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C)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C)

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C)‎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范围:岳麓版必修三(1—12课)‎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满分60分)‎ ‎1.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 C.孔子的儒学思想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 D.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 ‎2、学者指出“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下列孔子、墨子的主张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 A.仁者爱人、兼爱 B.克己复礼、兼爱 C.仁者爱人、非攻 D.克己复礼、非攻 ‎3.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 A.因材施教的原则            B.有教无类的思想 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循循善诱的说教 ‎4.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5、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材料反映的是(  )‎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孔子的德治思想 ‎6、下图为《三教图》。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 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 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7.有人将“心”与“物”比喻为“理”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家,一个在外。“心”是“理”在家里的儿子,“物”是在外的儿子,“物”虽在外,也不能说不是“理”的儿子。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  )‎ A.心外无物 B.理是世界本原 C.无为而治 D.仁者爱人 ‎8、“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最好途径是( )‎ A.慎思明辨 B.穷理格物 C.格物致知 D.知行合一 ‎ ‎9、“慎思笃行” 出自《礼记·中庸》的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下列观点与之最接近的是(  )‎ A.恪守纲常 B.格物致知 C.发明本心 D.经世致用 ‎10、宋明时期,传统儒学汲取了佛教、道教的思想精髓,再次实现了理论上的升华。理学在塑造民族性格方面,培养了国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对气节的执着追求,下列表述中与之无关的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 ‎11.《明神宗实录》记载:“乙卯,礼科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________:壮岁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藏书》《焚书》《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冯道为吏隐,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________”中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 ‎12.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制度所持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因素是(  )‎ A.阶级立场根本不同 B.接受外来思想影响的程度不同 C.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D.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不同 ‎13.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某思想家时说他“集中了古代 朴素唯物主义的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评价的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4.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 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  )‎ A.强调实地调查 B.反对君主专制 C.维护儒家正统 D.主张经世致用 ‎15、禁书,泛指执政者或宗教领袖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或信众的信仰,禁止于己不利的书籍传播。他们往往采取强烈的排他行为,例如焚书或追杀原作者。下列作品被列为禁书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6.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  )‎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17.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 A.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B.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C.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D.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18.阅读古代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 姓名 朝代 著作 贾思勰 北朝 ‎《齐民要术》‎ 郭守敬 元朝 ‎《授时历》‎ 李时珍 明朝 ‎《本草纲目》‎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②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③表中著作一脉相承 ④农耕经济是古代科技发展保障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9、韩剧《大长今》的播出,使中医再度蜚声海内外,下列关于中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②《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③《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 ‎ ‎④《本草纲目》被后世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 ‎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 ‎ ‎ A.王羲之《兰亭序》 B.柳公权《玄秘塔碑》 C.怀素《自叙贴》 D.颜真卿《祭侄文稿》‎ ‎21.苏轼曾言:“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中国画追求“淡而不薄,厚而不浊,苍而不格,润而不滑”的韵味。下列绘画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 A           B C         D ‎2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23. 有人撰文称四大名著是中国人的四面镜子:    映照出中国人的雅趣;    映照出中国人的侠义;    映照出中国人的信仰;    映照出中国人的天下观。这“四面镜子”分别是(  )‎ A.《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B.《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C.《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 D.《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24. “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  )‎ A.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 B.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 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25.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你若同意上述的观点,主要依据是(  )‎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人文主义;存天理,去人欲 C.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D.信仰得救;致良知,有孝道 ‎26.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雅典的现状时说:“所有这一切总起来使得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这表明他(  )‎ A.排斥人文主义 B.注意到人文主义的局限 C.宗教意识浓厚 D.认为雅典出现复兴趋向 ‎27、“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文成公全书》卷三)。“材料中先生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  ) ‎ A、柏拉图 B、普罗塔戈拉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28、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理念是万物本源 ‎29.意大利评论界长期以来一直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提并论,称之为《人曲》。这是因为它(  )‎ A.提倡人的自由,认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B.激烈攻击基督教教义,体现了人性的尊严 ‎ C.宣扬“幸福在人间”的人文主义观点,提倡“人性”‎ D.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30. 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许多巨人“不再集中他们的思想与他们的才干于来世天堂上的存在了。他们竭力想建设他们的天堂在这一个地球上,并且老实说,他们的成功是很多的。”这反映出“运动”(  )‎ A.缺乏创造性与想象力 B.重视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C.价值观缺乏坚实基础 D.尝试构建理想社会蓝图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其中31题20分,32题20分。满分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 ‎“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 ‎——[明]李贽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6分)‎ ‎(3)依据材料三,比较李贽的思想与朱熹有何不同。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6分)‎ ‎(4)如果要给以上三则材料设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2分)‎ ‎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8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的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满分60分)‎ ‎1——5 CBBAC 6——10 BBDBB 11——15 ACDDD ‎ ‎16——20ABCDC 21——25 DDDBB 26——30BBCCB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其中31题20分,32题20分。满分40分)‎ ‎31、(20分)答案 ‎ ‎(1)现象:“百家争鸣”。(1分)‎ 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答出3点即可。满分5分)‎ ‎(2)观点:正君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影响:有利于以思想的一统来巩固政治一统(有利于加强皇权);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4分)‎ ‎(3)不同: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否认儒家的绝对权威。(4分)‎ 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 ‎(4)主题:儒家(主流)思想的演变。(2分)‎ ‎32.[答案] (1)文化现象:赋成为汉代的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时代特征:大一统。(3分)‎ ‎(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4分)‎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新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壮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8分)‎ ‎(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言之有理即可)(5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