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辽宁省葫芦岛市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葫芦岛市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 2020 届高三 12 月月 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总书记指出,“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 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 充满希望”。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培育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善文化,推进社会向上向善力量的形成,是人有德而立、国有德而兴的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构建与推进要通过善文化在“个人——家庭——社会”的内 化与践行。首先,善是为人之本。孟子作为传统善文化的奠基者及推进者,提出了“四端 说”,他强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国人启蒙教育及习成做人的基本认知,体悟并 践行“良知”是个体道德修为的基础。 其次,善是知行合一的根本要求。中国传统善文化要求“仁者爱人”,要“泛爱众”: 行为上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能做到“民胞物与”,以实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的“大同社会”为追求。仁爱主义是集体主义的基础,与邻为善,互利共生,构成了交往的 和平主义价值理念。仁爱主义、集体主义、和平主义是善文化谋求人类共同生存、命运一体 的道德价值观。 再次,善的培育、实践的第一场所在家庭。中国传统善文化培育与践行的根本是家国一 体,“孝”“忠”合一。儒家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德之本、教之源。 对父母、先祖的爱、养、畏、敬,及对兄长的尊敬、友爱,是孝悌文化的基础。要将感恩、 敬畏、奉献、责任等基本道德意识、情感、价值作为家教、家风的内涵培育下一代,谋求个 人善行与社会善行在价值观上的一体性,追求与实现家庭之善和国家之善在道德践行上的一 致性。 最后,善是人实现“天人合一”、追求永恒的信念维系。中国在文明的“轴心”时代, 已经奠基了天、地、人是同源相生、同道相存、同场相在的共同体的信念。所谓“黄天元素, 唯德是辅”“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其中的“道”、“天(理)”往往与人的善心、良心相通 相连。儒家认为,良知即天理。在现实生活中,《周易》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佛教的 因果报应论,道教的“承负”果报论等使中国人有了善恶报应的善信念观,致力于在现实社 会谋求“立德”以成就“不朽”。千百年来,善成为中国人成长发展的立身之基、修身之要, 追求永恒的信念维系。《中庸》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的根 本是觉悟善性、安践善性。 中国传统善文化的构建与普遍性、持续性传播、承继。促进并形成了中国人向善的自觉 性。奠基起中华民族的善文化基因、精神基因、信仰基因,成为民族向上、向善的力量,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营造社会善文化的良好氛围,构筑社会善的规 范体系,培育社会善的信念,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 上、向善的力量,是当前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成 分,将民族善文化基因发展延续,是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摘编自王永智《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1. 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之所以提出了四端说,是因为其认为善是中国人启蒙教育及习成做人的基本认知。 B. 仁爱主义、集体主义及和平主义呈并列关系,是善文化谋求人类共同生存的道德价值观。 C. 因果报应论与道教的“承负”果报论等使中国人致力于在现实社会中谋求立德以成就不 朽。 D. 将中国传统善文化基因发展延续,具有增强文化自信与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双意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取总分总的结构,主要论述了中国传统善文化的构建与普遍性、持续性传播与承 继。 B. 文章详略得当,详写善文化的当今社会意义,略写其在“个人——家庭——社会”的内 化与践行。 C. 文章主要采取了道理论证,特别是对文化典籍的引用,使文章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文化 底蕴。 D. 文章首尾两段都联系现实,指出善文化对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体现了立足当下的创作 意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培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推进社会向上向善力量的形成,是个人和国家发展的重 要基础。 B. 家庭是培育与践行善文化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要注重培育下一代感恩、责任等基本道 德意识。 C. 由“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可看出,当时的人们都有了善恶报应的善信念观,都积极实 践善性。 D.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等信念,对于今天我们营造社会善文化的良好氛围仍有重要现 实意义。 【答案】1. C 2. B 3. C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 项,强加因果,“孟子之所以提出了四端说,是因为其认为善是中国人启蒙教育及习成做 人的基本认知”错误。由文章第二段“孟子作为传统善文化的奠基者及推进者,提出了‘四 端说’……是中国人启蒙教育及习成做人的基本认知,体悟并践行‘良知’是个体道德修为 的基础”可知,二者并无因果关系。 