。在烟雨中有一只翱翔着的白鹤,在罨画池的上空兜了几圈后,停在湖心亭的亭尖上,以金鸡独立的优雅与我遥对着共听这一场湿漉漉的琴声。在如此的情景里,我不知道当年一代廉吏赵卞是否也遥对着白鹤如痴如醉地鼓琴?不知道当年那只白鹤是否依然金鸡独立,在春雨中静听琴弦上的云卷云舒、潮起潮落? 按节令计算,这该是今年最后的一场春雨,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湖边的柳,绿得蓬勃而婆娑,春燕们翻飞在柳丝和雨丝间,似要把这最后的春雨沐浴得个淋淋漓漓。园子里的那些梅,还在春雨中修整,所有的枝脉和叶脉都在努力地孕育今年冬天的梅香。如今,梅还在,那一段缘,那一份情,不知缠绕在哪里?如今长亭还在,回廊还在,整个罨画池还在,陆游祠还在,惟有主人陆放翁不在了,独留下我,在满园春雨中空空的地等待。 茶,浓了,又淡了。雨,去了,又来了。整整一个下午,我被这雨殷殷地挽留在罨画池里。留我的,还有湖边的柳、园里的梅和楼前的株株红海棠。罨画池的一切都在留我呵,留我在这里听雨,从春雨听到秋雨,从翩翩少年听到耄耋老叟,留我年年岁岁在这里看白鹤翱翔,听水淋淋的音乐,再在“红酥手,黄藤酒”的缠绵里追逐大诗人那多情的背影…… 错、错、错,莫、莫、莫,陆放翁这些发自心灵深处的叹息,声音很低沉,语气很微弱,但它引发的生命的共振,却持续了八百多年,还会一直共振下去。此刻,凝神听雨,瓦片上的雨声,犹如陆放翁的声声叹息:“错、错、错”,声声都在荡人魂魄,催人思索。八百多年了啊,八百多次的春雨与秋风,花开与花落,沧海与桑田。我的放翁啊,你是否依然豪迈如苏轼,英武如岳飞?在黄泉路上,你是否已经与唐婉结成了连理,了却了前世的遗恨与悲歌? 雨,一直在浙浙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这时,我是多么想备一桌好酒好菜,在这春雨中与陆放翁对饮。只可惜放翁不在了,虽有好酒,但缺少了他,酒亦寂寞,雨亦寂寞。寂寞的,还有这望月楼,还有那问梅山馆,整个罨画池已经在风雨中寂寞八百年了,如此漫长的寂寞,试问人间,哪里还有? 好在罨画池还在,而且日新月异,海棠还在,梅魂还在,那些犹如宫墙柳的柳树还婆娑在我的眼前。沿着这些景物,我依然能够清晰地追逐陆放翁的身影,依然能够感觉到他一腔爱国的热血在澎湃。这热血,从宋至今,一直不曾冷却,一直在激情地燃烧。 这雨似乎不知劳累,淋淋漓漓了整整一个下午,还在淋淋漓漓,此刻瓦片上雨声还噼里啪啦地响,一园子的雨声依然在为我奏着交响。在这春雨的交响和飘洒中,蜀州的大地有福了,今年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收成。透过雨雾,我仿佛看见了一大片秋天的金黄。这田野里的金黄是赵卞和陆游期盼了千百年的,终于要在今年金灿灿地铺满蜀州大地。 【注】①罨(yǎn)画池:蜀中名胜,位于四川成都。 7. 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并没有写罨画池的美景,而是从罨画池的名字写起,未见其形先闻其名,就让作者想象到了罨画池的魅力。 B. 文章语言文字清新雅致,善用修辞写景。如第3自然段对罨画池景物的描摹尤为典型,采用了拟人、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罨画池美景图。 C. “从春雨听到秋雨,从翩翩少年听到耄耋老叟”,表明“我”被这罨画池的美景所吸引,表达了作者以后每年都要经常来这里听雨,直至自己老去的决心。 D. 文章形散神聚,写景,移步换景,一步一景,景物优美雅致;写情,富于变化,由最先的愉悦到中间的落寞再到最后的喜悦。 8. 简析文中划线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9. 作者对罨画池的雨声有不同的感受,试分析其内蕴。 【答案】7. C 8. 含义:虽然陆游已不在,但寄寓着陆游生活和精神的罨画池还在,我们仍然能从今天的罨画池怀想陆游的身影,感觉到他的爱国精神。作用:承上启下,作者的情感由落寞转为欣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以及自豪感。 9. ①雨声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廉吏赵卞高尚人格的钦佩;②雨声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寄寓了作者对陆游唐婉的爱情的惋惜以及对陆游命途多舛的同情;③雨,淅淅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表达了作者对陆游爱国精神的颂扬和共鸣;④雨,淋淋漓漓一个下午,瓦片上还噼里啪啦响,一园子的雨声奏着交响曲。蕴含了作者对蜀州大地的赞美与祝福。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文章的开头,B项考核手法,C项考核语句的含义,D项考核文章的内容,其中C项,“表达了作者以后每年都要经常来这里听雨,直至自己老去的决心”错,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在罨画池听雨的喜爱程度,并无每年都要经常来听之意。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赏析文中的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的内容,注意句不离段的原则,同时要考核语句的位置,答题时注意注意根据句中的“好在罨画池还在,而且日新月异,海棠还在,梅魂还在”和语段中的“我依然能够清晰地追逐陆放翁的身影,依然能够感觉到他一腔爱国的热血在澎湃”分析含义,作用注意从作结构上分析“承上启下”作者的情感由落寞转为欣慰;从主旨上分析“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以及自豪感”。 