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3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含解析5
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用2B铅笔涂到答题纸对应的位置) 1.2016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我国纪念“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可用于灭火 B.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可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硬水和软水 D.海洋有自净能力,所以不存在海水污染问题 2.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下列材料分类中正确的是( ) A.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有机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塑料属于复合材料 D.陶瓷属于合成材料 3.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符号与其叙述对应一致的是( ) A.3H﹣3个氢元素 B.﹣铁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 C.C60﹣60个碳原子 D.NaCO3﹣碳酸钠 5.乐乐想在妈妈生日那天为妈妈做一顿午餐,食谱为:米饭、鸡肉、蛋汤、大虾、鱼.为使营养均衡,你觉得最好还要补充( ) A.鸭肉 B.豆浆 C.牛奶 D.青菜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说法正确的是 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②石墨可作电极 ③氧气可用作燃料 ④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 ⑤KNO3属于复合化肥 ⑥生活中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治疗胃酸过多 ( ) A.①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任务的保证,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注入盛水的量筒中 D.做氢气燃烧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8.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9.某农技站货架上待售的化肥有NH4NO3、KNO3、CO(NH2)2,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餐具上的油污可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 B.用大量的亚硝酸钠腌渍蔬菜、鱼、肉、蛋等 C.为减少水体污染,可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用2B铅笔涂到答题纸对应的位置) 1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对其反应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CuO+2HCl═CuCl2+H2O ②3CO+Fe2O32Fe+3CO2 ③Cu+2AgNO3═Cu(NO3)2+2Ag ④C+CO22CO. A.①分解反应 B.②置换反应 C.③复分解反应 D.④化合反应 12.液化石油气是经加压后压缩袋钢瓶中的,瓶内压强是大气压强的7﹣8倍.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下列有关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丁烷中碳、氢元素的个数比为2:5 B.丁烷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丁烷是由碳、氢原子构成的有机物 D.在通常状况下,丁烷是气体 13.化学学习让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认识物质俗名 B、注意实验安全 ①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②氢氧化钠﹣﹣纯碱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鉴别化学药品时可以品尝 C、合理利用资源 D、健康生活方式 ①随意大量使用塑料袋 ②钢铁表面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 ①平衡膳食,不偏食挑食 ②不购买食用过期食品 A.A B.B C.C D.D 14.“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质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气压和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体.下面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混合物 B.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物质 C.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D.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核2个氧原子构成 15.在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Ag,没有Cu和Zn B.滤渣中一定有Ag和Zn,可能有Cu C.滤液中一定有Zn(NO3)2、Cu(NO3)2,可能有AgNO3 D.滤液中一定有Zn(NO3)2、Cu(NO3)2、AgNO3 16.下表中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代表碳原子,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① ② ③ ④ 分子模型示意图 A.物质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g B.物质②是单质 C.物质③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物质③,④虽然分子结构不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17.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到足量水中,最终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OH H2SO4 BaCl2 B.NaOH CuSO4 NaCl C.HNO3 KNO3 K2SO4 D.Na2SO4 FeCl3 KCl 18.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X+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B.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C.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D.加热Cu2(OH)2CO3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相同 19.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 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20.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2分) 21.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喝牛奶可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_. (2)用熟石灰处理废硫酸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根据如图所提供的信息,写出在催化式排气净化器中发生的一个反应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人体摄入铁不足会引起缺铁性贫血,乳酸亚铁胶囊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已知乳酸亚铁的化学式为C6H10FeO6.乳酸亚铁是由______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乳酸亚铁中碳与氢的质量比是______. 22.“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的一种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端午棕飘香,微观解释为______;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填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从微观角度看,B图表示:3______(填化学符号)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填字母符号) ③在一定的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中有一种气体,该气体在空气中含量最高,且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3: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④物质溶解时,往往会引起能量的变化,如图2中将一定量的下列某物质溶于烧杯中的冷水,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______(填标号). A.