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届高三12月高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2020届高三12月高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考适应性考试 高三年级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消费类某电子生产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从生产投入看,①阶段主要是 A. 原材料 B. 劳动力 C. 资金 D. 技术 ‎2. 该企业在②③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A. 开拓市场 B. 降低成本 C. 减少运输 D. 提高品质 ‎3. ④阶段在国外建技术研发中心的目的是 A. 促进国外技术发展 B. 扩大国外生产规模 C. 增强产业集群效益 D. 更好服务当地需求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电子消费生产企业早期以装配为主,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廉价劳动力是主要的投入,选项B符合题意。电子装配企业原材料需求量少,资金投入较少,技术要求要求不高,排除A、C、D。‎ ‎【2题详解】‎ 图中显示,②阶段在国外设贸易公司是为了销售,③阶段收购国外公司是为了在国际市场树立品牌,主要是为了增加拓展国际市场,选项A符合题意。在国外设贸易分公司、收购国外相关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不是为了降低成本,排除B。在②、③阶段,产品仍然在中国生产,销往国际市场并没有减少运输,排除C。在国外设贸易分公司、收购国外相关公司,主要目的不提高品质,排除D。‎ ‎【3题详解】‎ 企业目的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④阶段在国外建技术研发中心的目的不促进国外技术发展,排除A。技术研发中心不是生产基地,在国外建技术研发中心的目的不是扩大国外生产规模,排除B。我国同类企业更多,因此④阶段在国外建技术研发中心的目的不是增强产业集群效益,排除C。企业发展到最后阶段,迎合市场需求是最关键的,设研发机构就是考虑当地的市场个性化需求,从而更好地占领市场,获得利润,选项D符合题意。‎ ‎4.长时间大量降雪往往会造成雪灾,从而对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读内蒙古某年2月等积雪深度线分布示意图,完成问题。‎ 内蒙古该月 A. 西部异常干燥,雪灾较轻 B. 受东南季风影响,南方降雪较少 C. 东部气温很低,雪灾较重 D. 受纬度位置影响,北方降雪较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内蒙西部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虽然冷空气活动频繁,但由于空气干燥,水汽少,降雪就少,图中显示,内蒙古西部地区2月积雪深度为0,因此雪灾较轻,A正确。2月时,东南季风没有形成,当地不可能受东南季风影响,B错误。图中显示,内蒙古东部地许多地区积雪深度为0,雪灾相对较轻,C错误。图中显示,内蒙古北方降雪较多,但不是受纬度位置影响造成的,主要是地形等原因造成的,D错误。所以选A。‎ ‎【点睛】雪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它是中国牧区常发生的一种畜牧气象灾害,主要是指依靠天然草场放牧的畜牧业地区,由于冬半年降雪量过多和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长,影响畜牧正常放牧活动的一种灾害。对畜牧业的危害,主要是积雪掩盖草场,且超过一定深度,有的积雪虽不深,但密度较大,或者雪面覆冰形成冰壳,牲畜难以扒开雪层吃草,造成饥饿,有时冰壳还易划破羊和马的蹄腕,造成冻伤,致使牲畜瘦弱,常常造成牧畜流产,仔畜成活率低,老弱幼畜饥寒交迫,死亡增多。‎ 牛扼湖是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随着流水作用愈来愈曲,最后导致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的湖泊。读北半球某地牛扼湖形成过程及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导致图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流水侵蚀 B. 流水搬运 C. 流水沉积 D. 地壳下陷 ‎6. 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可以 A. 减小河流流速 B. 减弱洪水灾害 C. 增加航运距离 D. 增强河道淤积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弯曲河道往往凹岸侵蚀,凸岸沉积,虚线框内两个弯曲处的凹岸不断受到侵蚀,随着侵蚀持续发展,两个凹岸相隔越来越近,最终相连,形成相对平直的河道,因此导致图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6题详解】‎ 河流截弯取直后,河水可以直接由取直后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增加,减少其在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灾害,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道长度变短,因此会减少航运距离,排除C。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水流动速度增加,不利于河道淤积,排除D。所以选B。‎ ‎【点睛】山区型河道自然截弯取直后,由于坡降增大、流速加大,可大大加快洪水演进,从而降低上游的水位;但同时由于洪水演进速度加快,将影响与下游支流洪水的叠加过程,从而可能加大下游的防洪风险。‎ 下图示意2012~2025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预测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由图中知,从2012年到2025年,我国 A. 