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检测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鄱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检测化学试题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Li-7‎ 一、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强电解质 Fe NaCl CaCO3‎ HNO3‎ 弱电解质 CH3COOH NH3‎ H3PO4‎ Fe(OH)3‎ 非电解质 蔗糖 BaSO4‎ 酒精 H2O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Fe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选项,氨气是非电解质,硫酸钡是强电解质,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选项,碳酸钙是强电解质,磷酸是弱电解质,酒精是非电解质,故C正确,符合题意;‎ D选项,水是弱电解质,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电解质是酸、碱、盐、水、金属氧化物,强电解质是强酸、强碱、大多数盐、活泼金属氧化物。‎ ‎2.已知化学反应A2 (g)+B2 (g)=2AB (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每生成2分子AB吸收(a-b)kJ能量 B.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 该反应的反应热ΔH=+(a-b) kJ·mol-1‎ D. 断裂1molA-A键和1molB-B键,放出akJ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A. 依据图像分析,1molA2和1molB2反应生成2molAB吸收能量。‎ B. 依据图像分析,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 反应热ΔH= 生成物的能量之和-反应物的能量之和 D. 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 ‎【详解】依据图像分析,1molA2和1molB2反应生成2molAB吸收能量,A错误;‎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错误;‎ 该反应焓变=生成物的能量之和-反应物的能量之和,所以焓变为ΔH=+(a-b) kJ·mol-1,C正确;‎ 断裂1molA-A键和1molB-B键,吸收akJ能量,D错误。答案选C。‎ ‎3.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d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 B. d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 d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 D. d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2H++2e-=H2↑‎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活动性:Fe>石墨,所以铁、石墨及海水构成原电池,Fe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变为Fe2+进入溶液,溶解在海水中的氧气在正极石墨上得到电子被还原,比没有形成原电池时的速率快,选项A正确;‎ B、d为石墨,由于是中性电解质,所以发生的是吸氧腐蚀,石墨上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选项B正确;‎ C、若d为锌块,则由于金属活动性:Zn>Fe,Zn为原电池负极,Fe为正极,首先被腐蚀的是Zn,铁得到保护,铁片不易被腐蚀,选项C正确;‎ D、d为锌块,由于电解质为中性环境,发生的是吸氧腐蚀,在铁片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根据电极上得失电子判断正负极,再结合电极反应类型、电子流向来分析解答,熟记原电池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本题解题的难点。‎ ‎4.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 A. 加入适宜催化剂,使分子能量增加,从而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反应速率 B. 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 C. 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D. 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当活化分子发生碰撞且有生成物生成时,发生化学反应,此时的碰撞为有效碰撞,以此解答。‎ ‎【详解】A. 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加,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 B.当活化分子发生碰撞且有生成物生成时,发生化学反应,此时的碰撞为有效碰撞,如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则不是有效碰撞,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升高温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则增大气体的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选A。‎ ‎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 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 合成氨工业选择高温 C. 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D. 在Fe3++3SCN-Fe(SCN)3反应达平衡时,增加KSCN的浓度,体系颜色变深 ‎【答案】B ‎【解析】‎ ‎【分析】‎ 勒夏特列原理即平衡移动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平衡移动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详解】A. Cl2+H2OH++Cl-+HClO,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大,平衡逆向移动,降低氯气的溶解度,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B. 