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语文试卷 ‎( 试卷满分:150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科举制度下的《论语》‎ 隋大业间实行了科举考试制度,设明经、进士两科,为更多士人开放仕途。进士以考诗文为主,明经以考经义为主。隋代很短,其制不详。唐代进士一科独秀,明经则不被人们看重。明经考试注重“帖经”,“帖经”类似现今的“填空白”,盖住左右经文,中间只开一行,以白纸贴住数字,令考生填写,如十条通五条以上,就可以口问大义了。唐代所谓的“经”是指“九经”:包括《诗》《书》《易》“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氏传》)。社会上清谈之风也逐渐消弭,科举考试中也没有了《论语》,此时《论语》又还原为儿童读物。杜甫晚年流落夔州,说到夔州民风就有“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最能行》)的句子。“止《论语》”是讽刺当地人不重视学习,会读《论语》是说仅能识字而已。‎ 宋初的科举承唐制,在诗、赋、论、策之外,增加了帖《论语》十通。后来试经义,出题也包括《论语》。这样流行的《论语集解义疏》(梁·皇侃)就不太适用了。北宋真宗时,国子监的祭酒邢昺认为皇《疏》太空疏,便对《论语集解》重新做了疏解。“四库”馆臣说:邢疏“大抵剪皇氏之枝蔓,而稍傅以义理,汉学、宋学,兹其转关”(《四库全书总目》)。其实,《皇疏》非汉学代表。邢疏增加了对名物和典章制度的疏解,逐渐替代了《皇疏》。《皇疏》遂于南宋间亡佚。‎ 宋代以来,《论语》中发行量最大的注本,大约就是朱熹的《论语集注》了。朱熹一生致力于《大学》《中庸》(“学庸”本为《礼记》中的两篇)《论语》《孟子》的整理和阐释,他说“若读得此四书,何书不可读,何理不可究,何事不可处”?他把“四书”看作教士子做人、做官、做学问的教科书。但这个“做”不是汉代“以《春秋》决狱”式地机械的“做”,而是通过学习这些典籍来“正心诚意”,改造自己,从而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能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宋儒正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儒学的实践性的。朱熹注解经典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原始儒家所倡导的观念理学化,对于原始儒家观念作了新的阐释,其中有不少歪曲。例如,“礼者,天理之节文”“义者,天理之所宜”“当理无私心则仁”等。在孔子心目中“礼”不过是周初社会规范,“仁”不过是同类意识的展现,“义”不过是按照“礼”与“仁”去行事。朱熹从“天理”的角度阐释它们,其目的不过是增加其权威性,增强它们改造人的力量,把“正心诚意”看作天理的要求。自宋代理学(也称道学)形成后,儒学的实践品格与儒者个人修养日益合一。修养跟不上就被称为“假道学”。‎ - 14 -‎ 但在朱熹生活的时代,他的努力基本上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承认。直到朱元璋立国把程朱理学定为正统儒学,《四书集注》受到空前未有的重视。明代以八股取士,八股文的题目多出自《四书》,并以程朱的解释为准。从此,《四书集注》成为读书人必读书。五百多年的无数的科举考试,促使士人对于《论语集注》烂熟于胸,熟到不仅要会背,而且要熟悉到每一句子、每一个字,理解其含义,并能从中生发出一篇文章来。例如科举试题就可能是“子曰”、“公冶长”或是“礼云玉”(《论语》有句“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等。考生看到如此简单的或割裂的题目,要作文没有对《论语》和程朱注释熟悉是不可能的。‎ ‎《论语》而且是经过程朱学派注释的《论语》成为每个读书人的圣经,成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成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成为士人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因此,当清朝末年问题丛生、国家衰弱、社会腐败、列强入侵时,人们查找问题的根源首先考虑的必然是儒学及其典籍。于是在清末民初一些先进人士否定儒学、蔑视儒家经典就不奇怪了。‎ ‎(摘编自王学泰《<论语>地位的涨落》)‎ ‎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隋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以来,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论语》。 B.宋代国子监祭酒认为皇侃的《论语集解义疏》太空疏,于是对《论语集解》重新做了疏解,但在当时没有得到认可。 C.宋代以来,《论语》注本发行量最大的是朱熹的《论语集注》,但里面存在不少误读。例如,"礼者,天理之节文""义者,天理之所宜""当理无私心则仁"等。 D.自明代开始,程朱理学确立了在儒学中的正统地位,朱熹的《论语集注》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取并列式的结构来论证《论语》的地位在历朝历代的涨落。 B.文章第一段引用杜甫的诗句是为了论证在唐代《论语》的地位并不高。 