B 项,“仁爱主义、集体主义及和平主义呈并列关系”错误。由第三段“仁爱主义是集体主 义的基础,与邻为善,互利共生,构成了交往的和平主义价值理念”可知,“仁爱主义、集 体主义及和平主义”并非“呈并列关系”。 D 项,偷换概念,“具有增强文化自信与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双意义”错误。由文章第六段 “将民族善文化基因发展延续,是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可知,“是 重要方面”,并非“双意义”。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 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 项,“详写善文化的当今社会意义,略写其在‘个人——家庭——社会’的内化与践行” 错误。由原文可知,文章最后一段略写“善文化的当今社会意义”,文章第二至五段“其在‘个 人——家庭——社会’的内化与践行”。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 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 项,以偏概全,“都积极实践善性”错误。应改为“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善恶报应的善信 念观,积极实践善性”。 故选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 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这进一步彰显了就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 位置,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内涵。 2012 年以来,虽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趋于减少,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动力 数量庞大,在就业方面始终存在巨大压力。由于措施得当有力,我国已经连续 6 年实现城镇 新增就业人口超过 1300 万人,失业率始终稳定在较低水平。但随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不 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未来几年的就业仍 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此外,一些特殊就业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等需要给予特殊关照。与 缓解就业总量压力相比,就业结构矛盾的缓解和就业质量的提高难度更大,更需要政策持续 发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 年 04 月 16 日) 材料二: [注]CIER 指数=市场招聘需求人数/市场求职申请人数,Q4 指第四季度。 (数据来源于互联网) 材料三: 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决定就业的主要因素。虽然增长的就业弹性——就业 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即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 ——会有变化,相同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一定会带来相同规模的就业,但总体来看,经济增 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是把经济增长当作首要目标来追求的。 但实际上,就业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我国现在已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 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相比,现阶段的经济增长更依赖于创新,更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 高,更依赖于人力资本红利的增加。最近 20 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劳 动者受教育年限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显著增加,这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可以预期,随 着教育被定位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国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将会得到进一步 提升。这一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存量如果能够最大可能地实现就业,无疑会进一步推动创新, 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最终实现更高水平的增长。因此,解决好就业问题,既事关民生, 也事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赖德胜《作为宏观政策的就业优先政策》) 材料四: 在信息化时代,由互联网创造的巨大信息交互平台,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获取信 息资源的主要渠道。互联网提供的及时有效的信息,加强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用户与用户之 间的沟通,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工作搜寻等方式,影响个人的就业决策。此外,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还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职业类别,为个体的就业带来 多元化选择,能够使个人获得更多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的机会,为提高个体的就业质量带来 新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 53.2%,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 相比,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仍然较低,并且由于城乡分割、个体差异的存在, 在中老年、女性和农民工等人群中的互联网使用率和使用技能都普遍偏低。 (摘编自《互联网使用、就业决策与就业质量》)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2 年以来,由于措施得当有力,我国失业率稳定在较低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世 界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未来几年就业压力仍然是巨大的。 B.由材料二可知,2017 及 2018 年环保、印刷、包装、造纸行业都处在就业饱和状态,就业 前景不容乐观;2018 年处在就业饱和状态的行业有所增加。 C. 尽管相同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一定带来相同规模的就业,但不可否认,经济增长是决定就 业的主要因素,因此,当前应当把经济增长当作首要目标。 D. 如果提升中老年、女性和农民工等人群对互联网的使用率和使用技能,这将对他们的就 业有一定的帮助,对缓解就业压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6. 请你结合材料给急需就业者提三条建议。 【答案】4. A 5. C 6. ①了解国家相关就业政策。②避开就业需求饱和的行业,选择招聘需求人数较多的行业。 ③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个体的就业竞争实力。④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了解就业情 形。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 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A 项,“更需要政策持续发力”说法不当,原文说的是“与缓解 就业总量压力相比,就业结构矛盾的缓解和就业质量的提高难度更大,更需要政策持续发力”, 更需要“政策持续发力”的应是“就业结构矛盾的缓解和就业质量的提高”。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 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 项,根据材料三“我国现在已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高速 增长阶段相比,现阶段的经济增长更依赖于创新,更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更依赖于 人力资本红利的增加”可知,“当前应当把经济增长当作首要目标”说法错误。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探究类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 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 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 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 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给急需就业者提三条建议。本题答案来源于材 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 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 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结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 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这进一步彰显了就业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位置,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内涵”分析,了解国家相关就业政 策;结合材料二图表内容分析,避开就业需求饱和的行业,选择招聘需求人数较多的行业; 结合“在信息化时代,由互联网创造的巨大信息交互平台,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获取 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互联网提供的及时有效的信息,加强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用户与用户 之间的沟通,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工作搜寻等方式,影响个人的就业决策”“为 个体的就业带来多元化选择,能够使个人获得更多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的机会,为提高个体 的就业质量带来新的可能”等分析,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了解就业情形;结合“我国各级 各类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显著增加,这是创 新的重要源泉。可以预期,随着教育被定位……并最终实现更高水平的增长”分析,加强学 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个体的就业竞争实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萝卜 曹永 差不多每天晌午,老栓都要去菜地看看。他喜欢蹲在地埂上,看看嫩绿的蔬菜,听蔬菜 弄出那种梆梆的细响。 这会儿,老栓正背着手往菜地走,隔老远,就看到地里有个人。 地里的萝卜长得很好,半截插在土里,半截露在外边,顶着绿缨。吹风的时候,绿缨就 摇来晃去。 那个人从地里拔出一个萝卜。老栓皱着眉头说,哎。那人抬起头,侧过一张白净的脸。 老栓说,这是我家的地。那人说,噢,我有点口渴,就拔个萝卜。老栓说,你没打招呼,拔 得倒热乎。 那人从地里走出来,和蔼地说,我给你钱。老栓说,我家不缺这几块钱。那人提着萝卜, 有点尴尬。这时候,老栓发现那人的肩膀上挂着个黑乎乎的东西。他知道那是照相机。 那人说,我想去阳关山,你知道怎么走吧?