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必考点强化训练2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必考点强化训练21

‎21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考点专练)‎ ‎(时间:60分钟 分值: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9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1日的拉萨,湛蓝的天空点缀着片片云彩,犹如吉祥的哈达萦绕天际。虔 诚的信教群众手持念珠和转经筒,绕着大昭寺转经,人们微笑着互道“扎西德勒”。‎ B.自美国无人机坠入伊朗境内后,美伊关系变得跌荡起伏,随着2日伊朗海 上军演落下帷幕,海湾一触即发的战争之弦暂时放松了下来。‎ C.文艺复兴带来的人文思想,经由了从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 的善变,各自都带来了人类与自然界实践中的双重效应。‎ D.提练道教的文明精髓,挖掘和弘扬至虚包容、宁静致远、和乐人生、上善 若水、俭朴慈爱的文化精神,这不正是对道教经典的现代意义的阐释吗?‎ 解析 B.跌荡起伏—跌宕起伏;C.善变—嬗变;D.提练—提炼。‎ 答案 A ‎2.(2013·辽宁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 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B.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 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C.小李考虑问题总是出于公心,勇担责任,从不患得患失,所以在这个有着 十年奋斗历程的团队中威望很高。‎ D.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 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解析 A.让枣推梨:比喻兄弟互相友爱。让枣,南朝(梁)王泰的故事。《南史·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上,群儿竞之,泰独不取。”推梨,汉代孔融的故事。《后汉书·孔融传》唐代李贤注引孔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 我小儿,法当取小者。”B.焚膏继晷: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膏,灯油;晷,日影)。C.患得患失:指对于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D.登高自卑:要攀登高山就得从底下开始。比喻事情循序进行。‎ 答案 D ‎3.(2013·北京西城一模)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保障其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 平发展,要防止出现“高考移民”现象,影响社会稳定,扰乱教育秩序。‎ B.近年来,原创剧本少、主题雷同、过度追求票房和频遭盗版等原因,将导 致中国电影的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C.随着出境游人数迅速增加,中国人海外购物量持续增长。中国游客的“全 球购”在有力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高了部分商品的价格。‎ D.实验显示,燃放鞭炮产生的PM2.5平均浓度约为正常空气浓度的5倍,‎ 最高可以达到66倍左右,约等于堵车时汽车尾气的排放浓度。‎ 解析 A.语序不当,应为“扰乱教育秩序,影响社会稳定”B.结构混乱,“将导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句式杂糅,可删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D.不合逻辑,“最高可以达到”与“左右”矛盾,可删去“左右”。‎ 答案 C ‎(2013·湖南五市十校高三联合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颁奖,而由中国民间发起成立的一个以“中华文字始祖”仓颉命名的“仓颉文学奖”近日揭晓了32位获得提名人选,李敖、苏童、金庸、余华、刘震云、琼瑶、张贤亮、马原、韩寒、铁凝、舒婷、张炜等作家上榜,而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初选即被淘汰也引发不少争议。‎ 据“仓颉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一一透露,“仓颉文学奖”是为了淡化诺贝尔文学奖的影响力、提升中国文学的国际话语权而专门设立的,奖金额将会是高于诺奖的1 000万元人民币,李嘉诚、李彦宏、马化腾、丁磊、宗庆后、王健林、梁稳根、刘永行、杨惠妍、许家印、马云、史玉柱、吴亚军、陈光标等数十位极具文学理想和社会良心的杰出民营企业家均表示出了冠名或赞助意向,首届“仓颉文学奖”将在今年除夕揭晓首位获奖人选。‎ ‎4.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为新闻拟写标题要注重标题体现的主要内容:人物、时间、地点、中心事件。比如这个新闻,中心人物是莫言,时间、地点在这则新闻中没有重要意义,中心事件是莫言在首届“仓颉文学奖”初评中被淘汰,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答案。对为何使用这样的标题的理由进行阐释。可以从新闻标题的特点的角度进行,比如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在导语中出现、标题要简洁等。