点睛:分析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作品 文学形象的能力,重点考核情节概括,情节概括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原因,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以及表达方式变换的句子。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雨点紧一阵慢一阵地敲打着望月楼上的瓦片,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疑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一声声,抒发着一个梦境”“我不知道当年一代廉吏赵卞是否也遥对着白鹤如痴如醉地鼓琴?”概括第一点;根据“这该是今年最后的一场春雨,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陆游祠还在,惟有主人陆放翁不在了,独留下我,在满园春雨中空空的地等待”概括第二点;根据“雨,一直在浙浙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依然能够感觉到他一腔爱国的热血在澎湃”概括第三点;根据“这雨似乎不知劳累,淋淋漓漓了整整一个下午,还在淋淋漓漓,此刻瓦片上雨声还噼里啪啦地响,一园子的雨声依然在为我奏着交响”“终于要在今年金灿灿地铺满蜀州大地”概括第四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专美,字翊商,京兆万年人也。远祖出姑臧大房,不以才行相尚,不以轩冕为贵,虽布衣徒步,视公卿蔑如也。少笃学,重节耿拗,以父枢唐昭宗时常应进士举,为覆试所落,不许再入,专美心愧之,由是不游文场。伪梁贞明中,河南尹张全义以专美名族之后,奏为陆浑尉,秩满,改舞阳令。后唐天成中,安邑榷盐使李肃辟为推官,时唐末帝镇河中,见其醇雅,心重之。末帝一日曾宴于衙署,专美亦预坐,末帝曰:“某夜来梦主上召去,何也?”客无对者,专美屏人谓曰:“将来必为嗣主。”由是愈重焉。末帝留守长安,奏为从事,及移镇凤翔,迁为记室。末帝即位,除尚书库部郎中,赐金紫,充枢密院直学士。初,末帝起自凤翔,大许诸军厚赏。洎至洛阳,阅内库金帛不过二三万,寻又配率京城户民,虽行捶楚,亦所获无几,末帝忧之。会专美宿于禁中,召而让之曰:“卿士人子弟,常言有才术,今致我至此,不能度运以济时事,留才术何施也!”专美梗言奏曰:“臣才力驽劣,属当兴运,陛下猥垂录任,无以裨益圣朝,然府藏空竭,军赏不给,非臣之罪也。臣思明宗弃代之际,是时府库滥赏已竭,继以鄂王临朝,纪纲大坏,纵有无限之财赋,不能满骄军溪壑之心。国之存亡不专于赏须刑政立于上行于下赏当功罚当罪则理道也若不改覆车之辙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今宜取见在财赋以给,不必践前言而希苟悦之。”末帝然之。及其行赏,虽不惬于军士,然洛阳户民获免鞭笞之苦。寻迁兵部侍郎、端明殿学士。高祖入洛,以例除名。三年,复授卫尉少卿,继迁鸿胪、大理卿。开运中,以病卒,时年六十二。 (节选自《旧时代·李专美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国之存亡/不专于赏/须刑政立/于上行于下赏/当功/罚当罪/则理道也/若不改覆车之辙/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 B. 国之存亡/不专于赏/须刑政立于上/行于下/赏当功/罚当罪/则理道也/若不改覆车之辙/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 C. 国之存亡/不专于赏/须刑政立于上/行于下/赏当功/罚当罪/则理道也/若不改覆车之辙/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 D. 国之存亡/不专于赏/须刑政立/于上行于下赏/当功/罚当罪/则理道也/若不改覆车之辙/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覆试”,古代考生应试中,有的考试分二场,第一场叫初试,第二场叫做覆试。 B. “榷盐使”,唐官名,因政府对食盐垄断,特置榷盐使,掌池盐专卖及查禁私盐。 C. “金紫”本指“金印紫绶”,借指高官显爵。后也指金鱼袋及紫衣,用来指代贵官。 D. “迁”一般跟“转迁、迁调、右迁、迁除”一样指调职,“左迁、迁谪”指降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专美出身高贵,视权力如粪土。虽出自姑臧大房,他却从不把自己的才华和令品行当成荣耀,不把做高官当作尊贵,认为王公贵族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B. 李专美性情耿直,重视名声节操。他因为父亲李枢在唐昭宗时曾经考进土,在覆试落第,不能够第二次参加考试,心里十分愧恨,于是不再进入考场。 C. 李专美奏对得宜,受到末帝器重。末帝在一次筵席上间众宾客某夜的梦做何解时,只有李专美给了末帝满意的解释。末帝即位后,让他进枢密院任职。 D. 李专美熟知国事,敢于抗言直谏。专美对末帝表明国库空虚,军队赏赐不能供给,非自己的罪过,纵然国家财力无限,也不能满足骄横军队的贪欲之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召而让之曰:“卿今致我至此,不能度势以济时事,留才术何施也! (2)今宜取见在财赋以给,不必践前言而苟悦之。 