老栓说,顺着湖边走,绕过去就是。那人说, 我去那边拍黑颈鹤。老栓说,你们闲得没事做。 那人把萝卜掰成两截,边嚼边说,这萝卜可真甜。老栓得意地说,当然嘛,西海的萝卜。 那人说,你们这里适合种蔬菜。老栓说,不瞒你说,收成确实不错。 老栓觉得这个人其实不怎么讨厌,他盘腿坐在地边,说,这边地肥,气候也好。他从地 里抓起一把泥土说,你看,多黑,多酥。那人说,听说这些地方以前全是水。 老栓的眼睛陡然明亮起来,兴奋地说,就是,听说民国时,有个县官骑马环游草海,连 走三天,硬是没能走完。那人说,现在也是个大湖泊。老栓说,比以前小多了。 太阳亮晃晃地挂在天上,非常旺盛。老栓看那人把萝卜吃完,说,我给你再拔出一个? 那人说,我确实想再吃一个。 老栓跑到地里,用指甲往萝卜上面掐,那种掐得响的萝卜最甜。他挑到一个,擦得白白 净净的,然后递给那人,你吃,这个肯定甜。 那人接过萝卜说,这地方可真漂亮。我喜欢这里的安静。老栓有点不高兴,你住在这里 试试。想说话也找不到个伴。 那人说,以前的时候,这地方的鸟多不多?老栓说,我记得以前湖边到处是鸟,有黑颈 鹤、黑翅鸢、白琵鹭,多得数不清。那人说,这些可都是国家保护的珍稀鸟类。 老栓缓缓说,那时候,说粮食不够吃,就把湖扒开,放水造田。湖水放掉后,到处种庄 稼,鸟儿在湖里找不到吃的,就跑到地里抢粮食,我们经常打鸟吃。那人说,你们竟然打来 吃? 老栓说,后来,我们想吃也吃不到了。自从把草海的水放干,这地方连续多年碰到灾害, 鸟兽差不多绝迹了。那人说,你们自讨苦吃。 太阳开始收敛光芒,悄悄往西边溜去。老栓说,八十年代说要蓄水还湖,又把豁口堵起 来,总算慢慢看到鸟兽的踪影。那人说,你们没再打鸟?老栓说,看你说的,以前打鸟,是 怕它们争粮食。湖水蓄起来后,气候也跟着慢慢好转,我们就在湖边种菜,你看这白菜,多 嫩,你看这萝卜,多甜。 老栓说,我有点想不通。年青人怎么喜欢往外边跑,挡都挡不住。那人说,出去见见世 面也好。外面能挣钱嘛。 老栓说,我就不信比种菜还挣钱。那人说,你的儿子也在外面打工?老栓说,看你说的, 我家福鼎怎么可能打工,他在省城上班哩。他读书时候成绩就好,大家都说这娃将来有出息。 那人说,我想去阳关山看看。老栓抬腿就往地里钻,很快从里面提出一条萝卜,说,你 再吃一个。那人皱眉说,我吃不下了。老栓说,以后你就吃不到这么好的萝卜了。 那人说,怎么吃不到了?老栓说,听说要大力发展旅游,以后这些菜地不让种了。这么 好的地,我实在舍不得。那人吐出嘴里的萝卜皮说,以后去省城享清福。 老栓说,福鼎孝顺,几次把我和他娘接到贵阳,但我们住不惯,只待几天就跑回来了。 看着那些楼房,我总觉得像个鸟笼。 那人总算把萝卜啃完,说,我忙着去阳关山。老栓说,我再给你拔个萝卜。那人慌忙把 他拽住,我真的不能再吃了。说着仓皇走了。 老栓蹲在地埂上,看着绿油油的蔬菜。他似乎想起什么,窜进菜地,从地里提出两条萝 卜,朝那个人追去。 (摘自《人民日报》)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过“一张白净的脸”和“肩膀上挂着个黑乎乎的东西”,交代出那个人城里人的身 份。 B. 小说以一段草海湖萝卜地里的对话,不仅写出了一个湖泊的变迁史,还写出了一个时代 的发展脉络。以此来表现村民环保意识增强了。 C. 当那人谈到老栓感兴趣的话题时,老栓很高兴,一再劝他吃萝卜。这一情节刻画了老栓 简单热情、朴实善良的性格特点。 D. 小说开头写菜地,结尾也写菜地,结构上首尾呼应,主题上也前后照应,作者对人生的 思考也得到了升华。 8. 在小说中“那人”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9. 如果把小说的题目“萝卜”改为“草海湖变迁”,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7. C 8. ①陪衬作用。以萝卜为纽带,以那人的言行举止衬托出老栓的热情朴实 以及对农耕文明的情感。②那人不断提问,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老栓与那人在萝卜地的对 话,反映出城市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巨大冲击,深化了主旨。 9. 不可以。①萝卜是文章的线索,使小说情节紧凑,结构完整。②小说围绕着老栓请那人吃 萝卜来写,以“萝卜”为题,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和深层心理的发掘。③小说以“萝卜” 为题,以小见大,委婉地写出草海湖的往昔和即将发生的变化。 可以。①草海湖的变迁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小说的主旨,给人以直观鲜明的印象。②草海湖的 今夕对比,反映出城市文明入侵对人心理造成的的巨大冲击,丰富了人物形象。③草海湖变 迁,是小说内容的高度概括,线条清晰。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 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 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 得出正确结论。 A 项,“小说通过‘一张白净的脸’和‘肩膀上挂着个黑乎乎的东西’,交代出那个人城里 人的身份”分析错误。“一张白净的脸”“肩膀上挂着个黑乎乎的东西”不能得出“那人” 城里人的身份。 B 项,“以此来表现村民环保意识增强了”分析错误。小说以一段草海湖萝卜地里的偶遇、 一场偶然发生的对话,写出草海湖人们生存环境的变化及主人公内心的迷茫。 D 项,开头与结尾并没有揭示小说的主题,也就不存在主题上前后照应等,小说的主题蕴含 在全文中。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作用。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分析:①从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来 看,即对其他形象塑造的作用,如对比、衬托,突出人物形象特点;②从与故事情节的关系 来看,即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如贯穿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③从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来看, 即对文章主题表现的作用,如揭示、突出主题等。 本题小说中“那人”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①他对其他形象(老栓)塑造的作用分 析。老栓每天都会去菜地看菜,看见“那人”拔他萝卜没有为难对方,当“那人”谈到老栓 感兴趣的话题时,老栓很高兴,一再劝他吃萝卜,写出了老栓的朴实善良、简单热情;当“那 人”说“出去见见世面也好。外面能挣钱嘛。”老栓说“我有点想不通。年青人怎么喜欢往 外边跑,挡都挡不住。”“老栓说,我就不信比种菜还挣钱” “看着那些楼房,我总觉得 像个鸟笼。”