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青铜峡高级中学吴忠中学青铜峡分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命题人:丁园媛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语文教育的核心是作文。作文之道是语言之道,也是人生之道,它不仅是一种技能,一种字词教学的延伸,更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备健全理智与情感最直观而雄辩的方式。从传统上说,无论是汉代贤良方正,还是始于隋朝科举制度,几乎都是一篇文章定终身,这种选才方式是中国独有的。古人视文章为立身之本,是个人修为,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里面藏着民族和个人的精神密码。 具体到个体而言,作文也是认识自我的绝佳方式。我们经常教导学生,要写好作文就要多贴近生活,贴近生活也包括贴近自我;我们称赞一篇作文写得好,其实就是称赞这篇作文中有作者独特的发现和感受。如何发现生活的美,如何正确地看待人生和世界,如何不落俗套地思考问题,这些都有赖于自我的建立。即便是相同的作文题目,也要学习找寻属于自己的角度,有不同于别人的表达,这就是创造精神的培养。其它一些科目的教育,比如数学、物理、化学,都是寻找公共答案。是印证已有的科学,而作文最需避免的恰恰是雷同,它不是求同,而是求异,是重在表达个体。你所看到的事物、表达的见解越特殊,越有说服力,这篇作文的价值就越大。 作文教育为孩子的情感抒发、自我建构保留了一条精神通道,它是千姿百态、形象各异的。作文没有现成的结论可用,不能照抄已有的表述,又要完成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记述,完成对一个问题的思索。那就要开动想象力,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的心感受,并善于捕捉和定格自己精神世界里的秘密。这样的思维训练,是精神成人的过程。也是人类思想丰富性的具体表现。不少人担忧孩子个性压抑,创造力不足,困于各种考试而不敢有冒险精神,这或许是一种现实,毕竟在强大的竞争压力面前,求稳是多数人的心理选择。要改变这种境况,创新作文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入口,因为作文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培育一个有创新精神的自我。 由作文而来的语言训练,也是最好的思维训练。你观察到了,感受到了,也想把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表达出来,但如何组织语言、如何找寻最佳表达方式,是一个难题。既要遵从文体规范,又要准确传达自己的意思,还要在文采上有风格、有特点,这种语言驾驭能力、文体驾驭能力的培养,可以把人带到一个虚拟与想象的世界,一个纯逻辑与思辨的世界,通过思想来实现一种精神遨游,这种创造性的思维训练是其他教育方式所难以企及的。 (摘编自谢有顺《创新作文教育 释放创造活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文之道是语言之道,是字词教学的延伸,是一种技能,作文是语文教育的核心。 B. 要写好作文就要多贴近生活,贴近生活就是贴近自我,写作文就是要表达自我。 C. 作文写作不能照搬套用,要开动想象力,要学会用眼用心感知事物,表达真心。 D. 创新作文语言训练难点在于既要考虑文体,又要表意准确,文采上还要有特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把作文放在个人和民族的精神高度进行论述,突出了作文非同寻常的意义。 B. 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方法,论证了创新写作重在表达个体,重在培养创造精神。 C. 第三段先论述作文训练有助于思想成熟,再阐明它能彻底改变学生的求稳心理。 D. 文章分别从认识自我、构建自我和训练思维三个方面阐述了作文的重要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文之道也是人生之道,是检验人的方式,因为在古代常常是一篇文章定终身。 B. 作文最需避免雷同,描写事物越独特、表达的见解越特殊,作文价值就越大。 C. 很多家长困于各种考试的强大竞争压力,为了求稳而不敢让孩子写作时去冒险。 D. 作文训练可以把人带到一个虚拟的纯逻辑与思辨的世界,是一次精神上的遨游。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一般采用直选法或者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B项,“要写好作文就要多贴近生活,贴近生活就是贴近自我,写作文就是要表达自我”曲解文意,原文说 “贴近生活也包括贴近自我”。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再阐明它能彻底改变学生的求稳心理”说法绝对,原文是“要改变这种境况,创新作文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入口,因为作文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培育一个有创新精神的自我”。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项,“作文之道也是人生之道,是检验人的方式,因为在古代常常是一篇文章定终身”颠倒因果,根据原文应该为“无论是汉代贤良方正,还是始于隋朝科举制度,几乎都是一篇文章定终身,”。B项,“作文最需避免雷同,描写的事物越独特、表达的见解越特殊,作文价值就越大”以偏概全,除了选项所说,还有“越有说服力”这个条件。C项,“很多家长困于各种考试的强大竞争压力,为了求稳而不敢让孩子写作时去冒险”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于文无据。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9月16日清晨7:30,2018年第38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按照惯例在天安门广场鸣枪起跑。