劳动年龄人口变化较小 B. 人口总数呈现下降趋缓 C. 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趋快 D. 人口增长模式出现转变 ‎8. 导致2012年以来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出生率较低 B. 人口老龄化加剧 C. 城市化水平提高 D. 人口迁移量减少 ‎【答案】7. C 8. A ‎【解析】‎ ‎【7题详解】‎ 图中显示,从2012年到202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4000多万,说明劳动年龄人口变化较大,排除A。图中显示,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约9.35亿,比重为68.5%,经计算,总人口数约13.6亿,2025年劳动年龄人口约8.91亿,比重为62.3%,经计算,总人口数约14.3亿,由此可见,图中表示,我国总人口呈现上升趋势,排除B。图中劳动年龄人口变化曲线显示,2016年前每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较少,而2024年至2025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近1千万,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趋于加快,选项C正确。图中没有信息表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了转变,排除D。所以选C。‎ ‎【8题详解】‎ 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说明刚成为劳动年龄人口年轻人口数量较少,而成为老年的人口数量较多,年轻人口数量较少,是因为较低的生育水平,选项A符合题意。随着年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会加剧,因此人口老龄化加剧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B。城市化水平提高与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我国国际人口迁移比重很小,数量不大,对劳动年龄人口影响较小,国内人口迁移量不影响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排除D。‎ 读世界某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影响①、②两地降水丰富的共同因素是 ‎①地势地形②洋流性质③海陆位置④大气环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 ③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征是 A. 投入劳动力多 B. 实行商品化生产 C. 属粗放式农业 D. 劳动生产率高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图中注记判断,图示区域为南亚地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图中①地和②地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因此地形地势和大气环流是影响两地降水丰富的共同因素,选项①、④符合题意。②地居内陆,受洋流影响较小,选项②不符合题意。①地临海、②地居内陆,海陆位置不是降水丰富的共同因素,选项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10题详解】‎ 根据图中位置判断,③地为恒河下游平原和恒河三角洲地区,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其最大特点就是投入劳动力多,精耕细作,选项A符合题意。水稻种植业因投入劳动力多,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较低,导致商品率较低,排除B、D。水稻种植业投入劳动力较多,属集约型农业,不属于粗话式农业,排除C。所以选A。‎ ‎【点睛】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征:个体规模较小,多小农经营;水稻为高产作物,加上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由于劳动生产率较低,大量产品被自身消耗,因此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投入水平较低;水稻生长过程中对水的要求较高,因此水利工程大。‎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的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率。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所在地区的专业化部门。下表为我国某省2016年区位商统计数据。‎ 完成下面小题。‎ ‎11. 表中数据反映该省 A. 第一产业产值比较高 B. 第三产业为优势产业 C. 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 D. 第一产业内部差距小 ‎12. 该省最有可能地处我国 A. 青藏地区 B. 中部地区 C. 西部地区 D. 东部地区 ‎【答案】11. C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由于目前全国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该省的第二产业区位商为1.21,说明该省的第二产业比重大于全国第二产业的比重,因此该省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比重最大,最有可能处在工业化阶段,选项C符合题意。表中数据只能表明三次产业比重大小,不能反映产值的高低,排除A。表中数据表明,第三产业的区位商为0.8,即低于1,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第三产业不是优势产业,排除B。表中第一产业各部门的区位商差异较大,说明第一产业内部差距较大,排除D。