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市、乐清市、新昌县2020届高三选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临海市、乐清市、新昌县2020届高三选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年高考模拟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考生按规定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 50 年图集》记录了五十年倏.(shū)忽巨变,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最权 威的国史图集,采用二元编纂.(zuǎn)方法,即图片与文字相互补充,相互诠释。 B. 虽然欧亚大陆中间广漠无涯,层峦叠嶂.(zhàng),但声声驼铃却串起了各国交融的故事, 卷卷绮.(yǐ)丽的丝绸渲染了沿途壮美的风景,形成了一条勾通中西文明的纽带——丝绸之 路。 C. 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口不臧否.(fǒu)人物是一种极好的品德。既然不能轻易赞美或批 评,那就缄.(jiān)口不言;若不得不言,那就王顾左右而言他,东拉西扯。 D. 新冠病毒在美国蔓延,美方一些人却铆.(mǎo)足劲头,编造中国为疫情发源地的不实言 论,令人不耻;甚至还要求中方赔偿损失,简直就是放辟.(pì)邪侈、诬赖成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 要结合平时积累的字音、字形知识技巧进行辨析,平时要关注同义词、近义词、形近字、音 同音近字的积累。 B 项,“绮(yǐ)丽”应读“绮(qǐ)丽”,“勾通”应写作“沟通”; C 项,“臧否(fǒu)”应读“臧否(pǐ)”; D 项,“不耻”应写作“不齿”。 故选 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文化广泛地融于传统中国人的居家生活和社交场合中【甲】南宋《梦粱录》提到了当 时社会上存在的“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象。可见,品茗饮茶作为一 种生活方式,逮至..宋代就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茶在中国的发现和利用,最早是因其自身的 药用价值。【乙】到了隋唐时期,因佛教丛林中的参禅之风盛极一时....,茶的精神价值方被开发 - 2 - 出来,进而发展出了繁复的茶礼,并借由历代文人的推荐..,被提升到了艺术文化的层面。 【丙】《茶经》的问世正是适应了这样的社会形势需求。作者陆羽是复州竟陵人(今湖北 天门),自幼被僧人收养,因此他的生活体验中充满了禅机。陆羽性嗜茶,更精制茶与煎茶, 从中得出了一套理论与方法。在“立言”情结的驱使下,《茶经》成为陆羽关于茶文化的集大.. 成.之作。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逮至 B. 盛极一时 C. 推荐 D. 集大成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C 3. C 【解析】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 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 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 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 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 A 项,逮至:及至;等到。使用正确。 B 项,盛极一时: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使用正确。 C 项,推荐:希望被任用或接受,目的性强烈,重在“荐”;推介:,通过介绍让人了解、熟 知,重在“介”。根据语境“并借由历代文人的”,应为“推介”。 D 项,集大成:集中某类事物的各个方面,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使用正确。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 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 才能用得准确。 C 项,括号位置不当,应放在“竟陵”之后,因为括号内容“今湖北天门”介绍的是“竟陵”, 不是“人”。 故选 C。 - 3 - 【点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 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毁去了不满意的,留下的自然更加弥足珍贵,但吴冠中不是为自己、为家人而留,他告诉 家人,房子、钱可以留给你们,但作品要捐给国家。 B. 诗人不仅要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来抒情状物,还要艺术地运用词语以营造意境,从而 使读者在欣赏中唤起种种联想和想象,激起种种感情的波澜。 C. 有人预见不久的将来,不仅网络剧的受众能通过评论、弹幕交流,还可以利用网络调查问 卷实现与创作者的互动,甚至影响故事走向和人物命运的设计。 D. 人社部将围绕支持企业发展就业、突出重点群体保障就业、优化培训服务促进就业等为重 点工作,综合施策,努力降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努力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解答此题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 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 语感审读法,看有没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 快速辨析病句。特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 长宾语等。3.紧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主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 搭配。 A 项,成分赘余,删除“更加”或“弥足”,故 A 错误; C 项,语序不当,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主语后面,“不仅”应放在主语“网络剧的受众”的 后面,故 C 错误; D 项,结构混乱,将“围绕……等重点工作”与“以……为重点工作”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 故 D 错误。 故选 B。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 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①______。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 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②_______,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 - 4 - 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为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两代人 的长期劳动,后又经过几世纪的营造。