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www.ks5u.com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1.了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代表,认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起源特点,增强民族自信与凝聚力。 2.了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认识生产力发展与国家产生的关系,培养唯物史观。 3.了解甲骨文、青铜器,认识其史料价值,提升史料实证能力。 4.掌握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概括早期国家的特征。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时代 古人类或文化遗存 距今时间 地点 基本特征 阶段特征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旧石器时代 元谋人 约170 万年 云南元 谋县 学会使用火 会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 从事渔猎、采集,过群居生活 北京 人 约70万- 20万年 北京 周口店 新石器时代 仰韶 文化 约7000- 5000年 黄河 中游 磨制石器、彩绘陶器、粟 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新石器时代晚期,私有制产生 母系氏族由于生产力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父系氏族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大汶 口文化 黄河 下游 磨制石器、陶器 河姆渡 文化 长江 下游 磨制石器、陶器、水稻、养蚕缫丝 龙山 文化 约5000 年 黄河 下游 磨制石器、黑陶被称为“蛋壳陶” 红山 文化 辽河 上游 磨制石器、玉器、祭坛和神庙 良渚文化 长江下游 二 从部落到国家 1.三皇五帝的传说 三皇时代较早,神话色彩浓重。五帝的事迹较为具体。传说居于五帝之首的是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2.禅让的传说 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 3.夏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标志: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3)国家形成: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地方,除对夏部落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三 商和西周 1.商 (1)建立: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定都于殷。商朝又称殷朝。 (2)文化遗存 殷墟 (3)政治统治: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4)政治势力和文化影响 2. 西周 3.商周经济 [知识拓展] 课文中“距今……年”的计算方法 圣经记载耶稣诞生的那年是公元元年,所以西历把这一年作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分界,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此前为公元前,此后为公元,公元前后之间没有零年。例如,计算公元前1年距公元1年多少年?公式为:1+1-1=1年。因为没有“0”年,所以减去“1”。而计算公元2018年距2019多少年?公式为:2019-2018=1年。因为没有经历公元前后的变化,因此无需减“1”。 [名词解释] 文化遗存 是指某地区的先民留下的实物证据或者“痕迹”。一般是指建筑物群落,如洞穴、庙宇、楼阁、基地等;也有指书籍、语言、习俗的形式等等。 [思考探究1] 如何看待古史传说? 金版点拨:古史传说主观性强,不可直接作为实证史料;但它多源于历史事实,故可通过甄别,取其有价值的成分。 [思考探究2] 何为“国家”? 金版点拨:马克思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其特征有:① 国家按地域划分来统治居民;②国家是特殊的暴力机关;③国家向居民征收赋税。 [名词解释] 嫡长子继承制 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有利于解决继承纠纷,凝聚宗族。 [易混易错] “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的区别 “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相联系。“封建制度”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制度;而“封邦建国”亦称“封建”,是指分封制,是周王为了巩固统治,将王族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世袭诸侯国的一种政治制度。 主题一 中华文明起源 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二 文化遗址 考古发现 江西万年仙人洞 粗砂红陶片上饰篮纹或粗绳纹 山东泰安大汶口 辽西和内蒙古东部的红山 史料一是历史地图,首先阅读标题和图例,其次,重点观察图中内容,遗址遍布中国各地,但黄河、长江流域比较密集。史料二从文化遗址看,涉及中国各地,从考古发现看,包括磨制石器、陶器、玉器等。 (1)观察“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指出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特点。 金版参考:分布广泛,中原地区较集中。 (2)根据史料二中的考古发现,推断这些文化遗存属于哪一历史阶段?并说出理由。 金版参考:阶段:按生产力分,应属于新石器时代。理由:各地出土都有陶器;从“玉猪龙”可知,已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从图片可看出是磨制石器。 按社会组织分,应属于氏族公社时期。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已进入氏族社会。 (3)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金版参考:多元一体。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1)在历史上特别是在文明时期,黄河流域确实起过重要的作用,并常常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在同一时期内,其他地区的古代文化也以各自的特点和途径发展着。 (2)各氏族文化区,虽然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在历史发展中相互交流,逐渐交融,共同为形成中国古代文明奠定基础。 (3)各区域的文化大多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同时有家畜饲养、采集和渔猎经济。石器、骨器和陶器制造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随葬品多寡表现出贫富的差异等。 (4)中华文明具有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它经历了数千年乃至数万年的文化积淀。 主题二 中国早期国家特征 一 《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殷商时期,国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祈问鬼神,事后将所问之事契刻于甲骨上。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 二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记载了周康王视察东方诸国时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宜侯为答谢并称扬康王的美意,作了这件祭奠先父的青铜器。 史料一中既有后世对殷商的文献记载,又有当时甲骨文的记载。史料二中既有对分封制的文献记载,也有青铜器铭文佐证。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骨文的史料价值。 金版参考:①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②甲骨卜辞记录了商王的重要活动,为研究当时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可靠的一手材料。 (2)史料二说明西周推行怎样的政治制度。根据两则史料,概括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金版参考:政治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 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神权色彩浓厚。 中国早期国家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力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 (5)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6)以农业经济为主,是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 (7)青铜文化发达。 