本次北京马拉松赛,报名人数达到111793人,相比去年增加了13106人。“马拉松热”在中国大地不断升温,已经成为大家心中的“国马”,“北马”的报名人数也是逐年水涨船高。并且我国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已经包合了西藏在内的全国31个省、区、市的234个城市,现在平均每天都有3场马拉松赛事。 马拉松在中国短时间快速发展,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地方政府的推动,除了包含赛事本身产生的多层的商业合作体系,如赛事冠名商、赞助商、服务商等,还推动了相关的产业发展如装备、训练、补给、信息服务等。业界普遍认为,马拉松经济=赛事本体经济+赛事载体经济+赛事媒体经济+赛事衍生经济。 对比美国每年举办1200场马拉松赛事,有55万人可以完成全程马拉松比赛的市场规模,中国跑步市场依然潜力巨大,据预测,未来中国跑步市场的容量可以达到300亿元。2017年,全国马拉松共有500万人次参加,参赛者带动的消费规模达百亿元。 (摘编自《北京商报》) 材料二: 城市马拉松赛事,是一场城市“小奥运”,充当着“城市会客厅”的功能,对城市形象产生积极的综合性影响力。城市居民、游客和其他受众对城市历史文化、人文资源等的综合印象,可以透过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以体育运动参与的途径将城市形象和感知者(居住者和游客)发生最直接最亲密的接触。 (摘编自《中国首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三: 马拉松赛事井喷式发展背后,藏着各种肆意生长的问题。除了各地想要这张“城市名片”外,巨大的经济利益也是一个重要推手。 只有当赛事管理者与参与者在专业层面同步提升,马拉松赛事才能真正配得上“国际”标签,才能得到更多认可。在某地马拉松比赛中,医疗和后勤支援让来自北京的跑友大失所望。马拉松赛事存在运营商不成熟现象,则成为受访者的共识。 从马拉松赛事本身来着,马拉松赛事举办门槛、准入规则不明确。马拉松赛事与其他比赛不同,它会占用极大的公共资源,这种资源的调度和配置只有相关部门才能执行。目前马拉松赛事的举办是报备制,不是审批制,至于这个城市有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赛事,没有衡量标淮,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也没有很明确的准入门槛。 也有业内人士提出,目前相当数量的赛事公司在宣传方面下足了功夫,却忽视了选手的真正诉求。现在许多马拉松赛事,动辄将几百万元花在电视转播和舞台搭建上,而真正花在选手身上的钱不过万元。时间长了,这些赛事举办方必然会破淘汰。 另外,很多马拉松赛事单纯地以推介城市形象、推介旅游资源为目的,赛事方一边倒地把精力与资源投入到如何规划“最美”赛道上。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18年、马拉松赛场对违规行为的查处与惩罚力度骤增。今年,广马按照国际顶级赛事标准,首次引进防作弊手环,力争为广大选手打造一个纯粹、公平的竞赛环境。选手在博览会领取参赛包时,需由工作人质审核后亲自为选手佩戴手环,该手环将作为检录、参赛凭证,完赛后方可取下。 (摘编自《中青在线》,2018年1月17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马拉松的重要赛事之一,第38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报名人数突破了11万人大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马拉松赛的喜爱。 B. 在马拉松经济中,赛事衍生出来的经济,诸如装备、训练、信息服务等通常大于赛事本体的经济效益,这成为地方政府推动马拉松发展的重要原因。 C. 从2011—2016年,我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从数量和参赛人次上都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2016年增长最快,呈爆炸式增长。 D. 2016年我国共举办马拉松赛事300多场,上半年比赛有一百多场,其中5月份是赛事最为密集月份,全年金牌赛事达到15个。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我国马拉松赛虽已覆盖了许多城市,但与美国相比,在年均举办比赛数量、“全马”的市场规模等方面与美国还有不小的差距。 B. 从2016年中国马拉松赛事时间分布图可以看出,全年赛事最为集中的是10月份,其中下半年举行的赛事要远多于上半年。 C. 马拉松撼市影响力覆盖范围广,对城市形象、历史文化、人文资源等方面都有积极、深刻的影响,并逐渐改变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 D. 2018年广州马拉松赛首次引进让参赛选手佩戴防作弊手环的措施,为当前略显混乱的马拉松赛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方式。 6. 近年来,马拉松赛在我国以井喷式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你认为出现的问题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答案】4. B 5. C 6. 马拉松的运营商、管理者方面:专业度不够,管理不到位,规则不明确,过分注重宣传,忽视选手的真正诉求。城市政府部门方面:过于看重“城市名片”,过分注重经济利益。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B项无中生有,据材料一“业界普遍认为,马拉松经济=赛事本体经济+赛事载体经济+赛事媒体经济+赛事衍生经济”可知,文章并没有说赛事衍生出来的经济“大于”赛事本体的经济效益,“这成为地方政府推动马拉松发展的重要原因”也于文无据。