【答案】10. B 11. D 12. A 13. (1)(末帝)于是召李专美过来并责备他道:“您如今导致我到这种地步,不能揣度形势来帮助解决此时的国事,留着你的才学手段做什么呢!” (2)如今应该取用现存的财赋来奖赏他们,不一定要履行之前说过的话来暂且取悦他们。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国家的存亡之道,不专在于施行赏赐,应当使刑法政令在朝廷确立,使之在全国得以推行,有功劳应当赏赐,有罪应受到惩罚,这才是理政之道啊。如果陛下不吸取失败的教训,白白地使百姓陷于困境,国家的存亡就不可知道了。如今应该取用现存的财赋来奖赏他们,不一定要履行之前说过的话来暂且取悦他们。句中,“须刑政立于上,行于下,赏当功,罚当罪”并列之间必须断开,故排除AD两项;“徒困”的宾语应为“蒸民”,排除C项。分析可知,B项断句正确。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D项解说错误,右迁、迁除指升迁,不指调动。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分析错误,视权利如粪土的不是李专美,而是他的远祖。文中有“远祖出姑臧大房……视公卿蔑如也”。故选A。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翻译:(1)让:责备。致:导致。济:帮助。何施:做什么。(2)见在:现有。给:赏赐,供给。践:履行、兑现。悦:使…高兴,取悦。 【点睛】分析和概括题设误特点: 1.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命题者在选项中故意错误地解释原文中关键的词语,把好说成坏,把小错说成大错,把想法说成行动,把次要的说成是主要的,或无中生有地提供一些于文无据的信息,从而造成干扰。 2 .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命题者故意在时间、地点、行为、因果等方面张冠李戴,搅乱混编在一起,造成干扰,引起错解。 3.强加因果,牵强附会。命题者把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导致逆情悖理,不合逻辑。 4.以偏概全,言过其实。文中主人公本来只有某一方面的优缺点或只有一件事做得妥与不妥,但选项中却将其过高褒扬或全盘否定;本来只有个别人对之赞成或反对,却说成全部赞成或反对。 参考译文: 李专美,字翊商,是京兆万年县人。他的远祖出自姑臧大房,不把自己的才华和品行作为崇荣、高尚,不把做高官当作尊贵,即使身穿布衣,徒步行走,看那些王公贵族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专美从小很爱学习,耿直重视名节,因为父亲李枢在唐昭宗时曾经参加进士考试,结果在覆试中落选,并且不允许第二次参加考试,李专美心里十分愧恨,从此不再进入考场(参加科举)。后梁贞明年间,河南尹张全义因为李专美是名门望族的后人,奏请任命他为陆浑县县尉,任职期满后,改任舞阳县县令。后唐明宗天成年间,安邑榷盐使李肃征召他担任推官,当时后唐末帝镇守河中,见李专美敦厚文雅,心里很重视他。末帝有一天曾在衙门大摆筵席,专美也参与了,末帝说:“某天夜里梦到主上召我而去,这是为什么呢?”坐客们都没有办法来回答,专美屏去众人对末帝说:“你将来一定会成为继位的君王。”因此末帝更加器重专美。末帝留守长安,奏请任命李专美做从事,等到调任镇守凤翔,又升迁他担任记室。末帝即位后,授予他尚书库部郎中的官职,赐予他金紫,让他担任枢密院直学士。起初,末帝在凤翔起兵时,曾给诸军许诺,待夺取帝位后予以重赏。但等到了洛阳,发现内库金帛不过二三万,(远不够许诺的数量),不久又按比例向京城居民摊派,虽然对他们杖击鞭打,也所得无几,为此他甚为忧虑。正赶上李专美在禁中值夜,(末帝)于是召李专美过来并责备他道:“您如今导致我到这种地步,不能揣度形势来帮助解决此时的国事,留着你的才学手段做什么呢!”专美梗直地上奏:“臣才力驽钝,恰逢时运昌隆,承蒙陛下屈身录用,我没有给圣朝带来什么贡献,但是国库空虚,军队赏赐不能供给,并不是我的罪过呀。我想到明宗去世的时候,当时国库因随意赏赐而枯竭,接着鄂王当政,纲纪大坏,纵然国家有无限的财力赋税,也不能满足骄横军队的犹如深沟长溪一般的贪求物欲之心。国家的存亡之道,不专在于施行赏赐,应当使刑法政令在朝廷确立,使之在全国得以推行,有功劳应当赏赐,有罪应受到惩罚,这才是理政之道啊。如果陛下不吸取失败的教训,白白地使百姓陷于困境,国家的存亡就不可知道了。如今应该取用现存的财赋来奖赏他们,不一定要履行之前说过的话来暂且取悦他们。”末帝认为他说得对。等到进行赏赐的时候,虽然没有满足军士们,但洛阳城的百姓免受了鞭笞之苦。不久李专美晋升为兵部侍郎、端明殿学士。后晋高祖石敬瑭进入洛阳,按照旧例将李专美罢官除名。天福三年,李专美再次被任命为卫尉少卿,接着升任鸿胪卿、大理卿。后晋出帝开运年间,因病去世,时年六十二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元诗,完成小题。 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天暮雪 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诗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点染了幽深的色彩,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B. 陈诗“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二字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 C. 陈诗尾联活现出一个顺适环境的渔翁形象,这与柳宗元《江雪》中“蓑笠翁”的形象不同。 