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山南二高2018-2019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命题人:周胜 审题人:王陪陪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总分48分)‎ ‎(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这种“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是(    ) ‎ A. 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B.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C. 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  D. 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 ‎ A. 百家争鸣 B. 独尊儒术 C. 维新变法 D. 五四运动 ‎(3)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 A. “信” B. “义” C. “礼” D. “仁”‎ ‎(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 ‎ A. 荀子、董仲舒  B. 荀子、孟子  ‎ C. 商鞅、孟子 D. 韩非子、董仲舒 ‎(5)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关注民生,恢复生产。这一施政的理念主要来源于(   ) ‎ A. 儒家思想B. 法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6)董仲舒称:“与天同者大 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不明于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表明他主张(    ) ‎ A.君主专制 B.天人感应 C.“大一统” D.君权神授 ‎(7)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 ‎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就固有的思想观念 C.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D.理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8)王守仁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 ) ‎ A. 格物致知 B. 心即理C. 发明本心 D. 致良知 ‎(9)程朱理学认为“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这说明理学认为(    ) ‎ A. “理”是世界的本源 B.“理”依赖于“气”而存在 C. 物质第一,意识第二 D.佛教和理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10)“民贵君轻”思想以及“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    ) ‎ A. 民主思想      B. 儒家“仁政”思想    ‎ ‎ C. 民本思想      D. 人民主权思想 ‎(11)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  ) ‎ A. 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思想        ‎ ‎  C. 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 挑战宋明理学权威 ‎(12)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中,明确指出君主为“天下之大害”的是 ‎ ‎( ) ‎ A. 李贽 B. 顾炎武 C. 黄宗羲 D. 王夫之 第Ⅱ卷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52分)‎ ‎13.(27分)‎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兵力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难以立足)。 ——《论语》‎ 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请回答: ‎ (1) 三则材料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5分) ‎ (2) 据材料一分析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措施是什么?(5分) ‎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哪一观点?(7分) ‎ ‎(4)据材料三分析荀子思想的意义?(10分) ‎ ‎14.(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於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後,言诗於鲁则申培公,於齐则辕固生,於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於齐鲁自胡毋生,於赵自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摘编自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取的用人政策,并分析这些措施给儒学发展带来的影响。(7分) ‎ ‎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并指出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11分) ‎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保持了长久生命力的主要原因。 (7分) ‎ 山南二高2018-2019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总分48分)‎ ‎1‎ ‎2‎ ‎3‎ ‎4‎ ‎5‎ ‎6‎ A A D D C B ‎7‎ ‎8‎ ‎9‎ ‎10‎ ‎11‎ ‎12‎ C D A C D A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52分)‎ ‎13.(27分)‎ ‎【答案】(1)民本思想。(5分)‎ ‎(2)取信于民,“为政以德”。(5分)‎ ‎(3)“民贵君轻”。(7分)‎ ‎(4)正确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为后世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缓和社会矛盾提供了借鉴;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10分) ‎ ‎14.(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政策: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3分)‎ 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分) (2)深化:宋明理学家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3分)‎ 表现:约束个人的情感欲求;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8分) ‎ ‎(3)儒家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受到统治者的重视;(3分)‎ 儒学本身的自我调整,适应了统治阶级需要和时代要求。(4分)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