故答案为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C项夸大其词,“并逐渐改变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理解错误, 据材料二“城市居民、游客和其他受众可以透过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以体育运动参与的途径将城市形象和感知者(居住者和游客)发生最直接最亲密的接触”可知,原文只是说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城市居民和其他参与者可以直接接触和感知城市形象,而并非“改变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故答案为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比如本题要求找出马拉松赛事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文本分析;其次确定答题区间,本题材料三阐述的正是近年来马拉松赛事出现的问题,因此答题区间在材料三;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比如本题应从“马拉松的运营商、管理者”和“城市政府部门”两个方面作答。运营商和管理者方面:据“只有当赛事管理者与参与者在专业层面同步提升,马拉松赛事才能真正配得上‘国际’标签”“医疗和后勤支援让来自北京的跑友大失所望 。马拉松赛事存在运营商不成熟现象,则成为受访者的共识”可以总结出运营商、管理者“专业度不够,管理不到位”;据“马拉松赛事举办门槛、准入规则不明确”可以总结出“规则不明确”;据“目前相当数量的赛事公司在宣传方面下足了功夫,却忽视了选手的真正诉求”可以总结出 “过分注重宣传,忽视选手的真正诉求”。城市政府方面:据“很多马拉松赛事单纯地以推介城市形象、推介旅游资源为目的”可以总结出“过于看重‘城市名片’,过分注重经济利益”。 【点睛】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3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朱自清《荷塘月色》) 7.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品读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描写了一幅月下美景图,从荷叶、荷花、荷香、荷波五个方面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幽恬静的氛围。 B. 第二段借助叶子、花、树木,写出了月色朦胧的特点,作者按照从光到影,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C. 第二段作者描绘了一幅光影交错图,其中“酣眠”是指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小睡”指的是朗照。 D. 这三个段落皆为写景,每个段落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且比喻较为明显。 8. 为了描摹月光,作者用了不少传神的动词,试从 “泻”、“浮”、“洗”“画”四个加点的动词任选两个,分析其使用的妙处。 9. 第3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加以分析。 【答案】7. C 8. 示例一:“泻”、“浮”。““泻”本指液体很快地流。在句子中,作者首先将“月光”比作“流水”,然后将月光静静地照射在叶子和花上,说成“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更有活泼灵动、形象直观的感受。而“浮”本指物体漂在水面上。在句中,把整个荷塘比作水面,而一个“浮”字,既呼应了青雾“薄薄”的特点,又表现了青雾轻柔、缥缈的特点,给人一种画面的即视感。示例二:“洗”“画”。“洗”本身是个动词,把东西放在水里进行清洗、洗涤的意思,在句中,作者首先把朦胧、皎洁的月光比作牛乳,而被月光笼罩的荷叶、荷花,就像在月光中,洗涤一般,更呈现出一种乳白的色泽。而“画”,是动词,本义就是用笔对客观事物进行描摹。而在句中,作者用一个“画”字,把杨柳的投影巧妙地反射在荷叶上的情形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9. 对比(反衬)。划线句“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将“蝉声”、“蛙鸣”的“热闹”和自己渴望“独处”、“宁静”进行对比。结合创作背景可知,大革命失败后,知识分子苦闷、彷徨,而现实的聒噪、喧嚣,也波及到了书香圣地——清华园,所以作者对知识分子的何去何从感到彷徨、迷惘,这正是文章作者“淡淡的哀愁”的情感所在。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做出准确判断。本题要求选择“对这篇散文的品读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 C项,错在对“酣眠”和“小睡”的理解有误。根据原文“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可知:“小睡”指的就是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显然是不可能“朗照”的。 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锤炼文字,品味语言艺术的能力。做此题时要把握文本内容和主旨,根据上下文语境去理解,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即需要整体把握。本题要求从 “泻”、“浮”、“洗”“画”四个加点的动词任选两个,分析其使用的妙处。这四个动词都集中出现在第二自然段。整个段落写的是“月光下的荷塘”,即通过对荷塘里的景物荷叶、荷香、荷波的描绘,来反衬月色的特点。我们首先应找出相关语句,然后先解释一下加点字的意思,然后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情感的表现,意境的营造等角度去分析这些动词的妙处。比如:我们选第一组:“泻”、“浮”。“泻”本指液体很快地流。