D. 两首诗都“诗中有画”,“一蓑”二字增添了画面的纵深之感,寄托了诗人落寞悲凉的情感。 15. 两首诗描摹暮雪都很传神,有同工之妙,亦各具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案】14. D 15. 示例: ①两首诗动词使用都很传神。马诗着一“舞”字,陈诗着一“卷”字,写出了风助雪势、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 ②两首诗都善用比喻状写暮雪之形态。马诗把纷飞的雪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雪乱舞”的景象;陈诗以“玉”喻雪,形象地写出雪的晶莹剔透之态。 ③陈诗还用动静结合、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暮雪的美妙。“卷玉花”写出大雪纷扬的动态之美,“汀洲白浩浩”写出雪境静寂之美;“千崖暮如晓”烘托了暮雪所特有的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马诗写的是动景,正面描写。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两首诗都……寄托了诗人落寞悲凉的情感”说法错误,陈孚的《江天暮雪》没有落寞悲凉之感。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诗歌,指出诗歌语言特点及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赏析,最后指出表达效果或者情感即可。本题题干是“两首诗描摹暮雪都很传神,有同工之妙,亦各具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这是要求学生分别结合两首诗的诗句进行赏析两首诗时如何描摹暮雪的。仔细阅读这两首诗,分别找出这两首诗中描摹暮雪的诗句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马曲中写暮雪的诗句主要有“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雪乱舞”运用动词“舞”字写出了天将要黑的时候雪花借助风势纷纷扬扬飘落的状态,“半梅花半飘柳絮”,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日暮之时,风中“雪乱舞”的景象,是动景,属于正面直接描写暮雪。陈诗的本诗的前半四句,传神地绘出了一幅潇湘江上的雪景图。首联出句“长空卷玉花”中的“玉花”化用梁昭明太子的“玉雪开六出之花”之意,用“玉”喻雪,形象地写出雪的晶莹剔透之态,形容绝妙。“卷”字展现出了雪花被风席卷,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情态。是动态的动景。对句“汀洲白浩浩”意思是远远望去,整个汀洲白茫茫的一片。属于静景。“卷玉花”是细部的、动态的观照,“白浩浩”是总体的、静景的印象。颔联“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意思是:天空见不到归雁,将暮千山之间如破晓时那么宁静。这是以描写动景写静,更加凸显宁静的氛围。鸟儿归巢,人也该回家了。引出颈联和尾联对渔翁的描绘,为颈联和尾联的人事活动提供了背景。“千崖暮如晓”写出了暮天雪景所特有的那种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在诗中既明了题目中的“暮”字,又为后面写人的活动提供背景,属于侧面烘托。答题时,结合具体诗句,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 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人生乐趣与他人不同,自己最爱修身养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音乐演奏的一种特殊效果:虽然中间暂时停顿,但听众仍会沉浸在原来的审美情境中。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内心迷茫,无心进餐,心绪烦乱。 【答案】 (1). 民生各有所乐兮 (2). 余独好修以为常 (3). 别有幽愁暗恨生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5). 停杯投箸不能食 (6). 拔剑四顾心茫然 【解析】 【详解】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幽愁、箸、拔、茫。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丽中国”愿景是“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不要花大气力去________,很多山城、水城很有特色,完全可以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国城市建设几十年来取得瞩目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遗憾,某些扩建的城市新区,缺乏个性和特色。从美学角度深入探究这一情况,将有助于我们改善提升城市建设,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美好目标。中国地域辽阔,各地风貌___。