C.文章第三段引用朱熹的话"若读得此四书,何书不可读,何理不可究,何事不可处"是为了论证他认为"四书"是具有可实践性的。 D.文章末段,作者论证了儒学、儒家经典是清朝没落的根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科举中进士一科独秀,明经不被人们看重,所以《论语》地位并不高。 B.唐以前,清谈之风的盛行很可能是《论语》曾经被推崇的原因之一 C.宋代以来,儒学的实践品格与儒者个人修养日益合一,修养跟不上就是"假道学"。 D.作者认为,《论语》应成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成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成为士人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材料一:‎ 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一场巨大的火灾席卷了法国巴黎市中心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火灾令巴黎圣母院受损严重,但大教堂主体建筑和一些重要文物得以保存。‎ 大火发生后,工程人员逐渐固定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结构,起重机把部分建筑材料运走。消防部门称,他们已冷却大教堂的墙壁及从屋顶跌下的碎片,外墙再没有倒塌的风险。‎ - 14 -‎ 巴黎圣母院短期内难以对外开放,负责管理圣母院的主教表示,他相信法国总统马克龙有关圣母院能在5年内完成重建的承诺,他期望届时圣母院能恢复原貌。他较早前表示,圣母院大火迅速蔓延,或与电脑系统故障有关。‎ 负责监督巴黎圣母院消防安全系统设计的建筑师承认,他们低估了火势蔓延的速度,造成比他们预计更严重的后果。他们一直认为,阁楼的古老橡木木材会缓慢燃烧,即使圣母院的保安要花约6分钟,登上阁楼确认起火后才通报消防部门,仍有充裕时间灭火。但这次火灾由警钟响起,到消防员携带重型器材登上阁楼开始灭火就需20分钟,多番延误才导致损失惨重。‎ 有消防安全专家批评巴黎圣母院火灾应变机制不合理,而建筑师为了避免水浸及损毁建筑结构,拒绝在阁楼装设洒水器及防火墙,也低估了这幢复杂建筑物所需的防火措施。‎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04月22日)‎ 材料二:‍‎ 巴西国家博物馆去年9月发生大火后,12日首次对媒体开放。2000万件馆藏仅10%得以被幸运救出。预计整个修复工作将在2020年完成。‎ 巴西国家博物馆位于里约热内卢市,已经有两百年的历史,曾是葡萄牙和巴西皇室的居所,后成为巴西历史上最悠久也是最重要的科学研究机构。去年9月初,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大火,博物馆的主体建筑除了外墙之外,全部被烧毁。2000万件收藏品中,除了本身耐高温的陨石以及保存在钢制柜子里的古生物样本以外,多达90%的藏品被破坏。火灾原因至今尚不清楚,巴西联邦警察仍在调查起火原因。 ‎ 截至目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已抢救出约2000件完整的文物或文物碎片,抢救出的文物包括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美洲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卢西亚”,以及距今上千万年的化石和贝壳等。巴西《环球报》13日称,研究人员表示已救出文物的数量远超预期。‎ 巴西新闻网站“Terra”称,由于建筑物的天花板、多处墙壁和若干楼层被烧毁,接下来的工作重心是对整个建筑进行加固。目前,博物馆的加固措施已经能够允许人们走进建筑物内部,展开救援工作。‎ 文物抢救协调员克劳迪亚称,经历大火之后,文物都非常脆弱,一经碰触就有可能会被损毁。目前的抢救工作仍然非常“表面”,只是记录、查找等基础工作。巴西国家博物馆馆长凯尔勒表示,抢救工作虽然进展顺利,但抢救出来的文物暂时无处存放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节选自《环球时报》2019年2月15日)‎ 材料三:‎ 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4个,石雕造像59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1500年来,石窟不断经受着大自然的风化、雨水等侵害。‎ ‎“从目前的保护手段来看,人类并没有能力通过化学、物理的方法来彻底阻止石窟老化。”浙江大学文化遗产院副教授李志荣说,遵守考古学的原则和方法,把石窟现存的信息全面、科学地记录,原真地呈现,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 - 14 -‎ 从2003年起,云冈石窟就开始了数字化探索。据宁波介绍,云冈石窟通过与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长期研究与探索,逐步形成了依托高精度测绘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科技手段,永久地保存云冈石窟珍贵文物及历史档案的方法。‎ 数据采集建档是第一步。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生成洞窟中各个方向的剖面图,使洞窟得以多角度展示,为云冈石窟建起三维“数字档案”。