在“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个句子中,作者首先将“月光”比作“流水”,然后将月光静静地照射在叶子和花上,说成“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更有活泼灵动、形象直观的感受。而“浮”本指物体漂在水面上。在“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句中,把整个荷塘比作水面,而一个“浮”字,既呼应了青雾“薄薄”的特点,又表现了青雾轻柔、缥缈的特点,给人一种画面的即视感。 再看第二组动词“洗”、“画”。“洗”本身是个动词,把东西放在水里进行清洗、洗涤的意思,在“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一句中,作者首先把朦胧、皎洁的月光比作牛乳,而被月光笼罩的荷叶、荷花,就像在月光中,洗涤一般,更渗透出一种乳白的色泽。而“画”,是动词,本义就是用笔对客观事物进行描摹。而在“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一句中,作者用艺术家的手笔表现出月光透过杨柳,把杨柳的投影巧妙地反射在荷叶上,这体现出了作者对细节的把握非常传神。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答题方法如下: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从分析修辞入手,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本题要求回答:第3 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显然用了对比或反衬的修辞手法。我们在回答的时候重点是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在本文中所体现的情感来思考。“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当然是聒噪的,它们“热闹”的叫声只是一种生物的季节性和生理性反应。作者,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面对大革命失败,白色笼罩全国的背景下,内心是“颇不宁静”的。作者通过由现实的“不宁静”到荷塘“寻宁静”、“得片刻的宁静”,最后再一次回到现实。对比手法的运用能更好地揭示人物的内心,进而表达出作者内心淡淡的哀愁,从而彰显了文章的主题。 【点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答题方法如下: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从分析修辞入手,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 (二)古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晋昭公时,赵简子专国事。疾,五日不知人,于是召扁鹊。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曰:‘我之帝①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所学也。帝告我:晋国且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公孙支书而藏之,秦策于是出。夫献公之乱,文公之霸,而襄公败秦师于肴而归纵淫,此子之所闻。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间必有言也。”居二日半,简子寤。 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扁鹊仰天叹曰:“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中庶子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言未卒,悲不能自止,容貌变更。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节选自《史记·扁鹊太仓列传》) 【注】①帝:天帝。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B. 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C. 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D. 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姓氏:姓和氏本有分别,姓起源于女系,氏起源于男系。后来说姓氏专指姓。 B. 中庶子:官名。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秦、汉为太子侍从官。历代沿置。 C. 鸡鸣:从字面上来看,“鸡鸣”确有“鸡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时中却是特指夜半之后、平旦以前的那一时段,即深夜过后的1~3时,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 D. 《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 ,和《战国策》《左传》一样,同属纪传体史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扁鹊做客馆的主管时偶遇长桑君,时常恭敬地对待他。后来长桑君拿出一种药给扁鹊,扁鹊按照他说的服药三十天后,就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 B. 扁鹊为晋国大夫赵简子诊病,断定晋国将要大乱,之后会有人称霸而且称霸不久就会死去,霸主的儿子将让国家男女淫乱。 C. 扁鹊治病不需给病人切脉、望色、听声、写形,就能说出病因在什么地方,因为他根据病人外表症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就能推知外表的病症。 D. 扁鹊让弟子子阳磨好针具,取太子的三阳五会之穴,不一会,太子就苏醒了。 13. 