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石家庄二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9月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麦红丽 审题人:田国沄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20个小题,共56分)‎ ‎1.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 泌园春 沧茫 斑澜 土匪 B. 橘子州 愁怅 浮藻 叱骂 C. 怅廖廓 颓圮 笙萧 漂泊 D. 万户候 呕歌 扭扣 保拇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A项,“泌园春”中的“泌”错误,应该为“沁”;“沧茫”中的“沧”错误,应该为“苍”;“斑澜”中的“澜”错误,应该为“斓”。三个错别字。‎ B项,“橘子州”中的“州”错误,应该为“洲”;“愁怅”中的“愁”错误,应该为“惆”。两个错别字。‎ C项,“怅廖廓”中的“廖”错误,应该为“寥”;“笙萧”中的“萧”错误,应该为“箫”。两个错别字。‎ D项,“万户候”中的“候”错误,应该为“侯”;“呕歌”中的“呕”错误,应该为“讴”;“扭扣”中的“扭”错误,应该为“纽”;“保拇”中的“拇”错误,应该为“姆”。四个错别字。‎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可以用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总之,‎ 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是 A. 匕首(bì) 彳亍(chì chù) 炕凳(kàng) 氾南(fàn)‎ B. 青苔(tāi) 忸怩(niǔ niè) 青荇(xìng) 创伤(chuāng)‎ C. 彷徨(páng) 漫溯(màn shuò) 冰屑(xuè) 骨髓(suí)‎ D. 满载(zài) 峥嵘(zhēng róng) 团箕(jī) 拊心(fǔ)‎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 A项,“匕首(bì)”中的“匕(bì)”读音错误,应该为“匕(bǐ)”;“氾南(fàn)”中的“氾(fàn)”读音错误,应该为“氾(fán)”。‎ B项,“青苔(tāi)”中的“苔(tāi)”读音错误,应该为“苔(tái)”;“忸怩(niǔ niè)”中的“怩(niè)”读音错误,应该为“怩(ní)”。‎ C项,“漫溯(màn shuò)”中的“溯(shuò)”读音错误,应该为“溯(sù)”;“冰屑(xuè)”中的“屑(xuè)”读音错误,应该为“屑(xiè)”;“骨髓(suí)”中的“髓(suí)”读音错误,应该为“髓(suǐ)”。‎ 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字。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________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的悼念之情。‎ ‎②看到中国体操队获得冠军,我________地流下了眼泪。‎ ‎③艾青对他的养母大堰河的爱是发白内心的,因为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________的。‎ A. 庄严肃穆 激动 刻骨铭心 B. 寒冷萧条 激动 刻骨铭心 C. 寒冷萧条 感激 耿耿于怀 D. 庄严肃穆 感激 耿耿于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和一般词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①庄严肃穆:庄重、严肃。寒冷萧条:寒冷、寂寞、冷落、毫无生气,根据语境要表达诗人对她的深切的悼念之情,既然是“悼念”,就应该是庄重、严肃,所以应选“庄严肃穆”。‎ ‎②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感激: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井表示谢意。此处的语境为看到中国体操队获得冠军受刺激,流下眼泪,所以应选“激动”。‎ ‎③刻骨铭心:像镂刻在骨头和心上:形容感受深切,永远不忘。耿耿于怀:老是放在心里,不能忘怀。形容有无法排遣的心事。此处的语境为大堰河对他的爱像是镂刻在骨头和心上,让人难以忘怀,所以应选“刻骨铭心”。‎ 故选A。‎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②小李和小王两人义结金兰。大刚说,恭喜两位结为秦晋之好。‎ ‎③哪知都督传见他后,东问西问绕了好大的一个圈儿,后来图穷匕见,道出本意。‎ ‎④每到四月中句,满山遍野的梨花就风华正茂 地绽放开来,小村庄完全笼罩在一片白色的世界中。‎ ‎⑤近年来,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肯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⑥在奥运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1逆转获胜,整个比赛过程荡气回肠,令人拍案叫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①咄咄通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使用正确。‎ ‎②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此处小李和小王两人“义结金兰”,义结金兰是指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此处是结拜为兄弟姐妹,不是“联姻”,所以成语使用不正确。‎ ‎③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露出来了。该成语并非贬义词,成语使用正确。‎ ‎④“风华正茂”指风采才华正盛。用来形容青年人,不可以修饰花的盛开情况,使用对象错误。‎ ‎⑤“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不能用于形容“小伙子”,使用对象错误。‎ ‎⑥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不可以形容“整个比赛过程”,使用对象错误。‎ 故选D。‎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学校组织高二年级同学到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参观,要求同学们在园区参观时,一定文明参观,做到秋毫无犯。‎ B. 当时,解放区的大秧歌、话报剧一类下里巴人的节目,受到城里人极大的欢迎。‎ C. 喜剧中的正面人物也应具有喜剧性,可这部喜剧中的两个正面人物道貌岸然,不苟言笑,与整个影片的气氛极不协调。‎ D.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侃侃而谈地乱说一通并不能解决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A项,“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这里的形容对象是“高二年级同学”,使用对象不正确。