合成氨工业选择高温,主要考虑催化剂的活性最大,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C. 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是压强减小,H2CO3H2O+CO2正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D. 在Fe3++3SCN-Fe(SCN)3反应达平衡时,增加KSCN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体系颜色变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故选B。‎ ‎6.已知水的电离方程式是H2OH++ 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KW增大,pH不变 B. 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c(H+)增大,KW不变 C. 向水中加入氨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H-)降低 D.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降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的电离吸热,升高温度,促进电离,c(H+) 和c(OH-)增大,KW增大,pH减小,A错误;‎ 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c(H+)增大,温度不变,KW不变,B正确;‎ C、向水中加入氨水,c(OH-)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错误;‎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降低,D错误;‎ 故选B。‎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b,则a>10b B. 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 = 1.0×10-13mol/L,则此溶液一定呈酸性 C. 25℃时,将pH=4的盐酸稀释10000倍后,溶液的pH大于7‎ D. 25℃时,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液的pH=7,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1:10‎ ‎【答案】D ‎【解析】‎ ‎【详解】A.醋酸为弱酸,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促进电离,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酸性减弱,pH增大,故A错误;‎ B.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 =1.0×10-13 mol/L,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故B错误;‎ C.盐酸溶液无论稀释多少倍,溶液仍为酸性,不可能变成中性溶液,pH只能接近于7,故C错误;‎ D.25℃时,pH=13的强碱溶液[c(OH-)=0.1mol/L]与pH=2[c(H+)=0.01mol/L]的强酸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液的pH=7,则酸碱体积比为1:10,故D正确。‎ 故选D。‎ ‎8.室温下,对于0.l0mol·L-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其溶液的pH=13‎ B. 用HNO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显酸性 C. 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NH4+)·c(OH-)变大 D. 与AlCl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1(OH)3‎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0.10mol·L-1的氨水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小于0.10mol·L-1,其溶液的pH<13,故A错误;‎ B.用HNO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为硝酸铵溶液,溶液呈酸性,故B正确;‎ C.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NH4+)·c(OH-)变小,故C错误;‎ D.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应用化学式表示,故D错误。‎ 故选B。‎ ‎9.某温度时,Ag2SO4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点对应的Ksp等于c点对应的Ksp B. 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使溶液从a点变到b点 C. 该温度下,Ag2SO4的Ksp=1.6×10-5‎ D. 0.02 mol·L-1的AgNO3溶液与0.2 mol·L-1的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不会生成沉淀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相同温度下,Ag2SO4的溶度积为定值,随着浓度SO42-的增大,Ag+浓度逐渐减小,位于曲线的点b、c为平衡状态,即溶液达到饱和,a为不饱和状态,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在相同温度下,Ksp相同,选项A正确; B.蒸发溶液,Ag+浓度和SO42-浓度都增大,不可能为a点达到b点,选项B错误; C.由图象可以知道,Ag2SO4的溶度积常数Ksp=(0.02)2×0.04=1.6×10-5,选项C正确; D.0.02mol/L的AgNO3溶液与0.2mol/L的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c(Ag+)=0.01moL/L,c(SO42-)=0.1mol/L,则(0.01)2×0.1=1×10-5<1.6×10-5,没有沉淀生成, 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关于溶解平衡图像分析:①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代表指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由对应的离子浓度可求Ksp。②可通过比较、观察得出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是否有沉淀析出。