氯化钠 B.硝酸铵 C.稀硫酸 D.氢氧化钠. 23.化学材料和化学技术在智能房屋建设和家具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智能房屋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生产太阳能电池需用纯硅.工业上由粗硅生产纯硅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上述步骤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步骤______. ②写出步骤Ⅲ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与太阳能电池能量转化不同,火力发电是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2)有毒气体传感器可检测家用燃气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______(填化学式),并及时报警. (3)新型碳纤维密度比铝小,强度是铁的20倍,具有抗电磁辐射、耐腐蚀的特点,化学性质与碳相似.新型碳纤维在智能房屋建设中可用作______(填下列选项字母). A.建筑材料 B.电磁辐射屏蔽材料 C.防火材料 (4)饮用水净化系统中设备一和设备三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 24.(10分)(2016•青岛模拟)潍坊市濒临渤海湾,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远大. (1)利用海洋中的贝壳及食盐可以制得纯碱,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 (2)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国防工业.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如图所示. 在上述转化过程中,①处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反应(填写反应序号). (3)海水中除了蕴含大量的钠元素和镁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钾元素.运用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3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3 37.0 37.3 KNO3 20.9 45.8 85.5 110 ①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填“甲”或“乙”) ②60℃时,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g.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科学严谨的态度、安全规范的操作是成功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 (1)化学实验安全第一,下列实验要特别注意安全的是______(填序号). A.取用大理石 B.称量粗盐 C.稀释浓硫酸 D.研碎胆矾 (2)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几种常见操作. 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上述操作中错误的一项是______;请写出D图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根据图1读出液体的体积为______mL;图2读出精盐质量是______g. (4)实验室用图3所示的装置制取和收集某种气体,由装置可推知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______,制取气体的反应一定是______(填序号). A.不需要加热 B.需要催化剂 C.制取氧气的反应 D.反应物都是固体. 26.(11分)(2016•青岛模拟)在各种金属材料中铜是人类应用比较广泛的金属之一,某学习小组欲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①连接好装置 ②______ ③装入药品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滴加入稀盐酸 ⑤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 ⑥D中黑色固体完全变成红色,停止加热,待D中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⑦数据处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全实验步骤②______. (2)B装置中水的作用______,长玻璃管的作用______, C装置的作用______,D装置中反应方程式______. (3)已知:CuO样品质量为m1克,E中增重为m2克,D中反应后固体质量为m3克,实际参加反应氢气的质量为m4克,试用m1,m2列出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______.若无F装置,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______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以下数据还能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是______. A.m2 m3 B.m3 m4 C.m1 m4 D.m2 m4 (4)请你评价实验有什么不妥之处,并说明原因______.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7.在实验室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OH)2粉末状试剂,他们对该试剂进行了定量实验分析:称取试剂19.8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2g的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5g盐酸成分反应,测得部分数据与图象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25 25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75 100 a 150 172.8 197.8 (1)a的数值为______; (2)b的数值为______; (3)计算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用2B铅笔涂到答题纸对应的位置) 1.2016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我国纪念“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可用于灭火 B.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可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硬水和软水 D.海洋有自净能力,所以不存在海水污染问题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状况;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A、根据水的性质分析; B、根据淡水资源的状况分析; C、根据硬水和软水区别方法分析; D、根据海水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分析. 【解答】解:A、由于水在蒸发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灭火,故A正确; B、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节约用水,故B错误; C、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少的是软水,用紫色石蕊试液不能区分硬水和软水,故C错误; D、海洋有自净能力,但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过量的污染物进入海水中会造成海水污染.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知识,难度不大,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应爱护水资源. 2.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下列材料分类中正确的是( ) A.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有机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塑料属于复合材料 D.陶瓷属于合成材料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分析】本题考查材料的分类. 通常把材料分成四大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与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为无机盐,如玻璃、陶瓷等;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复合材料是把多种材料复合在一起得到的一种具有特别性能的材料. 区分材料时主要从材料的组成上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正确; B、有机玻璃是化学合成的一种塑料,外观颇似玻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是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错误; D、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合成材料,错误. 