‎ ‎【12题详解】‎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省的第一产业区位商较高,说明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较大,且现在处在工业化比较明显阶段,由此推断,该省不可能位于东部地区,排除D。表中数据显示,该省的渔业区位商为1.06、林业区位商为1.51,而西部地区和青藏地区大多数省区的渔业不发达,许多省区森林面积较小,因此该位于西部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可能性较小,排除A、C。中部地区目前工业化发展速度较快,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与该省特征相似,因此该省最有可能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选项B符合题意。‎ 淮河是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安徽省地跨我国南北方,近年来该省南部的皖江经济带(城市带)已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读皖江经济带位置图。‎ 完成下面小题。‎ ‎13. 淮河成为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主要是因为 A. 淮河南北植被差异明显 B. 历史上黄河曾夺淮入海 C. 淮河源头位于秦岭山脉 D. 自然地理分异指标显著 ‎14. 皖江经济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重点做好 ‎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加快传统工业发展④促进土地资源开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3. D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由于植被分布具有明显过渡性,淮河南北植被差异并不明显,排除A。历史上黄河曾夺淮入海与淮河成为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没有关系,排除B。淮河源头位于桐柏山,且淮河源头位置与淮河成为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没有关系,排除C。由于1月0等温线、年降水量800mm等值线大致与淮河吻合,自然地理分异指标显著,因此淮河成为我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选项D符合题意。‎ ‎【14题详解】‎ 皖江经济带定位方向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为了更好的承接产业转移,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应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基础协作条件,来适应转移进来的产业,①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皖江经济带融入长江经济带,其今后的产业发展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②符合题意。促进土地资源开发是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结果,不是重点要做好的工作,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点睛】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也为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点燃了助推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8市全境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示范区将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中,承担起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以及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的重任。‎ 读黄河主要测站输沙量统计(统计年份之前的多年平均值)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符合黄河兰州以上河段水文特征的是 A. 流量小 B. 流速快 C. 水质清 D. 无结冰期 ‎16. 近年来,黄河年输沙量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 流量增加,水质趋好 B. 河床抬升,下游断流 C. 河口处改道更加频繁 D. 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黄河兰州以上主要流经我国第一级阶梯,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量大,蒸发量较小,因此黄河兰州以上河段流量大,A错误。黄河兰州以上河段大致可以分河源和地势阶梯过渡段两种情况,河源段为青藏高原内部,起伏和缓,流速较慢,地势阶梯过渡段落差大,流速快,B错误。因流域内植被好,图中显示,兰州输沙量小,说明水质清,C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兰州附近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于0℃,有结冰期,D错误。‎ ‎【16题详解】‎ 图中显示,黄河各河段年输沙量都有下降趋势。黄河输沙量变化对流量影响不大,流量对输沙量影响较大,因此排除A。黄河输沙量减少黄河下游河床沉积速度减慢,加之流水侵蚀作用,河床有可能会缓慢下降,黄河下游断流与含沙量变化关系不大,排除B。黄河年输沙量减少,淤积减弱,洪水压力减轻,河口处改道频率应减少,排除C。图中显示,黄河河口处的利津水文站年输沙量减小,进入河口的泥沙减少,使黄河三角洲延伸速度减慢,选项D符合题意。