那么这座像城池一般规模巨大、经过几世经营建造的 园林究竟是为谁而建的呢?为人民。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③______。 【答案】 (1). 一为幻想一一从中产生东方(或亚洲)艺术 (2). 圆明园是规模巨大 (美轮美奂)的幻想的原型 (3). 所有艺术(或圆明园)文明最终为人民所拥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生解答本题时要注意 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一般我们可 以从句式和内容方面分别确定填写的信息。第一空由前文“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 术”可知句式也为“一为……——从中产生……”,内容上,由后文“圆明园属于幻想艺 术”,可知与“理念”相对的是“幻想”,与“欧洲艺术”相对的是“东方艺术”或者“亚 洲艺术”。第二空由后文“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可知内容应是关于幻想原型的, 而整个文段主题又是圆明园,很容易联想到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第三空是解释 圆明园为什么是为人民而造的,这就涉及到最终是谁拥有圆明园,很显然圆明园最终为人民 所拥有。 6.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新冠疫情期间,日本捐赠中国物资外包装上的赠言惊艳了众多中国网友。 日本捐武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日本捐湖北: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日本富山捐辽宁: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日本舞鹤捐大连: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而我们中国本土媒体: “武汉加油!” “武汉挺住!” 对此,部分网友认为:中华文化在东瀛! (1)简要分析部分网友得出“中华文化在东瀛”这一观点的原因。 (2)如果让你反驳网友这一观点,你有哪些理由? 【答案】(1)相对中国媒体的口号,日本赠言化用(引用)中国古典诗文,语言优美隽永(富 有韵律)。 (2)①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网友用有限的案例,武断得出结论,缺少说服力。②两者语 - 5 - 体不同,缺少可比性。日本的赠言为书面语,中国本土的标语为口头语。③两者目的不同, 效果也不同。日本的赠言是为了表达两国友谊;本土媒体的标语是面对大众,则是为了鼓劲。 ④日本的赠言是咨询了在日的中国留学生而拟定的,因此网友的结论草率。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鉴赏文章的观点态度。题目要求“简要分析部分网友得出‘中华文化在 东瀛’这一观点的原因”,解答本题考生考生要分析日本捐赠标语和中国本土媒体标语的不 同。日本捐赠的标语典雅隽永,对偶的形式如“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等凝练生动,韵律优美。“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直接引用了《诗经》里的句子,“青山一 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出自王昌龄的《送柴侍御》,相比中国本土媒体相对简洁口语化 的口号,日本赠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底蕴,所以部分网友得出“中华文化在东瀛”的结论。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解答本题注意审题,题目问 的是“如果让你反驳网友这一观点,你有哪些理由”。我们可以从网友得出这个结论的逻辑 性的角度来反驳,日本赠言只是个别案例,得出的结论是片面的,不一定带有普遍性。既然 部分网友得出“中华文化在东瀛”的结论是基于日本赠言与中国本土口号不同,那么我们可 以细致分析二者的语体色彩,前者是书面语,讲究语法严格,用词文雅,结构严谨等,后者 是口语,一般用词通俗,句子简短;也可以从二者目的不同来分析,前者特意引用或化用中 国古诗文,迎合中国文化是为了促进两国友谊,而后者是为了用简洁、通俗的标语为武汉人 民加油鼓劲,越通俗简洁越有力量。还有要考虑日本捐赠标语有可能咨询了在日的中国留学 生这一情况。 二、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提到电动汽车心脏,莫过于动力电池,三元锂和磷酸铁锂则是两大主流技术方向。 锂离子电池根据使用材料不同分为钛酸锂、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镍钴锰和镍钴 铝六种,其中后两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元锂电池,又称三元聚合物电池。 动力电池性能指标主要有储能密度、循环寿命、充电速度、抗高低温和安全性五个维度, 其中储能密度和安全性是两大刚需,钛酸锂电池和锰酸锂电池因为储能密度太低而被抛弃, 钴酸锂则因安全性太差而束之高阁,仅仅剩下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跻身主流市场,分 别应用于客车市场和乘用车市场。 - 6 - 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两种电池各有千秋。三元锂电池优势在于储能密度和抗低温两个方面。 首先在储能密度上,三元锂电池因为电压高,其能量密度基本能达到 240WH/kg,是磷酸铁锂 电池 140WH/kg 的 1.7 倍。其次在抗低温上,三元锂电池低温使用下限值为零下 30 度,相比 磷酸铁锂电池低温下限值零下 20 度更有优势,同时在相同低温条件下,三元锂电池冬季衰减 不到 15%,磷酸铁锂电池衰减高达 30%以上,这就是比亚迪畅销南方,却很难在北方打开市 场的关键所在。 磷酸铁锂也有三个方面优势。其一是安全性高。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温度普遍在 500 度 以上;三元锂电池则低于 300 度,一些高镍电池热失控温度甚至低于 200 度,相比之下磷酸 铁锂电池在汽车高速行驶及快速充电过程中自燃风险较低。其二是循环寿命更长。磷酸铁锂 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大于 3500 次后才会开始衰减,其使用寿命可长达十年左右;三元锂电池 充放电循环次数为 2000 次,其使用寿命仅为 6 年。其三是制造成本更低。因为磷酸铁锂电池 没有贵重金属,因而生产成本较低;三元锂电池则因为采用钴金属,其 70%储量在非洲刚果 金,近几年进口价格一路飙涨。 (摘编自《三毛看车》2019 年 7 月 3 日) 材料二: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数据,2019 年 1—8 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 累计 38.2GWh。其中,三元锂电池装车量累计 26.1GWh,占总装车量 68.4%;磷酸铁锂电池装 车量累计 11.0GWh,占总装车量 28.8%。仅从数据来看三元锂电池有压倒性优势。 2015 年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几乎是平分秋色的,三元锂电池装车量占比 58%,磷 酸铁锂占比 41%;2017 年,三元锂占比 75%,磷酸铁锂占比降到了 23%;2018 年,前者为 89%,后者为 11%。