写出了老栓的恋旧斥新,留恋昔日生活,很看不惯城里人的生活习惯,以及对 农耕文明的情感,对塑造老栓的形象起到了陪衬作用。 ②从情节方面来看,那人不断提问“我想去阳关山,你知道怎么走吧?”“以前的时候,这 地方的鸟多不多?”“那人说,你们没再打鸟?”“你的儿子也在外面打工?”“那人说, 怎么吃不到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从主旨的表达来看,老栓与那人在萝卜地的对话“那人说,怎么吃不到了?老栓说,听说 要大力发展旅游,以后这些菜地不让种了。这么好的地,我实在舍不得”,反映出城市文明 对农耕文明的巨大冲击,深化了主旨。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和探究能力。题目是“如果把小说的题目‘萝卜’改为‘草海 湖变迁’,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是针对文章标题设题,答题时,先点 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内容主旨等方面阐述自己持有该 观点的理由。 比如本题,(一)如果认为以“草海湖变迁”为题合适,那就是说以“草海湖变迁”为题比 以“萝卜”为题好,①可以从主旨方面分析,草海湖的变迁,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小说的主旨, 给人以直观鲜明的印象;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分析,通过草海湖的今昔对比,反映出城 市文明入侵对人心理造成的的巨大冲击,丰富了人物形象;③从情节方面分析,草海湖变迁, 是小说内容的高度概括,线条清晰。(二)如果认为以“萝卜”为题合适,①可以从线索方 面分析:萝卜是文章的线索,使小说情节紧凑,结构完整;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分析: 小说围绕着老栓请那人吃萝卜来写,以“萝卜”为题,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和深层心理的 发掘;③从写作技巧上分析:小说以“萝卜”为题,以小见大,委婉地写出草海湖的往昔和 即将发生的变化。注意阐述理由时,一定要结合文本内容,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山才,字孔章,吴郡吴人也。祖翁宝,梁尚书水部郎。父泛,散骑常侍。山才少倜傥, 好尚文史,范阳张缵,缵弟绾,并钦重之。起家王国常侍,迁外兵参军。寻以父疾,东归侍 养。承圣元年,王僧辩授山才仪同府西曹掾。高祖诛僧辩,山才奔会稽依张彪。彪败,乃归 高祖。 绍泰中,都督周文育出镇南豫州,不知书疏,乃以山才为长史,政事悉以委之。文育南 讨,克萧勃,擒欧阳頠,计画多出山才。及文育西征王琳,留山才监江州事,仍镇豫章。文 育与侯安都于沌口败绩,余孝顷自新林来寇豫章,山才收合余众,依于周迪。擒余孝顷、李 孝钦等,遣山才自都阳之乐安岭东道送于京师。除中书侍郎。复由乐安岭绥抚南川诸郡。 文育重镇豫章金口,山才复为贞威将军、镇南长史、豫章太守。文育为熊昙朗所害,昙 朗囚山才等,送于王琳。未至,而侯安都败琳将常众爱于宫亭湖,由是山才获反,除贞威将 军、新安太守。为王琳未平,留镇富阳,以捍东道。入为员外散骑常侍,迁宣惠始兴王长史, 行东扬州事。 侯安都讨留异,山才率王府之众从焉。异平,除明威将军、东阳太守。入为镇东始兴王 长史,带会稽郡丞,行东扬州事。未拜,改授散骑常侍,兼度支尚书,满岁为真。 高宗南征周迪以山才为军司迪平复职余孝顷自海道袭晋安山才又以本官之会稽指授方 略。还朝,坐侍宴与蔡景历言语过差,为有司所奏,免官。寻授散骑常侍,迁云旗将军、西 阳武昌二郡太守。天康元年卒,时年五十八。赠右卫将军,谥曰简子。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宗南征/周迪以山才为军司/迪平/复职/余孝顷自海道袭晋安/山才又以本官之/会稽指 授方略 B. 高宗南征周迪/以山才为军司/迪平/复职/余孝顷自海道袭晋安/山才又以本官之会稽/指 授方略 C. 高宗南征/周迪以山才为军司/迪平复职/余孝顷自海道袭晋安/山才又以本官之会稽/指授 方略 D. 高宗南征/周迪以山才为军司/迪平复职/余孝顷自海道袭晋安/山才又以本官之/会稽指授 方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侍养,文中指回乡奉养生病的父亲。古人讲究孝道,官员在父母病重时,往往要去职回 家服侍、奉养。 B. 曹掾,官府属吏。汉朝三公府和郡县分曹治事,各曹主官通称为曹掾。曹操为相后设东、 西曹掌管人事。 C. 豫章,即豫章郡,与《滕王阁序》中“豫章”一样,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其地域指的 是现在的南昌一带。 D. 除,授予官职,“除臣洗马”中的“除”即为此意,古时还用 “迁”“拜”“擢”“进”“陟”等词表示官职升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山才出身官宦人家,颇有才气。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为官,陆山才喜好文史,范阳张 氏兄弟都很器重他。 B. 陆山才为官途中,曾经几次易主。他先任王国常侍,后归依王僧辩、张彪,张彪兵败后 才追随陈高祖。 C. 陈山才任职豫州,颇受主官器重。作为都督周文育手下的长史,豫州政务军务皆经他手, 全部由他谋划。 D. 陆山才历经二帝,做过多地长官。从高祖到高宗,他先后担任过豫章、新安、东阳、西 阳、武昌等地太守。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至,而侯安都败琳将常众爱于宫亭湖,由是山才获反。 (2)还朝,坐侍宴与蔡景历言语过差,为有司所奏,免官。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还未到达,侯安都在宫亭湖击败王琳部将常众爱,因此陆山才得以返回。 (2)回到朝廷后,因为陪从宴享时跟蔡景历在言语上有差错,被主管官员奏告,被免除官 职。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题中,“高宗南征周迪以山才为军司”,“周迪”名词作“南征”的宾语,而“以……为” 是固定结构,故从“周迪”断开;从“以”的前面断开;排除 ACD。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 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 项,“古时还用“迁”“拜”“擢”“进”“陟”等词表示官职升迁”表述错误。古代 “擢”“进”“陟”表示官职升迁,而“拜”指授予官职,而“迁”有三种意思,可以指官 职平调、升迁、降职。“超迁”指官职升迁、“左迁”指官职降职、“迁调”指官职平调。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 项“豫州政务军务皆经他手”表述错误。