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线上考试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一3月线上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步骤,选出正确的顺序是 ①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分开 ②形成四个子细胞 ③进行第二次分裂 ④同源染色体分开 ⑤染色体交叉互换 ⑥联会 ⑦染色体的复制 ⑧细胞质分裂 A. ⑦→⑧→⑥→①→⑧→②→④→③→⑤ B. ①→③→⑤→⑦→⑧→②→④→⑥→⑤ C. ⑦→⑥→⑤→③→⑧→①→⑧→④→⑤ D. ⑦→⑥→⑤→④→⑧→③→①→⑧→② 【答案】D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减数分裂过程如下: ⑦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时,染色体进行复制; 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发生两两配对即联会现象; ⑤在四分体时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⑧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 ①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 ⑧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②整个分裂过程共形成四个子细胞。 故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为⑦→⑥→⑤→④→⑧→③→①→⑧→②。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解题关键是能够明确先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即联会后,才有四分体的出现,该知识是考生容易混淆。 2.用高倍镜观察果蝇唾液腺细胞永久装片时,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 A. 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状况 B. 染色体形态比其他细胞的大得多 C. 染色体上有许多横纹 D. 染色体横纹的数目和位置相对恒定 【答案】A 【解析】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上的横纹(区带)是很多基因的集合,可用于基因定位,是由于染色体复制和细胞复制不同步。染色体上横纹的数目和位置往往是固定不变的,代表着果蝇不同种的特征,一旦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很容易通过横纹的数目和位置来识别。 【详解】A、高倍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基因,A正确; B、果蝇唾液腺细胞的染色体较大,是因为染色体染色质经多次复制,复制产物并未分离,B错误; C、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上的横纹(区带)是很多基因的集合,C错误; D、染色体上横纹数目和位置往往是固定不变的,便于在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果蝇染色体观察,理解果蝇染色体横纹形成的原因和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3. 一变异雄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如果不再发生染色体丢失,则对其精原细胞分裂所作的推断,正确的是 A. 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25%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 B. 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10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 C. 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5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 D. 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5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该雄果蝇体细胞中多了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据此分析。 【详解】A、该细胞中多了一条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产生的子细胞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会形成一个正常和一个异常的次级精母细胞,故正常染色体数的精子应有50%,A错误; B、如果是有丝分裂,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离,使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因此所形成的子细胞都和母细胞一样,都是异常的,B错误; 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10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异常的,C错误; D、据A选项可知,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5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D正确。 4.下列现象是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共有的是 ①DNA复制一次 ②着丝点的分裂 ③最终产生两个子细胞 ④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⑤能进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最终得到两个与亲代细胞遗传物质一样的子细胞;减数分裂过程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最终得到遗传物质减半的四个子细胞。 【详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都只复制一次,①正确;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②正确; 有丝分裂最终产生两个子细胞,而减数分裂最终产生4个子细胞,③错误;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中才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④⑤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在有丝分裂全过程都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等特殊行为。 5.已知精子内的顶体是由高尔基体特化而来。受精时顶体膜与精子细胞膜融合,释放顶体酶使卵子外层形成孔洞,以利于精卵融合形成受精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顶体内储存的顶体酶是在精子的溶酶体中合成的 B. 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是由ATP提供的 C. 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B 【解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顶体内储存的顶体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ATP是细胞中直接的能源物质,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由ATP水解提供,B正确;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D错误。故选B。 6.下面关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包括2次DNA复制 B.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C. 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着丝点断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在从原始生殖细胞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发生的细胞分裂方式。该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导致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进行1次DNA复制,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B正确;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 D、着丝点断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B。 7.