从刚开始的齐头并进到现在的差距悬殊,市场是一方面因素,三元锂电 池能量密度更高,能更好地满足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政策是另一方面因素,新能源补贴更 倾向于高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车型。 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总的来说比三元锂电池低,而且未来新能源补贴完全取消后,磷酸铁 锂的成本优势将会更加突出,届时磷酸铁锂电池应该会进一步扩大规模。 (摘编自《CNMO 手机中国》2019 年 10 月 15 日) 材料三: 2020 年 1 月,比亚迪发布消息称,旗下的超级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即将量产, 该电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能量密度,降低了生产成本,甚至可与三元锂电池一较高下。而 作为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 EV/DM 车型,续航里程更是超过 600km,将于 2020 年中上 - 7 - 市。 事实上,紧盯着磷酸铁锂电池的不只比亚迪一家。近期有消息指出,特斯拉将在国产 Model3 上采用无钴电池,而磷酸铁锂电池作为无钴电池的一种,更是让人看好。一直潜心研 发磷酸铁锂电池的国轩高科也于近日高调宣布,其采用最新技术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在 试验阶段已可以达到 200Wh/kg。 不论是作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龙头的比亚迪和特斯拉,还是作为第三大动力电池厂商 的国轩高科,都在此时不约而同地选择发力磷酸铁锂电池,显然会给目前占据主流市场的三 元锂电池带来不小冲击。 (摘编自《新型磷酸铁锂电池“来势汹汹”》,《中国能源报》2020 年 3 月 5 日) 7. 下列对材料中“三元锂电池”的相关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元锂电池又叫三元聚合物电池,因为使用镍钴锰三种金属材料制造而得名。 B. 与磷酸铁锂电池相比,三元锂电池具有储能密度高、抗低温、使用寿命长等优势。 C. 因为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长以及政策倾斜,近几年我国生产的电动乘用车越来越倾向于 使用三元锂电池。 D. 三元锂电池因为使用昂贵的钴金属,制造成本高,安全性差,今后将被磷酸铁锂电池取代。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衡量汽车动力电池性能主要看它的储能密度和安全性,其循环使用寿命、充电速度、抗高 低温能力等也是重要指标。 B. 目前磷酸铁锂电池主要应用于客车,随着储能密度的提升,今后也将在乘用车市场占有越 来越多的份额。 C.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能够畅销南方市场,却在北方销量很低,其原因是它使用的磷酸铁锂电 池抗低温能力差。 D. 抗低温能力差的锂电池在冬天容易发生电量衰减,而抗高温能力差的锂电池在快速充电过 程中自燃风险较高。 9. 文末说,“磷酸铁锂电池,显然会给目前占据主流市场的三元锂电池带来不小冲击”。阅 读相关材料,概括这样说的理由。 【答案】7. C 8. C 9. ①由于技术进步,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或续航里程增加);②磷酸铁锂电池 没有贵重金属(或没有用钴金属、生产成本低);③新能源补贴政策取消后,磷酸铁锂的成本 优势将会更加突出。 - 8 -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 项,“因为使用镍钴锰三种金属材料制造而得名”错误,三元锂电池还包括“镍钴铝”。 B 项,“使用寿命长”错误,原文“三元锂电池优势在于储能密度和抗低温两个方面”,没有 “使用寿命长”。 D 项,“今后将被磷酸铁锂电池取代”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磷酸铁锂电池,显然会给目前 占据主流市场的三元锂电池带来不小冲击”。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 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 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 项,“原因是它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抗低温能力差”以偏概全,原文“这就是比亚迪畅销南 方,却很难在北方打开市场的关键所在”说的是关键原因。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 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关键句主要有:据“比亚迪发布消息 称,旗下的超级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即将量产,该电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能量 密度,降低了生产成本,甚至可与三元锂电池一较高下”概括出技术进步,大幅提升能量密 度;据“特斯拉将在国产 Model3 上采用无钴电池,而磷酸铁锂电池作为无钴电池的一种,更 是让人看好”概括出降低生产成本;据“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总的来说比三元锂电池低,而且 未来新能源补贴完全取消后,磷酸铁锂的成本优势将会更加突出,届时磷酸铁锂电池应该会 进一步扩大规模”概括出新能源补贴政策取消后,磷酸铁锂的成本优势将会更加突出。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 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 - 9 - 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 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 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 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 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 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弄堂的瓦解 路 明 ①老房子像野兽,有脊柱,有肋骨,有呼吸,但没有心。五斗橱上的“三五”牌座钟坏 了很久,成空壳子,也随它去。住在这里的人,像失去了时间。 ②上海市区的老房子,近二十年来拆掉了一大半,剩下的,一部分不能拆,一部分拆不 动。前者是花园洋房、气派的石库门,它们坐落于原法租界、公共租界旧址,梧桐掩映,曾 是旧上海的一张门面。当年这些地方住着洋行大班、民族资本家独门独院,奥斯汀汽车进进 出出。进入新社会后,工人阶级入住,隔成 72 家房客,巴洛克浮雕阳台上晾山芋干。逢周末 和黄金周,外滩、南京东路、陆家嘴人潮滚滚,如沸如撼,此地静谧如礼拜二下午。后者, 是棚户区、老街弄、“滚地窿”,其中不乏位于上海最核心的地段的,诸如老城厢、文庙周 边。梦花街走进去,光启南路走出来,一路逼仄的小弄堂,污水横流,违章建筑层层叠码半 空中挂几条鳗鲞。二层木质小楼,七八辆电瓶车挤在过道,墙上密密麻麻排了十几只电表。 此地房租相对便宜。木楼梯下的倾斜空间,2.4 平方米,照样挂牌出租,安一张单人床,月租 400 元。