‎ 在高清三维数据的支持下,云冈石窟研究院打造了一套基于VR眼镜的沉浸式石窟体验系统。该系统可支持最多15人同步在云冈石窟第18窟的虚拟场景中进行漫游,游客还可乘坐虚拟的莲花升至空中欣赏石窟高处的艺术细节。‎ 借助于精准数据,云冈石窟得以复制还原,皇家石窟的宏伟气势得以跨时空跨地域展现。‎ ‎(节选自《新华网》2019年4月23日)‎ 材料四:‎ 黑龙江哈尔滨市双城区刘亚楼旧居等7处不可移动文物遭拆除案,行政追责34人,刑事追责7人;湖北红安县七里坪革命旧址遭破坏案,违法建筑被拆除,行政追责8人,刑事追责3人……近日,国家文物局对外通报“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行动(2016—2018年)”情况,曾经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几起文物破坏案件,再次走进人们视线,成为我们整治文物违法犯罪的标志性案件,也见证着我们保护文物、维护文物安全的坚定决心和坚实行动。‎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无论是登临万里长城,还是探访石刻洞窟,无论是瞻仰革命遗址,还是踏足名人故居,只要你走近文物,就能穿越历史的烟云,与过往的岁月对话,与绵延的文明相拥。可以说,文物是民族历史不可替代的象征与见证,文物一旦毁损,消失的不只是文物本身,还有文物背后珍贵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深蕴的精神。‎ 近年来,我国文物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破坏文物的现象仍不时发生。以长城为例,“拆砖建房”者有之,“将野长城用水泥抹平”者有之,“为了修路将长城强行掐断”者亦有之。而在当前各种破坏文物的行为中,法人违法已成影响文物安全的首要风险。据了解,在国家文物局督察督办的文物违法案件中,法人违法占比高达76%。解决文物法人违法难题,还需地方政府加强文物安全主体责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同时,文物行政部门和执法机构监管责任也亟待进一步加强。‎ ‎(节选自《中国文化报》2019年4月19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负责监督巴黎圣母院消防安全系统设计的建筑师认为,阁楼的古老橡木会缓慢燃烧,发生火灾后仍有充裕时间进行灭火。 B.巴西国家博物馆馆长凯尔勒表示,文物抢救修复工作进展顺利,但文物的存放问题暂时没有得到解决。 C.浙江大学文化遗产院副教授李志荣认为,目前的保护手段无法彻底阻止石窟老化,把石窟现存的信息全面、科学地记录,原真地呈现,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 D.我国文物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破坏文物现象仍不时发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14 -‎ A.巴黎圣母院大火造成损失惨重,不仅与电脑系统故障有关,更是因为负责监督消防安全系统设计的建筑师低估了火势蔓延的速度,没有在阁楼装设洒水器及防火墙。 B.在高清三维数据的支持下,人们运用VR眼镜足不出户就能近距离感受到云冈石窟的艺术魅力。 C.整治文物违法犯罪,不仅需要地方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更需要文物行政部门和执法机构加强监督和监管。 D.巴西国家博物馆2000万件馆藏仅10%得以被幸运救出,这些文物经历大火之后非常脆弱,一经碰触就有可能会被损毁,修复难度非常大。 6.根据以上四则材料,请你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几点建议。(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补天(节选)  ‎ 鲁迅 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地上都嫩绿了,便是不很换叶的松柏也显得格外的娇嫩。桃红和青白色的斗大的杂花,在眼前还分明,到远处可就成为斑斓的烟霭了。‎ 轰!!!‎ 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同时也就向东南方直溜下去了。伊伸了脚想踏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才没有再向下滑的形势。‎ 但伊又觉得水和沙石都从背后向伊头上和身边滚泼过去了,略一回头,便灌了一口和两耳朵的水,伊赶紧低了头,又只见地面不住的动摇。幸而这动摇也似乎平静下去了,伊向后一移,坐稳了身子,这才挪出手来拭去额角上和眼睛边的水,细看是怎样的情形。情形很不清楚,遍地是瀑布般的流水;大概是海里罢,有几处更站起很尖的波浪来。可是终于大平静了,大波不过高如从前的山,像是陆地的处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 伊正向海上看,只见几座山奔流过来,一面又在波浪堆里打旋子。伊恐怕那些山碰了自己的脚,便伸手将他们撮住,望那山坳里,还伏着许多未曾见过的东西。伊将手一缩,拉近山来仔细的看,只见那些东西旁边的地上吐得很狼藉,似乎是金玉的粉末,又夹杂些嚼碎的松柏叶和鱼肉。