处于曲线上方的点表明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一定会有沉淀析出,处于曲线下方的点,则表明溶液处于未饱和状态,不会有沉淀析出。③从图像中找到数据,根据Ksp公式计算得出Ksp的值。④比较溶液的Qc与Ksp的大小,判断溶液中有无沉淀析出。⑤涉及Qc的计算时,所代入的离子浓度一定是混合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因此计算离子浓度时,所代入的溶液体积也必须是混合液的体积。‎ ‎10.在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8 mol的A2气体和0.6 mol B2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A2(g)+B2(g) 2AB(g) ΔH<0,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a点的值为0.15 B.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03‎ C. 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值减小 D. 平衡时A2的转化率为62.5%‎ ‎【答案】B ‎【解析】‎ ‎【详解】A、当AB的浓度改变0.5 mol•L-1,由方程式A2(g)+B2(g)2AB(g)知,A2的浓度改变为0.25mol•L-1,所以a=(0.4-0.25)mol•L-1=0.15mol•L-1,即图中a点的值为0.15,故A正确;‎ B、当AB的浓度改变0.5 mol•L-1,由方程式知,B2的浓度改变为0.25mol•L-1,所以平衡时B2的浓度为=(0.3-0.25)mol•L-1=0.05mol•L-1,K===,故B错误;‎ C、已知A2(g)+B2(g)⇌2AB(g)释放出热量即△H<0,所以温度升高,平衡逆移,平衡常数K值减小,故C正确;‎ D、当AB的浓度改变0.5 mol•L-1,由方程式知,A2的浓度改变为0.25mol•L-1,已知A2的初始量为0.4mol•L-1,所以平衡时A2的转化率为×100%=62.5%,故D正确;‎ 答案选B。‎ ‎11.H2S2O3是一种弱酸,实验室欲用0.01 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I2溶液,发生的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该滴定可用甲基橙做指示剂 B. Na2S2O3是该反应的还原剂 C. 该滴定可选用右图所示装置 D. 该反应中每消耗2mol Na2S2O3,电子转移数为4mo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碘水溶液显酸性,甲基橙在该溶液显红色,当用Na2S2O3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橙色,颜色变化不明显,因此该滴定不可用甲基橙做指示剂,应该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A错误;B、在该反应中,I2中的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作氧化剂,Na2S2O3中的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是该反应的还原剂,B正确;C、Na2S2O3是强碱弱酸盐,水溶液显碱性,应该使用碱式滴定管,不能用酸式滴定管,C错误;D、根据化合价改变的总数与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该反应中每消耗2molNa2S2O3,电子转移数为2mol,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滴定反应的有关判断 ‎12.锂钡氧化物二次电池。电池总反应为V2O4+xLiLixV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电池充电时,锂极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 B. 该电池放电时,Li+向负极移动 C. 该电池充电时阴极的反应为LixV2O4-xe-=V2O4+xLi+‎ D. 若放电时转移 0.2 mol 电子,则消耗锂 1.4x g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电池充电时负极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Li为负极反应物,所以Li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故A正确;B.向外供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锂离子向正极移动,故B错误;C.该电池充电时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xLi++xe-‎ ‎=xLi,故C错误;D.若放电时转移0.2mol电子,负极上Li-e-=Li+,所以反应消耗Li的质量为0.2mol×7g/mol=1.4g,故D错误;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明确元素化合价是解本题关键,根据得失电子来分析解答即可,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掌握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①先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列出正负极上的反应物质,并标出相同数目电子的得失;②注意负极反应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是否共存;③若正极上的反应物质是O2,且电解质溶液为中性或碱性,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H+,且水必须写入正极反应式中,与O2结合生成OH-,若电解质溶液为酸性,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OH-,且H+必须写入正极反应式中,与O2结合生成水;④正负极反应式相加(电子守恒)得到电池反应的总反应式。若已知电池反应的总反应式,可先写出较易书写的电极反应式,然后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总反应式减去较易写出的电极反应式,即得到较难写出的电极反应式。‎ ‎13.在300 m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 Ni(CO)4(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 温度/℃‎ ‎25‎ ‎80‎ ‎230‎ 平衡常数 ‎5×104‎ ‎2‎ ‎1.9×10-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B. 25 ℃时反应Ni(CO)4(g) 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0.5‎ C. 