房东大多搬出,每月微信、支付宝收账,租客来自五湖四海,附近卖菜的、卖鞋的、 划黄鳝的、修电瓶车的、扫地的、送快递的、饭店打杂的、骑三轮车收旧书旧家具的…… ③也有留守的本地老人,穿软底布鞋,走路悄无声息,像一只猫。夏天乘乘风凉,冬天 孵孵太阳,竹椅木凳,粗茶淡饭,度此余生。上了年纪的,不再一瘸一拐去菜摊,用生硬的 普通话讨价还价,每日安心守在家门口,等居委会中午送饭来。十二块一顿的“爱心老人餐”, 一大荤一小荤两素一汤。吃掉一半,晚上热热再吃,剩下的第二天早上烧泡饭。也是过。 ④很难想象,一条马路之隔,是均价过 12 万的顶级豪宅。房东们的白日梦,是拆迁办来 人,对话老早就构思好了——“我又不想搬的喽”“对此地有感情”。一间阁楼,祖孙四代, 挂十几只户口。果真来过几拨开发商,一问价格,被吓回去了。哪家老头子等不到拆迁,一 - 10 - 脚去了;那哭声就格外响亮。 ⑤如今的港汇、梅泰恒、静安嘉里,当初莫不是密密麻麻的弄堂。打“老虎窗”望出去, 黑瓦层层叠叠,直铺天际。外婆昔日的本事,是带我横穿弄堂,左冲右突,搜索两点之间最 短的曲线,计算机般精确。我拉着外婆的手,晕头转向,迷失在砖瓦的海洋里。 ⑥一般对上海人的印象,一是小气,二是优雅。老绅士或者老金枝老玉叶,西装笔挺, 旗袍贴身,咖啡吃吃,舞跳跳。但上海滩更多的,是“模子”。所谓“模子”,是对有担当 男人的尊称。上海有两种“模子”:一种,马路上打相打(打架);另一种,窝里厢(家里) 打沙发。舅舅结婚时,一帮赤膊兄弟来帮忙。他们偷偷开着厂里的卡车,到郊区农场拉来砖 头和木料。自己锯木头,打家具,上油漆;自己砌墙,铺地板,搭阁楼。舅舅没钱谢大家, 每天完工后烧一桌子菜,再搬来一箱啤酒,一帮男人喝酒吃肉讲段子,那是最快活的日子。 ⑦后来,没有后来,后来各奔东西。有人北上求学,有人南下去深圳或海口,有人赴日 本打工,有人移民澳洲,剩下的,随老房子拆迁,散落到上海各郊县。连绵弄堂一朝瓦解, 对,就是这个词——瓦解,一爿黑瓦自高处跌落,顷刻粉碎。 ⑧圈地,拆迁,盖高楼,房价狂飙突进十年,多少悲喜剧上演。九十年代初,舅舅分到 崂山新村的一室户。房子在浦东,十六铺轮渡过江,舅舅不开心,转手 10 万块卖脱,雄心勃 勃,全部砸进股市里。紧接着就是 94 年大熊市。前段时间,舅舅一个人去了趟崂山路,回来 闷了好几天。舅妈说:“气人吧,现在那里算陆家嘴板块了,300 万买不回来。” ⑨房子太贵了,成为数字概念。上海街头,身家几百万的下岗工人、低保户,满目皆是。 想得穿的,房子卖脱,报夕阳红旅游团,回来蹲养老院;想不穿的,照旧勤谨度日,守着这 一砖一木,将来留给子孙。房价深刻地影响了上海人的消费观。攥一把退休金或者下岗工资, 立在橱窗前,看灯光下的酱鸭和鱿目大烤,扪心自问,省这点儿铜钿,买得起房子伐?又问, 花这点儿铜钿,需要卖房子伐?于是默默付钱。 ⑩忙碌的早点摊前,上海老绅士,在寒风中排队,黑色羽绒服,蓝灰羊绒围巾,银发一 丝不乱。排到了,说,老花头,一碗咸浆,咸大饼加油条,谢谢。音色浑厚低沉。角子事先 准备好。餐巾纸揩塑料凳,坐下,解围巾,豆浆里舀辣油。吃完,手帕擦嘴,塑料凳归位, 走人。四座低语:后弄堂的,交响乐团老先生,卖相灵吧?年纪轻的辰光,花头浓得不得了。 现在不太出来了。 那天饭桌上,舅舅讲起一桩旧事,说闵行区曾经有一条雅致路,上海话读起来像“野猪 猡”,民愤太大,于是改名叫开心路。舅舅说:“晓得吧,上海人不要雅致的,只要开心。 开心就好了。” - 11 - (有删改) 10. 阅读第②自然段,用简要的词语概括现今上海弄堂的特点。 11. 解释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住在这里的人,像失去了时间。 (2)哪家老头子等不到拆迁,一脚去了,那哭声就格外响亮。 12. 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13. 结合全文,探究“弄堂的瓦解”的意蕴。 【答案】10. ①老旧 ②逼仄 ③脏乱 ④拥挤 ⑤人员杂(多为外地租客) 11. (1)一方面,指老房子里的人连座钟坏了也随它去,像是不关注时间。另一方面,指老 房子里的人习惯慢节奏的生活,不在意外界的时代变化。 (2)这里的居民苦守着老房子为了等待拆迁、等待巨额的拆迁补偿。“格外”表明这哭声不 纯粹,少一个人,就少了一份拆迁费。 12. ①通过“我”(或以第一人称),一个亲历了上海 20 年变化的上海本地人的视角,呈现 了上海弄堂的变化,显得真实、亲切。②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弄堂的过去与现在、弄堂的老 旧与周边的繁华进行对比,来表现弄堂的现状与自己的复杂感受。③叙述的语言多用短句, 节奏明快;多用方言,幽默风趣,充满浓郁的上海风味。 13. ①大部分老房子已被拆迁或终将面对拆迁的命运。②弄堂里的“本地人”随着时代的变 迁、社会的发展,纷纷离开弄堂,各奔前程。③旧日弄堂生活方式大都将一去不复返,如“横 穿弄堂,左冲右突”“窝里厢打沙发”等。④与弄堂生活相伴而生的弄堂文化,也被快节奏 的现代生活改变了,如“老绅士的优雅(风度)”“消费观”。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 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 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本题语境在第二段:“上海市区的老房子”“棚户区、老街弄、‘滚地窿’”概括出老旧; “一路逼仄的小弄堂,污水横流,违章建筑层层叠码半空中挂几条鳗鲞”概括出逼仄、脏乱; “二层木质小楼,七八辆电瓶车挤在过道,墙上密密麻麻排了十几只电表”概括出拥挤;“租 客来自五湖四海,附近卖菜的、卖鞋的、划黄鳝的、修电瓶车的、扫地的、送快递的、饭店 打杂的、骑三轮车收旧书旧家具的”概括出人员杂。 - 12 -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重点语句的含义的分析理解能力。先要读文本,分析文章内容,体会 文章的主旨。再将句子还原到文章中,根据“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结合上下文理 解句子的意义。 “住在这里的人,像失去了时间”,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所在的语境,句子的语 境是“五斗橱上的‘三五’牌座钟坏了很久,成空壳子,也随它去”。理解句子的含义还要 抓住关键词,本句“像失去了时间”中的“时间”是关键词,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 含义指的是一般意义的时间,“失去了时间”也就是不关注时间;而深层含义指的是时代和 生活,“失去了时间”意味着习惯慢节奏的生活,不在意外界的时代变化。 “哪家老头子等不到拆迁,一脚去了,那哭声就格外响亮”,句子所在的语境是“房东们的 白日梦,是拆迁办来人,对话老早就构思好了”“一间阁楼,祖孙四代,挂十几只户口。果 真来过几拨开发商,一问价格,被吓回去了”。由此可知,此地的房东苦熬着等的是提高拆 迁费,多得拆迁款,“一脚去了” 就是等不到拆迁,人死了,“格外响亮”的哭声就不只是 为死去的人哭,还为了少一个人,就少了一份拆迁费而哭。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叙述特点的能力。所谓文章的结构就是围绕主题安排 材料的布局,答题时一般从叙述的顺序、人称视角的变化、文章的线索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 等角度分析,先明确特征,然后分析好处。 从叙述人称看,“外婆昔日的本事,是带我横穿弄堂,左冲右突,搜索两点之间最短的曲线, 计算机般精确”“我拉着外婆的手,晕头转向,迷失在砖瓦的海洋里”“舅舅结婚时,一帮 赤膊兄弟来帮忙”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亲切感;从叙述手法看,“前者 是花园洋房、气派的石库门,它们坐落于原法租界、公共租界旧址,梧桐掩映,曾是旧上海 的一张门面”与“后者,是棚户区、老街弄、“滚地窿”,其中不乏位于上海最核心的地段 的,诸如老城厢、文庙周边。