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云南省泸水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泸水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 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 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 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 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的主张,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故A排除。材料主旨反映君臣父子的关系,不在于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故C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思想 2. 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 庄子、韩非子 B. 老子、孔子 C. 庄子、孔子 D. 孟子、荀子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材料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子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孔子强调的是人与社会的和谐,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综上分析,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其余ABD三项不正确。 3. 提倡大丈夫气节,提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品格和“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精神的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兵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儒家《孟子》和《论语》的内容,故A正确。道家没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主张,故B排除。法家也没有类似主张,故C排除。兵家也没有类似主张,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 4. 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首先确定“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其次我们可知这个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其成为正统思想是汉武帝时期。排除④。故C正确。 5.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走向”反映了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文化领域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百家争鸣,因此选A。B是秦朝时期;C是西汉时期;D是唐朝时期。 6.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宋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是对人性的扼杀,和人文主义思想背道而驰。故排除带④的选项即可。所以本题选择A项符合题意,其他选型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 7.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中国科技成就是 A. 地动仪 B. 造纸术 C. 雕版印刷术 D. 罗盘针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罗盘针应用于航海技术,促进了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地未知的区域相继被发现,由此世界各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真正意义上的“近代世界”到来,答案选D,A B C三项的功能与大航海时代的出现无关。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点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并称为四大发明,高考对其的考查一方面是集中在这些科技成就产生的年代以及发展历程,另一方面是考查他们对西方近代世界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8. 中国古代科技没有成功地发展成为近代自然科学,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A. 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 B. 僵化的农本思想和闭关政策 C. 保守的文化传统观念 D. 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水平 【答案】D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制约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而最主要的因素是由当时的经济基础即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决定的,故D正确;其余三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9.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 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B. 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C. 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 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科技“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即古代科技重视研究人;“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反对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解释与推广,是阻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之一。故选C。A的说法绝对化了,故排除;B未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D不符合“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特点 【名师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一般没有知识依托,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中有关内容和技巧来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 10. “(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A. 商周 B. 春秋战国 C. 唐末宋初 D. 元末明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介绍的是火药的威力,火药最初用于军事史唐末,故C项正确;其他时间不符合。排除。 11. 毛泽东《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所说的“风骚”主要是 A. 唐诗和宋词 B. 国风和离骚 C. 楚辞和汉赋 D. 国风和汉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风骚,风是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指文采斐然,故选B。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和《离骚》 12. 清朝郑板桥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是 A. 原始岩画 B. 汉代帛画 C. 中国文人画 D. 民间绘画 【答案】C 【解析】由“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得知这是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所以选C。其他绘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3. 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梁等维新派在探索政府现代化过程中的特点是 A. 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 B. 主张振兴工商业,同西方进行“商战” C. 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D. 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梁等维新派”等,可知,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选项,不难得出,康梁等维新派在探索政府现代化过程中,主张政体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即体现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故,正确答案选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康梁等维新派维新思想的特点 14. 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 A. 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B. 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 C. 鼓励广大民众参与政治 D. 利用西方的政治学说说明儒家的合理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维新派”、“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等,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各个阶层都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表述均不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康梁等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15. 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 C.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 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考查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在1917年,新文化运动在1915年,故A错误,符合题意。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故B正确,排除。当时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其经济原因,故C正确,排除。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属于政治背景,故D正确,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背景 16. 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这里陈独秀从政治上揭露了 A. 北洋军阀与民主政治的尖锐对立 B. 尊孔与民主共和绝对不相容 C. 传统道德与君主专制的相互依存 D. 尊孔潮流与君主专制的内在联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题干材料主要是揭示了尊孔复古与民主不相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要实行民主政治,就必须反对尊孔。所以应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17.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 进行武装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 发动思想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C. 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D. 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主张发动思想运动,解放民众思想,故B正确。新文化运动没有主张进行武装斗争,反对独裁专制,故A排除。新文化运动也没有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故C排除。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不是新文化运动首先要做的事情,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18. 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 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 B. 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C. 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帝制 D.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作为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提出推翻封建帝制的主张;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故排除ABC,选D。 点睛:三民主义由孙中山提出,作为资产阶级前期的革命纲领,是有局限性的。民族主义涉及反封建,但是没有明确反帝;民生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所以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更加注重工人和农民的权利。 19.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 A.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C.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答案】B 点睛: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0. 下列观点属于邓小平理论的是 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②用“和平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④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属于毛泽东思想,故①错误;用“和平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属于毛泽东思想,故②错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都属于邓小平理论,故③.