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学类文本阅读作业(7)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学类文本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 姚和尚 凌鼎年 古庙街一带近年形成了一个古玩市场。 在这个民间的古玩市场上,金簪、玉佩,韩瓶、清瓷,田黄印、鸡血石,蚁鼻钱、金错刀,竹根雕刻、红木饰件,文房四宝、名人字画,或明或暗,时有出现。当然,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全看你识货不识货。 开春以来,这个古玩市场上冒出了一个秃顶的老者,此人瘦如枯柴,只两只鹰隼似的眼睛透着不可捉摸的神色,其相貌实在不能恭维。有人认出了他,说他是走乡串村收旧货的,住在银杏树弄,叫姚和尚。不知是他秃顶叫他和尚呢还是他独身一人叫他和尚,抑或他先前确是当过和尚的,没人知底,姑且存疑。 姚和尚自出现在这古玩市场后,每天风雨无阻,必早早来此。一到,先泡上一壶酽茶,然后小竹凳上一坐,在地上铺块塑料纸,从邋里邋遢的包里取出几样古玩一一摆出,欣赏一番后,不言不语地静坐着,一副姜太公稳坐钓鱼台的样子。 懂行的一看就知道姚和尚的几件古玩都是货真价实的宝贝。你看,那只小型宣德炉,明代的;那只紫砂壶,陈曼生制的;那只内画鼻烟壶,清宫御制藏品;那串紫檀木佛珠,一百单八颗,颗颗刻有佛像,颗颗栩栩如生…… 相中这些古玩的主儿不是一个两个,但一听姚和尚的开价,都连连咋舌。有个叫老庙哥的,看中他一把蒙古刀,曾软磨硬缠,姚和尚就是不肯降价一个子儿,固执得像头牛。 “这老家伙八成是想钓大鱼,狠斩一刀。”老庙哥窝火归窝火,心里不能不佩服姚和尚心黑有种,倒也生出三分敬意。 渐渐,人们发现姚和尚的地摊每日里只是虚摆而已,或者说只是显摆显摆罢了,他热衷于与人摆古谈古。一讲起古玩,他会立时鲜活起来,亢奋起来。若有谁与他论辩古玩鉴赏,他会唾沫四溅,比手画脚,也许,只有此时才似乎溅出他人生的点点灿烂,别看姚和尚其貌不扬,肚里倒有些货色。可以这样说,那些常在这古玩市场上走动的,不管摊主买主,要论鉴赏眼力,几乎没有比得上他的。 有天,姚和尚摊位前来了位歇顶的中年人,他一看到那只鼻烟壶,像饿鹰看到了野兔似的,一下抢在了手里,横看竖看,后来索性拿出放大镜看,那眼神,简直怀疑他是否想抢了去。 姚和尚知道真正识货的来了,开心地哼起了江南小调。 歇顶者毫不掩饰地说:“珍品珍品稀世珍品啊!” 随即,他与姚和尚聊了起来。两人越聊越投机。姚和尚大有棋逢敌手、将遇良才的那种感觉。他拍歇顶者说:“老弟,走,咱俩去喝一盅。我请客!” “洋葱头来了,这下,肯定被姚和尚斩进。”老庙哥很是感慨,他对同道的说道,“姚和尚这家伙,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一手,玩得绝。” 老庙哥最关心的是姚和尚的刀斩得狠不狠。可吊他胃口的是,姚和尚与歇顶者坐在饭店里不出来了。看来歇顶者也不是嫩头,里面正演讨价还价蘑菇战呢。谁沉不住气,谁坏分。 哟,出来了。只见歇顶者满面喜色,自言自语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老庙哥盯上去问:“出多少血敲下的?” 歇顶者先一愣,随即带着十二分感动之情说:“他不肯收钱,送的。他割爱相送。” 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好似老庙哥的鼻烟壶让姚和尚送了人,老庙哥一副气得吐血的样子。 老庙哥决计去敲一下姚和尚的竹杠。他带了几个哥们儿,候在那棵有六七百年树龄的古银杏下。 姚和尚带着几分酒态,依然沉浸在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快慰之中。 老庙哥等几个拦住了姚和尚,老庙哥挥挥手里的百元钞,说是要买下姚和尚的宣德炉。 