梦花街走进去,光启南路走出来,一路逼仄的小弄堂,污水横 流,违章建筑层层叠码半空中挂几条鳗鲞”对比,“二层木质小楼,七八辆电瓶车挤在过道, 墙上密密麻麻排了十几只电表。此地房租相对便宜。木楼梯下的倾斜空间,2.4 平方米,照样 挂牌出租,安一张单人床,月租 400 元”与“如今的港汇、梅泰恒、静安嘉里,当初莫不是 密密麻麻的弄堂”“圈地,拆迁,盖高楼,房价狂飙突进十年,多少悲喜剧上演”对比,在 对比中呈现弄堂的历史变迁与作者的感受;从叙述的语言形式看,“老房子像野兽,有脊柱, 有肋骨,有呼吸,但没有心”“也有留守的本地老人,穿软底布鞋,走路悄无声息,像一只 - 13 - 猫。夏天乘乘风凉,冬天孵孵太阳,竹椅木凳,粗茶淡饭,度此余生”多用短句,简洁明快; “咖啡吃吃,舞跳跳”“马路上打相打(打架)”“窝里厢(家里)打沙发”“省这点儿铜 钿,买得起房子伐?又问,花这点儿铜钿,需要卖房子伐?于是默默付钱”“年纪轻的辰光, 花头浓得不得了。现在不太出来了”多用上海方言,幽默风趣。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抓关键词,关注文中照应标题、点明 标题的文字,理解题目的本意,然后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还要注 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情感)意义。 “弄堂的瓦解”这一题目有多重意蕴,考生可从表层义和象征义等角度分析:从表层看“上 海市区的老房子,近二十年来拆掉了一大半,剩下的,一部分不能拆,一部分拆不动”概括 出老房子的拆迁;从象征意义看,“后来,没有后来,后来各奔东西。有人北上求学,有人 南下去深圳或海口,有人赴日本打工,有人移民澳洲,剩下的,随老房子拆迁,散落到上海 各郊县”象征着本地人在时代的浪潮中各奔前程;“上海有两种“模子”:一种,马路上打 相打(打架);另一种,窝里厢(家里)打沙发”象征着生活方式的变迁;“一般对上海人的 印象,一是小气,二是优雅。老绅士或者老金枝老玉叶,西装笔挺,旗袍贴身,咖啡吃吃, 舞跳跳”“忙碌的早点摊前,上海老绅士,在寒风中排队,黑色羽绒服,蓝灰羊绒围巾,银 发一丝不乱……年纪轻的辰光,花头浓得不得了。现在不太出来了”象征着弄堂文化的改变。 【点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方法一般有:(1)抓句子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都有 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2) 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 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 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 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3)抓句子 的修辞。对含有修辞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4)抓句子的修 饰、限制成份。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 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份。句子的修饰、限制成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 用。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 - 1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黄敬夫先生佥宪广西序 (明)王阳明 古之仕者,将以行其道;今之仕者,将以利其身。将以行其道,故能不以险夷得丧动其 心,而惟道之行否为休戚。利其身,故怀土偷安,见利而趋,见难而惧。非古今之性尔殊也, 其所以养于平日者之不同,而观夫天下者之达与不达耳。 吾邑黄君敬夫,以刑部员外郎擢广西按察佥事。广西天下之西南徼.也。地卑湿而土疏薄, 接境于诸岛蛮夷;瘴疠郁蒸之气,朝夕弥茫,不常睹日月;山僮海僚,非时窃发;鸟妖蛇毒 之患,在在而有。固今仕者之所惧而避焉.者也。 然予以为中原固天下之乐土,人之所趋而聚居者。然中原之民至今不加多,而岭广之民 至今不加少,何哉?中原之民,其始非必尽皆中原者也,固有从岭广而迁居之者矣。岭广之 民亦然,久而安焉,习而便.焉,父兄宗族之所居,亲戚坟墓之所在,自不能一日舍此而他也。 古之君子,惟知天下之情不异于.一乡,一乡之情不异于一家,而家之情不异于吾之一身。故 视其家之尊卑长幼,犹家之视身也;视天下之尊卑长幼,犹乡之.视家也。是以安土乐天,而 无入不自得,后之人视其兄之于己,固已有间,则又何怪其险夷之异趋,而利害之殊节也哉? 今仕于世,而能以行道为心,求古人之意,以达观夫天下。则.岭广虽远,固其乡闾:岭广之 民,皆其子弟;郡邑城郭,皆其父兄宗族之所居;山川道里,皆其亲戚坟墓之所在。而岭广 之民,亦将视我为父兄,以我为亲戚,雍雍爱戴,相眷恋而不忍去,况以为惧而避之耶? 敬夫吾邑之英也幼居于乡乡之人无不敬爱长徙于南畿之六合六合之人敬而爱之犹吾乡 也。及举进士,宰.新郑,新郑之民曰:“吾父兄也。”入为冬官主事,出治水于山东,改秋 官主事,擢员外郎,僚宷曰:“吾兄弟也。”盖自居于乡以至于今,经历且十余地,而人之 敬爱之如一日。君亦自为童子以至于为今官,经历且八九职,而其所以待人爱众者,恒如一 家。今之擢广西也,人咸以君之贤,宜需用于内,不当任远地。君曰:“吾则不贤。使.或贤 也,乃所以宜于远。” 呜呼!若君者可不谓之志于行道,素养达观,而有古人之风也欤? (选自《王阳明全集》,有删改)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西天下之西南徼.也 徼:边界 B. 习而便.焉 便:方便 - 15 - C. 宰.新郑 宰:管理 D. 使.或贤也 使:假使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固今仕者之所惧而避焉.者也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 惟知天下之情不异于.一乡 以其无礼于.晋 C. 犹乡之.视家也 苟以天下之.大 D. 则.岭广虽远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起笔将古今官员不同的为官之道进行对比,指出古今为官者不同的目的和表现,为下 文高度评价黄敬夫为道而仕的高尚节操蓄势。 B. 中原是天下的乐土,而岭广环境恶劣,但多数岭广百姓受经久而成的习性、祖辈宗族的延 续等因素影响,依然在岭广居住。 C. 黄敬夫被提拔为广西按察佥事,人们认为他才华出众,不应该到偏远的广西,但他认为像 他这样的不贤之人才应该去广西这样的地方。 D. 文章融议论、描写、记叙等多种表达方式为一体,表达对黄敬夫的敬意,赞扬他为官能“志 于行道”“素养达观”。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敬夫吾邑之英也幼居于乡乡之人无不敬爱长徙于南畿之六合六合之人敬而爱之犹吾乡也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将以行其道,故能不以险夷得丧动其心,而惟道之行否为休戚。 (2)今仕于世,而能以行道为心,求古人之意,以达观夫天下。 【答案】14. B 15. D 16. C 17. 敬夫吾邑之英也/幼居于乡/乡之人无不敬爱/长徙于南畿之六合/六合之人//敬而爱之犹 吾乡也。 18. (1)将凭借(做官)推行他的道义,所以能够不因为艰难(危险)、顺利(平坦)、得到、 失去扰他的内心,而是只(把)道义能否推行作为欢乐或忧愁(的缘由)。 (2)现在在世上做官的人,能把推行道义作为内心追求(心意),探求(寻求)前人为官的 精神,来通达(通晓)地看待那天下。 