在80 ℃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浓度均0.5 mol/L,则此时v正>v逆 D. 80 ℃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3 mol,则Ni(CO)4的平衡浓度为2 mol/L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已知的数据可以看出,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少,说明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 B.25℃时反应Ni(CO)4(g)Ni(s)+4CO(g)时,它平衡常数是1/(5×104),B错;‎ C.80℃时,Qc=0.5/0.54>2,说明平衡向逆方向移动,C错;‎ D.80℃时,n(CO)=0.3mol,则Ni(CO)4的平衡浓度为2mol/L,代入平衡常数表达有,2/‎ ‎(0.3/0.3L)4=2,所以假定成立,D正确。‎ 答案选D。‎ ‎14.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符合的是 A. 用甲实线、虚线分别表示某可逆反应未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B. 图乙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H<0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C. 图丙表示向0.1mol/L的NH4Cl溶液中滴加0.1mol/L的HCl溶液时,溶液中随HCl溶液体积变化关系 D. 图丁表示常温下向20mL pH=3的醋酸中滴加pH=11的NaOH溶液,溶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 ‎【答案】C ‎【解析】‎ A、催化剂能同时加快正、逆反应速率,图中速率不变,故A错误;B、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压强无关。故B错误。C、图丙表示向0.1mol/L的NH4Cl溶液中滴加0.1mol/L的HCl溶液时,H+ 浓度增大,NH4+ 水解程度变小,但随体积增大而减小,故增大,故C正确;D、弱酸发生中和反应时,突变范围变小,故D错误;故选C。‎ ‎15.T2℃时,将1 mol X和2 mol Y投入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2Y(g)3Z(g) ΔH,测得X、Y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平衡时物质X的体积分数为φ,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前5 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2mol/(L·min)‎ B. T2℃时,对于反应X(g)+Y(g) Z(g) △H′,2ΔH′=ΔH C. T2℃时,若以1mol X、2mol Y和1mol Z充入上述容器中,达到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比φ大 D.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且T1c(A2-)>c(H+)>c(OH-)‎ ‎【解析】‎ 试题分析:(1)CH3COOHCH3COO-+H+,加入醋酸钠,增加c(CH3CO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此比值为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不变;(2)根据Kh=Kw/K,CH3COOH和NH3·H2O电离平衡常数相等,水解平衡常数相等,则c(H+)=c(OH-),溶液呈现中性,根据b信息,醋酸酸性强于碳酸,因此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NH4+,c(OH-)>cH+),溶液显碱性,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H4+)>c(HCO3-)>c(OH-)>c(H+),离子浓度最大的是NH4+;(3)①Kw=10-12,溶液显中性时的pH=6,Na2A的pH=6,溶液显中性,即H2A为强酸,完全电离H2A=2H++A2-;②0.01mol·L-1H2A中c(H+)=0.02mol·L-1,稀释20倍后,c(H+)=0.001mol·L-1,即pH=3;③盐酸和H2A的pH相同,c(H+)相同,因此产生氢气的体积相等,故选项C正确;④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质为(NH4)2A,NH4+水解,但水解程度微弱,溶液显酸性,即c(NH4+)>c(A2-)>c(H+)>cOH-)。‎ 考点:考查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因素、电离平衡常数、离子浓度大小比较、pH的计算等知识。‎ ‎18.I.在一定条件下aA+bBcC+dD达到平衡时,请填写:‎ ‎(1)若A、B、C、D都是气体,在加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b、c、d关系是_______。‎ ‎(2)已知B、C、D是气体,现增加A的物质的量,平衡不移动,说明A是_______(填状态)。‎ ‎(3)若容器容积不变,加入气体B,气体A的转化率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若加热后,C的百分含量减小,则正反应是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5)若保持容器压强不变,且A、B、C、D都是气体,向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则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则a、b、c、d关系是_______。‎ Ⅱ.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CO(g)+2H2(g) CH3OH(g)。‎ ‎(1)在一定温度下,将2 mol CO和6 mol H2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时测得c(CO)=0.5mol·L-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 ‎(2)若在一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充入l molCO、 2mol H2和1mol CH3OH,达到平衡吋测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起始的1.6倍,则该反应向_______(填“正”、“逆”)反应方向移动。