‎ B项,“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这里的语境是指“解放区的大秧歌、话报剧一类”是通俗的文学艺术,成语使用正确。‎ C项,“道貌岸然”意思是形容外貌严肃正经,实际上内心险恶。现多用贬义,感情色彩属贬义,此处形容的是“正面人物”,不能用贬义词,不合语境。‎ D项,“侃侃而谈”指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属褒义,此处是指“乱说一通”,不能用褒义词,与语境不符,宜用“夸夸其谈”,“夸夸其谈”指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合实际。‎ 故选B。‎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B.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C. 中秋节即将到来,各大商场为了吸引顾客纷纷推出打折活动,商品动辄3折、4折,甚至7折、8折。‎ D. 马教授领导的科研组研制出能燃用各种劣质煤并具有节煤作用的劣质煤稳燃器,为节能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A项,误用关联词语,两个分句应是转折关系而非条件关系,应将“不管”改为“尽管”。B项,“仿造伪劣产品”不合逻辑,应把“仿造”改为“制造”,或把“伪劣产品”改为“优质产品”。‎ C项,不合逻辑,“甚至”是递进关系,表示商品打折更低,应该是“甚至一折、二折”。‎ 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日前,网易、新浪等14家网站联合向全国互联网界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号召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唤、家长的强烈要求和保障未成年人的迫切需要。‎ B. 当林俊杰凭专辑《江南》击败了候选名单上的劲敌周杰伦后,成为当晚大赢家,并最终获得包括“港台地区最受欢迎男歌手”在内的四项大奖。‎ C. 流亡生活、高度的文化修养、痛苦的心境和肖邦对自己使命的不凡见解,使这画面复杂化了,或者说,像一层雾遮蔽了这些画面。‎ D. 乱收费的存在,既有认识不到位、经济利益驱动的原因,也有教育体制不健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监督检查不严等原因造成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A项,缺少主语,在“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唤”前加“这”。‎ B项,缺少主语,去掉“当……后”。‎ C项,正确。‎ D项,句式杂糅,“……等原因造成的”杂糅,去掉“造成的”。‎ 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公司总经理对小李说:“我一定会认真雅正你今天提交的市场调查报告。”‎ B. 小杨激动地说:“承蒙金鱼街社区委员会的邀请,我参加了读书分享会。”‎ C. 在外求学的儿子一到家,父亲就动情地说:“家父我早就包好饺子等你啦!”‎ D. 小赵把他的好朋友送到门口,说:“我就此留步,不远送了,祝您一路平安!”‎ ‎【答案】B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 项,雅正,敬辞,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C项,家父:用于说话人称呼自己的父亲;D项,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或不要再送。‎ ‎9.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春秋三传”分别为:《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 B. “徵、羽”属古代五音,用来表示音调高低的词。《周礼·春官·大师》:“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变徵,是徵音的变调,比徵音低半音,常作悲壮之声。羽声,常作激昂之调。‎ C.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末期的刘向编著,按国家来分,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等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 D. “东道主”语出《左传》本来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后来借此泛称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中国古代还有“西宾”之说,宾主相对而坐,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故名。‎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战国末期的刘向编著”错误,刘向是“西汉”的,不是“战国末期”。C错误。‎ 故选C。‎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 越国以鄙远 (认为远地浅薄) 朝济而夕设版焉 (成功)‎ B.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持千金之资币物 (货币、钱财)‎ C.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合力) 愿大王少假借之 (宽容,原谅)‎ D.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风度) 是寡人之过也 (是,动词,表判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鄙:认为远地浅薄”错误,应该为“鄙:把……当做边邑”;“济:成功”错误,应该为“济:渡河”。‎ B项,“币:货币、钱财”错误,应该为“币:购买”。‎ C项,正确。‎ D项,“度:风度”错误,应该是“度:常态”。“是,动词,表判断”错误,应该为“是:这”。‎ 故选C。‎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其还也 (还是)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的)‎ B. 阙秦以利晋 (侵损,削减) 既祖,取道 (祭祀祖先)‎ C. 唯大王命之 (掌握命运)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赠送)‎ D. 以乱易整 (取代)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按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和实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文言实词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之:的”错误,“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项,“祖:祭祀祖先”错误,应该为“祖:临行祭路神”。