他们也慢慢的陆续抬起头来了,女娲圆睁了眼睛,好容易才省悟到这便是自己先前所做的小东西——先前用泥造的人,只是怪模怪样的已经都用什么包了身子,有几个还在脸的下半截长着雪白的毛毛了,虽然被海水粘得像一片尖尖的白杨叶。‎ ‎ “上真救命……”一个脸的下半截长着白毛的昂了头,一面呕吐,一面断断续续的说,“救命……臣等……是学仙的。谁料坏劫到来,天地分崩了……现在幸而……遇到上真……请救蚁命……并赐仙……仙药……”他于是将头一起一落的做出异样的举动。伊都茫然,只得又说,“什么?”他们中的许多也都开口了,一样的是一面呕吐,一面“上真上真”‎ - 14 -‎ 的只是嚷,接着又都做出异样的举动。伊无法可想的向四处看,便看见有一队巨鳌正在海面上游玩,伊不由得喜出望外了,立刻将那些山都搁在他们的脊梁上,嘱咐道:“给我驼到平稳点的地方去罢!”巨鳌们似乎点一点头,成群结队的驼远了。‎ 伊嘘一口气,心里较为轻松了,再转过眼光来看自己的身边,流水已经退得不少,处处也露出广阔的土石,伊又仰了脸去看天。天上一条大裂纹,非常深,也非常阔。伊站起来,用指甲去一弹,一点不清脆,竟和破碗的声音相差无几了。伊皱着眉心,向四面察看一番,又想了一会,便拧去头发里的水,分开了搭在左右肩膀上,打起精神来向各处拔芦柴:伊已经打定了“修补起来再说”的主意了。‎ 伊从此日日夜夜堆芦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芦柴堆到裂口,伊才去寻青石头。当初本想用和天一色的纯青石的,然而地上没有这么多,大山又舍不得用,有时到热闹处所去寻些零碎,看见的又冷笑,痛骂,或者抢回去,甚而至于还咬伊的手。伊于是只好掺些白石,再不够,便凑上些红黄的和灰黑的,后来总算将就的填满了裂口,只要一点火,一熔化,事情便完成,然而伊也累得眼花耳响,支持不住了。‎ 这时昆仑山上的古森林的大火还没有熄,西边的天际都通红。伊向西一瞟,决计从那里拿过一株带火的大树来点芦柴垛。伊回手便从火树林里抽出一株烧着的大树来,要向芦柴堆上去点火。‎ 伊就去点上火,而且不止一地方。‎ 火势并不旺,那芦柴是没有干透的,但居然也烘烘的响,很久很久,终于伸出无数火焰的舌头来,一伸一缩的向上舔,又很久,便合成火焰的重台花,又成了火焰的柱,赫赫的压倒了昆仑山上的红光。大风忽地起来,火柱旋转着发吼,青的和杂色的石块都一色通红了,饴糖似的流布在裂缝中间,像一条不灭的闪电。‎ 风和火势卷得伊的头发都四散而且旋转,汗水如瀑布一般奔流,大光焰烘托了伊的身躯,使宇宙间现出最后的肉红色。‎ 火柱逐渐上升了,只留下一堆芦柴灰。伊待到天上一色青碧的时候,才伸手去一摸,指面上却觉得还很有些参差。‎ ‎“养回了力气,再来罢……”伊自己想。‎ 伊于是弯腰去捧芦灰了,一捧一捧的填在地上的大水里,芦灰还未冷透,蒸得水澌澌的沸涌,灰水泼满了伊的周身。大风又不肯停,夹着灰扑来,使伊成了灰土的颜色。‎ ‎“吁!”伊吐出最后的呼吸来。‎ 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这时候,伊以自己用尽了自己一切的躯壳,便在这中间躺倒,而且不再呼吸了。‎ 有一日,天气很寒冷,却听到一点喧嚣,那是禁军终于杀到了。他们左边一柄黄斧头,右边一柄黑斧头,后面一柄极大极古的大纛①,躲躲闪闪的攻到女娲死尸的旁边,却并不见有什么动静。他们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因为这一处最膏腴,他们检选这些事是很伶俐的。‎ ‎【注】①大纛(dào),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娲一舒臂揪住了山峰,一伸手撮住那些山,回头从火树林里抽出一株大树,这些情节想象大胆,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文中有许多生动的场景描写,天崩地塌之后,天地之间地动山摇、洪水横流,人们狼狈不堪,与小说开头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 - 14 -‎ C.女娲为人类炼石补天,到热闹处去寻石头,有些人看见又是冷笑,又是痛骂,还咬女娲的手,写出了人类的自私、狭隘。 D.文中写女娲恐怕山碰了自已的脚,炼石补天疲惫不堪,甚至最后劳累而死,表明女娲作为上古大神,也有人类脆弱的特点。 8.请概括小说中女娲的形象特点,并谈谈小说是如何塑造女娲形象的。(5分) ‎ ‎9.鲁迅先生的小说主题深刻而丰富,他能洞察并揭示社会、人性最深刻的东西,让人警醒。你能从文中读出哪些丰富的主题?请结合小说分析。(5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本题共4小题,19分)‎ ‎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竟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 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 14 -‎ B.