如图是部分同学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实验中制作的细胞分裂的模型,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后期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C中赤道板上下对应的不是同源染色体,C错误; D、D中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的识记,根据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特殊行为,分析判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 8.某生物的一个细胞刚刚完成着丝粒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着丝粒分裂会导致DNA数目加倍 B. 此时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C. 该细胞的分裂方式不可能是无丝分裂 D. 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该生物体细胞的两倍 【答案】C 【解析】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是体细胞的两倍;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与体细胞相同。 【详解】A、着丝点分裂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目不变,A错误; B、若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 C、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因此不会出现着丝点分裂,C正确; D、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9.在西瓜的皮色遗传中,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A. 四种 9∶3∶3∶1 B. 两种 13∶3 C. 三种 10∶3∶3 D. 三种 12∶3∶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识记及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9:3:3:1的变形。 【详解】由题意可知,黄皮的基因型为Y-ww;绿皮的基因型为yyww;白皮的基因型为- -W-,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后代中:9W-Y-(白皮):3W-yy(白皮):3wwY-(黄皮):1wwyy(绿皮),故有3种表现型,白皮:黄皮:绿皮=12:3:1,故选D。 【点睛】先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出正常情况下WwYy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即W Y :W yy:wwY :wwyy=9:3:3:1,再将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为白色的条件代入,得到具体条件下的表现型种类及比值。 10.下列关于细胞分裂与生物遗传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在无丝分裂中不起作用 B. 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分别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这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 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出多样性 【答案】B 【解析】孟德尔的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基因的遗传,A项正确;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分别符合基因分离定律,这两对基因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就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项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分离定律实质),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故C项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产生的配子具有多样性,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也会使后代具有多样性,所以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出多样性,D项正确。 11.对下列遗传图解的理解,叙述错误的是 A. ③⑥过程发生了基因的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 B. ①②④⑤过程中发生减数分裂 C. ③过程具有随机均等性,所以Aa的子代占所有子代的1/2 D. 图2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1/3 【答案】A 【解析】图1是一对基因的遗传、图2是两对基因的遗传,首先都经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之后来自夫方和母方的配子两两结合,形成子代的新的基因型。 【详解】A、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③和⑥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具有随机性、均等性,错误; B、①②④⑤均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正确; C、③过程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具有随机性、均等性,所以子代中Aa占1/2,正确; D、aa的概率是1,B_的概率是3/4,BB的概率为1/4,故图2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1/3,正确;故选A。 12.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部分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丁细胞中的①和②可能均为性染色体 B. 丙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 C. 甲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 D. 戊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或aB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图为正常体细胞;丙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图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戊图为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 【详解】A.由于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已分离,所以丁细胞中①和②不可能均为性染色体,A错误; B.丙细胞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是初级精母细胞,B错误; C.甲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C正确; D.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但根据丁图中染色体的组成断,即小染色体为黑色的含A基因,大染色体为白色的含b基因,所以戊细胞的基因组成只能是Ab,D错误。故选C。 13.下列有关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的是( ) A. 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 B. 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 C. F2遗传因子组成的数量比为1:2:1 D. F1测交后代中不同性状个体的数量比为1:1 【答案】B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即F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1∶1。综上所述,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的基因型为Dd,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彼此分离,故产生的配子为D:d=1:1。 14.下列有关“假说一演绎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B.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之一 C.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D. 