从南到北1.8万多千米海岸线,海岸城市从南部的海口、三亚到中部的上海、厦门再到北部的青岛、大连;从东到西,从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起伏的山岭到崎岖的高原,各具特色;长江、黄河、松花江、伊犁河,以及青海湖、洞庭湖等各类水系,________,神州大地,________。然而,城市街区中无论是街道景观、中心广场还 是民居建筑,( )。其审美效果是,如果只看建筑风貌,人们不知道身处哪一座城市,也不知道城市所在地域,城市就与自然割裂开来。让城市美丽起来,不仅需要建筑师、规划者、开发者进一步提升美学境界,更需要反思以前建立在西方古典宇宙观基础上的城市美学误区。这就要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立足中国本土,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运用、有所研究、有所建树。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劈山填海 丰富多彩 各有千秋 众彩纷呈 B. 夷为平地 众彩纷呈 各有千秋 五光十色 C. 劈山填海 五光十色 平分秋色 丰富多彩 D. 夷为平地 丰富多彩 平分秋色 五光十色 18. 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是很难的 B. 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很难让人们直观感受到 C. 人们很难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 D. 都很难让人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就要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立足中国本土,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运用、有所研究、有所建树。 B. 这就要立足中国本土,发扬中华美学精神,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研究、有所建树、有所运用。 C. 这就要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立足中国本土,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研究、有所建树、有所运用。 D. 这就要立足中国本土,发扬中华美学精神,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运用、有所研究、有所建树。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根据“山城、水城、山水脉络”的语境,第一空应填“劈山填海”,排除BD两项。“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存在价值,各有特色。“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第三空应填“各有千秋”。排除C项。 故选A。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AC两项更换了主语,不连贯,由此可排除AC两项;根据上文关联词语“无论……还是”的语境,推知应为“都”开头,由此可排除B。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本题划线句子存在两处语序不当的问题,“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立足中国本土”语序不当,应为“立足中国本土,发扬中华美学精神”。排除AC两项。“有所运用、有所研究、有所建树”语序不当,应为“有所研究、有所建树、有所运用”。排除D项。分析可知,B项的修改最恰当。 故选B。 【点睛】成语辨析题的解题技巧:①搞清成语含义,切莫“望文生义”。有的成语仅从字面上看与整个句子意思相一致,但仔细一分析却与全句意思风马牛不相及。②看感情色彩是否恰当,有些成语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界限分明.若辨别不清,很容易用错。③看词义轻重是否得当。④看成语是否“一语多用”。有些成语意思较多,如只知其一,不知其余,就会在使用中出错。⑤看成语的形容对象是否正确合理。某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错误。⑥看成语与其它成分搭配是否恰当。成语在语言运用之中,相当于一个词,因而就有一个和其他词浯的搭配问题,不能互相矛盾,也不能重复。 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病句辨析的几种方法:①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都可用此法;②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用此法;③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④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⑤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得语音标志。 20.下列三种情景中,有五处语言运用不恰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情景一】祝贺词:“宜室宜家”(贺人新居落成),“洙泗高风”(贺校庆),“弄瓦之喜”(贺人生儿子),“齿德俱增”(贺寿)。 