答案:A 【点评】许多物质名称很相似,易混淆,结合组成、性质等正确区分它们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3.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药品的保存方法分析;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试管使用后的放置方法分析; D、根据滴管使用后的处理方法分析; 【解答】解:A、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取用完毕后,要把试剂瓶盖好,故A错误; B、酒精灯用完后,要立即用灯帽盖灭,并稳妥放置,故B错误; C、试管使用完后,要及时清洗并放到试管架上,故C正确; D、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了胶头滴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用仪器的用途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在进行实验时,应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下列符号与其叙述对应一致的是( ) A.3H﹣3个氢元素 B.﹣铁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 C.C60﹣60个碳原子 D.NaCO3﹣碳酸钠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3H表示3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 B、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铁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故可表示为:;故选项正确; C、C60表示一个C60分子,还可表示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表示原子个数的数字标在元素符号的前面,故60个碳原子可表示为:60C;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钠是由显+1价的钠元素和显﹣2价的碳酸根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5.乐乐想在妈妈生日那天为妈妈做一顿午餐,食谱为:米饭、鸡肉、蛋汤、大虾、鱼.为使营养均衡,你觉得最好还要补充( ) A.鸭肉 B.豆浆 C.牛奶 D.青菜 【考点】均衡营养与健康.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和合理膳食的原则,结合题中所给的食谱判断所含的营养素以及缺少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鸡肉、蛋汤、大虾、鱼中含有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A、鸭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B、豆浆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青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本题考查了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同时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营养物质的均衡搭配,要合理膳食.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说法正确的是 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②石墨可作电极 ③氧气可用作燃料 ④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 ⑤KNO3属于复合化肥 ⑥生活中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治疗胃酸过多 ( ) A.①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氧气的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①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能吸收热量; ②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进行分析判断; ③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④根据氢氧化钙的碱性分析; ⑤根据复合肥的特点分析; ⑥根据火碱氢氧化钠显碱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②石墨具有导电性,能用于作电极; ③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 ④氢氧化钙显碱性,能够中和土壤里的酸性物质; ⑤KNO3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化肥; ⑥氢氧化钠显碱性,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炉具清洁剂成分,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服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所以正确的是①②④⑤.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任务的保证,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注入盛水的量筒中 D.做氢气燃烧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氧气的化学性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容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正确. B、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以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爆炸,做氢气燃烧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浓氨水挥发出了氨气,氨气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此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水的过滤以及吸附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9.某农技站货架上待售的化肥有NH4NO3、KNO3、CO(NH2)2,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据常见化肥的种类进行解答,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硝酸铵是氮肥、硝酸钾是复合肥、尿素是氮肥,还缺少的是磷肥.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餐具上的油污可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 B.用大量的亚硝酸钠腌渍蔬菜、鱼、肉、蛋等 C.为减少水体污染,可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分析】A、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解答; B、根据亚硝酸钠有毒进行解答; C、根据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解答; D、根据火灾时烟尘都在室内的上方进行分析. 【解答】解: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以将油垢分解为微小的小油滴,故正确; B、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错误,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正确; D、发生火灾时,室内的上方有大量的烟尘和有毒的气体,需要匍匐前进,正确. 答案: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通过该题注意掌握发生火灾时的逃生方法和常见的有毒物质的记忆.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用2B铅笔涂到答题纸对应的位置) 1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对其反应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CuO+2HCl═CuCl2+H2O ②3CO+Fe2O32Fe+3CO2 ③Cu+2AgNO3═Cu(NO3)2+2Ag ④C+CO22CO. A.①分解反应 B.②置换反应 C.③复分解反应 D.④化合反应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反应原理分析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解:①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②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因为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故不属于置换反应; ③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新的单质与一种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④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D. 