【解析】 【14 题详解】 - 16 -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 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 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 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 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B 项,句意为:熟悉了就安适了。便:安适。 故选 B。 【15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 18 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A 项,之,代词/于此,兼词。 B 项,和,介词/对,引出对象,介词。 C 项,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标志。 D 项,那么,连词。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 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 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C 项,“他认为像他这样的不贤之人才应该去广西这样的地方”错误,原文是“吾则不贤。使 或贤也,乃所以宜于远”。黄敬夫谦虚地认为自已不贤,后面提出,“如果是贤者,才正应 该到偏远的地方去”。 故选 C。 【17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 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 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 句意“敬夫是我县里才智出众的人。从小在乡里居住,乡里的人没有不尊敬爱戴他的。常年 调任在边远的南方六合地做官,六合的人,尊敬并爱戴他,就像我家乡的人”。 “敬夫吾邑之英也”,“也”表判断,之后断开; - 17 - “幼居于乡”,状语后置句,之后断开; “乡之人无不敬爱”,“敬爱”是乡人对待黄敬夫的态度,之后断开; “长徙于南畿之六合”“六合之人”,两个“六合”是名词,之间肯定要断开; “敬而爱之犹吾乡也”,“敬而爱之”是“六合之人”对待黄敬夫的态度,之前断开。 即“敬夫吾邑之英也/幼居于乡/乡之人无不敬爱/长徙于南畿之六合/六合之人//敬而爱之犹 吾乡也”。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 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 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 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 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行”,推行;“险夷得丧”,艰难(危 险)、顺利(平坦)、得到、失去;“休戚”,欢乐或忧愁。(2)中“仕于世”,状语后置, 在世上做官的人;“达”,通达,通晓。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 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 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 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 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 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 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过去的官员,将凭借做官推行他的道义;现在的官员,将凭借做官使他自身获利。将凭 借做官推行他的道义,所以能够不因为艰难(危险)、顺利(平坦)、得到、失去干扰他的内心, 而是只(把)道义能否推行作为欢乐或忧愁(的缘由)。使他自身获利,所以怀恋故土、贪图安 - 18 - 逸,看到利益就追逐,看到困难就畏惧。不是古今官员的本性如此不同,而是用来在平时养 性的东西不同,从而看那天下的事理通达与否罢了。 我县黄敬夫先生,从刑部员外郎提拔为广西按察佥事。广西,是天下的西南边界。地势 低、湿气重并且土质疏松、贫瘠,和一些海岛外族交界瘴气终日弥漫,不能常见日月;山贼 海盗,时不时暗中出现;鸟妖蛇毒的灾患,到处都有。本来是现在做官的人所畏惧的地方并 逃避它啊。 然而我认为中原固然是天下的安乐地,人们所追求并聚集居住的地方。然而中原的百姓 到现在没有更多,岭广的百姓到现在也没有更少,为什么呢?中原的百姓,他们起初不一定 全都是中原的居住者,原来就有从岭广搬迁居住在这里的人。岭广的百姓也是这样的,住久 了就安定了,熟悉了就安适了,父兄宗族所居住的地方,内外亲属坟墓所在的地方,自然不 能一下子舍弃此地而选别的地方。古代的君子,只知道天下间的情状和乡里间的情状没有不 同,乡里间的情状和一家子的情状没有不同,而一家子的情状和我私人的情状没有不同。所 以对待他们家里地位高低、年龄大小的人,像家人看待自身;对待天下地位高低、年龄大小 的人,就像乡里人对待自家人。因此安于处境没有忧虑,而且无论到了什么境地都安然自得, 后来的人对待他们的兄长和对自己,本来已经有了嫌隙,那么又为什么怪罪他对艰难(危险)、 顺利(平坦)的不同追求,有利有害的不同节操呢?现在在世上做官的人,能把推行道义作 为内心追求(心意),探求(求)前人为官的精神,来通达地看待那天下。那么岭广虽然远, 本来就是他的家乡;岭广的百姓,都是他的后辈;岭广的郡县城墙,都是他父兄宗族所居住 的地方;山川道路,都是他们内外亲戚坟墓所在的地方。而岭广的百姓,也将把我当做父兄 看待,把我当做亲属,和谐融洽爱戴着,对我非常依恋,而我不忍心离开,那么怎么会把岭 广作为畏惧的地方然后逃避它呢? 敬夫是我县里才智出众的人。从小在乡里居住,乡里的人没有不尊敬爱戴他的。常年调 任在边远的南方六合地做官,六合的人,尊敬并爱戴他,就像我家乡的人。等到考中进士, 主管新郑,新郑的百姓说:“他就是我的父兄呀。”在朝做工部主持事务的官员,出京在太 行山以东治水,又改做了刑部主持事务的官员,提拔为刑部员外郎,同僚说:“他就是我的 兄弟啊。”自从乡里居住到现在,亲身历任十多个地方,人们一如既往地敬爱他。先生从少 年到如今,历经八九职,但他对待、爱护众人,一直像家人一样。现在提拔到广西任职,人 们都认为先生贤才,应该在中原被重用,不应该调任到远地。先生说:“我是没有才能的人。 假使稍微有点贤才,才是应该到远地去的原因。” 啊!像先生这样的人能不被认为(称为)是志在推行道义,平素养性以求通达事理,而 - 19 - 且有前人为官风尚的人吗?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春暮寄家 (唐)李绅 洛阳城见梅迎雪,鱼口桥逢雪送梅。 剑水寺前芳草合,镜湖亭上野花开。 江鸿断续翻云去,海燕差池拂水回。 料得心知寒食近,潜听喜鹊望归来。 19. 这首诗是作者从洛阳返回故乡无锡途中寄出的家书。前四句描写______,后四句想象 ______。两个角度相互渲染,描绘出诗人与家人相互思念的动人情景。 20. 前人评价“逐程纪景”是这首诗突出的艺术特色,请结合诗歌的前两联赏析这一特色。 【答案】19. (1). 诗人归程所见(回乡的急切、喜悦心情) (2). 家人盼归 20. ①依次叙述了归家途经的地点,从“洛阳城”,经“鱼口桥”“剑水寺”到“镜湖亭”; ②通过描写能代表自然界物候特征的雪、梅、草、花四种事物,形象地写出归程路线由北渐 南、归程季节由冬而春的变化;③抒发了诗人归程中的欣喜(或急切)之情。 【解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答本题考生需要读懂诗句,并对前四句和后四句 的内容进行概括。