【情景二】学校百年校庆,学校拟向全体校友发出短函:“敬爱的校友,母校定于2019年3月27日上午举行一百周年庆典,全体师生恳望您届时拨冗出席。” 【情景三】小张在收到梅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写作有莫大的帮助,定当珍藏。” 【答案】①“宜室宜家”改为乔迁之喜,或“贺人新居落成”改为“贺人结婚”;②“弄瓦之喜”改为“弄璋之喜”,或“贺人生儿子”改为“贺人生女儿”;③“敬爱的校友”改为“尊敬的校友”或“亲爱的校友”;④“寄奉”改为“惠赐”;⑤“过目”改为“拜读”。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本题要求对三种情景中的五处语言运用不当的地方指正并修改。①“宜室宜家”是家庭和顺,夫妇和睦,恭贺别人搬新家应用“乔迁之喜”;②“弄瓦之喜”是恭贺别人生女儿说的,生儿子应用“弄璋之喜”,或将“贺人生儿子”改为“贺人生女儿”;③“敬爱的校友”中“敬爱”一般用于上级,应改为“尊敬的校友”或“亲爱的校友”;④“寄奉”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惠赐”;⑤“过目”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拜读”。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台风具有强大破坏力,是自然灾害的一种,但①____________。台风送来了淡水资源,大大缓解了全球水荒。一次直径不算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另外,②_____________,赤道地区气候炎热,若不是台风驱散这些热量,热带会更热,寒带会更冷,温带也会从地球上消失。一句话,③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也能给人类带来好处 (2). ②台风还能调节地球冷暖 (3). ③台风有弊也有利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可带来30亿吨降水”,第②空注意后面的“驱散这些热量”,第③空注意前文“一句话”即对前文的总结。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卫国的苟变是难得的将才。他被派去征税时,白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被卫侯记在心里。选将才的时候,卫侯埋怨说选不到人才。子思是当时的大儒,他向卫侯推荐了苟变。卫侯说:“我也知道他是个将才啊,可是他犯过错误,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说:“选用人オ,和木匠用木料差不多,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一个高明的木匠,不会因为一根合抱的大树有几尺腐朽而把它扔掉。”卫侯听了,说:“谨尊教诲!”后来苟变成为了卫国的名将。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量材适用 水深则菱浅,水浅则稻香;水不深不浅则荷美也! ——题记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之土”,于是便有了“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卫侯最终选苟变为将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用人者或者管理者而言,我们也要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用人要“唯才是举”,勿以小恶弃人大美!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完美的人、事、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因此,我们衡量一个人不能只盯着他的不足之处,用一个人更应该全面考察、量才而用,不能“因一眚而掩大德”。如果我们没有一颗理智而宽容的心,不能允许瑕疵和过失,就会因小失大,错失人才,尽失人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于物于人,理皆如此。 森林里有一棵参天红木,厨师看了直摇头,因为这棵红木枝弯干粗,难以做成顺手的面杖。造纸工人看了也摇头 ,因为红木质硬,化浆造纸比不上普通的杨树。最后大厦设计师看到了红木,欣喜十分,“只要精加修整栋梁!”对于同一棵红木,不同的人看到之后会提出不同的使用方法,而无疑只有大厦设计师的使用方法才是正确的合理的。因为只有他做到了量材适用 。 使用红木与使用人才的道理是相通的。对于一棵红木,把它用来做面杖或是化浆造纸,只会造成部分自然资源的流失,而对于人才来说,如果不能够正确地合理的使用,那么造成的损失远非自然资源浪费所能比拟。因此,在使用人才问题上,量材适用里得显尤为重要。 在使用人才方面,我国有着悠久的光荣传统。毛泽东同志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就十分注意量材适用。发挥不同类型人才的积极作用。比如,对于一些勇于战斗者,令其率领部众冲锋陷阵。对于一些知识分子,令其在非战斗时间讲习文化知识;而这两种人,前者大都有军阀作风,后者则革命立场不坚定。都不能作国家的领导者,国家的领导权要掌握在党的手里。毛泽东同志这一使用人才的思想发挥了人才的积极作用,同时限制了消极作用,是量材适用的典范。 