‎ ‎(3)若在温度和容积相同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人反应物,测得反应达到平衡吋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 反应物投入的量 反应物的转化率 CH3OH的浓度(mol/l)‎ 能量变化(Q1、Q2、Q3均大于0)‎ ‎1‎ ‎2molCO和4molH2‎ a1%‎ c1‎ 放出Q1kJ热量 ‎2‎ ‎2molCH3OH a2%‎ c2‎ 吸收Q2KJ热量 ‎3‎ ‎4molCO和8molH2‎ a3%‎ c3‎ 放出Q3KJ热量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 A. c1=c2 B.2Q1=Q3 ‎ C.2a1=a3 D.a1+a2=1 ‎ E.该反应若生成2molCH3OH,则放出(Q1+Q2)kJ热量 ‎【答案】 (1). a+b<c+d (2). 固体或液体 (3). 增大 (4). 放热 (5). a+b<c+d (6). 0.25 L2/mol2(或表示为 L2/mol2) (7). 正 (8). ADE ‎【解析】‎ ‎(1).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若A、B、C、D都是气体,加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逆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则a+b<c+d,故答案为:a+b<c+d;‎ ‎(2).已知B、C、D是气体,增加A的物质的量,平衡不移动,说明A是固体或液体,不是气体,故答案为:固体或液体;‎ ‎(3).若容器容积不变,加入气体B,平衡正向移动,气体A的转化率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4).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加热后,C的百分含量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 ‎(5).A、B、C、D都是气体,保持容器压强不变,向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容器的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则a+b<c+d,故答案为:a+b<c+d;‎ II. (1).在一定温度下,将2 mol CO和6 mol H2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时测得c(CO)=0.5mol·L-1,根据三段式法有:‎ CO(g)+2H2(g) CH3OH(g)‎ 起始浓度(mol·L-1) 1 3 0‎ 转化浓度(mol·L-1) 0.5 1 0.5‎ 平衡浓度(mol·L-1) 0.5 2 0.5‎ 则平衡常数K==0.25 L2/mol2,故答案为:0.25 L2/mol2(或表示为 L2/mol2);‎ ‎(2).CO(g)+2H2(g) CH3OH(g)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若在一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充入l molCO、 2mol H2和1mol CH3OH,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起始的1.6倍,因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变,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说明反应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答案为:正;‎ ‎(3).A. 1、2两个容器相比较,把容器2中2molCH3‎ OH转化为左端反应物,相当于加入2molCO和4molH2,和容器1是等效的,所以平衡时甲醇的浓度c1=c2,故A正确;B. 1、3两个容器相比较,容器3中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为容器1的2倍,相当于增大压强,对于反应CO(g)+2H2(g) CH3OH(g),平衡向生成甲醇的方向移动,则2Q1”“<”或“ = ”)‎ ‎(2)—定温度和压强下,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合成氨气:N2(g)+3H2(g)2NH3(g) △H="-92.4" kJ • mol-1。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0~10 min内,以NH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 ‎②在10~20 min内,NH3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NH3的物质的量 ‎③ 20 min达到第一次平衡,在反应进行至25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5min达到第二次平衡,则平衡的平衡常数K1______K2(填“>”“<”或“ = ”)‎ ‎【答案】 (1). > (2). > (3). 0.005 mol • L-1• min-1 (4). AB (5). 移走 0.1 molNH3 (6). =‎ ‎【解析】‎ ‎【分析】‎ ‎(1)由表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NH3生成量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结合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解答;‎ ‎(2)①反应速率v=△n/V△t计算;‎ ‎②根据图象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0min时是连续的,三种气体物质的速率增加倍数相同,说明为增大压强、使用催化剂;‎ ‎③25分钟,NH3的物质的量突然减少,而H2、N2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应是分离出NH3;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据此判断。‎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NH3生成量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应为吸热反应,a>0,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多,则△S>0,‎ 故答案为:>;>。‎ ‎(2)①根据反应速率v(NH3)=△n/V△t=(0.1−0)mol/2L×10min=0.005mol/(L·min),‎ 故答案为:0.005mol/(L·min)。