‎ C项,“命:掌握命运”错误,应该为“命:命令,吩咐”。‎ 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12.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人之力而敝之 (遮蔽) 进兵北略地 (掠夺、夺取)‎ B. 且贰于楚也 (从属二主)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对待)‎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供奉) 人不敢与忤视 (逆)‎ D.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瞪大眼睛)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立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敝:遮蔽”错误,应该为“敝:损害”。‎ B项,正确。‎ C项,“奉:供奉”错误,应该为“奉:捧着”。 ‎ D项,“就:立刻”错误,应该为“就:乘”。‎ 故选B。‎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 A.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的原因) 将军岂有意乎 (难道)‎ B. 而右手揕其胸 (砍)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用来……办法)‎ C. 焉用亡郑以陪邻 (因为) 丹请先遣秦舞阳 (请允许我)‎ D.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没有) 北蛮夷之鄙人 (对自己的谦称)‎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和实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文言实词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岂:难道”错误,应该为“岂:是否”。‎ B项,“揕:砍”错误,应该为“揕:刺”。‎ C项,全部正确。‎ D项,“鄙人:对自己的谦称”错误,应该为“鄙人:见识浅陋的人”。‎ 故选C。‎ ‎【点睛】文言虚词,的语法分析法是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首先将句子主干抽出,划分句子成分,而后看虚词的功能。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浯;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 ‎14.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B. 夫晋,何厌之有?‎ C.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例句:定语后置句,“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是“知其事者宾客”,句子翻译为:太子和凡是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他。‎ A项,“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也”表判断。句子翻译为: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 B项,“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是“有何厌”,句子翻译为:晋国,有什么知道满足的呢。‎ C项,“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见”表被动,句子翻译为:燕国被凌侮的耻辱也消除了。‎ D项,“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是“侍殿上者群臣”,句子翻译为:在殿上侍俸的群臣,不能带一点点兵器。‎ 故选D。‎ ‎【点睛】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的句式,就叫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含以下内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和固定句式。‎ ‎1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项是 A.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 使毕使于前 C. 给贡职如郡县 D. 以其无礼于晋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A项,“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为”表被动,“被”意思。翻译:你的父族母族的亲戚全都被杀害。‎ B项,“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使于前毕使”。翻译: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C项,“给贡职如郡县”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如郡县给贡职”。翻译: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 D项,“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其于晋无礼”。翻译: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 故选A。‎ ‎【点睛】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的句式,就叫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含以下内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和固定句式。‎ ‎1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烛之武退秦师 ②发尽上指冠 ③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④秦兵旦暮渡易水 ⑤夜缒而出 ⑥函封之 ‎⑦邻之厚,君之薄也 ⑧樊於期乃前曰 ⑨既东封郑 ‎⑩其人居远未来 ⑪(秦王)乃朝服 ⑫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⑬群臣怪之 ⑭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⑮皆白衣冠以送之 A. ①⑭②④⑤③⑥⑧⑨⑪⑦⑩⑮⑫⑬‎ B. ①⑭②④⑤③⑧⑨⑪⑥⑦\⑩⑮⑫⑬‎ C. ①⑨⑭②④⑤⑥③⑧⑪⑮⑦⑩⑫⑬‎ D. ①⑨⑭②④⑤⑥③⑧⑪⑮⑦⑩⑫⑬‎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①退:使动,使…撤兵。 ②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③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 ‎ ④旦暮:名词作状语,早晚。 ⑤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⑥函: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⑦厚: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弱小。 ⑧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⑨封:封,疆界,使……成为疆界。 ⑩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⑪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土上朝的礼服。 ⑫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⑬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 ⑭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⑮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衣服,戴帽子。‎ ‎①⑨⑭使动②④⑤⑥名作状③⑧⑪⑮名作动⑦形容词作动⑩形容词作名⑫⑬意动 故选C。‎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17.下面选项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共其乏困 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⑤以试人,血濡缕 ⑥既已,无可奈何 ‎⑦拔剑,剑长,操其室 ⑧秦王必说见臣 ⑨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A. ①③⑤⑧ B. ②③⑥⑦ C. ①④⑦⑨ D. ②④⑧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时借用“音同或音近”推断,也可借用“字形”推断,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符,或是本字的声符,或是通假字的声符;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解释都解释不通时,考虑通假现象。但是需要注意不要胡乱代替,因为通假字往往是约定俗成的,所以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①“已”通“矣”,语气词,“了”的意思。②“共”通“供”,“提供”的意思。③“知”通“智”,“明智”的意思。④“振”通“震”,“害怕”的意思。⑧“说”通“悦”,“高兴”的意思。⑨“反”通“返”,“返回”的意思。⑤⑥⑦句不含通假字。‎ 故选D。‎ ‎【点睛】“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所谓“通假”‎ ‎,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一项是 A. 行李之往来 左右既前 B.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C. 丹不忍以己之私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考查的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今异义。判断句子有没有古今异义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要结合古文中的上下文,平时一定要多积累东西,可以说考试里的古今异义凭借平时的课文和做过的题,都可以答出来的。‎ A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行时所带的衣箱、铺盖等。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A项全是古今异义。‎ B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B项全是古今异义。‎ C项,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不忍:心里忍受不了。C项不全是古今异义。‎ D项,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对妻子的尊称,对已婚妇女的尊称。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医生。D项全是古今异义。‎ 故选C。‎ ‎【点睛】对古今异义词的词义的判定,主要采用如下方法:①因文定义,也就是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其前后词语的含义,通过相关或相似联想拟用某一具体意义,最终通过比较其是否符合事理来确定其准确含义。②代入分析,在判断古今异义词时,还可以按照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单个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放入语境进行分析。③课文迁移,一般情况下,在中学阶段要学近百篇传世佳作,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一笔重要财富。如果能将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含义进行灵活迁移,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 A. 乃为装遣荆轲 (替)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是)‎ B. 终已不顾 (顾及)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 C. 诚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诚实)‎ D. 自引而起,绝袖 (身子向上,牵引)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举起)‎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为:替”错误,应该为“为:准备;发出”。‎ B项,“顾:顾及”错误,应该为“顾:回头;考虑”。‎ C项,“诚:诚实”错误,应该为“诚:的确,确实”。‎ 故选D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20.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翻译:假如现在出发,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么就无法接近秦王。‎ B.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翻译:不敢出兵来拒绝您,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就像在诸侯的行列里一样。‎ C.