姚和尚淡淡一笑,说:“50万,不还价!” “老秃驴,你骨头痒痒还是怎么的?”老庙哥的哥们儿嚷着。老庙哥拍拍姚和尚说:“你送人不肉疼,哥们儿给你钱,你反不给面子,这不是瞧不上咱哥们儿吗?那就别怨哥们儿不义气。”随着老庙哥一摆手,几个哥们儿一拥而上,想抢下姚和尚的宣德炉。不期姚和尚一个“醉汉躲影”闪到了老庙哥身边,并且出手疾速地来了个“仙人请酒”招式,将老庙哥手里的那张百元票请飞了出去,但见那张百元票变得像把坚硬无比的飞刀似的直飞古银杏树,竟直剌剌地嵌进了树皮里。 老庙哥一伙儿惊得腿肚子都发颤,乖乖地溜之大吉。 后来,再没有人敢找姚和尚的岔子。姚和尚依然每天来古玩市场,依然稳坐钓鱼台的样子。逢着谈得投缘的,他就要请酒。碰着特投缘的,姚和尚的古玩就会少一件。从不见他收人家一个硬币。 老庙哥曾花大价钱请了个开过古玩店的老头儿去与姚和尚聊,想投其所好,或许也能弄个正宗的唐三彩或镇墓兽之类,至少弄个清宫“大内”瓷器。然而一无所得,姚和尚连酒也不请。不知为什么,聊来聊去,总谈不投缘。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8年第3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交代古玩市场并且具体描写市场上的货物,既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环境,也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B.姚和尚每日摆摊,其实是为了显摆自己的宝贝,他更喜欢跟别人摆古谈古;只有这时候,他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C.歇顶中年人曾苦苦寻觅那只鼻烟壶而不得,结果姚和尚却割爱相送,这令他十分感动,也让老庙哥又嫉妒又愤恨。 D.小说语言通俗自然,不事雕琢,然而写人叙事生动传神,如写姚和尚制服老庙哥一伙,写得极为生动,引人入胜。 B [B项,说法过于绝对,从原文看,“只有……才……”是必要条件的关联词语,这种说法不符合作者的表达意图。] ★2.(次要人物的作用题)老庙哥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从故事情节看,借老庙哥买刀、问价、敲竹杠、请老头儿等活动,一步步推动情节向前发展;②从人物塑造看,借老庙哥的贪财好利、卑鄙无耻来衬托姚和尚,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生动;③从主题表现看,将老庙哥与姚和尚进行对比,有助于突出小说贬恶扬善的主题。 3.小说结尾写道:“不知为什么,聊来聊去,总谈不投缘。”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呢?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①这个老头儿不是真正的识货者,更不是真正的爱宝者。虽然他开过古玩店,但对古玩鉴赏未必精通,不能让姚和尚产生那种棋逢敌手、将遇良才的知己之感。②这个老头儿一味投其所好,被姚和尚识破。老头儿是老庙哥花大价钱请的,聊天时目的性强、功利心重,自然躲不过姚和尚“鹰隼似的眼睛”。 ★4.(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题)小说中姚和尚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相貌丑陋,身怀绝技。他以一敌多,变百元钞票为“飞刀”,震慑了老庙哥一伙。②酷爱古玩,造诣精深。论辩古玩鉴赏头头是道,鉴赏眼力无人能比。③坚持原则,慷慨大方。一旦开价绝不降价,遇到识货投缘者却又免费赠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15分) 农家乐 岑燮钧 杨大爷是骂骂咧咧搬进小区的。 