‎ 答案 首届“仓颉文学奖”莫言初选出局 理由提示:标题应概括主要内容,而新闻的主要内容一般在导语中出现;标题应具有概括、简洁、生动等特点。‎ ‎5.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评论。(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评论新闻要注重分析新闻的意义,即新闻对当下的影响等。我们可以讨论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在首届“仓颉文学奖”初选中被淘汰折射了什么,比如“仓颉文学奖”的获奖标准是什么?与诺贝尔文学奖是否一样?不同在哪里?‎ 答案 ①莫言该不该获“仓颉文学奖”;②设立“仓颉文学奖”的意义;③“仓颉文学奖”的获奖标准应该怎样。(可以围绕一个角度或某一点深入评论,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论。注意要在概括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评论)‎ ‎6.(2013·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微公益,是一种人人可以参与的公益形式。请仿照下 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作为倡导“微公益”活动的宣传语。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 每一次让座都是一次微公益,爱心不会因为它的平凡而被遗忘。‎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例句的基本句式为“每一……都是一次微公益,……不会因为它的……而被……”;应紧扣“微公益”‎ 这一主题,选择平凡小事中体现出来的爱心、善意等作为仿句的基本内容。‎ 答案 (示例)①每一声问候都是一次微公益,善意不会因为它的普通而被埋没。②每一个微笑都是一次微公益,真诚不会因为它的渺小而被忽略。‎ ‎7.(2013·惠州高三第三次调研)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所 填语句不要使用数字。(4分)‎ 时间分配 ‎16个无意义音节记忆百分数 ‎5段传记文记忆百分数 立刻 ‎4小时后 立刻 ‎4小时后 全部时间诵读 ‎35‎ ‎15‎ ‎35‎ ‎16‎ ‎1/5时间用于尝试 回忆 ‎50‎ ‎26‎ ‎37‎ ‎19‎ ‎2/5时间用于尝试 回忆 ‎54‎ ‎28‎ ‎41‎ ‎25‎ ‎3/5时间用于尝试 回忆 ‎57‎ ‎37‎ ‎42‎ ‎26‎ ‎4/5时间用于尝试 回忆 ‎74‎ ‎48‎ ‎42‎ ‎26‎ ‎ 这是一份有关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在记忆无意义不连贯材料时,应该________。但是不管记忆材料有无意义、是否连贯,分配一定比例的时间用于尝试回忆,都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图文转换题目,要注意观察图的特点。对于本题,要注意观察表格的相关数据体现的意义,思考表格中最大值、最小值甚至差值体现的意义。比如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4/5时间用于尝试回忆”时,无论是记忆“16个无意义音节”还是“5段传记文”,无论是“立刻”回答还是“4小时后”回答,其百分值都是最大的,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用“4/5时间用于尝试回忆”的记忆是最有效的,即记忆情况是最好的。‎ 答案 分配大部分时间用于尝试回忆 有利于增强记忆效果 二、名句默写(6分)‎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吴丝蜀桐张高秋,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______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芳草鲜美,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答案 (1)金就砺则利 塞上风云接地阴 (2)空山凝云颓不流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3)舞幽壑之潜蛟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岂余心之可惩 落英缤纷 三、考点专练: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吴良镛:匠人营国 吴 昊 他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者,曾手书 “匠人营国”。‎ 他一生努力实践自己“谋万人居”的理想,中风之后仍不离讲台。‎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教育家吴良镛。‎ 居得其所 北京著名的南锣鼓巷东边,有一条名叫“菊儿”的胡同。20年前,这里实施了一项轰动一时的旧城改造工程,然而方案曾屡次被否,部分原因是这些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相冲突。‎ 最终,这项工作交给了当时戏称为“牛刀”级别的设计师吴良镛。‎ 在和学生们前后出了近百张施工图后,一片青砖黛瓦的新四合院群在菊儿胡同中诞生,它没有传统“平地高楼”式改造的突兀,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不仅如此,这些有着集中供暖、独立卫生间和上下水系统的低价小户型单元房,并没有阻隔搬迁之前大杂院的邻里关系。‎ 其实,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吴良镛就对保存完好的崇文门外花市地区胡同与四合院进行了详细调查,在之后不断的研究和思考当中,“有机更新”的理念在他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 吴良镛看来,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改造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不能大拆大建,要保留相对完好者,逐步剔除其破烂不适宜者,进行循序渐进的有机更新。