西周的社会形态及其经济特点 西周为宗法封建制社会。宗族为社会基本组织形式,周代的分封不仅是政治关系的确立,也是经济关系的确立。西周宗法封建制的特点表现为:第一,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的土地,在周代经过层层分封以后,虽然表面上属于各级贵族所有,但实际上属于贵族所在的宗族所有。各级贵族对于本宗族的土地虽然有无可置疑的首要的占有权和使用权,但却非贵族私有,或者说并非完全的贵族私有。从土地的占有、使用情况看,无论是贵族,还是普通成员,其与土地的关系都是通过宗族来实现的。第二,宗族对于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制度是井田制。井田制明确了农民对于一定数量的土地的占有和使用权利。第三,在宗法封建制度下,封建剥削方式主要是孟子所说的“彻”法。“彻”法以力役地租为主,可是也不排除实物贡纳的形式。这种封建剥削被掩盖在充满温情的宗法血缘关系之下。 ——晁福林、高瑞瑞《探索华夏文明的起源——晁福林先生访谈》, 载《历史教学问题》2016年第2期 课堂跟踪训练 1.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答案 B 解析 北京人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排除A项;北京人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B项正确;直到新石器时代人们才开始种植水稻,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排除C、D两项。 2.某遗址“距今约7000年”“位于长江下游”地区。在该遗址“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 ) A.仰韶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河姆渡遗址 D.红山文化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符合材料时间、地域条件且会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人,故选C项。 3.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 ) A.姜寨遗址 B.良渚古城 C.二里头遗址 D.殷墟遗址 答案 C 解析 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与后世文献描述的夏朝较吻合,故C项正确。A、B两项属于原始社会的遗址,排除;D项是商朝的都城遗址,排除。 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 A.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建立 B.其目的在于记录商代历史 C.是今天我们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史料 D.大大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 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其目的与封建国家建立无关,也不是记录商代历史,故排除A、B两项;甲骨文是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的史料,故选C项;甲骨文未通行于各个部族,故在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上作用不大,排除D项。 5.(2020·山东聊城期末)西周时,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之前邦国林立的状态,促使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推行( ) A.王位世袭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西周时……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之前邦国林立的状态” 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建立了数以百计的诸侯国。在分封制下,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C项正确。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开始实行的,A项错误;内外服制是商朝的制度,B项错误;宗法制主要目的是解决贵族内部在权力与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排除D项。 课时作业 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以上材料可以说明北京人能够( ) A.制造和使用工具 B.饲养家畜 C.从事农业耕作 D.人工钻木取火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可知,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故选A项。 2.(2020·山东德州期末)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进步性表现在( ) A.使用打制石器 B.用火烹饪食物 C.从事原始农业 D.从事渔猎采集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使用磨制石器,即人们已经按自己的意识制造工具,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A、B、D三项在旧石器时代已出现,排除。 3.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列一组图片是黄河流域某遗址发掘出的文物。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推断这一地区的原始人类( ) ①过定居生活 ②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 ③属于河姆渡文化 ④有了原始农业和手工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从图一炭化的粟、图二的穿孔石斧、图三的鱼纹盆和图四的纺轮可以推知,此时已进入新石器时代,这一地区的原始人类过定居生活,且已有原始农业、磨制石器和手工业,故①②④正确;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而非粟,③错误。故选C项。 4.《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制度(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禅让制对继承者的要求就是“贤”与“能”二者兼具,故选C项。 5.一位同学制作了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政权是( ) A.父系氏族时期 B.夏朝 C.商朝 D.周朝 答案 B 解析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故选B项。 6.传说是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对历史所作的记录,因此传说通常不一定可靠。下列记载可靠的是( ) A.炎帝神农氏曾在山西高平地区尝百草、种五谷 B.商朝龟甲卜辞记载,王室征伐、问吉凶 C.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努力,解除了水患 D.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被黄帝封为司徒,主管南方事务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龟甲卜辞”指的是甲骨文,作为一手材料,可信度高,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是传说,根据材料中的结论“传说通常不一定可靠”,均排除。 7.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殷朝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A.大禹建都于阳城 B.盘庚迁都至安阳 C.发生“国人暴动” D.周平王迁都洛邑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前期多次迁都,盘庚迁都于殷后,商族才定居下来不再迁徙,故B项正确。A、C、D三项的内容与材料“殷朝废墟”不相符,排除。 8.(2020·山东德州期末)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由此形成的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是( ) A.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B.诸侯—天子—卿大夫—士 C.天子—卿大夫—诸侯—士 D.天子—诸侯—士—卿大夫 答案 A 9.(2020·山东济宁期末)宗法制度是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它主要是贵族之间( ) A.权力财产的分配原则 B.政治交往的原则 C.处理日常关系的原则 D.贸易往来的原则 答案 A 解析 宗法制度是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它主要解决贵族之间在土地、财产和权力继承上的矛盾,以维护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和垄断地位,故选A项,排除B、C、D三项。 