【点评】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与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2.液化石油气是经加压后压缩袋钢瓶中的,瓶内压强是大气压强的7﹣8倍.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下列有关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丁烷中碳、氢元素的个数比为2:5 B.丁烷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丁烷是由碳、氢原子构成的有机物 D.在通常状况下,丁烷是气体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由丁烷的微观结构示意图,1个丁烷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4H10. A、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丁烷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题意,液化石油气是经加压后压缩袋钢瓶中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丁烷的微观结构示意图,1个丁烷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4H10. A、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4):(1×10)=24:5,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构成的,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液化石油气是经加压后压缩袋钢瓶中的,则可推断在通常状况下,丁烷是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化学学习让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认识物质俗名 B、注意实验安全 ①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②氢氧化钠﹣﹣纯碱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鉴别化学药品时可以品尝 C、合理利用资源 D、健康生活方式 ①随意大量使用塑料袋 ②钢铁表面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 ①平衡膳食,不偏食挑食 ②不购买食用过期食品 A.A B.B C.C D.D 【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白色污染与防治;均衡营养与健康. 【分析】A、根据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氢氧化钠﹣苛性钠、烧碱、火碱进行解答; B、根据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根据化学药品不可以品尝进行解答; C、根据随意大量使用塑料袋可以造成白色污染,钢铁表面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进行解答; D、根据平衡膳食,不偏食挑食,不购买食用过期食品,不过量引用碳酸饮料有利于身体健康解答 【解答】解:A、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氢氧化钠﹣苛性钠、烧碱、火碱,纯碱是碳酸钠,故A不完全正确; B、可燃性燃烧易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正确,化学药品不可以品尝,鉴别化学药品时品尝是错误的,故B不完全正确; C、随意大量使用塑料袋可以造成白色污染,错误,铜铁表面刷上油漆,防止钢铁生锈,正确,故C不完全正确; D、平衡膳食,不偏食挑食,不购买食用过期食品,不过量引用碳酸饮料有利于身体健康,故D完全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性质有多种,要分清物质的用途是由那种性质决定的.在资源利用时,还要考虑到资源是否充足、是否价廉和对环境有无污染. 14.“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质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气压和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体.下面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混合物 B.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物质 C.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D.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核2个氧原子构成 【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当水的温度和压强升高到临界点以上时,就处于一种既不同于气态,也不同于液态和固态的新的流体态﹣﹣超临界态,该状态的水即称之为超临界水.超临界水仍然是水,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解答】解:A、超临界水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说法错误; B、超临界水是水的一种状态,不是新物质,故说法错误; C、超临界水的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故说法正确; D、超临界水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所以化学式表示为:H2O,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15.在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Ag,没有Cu和Zn B.滤渣中一定有Ag和Zn,可能有Cu C.滤液中一定有Zn(NO3)2、Cu(NO3)2,可能有AgNO3 D.滤液中一定有Zn(NO3)2、Cu(NO3)2、AgNO3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金属银、铜、锌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铜>银,当把锌粉加入到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置换出银,银被置换完才继续置换铜. 【解答】解:金属银、铜、锌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铜>银,当把锌粉加入到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置换出银,银被置换完才继续置换铜. 在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锌会与硝酸银发生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无法确定加入锌的质量,所以硝酸银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部分反应;硝酸铜可能部分反应,所以 A、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一定没有锌,故A错误; B、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一定没有锌,故B错误; C、滤液中一定有Zn(NO3)2、Cu(NO3)2,可能有AgNO3,故C正确; D、滤液中一定有Zn(NO3)2、Cu(NO3)2,可能有AgNO3,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把金属放入多种盐的混合溶液中,首先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置换的先后顺序为由弱到强,最强的最后置换出来. 16.下表中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代表碳原子,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① ② ③ ④ 分子模型示意图 A.物质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g B.物质②是单质 C.物质③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物质③,④虽然分子结构不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分析】先从题目中所给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得到①,②,③,④这四种物质的分子的构成情况,再根据单质的定义,相对分子质量和某元素在物质中质量分数的求法分别计算判断即可. 【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克,故此选项错误. B、由分子模型图②可看出②的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和一个氧原子,即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物质②不是单质,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模型图可看出物质③的分子由一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和两个碳原子及一个氧原子构成,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错误; D、物质③,④虽然分子模型示意图不相同,但都是由一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和两个碳原子构成,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了单质的概念,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元素质量分数的求法以及比较方法,这些都基本概念和计算要求掌握. 