‎ ‎②由图象可知各组分物质量变化增加,且10min时变化是连续的,20min达平衡时,△n(N2)=0.025mol×4=0.1mol,△n(H2)=0.025mol×12=0.3mol,△n(NH3)=0.025mol×8=0.2mol,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三种气体物质的速率增加倍数相同,说明10min可能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缩小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应该反应物的速率增加倍数大,降低温度,应该反应速率减小,增加NH3物质的量,逆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大,故使用催化剂、缩小体积符合,故选AB,‎ 故答案为:AB。‎ ‎③第25分钟,NH3的物质的量突然减少,而H2、N2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应是分离出NH3;由图象可以看出,当反应进行到时35-40min,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第二次平衡状态,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所以抽去0.1mol氨,‎ 故答案为:移走0.1molNH3;=。‎ ‎20.Cr2O72-、Cr3+对环境具有极强的污染性,含有Cr2O72-、Cr3+的工业废水常采用NaOH沉淀方法除去。‎ 已知:①常温下,Cr3+完全沉淀(c≤1.0×10−5 mol· L−1‎ ‎) 时,溶液的pH为5;NaOH过量时Cr(OH)3溶解生成CrO2-②Cr2O72-还原产物为Cr3+。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Cr(OH)3溶于NaOH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常数Ksp[Cr(OH)3]=___________。‎ ‎(3)常温下,向50 mL 0.005 mol·L−1的Cr2(SO4)3溶液中加入0.24 mol·L−1的NaOH溶液50 mL,充分反应后,溶液pH为______。‎ ‎(4)为了测定工业废水中Na2Cr2O7的浓度,进行如下步骤:‎ Ⅰ.取100 mL滤液;‎ Ⅱ.用c mol·L−1的标准KMnO4酸性溶液滴定b mL一定浓度的FeSO4溶液,消耗KMnO4溶液b mL;‎ Ⅲ.取b mL滤液,用上述FeSO4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d mL FeSO4溶液。‎ ‎①步骤Ⅱ中的滴定过程应选用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滴定管装液前的操作是_______。‎ ‎②步骤Ⅲ的滤液中Na2Cr2O7的含量为_______mol·L−1。‎ ‎(5)利用图示装置(均为惰性电极)电解Na2CrO4溶液制取Na2Cr2O7,图中右侧电极连接电源的______极,Na2CrO4生成Na2Cr2O7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左侧电极产生标况下2.24L的气体,则通过交换膜的钠离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Cr(OH)3+OH-CrO2-+2H2O (2). 1.0×10−32 (3). 13 (4). 酸式 (5). 润洗 (6). 5cd/6b (7). 正 (8). 2CrO4-+2H+Cr2O72- +H2O (9). 0.2NA(1.204×1023)‎ ‎【解析】‎ ‎【分析】‎ ‎(1)Cr(OH)3溶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rO2;‎ ‎(2)根据Ksp[Cr(OH)3]=c(Cr3+)•c3(OH-)进行计算;‎ ‎(3)根据pH值的定义进行计算;‎ ‎(4)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需选用酸式滴定管,滴定管装液前的操作是润洗;‎ ‎②根据MnO4-~5Fe2+、Cr2O72-~6Fe2+计算Na2Cr2O7的含量;‎ ‎(5)根据2H2O+2e-=2OH-+H2↑,所以左侧为阴极,右侧为阳极,电解池阳极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阳极区水放电,产生大量的H+使Na2CrO4转化为Na2Cr2O7;‎ ‎【详解】(1)由题意可知,NaOH过量时Cr(OH)3溶解生成Cr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OH)3+OH-CrO2-+2H2O,‎ 故答案为:Cr(OH)3+OH-CrO2-+2H2O。‎ ‎(2)常温下,Cr3+完全沉淀(c≤1.0×10-5mol•L-1)时pH为5,则c(H+)=10-5mol/L,c(OH-)=10-9mol•L-1,c(Cr3+)=1.0×10-5mol•L-1,则Cr(OH)3的溶度积常数Ksp[Cr(OH)3]=c(Cr3+)•c3(OH-)=1.0×10-32mol4•L-4,故答案为:1.0×10-32。‎ ‎(3)50mL0.005mol·L−1的Cr2(SO4)3溶液中加入0.24mol·L−1的NaOH溶液50mL,则混合后溶液中的c(Cr3+)=0.005mol·L−1,c(OH-)=0.12mol·L−1,发生反应:Cr3++3OH-=Cr(OH)3,则反应后的c(OH-)=0.12mol·L−1-0.015mol·L−1=0.105 mol·L−1,所以充分反应后,溶液的pH=14-pOH=14+lgc(OH-)=13,故答案为:13。‎ ‎(4)①步骤Ⅱ中所以的标准溶液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需选用酸式滴定管,滴定管装液前的操作是润洗,故答案为:酸式,润洗。‎ ‎②cmol·L−1的标准KMnO4酸性溶液滴定bmL一定浓度的FeSO4溶液,消耗KMnO4溶液bmL,Mn从+7价降为+2价,Fe从+2价升为+3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存在反应关系:MnO4-~5Fe2+,则滴定所用的FeSO4的浓度为c(Fe2+)=5cmol/L,取bmL滤液,用上述FeSO4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dmLFeSO4溶液,Cr从+6价降为+3价,Fe从+2价升为+3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存在反应关系:Cr2O72-~6Fe2+,则bmL溶液中Na2Cr2O7的含量为1/6×5c×d/b=5cd/6bmol/L,故答案为:5cd/6b。‎ ‎(5)根据装置图分析,图中右侧Na2CrO4转化为Na2Cr2O7,左侧NaOH稀溶液转变为NaOH浓溶液,则发生的反应为:2H2O+2e-=2OH-+H2↑,所以左侧为阴极,右侧为阳极,电解池阳极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阳极区水放电,产生大量的H+使Na2CrO4转化为Na2Cr2O7,离子方程式为:2CrO4-+2H+Cr2O72-+H2O;若左侧电极产生标况下2.24L即0.1mol的气体时,则通过交换膜的钠离子为0.2mol,钠离子的数目为0.2NA(或1.204×1023),故答案为:0.2NA(1.204×1023)。‎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