10.《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下列与材料记载相关的有( ) A.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 B.青铜器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C.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 D.绢帛是贵族们的主要衣料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井田制,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故排除。 1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工取火的发明 B.建筑技术的进步 C.生产工具的改进 D.种植和饲养水平的提高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劳动能力不断提高,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故选C项。A、B、D三项均不是主要因素,排除。 12.(2020·辽宁朝阳期末)据考证,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河南舞阳贾湖、山东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这说明当时( ) A.水稻栽培技术已相当成熟 B.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C.浙江地区的水稻产量最高 D.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可知,当时有了储存稻谷的设施,代表了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故选D项。材料与栽培技术是否成熟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排除B项;浙江一带有最早的储粮设施,不代表浙江水稻产量最高,排除C项。 13.(2020·北京平谷期末修改)某学生想证实夏朝是我国奴隶制国家的开始,他搜集到了下列材料,其中正确的是( ) ①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朝 ②中央设有行政、军事等机构 ③二里头遗址发现了成熟文字 ④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等,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被考古学家视为夏文化的重要代表,但成熟文字是在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故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C项。 14.妇好墓是目前殷墟遗址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墓葬,墓上的“母辛门” 享堂,传说是商王武丁为祭祀妻子妇好而修建的宗庙建筑。据考证,商王武丁公元前1250年继位。据此判断,武丁继位时距今(2020年)已有( ) A.1250年 B.3266年 C.3267年 D.3269年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公元前1250年”“距今(2020年)”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计算公元前后的时间差,应以公元前的时间与公元后的时间直接相加,所得之和再减去一年,因为公元前1年过后就是公元1年,中间没有“公元0年”,因此1250+2020-1=3269年,故选D项。 15.(2020·天津部分区期末)《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 B 解析 材料“故以亲屏周”是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建立后,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诸侯,在重要地区建立统治据点,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故B项正确。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河南省安阳市郭家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二 内外服制滥觞于夏,形成于商,影响至周,是独特国家结构形式。内服职官数量众多,由商王直接任免。外服职官有侯、甸、男等。卜辞中侯的数量有五十多个。他们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予的封号,另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不是由商王任免。诸侯国要担负纳贡、服役、戍边或随王出征等义务。 ——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 先祖到春秋战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哪些历史信息?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材料二中的制度。 答案 (1)商代青铜器品种多,用途广;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商代还保留一些原始部落色彩;当代战争可能较多,有娱乐生活。 (2)内外服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但商王对周边地区的统治相对松散,容易出现叛乱;夏商政治制度不仅为周朝的宗法分封制提供经验借鉴,也为后世成熟的政治制度奠定基础。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青铜礼器40件……28件……,220件……900多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礼器……乐器……生产工具……兵器”“族徽”等提炼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外服制度内容评价,合理即可。 1.(2020·山东泰安期末)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 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答案 B 解析 “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说明大多数墓葬中没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由此可证明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B项正确。A项只能证明早期农业的出现,排除;C项只能证明当时的城市建造技术,排除;D项只能证明历史的悠久,排除。 2.(2020·山东济宁期末)商人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制定历法,并将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因此,他们结合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由此可见,商代( ) A.历法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B.观测天象是为了解自然 C.占卜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 D.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 答案 D 解析 商代以神权巩固王权,材料“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说明商代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历法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材料“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表明观测天象是为了解天意,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表明占卜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故C项错误。 3.(2019·山东调考)下图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邢侯墓)及铭文拓片。该墓的主人是邢侯,故被称为邢侯墓。该文物可用来佐证,西周( ) A.宗法观念的浓厚 B.分封制的存在 C.传统礼制的松动 D.冶金业的落后 答案 B 解析 根据“成王命辅臣荣与内史宣读成王的册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故选B项。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西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冶金业的落后”表述错误,排除D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