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 17.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到足量水中,最终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OH H2SO4 BaCl2 B.NaOH CuSO4 NaCl C.HNO3 KNO3 K2SO4 D.Na2SO4 FeCl3 KCl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能结合成沉淀的则不能得到透明的溶液;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解:物质加到水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且不存在有色离子. A、BaCl2和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溶液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B、NaOH与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溶液变浑浊,且CuSO4的水溶液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C、三者之间不反应,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故选项正确; D、三者之间不反应,但FeCl3的水溶液呈黄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对于能否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要注意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能够考查学生对常见物质的溶解性的掌握. 18.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X+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B.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C.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D.加热Cu2(OH)2CO3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相同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分析】A、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析X的化学式; B、根据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的意义分析; C、根据方程式可知固体质量减少,而铜元素的质量不变,分析元素质量分数的变化; D、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分析发生装置 【解答】解: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判断X的化学式是H2O,H2O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B、化学式中同种原子的个数要合并,因此Cu2(OH)2CO3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5,故选项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固体质量减少,而铜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故选项错误; D、加热Cu2(OH)2CO3的实验装置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是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发生装置不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项为:A 【点评】本题是有关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考查,难度不大,依据相关的知识分析即可,注意理解化学式的意义. 19.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 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液中是否含有固体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根据溶解度曲线结合物质的溶解随温度的变化确定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解答. 【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错误; B、图甲中,a中溶解的固体质量小于b中溶解的固体质量,故a的质量分数小于b,错误; C、图乙中,ab全部溶解,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正确; D、30℃时,a、b的溶解度相等,若是饱和溶液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 20.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解答】解:A、反应过程中,甲和丁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4):(24﹣4)=7:5,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8):(32﹣4)=2: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2分) 21.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喝牛奶可补充的营养素是 蛋白质 . (2)用熟石灰处理废硫酸 Ca(OH)2+H2SO4═CaSO4+2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根据如图所提供的信息,写出在催化式排气净化器中发生的一个反应 2CO+2NON2+2C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人体摄入铁不足会引起缺铁性贫血,乳酸亚铁胶囊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已知乳酸亚铁的化学式为C6H10FeO6.乳酸亚铁是由 四 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乳酸亚铁中碳与氢的质量比是 36:5 .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牛奶中富含蛋白质进行分析; (2)根据熟石灰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3)根据如图所提供的信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4)根据乳酸亚铁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解答】解:(1)喝牛奶可补充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2)熟石灰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3)根据如图所提供的信息可知:2CO+2NON2+2CO2; 4CO+2NO2N2+4CO2; 3CO+NO+NO2N2+3CO2. (4)乳酸亚铁是由碳、氢、铁、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乳酸亚铁中碳与氢的质量比是(12×6):(1×10)=36:5. 故答案为:(1)蛋白质;(2)Ca(OH)2+H2SO4═CaSO4+2H2O;(3)2CO+2NON2+2CO2; (4)四;36: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22.“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的一种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端午棕飘香,微观解释为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H、S (填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从微观角度看,B图表示:3 NH3 (填化学符号)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CD (填字母符号) ③在一定的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中有一种气体,该气体在空气中含量最高,且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3: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O2+4NH32N2+6H2O . ④物质溶解时,往往会引起能量的变化,如图2中将一定量的下列某物质溶于烧杯中的冷水,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 D (填标号). A.氯化钠 B.硝酸铵 C.稀硫酸 D.氢氧化钠.