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⑵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荆轲刺秦王》)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⑴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⑵ 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借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可根据句意和主谓句及动宾句断开,再根据名词作主语或宾语进行断句,还可以根据文言标志性词断句,例如名词和人名作主语或宾语的“扁鹊”“越人”,文言虚词“曰”。据此可得出答案为C。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命题人往往将此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阅读命题中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题,考生往往会有一个方向上的误区,即考生误认为从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例如本题中选项D就犯了古代文学作品在文体上的错误。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D项,《左传》是编年体,《战国策》是国别体。所以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可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B项,晋国混乱称霸一事,是秦穆公所引述的天帝之语,非扁鹊断定。所以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翻译问句的能力。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译文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本题关键词:因,依靠;敝,损害;与,结交,依附;易,替代;信,信物;购,重金征求;邑,封地。 【参考译文】扁鹊是勃海郡郑地人,姓秦,名叫越人。年轻时做一家客馆的主管人。馆客长桑君住到客舍里,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只有扁鹊认为他与众不同),常常很恭敬地接待(招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人(不是平凡之辈)。长桑君在客舍出出入入,住了十多年,后来就把扁鹊叫来私下交谈,悄悄地告诉扁鹊说:“我有秘方,但我年老了,想传给你,请你不要泄露。”扁鹊恭敬地答道:“好的。”长桑君便把他所有的秘方书都取出来交给了扁鹊。 在晋昭公的时候,赵简子独掌国事。赵简子病了,五天不省人事,于是召来扁鹊。扁鹊入室诊视病后走出,董安于向扁鹊询问病情,扁鹊说:“他的血脉正常,你们何必惊怪!从前秦穆公曾出现这种情形,昏迷了七天才苏醒。醒来后说:‘我到天帝那里后非常快乐。我所以去那么长时间,正好碰上天帝要指教我。天帝告诉我“晋国将要大乱,会五代不安定。之后将有人成为霸主,称霸不久他就会死去。霸主的儿子将使你的国家男女淫乱”。’公孙支把这些话记下收藏起来,后来秦国的史书才记载了此事。晋献公的混乱,晋文公的称霸,及晋襄公打败秦军在殽山后放纵淫乱,这些都是你所闻知的。现在你们主君的病和他相同,不出三天就会痊愈,痊愈后必定也会说一些话。”过了二天半,赵简子苏醒了。 后来扁鹊行医到了虢国。刚好碰到虢国太子病死,扁鹊来到虢国宫廷门前,问喜好医术的中庶子说:“太子得了什么病,怎么全国上下都在拜祭祈祷,把别的事情都搁置下了呢?”中庶子说:“太子的病是血气不按常规运行,阴阳错乱,而且不能通泄,突然爆发于体外,就使内脏受了伤害。他体内的正气不能抵抗病邪,邪气积聚在体内而且不能发散,因而阳脉弛缓而阴脉拘急,所以突然昏厥死去。”扁鹊问:“太子死了多长时间?”中庶子说:“从鸡鸣到现在。”扁鹊又问:“收殓了吗?”中庶子回答说:“还没有,他死后还不到半天时间呢。”“请禀报说我是齐国勃海郡的秦越人。听说太子不幸死了,我能让他活过来。”中庶子说:“先生该不会是哄骗我吧?你凭什么说能够使太子复生呢?”扁鹊仰面朝天叹息说:“我秦越人的医疗方法,不需要等到给病人切脉,观察病人的气色、 听病人的声音、审察病人的体态,才能知道病症在哪。我可以由表知里,由里知表;闻阴知阳,闻阳知阴。一个人的内脏中有什么疾病都必然会有相应的外部症状,据此可以推断千里远的病人的吉凶。决断的方法极多,不能停止在一个角度上看问题。如果你认为我的话是不真实的,请进去试着诊视太子,会听到他的耳朵有鸣响声而且鼻翼在翕动,顺着他的两腿抚摸到下身,应该还感到有体温呢。” 中庶子就进去把扁鹊的话报告给虢国国君。虢国国君听了,大为吃惊,来到宫廷的中门口接见扁鹊,说:“我听说你崇高道德行为的事迹很久了,却没有能够到您跟前拜见。先生行医到了我们这个小国,幸运地救助我,我们偏远之国、寡小之臣,真是太幸运了!”扁鹊说:“像太子这样的病,就是人们所说的‘尸蹶’。太子其实并没有死。” 扁鹊于是叫弟子子阳磨针和砭石,从太子的百会穴上扎了下去。不一会儿,太子苏醒了。因此天下人都以为扁鹊能够使死人复生(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说:“我秦越人并非能使人起死回生,这是他本身有活过来的生机,我不过促使他恢复起来(或活过来)罢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金陵三首①(其三) 李白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②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容管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注】①诗歌作于安禄山攻陷长安后,诗人自余杭经金陵至浔阳时。鱼陵是六朝建都之地。②秦地:秦国所辖的地域。此指长安。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题目可知该诗属于怀古诗歌,该类诗歌时空跨度大,多抒发吊古伤今之情 B. 