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进士,科举时代经过殿试考取的人叫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进士及第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贡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职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平时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具收据,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察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将都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2)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 14 -‎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②正关情。‎ 长年③忽得南来鲤④,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1126-120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官至左丞相,以少傅致仕。永和,隶属于江西吉安。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寒雁:古人常以雁行作为兄弟之称。③长年:舟师,犹言船老大。④鲤,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呼应标题,用语质朴无华,反复言说"几回",意在突出路途遥远与离家越来越远。 B.颔联寓情于景,天寒、云冻、江阔、浪涌,渲染暗淡凄寒的气氛,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C.颈联触景生情,回望家山渐行渐远,仰视大雁翩翩南飞,思乡念亲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D.本诗用词考究,其中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15.本诗与晩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三)古诗文默写(10分)‎ ‎16.(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__。‎ ‎(2)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赢得仓皇北顾。‎ ‎(3) ,瑞脑销金兽。‎ ‎(4)人生如梦, 。‎ ‎(5)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6)执手相看泪眼, 。‎ ‎(7) ,最难将息。‎ ‎(8)莫听穿林打叶声, 。‎ ‎(9)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 ‎(10)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五、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瓦,素朴的瓦,安静的瓦,远离世俗的瓦,随遇而安的瓦,是日见老迈垂暮了。(      ‎ - 14 -‎ ‎ )。他们像明媚阳光下晒着太阳的百岁老人,_____________,活菩萨一般令人感到亲切。瓦把一生都交给了人和房子,像_____________的女子。房子是土巴墙的,它安贫;是_____________的宫廷,它安然。房子是怎样形状,它就是个啥形状,或歪七斜八,或端庄雄伟,这些都改变不了它承天接地、遮风挡雨、营构温馨家室的本性。瓦是多么慈和啊,排列成人字形的屋脊,盘龙的屋垛,吉祥鸟的屋角,怎么着都不会_____________,都能给人一种熨贴。屋场里的静谧或偶尔高一声低一声的俚语,瓦的庇护,更加深了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每一条东流水与西流水,都会很好地配合老屋倾诉乡村的厚重。每回路过乡下屋场,我总忍不住停下来,好好看上村庄几眼,用眼睛和心灵说上两句话。‎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慈眉善目     三从四德     珠围翠绕     杂乱无章 B.和蔼可亲     逆来顺受     金碧辉煌     杂乱无章 C.和蔼可亲     逆来顺受     珠围翠绕     张牙舞爪 D.慈眉善目     三从四德     金碧辉煌     张牙舞爪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瓦的庇护,更增强了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 B.瓦的庇护,使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加深了。 C.在瓦的庇护下,更加深了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 D.在瓦的庇护下,使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增强了。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老了并不总是遭人嫌的,我对于瓦的感觉亦是 B.而且老了并不总是遭人嫌,这是我对瓦的感觉 C.我对于瓦的感觉是,虽然老了并不总是遭人嫌的 D.但是老了并不是遭人嫌的,这是我对瓦的感觉 六、课外知识应用(10分,每小题2分)‎ ‎20.