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翻译: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来悬赏他的头。‎ D.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翻译: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仓猝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 B项,拒:抵抗。比:排列。句子翻译为:燕国不敢出兵来抵抗您,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列在诸侯的行列里。B错误。‎ 故选B。‎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二、古诗文阅读(8个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饞,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奷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 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壮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21. 下列句子中解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君子尝言 先:从前 B. 无俟奸人构陷 俟:等待 C. 史噤不敢发声 噤:闭口 D. 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视学:视察学政 ‎22. 下列句子中解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微指左公处 微:悄悄 B. 及左公下厂狱 及:等到 C. 或劝以少休 少:稍微 D.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 造:建造 ‎23. 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从数骑出 从:跟从 B. 即面署第一 面:当面 C. 草屦,手长饞 手:用手拿 D. 席地倚墙而坐 席地:以地为席,坐在地上 ‎24.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记叙以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为线索,循序渐进,脉络分明,标题为《左忠毅公逸事》,表明了作者对左光斗是怀有敬意的。‎ B. 文中写左、史相见,史遭怒斥的情况,更能突出左光斗忠贞气节,反衬了史可法的胆小怕事。‎ C. 末段点明所叙“逸事”的来源,既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使全文首尾相顾,圆活自如。‎ D. 文中提到史可法为讨“流贼张献忠”而刻苦治军的事例,是作者尊崇封建正统,反对农民起义观点的反映。‎ ‎25. 翻译文中划线句。‎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答案】21. A 22. D 23. A 24. B ‎ ‎25. 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裘衣盖在书生身上,并给他关好门,向和尚一打听,才知道他叫史可法。‎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先:从前”错误,“先君子尝言”的意思是“先父曾经说”,所以“先”的意思应该是:对已经死去的尊长或祖先的尊称。A错误。‎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D项,“造:建造”错误,“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的意思是“史公领兵,往来于桐城,必定亲临左公的府第”,所以“造”的意思为“到、去”的意思。D错误。‎ 故选D。‎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从:跟从”错误,“从数骑出”的意思是“他带着几个卫兵骑马外出”,所以“从”的意思是“带着”。A错误。‎ 故选A。‎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B 项,“反衬了史可法的胆小怕事”错误,由原文“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可知,史可法不是胆小,是为了国家大事,听从老师的话。B错误。‎ 故选B。‎ ‎【25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解,脱下。为掩户,省略句,省略“之”,应为“为之掩户”,给他关好门。叩:向……打听。‎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先父曾经说,同乡前辈左忠毅公在京城担任主考官时,有一天,风雪交加,严寒彻骨,他带着几个卫兵骑马扮成平民外出,来到一座古庙里。见廊下小屋中,有个书生伏在书桌上睡着了,桌上有他刚写成草稿的文章。左公拿来看完后,就脱下貂裘盖在书生的身上,又为他关上了门;向和尚一打听,才知道他叫史可法。到考试时,小吏叫到史公的名字,左公用惊喜的目光注视着他。等考卷交上来,就当面批为第一名。又把他召入家中拜见左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庸碌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 ‎ ‎  等到左公关进了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候在监狱门外。篡权祸国的魏忠贤防守非常严密,就是左家仆人也不得接近。过了一段时期,听说左公惨遭炮烙酷刑,快要死了。史拿着五十两银子,流着泪请求狱卒帮忙让他进去,狱卒被感动了。一天,叫史换上破衣,穿上草鞋,背着篓筐,手拿长柄铲子,装做打扫垃圾的人,领他进了监狱,轻声地指点一下左公的位置。史见有个人着地靠墙而坐,脸额焦黑腐烂,无法辨认,左腿膝盖以下,筋骨都脱落了。史向前跪下,抱着左公的膝盖低声哭泣。左公听到声音知道了是谁,而眼睛却睁不开,于是使劲抬起手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如火一般,怒不可遏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你却前来!国家大事已腐败到如此地步,我是完了,你再不顾生命危险来到狱中而不明救国的责任更重,天下事靠谁来支撑呢!还不快走,那就不必等奸人来陷害,我今天就打死你!”随即摸起地上的刑具,做出投掷的姿势。史公闭口不敢作声,赶快跑了出去。后来常常流着泪对人讲起这件事,说:“我的老师的肺肝,都是铁石所铸造的啊!”   崇祯末年,流寇张献忠率兵出没于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史公以凤阳、庐州二府道员身份奉命去防守。每次得到警报,经常几个月不睡觉,夜里让士兵轮流休息,而自己坐在帐篷外面。挑选十个身强力壮的士兵,让两人蹲着,自己靠在他们背上,过了一更,就替换两人。在寒冷的深夜每次站起来,抖动衣裳,战袍铁片上的冰霜掉下来,声音清脆响亮。有人劝他稍作休息,史公说:“我唯恐对上有负朝廷,对下有愧于老师。”史公领兵,往来于桐城,必定亲临左公的府第,向左公的父母请安,在堂上拜见左夫人。