颔联巧妙地将历史上的金陵城与眼前的洛阳、长安进行对比描写,表达对历史的怀念。 C. 颈联通过“昊花草”“晋绮罗”的想象,写出了一代代王朝的兴衰,使人深思和警醒。 D. 结尾诗人感叹六朝繁华随人事而灭,寄托着深沉的国家兴亡之感及对国事的深深担忧。 15.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写了什么内容?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内容:这两句写诗人面对记载着六朝兴亡的古都,感慨朝代更迭,举酒献歌。作用:开篇两句交代了写作诗歌的缘由,是全诗的总起,以下所写皆是“歌”的内容;此两句也为下文诗人吊古伤今作了铺垫,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形象、手法、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将历史上的金陵城与眼前的洛阳、长安进行对比描写,表达”错,应是将“眼前的金陵城”与“记忆中的洛阳、长安”对比描写,表达的不是“对历史的怀念”,而是表达对国事的深深忧虑:当年繁华的金陵城早已破败不堪,遭受战乱的长安又能撑到几时?抒发了深沉的国家兴亡的感慨。故答案为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以及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内容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用准确的语句写出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第一问中“六代兴亡国”指金陵城;“三杯”是几杯酒,而举杯的原因不是高兴,而是感慨金陵的兴衰,可见作者情感的深沉;“为尔歌”是指要为金陵写一首诗,来抒发感慨。这样就得出答案“这两句写诗人面对记载着六朝兴亡的古都,感慨朝代更迭,举酒献歌”。第二问诗句的作用题要结合诗句的位置考虑,比如本题中这句诗是在第一句,那么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就是总领全诗,为下文写什么做铺垫,在情感上的作用就是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这样得出答案“开篇两句交代了写作诗歌的缘由,是全诗的总起,以下所写皆是“歌”的内容;此两句也为下文诗人吊古伤今作了铺垫,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点睛】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要从这几点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情景默写 16.默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文字。 (1)“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是很多人的美好愿望,但《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男主人公对爱情没有定准,感情不专。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自己被贬黄州后乘舟饮酒的闲适生活。 (3)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投机取巧,破坏规则”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答案】 (1). 士也罔极 (2). 二三其德 (3). 驾一叶之扁舟 (4). 举匏樽以相属 (5). 固时俗之工巧兮 (6). 偭规矩而改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罔极、扁舟、匏樽、属、工巧、偭、错。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第II卷 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相传由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是我国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 B. 对联讲究协调,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C.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和“人定”分别指戌时和亥时。 D. “会稽山阴之兰亭”中“阴”指山北水南,与之对应,“阳”指山南水北。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借助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A项,“《左传》……是我国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错误,《左传》是编年体著作,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故选A项。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①茂林修竹 ②况修短随化 B. ①所以游目骋怀 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 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②固一世之雄也 D. 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掌握。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准确地判断出来,我们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做题原则。