根据文本“乃以山才为长史,政事悉以委之”可 知,陆才山管理政务,但是军务不归他管理。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中(1)至,到达;于宫亭湖,状语后置;败,击败;由是,因此;获反通返,返回; (2)坐,因为;侍,陪从;过差,差错;为……所,表被动;有司,主管官员;免,表被 动,被免除。 【参考译文】 陆山才字孔章,吴郡吴人。祖父陆翁宝,曾任梁尚书水部郎。父亲陆泛,曾任散骑常侍。 陆山才年轻时风流倜傥,爱好崇尚文史,范阳的张缵及其弟张绾,都很钦佩敬重他。初任王 国常侍,迁任外兵参军。不久因父亲生病,回家侍奉赡养老父。承圣元年(552),王僧辩任 命陆山才为仪同府西曹掾。高祖除掉王僧辩后,陆山才跑到会稽依附张彪。张彪失败,陆山 才才归附高祖。 绍泰年间,都督周文育出镇南豫州,不懂上书、奏、疏之类文书,就以陆山才为长史, 政事全部委托他来办。周文育向南付伐,打败萧勃、生擒欧陽危页,计谋筹划多出自陆山才。 等到周文育向西征伐王琳时,留下陆山才代理江州事务,又镇守豫章。周文育和侯安都在沌 口战败,余孝顷从新林进犯豫章,陆山才收拢剩下的人马,依附周迪。活捉了余孝顷、李孝 钦等人,派陆山才把他们从都陽的乐安岭送到京师。任中书侍郎。后又经乐安岭平定安抚南 川各部。 文育重新镇守豫章、京口,陆山才又任贞威将军、镇南长史、豫章太守。周文育被熊昙 朗杀害后,熊昙朗将陆山才等人囚禁起来,送到王琳处。尚未到达,侯安都在宫亭湖打败王 琳的将领常众爱,因此陆山才得以返回,任贞威将军、新安太守。因王琳尚未平定,陆山才 留镇富陽,以保卫东边道路。后入朝任散骑常侍,又晋升为宣惠始兴王长史,主管东扬州事 务。 侯安都讨伐留异,陆山才率领王府的兵马跟随他。留异被平定后,任明威将军、东陽太 守。入朝任镇东始兴王长史,兼会稽郡丞,主持东扬州事务。没有就任,改任散骑常侍,兼 度支尚书,一年之后成为真职。 高宗向南征伐周迪,以陆山才为军司。平周迪后,官复原职。余孝顷取道海上袭击晋安, 陆山才又以原职去会稽,指挥授意方针谋略。回到朝廷后,因在侍宴上和蔡景历说话时言语 有失,被有司弹劾,免去官职。不久任散骑常侍,迁任云旗将军,西陽、武昌二郡太守。天 康元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追赠为右卫将军。谥号简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莎衣① 【北宋】杨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②紫绶金章③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农夫、渔夫用以避雨。②直饶:犹纵使,即使。③紫绶金章: 紫色的绶带和黄金印章,代指高贵的官爵。 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表达了诗人对蓑衣的喜爱之情,有浪迹江湖、远离官场之真情流露。 B. 颈联通过渔人的沉醉狂放脱衣和晚晴拢岸乱堆蓑衣的对比,体现了渔人的怡然自乐、无 拘无束。 C. 尾联是本诗主旨所在,不愿将蓑衣换做官服,表现了诗人的爱憎与情操的高贵。 D. 本诗明写渔人,实写自己。不着力于“人”而专意于“衣”,构思新巧。 15. 这首诗的尾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在表现手法上,尾联运用了对比(或衬托)和象征手法。诗人将“紫 绶金章”和“莎衣”对比,莫说紫绶金章多么高贵,也不肯轻易将莎衣与之交换;以“紫绶 金章”象征荣华富贵,以“莎衣”象征平淡自由的生活。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飘然物外、 视官爵如敝履的思想。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 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 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本诗的赏 析,不正确的一项”,B 项,“颈联通过渔人的沉醉狂放脱衣和晚晴拢岸乱堆蓑衣的对比” 说法错误,颈联“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写在两种情况下脱下蓑衣对无拘无束、 怡然自乐的渔人生活的讴歌:一是在好客的酒家开怀畅饮、醉意朦胧之后,狂放自在,抛开 了蓑衣;一是在晚霞满天,收棹拢岸之后,把蓑衣脱下来,随手堆放在渔舍里。并没有把两 种情况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之意。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表现手法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简要 分析这首诗的尾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题目已经给定了赏析表现手法特点的诗句是诗 歌的尾联,然后仔细阅读诗歌尾联,指出尾联在表现手法的特点,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 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 了什么情感。本题,尾联“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画龙点睛,揭示主旨:任 凭你紫绶金章有多高贵,我是不会轻易把我的蓑衣换你的官场礼服的。“莎衣”也就有了象 征意义,象征诗人向往的平淡自由的生活。“紫绶金章”象征荣华富贵。同时把“紫绶金章” 和“莎衣”对比,莫说紫绶金章多么高贵,也不肯轻易将莎衣与之交换。“富贵非吾愿”, 衣锦而招摇过市那是沐猴而冠。穿上莎衣“遁世以保真”,“渔歌入浦深”;“白云依静渚”, “万事不关心”。表达了诗人遗世独立、飘然物外、视官爵如敝履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蓬”“雁”自比,暗写出诗人内心激愤和抑郁的两句 诗是“_________,________”。 (2)《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3)《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治国的贤能之士,而在文章 结尾处,也规劝刘禅应该自行谋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2)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 以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蓬、雁、恰、咨诹、察纳。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文章(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 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 一句的安排,剖毫析芒,无所不至。