④正确。故①②组合错误,故A排除。③④组合正确,故B正确。①②④组合错误,故C排除。②③④组合错误,故D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 21. 下列对于毛泽东思想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是对三民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②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③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必然产物 ④是首次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成功探索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产物,故②③正确;选择B符合题意;①错误;④是邓小平理论意义。 22. 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给定的主题是“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这就是十年土地革命时期的重要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在此时期之前;C选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D选项是解放战争时期。 23.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下列各项中,最先给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天主教神学占主导地位,文艺复兴主张人文主义,最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故B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并未反对天主教神学,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不是最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运动,故CD项都错误。故选B。 24. 薄伽丘的《十日谈》讲了一百个故事,主要诉说了天下有情人种种悲欢离合的遭遇,其思想价值在于 A. 宣传主权在民思想 B. 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 C. 弘扬人文主义思想 D. 倡导宗教改革 【答案】C 【解析】薄伽丘的《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而文艺复兴主要宣扬的就是人文主义思想。故C正确;A和B是启蒙运动思想主张;D是宗教改革。 25.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有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 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 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 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D. 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 【答案】C 【解析】“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说明了研究、学习古典可以使人的素质提高,选C。其他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 26. 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该话的思想从本质上 A. 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径 B. 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 C. 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 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发起者,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C符合题意。AB只是对材料言论的片面理解,D不对,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而启蒙运动是在17、18世纪。 【名师点睛】实质(本质),是高考选择题中常用的术语,也是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感到最棘手、最难把握的一类选择题。下面对实质(本质)这一概念及解题技巧予以阐述。 实质就是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变化的根本特性。本质隐藏于事物内部,比较稳定而深刻,它是通过现象也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表现来体现的,而有时现象中也有假象(用虚假的、歪曲的、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体。本质不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只有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因此,分析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在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抽象概括、准确把握,不能只凭简单直观的表面现象去认识,否则就会在选择判断的过程中造成失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27.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A. 批判神权统治 B. 鼓吹人性解放 C. 倡导思想自由 D. 构建理性王国 【答案】D 【解析】A是宗教改革的提点,B是文艺复兴的特点,C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排除ABC;启蒙思想家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剥去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构建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故D正确。 点睛:根据“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结合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分析解答即可。 28. 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兴起,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为理性主义。下列因素中对这一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有 ①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②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 ③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④工业革命的进行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工业革命的进行是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时间不符合,故④错误,选择D符合题意。 29. 康德在哲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主要是因为 A. 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B. 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 其自由平等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D. 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法国科学家、哲学家笛卡尔,所以A错误;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所以B错误;以“自由平等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不符合康德的思想特征,所以C错误;故选D,康德思想的突出特点即为理性。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康德的思想 30. 在某班的一堂关于启蒙运动的综合探究课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 ①启蒙思想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 ②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③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④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答案】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内容 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部分(31题16分,32题10分,33题14分。总分40分。) 31.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职。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所体现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属于近代中国那一派别的观点?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哪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的理想,该派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答案】(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洋务派 (2)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3)陈独秀。民主和科学 (4)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 【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学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师其法”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洋务派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维新派主张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民主科学回答。 结合所学从近代国人学习特点依据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政治思想思考回答。 点睛: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为主线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32. 20世纪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台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人物的主要救国理论和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 (2)图二中人物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是指什么? (3)图三中的人物开创的理论是什么?其理论中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4)图四中的人物开创的理论中最核心的是什么? 【答案】(1)救国思想:“三民主义”。主要贡献:创建民国,维护共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2)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邓小平理论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方向。 【解析】依据图一孙中山提出思想以及具体活动回答。 依据图二毛泽东提出革命道路回答即可。 依据图三邓小平提出理论回答即可。 依据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思想核心回答。 点睛: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也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其他思想。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力、有关国际法事务的行政权力和有关公民法事务的行政权力。……当立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因为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法官就同时成为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2: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人权宣言》 材料3: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1)依据材料1指出孟德斯鸠所主张和反对的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2指出《人权宣言》体现了当时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基本主张? (3)依据材料3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答案】(1)主张三权分立,反对个人专权。作用:三权分立学说后来成为资本主义制 度的基本原则,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2)体现了启蒙思想家们宣扬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原则,同时也体现了他们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3)建立契约国家的国家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力、有关国际法事务的行政权力和有关公民法事务的行政权力”的信息从三权分立角度回答。 结合启蒙运动思想家主张回答即可。 依据材料三“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信息归纳回答。 点睛:人文主义的成熟 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武器,反对专制、教权和封建特权,倡导科学、自由和平等,为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促使近代人文精神发展到高峰阶段,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