平时,要反复诵读课文,形成强大的语感;同时,要注意对词汇进行归类、整理,通过习题训练来反复、巩固。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A项, ①“茂林修竹”中的“修”,形容词,译为“长”;②“况修短随化”中的“修”,名词,长寿。 B项,①“所以游目骋怀”中的“所以”,译为“所以用来”表凭借;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中的“所以”,译为“……的原因”,表原因。 C项,两句中的“固”都译为“本来”。 D项,①“及其所之既倦”中的“之”,动词,“到,往”,和前面的“所”连在一起,是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可译为“所喜欢的,所得到的(事物)”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中的中的“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故选C。 19.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①不能喻之于怀 喻:比喻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兴:引起 B.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伴侣 ②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危险。 C. ①虽趣舍万殊 趣:取向 ②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这篇文章 D. ①其致一也 一:一样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美貌的女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学习文言文的根本途径在于平时大量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义项,平时要多巩固,多归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 A项,①“不能喻之于怀”中的“喻”,是动词,应译为“明白”,而不能译为“比喻”,故排除。 B项,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中的“侣”,名词活用作意动,应译为“以……为伴侣”;②“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中的“危”,形容词,译为“端正地”,而不是“危险”,故排除。 C项,加点的词的解释都正确。 D 项,“望美人兮天一方” 中的“美人”是对国君的比喻 ,而不是“美貌的女子”。苏轼在句中的“美人”和屈原的“美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的是自己对国君的忠心和渴望被重用的情怀。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C。 【点睛】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 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法。 20.旁批,就是在文章旁边作批语。既可对所批材料的内容进行提炼,也可谈自身的真切感受。 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为后面一段材料作批注。要求:①先概括材料内容,再谈感悟;②语言简明、连贯、准确;③不超过40字。 【示例】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旁批】梁启超先生对讲演稿一丝不苟。由此,让我们明白了做学问必须严谨。 【材料】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舍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巴金《小狗包弟》) 【旁批】 【答案】巴金先生对小狗的歉疚和内心深处的忏悔。由此,启发我们做人要诚实善良,要时刻反省自己。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仿照下面的示例,为后面一段材料作批注”,这是写旁批,实际是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概括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作答本题,考生先要明确何为“旁批”,题干中已经说明“旁批,就是在文章旁边作批语。既可对所批材料的内容进行提炼,也可谈自身的真切感受”,考生可以就材料进行概括,也可以对材料的内容做出评价,也可以结合自身谈感受;然后把握题干的要求,如“先概括材料内容,再谈感悟”,根据要求,考生可以先概括材料,概括的时候要简明、准确,“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段话流露出巴金先生对小狗包弟的歉疚以及他内心深处的忏悔,巴金先生的行为对我们有启发性,启发我们做人要诚实,要善良,还要时时反省自己。考生结合这些作答即可。 21.下面是某校一则广播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符合广播稿的要求,请找出并做修改。 今天拂晓,刘校长对我校早操情况做了检查指导。检查时,刘校长还亲切地跟生病不能跑操的同学唠嗑,了解跑操情况。跑操结束后,刘校长召开了一个跑操总结会,王(副)校长、李主任、张主任……全部出席。 【答案】(1)“拂晓”改为“早晨”(2)“唠嗑”改为“谈话”(3)“王(副)校长”改为“王副校长”(4)“……”改为“等”(5)“全部出席”改为“全都参加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某校一则广播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符合广播稿的要求,请找出并做修改”,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广播稿的用语要求通俗易懂、不要使用造成歧义的词语。