分离定律的发现离不开“假说一演绎法” 【答案】A 【解析】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孟德尔所作假设包括四点: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详解】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并未提出基因和等位基因的概念,A错误;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之一,B正确;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C正确; D、分离定律的发现离不开“假说一演绎法”,D正确。故选A。 15.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遗传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提出了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下列哪项不是这些有规遗传现象所必须的因素 A. F1体细胞中各基因遗传信息表达的机会相等 B. F1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发育成活的机会相等 C. 各基因在F2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 D. 每种类型雌配子与每种类型雄配子相遇的机会相等 【答案】A 【解析】孟德尔杂交试验中,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详解】A.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F1体细胞中并不是所有的基因都表达,A错误; B. F1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发育成活机会相等是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的必要因素之一,B正确; C.各基因在F2体细胞出现的机会相等是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的必要因素之一,C正确; D.每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相遇的机会相等是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的必要因素之一,D正确。故选A。 16.下列有关基因型为 DdXBY的果蝇进行正常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X、Y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能发生联会 B. D与d、XB与Y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 D、d与XB、Y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 XB与XB、Y与Y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D 【解析】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X、Y染色体虽然大小不同,但属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联会,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与d等位基因的分离和XB与Y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d与 XB、Y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B与XB、Y与Y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的特征,理解X与Y属于特殊的同源染色体,识记并理解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17.正常情况下,如图所示的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不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和行为特征为: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即生殖细胞中染色数减半且不存同源染色体。 【详解】同源染色体为MⅠ 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主要行为特征为: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即所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数减半且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由题中精原细胞两对染色体的大小可判断,存在两对同源染色,而A、C、D项中图示染色体均为不同大小即非同源染色体,故均可能为该精原细胞所产生的精子,而B项中两染色体从大小及参照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可判断为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该精子不可能为该精原细胞产生的。 故选B。 18.已知小麦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该小麦杂合体进行测交,所结种子的种皮,胚乳和子叶的基因型依次是( ) A. DD、Ddd、dd B. dd、Dd、dd C. Dd 或dd、DDd 或ddd 或Ddd、Dd或dd D. Dd、DDd、dd 【答案】C 【解析】种子种皮来源于母本,胚乳和子叶是双受精的产物,胚乳来源于受精极核(由一个精子和两个极核结合而成),子叶来源于受精卵。极核与卵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大孢子的有丝分裂,具有相同的基因组成。 【详解】对杂合高茎小麦进行测交,若杂合高茎小麦可能做父本,则精子基因型为D或d,母本为dd,卵细胞基因型为d,则种皮基因型为dd,胚乳基因型为Ddd或ddd,子叶基因型为Dd或dd。若杂合髙茎做母本,则卵细胞基因型为D或d,精子基因型为d,则种皮基因型为Dd,胚乳基因型为DDd或ddd,子叶基因型为Dd或dd。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9.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兔的长毛和短毛 B. 猫的黑毛和狗的白毛 C. 豌豆的绿色和皱粒 D. 人的身高和体重 【答案】A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生物体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详解】A、兔的长毛和短毛指的是毛长度的两种表现类型,属于性对性状,A正确; B、猫的黑毛和狗的白毛,猫和狗是两个物种,因此猫的黑毛和狗的白毛不是相对性状;B错误; C、豌豆的绿色和皱粒指的是种子的颜色和形状两种性状,C错误; D、人的身高和体重,是人的身体高矮和体重的大小,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A。 20.图甲为某种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Y染色体不存在该病致病基因),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0000。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致病基因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该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结果,有关该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13号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2/3 B. 12号个体若与一表现型正常的人婚配,则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02 C. 8号个体若与一表现型正常的人婚配,则其以后几代家族中都不可能出现患病个体 D. 5号与该病携带者结婚,选择生女孩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1号和2号个体均正常,而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5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而5号个体只有条带2,说明条带2对应的是基因a,则条带1对应的是基因A。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13号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A错误; B、根据题干知:aa=1/10000,则a=1/100,A=99/100,则杂合子Aa=2×1/100×99/100,AA=99/100×99/100, 正常人中杂合子的概率为=2/101,12号个体基因型为Aa,若12号与一表现型正常的人婚配,则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101×1/4=1/202,B正确; C、8号个体基因型为AA,若与一表现型正常的人婚配,则不会生出患病后代,但后代会有携带者Aa,不能保证以后几代家族中都不可能出现患病个体,C错误; D、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病,5号与该病携带者结婚,生男孩女孩发病率相同,D错误。 