‎ 他把“有机更新”比作在旧衣服上打补丁。补丁打得好,也不失为一种美丽。这种理念在国内外建筑规划界引起广泛关注,“菊儿胡同危改工程”也屡获国际大奖。‎ ‎“与公共建筑相比,我更在意民居。民为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吴良镛这样向记者表达自己的情怀。‎ 践行理想 今日的成就,与吴良镛青少年时代的特殊经历有关。少时,他曾目睹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1937年日寇入侵,更是让他体会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痛楚。‎ ‎“入大学前夕,我亲眼目睹了一场大火毁灭了一个家庭,连狗的叫声都是呜咽的。”吴良镛告诉《科学时报》记者。1940年,他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学习,开始了一生“匠人营国”的生涯。‎ ‎1945年,吴良镛受梁思成先生之约,赴清华协助筹办建筑系;1948年,他被梁先生推荐到美国学习,在大师沙里宁的指导下深造;1950年,吴良镛毅然回国,从此再没离开清华。‎ ‎“回国时正值钱学森被美方扣押,局势比较紧张。我经香港进步人士的帮助,从九龙辗转深圳回来。”吴良镛向《科学时报》记者回忆。‎ 虽然身处教学、科研一线,但吴良镛笃信,城市和建筑规划必须从实践中来。‎ 他积极参与天安门广场改建工作、唐山地震改建规划,参与三峡工程与人居环境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上海浦东规划、北京中关村科技园规划、深圳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吴良镛至老仍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少年时代“‎ 谋万人居”的理想。‎ 不过,在退休之前,他开始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教书先生,一个做学问的学者。‎ ‎1984年,他培养出我国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的第一位博士;1991年,他提出“广义建筑学”理论。‎ ‎“我常在各地看到一些建筑,特别是一些文化建筑,根本没有中国文化的内涵在里面。一些城市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精神;重建设规模、轻整体协调;重攀高比新、轻地方特色。”作为学者,吴良镛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 老而弥坚 ‎“少有的刻苦、渊博,少有的对事业的激情,多年与病魔抗争中表现出少有的坚强。”老师林徽因曾由衷地称赞他。‎ 虽已过了90岁生日(虚龄),但吴良镛没有任何停下工作的迹象。‎ 吴良镛的助手、年近古稀的清华大学教授左川感叹说,吴先生一辈子闲不下来。他中风之后仍坚持讲课,还带了七个博士生,每篇博士论文从开题、写作到修改他都亲自指导。‎ ‎“他们给我拟了‘八大注意’,我总是遵守不了。”吴良镛嘿嘿一笑。‎ 原来,自2008年中风后,吴老的团队有意识地减少他的工作量,但总是事与愿违。“现在身体恢复得还好,可以工作了,感到非常荣幸、非常幸福。”他说。‎ 对吴良镛来说,业务学习、读书看报仍是必修功课:“我是《科学时报》的忠实读者。”‎ 最近,吴良镛在读热销的《乔布斯传》。“我对他很感兴趣。他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我想从他的方法论中借鉴和学习一些精髓,看能否运用到建筑规划的方法论中。”‎ ‎(选自《科学时报》)‎ ‎9.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传主的形象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刻苦勤奋、谦虚好学、坚强敬业、爱国爱民、富有理想、责任感强。‎ ‎10.吴良镛的重要建筑理念有哪些,请分条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城市改造要坚持“有机更新”的理念。‎ ‎②民惟邦本,建筑要关注普通人的居住问题。‎ ‎③建筑应该体现中国文化的内涵。‎ ‎④城市和建筑规划必须从实践中来。‎ ‎11.本文在选材方面富有特点,在吴良镛的建筑成就方面,只选取了“菊儿胡同 危改工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小见大,用“牛刀”级的建筑大师改造菊儿胡同这个小工程却屡获大奖一事,更能表现传主的建筑水平。②以点带面,惜墨如金,使文章内容更为集中,重点更为突出,更好地表现传主民惟邦本,关注普通人的居住问题的建筑理念。‎ ‎12.文章标题和开头都提到了“匠人营国”,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匠人营国”‎ 的看法和启示?(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匠人营国”为题,反映的是作者对传主的无限的赞美和敬仰。‎ ‎②传主年近九十,自比为“匠人”,体现的是吴良镛谦虚的优良品质。‎ ‎③“匠人营国”反映的是一种理念,建筑要关注民生,民惟邦本。‎ ‎④“匠人”亦可“营国”,小人物,也可以做大事情。‎ ‎⑤“匠人营国”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我们必须从小树立“营国”的远大抱负。‎ ‎⑥我们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还要像吴良镛一样终生都在践行“谋万人居”‎ 的理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