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1)①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特征分析回答;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 (2)①根据分子的构成写出化学式; ②根据分子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③根据分子的构成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的变化分析回答 【解答】解:(1)①端午棕飘香,原因是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反应后的原子种类是S、H、O,由于反应中有氧气参加,故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S、H; (2)①由微粒的构成可知,B图表示三个氨气分子,符号为:3NH3;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CD是由不同种物质组称的,属于混合物; ③在一定的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中有一种气体,该气体在空气中含量最高,此气体应是氮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另一种物质应为水,且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3: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O2+4NH32N2+6H2O. ④物质溶解时,往往会引起能量的变化,由于氢氧化钠溶于烧杯中的冷水,能放出大量的热,能引起白磷燃烧.答案为:(1)①分子间有间隔;②N;H;(2)①NH3;②CD;③3O2+4NH32N2+6H2O;④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分子的符号、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23.化学材料和化学技术在智能房屋建设和家具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智能房屋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生产太阳能电池需用纯硅.工业上由粗硅生产纯硅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上述步骤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步骤 Ⅱ . ②写出步骤Ⅲ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SiCl4+2H2Si+4HCl; . ③与太阳能电池能量转化不同,火力发电是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 热 能转化为电能. (2)有毒气体传感器可检测家用燃气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 CO (填化学式),并及时报警. (3)新型碳纤维密度比铝小,强度是铁的20倍,具有抗电磁辐射、耐腐蚀的特点,化学性质与碳相似.新型碳纤维在智能房屋建设中可用作 AB (填下列选项字母). A.建筑材料 B.电磁辐射屏蔽材料 C.防火材料 (4)饮用水净化系统中设备一和设备三的作用分别是 吸附 、 消毒 . 【考点】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水的净化;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①根据物理变化的定义进行分析; ②根据四氯化硅和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进行分析; ③根据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热量,所以火力发电是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分析; (2)根据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碳纤维的性质进行分析; (4)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臭氧可以消毒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所以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步骤Ⅱ; ②四氯化硅和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Si+4HCl; ③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热量,所以火力发电是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2)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 (3)碳纤维密度比铝小,强度是铁的20倍,具有抗电磁辐射、耐腐蚀的特点,化学性质与碳相似,所以新型碳纤维在智能房屋建设中的作用可选AB;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臭氧可以消毒. 故答案为:(1)①Ⅱ;②SiCl4+2H2Si+4HCl;③热; (2)CO;(3)AB;(4)吸附;消毒. 【点评】对知识进行迁移解决情形相似的新问题是本题的特点,体现出知识运用与问题分析的能力. 24.(10分)(2016•青岛模拟)潍坊市濒临渤海湾,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远大. (1)利用海洋中的贝壳及食盐可以制得纯碱,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CaO+CO2↑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Na2CO3+H2O+CO2↑ .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 (2)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国防工业.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如图所示. 在上述转化过程中,①处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复分解 反应,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 ③ 反应(填写反应序号). (3)海水中除了蕴含大量的钠元素和镁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钾元素.运用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3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3 37.0 37.3 KNO3 20.9 45.8 85.5 110 ①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 乙 (填“甲”或“乙”) ②60℃时,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69.1 g. 【考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纯碱的制取;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①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反应③是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进行分析; (3)①根据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进行分析; ②根据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9g进行分析. 【解答】解:(1)反应①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反应②是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反应①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所以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③是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3)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乙; ②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9g,所以60℃时,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69.1g. 故答案为:(1)CaCO3CaO+CO2↑,2NaHCO3Na2CO3+H2O+CO2↑,物理; (2)复分解,③; (3)①乙; ②不饱和,69.1.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以“侯氏制碱法”模拟流程图为素材,考查了过滤的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掌握过滤的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科学严谨的态度、安全规范的操作是成功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 (1)化学实验安全第一,下列实验要特别注意安全的是 C (填序号). A.取用大理石 B.称量粗盐 C.稀释浓硫酸 D.研碎胆矾 (2)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几种常见操作. 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酒精灯 ;上述操作中错误的一项是 C ;请写出D图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3)根据图1读出液体的体积为 4.7 mL;图2读出精盐质量是 13.2 g. (4)实验室用图3所示的装置制取和收集某种气体,由装置可推知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小 ,制取气体的反应一定是 D (填序号). A.