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积腋成裘    铤而走险     莫衷一事 鞭辟入理     ‎ B.食不果腹     兵慌马乱     蜂拥而至 人才辈出   ‎ C.罄竹难书     以逸代劳     诡计多端 融汇贯通    ‎ D.哀声叹气     汉牛充栋     坐地分赃   以身作责  ‎ ‎2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我们相识几十年,你现在退休要回家乡养老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咱们干了这一杯离别酒!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微风像孩子的手,拂醒一夜沉睡的人们;嗅着窗外桂花香气,倾听着鸟语,感到一天的心情都是愉悦的。 C.常常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 D.“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谁都逃脱不了天道的惩罚,从出生就无限接近死亡,这是一条永远改变不了的规律。‎ ‎22.小明调皮贪玩,成绩严重滑坡,老师想用一句话来劝诫他,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3.学校举办对联展览,下面是某学生收集的四副对联,对联与人物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2)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 14 -‎ ‎(3)世事洞明皆儿女情事,人情练达即释道真理。‎ ‎(4)功名事业清流山,道德文章丰乐亭。‎ A.鲁迅     苏轼      庄子      欧阳修 B.鲁迅     辛弃疾      曹雪芹     欧阳修 C.老舍     辛弃疾      曹雪芹     韩愈 D.老舍     苏轼      庄子      韩愈 ‎2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海边,他写浪花、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秋月;真可谓“远近山水皆有情”。‎ B.一群六、七十岁的老人,却有年轻人的朝气,每天上下班高峰时间,他们都主动在十字路口帮助维持交通秩序。‎ C.近年房价不断上涨,可难为了那些工薪阶层预购房者,是赶快买一套新房子呢?还是继续观望一阵?‎ D.“这是仅仅交给医院的,再加上乘车、住宿、吃饭,有几个农民负担得起?”周晓春代表说,“农民就近看病应该是我国农村医疗发展的一个方向。”‎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忙,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D; 解析:A“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 - 14 -‎ 错,《论语》在唐代是作为儿童读物,清末民初儒学被先进人士所否定。B刑疏“在当时没有得到认可”错,由第二段“逐渐替代了《皇疏》。《皇疏》遂于南宋间亡佚”可知。对邢昺疏解进行否定的是清朝四库馆臣。C“存在不少误读”错,原文是“其中有不少歪曲”。 ‎ ‎2.D; 解析:错,文章末段作者论述清末人们去向儒学、儒家经典中寻找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为论证当时《论语》的地位在下降。 3.B; 解析:“所以”错了,二者没有因果关系,明经科中没有《论语》。C“宋代以来”错了,原文说的是“自宋代理学形成后”。D这并非作者的观点,作者只是在陈述明清的现状。 ‎ ‎4.B; 解析:根据材料二“目前的抢救工作仍然非常表面,只是记录、查找等基础工作”内容可知,目前抢救工作还未进行到修复。 5.A; 解析:根据材料一“他较早前表示,圣母院大火迅速蔓延,或与电脑系统故障有关”内容可知,并未确认火灾蔓延与电脑系统故障造成的。 ‎ ‎6.①在不影响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健全消防安全系统,规范日常消防管理和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防火安全意识。 ‎ ‎②及时对损坏的文物进行抢救修复。‎ ‎③将科技与文物相结合,对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及时记录保存文物的详细数据。‎ ‎④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法规,加强文物保护意识。(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3分,四点5分)‎ ‎7.D; 解析:D项“表明女娲作为上古大神,也有人类脆弱的特点”错。“女娲恐怕山碰了自己的脚”属于正常反应,谈不上脆弱,“炼石补天疲惫不堪,甚至最后劳累而死”是因为这项工作这项工作太过繁重,也体现了女娲为人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大光辉形象。 ‎ ‎8.形象特点:勤劳、善良,具有担当和献身精神的人类圣母形象。 (2分)‎ 小说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塑造女娲形象:‎ ‎①正面描写,主要通过对女娲的动作、心理等的具体描写塑造人物形象。(1分)‎ ‎②环境烘托,开头和结尾的景物描写都烘托了女娲的形象。(1分)‎ ‎③小人物的衬托,通过人类的渺小、脆弱、愚昧、自私衬托女娲形象的高大。(1分) 9.①赞美了女娲勤劳、善良的品质和敢于担当、勇于牺牲的精神。 ‎ ‎②批判了民众的愚昧、自私、忘恩负义。‎ ‎③通过民众的行为,表现出女娲的孤独、无人理解,表达了对奉献者的同情。(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10. C; ‎ 11. D; 解析“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有误,乡试应是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考中为举人。 12. C; 解析“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有误,从文中来看,“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意思是“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可见赠送物品在前,宦官要钱在后。‎ ‎13.(1)临行前,他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察看,里面只有几套破旧衣服。孔儒惭愧地离去。 (濒,箧,敝各一分,句意2分)‎ ‎(2)他多次与太监张庆意见不合,张庆哥哥张敏在司礼监,经常在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数,忤,毁各1分,句意2分)‎ ‎14.C; 解析:“回望家山渐行渐远”错误,“数点家山”是作者想象之景,因为思念才觉得“时时浮现在眼前”,不是实写,是虚写。 ‎ ‎15.相同点:①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②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一点1分)‎ - 14 -‎ 不同点:周诗用典抒情(“鲤鱼”代指“家书”或“鱼雁传书”,或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李诗虚实相生,想象与家人团聚,秉烛夜话的温馨场景(或“将相思之情转化为对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想象”)。(3分) 16.(1)玉簪螺髻 (2)封狼居胥 (3)薄雾浓云愁永昼 (4)一尊还酹江月 ‎(5)重湖叠巘清嘉 (6)竟无语凝噎 (7)乍暖还寒时候 ‎(8)何妨吟啸且徐行 (9)佛狸祠下 (10)故垒西边 ‎17.D; 解析:“和蔼可亲”指人态度温和,性格善良容易接近; “慈眉善目”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语境中强调的是活菩萨般的亲切之感,是从外貌而言,因此选择“慈眉善目”。‎ ‎“三从四德”是古代到解放前妇女应有的品德,该词相当于百依百顺的意思;“逆来顺受”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语境中并未强调环境恶劣或遭受不公待遇,因此选择“三从四德”。‎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珠围翠绕”形容妇女妆饰华丽,也形容富贵人家随侍的女子众多;此处修饰的对象为“宫廷”,应用“金碧辉煌”。‎ ‎“张牙舞爪”形容猛兽凶恶可怕,张开嘴巴又挥舞着爪子的,也比喻猖狂凶恶;“杂乱无章”形容乱七八糟,没有条理;根据前后语境,“瓦是多么慈祥啊”“都能给人一种熨贴”,“怎么着都不会”后的空缺应为意思相反的词,即“张牙舞爪”。 18.C; 解析:A错在句子主语不是“瓦的庇护”,而且“增强”,是“增进、加强”之意,与“味道”搭配不当。B错在句子主语不是“瓦的庇护”,而是“静谧和俚语”。D“增强”与“味道”搭配不当,“加深”是“加大深度,变得更深”的意思。 19.A; 解析:B错在“而且”,根据前后语境,此处与上句应是转折关系。C不恰当之处在于叙述主体“我的感觉”同上文的叙述主体“瓦”不吻合。D错在“并不是”否定不当  表述不严谨。‎ ‎20.C; 解析A集腋成裘 莫衷一是 鞭辟入里 B融会贯通 C以逸待劳 融会贯通 D唉声叹气 汗牛充栋 以身作则 ‎21.C;解析:A项“回家乡”与“无故人”不符;B项季节不恰当;D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指逃脱不了天道的惩罚,不能用于说命运。‎ ‎22.D; 解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意思是过去了的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未来的还来得及。后多用作鼓励之辞,说明人应抓住以后的时光,奋发努力,而不要沉浸在对过去的追悔之中。‎ ‎23.B; 解析:①中的典型事例“中国小说史”,指的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国小说史略》,“莫作空头文学家”是鲁迅先生留下的遗言,故此可知此联写的是鲁迅。②中的典型事例“美芹”“南宋”与辛弃疾的生平事迹相符。③中的典型事例“世事洞明皆儿女情事”与曹雪芹所写《红楼梦》故事相符。