故选B。 21.果蝇的精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和四分体数目分别是( ) A. 4和4 B. 8和4 C. 8和8 D. 16和4 【答案】D 【解析】根据果蝇的精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可知,精原细胞中含有4对8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不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2条染色单体,每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1个四分体,所以果蝇的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和四分体数目是16和4,故选D。 22.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 AA 的个体比例为 25%,基因型 Aa 的个体比例为 50%,基因型 aa 的个体比 例为 25%.已知基因型 aa 的个体失去繁殖能力,在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所占比例 为 A. 3/4 B. 8/9 C. 1/9 D. 1/16 【答案】B 【解析】哈代温伯格定律在样本量足够大,且没有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设A=p,a=q,p+q=1,(p+q)2=1,则AA=p2,Aa=2pq,aa=q2。 【详解】由题意可知,该种群可以使用哈代温伯格定律,AA=1/4,Aa=2/4,aa=1/4,由于aa不育,则产生后代的只有AA和Aa,因此AA占1/3,Aa占2/3,因此A=2/3,a=1/3,则后代中AA=(2/3)2=4/9,Aa=2×1/3×2/3=4/9,aa=1/9,由于aa不育,可育后代占8/9,故选B。 2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Ⅲ、Ⅳ两个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所以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 甲、乙同学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 C. Ⅰ、Ⅱ小桶中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所以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D.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Ⅱ小桶中,都存在D和d这一对等位基因,从两个小桶中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获得的是合子;而Ⅲ、Ⅳ小桶中都各有A、a和B、b这一对等位基因,从Ⅲ小桶中抓取一个基因,再从Ⅳ小桶中抓取一个非等位基因,组合后获得的是不存在等位基因的配子。 【详解】AC、甲同学从Ⅰ、Ⅱ小桶中个抓取小球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然后记录字母组合模拟的是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Ⅲ桶中的遗传因子是A、a,而Ⅳ桶的遗传因子是B、b,两者属于非等位基因,所以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不同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的过程,AC错误; B、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其中Dd概率约为1/2×1/2+1/2×1/2=1/2,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其中AB组合的概率约1/2×1/2=1/4,B正确; D、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总数不一定要相等,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明确甲、乙两同学操作的区别及得出的结果,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24.对一对色觉正常夫妇所生子女的正确估计是( ) A. 儿子中不会有色盲患者 B. 女儿中可能有色盲患者 C. 儿子中可能有色盲患者 D. 女儿全部为色盲基因携带者 【答案】C 【解析】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色盲患儿,则母亲携带色盲基因,患病的孩子一定是男孩,记好其遗传方式即可逐项分析各个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C、一对色觉正常夫妇,妻子可能是携带者,有可能生下色盲的儿子,A错误,C正确; BD、一对色觉正常夫妇,不会生出色盲的女儿,妻子可能是携带者,其女儿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色盲基因携带者,BD错误。故选C。 25.下列各图中,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A、细胞中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A错误; B、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伴随着等位基因的分离,B正确; C、细胞中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C错误; D、同源染色体不联会分离,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6.根据下图回答: (1)表示初级精(卵)母细胞的是________号图。 (2)图中①、②、④分别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3)含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号图,它含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4)②号图含_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 (5)③号图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交叉互换;结果增加了⑤号图所示细胞的种类,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之一。 【答案】②③ 2、2、1 ①②③ 1 4 非姐妹染色单体 【解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精(卵)原细胞;②③表示初级精(卵)母细胞,其中③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④表示次级精(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⑤表示精细胞、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②③表示初级(卵)精母细胞。 (2)图中①含有2条染色体,②含有2条染色体,④含有1条染色体。 (3)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它们都只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 (4)图中②表示初级精(卵)母细胞,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5)图示③表示初级精(卵)母细胞,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明确③表示初级精(卵)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最终形成了4种不同的子细胞。 27.如图是某高等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部分图像。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上述分裂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只含一个DNA分子的是图___________。 (2) 在上述图中,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图___________。 (3)在上述分裂图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此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增加一倍的是图___________。 (4)按照先后顺序把有关减数分裂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在此种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⑤⑥⑦⑨ ①③⑧ ⑤ ①③⑧⑩④⑥⑨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解析】由图可知,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②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③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⑤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⑦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⑧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⑨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⑩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 【详解】(1)上述分裂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只含一个DNA分子即无染色单体的是图⑤⑥⑦⑨。 (2)在上述图中,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③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⑧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均属于初级精母细胞。 (3)在上述分裂图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此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增加一倍即为有丝分裂的后期的是图⑤。 (4)减数分裂的顺序是:①→③→⑧→⑩→④→⑥→⑨,减数分裂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点睛】含有染色单体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 28.某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植物,花色由两对基因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控制途径如图1所示,杂交过程如图2所示。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控制花色这对相对性状遵循____定律,控制酶I和Ⅱ合成的基因分别是_________ (2)大棚种植上述植物的过程中,发现一部分植物花色逐渐褪去,后续较长时间还会大量脱落,后来发现是因为温控失误,使得大棚持续低温所致。此例中花的脱落主要与 ___(植物激素)增加有关。有同学觉得可以以此来解释上述F2的特殊比例,你认为是否妥当,为什么?_________ (3)在排除了环境因素后,为了解释F2特殊比例出现的原因,分别对F1两种植株进行测交,得到如下结果: 分析上表,可知F2特殊比例出现的原因是___ 【答案】自由组合 A、b 脱落酸 不妥,因为这种现象只会导致F2中白花植株比例明显升高,与上述实验结果不符 aXb花粉50%死亡 【解析】根据后代中无白花可知,白花是隐性性状,红花和紫花对于白花均为显性性状,说明后代均能合成红色物质,可以推出A控制红色物质的合成,且由于后代中雌雄均含A说明A/a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子一代雌雄的表现型不一致可知,B/b位于X染色体上,结合后代中雌雄表现型不一致可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XbXb和aaXBY。 【详解】(1)由上分析可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故控制花色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子一代无白花可知,可知A控制红色物质的合成,结合后代中雌雄表现型不一致可知,紫花母本的的基因型为AAXbXb,故可以推出b控制紫色物质的合成。 (2)脱落酸可以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花的脱落主要与脱落酸增加有关。这种现象只会导致F2中白花植株比例明显升高,与上述实验结果不符,故不能以此来解释上述F2的特殊比例。 (3)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XbXb和aaXBY,子一代为红花AaXBXb、紫花AaXb Y,理论上来说红花AaXBXb测交的后代中红花:紫花:白花=1:1:2,且雌:雄=1:1,AaXbY测交的后代中紫花:白花=1:1,且雌:雄=1:1,而异常的杂交结果是红花雌测交的后代中雌:雄=1:2,紫花雄的测交后代白花中雌:雄=1:2,异常的比例都是aXb花粉参与的结果,故推测是含aXb花粉50%死亡导致了该异常比例的出现。 【点睛】本题首先需要考生根据杂交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推出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且A控制红色物质的合成,b控制紫色物质的合成。进而推出相关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的计算。 29.甲、乙两图分别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和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请分析作答: (1)图甲所示细胞属于___________(填“动物”或“植物”)细胞,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条,处在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期,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___段。 (2)图乙中c时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发生在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期,该时期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数目为___________条。 (3)图甲所示细胞中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填“是”或“否”),该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以形成___________个四分体。 【答案】动物 4 中 bc 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 后 0 是 2 【解析】分析图甲,该细胞没有细胞壁,有中心体,为动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乙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其中oa段为间期,ab段为前期,bc段为中期,cd段为后期,de段为末期,据此答题。 【详解】(1)据上分析可知,图甲所示细胞没有细胞壁,有中心体,为动物细胞,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处在有丝分裂的中期,对应图乙中的bc段。 (2)图乙中c时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该时期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消失,数目为0条。 (3)图甲所示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故该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以形成2个四分体。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30.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2)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的BC段,________细胞处于图1的DE段。 (3)就图2中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目之比是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 【答案】 DNA复制 间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乙、丙 甲 8 1:2 减数第一次分裂 后 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解析】分析图1:图示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分析图2:甲细胞着丝点分裂,每一极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是初级卵母细胞;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的间期,CD段形成的原因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2)图1中的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2中乙和丙细胞,DE段是着丝点发生了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1个DNA分子,对应甲图。 (3)图2中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含8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分子数之比为1:2,其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点睛】本题,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