不需要加热 B.需要催化剂 C.制取氧气的反应 D.反应物都是固体.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氧气的制取装置;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分析】(1)根据实验存在的危险性来分析; (2)根据常见仪器进行分析; A、根据液体加热的方法判断; B、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判断; D、根据氧气的制取方法判断; 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量筒和托盘天平的度数方法来分析; (4)根据制取气体的装置与收集气体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如果水加入浓硫酸时,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的密度,在浓硫酸的上面,浓硫酸溶解放出大热量,使水沸腾,液体就会喷出伤人,因此,稀释浓硫酸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故填:C; (2)图中的实验仪器是酒精灯; 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了试管体积的1/3,加热时,应是使试管于桌面成45°角,这样可使药品受热面积大,受热均匀;为避免液体沸腾溅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让试管口对着有人的方向,图中操作正确; B、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要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试管稍倾斜,使液体缓慢地倒入试管,图中操作正确; C、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立即熄灭,说明装满,图中操作错误. 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又可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操作正确;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填:酒精灯;C;2H2O22H2O+O2↑; (3)量筒度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药品的质量为托盘上砝码的质量与横梁上游码质量之和; 故填:4.7;13.2; (4)用该装置来制取气体,说明反应物是固体加热制取气体,但不能说明一定使用了催化剂;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不会是氧气. 故填:密度比空气小;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6.(11分)(2016•青岛模拟)在各种金属材料中铜是人类应用比较广泛的金属之一,某学习小组欲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①连接好装置 ② 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装入药品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滴加入稀盐酸 ⑤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 ⑥D中黑色固体完全变成红色,停止加热,待D中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⑦数据处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全实验步骤② 检查装置气密性 . (2)B装置中水的作用 吸收氯化氢气体 ,长玻璃管的作用 平衡B装置内外的气压 , C装置的作用 吸收水蒸气 ,D装置中反应方程式 CuO+H2Cu+H2O . (3)已知:CuO样品质量为m1克,E中增重为m2克,D中反应后固体质量为m3克,实际参加反应氢气的质量为m4克,试用m1,m2列出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 ﹣16 .若无F装置,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偏小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以下数据还能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是 ABC . A.m2 m3 B.m3 m4 C.m1 m4 D.m2 m4 (4)请你评价实验有什么不妥之处,并说明原因 未与氧化铜反应的氢气,排放到空气中,应加尾气收集装置 .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制取气体是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分析; (2)根据水可以吸收盐酸挥发的氯化氢气体,同时与长玻璃管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CuO样品的质量,E中增重水的质量分析铜的相对原子质量;F装置阻止空气中的水蒸气浸入E装置,结合方程式只要能包含铜或氧化铜的质量数据,列比例式就可求解; (4)根据实验中无法判断CuO是否完全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1)制取气体是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B是安全瓶,B中气体压力过大时,水就会从玻璃管上端溢出,B中所盛是水,水的作用吸收盐酸挥发的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干燥氢气,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 (3)设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H2+CuOCu+H2O. x+16 18 m1 m2 = x=﹣16; F装置阻止空气中的水蒸气浸入E装置,若无F装置,E中增重m2变大,则对测定结果偏小;结合方程式只要能包含铜或氧化铜的质量数据,列比例式就可求解,故选:ABC; (4)实验中未与氧化铜反应的氢气,排放到空气中,应加尾气收集装置. 故答案为:(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吸收盐酸挥发的氯化氢气体;起安全作用,当B中气体压力过大时,水就会从玻璃管上端溢出;干燥氢气,H2+CuOCu+H2O; (3)﹣16,偏小,ABC; (4)未与氧化铜反应的氢气,排放到空气中,应加尾气收集装置.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氢气的原理以及根据反应的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学生的平常的化学学习中一定要注重对双基知识的学习,只有具备完整的知识系统,才能够很好的解决综合问题.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7.在实验室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OH)2粉末状试剂,他们对该试剂进行了定量实验分析:称取试剂19.8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2g的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5g盐酸成分反应,测得部分数据与图象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25 25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75 100 a 150 172.8 197.8 (1)a的数值为 125 ; (2)b的数值为 2.2 ; (3)计算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变化特点分析a的值;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6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增加的质量,说明了第5次加入的盐酸已将碳酸钙完全反应,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50g+25g﹣172.8g=2.2g; (3)根据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由二氧化碳的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即可求出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1、2、4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中增加的质量,所以第3次加入盐酸后物质的质量就是2次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再加上盐酸的质量,故a的值为:100g+25g=125g. (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第6次加入盐酸的质量就等于锥形瓶增加的质量,说明了第5次加入的盐酸已将碳酸钙完全反应,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50g+25g﹣172.8g=2.2g (3)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g 解得:x=5g 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00%≈74.7% 故答案为:(1)125; (2)2.2; (3)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74.7%. 【点评】根据数据列表或关系图,找出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是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