“洛阳城见梅迎雪”,是说从洛阳动身启程时,那里正是雪花飘飘,寒风 阵阵,梅花刚刚吐蕊开放;“鱼口桥逢雪送梅”,是说经过这里时,冬天还未过去,但梅花已 经凋谢;“剑水寺前芳草合”,是说抵达这一地点时,大地上野草已长得青葱茂密;“镜湖亭 上野花开”,是说到达这里时,野花已遍地开放了。前四句是按地点逐次展开描写归程所见。 后两联拟写家中预计归期的情景:一、二两句先写正、二月候鸟大雁北上,小燕归来;三句写 三月寒食节离归期已近,末句写待听到喜鹊高叫时,归客已抵达了家门。落笔至此,已与诗 题“春暮”扣合。 后四句抓住“潜听喜鹊望归来”中“望归来”可知是家人在殷切地盼望诗人回家。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本题注意审题,题目要求结合诗歌的前两联赏析“逐程 纪景”这一艺术特色。考生需要明确作者的路线以及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20 - 就“逐程纪景”这一特色而言,前两联寥寥四句 28 字,既逐次叙述了归家途经的地点,使我 们明了归程路线由北而逐渐向南;又通过运用最能代表自然界物候特征的事物,形象地描绘 归程季节由风雪凛冽的冬季而逐渐转移到温暖宜人的暮春的变化。这四句诗给予读者的不仅 仅是对归程路线的清晰印象、抒发了诗人归程中的欣喜(或急切)之情,更重要的是它还使 读者如同亲身游览了一次北国和江南迥然相异的自然景色一样,得到了美的享受。这就是本 诗逐程纪景特色审美意义之所在。金圣叹在评论中还说本诗是“最明白、最精细之家书”。 这个评价本诗是当之无愧的。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纪程分明而又具有这样浓郁的诗情画意的 家书,实为仅见。 (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 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 21. 清代贺长龄曾集句成联,下联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请根据第二则材料补写出上联。 22.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儒家的人际交往观。 【答案】21. 行不得则(皆)反求诸己 22. ①在与人交往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认为应“躬自厚”,严于律己;孟子认为“行有 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如果人际交往不顺就应该反省自己。②与人交往时应对他人宽厚。“薄 责于人”,对他人要少点苛责,这样才能远离怨恨。 【解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撰写对联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撰写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 对,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意境完美;忌重字合掌, 合掌就是上下联意思重复;上联结尾字要求仄声,下联结尾字要求平声。解答此题,首先要 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翻译所给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明确对联的内容; 最后根据对联写作要求,组织语言作答。 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题是根据所给材料内容补写上联。然后,翻译并理解材料二内容。 下联“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意思指做一个人,尤其是做一个君子,重要的是要严格地要求 和责备自己,而对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在责备和批评别人的时候应该尽量能够做到和缓宽 厚。根据下联内容,可找出与下联内容对应的材料二中的关键句是“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 21 - 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最后,根据对联结构要求,可确定上联是“行不得则反求诸己”。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思想观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翻译并理解所给材料内容;然后根据 题目要求,找出材料中能够表现思想观念的关键语句,认真分析;最后根据理解,用自己的 话概括作答。 本题要求分析的是“儒家的人际交往观”。翻译所给材料后,从对己、对人两个方面分析思 考。结合关键词句“躬自厚”“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分析可知,儒 家思想认为在与人交往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并反省自己不足。结合关键词句“薄责于人”分析 可知,儒家思想认为在与人交往中要宽以待人。结合以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孟子说:“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我管理别人而未 能管理好,应反问自己的才智能力够不够;我礼貌地对待人而得不到回应,要反问自己态度 够不够恭敬;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反躬自问,好好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 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四)古诗文默写。 2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志士仁人,______,______。(《论语》) (2)驾一叶之扁舟,______。寄蜉蝣于天地,______。(苏轼《赤壁赋》) (3)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4)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李白《蜀道难》) (5)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答案】 (1). 无求生以害仁 (2). 有杀身以成仁 (3). 举匏樽以相属 (4). 渺沧海之一粟 (5). 亦以明死生之大 (6).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7). 连峰去天 不盈尺 (8). 砯崖转石万壑雷 (9). 水面清圆 (10). 一一风荷举 - 22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能运 用,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注意难写的字、易混的字还有通假字,注意不要错漏添虚词、 颠倒词序。注意从题干中寻找提示性的信息。另外,书写必须工整仔细。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匏樽”、“沧”、“粟”、“稷”、“砯”、“壑”。 四、作文 24.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苏轼有言:“巷议臆度,不足取信。” 欧阳修曾道:“俚语巷语,亦足取也。” 信息时代,各种资讯更加纷繁复杂,如何辨别、判断、取舍……显得非常重要。