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三课后训练:8-3法治社会
www.ks5u.com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课后训练8.3法治社会 1、青少年在宪法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崇尚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下列做法恰当的是( ) ①认真学习宣传宪法,树立宪法观念,增强宪法意识 ②适时修改宪法 ③积极行使监督权,提出对社会管理的建议 ④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宪法,按照宪法的规定办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017年9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提出“互联网群组成员在参与群组信息交流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对其中“文明互动、理性表达”的要求,很多网友感到不好把握。你认为该要求的基本判断尺度和底线要求应该是( ) A.不违反法律法规 B.不使用过激言语 C.不突破道德底线 D.不匿名发表言论 3、据民政部消息,针对基层经办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民政部有关人员表示,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是提 升基层经办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现有社会救助工 作人员不足的地区,可鼓励社会力量承担相关工 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能够( ) ①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 ②减缓基层建设资金的压力 ③提高基层社会经济发展的精准性 ④实现了公民享受发展成果预期性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4、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公民在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时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根据这一原则( ) 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适用法律 ②任何公民在立法上都是平等的 ③任何公民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④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 ①依赖于村委会对国家事务的有效管理 ②要求村民普遍提高民主法治道德素养 ③有利于按照城市文明建设模式建设新农村 ④有利于更好地调动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在“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某校开展了“宪法在我心中”宣传活动。在活动现场,发现多数同学对宪法的知识懵懵懂懂,还仅仅停留在单薄的教科书话 语上,宪法观念也十分淡薄。如果你也存在类似情况,今后的打算是( ) ①认真学习宪法,深入领会宪法知识 ②把宪法作为主要学习任务 ③自觉参与宪法的普及教育活动 ④把宪法作为自己的唯一行为准则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7、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句话强调的是( ) A.公民的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B.公民对法律的认同是法治的力量之源 C.法律是人民意志的直接反映和载体 D.法律意识是公民意识和公民政治素质的内涵 8、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与媒体平台结合,截至2019年6月共发布3978条儿童失踪信息,找回儿童3901名。“团圆”系统与媒体平台结合能够( ) ①发挥全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②完善社会治理模式,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③拓宽媒体参与实施政府职能的新路径 ④把全媒体的传播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在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某校开展了“宪法在我心中”宣传活动。在活动现场,发现多数同学对宪法的知识懵懵懂懂,还仅仅停留在单薄的教科书话语上,宪法观念也十分淡薄。如果你也存在类似情况,今后的打算是( ) ①认真学习宪法,深入领会宪法知识 ②把宪法作为主要学习任务 ③自觉参与宪法的普及教育活动 ④把宪法作为自己的唯一行为准则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0、近来,一篇《法治社会不容“微博先审判”》的文章引发关注,该文针对网络上一些民众对关注度较高的案件进行围观施压的做法提出委婉的批评,强调法治的程序性,提醒公众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施压,甚至“绑架”法律的正当程序。该文的主旨强调( ) A.公民权利不能凌驾于法律正当程序之上 B.公民应珍惜和正确对待最基本政治权利 C.要充分发挥新闻监督这一有效手段作用 D.应适当削弱公民对司法机关监督的权利 11、“高铁霸座”事件屡出引发热议。为此光明网评论称,永远不要指望三两天的道德教化能唤醒一个装睡的成年人。捍卫公德的舆论批判的枪声还不够响亮,制度惩戒、法律问责千万不要一再错过最佳的时序节点。可见,要唤醒一个装睡的成年人需要( ) ①完全依靠法律刑罚处罚 ②摒弃道德教化,唤醒舆论监督 ③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 ④亮剑法律制度,维护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焦作“网上法院”作为全省首家“网上法院”正式上线运行.来自全省法院的法官代表、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共同见证了焦作“网上法院”的网上开庭、智能导诉机器人、院长语音信箱等各种智能化操作,纷纷点赞。开办“网上法院”( ) ①有利于强化程序监督,更好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②充分体现“互联网+ ”思维,推进依法治国 ③有利于更好发挥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重要作用 ④是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李某购买了坐落在原告吴某住宅楼南侧金鑫大厦的一套住房并开始装修。两楼间距为20米,原告的主卧就在南侧。被告经常装修施工至深夜,严重干扰了原告及周边居民的正常休息和生活秩序。原告多次找被告协调赔偿及夜间停工事宜,但李某认为在自家装修,什么时候装修是自己的权利,致使谈判无果。为此,吴某将李某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在23点后停止噪声施工,支付噪声补偿款2000元。法院认为,被告依法取得住房并享有装修的权利,但装修施工噪声对相邻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造成很大影响,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遂判决李某向吴某等邻居道歉,23点后停止施工。 此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14、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为此,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在全国推广。“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个脍炙人口的典型。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成为新时期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典范。 (1)通过上网、阅读、参观等途径了解什么是“枫桥经结合的典范”,它是怎样化解社会矛盾的。 (2)结合当前形势说明基层调解员有效化解矛盾的意义。 (3)从收集的材料和课本的知识说明怎样学习“枫桥经验”。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总章程,所以青少年要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以此分析材料可知,①③④都是青少年的正确做法,②是全国人大的权力。 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査公民的义务和法律意识。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基本判断尺度和底线要求,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 合“基本判断尺度”和“底线要求”。故选A。 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③④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针对现存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能够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①入选;社会资本拥有比公有资本更大的资金、人才、信息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缓解公有资本的资本困难。②入选。 选B。 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①④正确,②错误。公民虽然在民族、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别,但在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而非任何公民都享有同 样的权利和义务,③错误。 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 理体系,需要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提高村 民的民主法治道德素养,更好调动村民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②④符合题意;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能管理国家事务,①观点错误;农村发展有其特殊性,不能按照城市文明建设模式建设新农村,③观点错误。 6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题文中“多数同学对宪法的知识懵懵懂懂,还仅仅停留在单薄的教科书话语上, 宪法观念也十分淡薄”,因此作为中学生, 应该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知识,还要自觉参与宪法的普及教育活动,增强宪法观念,①③正确;中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②说法错误;中学生的行为准则是很多的,不能以宪法作为自己的唯一行为准则,④说法片面。 7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题干中卢梭的话强调了公民对法律认同的重要性,B正确切题,故选B。A错,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基础。C错,忽视了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阶级性。题干体现不出法律意识是公民意识和公民政治素质的内涵。 8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治理的相关知识。①表述错误,全媒体在社会治理中不起主导作用;③表述错误,媒体不能参与实施政府职能;材料说明“团圆”系统与媒体平台结合能够把全媒体的传播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有利于完善社会治理模式,提高社会治理效能,②④正确。 9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多数同学对宪法的知识懵懵懂懂,还仅仅停留在单薄的教科书话语上,宪法观念也十分淡薄”,因此作为中学生,应该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知识,还要自觉参与宪法的普及教育活动,增强宪法观念,①③正确;中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②错误;中学生的行为准则是很多的,不能以宪法作为自己的唯一行为准则,④说法片面。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 材料强调法治的程序性,提醒公众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施压,甚至“绑架”法律的正当程序,A项符合题意;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选举权与被选举权,B项与材料无关;C项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削弱公民对司法机关监督的权利”这一说法错误。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义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唤醒一个装睡的 成年人,需要法律与道德有机结合,仅仅依靠道德是不够的。④观点正确符合题意,题中强调制度惩戒和法律问责不可错过,说明要亮 剑法律制度,维护社会稳定。①②说法太绝对,排除,故本题选D。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开办“网上法院”有利于加强公民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从而更好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治国,①②正确;法院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排除③;此举有利于维护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但并非基本途径,④错误。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1)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这要求公民在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要自觉履行义务,不能侵犯别人的合法权利,做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李某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没有履行应尽的义务,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利,其行为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约和规范。 (2)这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自觉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养成遵守法律、依法积极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观念和习惯,真正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等基础知识,即要树立社会主义权利义务观。作答时,首先要根据法律知识判断李某在认识和行为上有哪些错误,然后着重分析如何克服这样的错误行为,形成正确的行为选择,从中归纳出对我们的启示。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1)可通过网络搜集、阅读案例、专家咨询等途径进行收集材料。 (2)可以从当前的社会发展的背景角度进行分析。 (3)根据所收集资料和课本知识整理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意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