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做到量材适用首先要把握好量字,就是说要正确地衡量人才,要知道人才在什么领域有特长,在什么地方有缺点;放在什么位置,赋予什么样的工作能够发挥其积极的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在把握好“量”字的基础上,要在“适用”上下功夫,要给人才搭台子铺梯子,要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去使用人才。让他们成为各个岗位上的“旗子”。从而号召更多的人成才,形成社会的建设合力。 量材适用在理论上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在实践中落实起来却需要各级建设者花一番精力。不过我们必须坚持这一点,因为量材适用是正确使用人才的关键。只要做到了量材适用,才能使本能成为“栋梁”的人才,不至于只发挥“擀面杖”的作用。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深入理解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 【审题】作文材料是一则历史故事,从苟变的角度考虑,苟变因白吃老百姓两个鸡蛋差点失去做大将的机会,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卫侯的角度分析,卫侯听取了子思的劝谏,最终任用了苟变,使其最终成了卫国的名将,告诉我们:对于用人者或者管理者而言,我们也要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用人要“唯才是举”,勿以小恶弃人大美!所以本则材料可从两个角度立意。 参考立意: 量材而用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用人要“唯才是举” 行文结构:首先以题记的形式开头,表达“量材适用”的观点,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得出卫侯最终选苟变为将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即勿以小恶弃人大美!要量材适用。接着以实例论证“量材适用”的观点,明确“量材适用”在国家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最后紧扣中心收束全文。 素材: 1.春秋时期,秦穆公没有听从大夫蹇叔的劝阻,于公元前627年命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领军队讨伐郑国。在班师回朝经过崤山时,被晋军偷袭成功,全军覆灭,三位将领也被捕获。晋襄公本想杀掉这三人,但他的母亲认为此举不仁,便释放了这三位大将。孟明视等三人回到秦国时,秦穆公身穿丧服到城外迎接,孟三人赶紧跪在地上,请求军法处之。但秦穆公连忙扶他们起来,说:“我没有听蹇叔的忠告,使你们打了败仗,受了污辱,这件事的责任应由我来承担,怎么能怨你们呢?再说,你们几个人从前都立过战功打过不少胜仗,我绝不能因为你们一时的过错就抹煞过去的功绩啊。”孟明视等人感动得涕流满面,对秦穆公更加忠贞不二。秦穆公继续重用这几位大将。不久经过认真准备,孟明视等武将又两次率领军队讨伐晋国,终于打败了晋国的军队,报了崤山的一箭之仇。 2.不要因为别人小的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3.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说,斑点掩盖的住美的光彩,那么哪来的伟人?哪来的榜样?如果伟人、榜样己有些瑕疵缺点而掩盖住了他们的光芒,那么我们的情操精神哪来的升华? 4.古时的伟大诗人李白,嗜好喝酒,整日醉醺醺,如果因为他是个酒鬼,而掩盖他的光芒,那么我们的国粹便失去了一块无价之宝;残疾运动员如果因为他们的身体残缺,而对他们的贡献精神视而不见,那么举办残奥会的意义何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斑点掩盖不了美玉的光彩,我们才会有“学习”。 5. 毛泽东晚年时期,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中国经济倒退的十年,十年内乱使无辜的爱国之士,曾经热血报国的英雄们,死于革命,十年内乱,使中国社会变得人心惶惶,十年内乱在中国政治历史上称之为“大错误”,可是,“大错误”却没有掩盖住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和建立新中国时作出的伟大贡献。人们依然敬他爱他。因为人们放宽眼光,他们知道世界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人都会犯错。 6. 既然世界上并无完人,对于他人,我们要心平气和;对于自己,我们要扬长避短。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是不断在自我审视中提高的,近乎完美的人都要每日三省其身,何况我们?要正视自己的错误,自我完善,取长补短,才能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 【点睛】材料作文写法指导:一、首先要“读”:①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②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二、其次要“析”: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