文章评点自宋代以后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 泛,( )。 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数量相当庞大,因此今天开发古代文章评点,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 展文献调查。这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古代文章评点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我们一般以往认 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别集之中很多也有评点。明清时期,很多作家在写出 作品后寄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和弟子阅读。这些人阅读之后,往往会有一番评论。很多作 家在刊刻自己的文集时,就会把这些评论也附在每篇作品之后。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 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其次,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 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 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视而不见,肯 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 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才能谈得上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盲人摸象。 17. 文段中画波浪线处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文章(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 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 B. 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剖毫析芒,无所不至。 C. 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 文献类型之中。 D. 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才能谈得上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盲人摸 象。 18. 下列在括号中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 B. 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 C. 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日本、韩国等也在传播 D. 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日本、韩国等也在传播 19. 文章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一般认为以往评点存在于主要选本之中,在很多别集之中实际上也有评点。 B. 我们一般认为以往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 C. 以往我们一般认为主要评点存在于选本之中,在很多别集之中实际上也有评点。 D. 以往我们一般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 【答案】17. B 18. A 19. D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可以帮助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快速准确地理 解文段,因此,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不仅要阅读文本的有效信息,还要观察文段中的标点 符号。平时应该勤于总结常见标点符号使用规则,然后熟练记忆。 B 项,“宗旨”“结构”是并列的名词短语,所以中间应该用顿号,“结构”后的分号应该 改为逗号。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的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 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 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根据上文结合语境可知,“文章评点”是整句的 主语,故可以排除 B、D 两项,C 项中应该是“文章评点”传到日本、韩国,主语也应该是“文 章评点”,故也应该排除掉。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 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画线语句存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的问题。“以往”作“我们一般认为”的时间状语,据此可排除 A、B 两项。前后两个分句 为转折关系,用关联词语“但”连接,故排除 C 项。 故选 D。 20.某中学将举行高考备考冲刺大会。以下是一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 其中有一处格式不妥,一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将于 2019 年 4 月 15 日早 8 时在大礼堂举行 2019 届高考备考冲刺大会,我们谨代 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高考,意味着成长;高考,意味着蜕变。