‎ 日本东京和我国北京都是人口超千万的都市圈,下图是二大都市圏核心区的出行方式比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城市交通繁忙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用地规模庞大 B. 城市道路类型过多 C. 经济文化活动繁多 D. 各功能区相对分散 ‎18. 相比日本东京,北京出行方式 ‎①更易产生污染 ②更加便利快捷 ③更易造成拥堵 ④能源消耗更少 A. ①② B. ④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7. C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城市交通繁忙是指城市中交通客流量和物流量大,与城市用地规模庞大没有必然的或直接的联系,排除A。城市道路类型多,可以分散交通流量,因此城市道路过多不导致城市交通繁忙的主要原因,排除B。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产生大量的客流量和物流量,这是导致城市交通繁忙的主要原因,选项C符合题意。各功能区相对分散,可能会增加上下班客流量,但也会使交通流量得到分散,如果功能区集中,交通流量会更加集中,增加城市交通繁忙程度,因此各功能区相对分散不是导致交通繁忙的主要原因,排除D。‎ ‎【18题详解】‎ 图中显示,与东京相比,北京公共汽车和小汽车出行方式较多,轨道交通出行方式较少。北京核心区出行方式以汽车出行方式为主,交通流量大,容易造成拥堵,在拥堵状况下,消耗更多能源,容易产生更多的尾气,大气污染大,因此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从地球上看,当水星出现在太阳的最东边时称为“东大距”。2019年10月20水星迎来了今年最后一次“东大距”,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当日拍摄的照片。‎ 完成下面小题。‎ ‎19. 当日从地球上看,图中三颗行星位置自东向西的位置排序是 A. 金星、水星、木星 B. 木星、水星、金星 C. 水星、金星、木星 D. 木星、金星、水星 ‎20. 下列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小黑点为拍摄地点)符合该天文家好者拍摄时间的是 A. B. ‎ C. D. ‎ ‎【答案】19. B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图中显示,照片右侧为西,则左侧为东,图中三颗行星中,木星位置偏左,即偏东,金星位置偏右,即偏西,因此图中三颗行星自东向西的排序为木星、水星、金星,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20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拍摄日期为2019年10月20日,直射点应在南半球,四个选项的光照图均表示直射点在南半球,因此不能从此信息点选择或排除答案。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当水星出现“东大距”时,从地球上来看,水星出现在太阳的最东边,则太阳在行星的西侧,因此只有当太阳西落时才能在西边天空观测得到水星,因此拍摄时间应在日落后不久。A图和B图中拍摄点位于晨线附近,即日出前,与前面分析不符,排除A、B。C图中拍摄点位于昏线附近,与前面分析相符,选项C正确。D图中拍摄点位于白天,受太阳辐射的干扰,不可能拍摄到图示图片,排除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材料一 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BTC)是一条避开俄罗斯的里海石油出口大动脉,它将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的里海原油经过格鲁吉亚运往土耳其,再从地中海装船运往美欧,管道总长度1767千米。2019年1~6月,经此线路运输的原油达1600万吨。‎ 材料二 ‎ ‎ 下图1为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经过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简图,图2为图1中①地(海拔:7米)和②地(海拔:610米)冬季各月平均降水量柱状图。‎ ‎(1)①、②两地之间断崖的形成过程是 ,简析断崖对两地冬季降水量差异的影响。‎ ‎(2)说出BTC输油管线建设过程遇到的最大困难和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3)简析杰伊汉作为BTC输油管线终点的区位条件 ‎(4)阐述BTC输油管线建设的地理意义。‎ ‎【答案】(1)板块张裂,地下熔岩不断的涌出,渐渐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中部)断裂下陷地带则成谷底或湖;地形抬升,阻挡西风,使②地冬季降水少于①地。‎ ‎(2)困难:途经(山地)地壳活跃地带,地质风险大。‎ 不利影响:途经山地,对原始生态造成破坏,经过河流源地,影响水质。‎ ‎(3)绕开俄罗斯,减少地区争端带来的影响;邻近西欧地区,油气输出距离近;杰伊汉是地中海海岸重要港口,运输量大。‎ ‎(4)带来全球石油(特别是欧美)供应的多元化,促进沿线建设国经济成长,减轻土耳其海峡运输压力,增加(杰伊汉)港口吞吐量,繁荣港口经济。‎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地形的形成原因、降水差异的原因、管道建设的困难、运输点的区位、能源调配的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①、②两地之间断崖的形成过程:①、②两地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地下熔岩沿张裂形成的薄弱地带不断的涌出,逐渐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随着板块断续张裂,①、②之间的岩块断裂下陷,中间形成裂谷和湖泊,两侧则形成断崖。断崖对两地冬季降水量差异的影响,首先要知道两地冬季降水量差异特征,图2信息表明,①地冬季降水远大于②地,因此断崖对两地冬季降水量差异的影响主要从地形阻挡方面思考。两侧断崖中间岩块下降,两侧岩块上升,上升岩块形成山地和高原,当地位于30~40°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影响,上升形成的地形会阻挡西风进入内陆,使②地冬季降水少于①地。