孩子们劝他,锄头什么的,扔掉算了。他舍不得,只好塞在架空层的角落里。 “万一有个用呢。”他总是这么说。 当初拆迁时,杨大爷是最后一个签约的。满地瓦砾堆里,他家像一座碉堡。屋前面的菜地里,蚕豆开花,豇豆上架,芋艿临河而立,叶子像一把把伞,随风摇曳。杨大爷不慌不忙,拾掇着自己的菜地。 “打我从娘胎里出来,就住在这里,他们能把我怎的!” 街道书记一次次来做思想工作,杨大爷就是不答应。 “这块地是我的,我前面临河,还怕你们遮着?” 这样僵持了半年有余,眼看黑云压城,杨大爷终于松了口:他家这么多地,可以分到好几套房,儿孙们选哪里随他去,他必须住在底楼,底楼接地气,必须住在这个位置,这个位置才是他家的,别人家住过的地方,他不安生! 书记考虑了一下,打了几通电话,答应了。 搬进来时,小区里还七零八落的。树刚刚移种,支着护架;只广场中心,移植了草皮;路边河滩,还荒草杂生。 好在,大家都是同一村的,仍是邻居。大妈们洗衣都到井口来,东家长西家短,煞是热闹;大爷们在物业隔壁的老年室里搓麻将,喷云吐雾,随地吐痰,跟在村里一样。 杨大爷不喜欢搓麻将。当初,他在自家园子里种菜,一年四季,从不让地闲着,就是河边都舍不得荒掉,还种了一道茭白。一大早,他就去菜场卖掉。有了钱,手头就活络,要喝点儿酒就喝点儿酒,要抽点儿烟就抽点儿烟,还身子骨灵活。可是,如今,在这里住了十天半月,就仿佛住了三年五载似的——这日子实在太长了。 “你踱来踱去,干吗呀!”老伴责怪他。 “这自家的房子,住着咋像是客店似的!” “不是已依了你吗,我们以前也是住在这里的啊。” “味道就是不一样!” 杨大爷走在小区的路上,手没处放。靠在后面吧,像村长,可是自己从没做过村长;放在前面吧,像娘们,又没个毛线篮。他的手,是拔草的手,是提锄头拎簸箕的手。他的手像松树皮,开裂的。 杨大爷在河边踟蹰了会儿,蹲坐在一块乱石上,抽闷烟。 “杨大爷,你这是钓鱼吗?” “啊,没啊,我闲着……”杨大爷转过身来,回应道。他猛抽了几口烟,呛着了,直咳得眼泪鼻涕直流,只得用糙手揩了一把鼻梁口。 忽地,他有了主意。对呀,这地不是我家的吗? “杨大爷,你这是干吗呀?” “我整地啊,种点青菜萝卜什么的,荒着多可惜……”杨大爷拄着锄头,笑着与人搭话。 都是村里人,见怪不怪。自然也有风言风语:这老头子,有福不会享,宁愿做阿乡! 不几天,菜畦里长出了菜秧。菜秧像娃娃,见风就长,又没几天,一片绿汪汪。 杨大爷侍候这些菜秧更精细了。才这么一小块地,往日担水要肩挑,如今只需拎几桶水就够了。 杨大爷每天都有活干。今儿个,拔一会儿草;明儿个,翻一会儿地;真没事干了,他拣几块瓦砾,扔到角落里。 菜一天一个样,他看着喜欢。 他种了一茬又一茬。人们看他种茄子,种土豆,种西红柿。虽然,私心里嘀咕,这地又不是你的,凭什么占着;可是,毕竟是同一村的,又不碍着谁,何必把话挑明呢?何况,自古以来,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谁种谁收益。 “老杨,你的番茄种得真好,你看,把枝都压歪了。” “这排豇豆,长得真多!” 杨大爷听人夸他,就让人拿去些。现在,他不去菜市卖了。 看着这块菜地都长得好好的,真没事干了,杨大爷跟老伴去了几天女儿家。回来的路上,杨大爷想着该给菜地施点肥了,河边的一畦芋艿快能收了,先试着挖一株看看。谁知,一到河边,看到的竟都是草坪,刚刚贴上的,还半死不活。他不由得大怒,声如滚雷,大骂起来: “哪个天打雷劈的,趁我不在,把我的菜地毁了,你种草吃草去吧,畜生要吃草,人要吃菜,吃饭……” 他拿来锄头铁铲,把草皮都扔到了河里。物业的人赶紧出来劝阻他。 “谁来拦我,我跟谁急,这地本来就是我家的,谁也轮不到说话!” 物业主任说:“这是小区的公共绿地,你怎么能毁坏公共绿地呢!” “谁让你们把我的菜地毁了!”杨大爷依然掀个不停,物业报了警。 警察来了,杨大爷挺身而出:“把我抓去吧!” 这事就犯难了,都是乡里乡邻的,犯得着上纲上线吗? “你跟街道书记说,这房我不住了,把地还给我,娘的,种点菜都看我不顺眼!” 