我的同族前辈方涂山,是左公的外甥。他和先父友好,所说的狱中的话,是他亲自听史公说的。‎ ‎(二)古代诗歌鉴赏(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26.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 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谐。‎ C. 二、四两句分写了巨大的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 全诗通过写夜泊时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27. 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案】26. C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诗人写“江月”,即水中的月影,因人在舟中,所以江中的月影似乎离人只有数尺;又因江面十分平静,才能十分真切地看到“江月”。第三句中的“联拳”,是“屈曲”的意思,全句是描绘了这样一幅景象:月光照耀着沙滩,沙滩上一群白鹭屈曲着身子在夜宿,境界十分恬适、静谧。通过全诗,我们就可感到,饱惊丧乱的诗人在舟中望着江中的月、桅杆上的风灯沙滩上的白鹭时心中油然而起的一种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当一条大鱼突然跃出水面发出拨剌声时,更突出了一个“静”。故A、B、D项分析恰当。诗的第二句中的“风灯”是一种有罩子能防风的灯,不是江风吹打桅灯,这一句其实还是写出一种“静态”,说它与第一句的静“对比鲜明”是不恰当的。C分析不当。‎ ‎【27题详解】‎ 这题涉及绝句体中“一句一绝”的格调。A项是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前两句写出了诗人登楼远眺所及之美景,但三四两句却不着眼于写景,而是用具有哲理的的语言展示了诗人高瞻远瞩的襟怀。B项是唐代裴度的《溪居》诗,第三句“红尘飘不到”不是写景,而是写他居处的幽。D项是唐代柳宗元的《江雪》诗。全诗有山有水,有舟船,有飞雪,还有独钓的老渔翁,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诗的一、二句分别写景,但三、四句却要连起来才成为一幅景。A、B、D项均不合题意。C项是杜甫的《绝句》诗。诗中“迟日”即“春日”。首句写的是一幅春日江山丽的全景;第二句写了春风吹拂着花草,香气袭人的景色;三、四两句分别写了燕子衔泥飞上画梁,鸳鸯在暖暖的沙滩上栖息的画面,简单说来,“日、风、燕、鸳鸯”四句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成了一幅春景图,故选C。‎ ‎28.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A. 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 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 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 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D项,“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错误,咏物诗是借助某一事物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形象突出,表意含蓄,所以应该是“托物言志”,不是“寓情于景”。‎ 故选D。‎ 三、默写(共8分,每题1分)‎ ‎29.①________,________,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②________,________,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雨巷》)‎ ‎③寻梦?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④________,________,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浣溪沙》)‎ ‎⑤________,________。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七律·长征》)‎ ‎⑥________,________。中秋谁与共孤光,把酒凄凉北望。 (《西江月》)‎ ‎⑦________,________,算来着甚干忙。 (《满庭芳》‎ ‎⑧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________,________。 (《清平乐·会昌》)‎ ‎【答案】 (1). 漫江碧透 (2). 百舸争流 (3). 万类霜天竞自由 (4). 消了她的颜色 (5). 散了她的芬芳 (6). 撑一支长篙 (7).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8). 青鸟不传云外信 (9). 丁香空结雨中愁 (10). 五岭透迤腾细浪 (11). 乌蒙磅礴走泥丸 ‎ ‎(12). 酒贱常愁客少 (13). 月明多被云妨 (14). 蜗角虚名 (15). 蝇头微利 (16). 踏遍青山人未老 (17). 风景这边独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碧”“舸”“篙”“迤”“磅礴”“妨”“蜗”“微”。‎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四、作文(10分)‎ ‎30.叙述要讲究角度,有时一个别致的叙述视角会带来段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字。请以人们身边的一个常见事物比如黑板、钥匙、树木、大门等等为第一人称“我”写一件事。‎ 要求:不少于20字;突出人物的个性。‎ ‎【答案】我标准的体形从年轻一直保持到终老,我的每一位雪白纤细苗条的追随者,最终都拜倒在了我的脚下。寒来暑往,风雨雾霭,我静静地送走了一批批风华正茂的学子。‎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的题目虽然字数少,但考查考生快速成文的能力和文字水平,体现了对记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技巧具体运用能力的考查。本题要求以人们身边的一个常见事物比如黑板、钥匙、树木、大门等等为第一人称“我”写一件事。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中,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叙述视角因此而移入作品内部,成为内在式焦点叙述。这种叙述角度有两个特点:首先,这个人物作为叙述者兼角色,他不仅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而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本题要求突出人物的个性,如果我是“黑板”,可以突出我为教育奉献的性格;如果我是“树木”,可以突出我的“高大,挺拔”的形象等等。‎ ‎【点睛】‎ 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