‎ ‎(2)BTC输油管线建设过程遇到的最大困难应从图中寻找信息点。图中等高线分布特征及管道线附近山峰高度表明,该输油管线经过地区地形起伏大,多山地,对管线建设造成困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地为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地壳活跃,地震较多,修建管线的地质风险较大。BTC输油管线建设过程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该输油管线途经山地,建设过程中可能破坏当地植被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对原始生态造成破坏;图中显示,管线经过多条河流的发源地,工程建设过程中破坏源地环境,可能造成水体污染,从而影响河流水质。‎ ‎(3)杰伊汉作为BTC输油管线终点的区位条件应从运输距离、运输能力、地缘政治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巴库与杰伊汉之间管线是里海出海比较短的路线,而且杰伊汉邻近西欧地区,从而使得油气输出距离近,降低运输成本;杰伊汉是地中海海岸重要港口,运输量大,容易把通过石油管道输出的油气送往目标市场;材料信息表明,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BTC)是一条避开俄罗斯的里海石油出口大动脉,绕开俄罗斯,减少地区争端带来的不利影响。 ‎ ‎(4)BTC输油管线建设地理意义应从输出地、输入地和沿线地区三方面进行分析。该输油管线建成后,有利于里海沿岸的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促进输出地的经济发展;通过管线输往欧美,可能缓解目标市场的能源紧张状况,带来全球石油(特别是欧美)供应的多元化,稳定石油市场;石油管线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会促进沿线建设国经济成长;增加了里海石油的输出路径,从而减轻土耳其海峡运输压力;石油输出大大增加(杰伊汉)港口吞吐量,促进港口经济繁荣。‎ ‎22.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材料 300多年前,广东佛山是岭南的商业重镇,清乾隆年间以酱油为主的调味作坊闻名海内外。酱油酿造主要以大豆为原料,经过半年以上的露天日晒、夜间露水浸润和天然发酵的方式生产,所产酱油及其他调味品具有咸香、醇厚、绵顺的口感。在时代的变迁中,众多古酱园经过重组成为了工业化的酱油生产企业,满足了人们更多的调味需要,而古法工艺产量虽小,口味却独特,留存了人们的味觉记忆。‎ ‎(1)简述广东佛山酱油作坊繁盛条件。‎ ‎(2)佛山酱油生产的原料主要来自_______地区,分析该地原料优质的自然条件。‎ ‎(3)以前酱缸多以开口或藤编盖盖着日晒,现多改为玻璃盖(如图所示)。阐述以玻璃盖代替开口或藤编盖的优点。‎ ‎(4)评价现代化酿造代替古法酿造的优缺点。‎ ‎【答案】(1)商业重镇,生产、贸易繁荣;佛山近海,航运繁忙;低纬地区,光照充足;西江为主的水源,优质可靠。(答出三点即可)‎ ‎(2)东北。夏季白昼长,光照充足;生长期长,有利于有机质积累;纬度较高,温度低,病虫害少;土壤肥沃,化肥施用少。(任答3点)‎ ‎(3)更好更多地接受日光(日晒),避免(发酵体)直接接触大气,卫生更有保障夜间(缸内)气温下降快,水汽凝结,浸润发酵体。‎ ‎(4)优点:生产量更大,口味更丰富,现代化生产,效率更高。‎ 缺点:周期短,品质略差。‎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广东佛山酱油酿造为背景,以图文信息为材料,涉及工业区位、农业区位、工艺优缺点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广东佛山酱油作坊繁盛的条件应从自然条件、交通、技术、市场等因素进行分析。从自然条件来看,佛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低纬地区,光照较强,便于大豆露天日晒;图中显示,佛山位于西江沿岸,而西江为主的水源,优质可靠。从交通条件来看,佛山近海,航运繁忙,自古以来为商业重镇,对外联系便利。从技术条件来看,材料信息表明,清乾隆年间以酱油为主的调味作坊闻名海内外,说明当地酱油生产经验和技术先进。从市场条件来看,材料信息表明,300多年前,广东佛山是岭南的商业重镇,清乾隆年间以酱油为主的调味作坊闻名海内外,说明当地酱油作坊产品市场接受度高,市场广阔。‎ ‎(2)图中古法酱油原料来源路径显示,佛山酱油生产的原料主要来自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大豆原料优质的自然条件应从光照、气温、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夏季白昼长,晴天相对较多,光照充足;由于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成熟晚,导致大豆生长周期长,有利于有机质积累;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有利于杀死病虫卵,病虫害相对较少;东北地区土壤肥沃,施用化肥较少,生态环保,品质优。‎ ‎(3)以玻璃盖代替开口或藤编盖的优点应从酱油生产工艺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酱油生产过程中,大豆要经过半年以上的露天日晒、夜间露水浸润和天然发酵的方式生产。以玻璃盖代替藤编盖,有利于更好更多地接受日晒;以玻璃盖代替开口,避免发酵体直接接触大气,安全卫生;;以玻璃盖代替开口,玻璃晚间温度下降快,缸内水汽遇到冷却的玻璃,容易凝结,形成“露水”浸润发酵体,有利于天然发酵。‎ ‎(4)现代化酿造代替古法酿造的优缺点应从生产量、效率、市场适应性、品质等方面进行评价。现代化酿造代替古法酿造优点突出,现代化酿造机械化生产,生产量更大,生产效率更高;劳动力投入减少,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技术控制手段,创造不同的发酵条件,形成不同口味,有利于市场多样化需求,适应性更强。现代化酿造代替古法酿造也有明显缺点,主要体现在生产周期短,传统酱油品质会变差,同时传统工艺和文化可能消亡。‎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