书记得悉后,摇摇头,笑笑:这老头子! 这天夜里,物业主任来到杨大爷家里,让杨大爷消消气,扔掉的草皮算了,种菜就种菜呗,别的地方的草皮千万别再掀了。他好声好气地说,杨大爷的气也消了。 “就当我这茬庄稼白种了吧。” 杨大爷重新拾掇这一小块菜地。第二年,这块菜地里,又是蚕豆开花,豇豆上架,芋艿临河而立,叶子像一把把伞,随风摇曳。 人说,这是小区里的“农家乐”,不比草坪差。 (选自2016年12月9日《宁波日报》,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说杨大爷舍不得扔掉锄头,“只好塞在架空层的角落里”“万一有个用呢”为后文杨大爷整地种菜埋下伏笔。 B.老伴责怪杨大爷“不是已依了你吗”,还“踱来踱去”,说明老伴还是喜欢住新式楼房,对杨大爷不愿搬迁心怀不满。 C.虽然都是村里人,但杨大爷种小区的地还是招来了风言风语。大家不愿说,但都怪杨大爷抢占了小区里不多的土地,导致他们无地可种。 D.小说通过叙述城市拆迁中的一个小故事,表现了要维护农民的利益,反对城市拆迁,回归传统生活方式的主题。 A [B项,“说明老伴还是喜欢……心怀不满”理解错误,老伴只是不明白杨大爷搬回原来住的地方后为何仍“闷闷不乐”。C项,村里人并不是“怪杨大爷抢占了小区里不多的土地,导致他们无地可种”,而是觉得杨大爷有福不会享。D项,主题概括错误。] ★6.(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题)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杨大爷的形象特点。(6分) 解析:本题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中发掘人物形象。最初杨大爷坚决不肯搬迁,而是自顾自地种地;搬家的时候锄头等农具也不肯扔;搬家后仍然喜欢种菜,说明他对土地充满热爱。从杨大爷的搬迁过程来看,杨大爷是不好沟通的,搬家时还骂骂咧咧,发现自己的菜被毁后掀掉草坪,和警察叫板,可见杨大爷性格执拗倔强,耿直不屈。但他搬家后种的菜却选择送人,并最终选择跟物业和解,说明杨大爷勤劳能干,而且内心善良。 答案:①热爱土地。开始不愿意搬迁,搬迁后闲不住,在小区里种菜。②耿直倔强。坚决不搬家,骂骂咧咧进小区,掀草坪,跟警察叫板等。③勤劳善良。整地种菜闲不住,种菜不卖送他人,物业好声好气也就消了气等。 7.小说两次描写“蚕豆开花,豇豆上架,芋艿临河而立,叶子像一把把伞,随风摇曳”的菜园景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两次描写的作用。(6分) 解析:分析两次描写的作用,要着重分析其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第一次描写是在开头,由前文介绍“满地瓦砾堆里,他家像一座碉堡” ,可见对菜地生机勃勃的描写与满地瓦砾形成了鲜明对比,既体现出杨大爷热爱土地的形象,又表达出他不愿搬迁的执拗倔强。第二次描写是在结尾,结构上与第一次描写照应,而且这种生机勃勃正暗示了杨大爷重新得到菜地后的喜悦。在主题表达上,两次对菜地生机勃勃景象的描写,表现出作品对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解决传统与现代矛盾的探讨,表现了要充分理解、尊重农民意愿的主题。 答案:①第一次,生机勃勃的菜地与满地瓦砾对比,写出杨大爷对土地的热爱和不愿搬迁的坚决态度;②第二次描写与第一次描写相照应,暗示杨大爷重新获得菜地后的喜悦心情;③两次描写菜地景象,突出了呼吁城市化过程中要合理解决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尊重农民意愿的主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