在这个激 动人心的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高考需要您的支持与帮助,也需要您的 监督与指导,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2019 年 4 月 8 日 一班班委会 格式不妥的一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运用不简明的一处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运用不得体的三处是: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落款处日期在上、署名在下,改为 署名在上、日期在下。 (2)“实 属是”改为 “是” (3)“家父家母”改为 “各位家长” (4)“惠赠”改为 “赠送” (5)“敬谢不敏”改为 “深表谢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 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 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 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落款处日期在上、署名在下,格式错误, 改为署名在上、日期在下。“实属”,“属”,在文言文中就等于是,语言运用不简明,改为 “是”。“家父家母”,称自己的父亲、母亲,结合“X 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 请信”分析,改为“各位家长”。“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词,改为“赠送”。“敬谢不敏”, 为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改为“深表谢 意”。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为“鱼道”的设计点个赞。要求语言简明得体,35 字以内。 南水北调汉江四大工程之一的兴隆水利枢纽工程,由于阻断了汉江鱼类的洄游路线,耗资 1300 万元专修了一条保障下游鱼类能够顺利洄游的“鱼道”。“鱼道”长 300 多米、宽 3 米, 为了分摊高达 6 米的落差,共分成 44 级,以改变水流速度并制造声响,同时装有模拟日光 的照明设备,吸引洄游鱼类从下游一级一级上溯产卵。 【答案】①给鱼儿留一条通道,让自然多一份生机,也让我们心中成长一片美丽天地!②保 护生态,功在千秋,花再多的钱也值!③心中有鱼,更有大爱!④细节之美,缩短了我们在 生态文明方面和先进国家的差距!(只要扣住“生态”“细节”“关爱”等角度,语言简明 有感染力,均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的能力。写“一段赞美的话”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①内容, 要契合“鱼道”的设计点;②情感,要热情洋溢的赞美;③语言,要简明得体,注意句式选 用和修辞手法的运用;④角度,南水北调工程涉及到的是“生态”问题,对“鱼道”的设计 体现的是“细节”“关爱”。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座悬崖,中间隔着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女巫站在这边,秃鹫站在那边。秃鹫不断召 唤女巫跳到它那边来。女巫说,峡谷太宽,她跳不过去。秃鹫对女巫说,不要用消极的思想 打败自己,只要她有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女巫在秃鹫煽动下,热血沸腾 起来,她真的开始感到世界上没有她做不到的事,于是,一挺胸,一弓腰,向对面的悬崖猛 冲过去。结果,女巫并没有跳过峡谷。 秃鹫看着掉入峡谷的女巫,自言自语道:看来,光鼓动她的激情是不够的,还得教她如 何锻炼腿部肌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人贵有自知之明 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鸵鸟身重翅小,不妄想飞向蓝天;海豚无脚不徒劳爬上 陆地。茫茫人海,芸芸众生,自知者能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不自知者往往一 念之间前功尽弃,贻人笑柄…… 韩信甘受胯下辱 闹市间,一位气宇轩昂的七尺男儿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从一个市井无赖的胯下爬过。难 道他没有人格与尊严吗?不,他此举是为了实现他的鸿鹄之志。他深知自己的价值绝不能与 无赖等同,他深知自己的兵韬武略当用于救助天下苍生,而不是与一个无赖斗气。大丈夫能 屈能伸,有所为有所不为。正因为自知,他才能临磨难而不苟,愈挫而愈奋,最终,他找到 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帮助刘邦平定天下。 试想,韩信若没有自知,其人生怎能放出夺目光华;若没有韩信的自知,如何能有刘汉 天下的一统。 人当须明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马谡“无知”失街亭 马谡虽熟读兵书,深谙兵法,但他最大的悲剧就在于无知----对于自身的无知。没有了 自知,便仅剩下了狂妄,甚至狂妄到连军师诸葛亮都不放在眼里。叹诸葛空爱马谡,却反被 马谡的不自知误了统一大计;悲诸葛那惜才之泪,却洒给一个“无知”之人。诸葛先生泉下 可知,你一生追求的事业,就是毁于一个人的不自知啊!“出师示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襟。”这泪是洒给诸葛,而这憾却是马谡的“无知”所一手造成的啊! 人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才能! 【解析】试题分析:就这则材料作文题而言,创设了一个情景,女巫经受不住秃鹫煽动,盲 目跳过太宽的峡谷,最后跌落谷底。审题时要注意辨析材料中的热情、激情及鼓动与煽动, 特别是材料叙述的角度,以此弄清材料立意的重点及命题者的意图。可采用推因法来审题立 意。材料中女巫为什么掉入峡谷?一则在于外界原因——秃鹫;二则在于自身原因,立意时 可从这两个角度切入,具体如下: 秃鹫的角度: ①鼓励需要理智(似讲不通,似可改为“不可一味鼓励”)。②尊重实际的鼓励才是尊重他人。 女巫的角度: 贵有自知之明。②狂躁的激情要不得。③理智是激情的缰绳。④脚踏实地,从最基础的事情 做起。 点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 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抓住主旨(即材料 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个事件,针对其背 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