本文段是一篇校园广播稿,面对的对象为学生,而“拂晓”过于书面化,改为“早晨”,而“唠嗑”过于口语化,应该为“谈话”,因广播稿是要应用于广播中,而小括号中的内容是不必读出的,所以“王(副)校长”改为“王副校长”,“……”改为“等”,“全部”容易让人理解错误,所以改为“全都”。 2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说“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读了这句语你有什么感受?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有人说:“小时候,幸福是件很简单的事;长大后,简单是件很幸福的事。人越往上走,心应该赵能往下沉。”中国哲学讲大道至简,其实在我们的人生中,很多时候都会有关于幸福和简单的思考。 请以“简单与幸福”为立意方向,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范文: 幸福原来很简单 收书时,找到一本相册,封面泛黄,纸张脆得仿佛一触即破。我小心地翻开,像要打开一段尘封的时光。第一张、第二张…… 翻到第九张照片时,我愣住了。这是在家里拍的。照片上,奶奶抱着尚为婴儿的我,坐在家里那套古旧的红木家具上。画面上,看得清祖母饱满的额和红润的脸。我不由得伸手去触摸,就在此时,我心底忽地掠过了一丝歉意。 印象中的奶奶总是闲不住。一天里,她总是忙出忙进,要不扫地,要不为全家人准备饭菜。我还记得有一次我执意要帮她扫地,她拗不过我,只好把扫把递给我。接扫把时我的手被硌了一下。低头一看,我手背上硌出了一个红印子。我刚想抱怨,忽然看见了奶奶的那双手。 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干瘦而黝黑,指甲被剪得圆圆,指节分明,指骨上仿佛只包着一层皮,看得出大致轮廓。血管几乎是覆在骨上,看不出颜色,却像一根根粗长的青筋。再向上,我看见了一张瓜子脸……不!根本不是瓜子脸,瘦削的下巴看得出形状,两颊深陷,脸骨就像刻上去般分明,额头有些下陷,眼角满是皱纹,笑着拧成一个结,被笑意填满的额头里,似乎深藏着某种难以言说的幸福。 幸福?我忽然笑出声,笑声里却藏着一种无法掩饰的悲伤与痛意。 奶奶当初曾经多么健康呀,但为了孩子,只知一门心思地劳作,舍弃了美丽,像一座沉默的山,在儿孙们面前,似乎只希望着能替他们挡去一次次的生活的艰辛!在她那充满了爱的眸子里,曾经沉淀过的岁月,该有多少是苦难与辛酸? 然而在这样一种无法言说的爱之间,她竟因为孙女无意间的一次伸手而获得了幸福?! 什么劳累,什么辛苦,都在触上照片的一瞬土崩瓦解。我仔细地把照片收好,匆匆跑到厨房,伸出娇弱的双手:“奶奶,我来帮你。” 只见奶奶深陷的眼窝里先是露出了惊异,瞬间转为了惊喜,而后竟流出两行老泪。像生怕我看见似的,她迅速用枯瘦的双手拭去泪,说道:“好,好,孙闺女懂事了,懂事了啊……”声音里有着些许颤抖。 我努力抑住即将决堤的泪,勉强笑道:“奶奶,以后我帮你。” 她用力点头,时光刻下的皱纹里是快溢出的幸福。她忙不迭地点头,声音因喜悦而有些变调:“好哇,好哇……” 原来,奶奶的幸福是这样简单啊。 微微失神后,我忽然像宣誓般一字一顿地保证: “奶奶,以后我帮您!” 【解析】 【详解】作文(二)此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分析本题“小时候,幸福时间很简单的事”说明小时候要求简单,很容易感受到幸福。“长大后,简单是件很幸福的事”说明长大后经历和思考变得复杂,要求太多,欲望太多,不容易感受到幸福。“人越往上走,心应该越能往下沉”,心里踏实了,脚下的路才能走得安稳。向往富足是好的,但在通往富足的路上,别忘了带上知足的心。我们都要知道,什么是知足常乐。“简单与幸福”这文题破解的关键在于搞清楚什么是幸福”。其实,幸福只是一种心态。你感到幸福,生活便幸福无比;你感到痛苦,生活便痛苦不堪。其实,每个人不论在任何处境下,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学会把握、学会满足学会感恩、学会宽容,生活就会幸福,幸福就在身边,幸福其实很简单。同时,幸福不是可以用你能得到多少财物、拥有多少名誉来衡量的,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和陸、身体的健康才会让人感到真正幸福。人们每天都生活在幸福之中,往往对幸福熟视无睹。幸福其实是很简单,很平凡的,甚至不被人注意的。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个脚印里,要靠我们慢慢去品味,细细去咀嚼,用心去欣赏。这样,你才会发现,原来幸福很简单。 参考立意: 1、幸福在身边 2、活着其实就是一种幸福 3、知足常乐 4、幸福来自我们内心,而不是外界 5、拥抱进近咫尺的幸福 6、幸福并不遥远 可用素材: 1、可以写生活中的小事。比如生活中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学习中老师同学的帮助,甚至陌生人给的温暖。 2、可以写读过的书、影视剧里的事,或者听说的故事。 行文结构: 本作文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写一件事可以把对幸福的认识过程写得曲折一些。比如开头可以渲染自己觉得多么不幸福,要注意言之有物,把感受写得细腻一些,甚至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设计一个比自己幸福的人,把心理感受写活。中间设计一件事作为转折,比如看到了某个人或某些人的生活状态比自己要差很多,可他们脸上的笑容却那么灿烂。注意这里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要充分。这些人幸福的样子引发自己的思考,这里也要写一组对比,我自己的各方面跟这些人进行对比,经过思考发现是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最后写明白了道理之后再看自己的生活,发现没有那么糟糕,还是很幸福的。这里可以呼应开头,同样的生活,心态不同了,感受完全不同。最后阐发简单与幸福的道理。如果写几件事时,可采用加小题目或者分镜头的形式,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