④中的典型事例“道德文章丰乐亭”与欧阳修的故事相符。故答案为B。‎ ‎24.D; 解析:A项最后一个分号改冒号,总结上文;B项顿号去掉; C项第一个问号改逗号。‎ ‎25. 解析:【立章探索】这是一则寓言类作文材料,飞禽和走兽拒绝了带大树去旅行的请求,大树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自己想办法,最后不仅实现了旅行的愿望,而且足迹遍布坻界各地。材料中飞禽和走兽拒绝大树的理由是“大树没有翅膀”“大树没有腿”,这些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大树并没有屈从于这个事实,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达成了夙愿。材料强调的是不要因为自身缺陷而放弃那些看似无法实现的理想,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理想最终会实现。因此,‎ 可从大树的角度立意:‎ ‎①学会变通;②善于借助外力;③换个角度看问题;④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特点,去获得成功;⑤要学会合作共羸;⑥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也可从飞禽和走兽的角度立意:不要拿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别人。‎ - 14 -‎ 还可从综合的角度立意:成功之路不止一条,心随路转,心路常宽。‎ ‎【参考译文】‎ ‎  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成化初年,因为王翱的推荐,升任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冷峭,没有人敢冒犯。他经常召集当地的老人询问民间的疾苦,替他们解除。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有年满八岁不上学的子弟,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杨继宗总是以宾客之礼接待学官。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达。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各里老人多被鞭挞而死。杨继宗张榜公告说:“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到府衙来报告姓名。”孔儒十分恼怒。杨继宗去拜见他说:“治理百姓有一定的规矩。您只管剔除奸邪和弊病,劝勉和惩治官吏。如果挨家挨户稽查核实,则是相关政府机构的事,不是御史的职责范围。”孔儒无法与他争辩,但心中深为忌恨。离开嘉兴前,孔儒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面只有几件破旧衣服罢了,孔儒羞惭地离开。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说:“钱都在,请给我印券。”太监吃惊得不敢接受。杨继宗进京觐见,汪直想要见他,他却不肯。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廉洁?”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罢了。”九年任满,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杨继宗多次与太监张庆意见不合,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做官,经常在皇帝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说道:“(你说的)恐怕就是那个不要一文钱的杨继宗吧?”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了解这个人了。”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发,来到驿亭下,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只带着一个仆从、几卷书回家。杨继宗极力维持风纪节操,而且心肠慈厚。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短缺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至于卖掉子女赔偿。杨继宗想从宽处理他们,却没有理由。有一天,他的月俸银送到,他让人称量一下,超出了原数,再量别的官吏俸银,也都如此,因此明白了仓吏缺粮的原因。他准备据实上报,众人恐惶不安,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们赔偿。十余名仓吏因此获释。杨继宗曾监考乡试,得到两份好考卷,便身着朝服一再拜天道:“这二位考生必当为天下人才之魁,我为朝廷得人才而祝贺。”等到拆开考卷,知道二生为王华、李旻,后来两人果然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佩服杨继宗有眼光。 ‎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