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不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转发的热门文章,原来是炒作;欣赏的名人名言,居然是代笔;分享的养生知识,竟是 伪科学;各种心灵鸡汤、励志美文,其实似是而非……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如今,面对 海量信息,该给自己提个醒: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信息爆炸的时代,一种相反的体验却是“信息收缩”。面对海量资讯、多元观点,一些 人仿佛置身迷宫之中,因为通道太多而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筛选甄别。所以,“转发”“跟 帖”的热度,成了信息选择的风向标;“点击”“点赞”的数量,成了观点参考的指示牌。 于是,分享同一个段子,阅读同一篇网文,转发自同一个大 V……在信息的狂涌中,难免失去 了独立思考的宁静。 思考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提升。然而,走捷径总是更简单。喜欢大而化之, 喜欢立竿见影,喜欢流于表面的现象,喜欢一看可知的结论,这样的“认知取向”之下,对 思辨性、专业性强的内容,对复杂的哲理、深刻的思考,反而不再感兴趣。长此以往,思考 力就在简化中退化,自己的头脑变得空空如也,没了沉潜深流,徒剩一地鸡毛。 技术的演进对人类思维的影响,是一个引人思考的哲学命题。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 忧心,电视的流行让人越来越不愿阅读,越来越不愿思考,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隔绝。 如果说电视因其直观性、娱乐性而弱化了思考力,那么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化,也可 - 23 - 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同样的影响。波兹曼的思考,是向时代的发问:当技术在获取知识的途 径上做了一个减法,我们如何给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加法? 实际上,网络并没有改变人们的思维实质,只是改变了抵达思考的方式。面对触手可及 的庞大信息,是迷失方向还是有效整合,取决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满足于当复读机、传声筒, 不愿思考;满足于浅阅读、浅吸收,不会思考;满足于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善思考,最 终就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即便是碎片化阅读,也需要系统性积累,才能把握住背后的思 维路径、认识方法,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如果是简单化观点,更需要想想其中的逻辑误 区、认识盲点,不仅是否定肯定,而且要理解分析。 在易如反掌地拥有“观点”“态度”和“感受”之时,更需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挤占 了逻辑与理性的空间。不管哪个时代,也不会每个人都是思想家。然而,每个人却都可以成 为一个思考者。不是只当数据丛林中的猎人和采集者,也应该有不甘为“信息传播者”而愿 为“思想瞭望者”的志趣。叔本华说,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真理像自己天生的四肢——也只 有这些东西才真正属于我们。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 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思考是勤奋的一部分,人最大的懒惰是思想懒惰”。身处这个时代,有太多声音萦绕 耳边。要在花繁柳茂中拨开、雨骤风狂里站定,不仅需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眼界, 也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考,唯如此,“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的顿悟,才能于众里寻他中浮现眼前。 【解析】 【详解】(一)审题: 本题是材料作文。解答本题考生需要审材料,抓重点句子。材料先给出了两句古文。“巷议 臆度,不足取信。”是说街谈巷议、随意揣测的话,不足以作为凭据而加以相信。“俚语巷 语,亦足取也”意思是方言俗语,街谈巷议,也值得采取。由相对立的观点引出材料的主旨, 即“信息时代,各种资讯更加纷繁复杂,如何辨别、判断、取舍……显得非常重要。”所以 考生应紧紧围绕如何对待各种资讯这一主题,谈如何辨别、判断、取舍。本题与我们的生活、 学习关系密切,考生可以谈谈如何取舍信息为学习、生活所用,如何不被繁杂的信息扰乱心 智等。 (二)立意: 1.信息时代,提高鉴别力是关键。2.信息时代保持思想理性。3.让理性判断成为一种自觉。4. 不惑于表象,不迷于潮流。 - 24 - (三)素材: 1.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大信息如浪潮般扑面而来。然而,互联网并没有改变人们思考的方 式,而是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因而,就有一些人满足于当“传声筒”“复读机”, 不愿思考;满足于“浅阅读”“浅吸收”,不会思考;满足于“圆囵吞枣”“一知半解”, 不善思考。诚然,即使是网络将信息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要审视它们的真实与否,全不能 因此而怠惰。 2.柏拉图曾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他不像如今困在学校中的学生,只知道一昧 的听从于老师的教学,毫无一丝自己的思考。他懂得独立思考,他有灵魂上的清醒。试想, 如果个人或族群,不善于独立思考、缺少自省精神,只知道人云亦云,麻木盲从,那么,便 只能成为别人精彩人生的可怜陪衬。 3.法国科学家、哲学家笛卡尔在朦胧的睡梦中醒来后,仿佛在梦中得到什么启示般,在纸上 写下几个字——我思故我在。他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甚至于自己的存在,却在这一天如梦 初醒地道破天机:思考着的人才是活着的。他在思索中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如今的网络世界是个众声喧哗的所在。噪声太多,往往影响着网民们对事实的判断。枉顾 事实、不管是非对错的发言,与其说是公共参与,倒不如说是在任性地情绪宣泄。缺乏理性 的表达,非但不是一种建设性的能量,还可能是破坏性的负能量。无度的道德审判、无谓的 人肉搜索,都是网络生活中非理性的表现。 5.提升理性判断的能力并让它成为网络生活的日常自觉,是结束网络生态这种无序状态的必 由路径。网民理智了,表达理性了,网络生活才能变得更加清朗有序,从嘈杂混沌的境地走 出来,才能避免网络暴力的发生,网络文明才能够得以建立。 (四)写作思路: 本文开篇提出总论点,即人要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接着分析了失去独立思考和理性思 辨的原因;提出了拥有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的方法;具体方法又分了三个方面:我们要对独 立思考和理性思辨产生浓厚的兴趣、需要不断练习、我们还要学会有效整合的思考习惯。本 文结构清晰严谨,紧扣材料立意,整篇文章文采飞扬,思想凝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